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下眼睑总是跳上睑内眦肿物边界不清 无压痛 色黑 是什么肿瘤

眼部肿瘤欢迎来主页查询管理,经济,理财,合同,行业,课件,设计,工程,教育,论文,质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二十一、眼部肿瘤
二十一、眼部肿瘤
1.什么是脂溢性角化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眼睑良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眼睑和面部,其临床表现随病变的大小和色素的多少而不同,且眼睑与面部的临床表现不同。
(1)眼部表现:好发于上睑和眉弓处,为境界清楚的腺样赘生物,呈结节状、乳头分叶状或带蒂,质脆,可单个发生,也可多个同时发生,大小不一。
(2)面部表现:脂溢性角化病发生在面部可为表面光滑、油腻、隆起、边界清楚的结节,似“黏贴物”。
2.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肿块好发于上睑和眉弓处,为边界清楚、结节状或乳头分叶状、质脆的腺样赘生物。多发于老年人。
(2)病理检查:分为三型,即过度角化型、棘皮症型和腺样型,均订不同程度的过度角化和棘皮症。棘皮症的上皮常含充满角蛋白的囊性包涵体。过度角化病变显示较大倾向有乳头瘤化,棘皮症型中上皮明显增厚,角化过度相对减少,腺样型显示更少的角化,有双行基底样细胞组成的长分支的上皮条索。除非有慢性炎症,否则真皮不受累。
(3)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注意与眼睑痣、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区别。
3.脂溢性角化病的常规治疗有哪些?
(1)手术切除:用手术刀从其表面铲除,即使病灶大的伤口也不需向纵深切除,残存的伤口表面上皮很快形成。
(2)不接受手术者还可行冷冻治疗。
4.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过去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病变,但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低度恶性的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偶见同一家族成员中多个成员发病。外伤和光照可为致病因素之一,免疫抑制者发病的危险性增高,但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
5.角化棘皮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主要发生在眼睑或眉弓处,则开始时呈小的肉色丘疹,似大头针帽大,4~6周内逐渐发展成半球形结节,在6~8周内迅速增长形成大小约1~2cm,基底较宽,中心有凹,内充满角质,边缘隆起内卷,如火山口样。肿块多呈粉红色,亦可呈黄色。部分患者会有不适或疼痛。
6.角化棘皮瘤的特点有哪些?
本病的特点是:
(1)突然起病,病程短,发展迅速,通常3~6个月,极少有后遗症。
(2)有些在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萎缩消退。
7.角化棘皮瘤诊断要点是什么?
(1)起病急,生长迅速,典型病变呈半球形结节中心有凹,内充满角质,边缘隆起内卷,如火山口样。
(2)病理检查:病变为火山口样隆起,上皮增厚,在增厚的内皮内有岛状分化好的鳞状上皮围绕一团角蛋白,真皮层有多形炎性细胞浸润。
(3)应与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鉴别:二者虽都是恶性肿瘤,但增长速度都不如本病快。基底细胞癌有典型的中央扁平凹陷性溃疡,四周呈围堤状,边缘卷起;而鳞状细胞癌常呈菜花状隆起。且二者均会自发出血和渗液。
8.角化棘皮瘤的常规治疗有哪些?
(1)考虑本病临床上与鳞癌相似,不易鉴别,只有切除作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其次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本病的基底或边缘,病变较小时,切除可不必做植皮睑成形重建。因此一经确诊,通常采用手术彻底切除,而不主张保守观察。大而侵袭性的病灶可用效疗。
(2)可用冷冻、电凝和局部或病灶内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若冷冻等保守治疗无效,则必须手术切除。
9.反转滤泡性角化病的常见症状及其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睑缘,呈结节状、乳头状、疣状或囊样。通常为单个孤立病灶,可有黑色素,但黑色素者很少见,有时似黑色素性细胞病变。诊断上注重:病变多位于睑缘,为单个结节状、乳头状、疣状或囊样肿块。病理检查:上皮显示小叶状棘皮症,有基底样和类鳞状细胞增生,夹杂有表层松解区。常可见到类鳞状窝,真皮不受累。
反转滤泡性角化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若切除不完全易于复发,因此手术必须彻底切除。
10.表皮样囊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的好发部位是上睑和内、外眦部。表现为一个无痛性的皮下结节,多为近圆形或圆形,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自如,小如绿豆,大如龙眼。触诊有囊性感,无压痛。
11.皮样囊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既可发生在眼睑,也可发生在结膜、角膜缘和眶内。多见于眉毛稍下方和内、外眦部,表现为一个无痛性的皮下结节,多为近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皮下可活动自如,少数其蒂部与眶缘骨膜粘连,增长缓慢。向眶内发展少见。有些囊肿另一半在眶深部,中间有一蒂粘连在骨缝处,外形似哑铃。大的囊肿可压迫眼球,引起散光性弱视,由其引起的上睑下垂又可导致剥夺性弱视。此外,大的囊肿可向颅内发展。若囊肿破裂可刺激分泌引起严重感染。
12.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根据临床表现多数可作出诊断,其特征是:上睑或内、外眦部一个无痛性的皮下结节,多为近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自如,少数有蒂与眶缘骨膜粘连。
(2)当肿块边界不清,眼球突出或怀疑有眶内或颅内扩展时,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组织病理检查:二者囊壁均由角化表皮组成。表皮样囊肿外面为纤维组织,内衬以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囊腔内部则充满角质,囊壁没育皮肤附件;而皮样囊肿壁则有皮肤附件,如皮脂腺、汗腺和毛囊,吱脂腺和汗腺分泌物注入囊腔致使肿物逐渐增大,囊腔内充满角蛋白、毛发和脂肪等。
(4)鉴别诊断:位于内眦部的皮样囊肿应与脑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相鉴别。
13.位于内眦部的皮样囊肿应与脑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如何鉴别?
其鉴别的关键是后者:①肿块固定于眶骨处不能移动;②可能触到骨缝;③有搏动;①压迫肿物可使其缩小(因脑脊液被压回颅腔的缘故);⑤必要时在绝对灭菌下用细针穿刺探查,则有清亮的脑脊液流出。
14.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手术指征: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肿块可导致弱视;肿物使眼睑变形,影响美容。手术必须注意的是保持囊壁的完整切除。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提上睑肌,分离时如囊壁菲薄,则刀剪不要太贴近,以免穿破囊壁使内容物漏出,致使切除不彻底。
15.什么是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Papilloma)俗称“刺瘊”,是一种良性上皮增生病变,也是眼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本病可单发或多发,无任何自觉症状。其病因不明,可由病毒或其他原因引起,发于老年人者,多单发,无自限,常转成恶性。
16.乳头状瘤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是什么?
本病多位于睑缘,以下睑缘和内眦最多见,也可见于眼睑的任何部位。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似桑椹状或草莓状隆起,境界清楚,表面附有角化层,触之较硬。颜色与邻近睑缘皮肤相同。有些基底部可伸长成蒂状,有些伴有色素增生或血管形成,常缓慢增大,也有的逐渐消退。
乳头状瘤的诊断要点:肿块多位于睑缘。单个或多个,突出于皮肤表面,似桑椹状或草莓状隆起,境界清楚,触之较硬。据此绝大多数可作出诊断;病理检查:病变由乳头状突起构成,其中间为血管化的结缔组织,表面为增生的上皮覆盖。
17.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保守观察:由于本病可自然消退,且切除不干净常可复发或出现新的病灶,因此除非病变增大快或疑有恶变才切除。
(2)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切除必须彻底,要有足够的宽度,甚至要包括少许正常组织,不能用从蒂部一刀切去这种只切除病灶头部的手术方法。只有把基底部(或蒂部)连同周围少许正常组织一起切除才能切除干净,避免复发。
(3)冷冻疗法:现常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疗法,以减少复发,而不把它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方法。方法是手术切除后,用-70~-100℃的冷冻头接触创面,时间20~60s。但冷冻结膜不能冷的太久,以避免巩膜过冷部分坏死变薄,或继发葡萄膜炎或低眼压。
(4)电透热或电烧灼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5)放射治疗:仅用于病毒性乳头状瘤,或病变广泛侵犯眼睑或结膜,或手术切除后发生多个复发灶者。使用β射线更安全。
对复发难治者,亦有人主张采用再切除加冷冻加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
(6)免疫疗法:国外有学者报道使用二硝基氯苯,成功地根治结膜与泪道黏膜的多发性与复发性乳头状瘤。其机制是此药在患眼局部使用,可使其发生一种Ⅳ型(胸腺衍生淋巴细胞介导)超敏反应然后破坏肿瘤。
18.黄色瘤及常见症状是什么?
黄色瘤(Xanthelas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双睑内侧边界清楚的扁平或稍隆起的斑块或长条状黄色肿块,与糖尿病及其他高脂疾病有关。
黄色瘤的常见症状:黄色瘤常见于双侧上下睑的内侧,扁平或稍隆起于皮肤面,呈黄色,边界清楚,形状多为斑块或长条状,与眶缘平行,两侧近对称性排列,增长极缓慢。
19.黄色瘤的诊断要点及常规治疗是什么?
(1)双睑内侧扁平或稍隆起的斑块或长条状黄色肿块,边界清楚,与眶缘平行,两侧基本对称。
(2)病理检查:肿块为皮肤血管和附件周围肥大细胞聚集,无炎症和纤维化。
黄色瘤的治疗目的是为美容,多采用手术切除,但易复发。面积小者可用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或局部涂50%三氯醋酸烧灼;黄色瘤病区皮内注射肝素注射液,剂量以黄色瘤病区包括其周围皮肤呈轻度隆起为止,每周注射1次,7次为1个疗程,效果尚佳。注射前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凝血时间测定;面积大者手术切除,必要时加植皮。
20.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为我国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50~60岁,常发生在眼睑移行部,以下睑内眦部为最多见。初起时为小结节,表面可见小的毛细血管扩张,隆起较高,质地坚硬,生长缓慢。患者无疼痛感。病程稍久,肿瘤中央出现溃疡,其边缘潜行,形状如火山口,并逐渐向周围侵蚀,引起广泛破坏。
21.基底细胞癌常表现为哪些症状?
表皮者称为表皮型,若癌系起于皮肤附件者称为皮下型。若癌系起于皮肤表皮者称为表皮型,若癌系起于皮肤附件者称为皮下型。
初起时为小结节,形似红斑或丘疹,表面隆起者似乳头状瘤。结节外常有曲张的血管围绕,表面覆以痂皮,除去痂皮后可见浅在性溃至形成菜花样,严重者可向眼深部、副鼻窦及颅内侵入且蔓延,后果不佳,偶见向内脏转移者。
22.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对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有何意义?
活体组织切片检查是诊断基底细胞癌的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凡年龄在50岁以上者,在眼睑部或睑缘附近发现硬性结节,表现为红斑样、丘疹样、乳头状瘤样小肿块时,或在其外围有血管环绕及表面
23.基底细胞癌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好发于老年人。
(2)多见于下睑或内眦部,为隆起的坚硬肿块,呈珍珠色,中央溃疡是浅在性的,边缘参差不齐,隆起而内卷,外观似肚脐状或火山口形状。表面有痂皮,其周围有扩张的血管围绕。
(3)病理检查:基底细胞癌由大小一致的基底样细胞组成并形成小叶状,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位于小叶周边的细胞,其核排成栅栏状。
24.基底细胞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本病常因富含色素,被误认为色素痣或黑色素瘤,但它隆起较高,质地坚硬,生长缓慢。患者无疼痛感。病程稍久,肿瘤中央出现溃疡,其边缘潜行,形状如火山口,并逐渐向周围侵蚀,引起广泛破坏,罕有转移。如发生转移,最常转移至肺、骨、淋巴结、肝、脾和肾上腺,预后不好。而后者为发生在眼睑皮肤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
25.基底细胞癌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眼睑的功能和美容。另外,在采用手术治疗时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大,最好应用冷冻切片,应特别注意边缘是否有残存癌组织,以决定进一步切除或进行放疗。
26.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基底细胞癌是低度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冷冻或激光治疗、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等。
从眼睑功能和美观方面考虑,放射疗法强于手术疗法。而冷冻疗法对肿瘤范围小而表浅的基底细胞癌效果更佳。
27.什么是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Squanlous Cell Carcinoma)起源于皮肤或黏膜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睑缘皮肤黏膜移行处是其好发部位。本病生长缓慢,无疼痛感,开始时像乳头状瘤,逐渐形成溃疡,边缘稍隆起,质地坚硬,可发生坏死和继发感染。不但向周围和深部侵蚀,还侵蚀皮下组织、睑板、眼球、眼眶和颅内。本病多见于68~73岁的老年人,且多见于男性。
28.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哪些疾病有关?
本病可由眼睑炎症、溃疡、角化症、乳头状瘤、皮样囊肿等病灶恶变而来,也可见于眼睑热烫伤、放射治疗灼伤后,亦可见于狼疮瘢痕等基础上发展而成。目前光化性角化病和Bowen病被认为是本病的癌前病变。
29.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哪些症状?
早期病变表现为局限性隆起,可呈结节状、角化斑状、疣状或乳头状,可以移动,肿瘤生长缓慢,无痛,以后发展为溃疡状,其底深呈高低不平,边缘略隆起轻度外翻。肿瘤迅速增大形成巨大肿块,表面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其基底广阔,少数带蒂,表面常有破溃、出血或感染后散发奇臭。高度发展时,常呈菜花状,质地硬而脆,基底固定。还有一种从开始就以溃疡形式出现,溃疡深浅不同,高低不平,有的呈火山喷火样外观,其边缘外翻。可以累及眼睑深部及周围组织,还可向眼球或眼眶组织扩展,导致眼球破坏及萎缩,还可出现眼球突出或眼内感染,严重者可向颅内蔓延,局部淋巴结或全身转移。
30.鳞状细胞癌诊断要点是什么?
(1)患者年龄多在50~60岁,男性居多。
(2)多见于睑缘,病变发展较快,初起时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可增大成为菜花状,表面出现溃疡,其边缘较饱满,常呈外翻状,可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时有奇臭。
(3)最重要的是活体组织检查,根据病理确诊。眼睑鳞状细胞癌属分化类型,癌细胞呈巢状排列,主要由较多的多角形细胞所构成,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整齐,向内为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层,是癌巢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向内细胞染色更红,有不同程度角化。多角形细胞浆带红,胞核略大,细胞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角化层如位于癌巢中央,形成红染的角化珠,这是由扁平的无细胞核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角化珠愈多,肿瘤的分化愈高,恶性程度愈低。以后呈不全角化或角化不良,角化珠周边为基层,有油粒蛋白细胞,透明角质细胞和角蛋白细胞组成的一层层嗜酸性块质。在不全角化中的角蛋白的侵入细胞尚可见细胞核,在角化不良中,细胞不全成熟。在癌巢的进行性边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其红细胞浸润。
31.鳞状细胞半成品和基底细胞癌应如何鉴别?
本病溃疡边缘较饱满,常呈外翻状,其底部深且高低不平,而后者溃疡边缘内卷且底部浅。此外,本病可较早地转移到耳前或颌下淋巴结,同时可侵犯皮下组织、睑板、眼球和眼眶,甚至颅内,但全身转移少见。合并感染时则散发奇臭。
32.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局部和全身化疗等。鳞状细胞癌约有70%左右为分化的,对放射治疗不太敏感,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放射治疗为辅。
33.什么是皮脂腺癌?
皮脂腺癌(Sebaceous Gland Carcinoma)是眼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上眼睑,最常见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初起时为眼睑皮下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当肿块逐渐增大后,可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可向眶内扩展,浸入淋巴管,并发生转移。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
34.皮脂腺癌的分类及常见症状有哪些?
临床常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睑板腺癌、睫毛皮脂腺(Zeis腺)癌、睫毛汗腺(Moll腺)癌。
(1)睑板腺癌:初起时睑板处出现一无痛性、质硬、逐渐增大的肿块,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完整,可伴有黄白色斑块状物,似豆腐渣;并逐渐增大形成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的黄色肿块,质硬,极似核桃:甚至从睑结膜面突起或穿破皮肤,形成一团淡红或黄白色、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表面可出现溃疡、渗出或出血。睑缘受累的可出现睑缘炎和睫毛脱落。晚期肿块侵犯结膜和角膜,可引起结膜炎或角膜炎,同时可发生耳前、颌下或颈淋巴结转移。
(2)Zeis腺癌和Moll腺癌:Zeis腺癌位于睑缘灰线前方,呈小的黄色结节;而Moll腺癌通常位于结膜下,呈分叶状的黄色肿块。其他临床表现与睑板腺癌相似。
35.哪些疾病应怀疑皮脂腺癌?
临床上老年人凡遇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切除后复发的睑板腺囊肿、任何顽固难治的单侧睑缘炎或睑腺炎又伴有睑板硬块者,都应该怀疑本病。应常规作病理检查,以求早期诊治。
36.皮脂腺癌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在60岁以上,病程长且有霰粒肿病史。
(2)临床表现:初起多为上睑呈黄色分叶状肿块,并逐渐增大形成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的黄色肿块,质硬,甚至可出现溃疡、渗出或出血。晚期肿块侵犯结膜和角膜,可引起结膜炎或角膜炎,同时可发生耳前、颌下或颈淋巴结转移。
(3)病理检查可区分睑板腺癌与Zeis腺、Moll腺癌。
37.睑板腺癌与霰粒肿应如何鉴别?
睑板腺癌初起时睑板处出现一无痛性、质硬、逐渐增大的肿块,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完整,可伴有黄白色斑块状物,似豆腐渣,极似霰粒肿。二者不同之处在于霰粒肿与皮肤无粘连。
38.皮脂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治疗等。早期局限时,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晚期已侵及邻近组织,手术后极易复发。对于上皮内骨炎样扩散侵入结膜且拒绝手术者可考虑使用冷冻治疗。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39.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眼睑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发展迅速,易向全身各处广泛转移的肿瘤。系原发或由色素痣恶变而来,恶变的原因不详,外伤及各种外来刺激可为诱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1%,但病死率高,病因不明,但与遗传、环境改变和阳光照射有关。现在人们认为色素痣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40.恶性黑色素瘤常表现为哪些症状?
多发生于内、外眦的睑缘,初起时出现一个像黑痣的小结节,呈灰黑色或黑色,或是大小不等的色素结节,或是色素斑状,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周围皮肤血管扩张,逐渐增大后轻摩擦可出血或自发出血。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为巨大的菜花样肿块,并可发生局部淋巴结或肝、肺等脏器的转移;而有些病例由黑痣发展而成则发展较慢,长达几十年。
41.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眼睑曾生长过色素痣、色素结节或色素性肿块。
(2)内、外眦的睑缘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黑色结节,表面凹凸不平,或一个大黑色结节,其周围色素弥漫,血管充盈,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为巨大肿块,表面粗糙或出现细小裂痕,有血性渗出或溃疡形成者,均为恶变的征兆。
(3)若不能确诊者可行病理检查。同时需与眼睑良性黑痣相鉴别。
42.恶性黑色素瘤与色素痣应如何鉴别?
色素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表面平坦,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无溃疡、出血和感染发生。但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在老年人,表面凹凸不平,其周围色素弥漫,血管充盈,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为巨大肿块,表面可见细小裂痕,有血性渗出或溃疡形成。
43.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透热凝固术、冷冻疗法和激光疗法。一般认为,本病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因此化疗仅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和不能手术者的姑息疗法。也可采用透热凝固术,先透热凝固肿瘤周围,再凝固其中央部,待组织坏死脱落。
44.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什么?
眼险恶性黑色素瘤由于恶性程度极高,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彻底切除,要求距病变3cm之外。如病变已累及眼睑或球结膜时,应做眶内容剜出术及周围转移淋巴结清扫。
45.什么是结膜鳞状细胞癌及其分类?
一种比较常见的结膜恶性肿瘤,好发生在50~70岁。多见于睑裂区的角膜缘处、睑缘皮肤和结膜的交界处,临床常表现为草莓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可伴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其中一部分为分化型鳞状细胞癌,少数为原位癌或波文(Bowen)病。多发生于睑裂区的角膜缘处、睑缘皮肤和结膜的交界处,或在内眦部泪阜等部位,很少见于结膜的非暴露区。
46.结膜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哪些癌症状?
临床常表现为草莓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绝大部分有胶样表面,有时上皮异常角化,形成白色斑块。有时肿瘤呈扁平状隆起,形成肉芽状新生物,表面粗糙,富于血管,可向上下穹窿部或眼睑皮肤扩展,但一般不侵犯巩膜,也不造成眼球穿孔。结膜癌生长较缓慢,但可向角膜缘深层浸润和向眼内转移,或随眼表组织的血管或淋巴管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47.结膜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本病多发生在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有结膜痣和癌前期黑变病病史。
(2)好发于睑裂区的角膜缘处、睑缘皮肤和结膜的交界处,或在内眦部泪阜等部位,临床常表现为草莓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有时肿瘤呈扁平状隆起,形成肉芽状新生物,表面粗糙,富于血管,可向上下穹窿部或眼睑皮肤扩展,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
(3)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48.结膜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以早期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以及电凝和烧灼等。
49.什么是结膜恶性黑色素瘤?
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结膜恶性肿瘤,多为结膜痣或交界痣恶性变或Reese的癌前期黑变病转化而来。多位于角膜缘,表面为棕黑色隆起呈分叶状,与其他组织发生粘连,瘤体组织周围在结膜上有大小不等、散在的棕黑色团块或棕色小点,晚期可穿透角膜、巩膜而进入眼球,并可发生耳前、颌下淋巴结和脏器的转移。
50.哪些疾病与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关?
一般认为本病原发者较少见,多为结膜痣或交界痣恶性变或 Reese的癌前期黑变病转化而来,外伤或慢性炎症刺激可促使其转变为恶性病变。继发者以色素膜发生较多。结膜部色素痣出现新生血管,引起出血者,注意可能是恶变征象;肿瘤突然增长迅速也是恶变的表现。
51.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常表现为哪些症状?
本病多位于角膜缘,可有蒂也可无蒂,可随结膜一起被移动,表面为棕黑色隆起呈分叶状。与其他组织发生粘连,当累及角膜时,前部角膜基质受侵及,瘤体组织周围在结膜上有大小不等、散在的棕黑色团块或棕色小点,晚期肿瘤穿透角膜、巩膜而进入眼球,可发生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也可发生脏器转移。
52.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患者多有结膜痣和癌前期黑变病病史,又有恶变征象者。
(2)裂隙灯检查可见肿瘤上有紧密的细血管团和色素沉着,且分布不均匀,也可散在角膜附近。
(3)多位于角膜缘,可随结膜一起被移动,表面为棕黑色隆起呈分叶状。当与其他组织发生粘连,累及角膜时,前部角膜基质受侵及,瘤体组织周围在结膜上有大小不等、散在的棕黑色团块或棕色小点,晚期肿瘤穿透角膜、巩膜而进入眼球,可发生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也可发生脏器转移。
(4)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因其恶性程度很高,一经确诊应尽快彻底手术切除。
53.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变发展和侵犯组织情况,选择局部切除术、眼球摘除术、眶内容剜出术等:如发现局部淋巴结有转移灶时应进行清扫术。手术后如发生复发或内脏转移,应给予化学治疗,但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54.什么是上皮内上皮瘤?
上皮内上皮瘤为癌前角化不良病或原位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好发于角膜缘处,病变多呈白灰色或红灰色,一般表面平坦,质地肥厚较粗糙,好发于角膜缘处,常呈微微隆起形似肉芽肿状的肿块,周围有炎症反应和血管伸入,损害多为睑裂区并可向结膜角膜内扩展,有的病变可多年静止,但有的也可发生转移。
55.上皮内上皮瘤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本病多发于老年人,且以男性居多。多继发于其他眼科疾病基础上,如炎症、外伤。
(2)好发于角膜缘处,病变多呈白灰色或红灰色,一般表面平坦,质地肥厚较粗糙,常呈微微隆起形似肉芽肿状的肿块,周围有炎症反应和血管伸入,损害多为睑裂区并可向结膜角膜内扩展,有的病变可多年静止,但有的也可发生转移。
(3)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56.上皮内上皮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等。当肿瘤较为局限可手术切除后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如肿瘤累及广泛者可行眼球摘除术,必要时做眶内容剜出术。肿瘤范围广泛或复发者,应采用放射治疗。全身有转移者进行化学治疗。
57.对角膜上皮癌应知道什么?
原发性角膜上皮癌可发生在角膜瘢痕或翼状胬肉术后,也有发生在健康角膜之上的,多为老年男性,好发部位为鼻、颞侧角膜缘处。
角膜上皮癌的常见症状:在角膜表面有一粉红色隆起的圆形肿物,常侵及角膜缘,在角膜缘肿物周围有丰富血管,在裂隙灯下可见纤细血管束,此为恶变的征象。同时多伴有畏光、流泪、疼痛、分泌物较多等,上皮癌多向前表面生长,病程缓慢,很少累及球结膜和邻近淋巴结。
58.角膜上皮癌的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1)本病好发于角膜瘢痕或翼状胬肉术后,且多为老年男性。
(2)在角膜表面有一粉红色隆起的圆形肿物,肿物表面增生隆起,常侵及角膜缘,在角膜缘肿物周围有丰富血管,同时多伴有畏光、流泪、疼痛、分泌物较多等,且多向前表面生长。
(3)在裂隙灯下可见纤细血管束。此为恶变的征象。
(4)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确诊。
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若病变较局限者可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如果病变范围较为广泛或侵犯球内和眶内者,可行眼球摘除术或眶内容剜出术。
59.什么是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葡萄膜组织内的色素细胞和痣细胞。临床可有视物变形或视力减退,以及青光眼等症状,易发生巩膜外、视神经、肝、肺、肾和脑等组织的转移,预后甚差。
60.什么是虹膜黑色素瘤?
虹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虹膜的恶性肿瘤,虹膜痣恶化而来。主要从虹膜基质开始,多位于颞下方,大小不一,呈圆形隆起,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为棕黑色,无色素者为黄白色。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况力下降、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眼部刺激症状,晚期继发青光眼。
61.什么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睫状体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有眼痛、持续性眼前黑影、近视、散光等,严重者可造成晶状体脱位或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和青光眼等,甚至向眼球外生长。
62.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按其发展过程分为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期和全身转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状有:自觉症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当肿瘤位于后极部时视功能受影响,在早期出现闪光、视物变形、变小、持续性远视、屈光度改变等,还有比较性和绝对性中心暗点。肿物初起为局限性呈半圆形或椭圆形,淡灰色或青灰色。主要向脉络膜周围呈平面扩展,眼底隆起不高。后期肿瘤在视网膜下迅速增长,隆起表面便呈黄色或棕黄色,但有色素上皮增生时可呈黑色。在脉络膜上形成基底较宽,头大颈细的典型香蕈状外观。同时出现大量血窦。在实质性隆起的外围,视网膜可出现皱纹,为放射状或在基底部周围。晚期可因渗出物、色素及肿瘤细胞阻塞房角,肿瘤压迫涡静脉,或肿瘤坏死所致的大出血等,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63.虹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关有哪些?
早期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患眼视力下降,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眼部刺激症状,晚期继发青光眼。临床上主要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两类,局灶性虹膜黑色素瘤的边界清楚,微隆起,表面光滑,其边缘周围可有细小卫星状的黑色肿物,亦可为多个分散的局灶性分布。弥漫性虹膜黑色素瘤,瘤细胞广泛性和进行性侵犯虹膜间质,使虹膜不规则增厚,虹膜色素逐渐加深,表面不光滑,虹膜隐窝消失。弥漫性虹膜黑色素瘤可相互融合,或形成多发性结节病灶,或向虹膜深部、周边部及房角生长,继发青光眼等。甚至肿瘤还可侵犯睫状体和巩膜,穿向眼球外。
64.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因发生部位不同则临床表现也不同。早期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可感到眼前有持续性黑影。当肿瘤突向睫状体可产生调节障碍性近视和散光,严重者可造成晶状体脱电位或白内障;肿瘤压迫神经可引起患眼疼痛;肿瘤坏死和出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或积血;睫状体上皮细胞受损可引起低眼压状态;肿瘤浸润前房角可产生难以控制的青光眼。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相应部位的巩膜上有丰富的扩张迂曲血管,并进入巩膜供养肿瘤。肿瘤可向眼球外生长。
65.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常用检查有哪些?
(1)眼压检查:约1/3~1/2的病例出现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的程度与肿瘤大小相关。但有时由于肿瘤破坏睫状体或因坏死组织毒素抑制了睫状体上皮功能而引起低眼压,或因肿瘤穿破巩膜时,突然引起眼压降低等现象,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视野检查:如果肿瘤局限于视神经乳头周围,则早期可有盲点扩大;如果肿瘤位于周边部,则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可能是肿瘤周围的视网膜脱离所造成。
(3)透照检查:巩膜透照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主觉透照法是采用一个很亮的光点置于肿瘤相符合的巩膜表面,如果光点完全落在肿瘤区,该区无光感,光点落在肿瘤区之外,则有光感,可反复多次透照,患者均能指出肿瘤所在部位。他觉透照法是将光点置于肿瘤相应巩膜表面,肿瘤区则呈暗色。但在炎症病变、黄斑盘状变性、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血管瘤等均可透光,而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一般是不透光的,这点是与上述四种病变的区别之一。但这种检查方法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全面详细检查才能确定。
(4)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也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确诊。在荧光血管造影的动脉期开始时,肿瘤区即迅速出现不规则的荧光斑,其浓度随着动静脉期、静脉期的进程而逐渐增强,当非肿瘤区视网膜荧光消失以后,肿瘤区的荧光仍持续30~50min。如果肿瘤表面有出血,该区便为黑色,但其他区域仍显荧光。
(5)超声波检查:一般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图像表现为眼球后壁反射波的波幅宽广,基底大,波幅高低不一,分布不均匀,多呈密集波形,波峰升高后不回到底线。如果两个波峰之间夹着不规则、高低不平的波幅,意味着新生组织的不一致性。
(6)放射性同位素32p试验:此法是利用肿瘤组织能比正常组织吸收和固定更多放射线同位素的原理。常用500uCi(微居里)32p进行静脉注射,在注射6h后,在眼球表面麻醉之下,测量肿瘤区和健眼相对区内同位素的含量。每次探测一只眼的四个象限。肿瘤位于赤道前者,90%病例可获得有价值的结果。与血管瘤相比,恶性黑色素瘤的阳性率很高。
(7)尿液检查:当此瘤急骤发生坏死或肝脏已有转移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黑尿。在行眼球摘除术后黑尿消失,而后又复出现者,预示肝脏已有转移病灶。
(8)胸片X线检查、肝脏B超扫描或进行CT检查,以确定肺脏或肝脏是否有转移病灶存在。同时还可做眼部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66.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仔细询问患者发病时间,病情变化,治疗经过,与眼部相关的病史。着重询问患眼视力障碍的发展过程,是否存在视物变形、小视症或大视症,眼前有无黑影飘动,视野的变化进程。
(2)眼部检查:(参照第65题中的8点)
(3)鉴别诊断:应特别注意临床上的鉴别诊断:①虹膜黑色素瘤应与弥漫性虹膜色素痣、虹膜增生、虹膜囊肿、虹膜转移性肿瘤、虹膜平滑肌瘤、虹膜包裹性异物及其他疾病继发的青光眼相鉴别。②睫状体黑色素瘤应与睫状体囊肿、睫状体腺瘤、恶性睫状体上皮癌、睫状体血管瘤、睫状体平滑肌瘤等疾病相鉴别。③脉络膜黑色素瘤应注意与脉络膜痣、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眼内炎等疾病相鉴别。
67.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治疗原则强调定期密切观察,确实证明肿瘤有进行性增长时,并根据肿瘤的大小、范围、位置、生长速度等,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光凝疗法等。
68.手术治疗虹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1)单纯虹膜切除术:适于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明显增长者;肿瘤位于瞳孔缘影响视力者。手术时切除包括肿瘤和其周围的虹膜组织。
(2)虹膜小梁切除术:适于虹膜周边部位黑色素瘤或病变累及小梁组织,引起药物不能控制的继发性青光眼者。
(3)虹膜睫状体切除术:适于虹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平坦部或伴有进行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继发性青光眼者。
(4)眼球摘除术:虹膜黑色素瘤在短期内呈进行性弥漫性生长,且患眼已失明者;肿瘤累及虹膜及房角超过1/2以上,继发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视力已丧失者。
69.手术治疗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原则是什么?
(1)局部肿瘤切除术:肿瘤进行性增长,超出1个象限范围,并发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者,可先行局部肿瘤切除术,确定黑色素瘤的性质,以便进一步处理。
(2)眼球摘除术:患眼视力完全丧失,病变广泛累及葡萄膜组织;或视网膜全脱离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或继发药物难以控制的青光眼者,或进行性增长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累及视神经者均可行眼球摘除。
(3)眶内容摘除术:适于肿瘤弥漫性生长并向眼眶蔓延,或眼球摘除后黑色素瘤复发但无全身转移者。
70.手术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手术原则是什么?
在定期观察过程中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呈进行性增长时,或向眼球外蔓延者,可施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各家报道不一。
(1)眼球摘除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在短明内迅速生长,病变尚限制在球内者;或后极部黑色素瘤已累及视神经者;脉络膜黑色素瘤较大患眼视力已丧失者;脉络膜黑色素瘤伴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者均可行眼球摘除术。但术中切忌不要挤压眼球,以防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扩散转移。
(2)眶内容摘除术:适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已向眼球外蔓延,或眼球摘除时发现球壁或眶内组织已有黑色素瘤的局部扩散者。术后应常规进行放射治疗。
(3)穿透性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玻璃体切割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术式,适于眼内期较大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手术前先进行激光光凝治疗,1周后再行玻璃体切除,从眼内切除脉络膜黑色素瘤。
71.光凝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
光凝治疗适用于眼内期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一般肿瘤约5~6个视盘直径大小,厚度小于5个屈光度,肿瘤表面无视网膜脱离和无大的视网膜血管通过,整个肿瘤的边界清楚,激光光凝肿瘤的效果较好。光凝治疗的最佳适应证是靠近视盘和黄斑部的小肿瘤。对于放疗后肿瘤消退不完全者可行光凝补充治疗。光凝治疗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因光凝后有再次复发的可能。
72.为什么称眼眶泪腺混合瘤?
因为在病理切片上可以观察到上皮细胞、圆柱细胞和遗留的腺基质同时存在,其实质为上皮细胞集成的不规则条块,有时排列成腺状,间质内含有黏液、纤维及软骨组织,有时还能见到骨组织。又因肿瘤组织起源于不同的生发层,故名为混合瘤。
73.眼眶泪腺混合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依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眶泪腺混合瘤和睑泪腺混合瘤,其中以眶泪腺混合瘤为多见。多见于单眼,右眼多于左眼。
眶泪腺混合瘤病程缓慢,早期可无不适感,但有时会感觉患侧较健则饱满,并在眶外上方触到肿块。在眶缘和皮下可以移动,当肿瘤增大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或偏位,开始眼球向下向内突出。因此眼球向上向外转动受限且出现复视。当肿瘤侵及上直肌和上斜肌时,则眼球向前向下突出,同时出现视力减退,其主要原因是肿瘤压迫和牵拉眼球引起明显角膜散光,或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此外,由于眼球受压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静脉充盈,视网膜充血和皱褶,严重者可致视神经萎缩。局部检查发现在眶外上缘内泪腺窝附近,可扪及肿块,少数其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但多数为质地坚硬而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易推动,与皮肤、眶骨及眼球无粘连。如果肿瘤与眶缘组织发生粘连或出现压痛时,预示肿瘤有发生恶变的征兆。
睑泪腺混合瘤可无任何症状表现,也无眼球突出,又不影响眼球运动和视力。只有在检查时在外眦之上,上眼睑外1/2处扪到肿块,造成上眼睑外侧向外上方隆起。肿瘤可充满上睑外1/2穹窿部结膜,出现上睑下垂,也能向结膜面扩展至角膜缘,如向眼眶深部蔓延也可发生眼球偏位或突出。晚期肿瘤可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严重者可侵蚀眶骨或蔓延到颅内或转移而危及患者生命。
74.眶泪腺混合瘤的诊断要点是件么?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有眶缘、睑泪腺的肿块,表面呈结节状,可与睑缘、眶骨粘连等。
(2)理化检查:X线检查显示泪腺窝扩大,骨密度增加。但出现骨质破坏时,应考虑肿瘤已发生恶变。必要时可做CT和MRI。
75.眶泪腺混合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是什么?
泪腺混合瘤一般采用手术彻底切除,并注意尽量完整摘除肿瘤和包膜,以免复发。如果复发或确定恶变者,可行眶内容剜出术。对侵及眶骨或蔓延至颅内者可与神经外科协同手术。由于恶变的混合瘤易向肺部转移,所以术后在做定期复查时,要做胸部X线摄片检查。如有转移应配合放疗和化疗。
76.什么是泪腺癌?常见症状有哪些?
泪腺癌是起源泪腺导管肌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一般呈广泛的浸润性生长,容易侵犯神经和眼眶骨质而引起疼痛,并易于转移,预后不好。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进行检查时可在眶缘或眼睑皮下扪及肿块,且多有粘连和压痛,但眼球突出和视力障碍均不严重。但易蔓延进入颅内,或经血液和淋巴转移到全身如肝、肺等脏器,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切除干净,术后复发率高达60%~80%。所以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77.泪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泪腺癌一经确诊,立即行眼内容剜出术,同时要彻底切除受累的眶骨,并对泪腺窝和眶尖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不能残留肿瘤组织,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对清除病灶,防止复发都有较好的效果。
78.淋巴肉瘤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淋巴肉瘤以50岁以上多见,可分为淋巴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巨滤泡型肉瘤等及霍奇金病。起病较为缓慢,并可伴有红肿等炎症表现,随着病变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眼球突出,肿瘤向球结膜下发展后,呈扁平状隆起为赭石色,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但网状细胞肉瘤发展快,病程短,症状严重,转移快,多在短期内死亡。
因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一般都以放疗为主,但也可以采用化学治疗,效果也很满意。
79.脂肪肉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起病较缓慢,眼球突出逐渐发展,在眶缘部可触及肿块,质地柔软,此瘤有包膜,但多不完整,瘤组织容易突出包膜生长,境界不清,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因此容易复发。恶性程度高者,可经血道转移全身。
脂肪肉瘤多采用彻底的眶内容剜出术,术后给予放射治疗,以防局部复发。
80.眼眶癌瘤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原发性眼眶癌瘤极为少见,它与其他眼眶原发性肿瘤相同,也是在发育过程中,皮肤或鼻窦腔黏膜胚胎组织游离于眼眶所形成。主要由眼睑、结膜、泪器、副鼻窦等处的癌瘤组织蔓延而来,其中以原发额窦癌者为多见,由全身脏器转移病灶者较少。由于眼眶周围组织疏松,癌瘤发展迅速,很快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表现。X线摄片上显示眼眶骨质被破坏,可以确诊。
81.眼眶癌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在治疗原发性癌的同时.眶内病变可行手术彻底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眼下眼睑有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