我家小孩十多岁了,以前耳朵不好,家里老人说孩子宝宝学说话话慢,现在孩子已经吐字不清楚了,怎么办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儿孙满堂,加之现在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一般都是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老人与子孙同乐固然让人羡慕,但也由此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9岁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学校要他。为什么?因为他到任何一个学校都会打人。这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妈妈很强势,孩子犯错误后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打。经常的情形是,孩子在前面跑,妈妈在后面追。完全不顾及旁人,更别提孩子的自尊。人越多,妈妈似乎打得越凶。最让我惊讶的是,孩子姥姥从来不说她女儿做得不对,甚至以一种看笑话的、旁观的、冷漠的态度看着自己的孙子这样成长。有一次,我跟这姥姥说:你怎么不管一下呢?老人家说:你看,看到我孙子了吗?他脑袋上有三个旋,这种孩子就是应该往死里打的,你根本就不用管。听得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显然,老人家的这种观念,这家大人都同意。我还知道,有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孙子命里缺金,立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来塞到孩子的嘴里了,三个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要不是抢救及时这个孩子就没命了。还有一个奶奶,新得了孙子,高兴极了。要按照“习俗”用钱给孩子洗澡。结果孩子皮肤严重过敏,浑身起大红疙瘩,哭闹个不止。就这情况下,奶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医生出来,才算给制止了。连着举上面几个例子,纯粹因为提到隔代教养,这些故事就会从脑子里跳出来。今天我们就仔细来讲一讲隔代教养中的诸多问题。
分享给好友:
沙发:sunlei0708
NO.1 护理方面,是最明显的问题。老的观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总希望我们的孩子吃得很饱,习惯不停地喂,及至追着喂。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在幼儿园里头,在游乐场里头,孩子玩得特别高兴的时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里塞一个水果。在老人看来: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不会轻易抗拒,塞一个,孩子就会吃一个。吃一个,就算一个。老人做得对不对呢?出发点当然对,只是方法不对。实际上这个小小动作极易破坏了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有些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什么他的注意力不好?实际上就跟他小时候一点一滴的这种“被打扰”有关。而且,长期塞给孩子食物,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把吃饭当成是一个正事,也不把它当成一个快乐的事。自然地,这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吃饭困难问题。另,老人怕冷,于是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纯阳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体质生下来就偏弱。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总之,老一辈传下来的很多育儿知识,一旦发现不好用,就赶紧就得换。有时候老人并不懂得,那就需要父母去恰当沟通。本文后面,我还会讲到如何沟通的问题。
3楼:sunlei0708
NO.2 更重要的冲突就表现在教育上。一个妈妈跟我这样抱怨过:有一天,我回家,发现女儿嘴上有甜味,就问: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说:吃了。这时爷爷就冲出来,说:你这个叛徒,我都告诉过你不要告诉你妈妈,你还跟你妈妈说。妈妈知道,不能跟老人起冲突,只好压着情绪,跟孩子说:一定要跟妈妈诚实,吃了就是吃了,妈妈不是不允许你吃的明白吗?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妈妈再问时,女儿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说:我吃了还是没吃呢?她不知道他该怎么样回答。一方面,这孩子怕爷爷说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妈妈担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可会察言观色了。他们会看看爷爷奶奶允许的是什么,如果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他们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就是因为我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不一致,导致了有这个空隙可以钻。
4楼:sunlei0708
NO.3 老人身体体力有限,会对孩子的探索造成“限制”,影响孩子健康发展。老人最常跟孩子说的,就是: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没有了。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着他好了。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一旦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让大人抱着。我见过一个奶奶跟我说:实在抱不动他了。我问:这孩子多重啊?21斤。多大了?5个月。这个大胖墩确实抱不动。这个时候,就该让他坐,爬一爬。可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疼孩子。但,你要阻碍他某些方面的发展就不是疼了,所以一定要有度。我还看到有一个孩子,两岁,自己能把裤子脱了,蹲到那儿尿尿。这个时候,奶奶从后头跟上来,一巴掌就拍到了孩子屁股上。因为觉得孩子自己跑开了,太不听话。害得奶奶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本来,小孩很成功地自己尿了尿了,还挺高兴的,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巴掌。那么,这个孩子怎么想?他会想:我下次尿到裤裆里也不自己尿了,一定会这样。总之,由于体力受限,老人不太会跟孩子玩什么游戏,经常看到的,就是老人坐边上,孩子自己玩儿。孩子自己玩儿的过程中,限制也更多一些。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的孩子。
5楼:sunlei0708
NO.4 老人听力衰退,可能导致孩子听力发育上的一定损伤。孩子的耳膜发育不全。若我们总是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就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尤其是男孩。因为他们的听力就容易损害。不过,我发现的是,老人由于耳朵不好,看电视的时候习惯将电视声音开得比较大。说话的时候,声音也更要高一些。这样长期以往,都会对孩子的听力有损伤。很多父母也会发现,我们跟孩子经常说好几遍,他就听不见。于是,我们开始着急了: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实际上,他真得没有听见。所以,如果你家也有这种情况,即你说话、喊叫半天,孩子没反应,你们就走到孩子身边,面对面地去和孩子沟通交流,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话。
6楼:sunlei0708
NO.5 怕孩子哭闹,而过度满足孩子吃零食的要求。孩子闹的时候,年轻爸妈一般还能等待,能接受孩子的哭。而老人很多时候,听不得孩子哭,心疼。比如,我们本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特别想吃这根火腿肠。但不去满足他。因为很多时候,你是不能给孩子吃的。于是,我们就得陪着孩子,等待他用哭泣去排解情绪。不过,这样的话,老人很难做到。在吃的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要讲得就是: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含有添加剂,它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好。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大脑。大脑是不能受损的。我们曾经在给小老鼠做实验的时候,把大脑的某一个区域给他做了一个切割,或者把它左右脑的一个胼胝体给它切割以后这个老鼠就完全出现崩溃的状态。孩子的大脑同样脆弱。
7楼:sunlei0708
NO.6 老人“替代”孩子做事情,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老人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代替孩子说话。我家婆婆也有帮我带孩子,一开始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比如我问:开心,你今天去哪里玩了呀。然后奶奶就说我们今天去小公园了。我没吭声,又问:你今天见到哪个小朋友了啊?奶奶说:我们见到谁谁。我说:让开心自己说吧。我又问:开心,你今天跟小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让你高兴啊?然后开心慢慢地开始说了。孩子语言的发展是怎么来的?他如果不说,就永远不可能发展。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越多,孩子语言的速度就会越快。另外一种替代,就是直接行为上的。比如说,我家开心刚开始要端碗吃饭,喜欢家里的瓷碗。瓷碗易碎,家里老人就很担心。一般都是开心还没端起来,就赶紧接过去了。我看见后,就做了干预。我说,让她端,碎就碎一个。我会告诉孩子,怎么处理“碎了”的问题,下次她就知道怎么端了。还有好多的孩子,三四岁了,都不知道怎么自己系鞋带,不能自己吃饭,得要喂。这些都是“替代”的结果。老人居多。但实际上一些父母也在做这样的事儿。所以,把孩子的事儿还给孩子,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该要学习的。而今天的隔代教养所指出的重点冲突,其实也并非专属于老人们容易有的错误。但凡为人父母,都建议对照着看看。
8楼:sunlei0708
NO.7 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现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岁都比较高。因为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本就愈来愈推迟。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他们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偏少,就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譬如,我在大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找我,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特别的内向,每次从来不跟人家说话,跟魂一样飘过来飘过去,这样的一个状态。然后说你看看他会不会自杀。我就跟这孩子聊了聊,这个孩子就是从小奶奶带大的,奶奶年纪很大了,也特别内向,从来不跟他交流,也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每天就是把他放在那儿看电视,然后奶奶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了。后来,这个孩子从来不跟人去交流,不沟通,也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流和沟通,所以当他长大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发现所有的人对他来说,可能都会潜在的存在一种威胁。这就是我们说的,缺少肢体碰撞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容易有问题。
9楼:sunlei0708
NO.8 老人过度照顾和疼孩子,不设任何规矩,不仅弱化了家庭中的母亲/父亲角色,而且造成孩子各种缺乏规矩。老人不设规矩,什么都可以打破,只要我孙子愿意我什么都可以做,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我家楼下有一个小孩,3岁了,小区里面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为什么?抢东西,打人。而且他跟谁在一起玩,就是拿一个玩具,开始胡乱的扫射。也不管他前面站的是不是人,一下就是一枪。而且,他“要求”他周围的人一律都得配合地倒下,这样他就高兴。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问题呢?妈妈管这个孩子管得很少,爸爸不会管。爸爸好不容易管一次,这个孩子受伤了,然后妈妈和姥姥就说你走开,让你管了一下这个孩子就鼻青脸肿了。于是爸爸就说那行我走开,也不管了。最后,这个家庭中就是姥姥在带这个孩子。姥姥如何带呢?特别为孩子好,你饿了吧来吃火腿肠,纯吃的是垃圾食品。到了3岁,仍然不怎么好好吃饭,每天晚上还要吃三顿奶。我们都知道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晚上的奶就该全给孩子断掉了。可是他们舍不得。结果,孩子的牙齿全都坏掉了。
10楼:sunlei0708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睡觉的时候,要吃着姥姥的奶头才可以睡着。因为妈妈不给他吃了,没办法,他只能拿姥姥的吃,姥姥也给他喂,还问过我:怎么才能戒掉啊。我说:你别给他吃了。她说:不行啊,不给他吃他打我。其实:孩子打你,因为你让他打。因为这位姥姥对这个孙子常说的就是一种“吓唬”: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再不听话,我打你。她从未制止过。甚至孩子的小拳头挥向自己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笑意。这种虚张声势的吓唬让孩子明白,大人的那些话是没有意义的。你是不会打我的。而且,你打不打我都没有关系,我也不怕,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个方式,即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也可以打你。另外,老人大都特别护犊。谁要是敢说欺负我们家的小宝贝,就把谁打趴下。这种教养方式,孩子就一定会形成一个特别霸道的行为:没事我有靠山,谁要是欺负我姥姥上。所以我们小区的这个小孩同样也就表现出来了:见谁都特别的没有礼貌,而且还会跟人家耍脾气,要是你拿个吃的你不给他,他就过来抢,要是没抢到,他就骂。
11楼:sunlei0708
所以,如果父母实在没有办法,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那么,请老人不要带孩子离开父母。要保证孩子和父母最基本的相处时间,不要让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分离。如果老人就在父母家里帮带孩子,那么也不要凡事都自己扛着。要把育儿的责任还给父母自己。当然,隔代教养也有好处的。譬如在父母特别严厉的家庭里,老人的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缓冲;年轻父母偏于缺乏耐心,而老人更多显示出耐心来,这恰是小孩子很需要的。有些专家认为说我们的孩子就是不能给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但是现在的现状是什么,中国有60%到80%的家庭都是由我们的隔代教养来进行的,所以不能说不能带就解决问题了。我们只能去考虑:在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情况下,怎么更好地带。下面,我想直接说一说隔代教养的解决办法:
12楼:sunlei0708
1、确立第一责任人,最好是妈妈当第一责任人。确定孩子教养的第一个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是稳定的。如此可以避免教养观点的不一致。我建议这个家庭的第一责任人由母亲来承担,再或者父亲来承担,而不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为什么?第一,妈妈的成长性,爸爸的成长性肯定远远高于我们的爷爷和奶奶,第二,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可以无条件地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任何的改变。面对隔代教养冲突,很多时候,只有妈妈可以做这种改变。委屈吗?有的时候真的是委屈。也过妈妈跟我沟通交流这种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大哭。可是,我想跟妈妈说的是,如果你们想让这个家庭稳定、和谐,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你就要勇敢的出来做这个第一个责任人。为什么我不让爸爸出来做,因为爸爸成长性远远差于妈妈。2、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那天,我在厨房收拾碗筷的时候,开心跑过来跟我说,妈妈辛苦啦!我知道,这其实是开心的爷爷奶奶对我的认同。这样的话,因为老人说了,开心才学得会。所以,隔代教养中的冲突,并非是不可解决的,我们只是需要方法。实际上我的婆婆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接纳我。为什么?她会埋怨我不是个称职的媳妇儿。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她的成长历史我就会明白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她年轻时是村花,长得很漂亮,各个劳动技能都能得第一。内心里本是很有成就感和虚荣感的。结婚以后呢?她开始生病,一直病了20年。在生病的过程中,她丈夫,我的公公,不离不弃地照顾她——这也是我选择她儿子的一个原因。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结婚、生子,她就希望能够弥补自己年轻时候对孩子的欠缺。于是,介入到儿子的家庭中,去进行无条件的补偿。她的眼里,就只有她儿子。可是,她发现,有一个人在跟她抢儿子,那就是我。于是,一场争夺战就开始了。这是任何一个母亲的本能。
13楼:sunlei0708
不知道我的微信上,有多少妈妈是生的儿子?你们以后都要成为婆婆。将来,也一定要经历这种感受:一个人突然出来,跟你说,把你儿子的爱,分给我一半。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说话、讲道理都没有用。我从那时候开始,事无巨细去关心我的婆婆和公公,啥事都想着他们,遇到好看的好吃的我就买给他们,时不时的我还跟他们讲讲我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请他们给我一些建议。人同样是需要你给他肯定和成就的。而且我的婆婆以前又是一个优秀、偏于强势的女人。所以我就经常问婆婆:妈,你看我这么做对吗?对。她不理解没有关系,但是你需要让她感到她被尊重。当我做了一系列改变的时候,家庭气氛在发生了变化。现在,只要我老公跟我闹脾气,婆婆一定训他。婆婆会说:小罗够不容易的,你别跟人家闹脾气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开始慢慢地改变了。3、遇到问题,父母和老人要沟通,但尽量少带负面情绪去沟通。每个人都知道,一旦情绪出来,就不可能好好说话。所以,同样,当有情绪时,不要去跟老人沟通,老人也会有情绪。可以先让自己的情绪压一压,然后再跟老人说:妈妈,我觉得你这样子可能不太好。咱们换一种方式说会更好,具体换怎样的方式,也要跟老人仔细讲讲。很多时候,我们越亲,就越不注重沟通,就觉得直说OK。但实际上,越亲的人,就越在乎你对他是不是足够的尊重和关注。
14楼:sunlei0708
4、两代人之间可以争论,但最好不要争吵。争论是让孩子可以看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是这样想的,爷爷奶奶是那样想的。他看的东西越多,听的东西越多,就知道事情可以有很多的看法。如此,孩子对事物会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思路更开阔。如果孩子永远只活在一种声音里,只知道人生的一种可能,在一个单一通道里成长,比如我们现在只用成绩作为孩子好坏的衡量标准时,孩子就一定出问题。相反,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做这个事情,还可以做那个事情。换种方式,我还能做得很好,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强很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自尊。自尊是什么我觉得我好,自信是什么,我觉得我能。对吧?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好,就觉得我行,你说他愿不愿意去做别的事情,他一定愿意做,只要他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争吵的话,就会引发家庭氛围的紧张,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稳定。家庭中的紧张情绪,一定会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我提到过的:躯体化反应。5、带着老人学习,适当借助权威的支持。有时候,爷爷奶奶只是没有意识,或者是不知道要这样做,所以他才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年轻父母们可以带着老人多去体验,多去接触,让他们有更多的早教意识,获得更多支持。很多听过我讲座的爷爷奶奶,都会在讲座结束后跟我们讨论半天,最后说,原来孩子要这么养啊。另外,可以借助权威,因为父母直接跟老人说,老人不一定听。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方式本身也存在问题。但是借助权威就不一样。可以多带老人去听讲座。我的静观育儿脱口秀,其实也可以下载下来,在老人们休息的时候,陪他们一起看看。因为这些脱口秀都是结合孩子们成长中容易遇到的最常见问题,给出的一些实际建议。
15楼:sunlei0708
6、不要让姥姥和奶奶同时带孩子,至少做好分工。不要让姥姥和奶奶同时带孩子,很容易出现冲突。我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最后,我也崩溃了,我老公也崩溃了,老人也是。妈妈护女儿,婆婆护儿子,很自然,掐起来就没法儿了。解决办法就是,能不同时带孩子,就不同时带。不得已必须要一起相处,那就的要做好分工。比如奶奶负责孩子喂养,姥姥负责家里的家务等。7、丈夫一定要在这个中间发挥很积极的作用。观察下,你会发现,如果这个家庭里的爸爸是一个积极卷入到孩子教养中的爸爸,那么,这个家庭中的成员,爸爸妈妈和老人们,相处的更好。我的亲身体验:有一段的时候,开心爸爸比较忙。那会儿刚好开心在学说话。我就教她喊爸爸,但她就是不喊。我就告诉开心爸,你跟她多玩玩,她就叫了。他于是做出改变,开始跟开心多一些时间玩耍,于是开心很快就叫爸爸了。而且,他一旦在这个过程去专心体会,就会发现他的爸爸妈妈在教育的过程中存现的一些问题。于是不用我说,他自己就会去跟他的爸爸妈妈去沟通。而他和自己爸妈沟通,自然比我沟通更方便。
17楼:caoyuhan
生孩子不容易 养个孩子更不容易
19楼:qdzhgd
20楼:小贝壳化妆品小样
孩子有条件还是自己带好的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小孩子慢说话正常吗?
小孩子慢说话正常吗?
我儿子已经两岁多了,可是说话只会说几句还不太会连句````吐字不清,那样正常吗?
幼儿要到1岁多才会说话,而从出生后第5个星期开始,婴儿就可以发出一些类似“a,o,k"的音了; 3个月左右会随大人说话的节奏扭动身体;6个月时就开始牙牙学语了,会发出“ba-ba一ba,ma-ma一ma"的声音,父母们往往都欣喜若狂,以为孩子终于开始叫“爸爸"“妈妈"了.其实这时的孩子只是把发音当作一种游戏在玩.等到9个月左右,孩子的声音开始有高低起伏,强弱之分了,也能昕懂大人的一些话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洗澡时爱抢毛巾,你若告诉他应该擦擦胳膊,小肚子,他会照你的话去做,而且能擦对地方.幼儿到1岁或1岁半时,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来表达他的感觉,要求“妈妈抱抱”之类的“电报句”,还很喜欢重复,模仿大人说过的话,边玩边喃喃自语.其次,孩子学说话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生理条件,即发音器官,听力器官和脑发育正常.若你的宝宝明显比大多数宝宝说话晚,可以从检查孩子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便及早发现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的.
发音器官要请医生看一下支气管,气营,喉,声带和口腔,鼻腔,咽腔.发音器官有缺陷(如舌短等)的孩子会发音不准,没有长好牙齿也会有些音发不出来.要掌握语音,必须依靠听觉.检查听力时,我们可以在宝宝的背后或侧面(不要让宝宝看见)打开音乐盒(或者其他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看宝宝有没有转过头去看,去找.这样在家中就可以方便而及早地对孩子的听力状况进行检测了.
头部的状况也至关重要.大脑的发育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起重要作用.一般说来,大脑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两半球没有什么差别.到5岁时,孩子的大脑两半球才初步形成了分工,但左脑半球的语言优势并不如成人明显,他们对言语缺陷的代偿能力也比成人强.低龄的幼儿若左脑受损伤,长大后说话的能力和别人不会有什么两样,因为右脑起了代偿作用.常见语言障碍的原因是听力障碍,发育迟缓和缺乏语言的剌激,若属前两者的原因,可以去相关医疗和功能训练机构诊治,若是缺乏语言刺激,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了.为此,平时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话.有意识向他描述事情的经过,比如,喂宝宝吃东西时,把要做的事一步步说给他听:“宝宝饿了,要吃东西,妈妈给宝宝泡奶粉,先拿奶瓶,然后倒奶粉进去,现在倒温水,用勺子搅一搅,等一会儿宝宝就可以吃了......”还可以指着身边的东西跟他说:“桌子,有四条腿......”也许刚开始他不懂,但反复多次,你聪明的小宝宝会慢慢明白的.和小宝宝说话时,要留时间给他“回答”.可不要小看了小家伙,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对你的问题回以微笑,挥一下手或是叫唤一声.还可以让孩子与3,4岁语言发展相对较好的孩子交往,从而剌激和带动孩子学习语言,开口说话.宝宝学说话,并没有确定的时间界限,有些小问题也是必然的,我们作父母的不能求成心切,时间正是宝宝所需要的.
对策:帮助孩子练习讲话——从孩子开始醒来到睡觉这一段时间,跟孩子谈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等会儿妈妈要给你洗澡,我们来挑选衣服了…妈妈给你穿衣,喏,举起手,穿入袖子里…”跟孩子说话时应伴以动作,这比只说而不加动作好,因为孩子将会明白,学会,并促进自身语言的发展.
你可用提问的方法让孩子回答以激发他——有些他可能答出来,有些则不能,但这没有关系,互相对话将使你和孩子更亲近.孩子在这个年龄学说话,开始可能用微笑,姿势和发声的方法,接着按顺序知道词语和造句.在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方面虽然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却一致认为,大多数孩子是从他当时见过,听过和接触过的东西来学会语言的.因此,对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方面来说,前述与孩子的对话,把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最好的方法.孩子将按照你讲话的音节或第一个词学着说,并慢慢地,逐步说得让人听懂.不要用无内容仅是侃侃而谈的方法:跟孩子说太多无意义的话,对孩子学会讲话没有什麽益处.跟孩子说话宜用动听的语言,或用读诗词,唱歌的方法,说话宜温文尔雅,有活力,后欢乐以及用易懂的语言,这样做,将激发孩子关注并想跟着说,在孩子尚未准备好时,不要强迫他,不要央求他跟着说,因为孩子将感到压抑,最终无力气说出来.
利用书本帮他学语言——书本是帮助孩子学语言的重要工具,附有图片的书是最好的工具,指向各种图片,如果是兽类的图片,说出哪一类野兽的名字,形体,按图片发出各种野兽的声音让孩子跟着学,或努力讲故事,故事能给予孩子欢乐使他感到值得跟着学.直观孩子的兴趣,看他是否高兴,如果他对书的这一页已失去兴趣,应转另一页.别忘记应制造欢乐的气氛,利用想象力和音调是孩子跟着模仿.如”火车来了…轰隆…轰隆…轰隆….要注意孩子说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许多种“正常”的发展模式,您可以在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的前提下,鼓励你的儿子说话,比如说,当他指着一只苹果的时侯,你就要他说出他所想要的东西的名称:“你要苹果?你会说苹果吗?假如他还不会所“苹果”两个子,也不要不给他苹果──以免孩子出血负面情绪.你可以在和孩子散步的时侯,鼓励你的儿子指着某样东西重复它们的名字:“看!这是猫-你会说猫这个字吗?猫要回家了,你会所回家了吗?”给他几秒钟来回答,如果他不会说,再换个食物试试,问他的问题要具体简单,不要太抽象.
意见建议:
怎样促进婴儿的语言发展?
有些人到现在为止,仍然认为孩子到了两,三岁,即使不教也自然会说话,用不着有意识去教孩子说话.还有的人认为婴儿那么小,又不懂事,你对他语言训练,岂不是“对牛弹琴”.当然,更多的人虽然识意到对婴儿进行语言训练非常重要,但不知道怎样去做.这些疑惑的产生主要是人们还不了解人类语言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训练的方法.
一,婴儿语言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婴儿听觉系统,发音器官以及大脑神经中枢的发展与成熟,是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和必备条件.从生理发育来看,婴儿在胎儿期的第5个月时听觉器官已开始形成,6-8个月时就已有初步的语言听觉能力,出生时听觉器官就已基本发育成熟.另外,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发音器官,如肺腔,口腔,鼻腔和咽腔等,是从出生到周岁左右就基本成熟了.而大脑语言神经中枢的发育,是随着大脑的发育逐步成熟起来的,一般到3岁左右其调节和控制语言的能力才成熟.
从婴儿语言能力的心理发展过程来分析,婴儿的语言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模仿——语言表达.婴儿出生时,首先是在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人类大量的语言信息,到了7,8个月,他的大脑已经储存了一大批语言信息,并随着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这时他能发出一些尚无真正语言意义的语音,如“ba—ba—ba”,“ma—ma—ma”等,并对大人的话语就有所理解,也能听得懂大人的一些话语,如大人说“再见”,他知道用手招一招;大人说“出去玩”,他会高兴地笑起来.到了周岁左右,婴儿大多能模仿大人的话说出一些儿语,如“狗狗”,“鸡鸡”,“蛋蛋”等.到了一岁半左右(有的在1岁一,两个月),随着大脑及发音器官的日益成熟,婴儿能将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语言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整合,发出第一批有语言意义的字词和短语,如“吃”,“玩”,“爸爸”, “妈妈抱”,“出去玩”等.从两岁到三岁,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日渐提高,会说完整的简单句,如“妈妈抱抱我”,“我要出去玩”,“还给我一个好不好”等等,一般三岁时也都学会了本土语言.二,婴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人类许多能力得以产生,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尤其语言能力与人的思维能力有着最直接和最一致的发展关系,没有理想发展的语言能力就不会有理想发展的思维能力,因而也就不会有发达的智能基础.因此,我们要对不同年龄的婴儿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使孩子从小接受科学的语言训练,全面促进其智能发展.
训练方法: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1,说说说,不停地说
你需要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当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你听,洗澡水溅在澡盆上‘噗——噗——'的声音……”“好了现在该出水了.”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今后的学习习惯.所以,只要有可能,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一起读书吧.你们可以先从一张,两张卡片开始,然后过渡到配有很多插图的彩绘本,最终慢慢进入以文字为主的阅读.
3,一起听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
4,不要小看讲故事
经典的儿童故事,不单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勤劳和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且,对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不过,父母还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课的,挑选那些比较精致的读本,自己先浏览一遍,如果故事内容里面有你不认可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改编.
5,迎合孩子的兴趣
平时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抓住要害,才能强化效果.如果孩子对F1感兴趣,可以给他提供更多,更详细的有关赛车的图片和知识.同样是看书,如果孩子对于故事情节没有兴趣,而是纠缠于画面上的七星瓢虫的话,你不妨就把话题转到这种小昆虫上.总之,有兴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见机行事,灵活处理.
6,不要重复孩子错误的发音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和错误发音的地方.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敏感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7,?ず眯《??br />
孩子们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关的疾病,特别是那些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交叉感染的受害者.一旦孩子的听力受到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势必受到影响.所以,平时多留意孩子的小动作,随时捕捉孩子耳朵方面的不适.
8,多带孩子出去玩
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它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能够让孩子从心底里好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潜能,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见世面,绝对是有好处的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孩子说话早晚有别,有的早,有的晚,只要孩子其他方面都正常,我们不必太担心。
正常,小孩的个体差异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不必担心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说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