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症状癌丨a其术后六个月刀口吃力还疼正常

子宫内膜癌术后一年小腹疼痛是怎么回事?
时间: 15:55:39
健康咨询描述:
母亲是66年的,今年43岁,去年得了子宫内膜癌,切除子宫和淋巴,最近一次复查是在2月份.都良好.现在4月份了,母亲感觉刀口下方,小腹位子疼痛是什么原因??,因为母亲比较胖,会不会是肚子的肉给下方的压力造成的呢?麻烦 各位专家帮忙详细解答下...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76824称赞:7773
她的情况应到医院检查,排除盆腔粘连等疾病.
百度智能推荐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挂号科室妇科
常见症状 、、 、 、
检查项目刮宫术、子宫颈
并发疾病、功血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140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60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178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参考价格:¥14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参考价格:¥6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乳腺癌术后刀口长了一个小疙瘩,请问怎么办
时间: 17:57:17
健康咨询描述:
术后刀口长了个小疙瘩,同时伴有腰疼去年3月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刀口长的是什么(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高级中药师
帮助网友:64374称赞:633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化疗药物常“是非不清”、“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往往病人化疗完了,身体也就垮了。建议您选择红豆杉中药材治疗。
初步考虑您的小疙瘩可能是手术切口愈合的瘢痕,建议您应该到医院找您的原手术医师进行咨询或者对小疙瘩进行病理检查。
百度智能推荐
乳腺癌(mammary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
挂号科室肿瘤科、乳腺外科
常见症状、、远处转移
检查项目靶X线片、、乳腺B超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癌,乳腺癌,大肠恶性淋巴瘤,骨恶性淋...
参考价格:1600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600
本品适用于睾丸癌﹑卵巢癌﹑乳腺癌﹑肉瘤﹑恶性淋巴瘤和肺癌...
参考价格:10800
本品用于免疫调节药。适用于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
参考价格:147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癌,乳腺癌,大肠恶性淋巴瘤,...
参考价格:¥16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参考价格:¥6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台灣乳癌現況
衛生署在90年公佈的資料,當時台灣地區每年乳癌新生個案約5000例,而且發生率逐年在上升。根據衛生署99年最新公佈資料顯示96年新發生乳癌個案已高達7502例(僅侵襲癌,未包含原位乳癌)。目前乳癌已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子宮頸癌為第五位)與子宮頸癌同樣大大威脅著女性健康,況且乳癌的死亡率比子宮頸癌還高。此外零~I期早期乳癌發現率遠低於美國,
國內癌症登記94年乳癌資料,發現第0與1期之早期個案僅佔所有乳癌的37%,遠低於美國癌症委員會癌症資料庫(National Cancer
Base)公布的55%。國人乳癌整體5年存活率為83%,低於美國整體5年存活率為89%,此原因主要為國內乳癌篩檢率太低導致乳癌發現多為晚期,顯示台灣婦女應重視乳癌的篩檢,才能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與歐美國家比較,台灣婦女乳癌發生率顯較低,但由於國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西化,近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急遽上升,發生率高峰落在45~64歲婦女。
乳癌是因為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乳小葉細胞產生不正常分裂、繁殖而形成之惡性腫瘤。乳癌除了局部侵犯乳房組織外,更可能轉移到遠處組織,如:肺、骨骼、肝臟、腦等器官,而危害生命安全。
乳房組織主要由乳小葉(負責乳汁分泌)、乳管(乳汁輸送管道,連接於乳小葉及乳頭間)及脂肪組織、血管、淋巴管所構成;大部份乳癌源自乳管(約佔80%),小部份來自乳小葉(約佔10~15%),極少數乳房惡性腫瘤源自淋巴、血管、脂肪組織。
乳癌病理組織學上可區分為原位性乳癌及侵犯性乳癌。原位乳癌大多來自乳管,
稱為原位性乳管癌,少部份來自乳小葉稱為原位性乳小葉癌;同樣的侵犯性乳癌也大都來自乳管稱為侵犯性乳管癌;少部份來自乳小葉而稱為侵犯性乳小葉乳癌。
臨床上最常見之侵犯性乳癌,其病理組織學中三分之二屬於非特殊外型的侵犯性乳管癌,三分之一屬於具有特殊外型的侵犯性乳癌,如黏液癌(mucinous)、髓質癌(medullary)、管狀癌(tubular)。侵犯性乳癌因具有侵犯乳管-乳小葉周圍間質組織能力,會經由淋巴、血管產生遠處轉移而威脅生命。理論上原位乳癌沒有能力產生遠處轉移,但在臨床上卻有極少數原位乳癌會有淋巴腺、遠處器官的轉移。原位乳管癌在病理學主要分為乳突狀(papillary),微小乳突狀(micropapillary),篩狀(cribriform),實心型(solid)及粉刺型(comedo)等種類。其中以粉刺型較有演變成侵犯癌傾向,也較易為多發病灶及產生腋下淋巴腺轉移;而且較會在乳房X光下以鈣化點呈現。
在國外新發現的乳癌病例中,原位乳癌佔30%以上,台灣原位乳癌病例也逐漸增加中。原位乳癌在分期上屬於零期乳癌,其預後極佳。唯臨床上國內一般乳癌發現時期,已屬侵犯癌程度為多,為了早期發現乳癌,乳癌的篩檢工作應廣泛推廣。
乳癌診斷可從病史、觸診、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甚至乳房核磁共振影像學檢查等輔助診斷,但上述檢驗僅供參考,確立診斷必須仰賴病理切片檢查結果方為依據。當然細針穿刺細胞也是檢驗方法之一,細針穿刺細胞準確度高,惟須小心偽陽性(即非乳癌,報告診斷為乳癌)及偽陰性(即事實為乳癌,細胞檢驗結果為正常)之發生,可惜若細針細胞學穿刺報告結果顯示惡性乳癌細胞,臨床上卻無法僅憑細胞學報告區分出是罹患零期原位乳癌或侵犯性乳癌;此時有賴進一步利用粗針切片術(core
needle biopsy)或切片手術(incisional or excisional
biopsy)加以在術前區分出是罹患原位乳癌或侵犯性乳癌。&&
若在乳房X光攝影發現懷疑的微小鈣化點,此鈣化點可能呈現單一小簇狀、不規則形、或多發廣泛分佈;醫生會在乳房X光攝影下利用帶有倒鉤的細針穿刺入乳腺組織、定位住懷疑的鈣化點後沿細針引導經手術切片取出針刺定位處附近組織,再送病理化驗而得知是否為乳癌。此即所謂〝針刺定位切片術(needle
localization biopsy)〞。有時亦可使用立體定位針刺切片(stereotactic needle
biopsy),在立體定位切片儀器的引導下,將鈣化點及附近組織取出以化驗良性或惡性。
對於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其診斷流程如下:
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如下:
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的婦女。
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或帶有BRCA1、BRCA2乳癌基因變異者。
從未生育者或35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也有較高的罹患乳癌可能。
一側乳房罹患乳癌者。
乳房有增生病灶者,尤其手術切片報告顯示乳管異樣增生(AtypicaADH)或乳小葉異樣增生
(AtypicalALH)其罹患乳癌機會約為常人五倍,應特別謹慎追蹤。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停經後肥胖者或胸部曾大量接受過放射線照射者。
8. 重度喝酒者。
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婦女。
10.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者。
  飲食、作息方面建議多攝取含纖維綠色蔬菜、水果、榖糧、避免偏食高脂肪食物,而且鼓勵餵母奶、多運動、少酗酒、減少體重肥胖;太年輕的乳腺宜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切記除非必要,否則勿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臨床上使用太莫西芬(Tamoxifen)、Raloxifene藥物能有效的預防乳癌,用於高危險發生乳癌族群身上。
乳癌症狀表現可能為
1.乳房發現任何無痛硬塊或腫瘤(當然少數乳癌會以疼痛為表現)
2.乳房變形
突然性兩邊乳房大小不一樣
兩邊乳頭高低不一樣
突發性的乳頭下陷
乳房上有凹陷現象
3.乳頭有血或其他不正常的分泌物
4.乳房上有不收口的傷口
5.腋下有無痛硬塊或腫瘤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當然另外零期乳癌(即原位癌)可能無任何臨床上症狀,但卻以異樣微小鈣化點為表現,在施行乳癌篩檢接受乳房X光攝影時意外早期發現。
乳癌確定診斷後的檢查
檢查項目依病人期別、病理切片結果及臨床上轉移的懷疑度而異;常規檢查包括胸部X光(懷疑是否有肺部轉移)、血液檢查(若貧血則懷疑有骨髓受侵犯)。骨骼掃描(bone
scan)則當病人臨床上懷疑因轉移導致骨骼疼痛或血液檢查有異常(如:貧血或鹼性磷酸酶上升)或非早期乳癌患者才檢查。電腦斷層檢查:當症狀或期別上懷疑有遠處轉移顧慮時而施行,對大部份早期乳癌(0、Ⅰ、Ⅱ期)並不需要電腦斷層檢查。腹部超音波則當有懷疑肝臟轉移(如:GOT、GPT、Bilirubin、Alk-p、的上升)或卵巢轉移而檢查。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特別對腦部、脊髓或某些特定骨骼轉移之慮而施行。血中CEA、CA153的上升則懷疑有遠處轉移之慮。上述檢驗有助於醫師做治療的決定,但並非每一個病人均須接受一致性的檢查項目。
乳癌的分期
一般均採用TNM分法,依據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f
Cancer)系統;T即腫瘤大小、N即淋巴腺受侵犯(nodal invasion)
轉移、M即指發生遠處轉移。簡略言之,臨床上病理將乳癌分為零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
零期即原位乳癌:含乳管原位癌(DCIS)及乳小葉原位癌(LCIS)。
Ⅰ期: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無淋巴腺轉移或淋巴腺顯微轉移(N1mi)。又細分為T1a(&0.5公分)、T1b(0.5~1.0公分)、T1c(1.0~2公分)。T1mi顯微侵犯(Microinvasion)意指侵襲癌腫瘤範圍&
0.1公分,屬於Ⅰ期乳癌。
Ⅰ期乳癌進一部又分成IA、IB
IA: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無淋巴腺轉移。
IB:無法偵測到腫瘤(T0),淋巴腺顯微轉移(Microinvasion)即N1mi,及腫瘤小於、等於2公分,淋巴腺顯微轉移(N1mi)。
ⅡA:腫瘤小於2公分,淋巴腺有轉移;或腫瘤介於2-5公分,無淋巴腺轉移。
ⅡB:腫瘤2-5公分,淋巴腺有轉移;或腫瘤大於5公分且淋巴腺無轉移。
Ⅲ期:ⅢA:(1)腫瘤大於5公分,淋巴腺有轉移。
 (2)腫瘤小於5公分但腋下淋巴腺彼此連黏,或腋下淋巴周圍組織發生連黏。
 (3)腫瘤小於5公分,發生 4~9顆淋巴腺轉移
ⅢB:乳癌腫瘤直接侵犯胸壁或乳房皮膚潰瘍、橘皮變化。
ⅢC:不論腫瘤大小,但發生多於10顆以上淋巴腺轉移,或同側腋下及內乳淋巴結(internal mammary node)
轉移或鎖骨上下淋巴腺轉移。
Ⅳ期:任何腫瘤大小,但已發生遠處轉移,乳癌易轉移至肺、骨骼、肝臟、少數亦轉移至腦部、腹膜或卵巢、子宮等其他器官。
乳癌的治療
A)手術治療
B)放射線治療
C)化學治療
D)荷爾蒙治療
E)標靶治療
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
改良型乳房根除術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
是侵犯性乳癌目前最常使用之術式,手術範圍包括切除全部乳房、乳頭併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術,一般清除第I區(介於胸小肌、闊背肌間)、第II區(胸小肌下方處)
腋下淋巴腺;此術式對身體外型上及身心上有極大影響,改善方法可於手術同時或術後擇期施行乳房整形重建手術。與乳房保留手術比較時,此種改良型根除術其局部復發率比較低而且術後需輔助性放射線治療機會比保留手術來得低。但是施行改良型乳房根除術或乳房保留手術,若手術時接受傳統腋淋巴腺清除術則術後患側有時會產生上肢淋巴水腫,肩關節活動受限等情形。前哨淋巴腺切片術(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的應用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腋淋巴腺清除而導致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後遺症。
乳房保留手術(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
近二十幾年來,歐美先進國家對於早期乳癌的外科治療方式漸漸由傳統犧牲乳房的改良型根除術而傾向為『乳房保留手術』。手術時切除部分乳房組織及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術,但保留了乳頭及大部分乳房外形,因此對病患形象及心理衝擊較改良型乳房根除術來得輕微。通常保留手術術後須輔以放射線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及增加長期存活率;適用於第Ⅰ、Ⅱ期乳癌患者。
並非每一位早期乳癌患者皆適合施行「乳房保留手術」若(1)在顯微鏡下發現所切下組織邊緣存有癌細胞(2)多發處癌性病灶或乳房X光攝影顯現廣泛多處鈣化點(3)手術後無法接受放射線治療者(例如孕婦)都絕對不適合採用此法。另外如腫瘤正好長在乳頭或乳暈下者或乳房太大抑或太小及癌腫瘤太大
(如大於5公分腫瘤)或廣泛乳管內癌者也不宜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在國外新的研究報告約有50%~80%的早期乳癌病例適合乳房保留手術。
然而保留乳房來治療乳癌的方法並非完美無缺,例如與傳統乳房切除術比較,前者有稍多的局部復發率,另有部分患者因接受放射線治療而發生暫時性乳房水腫,也有極少數(約1~2%)產生嚴重乳房纖維化,臂神經叢病變或放射性肺炎。
單純性全乳房切除術(Simple mastectomy)
適用於原位乳癌的手術,切除範圍包括整個乳房但不包含腋下淋巴腺清除術。
部分乳房組織切除術(Partial mastectomy)
可用於小而非粉刺型(non-comedo type)的乳管原位癌。腫瘤較大且高惡性核分化的粉刺型原位癌若採用此術式,一般宜輔加放射線治療。
皮膚保留乳房切除手術(Skin sparing mastectomy)
適用於治療早期乳癌,手術祇切除乳頭乳暈及乳頭乳暈附近皮膚,不僅將乳腺組織完全切除同時保留了絕大部分乳房原來皮膚;在術中同時施行乳房重建手術,使妳恢復美麗的乳房外型、又不會增加局部復發率。
術後常見併發症與處理
因淋巴液積滯於皮瓣下或腋下,形成一柔軟、移動性軟瘤,可於門診將淋巴液抽吸出即可,部份病患需多次反覆抽吸,極嚴重者則需重置引流管。
(B)上肢淋巴水腫
施行改良型乳房根除術後長期追蹤約有15-20%
病患呈現患側上肢淋巴水腫,會有輕微腫或疼痛不適感,導因於淋巴清除術後淋巴循環受影響,或局部腋下淋巴腺復發,偶而是導因於上肢靜脈血栓,一旦發生後不容易恢復,但復健治療或彈性繃帶的使用會有助益。預防再惡化應注意患肢避免過度負重,避免受傷;抽血時避免從患側肢體抽取。
*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因素
a.腋淋巴腺全廓清除
b.腋淋巴腺全廓清除併放射線治療
c.術後傷口感染、癒合不良
d.患肢上臂發生蜂窩組織炎
e.身材肥胖
f.局部腫瘤復發
*如何預防淋巴水腫
1)抬高患肢,避免患肢下垂,加強手部肌肉的收縮運動
2)保護皮膚避免受傷
a.塗抹乳液避免皮膚乾燥、龜裂
b.剪指甲勿太接近甲床
c.穿長袖避免蚊蟲叮咬
d.當施行上肢容易受割傷的工作(如整修枝刺花草時)應穿戴手套
e.避免在患側手臂抽血、打針
3)減少腋淋巴液產生
(a)避免提重物(<10磅)
(b)避免深層按摩、熱敷或高溫曝曬
(c)避免手臂過度疲勞
(d)避免體重增加
4)避免阻礙淋巴回流
(a)避免在患側手臂量血壓
(b)勿穿戴袖子過緊的衣服和手套
(c)勿戴太緊的手飾
(C)肩關節活動障礙
預防方法可於術後做正常有助肩關節活動的動作,如有明顯活動障礙則需作復健改善。
(D)傷口感染、皮下瘀血、皮瓣壞死
偶有傷口縫合處局部皮瓣壞死、皮下瘀血、傷口感染等。局部皮膚壞死通常換藥清創即可改善,皮下瘀血會自行吸收,很少需要再次手術止血。
腋下淋巴腺的清除手術
原位乳癌一般不需作腋下淋巴腺清除術,侵犯乳癌不論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或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均需進行腋下淋巴腺手術以決定期數,作為預後及術後治療方式的選擇;若腋下淋巴腺有轉移則會增加遠處轉移的可能,雖然腋淋巴腺的清除並不會增加長期存活率,但可降低腋下局部的復發。傳統的腋淋巴腺清除至少含腋窩第Ⅰ區、第Ⅱ區的淋巴腺廓清。
乳癌腋下前哨淋巴腺切片術
腋下淋巴腺清除是傳統手術治療乳癌的重要步驟,因為淋巴腺的清除可得知淋巴腺轉移的程度,進而提供正確期數判別及術後後續治療的指標。然而無可避免的是因為淋巴腺的徹底清除,可能導致的後遺症包括肩關節僵硬、疼痛、患側上肢淋巴水腫及術後淋巴液在皮下的滯留…等。所以現在醫學界希望篩選出那些族群需要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若屬不必要清除族群,則免掉腋下淋巴清除術,當可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產生。
前哨淋巴腺即謂乳癌腫塊經由淋巴管轉移的第一個轉移的淋巴腺,如果利用檢查方法察覺出腋下前哨淋巴腺有轉移,則接著施行腋下淋巴腺的全清除術,否則不必行淋巴清除術,當可避免因淋巴腺過度清除所造成的後遺症。早期乳癌患者由於不一定會有淋巴腺轉移,所以極適合先施行前哨淋巴腺切除術。
偵測前哨淋巴腺是否轉移之方法為術前在癌腫塊周圍注射藍色染劑或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質,上述物質會隨淋巴管帶至前哨淋巴腺;醫師目視染成藍色的淋巴腺或利用能定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殊探頭而將腋下前哨淋巴腺取出,將此前哨淋巴腺送病理化驗,若證實有受癌細胞轉移,則進一步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否則不需施行傳統腋下淋巴腺清除術。
取出的前哨淋巴腺須送病理化驗,檢查可採冰凍化驗或石蠟固定的普通檢驗;唯需注意術中冰凍化驗有時會有僞陰性的報告(即實際淋巴腺已轉移,但冰凍化驗結果無轉移)。冰凍化驗若能證實前哨淋巴腺轉移則手術中馬上施行傳統的腋下淋巴腺清除術;若冰凍化驗為陰性則縫合傷口,俟後將取得的前哨淋巴腺再送一般石蠟固定染色的病理檢驗併可加檢驗cytokeratin(一種免疫化學組織染色),爾後若病理報告有發現陽性前哨淋巴腺再擇期施行傳統腋下全淋巴腺清除術。
乳小葉原位癌的治療(LCIS)
1.當切片手術確定診斷後,一般建議先採用觀察並每6~12個月小心定期臨床的追蹤(包括觸診、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的檢查)
2.對高危險族群(如帶有乳癌遺傳基因BRCA1或BRCA2;或家族中有多位乳癌患者)也有人採取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併整形重建。
3.也可使用Tamoxifen五年來降低乳癌發生率。Tamoxifen能有效降低發展成侵犯性乳癌及預防對側乳癌的形成,但使用Tamoxifen需注意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建議每年做婦科方面的檢查,尤其有異常陰道出血時,更要特別提早就醫。
乳管原位癌的治療(DCIS)
乳管原位癌治療不外乎
1 只切除腫瘤。
腫瘤切除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
單純性乳房切除(Simple Mastectomy)。
即只切除乳房但沒有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治療方式的選擇是:
(1)依手術切除時癌腫塊與切割邊緣安全距離遠近。
(2)腫瘤大小。
(3)病理組織惡性度
(4)病人年齡等四種因素作考量
例如小於1.5公分腫瘤,癌病灶處與手術切割線邊緣距離大於1公分以上,加上病理組織為低惡性度的核分化且無粉刺型瘤組織壞死(Comedo
necrosis),且年齡大於60歲則治療上只要施行腫瘤切除即可,術後不需輔加放射線治療。但對於較大腫塊(譬如腫塊大於4公分),加上手術切線邊緣太接近癌病灶,而且病理化驗屬高惡性度的核分化及年齡低於40歲則建議施行乳房全切除。至於介於上述兩者條件之間者則可考慮施行腫瘤切除加上放射線治療。乳房原位癌術後,不需接受化學治療,乳房切除治療幾可痊癒。至於只施行腫瘤切除及女性荷爾蒙感受體陽性者,術後可考慮給予5年Tamoxifen治療。
局部嚴重晚期乳癌的治療
臨床上可看到乳癌腫塊大於五公分且淋巴腺轉移或腫瘤侵犯到胸壁皮膚、胸壁肌肉;腋下發現有粘結在一起塊狀般的轉移淋巴結,惟臨床上尚未發生遠處轉移。局部嚴重晚期乳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含ⅢA、ⅢB乳癌、屬於ⅢB的發炎性乳癌)治療時宜先施行化學治療3-4療程,待腫瘤反應縮小,同時也可能看到腋下淋巴腺縮小後再施行手術切除,術後再輔以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但假使化學治療2-3療程無法使腫瘤縮小則應考慮更改化學藥物或改成術前先放射線治療使腫瘤縮小。局部嚴重晚期乳癌患者經由術前先前施行化學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有可能從:(1)太嚴重原先無法手術切除變成可以手術切除(2)傷口原本需施行植皮覆蓋變成無需植皮而得以直接縫合傷口(3)乳房原本必須全切除變成有機會施行乳房保留手術(4)藉由術前化學藥劑的反應而得知術後輔助化學治療用藥的評估與選擇。
乳房切除後的重建
台灣社會與價值觀近年來不斷的進步,醫療不再只是治病,更重視全人醫療。乳癌的治療上除了最優先考慮的生命外,對於病人心靈療育、家庭和社會功能恢復都更為我們重視。在西方女性乳癌切除手術後不論年齡,大多數的女性都會尋求乳房之重建,以維持完整的自我意象。但東方女性較為保守,對於乳癌多數人只要求治療癌症,接受乳房重建之比率約只有十分之一。然而失去乳房在終其一生精神上的影響,有時更甚於罹病的折磨。這時乳房重建手術便可以減少這種衝擊,幫助患者恢復心理的健康,過正常的生活。
關於乳房重建的時機以腫瘤切除後立即重建對心理上的衝擊會較少,在手術的結果及病人滿意程度也比晚期重建更好。因此,如果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醫師評估適合即時重建,在乳癌切除手術後立即重建是最好的選擇。乳房重建並不會影響疾病的病程、預後,或是局部的復發診斷。如果一時無法決定或有侵犯到胸壁或是發炎性乳癌的病患,也可以等待乳癌控制良好,再進行延遲性重建。但是病人需經歷一段身體缺陷的創傷時期,與二次的手術、麻醉與恢復過程。
乳房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往往需要醫生與病人充分的溝通後,依個別情況量身訂做。常用的重建方法有下列幾種:
(一)、組織擴張器與義乳植入
乳癌切除術後即時重建或延遲性重建,常會因為剩餘的胸部皮膚及軟組織不足或張力過大,無法直接植入食鹽水義乳。醫師會在病人患側的胸大肌與前倨肌下置入組織擴張器,先將傷口縫合。接著定期在門診經由注射生理食鹽水來擴張組織擴張器,過程如同懷孕時肚皮逐漸變大一樣,每次注入量則視局部皮膚狀況以及病人忍受程度而定。通常需要歷經約二到四個月的擴張期,及二到四週左右的穩定期,才可進行第二次手術,取出組織擴張器,放入生理食鹽水袋義乳。
這種手術的優點有不會造成新的傷口也沒有供皮瓣區的併發症,手術較簡單,手術時間短。缺點是義乳的形狀與觸感不如自體組織重建自然,有筴膜攣縮的可能,後續無法接受電療。手術的可能合併症包括感染,局部皮瓣壞死,血腫,組織擴張器的破裂等等。
(二)、自體組織移植
1.帶莖橫腹直肌皮瓣—使用下腹的組織來重建乳房的方法。較適合不打算再懷孕的病人,帶莖橫腹直肌皮瓣可以提供充足的軟組織,因此可以避免義乳相關的合併症。同時又可以去除下腹肥胖和妊娠紋,與肚臍整形。但是在下腹部會留下橫行的疤痕,一般可以為內褲遮掩。這種手術可能的合併症包括:局部皮瓣或脂肪壞死、傷口癒合不良、感染、疤痕增生、血腫、以及腹部疝氣等。
2.闊背肌皮瓣—闊背肌是位於我們背部的三角形肌肉,由於解剖學位置乳房相近,皮瓣的取得容易、手術安全簡單。但因為它的能提供的軟組織不若下腹部皮瓣充足,較適合乳房較小、將來還希望懷孕的病人。至於它的缺點為背部的疤痕、血清瘤、背部的不對稱等。
3.顯微游離皮瓣—近年來顯微手術技術十分成熟,成功率也很高。目前以橫腹直肌皮瓣或是不犧牲腹直肌的深下腹動脈穿通支皮瓣為主流,也有人使用臀大肌皮瓣。顯微游離皮瓣可以有多種供皮區的選擇,皮瓣血流灌注量比帶莖皮瓣為佳,可以減少部份皮瓣及脂肪壞死,提供更多的軟組織。而它們的主要缺點則是手術技術難度高,所需耗費的手術時間長,有血管栓塞的機率及皮瓣失敗的可能。自體組織移植重建後之乳房較自然美觀,對於放射治療耐受度佳。然而有的病患,需要合併多重方法重建。
目前最常使用的組織皮瓣為腹直肌皮瓣(TRAM)或最新改良之新穎腹部皮瓣(DIEP),用其重建之乳房較自然且較無合併症;若切除的乳房不大在切除後重建可採用闊背肌皮瓣。
(三)、乳頭乳暈的重建
一般在乳房重建完成後三至六個月才進行。方法也有很多種,近來以局部皮瓣形成乳頭,再以刺青上色方式完成乳頭乳暈色澤為主流。其他也有移植對側的乳頭一部份,或是用腋下或大腿內側深色皮膚移植為乳暈。
乳癌的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X射線,以及電子射束透過精密的電腦計算,建立針對個人的客制化療程。利用複雜的多葉準直儀串聯電腦治療計畫,在目標區給予精準的劑量分布,藉由放射生物效應,透過產生局部電子以及游離基破壞癌細胞內DNA而殺死癌細胞的方法。
針對早期乳癌患者施行乳房保留手術者,施行術後放射線治療可以降低局部復發率,達到與全乳房切除一樣的控制率,同時又兼顧保留乳房的目的。對於中晚期乳癌患者,在手術後輔以放射線治療可減少局部癌症復發的機率以及增加存活率。一般乳癌手術後下列情況時,需作放射線治療:
1.腫瘤大於5公分。
2.淋巴腺有4顆或以上的感染。
3.手術切緣太接近癌腫瘤病灶。
4.侵犯性乳癌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
5.某些原位乳管癌僅接受腫瘤切除(如粉刺型原位乳管癌)
6.緩解轉移病灶引起的疼痛。
近期放射線治療儀器日新月異,本院亦引進最新的弧形刀以及螺旋刀,配合精準的影像導航系統,能夠針對不同的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儀器與方式,給予最佳的治療,同時降低周遭正常組織所接受的劑量,減少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提升治療品質。
放射線療程一般在6~8週內完成,常見的副作用為皮膚反應。因為放射線治療是一種局部性的治療,因此受影響的範圍將侷限在放射線治療的區域內。反應包括漸進性的泛紅、發癢、刺痛,或是皮膚組織的溼性脫皮。建議在治療期間減少治療區域皮膚的摩擦機率,並且配合治療中的門診追蹤與醫師共同討論照護您寶貴的肌膚。
近二十幾年來,乳癌的死亡率所以逐漸減低,除將近一半歸功於乳癌的早期篩檢外,另外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如荷爾蒙治療、新化學藥物的使用、及新研發腫瘤基因抗體藥物的臨床應用也是功不可沒。
什麼是化學治療?
即利用化學藥物,經由注射或口服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可阻礙乳癌細胞分裂,而達到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法。一般常使用多種藥物合併治療如:
CMF(Cyclophosphamide、Methotrexate、5-Fu)
FAC /CAF (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5-Fu)
FEC/CEF(5-Fu、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AC-T(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Paclitaxel)
AC-T(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Docetaxel)
TAC(Taxotere、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 G-CSF(filgrastim)
AC(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
TC(Taxotere、Cyclophosphamide)
FEC-T(5-Fu、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Docetaxel)。
最近對高復發危險的乳癌、局部嚴重性乳癌或遠處轉移性乳癌常加上紫杉醇類使用,如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Taxol)、歐洲紫杉醇Docetaxel(Taxotere)。
化學治療適應症為何?
化學治療一般建議使用於女性荷爾蒙感受體陰性、內分泌治療無效、或肺、肝臟等重要臟器發生轉移時;普遍適用於中度復發、高度復發的乳癌危險族群。使用何種化學治療藥物通常需參考病人年齡、體能狀態、病理組織型態、停經與否、腫瘤大小、女性荷爾蒙感受體陽性或陰性、HER-2/neu陽性或陰性、淋巴腺轉移程度、腫瘤惡性度而決定。如停經前年齡,若腫瘤大於1公分或淋巴腺轉移,術後需輔以化學治療;停經後年齡,若雌激素受體陰性而腫瘤大於1公分、淋巴腺轉移,術後需輔以化學治療。通常女性荷爾蒙感受體陰性的腫瘤對化學治療療效比女性荷爾蒙感受體陽性者佳。乳癌術後化學治療療程(Adjuvant
chemotherapy)隨化學治療處方選擇而異,一般治療約為期12
~24週,當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則化學治療療程會因藥物療效反應、病人體能狀態、副作用嚴重程度而異。
若是病理檢驗呈現HER-2/neu3+或是FISH檢驗屬於陽性,則腫瘤不僅對荷爾蒙、化學治療療效差而且也比較會復發及發生遠處轉移。病理呈現HER-2/neu3+或是FISH檢驗屬於陽性宜輔助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如賀癌平(Herceptin)以降低復發率及延長存活率。賀癌平(Herceptin)對於HER-2/neu3+術後尚未發生遠處轉移或發生遠處轉移的乳癌臨床上均有治療的角色。臨床上對HER-
2/neu過度呈現『即HER-2/neu3+或是FISH檢驗陽性』 的腫瘤可結合化學葯物加上Herceptin以增加療效;但Herceptin這種葯物會有心臟毒性副作用,因此Herceptin應避免與Anthracyclines(如小紅莓)化學葯物同時合併使用,以防止因心臟毒性而致心臟血流搏出量減少、心肌缺血。對於病理呈現HER-2/neu3+的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除了可使用賀癌平(Herceptin)外,新研發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泰嘉錠Tykerb
(Lapatinib)更能有效使用於賀癌平失敗的病例,尤其腦部轉移病灶的改善,更能因Tykerb (Lapatinib)的使用而彌補賀癌平(Herceptin)無法治療腦部轉移病灶的缺點。泰嘉錠Tykerb
(Lapatinib) 的副作用主要為下痢、肝臟毒性、心臟毒性及手掌、足底皮膚紅疹、感覺異常。
化學治療副作用為何?
化學治療常見副作用如:疲勞、噁心、嘔吐、腹脹、下痢、落髮、口腔黏膜炎、肌肉骨關節疼痛、指甲黑色素沉著、造血功能降低、白血球量降低、手足症候群、藥物過敏等。小紅莓
(Anthracyclines)化學葯物常見副作用為噁心、落髮、白血球量降低;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Taxol)
常見副作用為神經毒性,尤其手指、腳趾感覺知覺異常、麻木疼痛或肌肉、骨關節疼痛;歐洲紫杉醇Docetaxel(Taxotere)
常見副作用為白血球量降低、指甲床病變、末梢神經毒性等。紫杉醇類(含太平洋紫杉醇;Taxol、歐洲紫杉醇;Txotere)也會如小紅莓般導致頭髮掉落,但噁心程度極輕微。
對於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的治療除了傳統小紅莓(如Doxorubicin、Epirubicin)、紫杉醇類(如Taxol、Taxotere)外也可輔用溫諾平(Vinorelbine)、健澤(Gemcitabine)、Cisplatin、易莎平Ixempra(Ixabepilone)或
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 加癌思婷Bevacizumab (Avastin )
或口服截瘤達或使用較不具心臟毒性副作用、較不會掉髮的微脂體小紅莓(liposomal doxorubicin )。Xeloda;
截瘤達是一種口服的細胞生長抑制劑,對正常組織細胞影響甚微,它在腫瘤處藉由腫瘤血管生成因子-ThyPase
形成5-FU,使得健康的體組織受到5-FU之暴露減低,但5-FU可對癌細胞產生抑制作用。截瘤達臨床上適應症:對紫彬醇及小紅莓化學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藥物毒性副作用包括下痢、腹痛、嘔心、手足症候群。
化學治療與嘔吐副作用
較年輕的女性病患、有暈車、暈船病史者以及平時少喝酒對酒精耐受力差或懷孕時有孕吐,心情易焦慮不安者,都是屬於化學治療後較容易會有噁心、嘔吐副作用的高危險族群。
近幾年,國內外化療藥物日新月異,不過嘔吐、反胃等化療副作用,常嚴重到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無法進食、體力耗損,讓治療效果打折,甚至拒絕繼續治療。
目前初期乳癌化療藥物常用的小紅莓及紫杉醇類藥物,紫杉醇類藥物的副作用包括掉髮、白血球下降、周邊神經毒性等,而小紅苺副作用則以掉髮、嘔吐比例最高,若不事前使用藥物加以防範,大部分患者會飽受嘔吐、反胃之苦。施打化療針劑二十四小時內產生的急性期嘔吐,或二至五天後才發生的延遲期嘔吐,都常叫患者為此賠上食慾、營養吸收不足甚至犧牲睡眠品質,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臨床上,偶見有患者只要一踏進診間、病房或針頭才剛打進體內就嘔心、嘔吐,演變成預期性嘔吐。少數患者甚至因心理壓力過大放棄治療。
其實只要搭配止吐藥,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擺脫嘔吐陰影,研究顯示&同時三合一使用(1)抑制中樞神經的口服止吐藥 Emend(Aprepitant)、(2)傳統的副腎皮質荷爾蒙及(3)加上5-HT3拮抗劑,如注射kytril(Granisetron),或口服Navoban、Zofran則近八成以上患者,從急性期、延遲期到預期性嘔吐症狀都可有效改善,目前健保已給付高致吐性的化療藥物可搭配使用這類NK1受體拮抗劑(如Emend)的口服止吐藥。
臨床上在化療當天及後兩天各服用一顆Emend,再搭配5-HT3拮抗劑及副腎皮質荷爾蒙,大可有效緩解嘔吐、反胃,讓化療療程不再叫人難以忍受。&
但並非所有化療藥都有掉髮、嘔吐等副作用,治療前可與主治醫師溝通,針對個人體質選擇最妥適的藥物種類、劑量,也可視情況自費使用止吐藥。
荷爾蒙治療
由卵巢、腎上腺或脂肪、肝臟、肌肉、骨骼產生的雌激素(Estrogen)會誘使乳癌生長。荷爾蒙療法即設法降低體內合成雌激素的量或藉由阻斷雌激素與乳癌細胞的結合作用而達療效。
何種人適合荷爾蒙治療?
三十幾年來一直廣為使用的抗雌激素荷爾蒙用藥如太莫西芬(Tamoxifen),它能影響雌激素與乳癌細胞結合的作用,乳癌手術後使用Tamoxifen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復發,減少對側乳房發生乳癌,降低乳癌死亡率;此外Tamoxifen也可作為乳癌發生轉移時的治療,但先決條件為乳癌組織應呈現雌激素受體陽性ER(+)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假如雌激素受體陰性
ER(-)及黃體素受體陰性PR(-)則利用抗荷爾蒙治療乳癌其效果乏善可陳。從取出的乳癌組織中可經病理檢驗出乳癌細胞是否含有雌激素受體或黃體素受體,臨床上即利用分析病理檢驗報告中所呈現的荷爾蒙受體狀態來決定手術後是否輔予荷爾蒙療法。
&荷爾蒙治療注意事項
Tamoxifen(太莫西芬)一般建議使用時間為5年,它是停經後婦女雌激素受體陽性ER(+)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的第一線荷爾蒙用藥,也可使用於停經前乳癌組織呈現ER(+)或PR(+)的婦女身上。使用Tamoxifen副作用包括心悸、盜汗、頭暈、發熱、潮紅等停經症候症狀,有時會有肝機能異常導致GOT、GPT數值上升或增加血中三酸甘油脂現象。須特別注意的可能副作用為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及深部靜脈血栓致肺栓塞顧慮,建議婦女於使用Tamoxifen前先至婦產科門診測量子宮內膜厚度,並且每年一次婦產科門診追蹤以瞭解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於使用Tamoxifen期間若發生異常陰道出血則應小心子宮內膜增生或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可能;使用Tamoxifen對身體益處為能降低膽固醇、增加骨質密度、及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等。
停經前婦女雌激素來源主要經由卵巢產生,因此可經由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 Agonist;如諾雷得Goserelin(Zoladex),藉由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來阻斷卵巢產生雌激素,以抑制乳癌復發或轉移;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來降低體內雌激素的效果與手術切除卵巢相似,因而臨床上用於停經前婦女且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於術後的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或發生轉移時的治療。生育年齡乳癌患者術後若接受化學治療,有可能會因化學藥物毒性副作用而導致卵巢功能破壞而造成暫時性停經或部份演發成永久性停經而喪失生育能力。在兼顧保有生育能力又得以有效抑制乳癌復發考量下,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如Zoladex)加上Tamoxifen治療,不僅能得到類似化學治療效果而且大多數患者在停止此種荷爾蒙治療方法後,又欣然恢復生育能力。
&何謂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
停經後婦女由於卵巢機能退化,雌激素來源變成主要源自周邊組織如脂肪、肝臟、肌肉、骨骼裡的男性荷爾蒙經由芳香環轉化酶(Aromatase)轉成女性荷爾蒙;芳香環轉化酶是停經後婦女體內產生雌激素的必要酵素,因此可利用阻斷芳香環轉化酶來降低雌激素的產生。目前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簡稱AI)市面常使用包括安美達Anastrozole(Arimidex)、復乳那Letrozole(Femara)、諾曼癌素Exemestane(Aromasin).
多數大型臨床研究已證實此類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用於停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ER(+)者,在治療乳癌效果上優於T不僅比Tamoxifen更能減少局部復發、增加無病存活期(甚至部分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可增進整體存活率)而且不會有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及深部靜脈血栓的副作用;雖然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對於雌激素受體陽性ER(+)者治療效果頗佳,但其使用對象必須在停經後(自然停經或化學治療造成的停經)使用才有療效,主要副作用為骨質疏鬆及關節、骨骼肌肉疼痛等。因而在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前建議先偵測骨質密度,必要時須同時配合雙磷酸鹽類使用以避免骨質密度流失。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時鼓勵多運動、多曬太陽、或同時合併鈣片、維他命D的使用以避免骨質密度流失。
法洛德:Fulvestran(Faslodex)
&法洛德是最新一代之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可與雌激素受體緊密結合,並促使雌激素受體結構崩散。與傳統藥物Tamoxifen或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不同的是,傳統藥物僅能阻斷部份雌激素受體之訊息傳遞,但法洛德可完全阻斷所有雌激素受體下游之訊息傳遞路徑。
適用於已接受輔助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復發,或使用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惡化的停經婦女,且其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使用方為每個月肌肉注射一次,但對重度肝功能受損的病患、病患具有出血傾向、血小板低下症或正在使用抗凝固劑治療的病患不可使用。
醫學的進步大大提升了女性第一位癌症 ~
乳癌的長期存活率。目前乳癌五年整體存活率,無論在歐美或台灣皆已達85%,此項令女性鼓舞的成果,除歸功於乳癌早期篩檢的政策外,另外手術的進步、荷爾蒙治療藥物、化學治療藥物及標靶治療藥物的進步也是主因之一。
標靶治療即利用攻擊癌細胞的某一特定結構處來影響癌細胞分裂過程使癌細胞分裂成長受抑制。標靶治療直接殺傷癌細胞而不傷及正常組織,通常做為化學治療外的輔助療法。目前臨床上使用於治療乳癌的藥物如Trastuzumab(Herceptin),Lapatinib(Tykerb)及Bevacizumab(Avastin)即屬於標靶治療。
在乳癌患者細胞表面存有許多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GFR)當這些接受體被活化後,會將訊息傳遞至細胞核內引發腫瘤細胞的生長及轉移。
目前對乳癌的治療,通常會先檢測患者的HER2/neu(ErbB2)是否為陽性(即過度表現)以決定標靶治療的使用,臨床上對於HER2陽性(HER2/neu3+或FISH+)者,建議使用賀癌平(Herceptin)或泰嘉錠(Tykerb)標靶治療。ErbB2(或稱HER2/neu)就是人類上皮因子接受體第2蛋白(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是ErbB2基因的蛋白質產物,在正常情形下,人體只會在細胞膜表面製造少量的ErbB2接受體蛋白,這些接受體蛋白與傳達細胞成長的訊號以及管制細胞的正常分裂有關。有些情況下ErbB2基因過度表現,造成細胞膜表面ErbB2接受體蛋白過度製造,刺激細胞的分裂使得細胞的成長加快,文獻報告指出,約有26%至30%的乳癌患者有ErbB2基因過度表現的現象。一些證據顯示:ErbB2過度表現(陽性者)往往與腫瘤迅速惡化及復發有關,ErbB2陽性患者發生復發或轉移的機會通常較高,總體存活期也會較陰性患者短;對某些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效果也較差。
檢查Her2是否陽性通常利用病理免疫化學組織染色(ImmunIHC)或螢光原位雜交檢驗(FISH)。免疫化學組織染色對HER2/neu檢驗結果分有0,1+,2+,3+,如檢驗結果為HER2/neu
0或HER2/neu1+即屬於陰性,HER2/neu3+則屬於陽性,難以斷定屬於陰性或陽性(即介於陰性與陽性間)者則歸類於HER2/neu2+(equivocal),此類病患建議進一步利用螢光原位雜交檢驗(FISH)加以確認其陰陽屬性。螢光原位雜交檢驗(FISH)在檢查Her2時是一種量化的檢驗法,可以看出HER2基因的套數,比IHC檢驗法更精準,但檢測費用較高,報告結果則分為陰性(FISH-)或陽性(FISH+)。
賀癌平(Herceptin)的學名是Trastuzumab,是由DNA重組製成的人類化單株抗體,專一性地作用在人類上皮因子接受體第2蛋白(Human
Factor Receptor 2,簡稱HER2),抗ErbB2 /neu (或稱HER 2)的單株抗體,就定名為Herceptin。在
致癌基因過度表現的患者細胞上,可以發現此蛋白高度的分布。Herceptin的作用機轉:除了抗原-抗體作用之外,在體外及動物試驗中發現,Herceptin
能夠對ErbB2高表現的癌細胞引發”抗體依賴型細胞媒介細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簡稱ADCC,即免疫療法),進而殺死此類細胞。
賀癌平(Herceptin)對於乳癌患者於術後輔助性治療或發生遠處轉移時,均有臨床上治療的角色。Herceptin是由靜脈注射,每週或每三週注射一次,屬於術後輔助性治療(Adjuvant
多數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可降低40〜50%的復發率,提昇總體存活率,一般建議使用期為一年。轉移性乳癌治療使用期則視臨床療效而決定。但是並非每位使用賀癌平(Herceptin)患者均能得到預期效果,臨床上仍然有將近50%患者會對賀癌平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此藥主要副作用為心臟毒性,因此心臟血流搏出率大於50%者才能使用,此外Herceptin應避免與小紅莓(如Doxorubicin、Epirubicin)化學葯物同時合併使用,以防止因心臟毒性而致心臟血流搏出量減少、心肌缺血,使用賀癌平期間每3〜6個月必須進行心臟功能檢查。對於病理呈現HER-2/neu3+的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除了可使用賀癌平(Herceptin)外,新研發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Tykerb
(Lapatinib)更能有效使用於賀癌平失敗的病例,尤其腦部轉移病灶的改善。Tykerb (Lapatinib)
的副作用主要為下痢、手掌、足底皮膚紅疹、肝臟毒性、及感覺異常。
新研發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泰嘉錠Tykerb的學名是Lapatinib,其優點突破了過去標靶治療瓶頸,可藉由小分子特性進入細胞內阻斷ErbB1、ErbB2訊息傳遞路徑,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且有效趨緩病情的惡化。早期的標靶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屬單株抗體,但因分子大無法直接滲入細胞內,只能針對細胞表皮的接受體產生抑制或阻斷作用,一旦表皮細胞因藥物刺激而導致病變,療效就會受到影響。現今對於病理呈現HER-2/neu3+的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除了可使用賀癌平(Herceptin)外,泰嘉錠Tykerb
(Lapatinib)更能有效使用於賀癌平失敗的病例,尤其腦部轉移病灶的改善。
因此對於使用賀癌平(Herceptin)單株抗體類標靶治療效果不佳的HER2陽性患者及過去曾接受治療
(包括小紅莓Doxorubicin、Epirubicin、紫杉醇Taxane、賀癌平Herceptin)
後而病情惡化之後期乳癌患者或轉移性乳癌患者,泰嘉錠Tykerb (Lapatinib)的使用不啻是乳癌患者一大福音。
目前針對乳癌上皮生長因子的標靶治療機轉及種類
治療機轉即以抑制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的結合和阻止細胞訊息傳遞二種途徑為主
1.「單株抗體」:
單株抗體即是針對腫瘤細胞表面的特殊抗原進行辨識及結合,抑制上皮生長因子與接受體的結合並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達到破壞腫瘤細胞的功用。
2.「酪胺酸酶抑制劑」: Tykerb
表皮細胞有特殊的表皮生長因子(ErbB 受體)的接受體,當這些受體與體內的表皮生長因子結合時,就會向下活化出一種稱作酪胺激酶 (Tyrosine
kinase),會不斷刺激腫瘤細胞複製、轉移及血管新生,此類藥物機轉即是透過抑制酪胺酸激酶,並抑制受體向上和生長因子結合達到抑制腫瘤的作用。
乳癌復發的治療
乳癌復發可能為局部復發(復發於乳房、腋窩或附近組織)或遠處復發(即末期乳癌),若第一次手術為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者,發生局部復發宜施行全乳房切除接著可考慮予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若第一次已接受過全乳房切除,一但局部復發,原則上儘量切除復發病灶,但不可冒太大手術風險及併發症,接著予放射線治療,繼之可建議予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
若復發於身體遠處,應予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假如發生骨骼轉移治療時可加上Clodronate(Bonefos)、Pamidronate(Aredia)或Zoledronic
acid(Zometa)來改善骨骼疼痛。至於選擇荷爾蒙治療抑或化學治療,則視轉移至何種器官、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否、停經與否、年齡及是否呈現Her-2/neu而決定。
原則上單純骨骼轉移,祇要雌激素受體陽性ER(+)則採用荷爾蒙治療,停經前者用Tamoxifen ± 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
Agonist);停經後者用Tamoxifen或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若發生肝、肺轉移,荷爾蒙治療一般效果差,此時應選擇化學治療,若呈現Her-2neu/3+則可加上Herceptin的使用。
乳癌術後追蹤
1.術後二年內,每三個月門診複診(原位癌則每半年一次複診)
2.術後二~五年每半年門診追蹤一次
3.超過五年每年一至二次門診
4.檢查項目:
*觸診等理學檢查:注意局部復發、腋下淋巴腺及鎖骨上、頸部淋巴腺是否有轉移現象。
*檢驗肝功能(GOT、GPT、ALK-P、Bilirubin):以篩檢肝臟轉移。
*血液細胞(CBC):嚴重貧血需注意骨骼轉移導致骨髓造血機能障礙。
*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EA、CA153):以察覺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
*胸部X-光檢查:注意肺部是否有異常影像,產生肺部轉移現象。
*骨骼掃瞄:如病患抱怨定點性骨骼疼痛,同時鹼性磷酸酶(AlK-P)上昇則須懷疑骨骼轉移。
*乳房超音波、肝臟超音波
*乳房X光攝影
當然對Ⅰ.Ⅱ期乳癌門診複診主要注意局部觸診發現及基本例行檢驗,其他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造影檢查)則視病情需要而定;Ⅲ期乳癌由於是高危險、高復發及高轉移可能,故須輔以影像學及抽血生化檢驗。
乳癌復健治療
術後因害怕牽動傷口引起疼痛,而不太敢活動同側的上肢。但又需預防關節僵硬及肢體腫脹,因此術後,建議遵行以下肩膀/手臂的活動及注意事項:
&1.術後當天
手臂用枕頭墊高(高於心藏。手臂離床面約30度),並外展40度。
開始手肘、手腕及手指的活動。 *交互握拳5秒及放開5秒的「幫浦」運動
&&&&& *手腕向上、下、左、右活動;繞圈。
&&&&& *手肘交互彎曲與打直
2.術後一至四天
儘早下床活動。
頸部的活動。
肩關節內旋及外旋。
在協助下,手臂外展40度。
3.術後四至七天在協助下,手臂前舉增加到90度。術七天後
*面向牆壁,手臂前舉,手肘打直,手指緩緩向上爬牆,直到術側稍有不適感為止。
&&&&& *身體與牆呈90度,手臂側舉,重復上述動作。
*站在牆角,雙手分別置於兩側牆面,身體稍微前傾(像是站著做伏地挺身)。
&&&&& *一般的擴胸運動
*術側手抓住毛巾上端,毛巾繞到背部,另一手抓拉住毛巾下端緩緩向下拉。
&&&&& *健側手抓住毛巾上端,毛巾繞到背部,術側手抓住毛巾下端。健側手緩緩向上拉。
聳肩/繞肩運動
4.手術後到出院時可做身邊輕便的日常活動包括倒水、化妝、梳頭、打電話、翻閱書報等。
5.回家兩星期之後
手臂可高舉過肩
可稍微負重﹙2公斤以下﹚
身邊的日常活動:使用吹風機、穿套頭衣服、拿高架上的東西等。
輕省的家事:打掃屋內、煮飯、摺疊整理好的衣服等。
6.回家一至一個半月後
較重的家事:懸掛衣服、整理床舖等大部份的的家事。
抓握公車把手、短距離開車。
7.回家兩個月之後
可忍受的負重活動:拿公事包、購物袋,抱小孩等。
輕省的運動。
活動量怡循序漸進,並考慮術後自己的能力與習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内膜增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