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病许浑在床搙疮有没有什么特效药

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易出现什么症状_百度知道
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易出现什么症状
我有更好的答案
长期卧床的病人不注意反身的话容易生褥疮、感冒后容易并发肺炎等。
肌肉萎缩,褥疮,骨质疏松,坠积性肺炎等。应加强护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人长期卧病在床皮肤溃烂用什么药比较好
时间: 12:56:51
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男,78岁,一直中风最近只能睡在床上,不能起床,皮肤出现溃烂,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要用哪些药改善
其他类似问题
10个回答4个回答9个回答4个回答3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5048称赞:413
病情分析:从患者叙述的情况来看,初步分析,考虑患者得的是褥疮。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指导意见:患者可以先外擦灭滴灵,双氧水清洗创面,再外涂2&%的成纤维生长因子软膏;或者百多邦软膏;平时勤换床单,睡洗物品,用紫外线消毒;平时给病人多翻身;多吃高蛋白,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4个回答7个回答3个回答5个回答
参考价格:33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73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22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
参考价格:¥33
1.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参考价格:¥73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新闻调查]地贫患儿死亡悬疑
 您的位置:
[新闻调查]地贫患儿死亡悬疑
  日 13:57:32  来源:CCTV
&&& 两年来《新闻调查》收到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线索,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广东同一所医院接受完手术治疗之后死亡,我们经过统计发现,这些孩子全部都是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儿童,他们由同一个医生治疗并且使用了同类药品,而且死亡的时间相对集中。那么这些孩子连续死亡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法院目前已经对这一类案件做出判决,我们去往广东调查。[新闻调查]地贫患儿死亡悬疑&&&&这是一份沉重的名单。名单上的孩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接受同一种手术并连续死亡。这是一场异常昂贵的手术,代价是几十万人民币加上孩子的生命和全家人终生的痛苦。而这场手术对外承诺的成功率是93%。&&&&新新 8岁 广东佛冈 死亡 手术费不详 &&&&艺艺 8岁 广东花都 死亡 手术费不详 &&&&晨昕 2岁 安徽合肥 死亡 手术费20万 &&&&东东 7岁 广东广州 死亡 手术费不详&&&&华华 13岁 广东东莞 死亡 手术费70万 &&&&琳琳 1岁 广东深圳 死亡 手术费14万 &&&&栋栋 9岁 广东深圳 死亡 手术费60万 &&&&萱萱 3岁 湖南长沙 死亡 手术费30万&&&&昕昕 10岁 广东东莞 死亡 手术费90万 &&&&照片上的这个男孩名叫东东,看这些照片谁也不会觉得他与其他健康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他今年7岁,长得甚至比同龄的孩子还要高一些,一样的活泼, 一样的好动,一样的对生命充满好奇。唯一不同的是,从出生起,他就是一个重症“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吴女士(东东的妈妈): 他是一个就是说跟正常人都没什么区别的一个孩子,就是说平时身体都挺好的,只要定期给他输血和除铁。&&&&东东得的“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血液遗传病,光广东省就有800万人含有这种贫血基因。得病者体内无法制造出足够的血红蛋白,需要终生定期输血,由于长期输血导致体内铁含量增加,还必须定期服用除铁药物。这样的保守治疗,可以活到四五十岁。但是,你所看到的这个孩子,已经于2005年1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过,他不是死于这个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一场原本期待可以拯救他的手术。 &&&&吴女士(东东的妈妈):从来都没有想过小孩进了那个移植舱之后就出不来的,从来都没有想过。&&&&“地中海贫血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病症。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女士在广州珠江医院网页上看到了一则广告,儿科中心副主任朱为国宣称,他长期治力于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成功率高达93%。&&&&记者:那时候这个93%这个数字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意味着很大,很大信心的成功了。&&&&记者:你决定去做这个手术的时候你自己是有信心的?&&&&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我是百分之一百的信心。&&&&记者:你相信什么?&&&&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我相信医生,我也相信这个医院。&&&&能让孩子从此摆脱病痛的希望让全家人欢欣鼓舞。&&&&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恢复正常,像平时的小孩一样。&&&&记者:不用再输血?&&&&吴女士(东东的妈妈):不用。&&&&记者:打针?&&&&吴女士(东东的妈妈):不用。&&&&记者:这样一种希望对你来说很大吧?&&&&吴女士(东东的妈妈):对。 &&&&懂事的东东也答应妈妈在手术中要坚强。&&&&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手术前他需要做一个像锁骨这个位置吧,埋一条管进去,因为打针打不了,连那次没有大声哭出来,都是流眼泪,自己一个人在,我们都跟他讲这次手术做完之后就好了。&&&&记者:他相信你们吗?&&&&吴女士(东东的妈妈):相信。 &&&&2004年11月,东东进行骨髓移植,但手术的结果,却出乎全家人的意料,东东很快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吴女士(东东的妈妈):他在移植舱的时候一直都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出来,我一直都是跟我儿子讲,我说你过几天就可以出来了,其实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我自己心里都是没有底的。&&&&2005年1月,经历了几次反复的东东,病情突然恶化。&&&&吴女士(东东的妈妈):小孩吐了一口血之后接着就,医生就要抢救了,吐出来的全是一些淡淡的血丝。小孩走的时候护士什么都得用一些棉花把那个鼻子,把那个耳朵全部用棉花,全部都得塞住,七孔都会流血的,死状都很惨很惨的。&&&&两个月的时间,儿子永远的离去。时间不能倒转,悲剧无法挽回。吴女士一度以为这只是自己家庭的不幸,直到几个月后她才知道,她儿子的死亡并非个例。&&&&这是又一个接受手术的孩子,他叫栋栋,9岁,从小热爱绘画。他的母亲是护士,父亲得了尿毒症,长期卧病在床。唯一的儿子是全家的希望。他的母亲曾女士也是在看了朱为国医生治疗成功率的广告后,忍不住动了心。&&&&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朱为国反正对外宣扬就是说治疗“地贫”我是最厉害的了,我认了老二,没有谁敢认老大的。&&&&这个女孩名叫昕昕,十岁,聪明活泼,能歌善舞,成绩名列前茅,她的母亲林女士早就听说过用骨髓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但由于许多医院坦言手术风险太大,所以她一直没敢做这种尝试。&&&&记者:那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做这个手术?&&&&林女士(昕昕的妈妈):从其它的病友还有从网页上面知道就是珠江医院朱为国所做这个手术成功率很高,已经超过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了,可以成功率90%几。&&&&记者:这是哪儿来的说法 依据呢?&&&&林女士(昕昕的妈妈):网页上面也这么报道的。&&&&记者:你们相信这些公开刊登出来的这些数字,是吗?&&&&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因为他可以说是医院自己的网页,他医院也是属于三甲医院,我们也没有说怀疑这样的一个背景的医院,这个三甲的医院会欺骗我们患者。&&&&两位母亲出于谨慎,在手术前又分别向朱医生核实了93%成功率的含义。&&&&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我们说成功率有多高?&&&&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他就说做了九例,成功了八例。&&&&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就有一个小孩,因为他比较小,输济血之后,他把管拔掉,拔掉之后结果这个小孩死了。&&&&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我说死啦那可不得了,我说我们就不敢了,他说那个小孩是因为太小了才不到两岁,整天都哭,哭得肺出血,你的栋栋这么大了,你们可以做工作啊,那给我们的希望就更大了。&&&&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我们也想给女儿一个机会。&&&&在巨大的成功率面前,曾女士不顾一切地卖掉了家里的两处房子,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才筹齐了60多万的手术费用,将儿子送去手术。林女士的同事也帮她捐款和筹集了50万,她自己又到处举债借了30万,希望一举能治好女儿的病。&&&&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我跟我女儿说,我们都会帮你,医生也会帮你,你一定会很幸运的。那我女儿。&&&&记者:她信吗?&&&&林女士(昕昕的妈妈):绝对相信这个结果,她不会怀疑妈妈说的话。&&&&两个满怀希望的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们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死亡通知书。&&&&曾女士(栋栋的妈妈):那些太平工来接走他的时候,我都抱着他不肯放手,入炉的时候就把盖一盖,轰一声那火一烧,我真想冲进去陪着我儿子,真的是,我真的不知道。&&&&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我现在我小孩一个人孤零零的,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不放心她,我都时时刻刻地想着,我很想去那边照顾她,老在想我女儿在那个地方怎么样呢,她有没有衣服穿,她有没有饭吃。&&&&三位母亲之前并不认识,孩子死后她们才有了联系,并意外地发现,自己孩子的死并非偶然。 &&&&林女士(昕昕的妈妈):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的,这些小孩的家长打电话串起来结果就知道,我女儿死亡之前还有很多的小孩,也是像我女儿这样的命运。&&&&曾女士(栋栋的妈妈):联系到何女士的时候,他们就说湖南的周先生的小孩(也死了),周先生又联系到安徽的戴先生的小孩,然后戴先生他又知道了别人的小孩。&&&&根据家长们的统计,在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他们所能找到的在珠江医院朱为国医生那里做过骨髓移植手术的孩子一共是15个。&&&&记者:你现在能够明确的有几个小孩死亡?&&&&曾女士(栋栋的妈妈):9个。&&&&记者:都是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都是地中海贫血。&&&&记者:都是在朱为国这儿做的手术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是。&&&&记者:那么这九个孩子死亡的时间大概在哪段时期?&&&&曾女士(栋栋的妈妈):在2004年的7月份到2005年的9月份。&&&&记者:那就是14个月的时间。14个月的时间仅仅就你发现的这些案例来说,有九例死亡是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九例死亡 三例不成功。 &&&&15个孩子,死亡9例,3例失败,三例不详。这是家长们找到的死亡孩子的名单。&&&&新新 8岁 广东佛冈 死亡 手术费不详 &&&&艺艺 8岁 广东花都 死亡 手术费不详 &&&&晨昕 2岁 安徽合肥 死亡 手术费20万 &&&&东东 7岁 广东广州 死亡 手术费不详&&&&华华 13岁 广东东莞 死亡 手术费70万 &&&&琳琳 1岁 广东深圳 死亡 手术费14万 &&&&栋栋 9岁 广东深圳 死亡 手术费60万 &&&&萱萱 3岁 湖南长沙 死亡 手术费30万&&&&昕昕 10岁 广东东莞 死亡 手术费90万 &&&&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最初小孩不幸去世的时候,我认为确实可能我们运气不好,但到我们知道有这么多小孩连续地(死亡) ,不是说2001年挑一个 ,2002年挑一个,2003年挑一个,是一个一个死去的时候,我们就是说九生一死 那就有必要我们去像赌博一样博一下,那九死一生,朱为国这种哪叫治疗啊,那不就是纯粹叫人去送死吗。&&&&手术中的死亡比例真的象家长描述的这么高吗?我们来到珠江医院,希望查询朱为国医生近年来所做地中海贫血手术的原始手术名单和成功率统计。院方表示,他们不便向我们出示。宣传处的朱处长向我们口头告知了院方自己的统计结果。 &&&&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先后是做了29例,生存19例,这就是我所说的存活率,无病生存 就是不需要再输血的,15例。&&&&记者:29个人当中19例存活 有10例死亡,有15例算是成功,那么这么计算下来它的成功率应该是50%左右。&&&&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51.7%。&&&&记者:51.7%,如果说这个数字准确的话,那么跟宣传栏上所说的93%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他是在一些数字统计上有误,比如说他做了有几例红斑狼疮 做了白血病,他的成功率可能(比地中海贫血要高一些),他把这些都算进去了。&&&&记者:就算他认为白血病的成功是百分之百,红斑狼疮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综合起来这个50%也绝对不可能达到93%这么高的成功率。&&&&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我们承认,我们认定他当时跟病人说的一些宣传资料有误,不准确。&&&&记者:他是在误导吗?&&&&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应该不叫误导。&&&&记者:那这个不准确不就是一种误导吗?差距这么大。&&&&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我觉得误导和不准确还是有概念性的区别。&&&&记者:这个是在院方公开的网页上展示的,这是代表了院方一个认可的态度吧。&&&&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当初院方没有审核。&&&&记者:没有审核吗?&&&&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我们也是作为一个问题应该吸取教训也好或者分析也好。&&&&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在网页上出现与实际情况如此大的差距呢?我们找到了朱为国医生的电话。 &&&&记者:患者告诉我们说,说您之前告诉他们只有一个小孩死亡,而且还是因为年纪太小,哭得太多,咳的肺出血死亡的。&&&&朱为国:我指的是一段时间,那么也就是在三五个月之内,那么只有一个有个时间概念在里面。&&&&记者:但是您没有跟他们说是三五个月,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他们就是说最近。&&&&朱为国:他当时说的就是最近。&&&&记者:那您不觉得这个说法是在误导他们吗?&&&&朱为国:没有,并没有那个意思。&&&&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我相信医生 也相信这个医院。&&&&曾女士(栋栋的妈妈):做了九例 成功了八例。&&&&林女士(昕昕的妈妈):给女儿一个机会吧&&&&记者:您现在这个成功率能有多少?&&&&朱为国:70%几吧。&&&&记者:70%几 是吧?&&&&朱为国:不是成功率,应该是治愈率,成功率跟治愈率的概念不一样,成功率有90%几。&&&&记者:那这个成功的概念是什么?&&&&朱为国:把供者的细胞植入到病人体内就算是成功。&&&&记者:但是不是有很多小孩都死了吗?&&&&朱为国:死了是因为有并发症死,但是移植是成功的,并发症死亡,这个情况是可以的。&&&&记者:那您的意思是只要骨髓移植进去了。&&&&朱为国:对。&&&&记者:就表示成功,至于并发症死亡那是另一回事。&&&&朱为国:对。生存率 治愈率那是用另外一种判断,如果写移植成功率,那么指的就是植入是否成功。&&&&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他要这么跟我们讲的话,像我们也不是傻子,很简单一个道理,头痛先把头给砍掉那头痛的问题确实是解决了,那人的命都没有了,这个治疗意义何在,这样的成功率对我们来说,小孩都死了连无菌病房都出不去还算我们成功,这讲出去不是闹大笑话吗。&&&&记者:所有的患者都认为说,您说的90%几的成功率是指他的生存。&&&&朱为国:那是互相的一种沟通的,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考虑不周,缺陷的地方吧。&&&&记者:您没有给他们解释过是吧?&&&&朱为国:可能就是我在学术方面研究太深了一点,所以老百姓平常的一些话也用一些专业的角度去说,导致了一些误解。&&&&关于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光在珠江医院,我们就听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宣传处说是51。7%,朱医生说是70%,他说网页上写的虽然是“成功率93%”,但实际意思是“移植成功率”,而并不代表孩子的生存。不知道哪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够在选择这样重大的手术之前,理解到这不同的医学术语背后隐含的复杂真相。 &&&&艺艺 8岁 广东花都 手术 死亡 &&&&新新 8岁 广东佛冈 手术 死亡 &&&&晨昕 2岁 安徽合肥 手术 死亡 &&&&东东 7岁 广东广州 手术 死亡 &&&&华华 13岁 广东东莞 手术 死亡 &&&&栋栋 9岁 广东深圳 手术 死亡 &&&&萱萱 3岁 湖南长沙 手术 死亡 &&&&琳琳 1岁 广东深圳 手术 死亡 &&&&昕昕 10岁 广东东莞 手术 死亡 &&&&在进一步审视这份名单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奇怪,院方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做这类手术死亡的孩子一共10例,那么为什么光2004年7月到2005年9月就占了9例呢?除了虚假的成功率之外,孩子连续死亡的背后有没有其它原因呢?&&&&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就是这几例(死亡的),就是月份(以后),之前很少有死亡的。&&&&记者:如果说之前的死亡率都很低,但是在2004年7月份到2005年10月份这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连续死亡的话,它是哪儿出了问题呢?&&&&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我想这个我可能不太方便解释你。&&&&关于死亡原因珠江医院没有给我们明确解释,但是,在调查中,几个家长向我们反映,在骨髓移植手术前后,朱为国曾经劝说他们花巨资从一个叫王华的人手中购买了一些医院没有的特效药。&&&&林女士(昕昕的妈妈):他说这个药国内没有,没得买的。&&&&曾女士(栋栋的妈妈):国产的效果不好,需要购买进口的。&&&&吴女士(东东的妈妈):说那进口的药怎么买呢,他说这个他可以叫人送过来。&&&&林女士(昕昕的妈妈):你不用担心我都联系好了。&&&&曾女士(栋栋的妈妈):然后就拿去一份书面的东西让我签 同意书。&&&&吴女士(东东的妈妈):说我们付钱就可以了。&&&&记者:交钱 拿药的这个地点是朱为国的办公室?&&&&吴女士(东东的妈妈):对 没错。&&&&记者:他给你出示什么收费的单据?&&&&吴女士(东东的妈妈):香港浩华大药房的单据。&&&&那么,朱为国介绍家长所买的特效药药效如何呢?曾女士的儿子在手术后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朱为国让她从王华手中买了这种叫赛尼哌的特效药。 &&&&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朱为国说)我看不用这个药就不行了,我说多少钱一支啊,他说4500,我说4500打下去会怎么样啊,他说这个就是特效药了,一点多钟打,最起码晚上他就会不拉了,他就这么讲的,那我就同意买了,那也没办法,但第二天小孩更不行了,说再用一支了,小孩一打下去,哇 拉到这个肚子痛得,在那里哭喊啊,就跪在床上就哭,说妈妈我求求你了,我实在是痛得忍不住了,他说你一定要帮我去找医生,找朱教授。&&&&两天之后,朱医生又给孩子注射了一阵赛尼哌,依然无效。&&&&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他又解释也可能你的小孩打赛尼哌(无效),换一种会有效,又打第二种吐抗。&&&&记者:这种叫吐抗的药是医院自备药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不是,还是跟王华那儿拿的。&&&&记者:还是啊?&&&&曾女士(栋栋的妈妈):还是。&&&&记者:这个药多少钱?&&&&曾女士(栋栋的妈妈):两千块钱一支,一共买了六支。&&&&记者:打完之后呢?&&&&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打完之后就更不行了,更重了,那段时间拉血吐血都来了,一天最多就是腹泻40多次。&&&&那么,会是药品的问题吗?我们针对手术中的外购药物展开调查。采访期间,吴女士和我们恰巧在珠江医院门口碰到一对两年前曾经带孩子来手术,因为术后病情恶化,到医院来复印病历准备起诉的家长,他们是否也购买过同类的外购药呢?&&&&记者:有没有从外面买过药品?&&&&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有,其实当时是朱为国介绍我们买的。&&&&记者:介绍你们向谁买?&&&&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向他外面打电话联络叫人送来。&&&&记者:那个人是谁,你们认识吗?&&&&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听他们说是叫王华。&&&&记者:叫王华?在当时跟你同期治疗的还有别的家庭吗?&&&&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有,我们当时有一批一共有四个人。&&&&记者:后来孩子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据我所知其中有两个当场在(医院)已经死亡。&&&&记者:他说的这两个你们的名单上有吗?&&&&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没有。&&&&记者:你确定?&&&&吴女士(东东的妈妈):确定。&&&&记者:那么除了你这个家之外其他你知道三个家庭有没有使用这种外购药?&&&&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他们都说用的都是外购药。&&&&记者:你怎么能知道呢?&&&&廖先生夫妇(患儿家长):有一个患者的家属曾跟朱为国医生争吵过。&&&&廖先生妻子:他自己是开药店卖药的,他懂,他不想在外面买,就问他为什么不可以在医院买,他就可能问得太多了,那个医生可能有点烦了,就说他你不做你可以走。&&&&朱为国为什么一定要家长购买外购药?这些药在国内真的买不到吗?事后,心有疑虑的家长带着记者来到了广州市面的大药房。结果发现,朱医生让家长们购买的安道生、两性霉素B、赛尼哌、氟达拉宾等多种药物在广州肿瘤药方均有出售。&&&&药房销售人员:都有 那些药都有,只是要医生处方(才能买)。&&&&记者:要处方的药是吧,那医生跟我们说是在广州市场上都没有这个药,卖了几年了,卖了几年都有?&&&&药房销售人员:一直有。&&&&记者:那很奇怪,现在只有你这个药房有卖,还是我们在其它的药房(也能买)?&&&&药房销售人员:其它药房都有。&&&&记者:有吗?&&&&药房销售人员:有 一直都有,肿瘤医院里面都有。&&&&记者:像您让他们买的像氟达拉宾 像马丽兰,像两性霉素B 赛尼哌,这些不都是可以在广州市场买到的吗?&&&&朱为国:有些买到,有些买不到。&&&&记者:这些都可以买到,我们已经跟这边的药店核实过了。&&&&朱为国:在当地我们买不到的。&&&&记者:但是我问他们,说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都有卖啊。&&&&朱为国:有些方面信息我们掌握还不是那么那个啥。&&&&记者:但是您是做这方面手术的权威的专家,做了这么多手术都必需的药品,您会不清楚吗?&&&&朱为国:他有些没有来嘛,他没来找我们嘛。&&&&记者:谁没有来找你们?&&&&朱为国:就是经销药品的人。&&&&记者:您能介绍病人去外地买的话,为什么不了解一下本地的市场呢?&&&&朱为国:因为我你知道工作就是压力各方面都很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一些药商跟他们去联络。&&&&记者:那您怎么会跟王华联系上呢?&&&&朱为国:这个就说来话长。&&&&记者:王华这个人是正式的药商吗?&&&&朱为国:这个我不太清楚。&&&&这是王华开给曾女士的购药收据。&&&&记者:这个日期等于是2005年3月份,3月20开出来的是吗,你最后一次买这当中的药是几月份?&&&&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我是在6月3号。&&&&记者:那也就是说这些药实际上在3月份的时候都已经拿出来了,这是真实你用过的数量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这个是,马丽兰是,安道生也是。&&&&记者:那我们觉得很奇怪,你的使用实际上是日后发生的?&&&&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是 是,为什么在之前会开到了这些药品会一样,我也搞不明白。 &&&&王华到底是不是正式的药商?药品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在一次与曾女士的私人交谈中,朱医生解释了药品的来源。&&&&朱为国:因为这个药是在香港过来的,在内地还不会销售,香港到内地肯定是走私的。&&&&记者:因为医生跟我们说,说这个药是到香港走私来的。&&&&药房销售人员:但是你如果是不懂这个药的话,你走私的药 质量不保证。&&&&记者:那不也是在香港药房买的吗?&&&&药房销售人员:不一定,你不懂这个药的话,买来的话不一定就是真药。&&&&这些药确实是从香港买的吗?药品本身是真是假?为了弄清真相,《新闻调查》记者前往香港。&&&&记者串场:王华自称药品来自香港浩华大药房,这是他提供给患者家属的单据,按照单据上的地址我们在香港找到了这家药房,但是药,真的是从那儿卖出的吗?我们去药房调查了解。&&&&在交谈当中,浩华药房否认药是他们卖出的。&&&&药房录音:公司是我们的,还有你拿的这个单子的收据是我们公司,那个药不是我们的嘛。&&&&不是这样的写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华提供的收据和香港药房收据的日期写法,货币标注都明显不同。&&&&他们说从来不认认识叫王华的人。&&&&记者串场:浩华药房的工作人员向我们确认说,这批药品不是他们卖出的,第一,浩华药房并没有一个叫做王华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不认识此人;第二,在浩华购药是需要用港币来做交易的,而在王华提供的这份单据上,填写的全部是人民币的符号;第三,这批药品的价值将近十万左右,但是在浩华(药房)店员从来没有一次性的经手过这么大数量的药品。&&&&香港浩华药房否认药是从他们那里买的,药品来路不明。而在进一步调查和与更多的患者家庭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介绍家属在外购药的不仅仅是珠江医院,广州的一些其他医院,也介绍家长从王华手里购药。&&&&朱为国:整个广州市啊,南方医院 中山医院,还有妇婴医院用的都是他(王华)的药,所以我们说不是光我们一家用这个药。&&&&我们找到了在广州妇婴医院给孩子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一对父母。&&&&记者:你们前前后后买了多少钱的药?&&&&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八万多。&&&&记者:八万多 嗯,除了你们之外跟你们同一病房的其他的患者有没有用这样的方式买药?&&&&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有 也是一样的。&&&&记者:你怎么能确定?&&&&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在我儿子移植过程中,移植过后我都看过几个。&&&&记者:你怎么能知道人家也是通过医生的这种方式来买药呢。&&&&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因为大家病人会沟通,有谈起的。&&&&记者:你说是医生要求你买这种药,你有证据吗?&&&&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有,这是他医院送给我的收据。&&&&记者:收到黄宏熙父母人民币多少多少钱,这个签字的孙新是谁啊?&&&&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就是医生,主治医生,是朱为国的徒弟。&&&&记者:你听到他们说药贩的名字叫什么?&&&&黄木秀夫妇(患儿家长):王华。&&&&记者:王华。&&&&记者串场:珠江医院和妇婴医院的患者家属都指证贩卖假药的人是王华,而王华提供的是同样自称来自香港浩华药房的收据。但是这样的收据本身疑点重重,那么这些假药究竟从哪儿来,又是怎么样运输和储存的呢?在四个月前王华已经被警方拘捕,我们希望能够采访他,但警方说案情复杂不宜采访。&&&&药贩子王华目前无法采访,那么这些药品和孩子的手术失败与连续死亡本身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 &&&&记者:每次都是同一个人送来的吗?&&&&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同一个人。&&&&记者:用同样的方式吗?&&&&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对。&&&&记者:用什么方式带的?&&&&吴女士(东东的妈妈):用一个黑色的胶带把所有药都装在里面。&&&&林女士(昕昕的妈妈):英文的,基本上那个药理那些我们都看不懂,但是也有一些阿拉伯数字,比如说两到八度这样范围,有需要冷藏。&&&&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我们说)冷藏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就一个塑料袋。&&&&林女士(昕昕的妈妈):他说一贯是这样用药的。&&&&吴女士(东东的妈妈):其中的一次护士跟我们讲,这个药里面出现浑浊,这个是血制品离保质期,还有三天时间。&&&&记者:就是说用肉眼能看得出来?&&&&吴女士(东东的妈妈):看得出来,已经是快过期的药。&&&&然而,在药店,工作人员明确地告诉我们,生物药剂的运输和贮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药房销售人员:像这些生物制品,有些它因为药品都有标识的,你要在哪个温度保存都有个标识的嘛。&&&&记者:只要它上面说了要在一定温度下保存就必须有这个(冷藏措施)吗?&&&&药房销售人员:就是说怕影响这个药效最好就是说有冰一起带过去保存比较安全一点。&&&&记者:但现在拿给孩子用的这个药是直接用塑料袋拎过来的。&&&&药房销售人员:不行,脱离这个环境的话可能就失效了。&&&&记者:那它有没有可能能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在室外常温条件下。&&&&药房销售人员:要是冬天还可以,要是夏天不行,三四十度不行。&&&&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八月份是很热的,外面是三四十度这样的一个温度,我也是用手摸过这个药,一点没有冰凉的感觉。&&&&调查中我们发现,药物的储存和运输存在很多疑点,但是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证明孩子的手术失败和医生介绍的外购药之间有必然联系,按照医院的解释并非所有使用了外购药的孩子都死亡了,也有51%的成功率,但是这依然不能打消家长对药物质量和副作用的疑虑。&&&&黄木秀妻子:我就觉得那些药品可能是有问题,为什么用医院的就白细胞生,不用医院的,用他们医生在外买的药购的药,就白细胞不会生长。&&&&而且他们发现,手术后,孩子的免疫力急剧下降,病情比以前更严重。&&&&黄木秀夫妇(患而家长):现在比以前还差。&&&&黄木秀妻子:整天感冒发烧,以前就40天可以输一次血,现在20天就要输血了。&&&&记者:跟照片上比好像肤色有点发暗是吧。&&&&黄木秀妻子:是,他现在黑乎乎的,都不知道怎么样,一年多了,到现在都没白过,都没白过又瘦了,以前三十斤,两岁的时候三十斤,现在四岁多了还是三十斤。&&&&黄木秀夫妇怀疑孩子的状况与之前服用的大量外购药物有关,于是,他们将妇婴医院告上法庭。2006年8月,法院判决妇婴医院败诉,赔偿患者损失,妇婴医院没有再提起上诉。我们找到了患者的代理律师了解情况。&&&&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在这个判决书里面引用了适用我们国家药品管理法,它里面从生产到经营到医疗机构的使用,它有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药品管理法里面认为这种情况如果未经批准生产的,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都视为假药。&&&&记者:但是医生会有一个说法,尽管是被视为假药,但是他们认为这些药品都是有质量保证的,就算是走私药品,药品质量没问题。&&&&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如果不能通过合法的渠道进来的话,其实医生不能只能是凭他的职业的自信去认定这个药没有问题。那么法律已经规定这个药已经是假药的话,那么这种药用在病人身上,那就不排除它对病人的身体产生危害的结果。&&&&记者:但他会说,就算是违反了法律规定,你也没有办法能够说明这跟最终孩子的失败甚至是死亡有直接关系.&&&&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但是他要拿出证据来.&&&&记者:他认为那你要说有因果关系的话,你拿出证据来。&&&&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按照我们最高法院解释的话,就是这种举证责任在于医疗机构,而不在于患者这一方。&&&&记者:必须是医疗机构来举证。&&&&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对。&&&&记者:假如他们不能够举证说药品不是直接导致孩子死亡的原因呢?&&&&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那么医疗机构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在家属的反复投诉后,广东省卫生厅和药监局对朱为国进行了撤销儿科副主任职务、暂停骨髓移植手术的处理,但是对朱为国本人在药品外购事件当中的介入程度没有做出明确结论,那么,在这个外购药的事件当中,朱为国本人到底有没有牟利呢?&&&&记者:你前前后后花在非法渠道来的这个药物上花了多少钱?&&&&曾女士(栋栋的妈妈):12万多。&&&&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总共是花了15万吧。&&&&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大概是19万多。&&&&据了解,朱为国介绍患者家属购买的药品,普遍比广州的市面价格要贵一些。&&&&曾女士(栋栋的妈妈):马丽兰,本身在广州100片的才卖260块钱,他卖给我们25片,就卖了500块钱一瓶。&&&&更让人奇怪的是患者使用的骨髓都来自台湾,但是朱卫国并没有让家属把钱汇到台湾骨髓库在南京的专户,而让他们汇到一个叫做广东省前进科技开发公司的账号。&&&&记者:这个帐号是广东省前进科技开发总公司?&&&&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是 是。&&&&记者:这跟骨髓有什么关系?&&&&曾女士(栋栋的妈妈):就是没有什么关系,每次存完钱,这张单他交代我们要传真到他的办公室,传真号码就是他办公室的电话。&&&&记者:这是联系电话里面也有王华?&&&&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是啊,很久以后我才拿出这张单来一看,我说哇 那可不得了,我说怎么骨髓又有王华的份,药品又有王华的份,你说朱为国跟王华之间那经济关系真的是密不可分啊。&&&&记者:那朱医生他自己怎么解释?&&&&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据我们调查,王华在这边注册了一个公司,成立一个公司,有一个帐户,一些费用,包括跟香港那边要有一些经费啊(可以走帐),我们调查是这么个情况。&&&&我们在广东省工商局注册大厅的查询,广东省前进开发公司早已于2004年10月被吊销执照,也就是说,在出售药物和骨髓的时候,这个公司是非法经营。&&&&朱为国:一个朋友跟前进科技公司他们非常熟,我就想找一家这样的公司做一个中介这样的,因为他不存在要做什么生意,就帮个忙,你帮我个忙,把这个钱管好 把这个帐理顺,就这些问题 没有别的问题。&&&&就在去年,河南某省重点医院也爆出轰动一时的假药走私案件,也就是医生介绍患者购买声称来自香港的特效药,而这些药物都来历不明,但是一条由药贩到医生到患者的药物中介链条已经形成,在很多医院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尤其令我们困惑的是,朱为国介绍患者买药长达数年之久,医院难道不知情吗?&&&&记者:你当时的判断,王华跟这家医院熟吗?&&&&曾女士(栋栋的妈妈):熟 非常熟。&&&&吴女士(东东的妈妈):那个人送药过来,我们给钱之后就交给护士。&&&&记者:你看她表现出有疑问吗?&&&&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毫无疑问。&&&&曾女士(栋栋的妈妈):大家都清楚的。&&&&吴女士(东东的妈妈):没有人觉得奇怪。&&&&记者:对你来说都意味着?&&&&林女士(昕昕的妈妈):对,意味着就是说,符合他们医院的一个用药规范。&&&&李承辉(广东粤胜律师事务所律师):就个案来说,我觉得在本案中我觉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我认为他存在有行政不作为的这种情况。&&&&记者:所以我们确实也有疑问,整个他的儿科这么多例手术当中都使用了这种走私的药品,难道医院都没有发觉吗?&&&&朱卫权(广州市珠江医院宣传处处长):这个应该是医院的管理(问题),医院的管理特别重要,我们现在反过来反思这个问题,你说医院没有责任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医院肯定有监管 制度落实,监督 监管不到位。&&&&目前,广东省纪委已组织调查组针对此事进行专案调查。&&&&林女士(昕昕的妈妈):我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饶恕我自己的,我就说我为什么把我好好的一个女儿送到那里做手术呢,我有时候想,我只有结束我的生命才可以赎我这个罪,我只有去那个世界去陪我女儿,我才可以赎我的罪。&&&&曾女士(栋栋的妈妈):我想到我们两人真的哪一天老了,我想起我的儿子,我到60岁,我的儿子该有30多岁了嘛,我都不知道我从今往后的人生该怎么去走过,真的是。&&&&吴女士(东东的妈妈):小孩走的那一刻,真的,一辈子都不可能会忘记的。
(责任编辑:姚勇)
新闻留言排行
发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疥疮特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