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病科有普通北京市门诊预约吗用预约吗

(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 )
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日常所讲的肺炎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肺炎,此肺炎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抗生素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额健康威胁极...
常用药品:
在线购药:
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请以医院诊断结果为准。
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请以医院诊断结果为准。
肺炎的种类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3岁以内的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青壮年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放射性治疗患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50岁以下,大多在30岁左右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新生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30~40岁的吸烟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孕妇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流感病毒肺炎多见于年幼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小儿病毒感染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幼儿可见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3岁以内的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原有尿毒症患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婴儿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成人病例则常见于年老体弱的住院病人,或患急慢性疾病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中老年或有慢性疾病患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免疫受损的病人、酒精中毒的病人烧伤病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青少年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30~40岁的吸烟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人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老年住院患者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无
肺炎的并发症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发病部位:
暂无相关资料
典型症状:
肺炎全面解读
病因是什么
吃什么比较好
症状有哪些
肺炎医院医生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禽流感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脓胸主任医师科室:基本外科擅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哮喘 三级甲等17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科擅长:肺气肿、肺炎 三级甲等18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栓塞、支气管扩张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哮喘、肺气肿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
副院长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教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反流性食管炎、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7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大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科室主任科室:急诊科擅长:高血压、心律失常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 三级甲等5位推荐医生科室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主任医师科室:中医内科擅长:腰痛、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禽流感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脓胸主任医师科室:基本外科擅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哮喘 三级甲等17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科擅长:肺气肿、肺炎 三级甲等18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栓塞、支气管扩张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哮喘、肺气肿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栓塞、哮喘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淋巴瘤、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6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医学影像科擅长:肺炎、肺癌 三级甲等5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呼吸衰竭主任医师科室:重病监护病房(ICU)擅长:肺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三级甲等3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气胸副主任医师科室:中医科擅长:内分泌失调、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3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儿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咳嗽副主任医师科室:中西医结合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老年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胸外科擅长:肺炎、食道癌 三级3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急诊科擅长:肺炎、发烧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小细胞肺癌、肺气肿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气肿主任医师科室:小儿血液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癌主任医师科室:普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气胸、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咳嗽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急诊重症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肿瘤科擅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癌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癌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10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干部保健病房擅长:支气管扩张、气管肿瘤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主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气管狭窄、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胸内科擅长:肺栓塞、哮喘副主任医师科室:胸内科擅长:肺炎、肺部疾病主任医师科室:胸内科擅长:肺炎、肺癌 三级甲等1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感染病科擅长:肺炎、发烧主任医师科室:感染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败血症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消化内科擅长:肺脓肿、支气管炎
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急诊科擅长:冠心病、肺炎 三级甲等6位推荐医生主治医师科室:肿瘤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肺炎住院医师科室:结核内科擅长:肺炎、胸膜炎主任医师科室:结核内科擅长:生殖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慢阻肺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儿内科擅长:肺炎、小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心病副主任医师科室:保健病房擅长:肺炎住院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二级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栓塞、支气管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副教授科室:急诊科擅长:心肌炎、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哮喘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哮喘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老教授诊疗中心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5位推荐医生副教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癌教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教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3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8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5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肿瘤内科擅长:肺炎、肺癌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8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栓塞、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结核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小细胞肺癌、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5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脓肿、哮喘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小细胞肺癌、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肺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主任医师科室:肺病科擅长:支气管扩张、哮喘主任医师科室:肺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 三级甲等11位推荐医生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栓塞、哮喘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气胸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结核 三级甲等13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主任医师科室:中毒与职业病科擅长:风湿病、大动脉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气胸、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支气管炎、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肺炎 二级甲等3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中医呼吸科擅长:肺炎、肺水肿主治医师科室:儿科擅长:肺炎、小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高血压、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扩张、哮喘副主任医师科室:感染科擅长:乙肝、肝硬化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癌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慢阻肺科员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慢阻肺
住院医师科室:中医科擅长:风湿病、肺炎住院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咳嗽副主任医师科室:心胸外科擅长:支气管扩张、肺炎 三级甲等13位推荐医生科室副主任科室:结核科擅长:哮喘、肺气肿科室副主任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主任医师科室:感染性疾病中心擅长:肺炎
科室:内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4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咳嗽副主任医师科室:急诊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肺心病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气肿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科室副主任科室:干部保健科擅长:肺炎教授科室:放射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气胸主任医师科室:中医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支气管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哮喘、肺炎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禽流感、肺炎科室:肿瘤综合科擅长:肺炎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禽流感、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胸膜炎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普通内科擅长:肺炎、肺心病
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哮喘主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心病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气肿
科室:呼吸内科擅长: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科室:呼吸科擅长:支气管炎、肺气肿 三级甲等1位推荐医生副主任检验师科室:医学实验中心擅长:肺炎
副主任医师科室:胸外科擅长: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肺炎、肺癌 三级甲等2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呼吸科擅长:哮喘、肺炎副主任医师科室:放射影像中心擅长:肺炎 三级1位推荐医生主任医师科室:中医科擅长:肺炎
保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所致...[生产厂商]&
保消炎,解毒。用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生产厂商]&
保对本品敏感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生产厂商]&
保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生产厂商]&
附近的药店
定点医保药店
电话:020-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华景路83号华门阁首层
定点医保药店
电话:020-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大道北号
定点医保药店
电话: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汇侨路10号212A
定点医保药店
电话:020-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共和西路广铁一号楼一层
肺炎患者的就医经历
共花费:76元
浏览:18浏览:0
共花费:261元
浏览:15浏览:0
肺炎患者关注的问题
:肺炎的痰黑色表明是有肺部灰尘较多可以吃黑木耳,冰糖炖梨子等清肺 []
:这种情况建议再复查一下血常规等检查,看炎症是否去除,根据检查选择治疗,注... []
:建议您复查胸片、查心电图,看是否有胸膜炎、心绞痛等,要是伴有吞咽梗咽感,... []
:患者已行食管癌手术,现在出现肺部感染、肾衰竭;如果感染和肾衰竭得不到有效... []
南京市白下区瑞金路27号
关注该疾病的还关注
慢性病医保
名人与肺炎
其他慢性病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是什么-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就医160网上预约挂号平台
热门城市:
请选择省份:
请选择具体城市:
当前位置: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
所属科室:
易发部位:&脾
易发季节:&秋季
易发人群:&婴幼儿
检查项目:&
常见症状:&
热带巨脾综合征(tropical splenomegaly syndrome)又称热带巨脾病或特发性热带脾肿大。主要表现为慢性巨脾,并伴有肝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清中IgM及疟疾抗体明显升高。
  1、血液检查:外周血象可见贫血,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大多在60~100g/L,血小板可减少,可有溶血症状。  2、免疫功能检查:IgM增高,补体C3较低,出现血清抗补体活性和存在冷凝球蛋白。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而B淋巴细胞增加。  3、病理检查:荧光学方法可以在肝窦的库普弗细胞及巨噬细胞上发现IgM以及IgG和C3。在脾穿刺液中T细胞比例则增加。  4、骨髓检查:骨髓象明显增生。
  本征应与脾功能亢进症相鉴别。  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可分为原发性脾亢、继发性脾亢和隐匿性脾亢。
  1.对于本征氯喹及长效环氯胍等疗效相似,在长疗程抗疟化疗后病情可有好转,但见效较缓慢,且常于停药后复发。  2.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能发展至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种病人的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较差,有助于早期鉴定。  3.病人若有脾功能亢进时需行脾切除术,术后血清IgM下降,血液学改变好转,但必须同时进行抗疟治疗,否则肝脏仍肿大,其组织学变化也不见好转。
  预防疟疾感染为根本措施。
您暂未登录,请先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就医160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人预约其他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九路一...
人预约三级甲等
二门诊及住院部:深圳福田区福...
人预约其他
深圳市罗湖区沿河南路1015号
  白内障、小儿斜弱视、翼状胬肉、眼角膜及眼表疾病
对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诊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能熟练地完...
应用高科技激光技术治疗色素性和血管性疾患,注射除皱、填充塑形等非手术治疗,各种皮...
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高危儿保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治,身材矮小干预等
订阅号:GH91160
就医160 APP
预约挂号 随时随地
电话预约 1258006(仅限深圳移动用户)&&&客服电话 400-11-9116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经营性-
Copyright (C)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本页位置 >
对内科疾病特别是热带病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的钟惠澜
  钟惠澜,内科学家,热带病学家和医学寄生虫学家。毕生致力于内科疾病特别是热带病的研究,对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等的病原学、流行学、临床学和防治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在医学教育工作中素以严格要求、重视实践著称,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技术骨干力量。
  钟惠澜,又名亮畴,原籍广东梅县雁阳堡丙村。他父亲年轻时因贫穷被卖身到南洋做工。钟惠澜1901年8月8日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4岁丧父后,生活更为艰难,12岁才得以上小学。16岁小学毕业后回国,人梅县广益中学学习。1921年中学毕业后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次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钟惠澜因其父死于中毒性痢疾,所以发奋学习,决心以医术治病救人。1929年自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并参加热带病研究室的研究工作。1934年,他奉派去欧美考察热带病,并在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参加研究工作。1935年底离德返国。回国后继续在协和医院内科及热带病研究室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及主治医师。
  当时北平流行虱传播的回归热,患者多为劳苦大众。钟惠澜为了研究回归热,亲自深入北平的贫民窟捕捉虱子,进行调查。为了养活虱子进行实验,钟惠澜及其助手以他们自己的身体让虱子叮咬吸血来喂养。钟惠澜对大量病虱进行剖验,在它们的唾液腺、卵巢、睾丸、马氏管等器官内均未发现螺旋体。他本人也多次为病虱叮咬,但从未发病。他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终于搞清楚人们是在挤碎虱子时被感染的,此时大量回归热螺旋体自虱体内逸出,经人们皮肤上的搔痕或叮咬伤口侵入而致病,从而推翻了教科书上“回归热是因感染性虱子吸人血而感染”的传统说法,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好评。
  以后,他又对在华北流行的斑疹伤寒进行了研究,并从北平的病人身上分离出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氏体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莫氏立克次氏体。他还证实了阴虱也可以传播斑疹伤寒。钟惠澜本人也因多次深入流行现场而感染了斑疹伤寒。
  30年代后期,华北流行黑热病,北平郊区和城内均有不少病例,有的因此而死亡。钟惠澜对黑热病的早期诊断进行了研究。提出应用骨髓穿刺检查替代脾脏穿刺检查,找利杜体的诊断方法。他还应用补体结合试验诊断黑热病,为黑热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方法。他与冯兰洲合作研究传播黑热病的白蛉媒介,证实中华白蛉是北平附近传播黑热病的主要媒介,而蒙古白蛉则因进食后形成牢固的食物外膜而不能传播此病。钟惠澜在研究中不慎在实验室中感染病原体而发病。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会和对其他病例的观察,提出了黑热病早期表现的临床类型。他深入现场调查,在病人家中发现病犬,因而对犬作为贮存宿主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肯定了犬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他又进一步将犬的利什曼原虫接种志愿者钟夫人李懿征医师的皮下,5个月后李懿征发病,病状较轻,在其骨髓涂片中找到了利杜体,这进一步证明了犬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肯定犬在黑热病传播中的作用,为中国防治黑热病、基本控制黑热病的流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院被迫关闭钟惠澜不得不离开协和医院而开业行医。1942年5月经人介绍,率领一批原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北平中央医院,钟惠澜出任内科主任,以后又升任医监。他团结广大医护人员与教会势力与日伪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使该医院不为这两种势力所控制。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钟惠澜接任医院院长,并将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以表示此医院系中国协和同仁所办。1946~1948年钟惠澜又兼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对学生及住院医师要求十分严格,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技术骨干。以后他辞去内科主任职务,但兼任内科教授。1948年协和医院复校后,钟惠澜也兼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惠澜等把中和医院上交人民政府卫生部,医院改名为中央人民医院,钟惠澜仍担任院长兼内科主任。他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各项活动,主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编辑工作,兼任总编辑。以后他又兼任《中华内科杂志》的总编辑。1951年钟惠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以后又兼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他还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的工作,为提高开业医生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作出重要的贡献。
  1952年美军发动细菌战,钟惠澜受命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反细菌战科技研究组副组长,并任调查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联络员。他随委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到朝鲜战场和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以大量事实和证据揭露了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钟惠澜在这方面的功绩受到中国政府的表彰和嘉奖。
  中国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时生活十分艰苦,常因吃了当地的?蛄而感染肺吸虫病,有不少患者发生脑型肺吸虫病而死亡。当时肺吸虫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钟惠澜主动承担了治疗肺吸虫病的研究任务。他经过反复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氯喹,一种过去用于治疗疟疾而对肺吸虫病也有一些疗效的药物,用它来治疗肺吸虫病,经过大剂量长疗程的治疗,约半数肺吸虫病患者得以治愈。以后他又试用氯喹合并吐根素来治疗肺吸虫病,虽然疗效得到提高,但是毒性反应也相应地增多。1962年他了解到日本横川教授应用硫双二氯酚(Bithionol)治疗肺吸虫病实验动物及病人有良好的疗效后,他一面设法引进该药,同时也通过化工部与重庆制药厂合作试制该药成功。他在北京友谊医院及其他医院治疗少量肺吸虫病人有效后,即亲自率领研究室医务人员前往辽宁省宽甸县肺吸虫病重疫区开展大规模的治疗工作,前后与当地医务人员协作治疗近万名肺吸虫病患者,使他们恢复了健康,也挽救了大量脑型肺吸虫病患者的生命,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使原来一直吃国家返销粮的疫区人民不再吃返销粮,而且还有余粮上交国家。以后他又带领助手去河南、四川、云南、湖南、黑龙江、山西、海南岛等地进行调查,查明了新的流行区,并发现8个肺吸虫新虫种,其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他也发现了新的第一中间宿主3种拟钉螺。
  1956年钟惠澜前往云南省楚雄地区进行调查,首次发现滇西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此病在当地一直被误诊为疟疾、肝肿大综合征等症,这次的发现对云南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一直认为中国北方没有肝吸虫病流行区。1957年北京发现1名来自天津郊区的肝吸虫病患者,钟惠澜详细了解情况后即率领研究人员前往天津八里台进行调查,在当地发现了第一中间宿主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当地的麦穗鱼感染率很高。病人大都为青少年和儿童,猫、狗等动物也感染有肝吸虫病。以后又根据病人的线索,发现北京郊区昌平县六里屯也是肝吸虫病的流行区,此后更发现北京市两个区、五个县均存在肝吸虫病流行区。钟惠澜率领助手们对肝吸虫病开展积极的防治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钟惠澜积极参加社会和政治活动,1954年在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此后历任各届政协常委直至去世。1957年他在政协会议上多次强调人口过快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以及开展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可惜这些意见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反而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意见才得到了肯定,他被聘为中国人口学会的顾问。
  钟惠澜在医学及科研上的丰硕成就,赢得了国内外的盛誉,1956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苏联科学院授予他微生物学家、流行学家及传染病学家的荣誉称号和证书。1957年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移交给中国,并改名为中苏友谊医院(以后改名为友谊医院),周恩来总理指名钟惠澜出任院长。
  1958年全国医务界开展“拔资产阶级白旗”运动,钟惠澜被指定为四大白旗之一,受到了不公平的批判,带上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这使他十分伤心。正在批判高潮的时候,四川省温江、重庆、乐山及雅安四个专区同时暴发了一种来势凶猛的传染病。病人有高热、淋巴结肿大、咯血等征象,在短期内并有不少人死亡,经有关专家会诊及探讨,不能确定病因,最后地方当局以为是鼠疫而封闭了整个疫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指派钟惠澜前往调查。他经过周密和仔细的现场调查研究后,认为是钩端螺旋体病大流行,3天内解除了疫区的封锁。不久他们从病人和鼠体内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完全证实了他的诊断。此后他又对中国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该病的早期诊断、临床类型、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先天性感染以及防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推动了中国的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工作。1962年他发表关于四川肺吸虫及四川肺吸虫病的论文,并提出卫氏肺吸虫种下分型的论点。同年巴西政府授予奖状和奖章,以表彰钟惠澜在黑热病研究中的贡献。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惠澜受到迫害,“隔离审查”直到1969年才解除隔离,并允许他在内科门诊参加医疗工作。
  1970年内蒙古额济纳旗驻军中发生一种传染病,病人有发热、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的肝、脾也肿大,并有个别病例死亡,但经过多方面检查,甚至尸检也未查明病因。有关单位派人向钟惠澜请教,他听取情况介绍,并了解一些有关情况后,认为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黑热病,并让有关人员再次仔细复查病理切片。最后病理科医师在复查病理切片时找到了利杜体,从而完全肯定了病因,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和预防后,控制了发病。钟惠澜在1942年曾先后报告1例这种类型的黑热病患者,现在该型却又在边疆出现。当时他很想亲自前往现场调查,但限于那时他的处境,未能如愿。几年以后北京郊区密云县山区也出现了几例黑热病的患者,钟惠澜闻讯后迅速率领助手与市、县卫生防疫站共同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了北京郊区黑热病的复燃。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钟惠澜的努力下,中国第一所热带医学研究所于1978年正式成立,钟惠澜出任所长。该所于1980年又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利什曼病合作中心,他兼任中心主任,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派出技术人员在国外接受培训。在钟惠澜的领导和全所人员共同努力下,科学研究中取得不少部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或进步奖。1982年他赴美国考察和参加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年会,并当选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1986年被选为联邦德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
  钟惠澜患有冠心病,在晚年他仍不顾年老多病的身体,继续与其他人员一起深入流行区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中国的医学现代化作出贡献,也为青年医务科技和研究人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所主编的200万字的巨著《热带医学》一书在卫生部和人民卫生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1986年问世,完成了他的夙愿。1987年2月6日钟惠澜因心肌梗死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
教育思想与医疗作风
  钟惠澜在工作中非常重视实践,一再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贯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在医疗实践中也一再强调全面和仔细,要求对病人仔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化验和其他特殊检查,而且一再要求主管医师必须亲自掌握病人的第一手临床资料。例如在病人作X线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时,要求主管医师亲自陪同前往检查,以便了解检查的情况,并与负责检查的医师交换意见,以便更有利于掌握病人的各种情况。对一些简单的化验检查,如末梢血液白细胞分类、尿糖检查以及眼底检查等均要求主管医师亲自去做,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全面考虑病人的病情,更有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钟惠澜对医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除以上的要求外,还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细致的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他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订有详细的培养计划,严格要求他们。他自己也以身作则,经常临场指导。严师出高徒,他的不少学生都成为中国医务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科研方法和思维
  钟惠澜不仅在医疗上有很高的水平,而且在科研上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他在科研中强调实践及创造性思维。他一再以埃及的大科学家Bilharz的话“灵感来自泥土(Inspirationisinthemud)”来教导学生。因为Bilharz是研究埃及血吸虫病的权威,所以,要研究埃及血吸虫病必须先研究生活在土壤中的螺蛳媒介。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智慧来自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再返回到实践,通过分析和综合就可以提高到理论性认识,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他为了观察第一手科学资料,经常在实验室里研究到深夜。钟惠澜说过:“搞研究要像谈恋爱一样,真正爱上自己所搞的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用到研究工作中去,这样才有可能搞出点名堂来”。他这种重视实践,忘我的科研精神是他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他在工作中也一再强调,科学家一定要有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不要迷信权威,也绝不能跟在洋人屁股后面转,只是重复他们的东西,而要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这就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敢于思考前人或别人没有考虑到的东西,这也需要有科学分析的头脑,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和有所突破。
  钟惠澜在科研工作中摸索出一套研究热带病的三结合(临床、现场和实验室三结合)的科研方法。当在临床上发现有关病例后,即到现场进行调查,然后把有关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查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初步的结论。以后再把结果用于临床或现场,或在那里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使结果更加完善。钟惠澜这种三结合的科研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他在科研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
关于四川肺吸虫及种下分型的学术争鸣
  1955年1名来自四川的铁路筑路工人皮下出现包块,末梢血液嗜酸粒细胞数明显增多,经过许多医院检查不能确诊,最后来到人民医院内科,经过钟惠澜的详细检查,确诊为肺吸虫病而治疗获愈。此后他多次派助手去四川雅安、温江等地进行调查,在当地石蟹中发现与卫氏肺吸虫不同的囊蚴,感染猫后获得长条形的肺吸虫成虫,他将其定名为四川肺吸虫。此外又发现一种较一般卫氏肺吸虫囊蚴明显为小的囊蚴。四川肺吸虫所引起的临床病症与卫氏肺吸虫病截然不同,而以蠕蚴移行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游走性皮下包块、咳嗽、咳痰,但痰中从无虫卵;也可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主要因为人并非此虫的适宜宿主,因而虫体在人体内到处游窜,以寻找适宜的寄生场所,从而出现了这些症状和体征。钟惠澜与曹维霄等于1962年发表了卫氏肺吸虫四川变种及新种肺吸虫-四川肺吸虫的论文。文章发表后,广东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医科大学)的陈心陶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四川肺吸虫就是他以前发表的斯氏肺吸虫,他也不同意卫氏肺吸虫变种的想法。从此开展了一场学术争鸣,当然也推动了肺吸虫研究的深入发展。不过无论如何,四川肺吸虫病是国内外从未报告过的新的临床病症。不论斯氏肺吸虫与四川肺吸虫是否同物异名或各为独立虫种,陈氏在发表斯氏肺吸虫时仅报告了成虫的形态,而钟氏则除成虫外,也发现其囊蚴,并首次发现其第一中间宿主为一种极小的拟钉螺。在1986年陈心陶主编的《吸虫志》Ⅱ册(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已将斯氏肺吸虫与四川肺吸虫分别列为独立的虫种。
  1901年8月8日 出生于葡萄牙属地东帝汶的叻利岛。
  1916年 从广东梅县广益中学毕业。
  1921年 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
  1922年 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
  1929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入协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
  1934―1935年 访问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并参加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的研究工作。
  1940年 任协和医学院内科襄教授。
  1941年 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关闭而开业行医。
  1942年 任北平中央医院内科主任,以后又升任医监。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中央医院院长,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并兼任内科主任。
  1946―1948年 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
  1948年 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教授。
  1950年 任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
  1951―1982年 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内科学会主任委员。
  1952年 担任调查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联络员,并兼中央防疫委员会反细菌战科技研究组副组长。
  1954―1987年 任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
  1956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
  1957年 任北京中苏友谊医院院长。
  1978年 创立中国第一所研究热带病的科研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80年 任世界卫生组织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利什曼病合作中心主任。
  1982年 当选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
  1987年2月6日 因心肌梗死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逝世于北京。
  1 Chung HL,Feng LC.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irochaeta re-currentis
in body louse:a Preliminary report.Chin Med J,1936,50:1181.
  2 Chung HL,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relapsing fever in
NorthChina:I.preliminary observations.Chin Med J,1936,50:1723.
  3 Chung HL,Wei YL.Studies on the trans mission of relapsingfeverinNorth
China:2.observation on the mechaniam of transmission of re-lapsing fever in
man.Am J Trop Med,1938,18:661.
  4 Chung HL,The cerebrol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from the Chinese strain of
relaPsing fever.Trans R Soc Trop Med Hyg,1938,31:625.
  5 Chung HL,Chang JHM.studies on the etiology of typhus fever in North
China.Chin Med J,1938,53:513.
  6 Chung HL,Feng LC.Natural infection of phlebotomus chinensisinPeiping with
Leishmania flageuates. Chin Med J,1939,56:47.
  7 Chung HL.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ine and human kala-azarinPeiping
and the identity of Leishmania canis and Leishmania dono-vani.Chin Med
J,1940,57:501.
  8 Chung HL.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Phthiruspubis to infection with typhus
virus.Chin Med J,1942,61:212.
  9 Chung HL.A resume of kala-azar work in China.Chin Med J,1953,71:412.
  10 Chung HL,Ts’ao WC.Paragonimus westermani(Szechuan vari-ety)and a new
species of lung fluke――Paragonimus szechuanensis.Part I Studies on morphology
and life history of Paragonimusszechuanensis.Chin Med J,1962,81:354.
  11 Chung HL,et al.Paragonimus westermani(Szechuan variety)and a new species
of lung fluke――Paragonimu sszechuanensisPartⅡ.Studies on clinical aspects of
Paragonimiasis szechuanensis a newclinical entity.Chin Med J,1962,81:419.
  12 钟惠澜,曹维霄,莫培生等.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性感染的临床和实验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62,10∶627.
  13 Chung HL,et al.The discovery of a minute freshwate rsnail Tricu-la sp as
the first intermediate host of Paragonimus szechuanensis.Chin Med J
,1963,82:712.
  14 Chung HL,Ho LY,Ts’ao WC,et al.The discovery in Yunnanprovince of 2 new
species of lung flukes Paragonimus tuanshanensisspnov and Paragoni
musmenglaensis sp nov.Part I.Studies on mor-phology and life history with
disccussi on onpossible pathogenicitytoman.Chin MedJ,1963,83:641.
  15 钟惠澜,等.新中国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概况.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钩端螺旋体病学术会议汇编.1964,
  16 钟惠澜,等.从眼前房水及眼部各组织分离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实验观察及临床观察.钩端螺旋体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322页,1964.
  17 钟惠澜,许炽?,曹维霁,等.六氯对位二甲苯作为治疗中华分支睾吸虫病新特效药的毒性试验和疗效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65,51:610.
  18 Chung HL,Ts’ao WC,Ho LY.Studies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sporocysts,rediae and microcercus cercaria obtained from Tricula hu-mida
Heude infect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miracidia of
Paragonimusszechuanensis.scientia Sinica,1966,15:992.
  19 Chung HL,et al.Studies on a new pathogenic lung fluke――Paragonimus
hueitungensis sp nov.scientia sinica,1975,18:785.
  20 Chung HL,et al.Preliminary studies on paragonimiasis in Ichun,Hokang and
Mutanjiang areas of Heilongkiang province with observa-tions on a new species of
Paragonimus westermanii――Paragonimuswestermanii ichuynensis.Chin Med J
,1997,90:375.
  21 Chung HL,et al.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Paragonimus and
paragonimiasis control in China.Chin Med J,1981,94:483.
  22 Zhong HL,Shao L,Lian DR,et al.Ocular sparganosis caused blindnwss.Chin
Med J,1983,96:73.
  23 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缪宜琴.钟惠澜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门诊预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