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9炎流血了怎么办?

为母亲咨询:慢性中耳炎和下肢肿痛&&
18:53:05& 浏览次数:4454次& 回复次数:10次
因为读了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最终找到这里来的.很希望能得到中里巴人的帮助,可是却无法得知高人的联系方式.抱一线希望,希望能得到有心人的帮助,这里先谢谢了!
我母亲今年67岁了,过年前突然耳朵不舒服,在上海问医生,谁知道后来越来越严重,发展到现在卧床不起,期间找了上海的很多医生,无法确诊病情,现在在广州的医院,还是无法确诊,医生也只能胡乱用药,眼看母亲随时可能病危却无能为力,非常难过担心....附上病历如下,如果有知道如何医治的将不胜感激!
病历及部分检查
病史小结:
患者,女,67岁。广东广州人。因双耳堵塞感7月;发热咽痛、双腿肿痛20天入住二军大二附院。
体检:T:38.5℃; HR:98次/分。左侧鼓膜充血、内陷;右耳鼓膜置管后征。双耳听力粗测异常,Rinne试验(+),Weber试验居中,咽鼓管功能试验(+)。咽部充血肿胀,咽后壁散在淋巴滤泡;扁桃体不肿大。喉及声带正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率稍快,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触诊正常。双下肢中度浮肿。四肢肌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肌肉压痛(?),四肢根痛(?),四肢浅深感觉检查(?)。
生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 ↑; 中性粒细胞比例73.1%↑;中性粒细胞计数:8.85×109/L↑;淋巴细胞比例:18.7%↓。红细胞压积(HCT):34%↓;血小板:352×109/L↑。大便常规:正常。20091.8尿常规:尿潜血(3+);尿红细胞计数78.3/ul
↑。血电解质正常;肝肾功能:白蛋白27g/L↓; 球蛋白38 g/L↑;前白蛋白:86 g/L↓;血尿酸201umol/L↓。血抗“O”、RF阴性;ESR:70mm/h↑;癌胚抗原、AFP等正常;血清酶学:基本正常。
电生理、影像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全胸片:正常;腹部B超:肝回声增粗、左肾囊肿。腰椎MRI:腰椎退行性变。肌电图:正常。
病史要点:
中老年女性,“分泌性中耳炎”7月后,出现持续间歇低热咽痛(上感?)、双腿肿痛20天。
持续间歇低热;咽部充血肿胀;双下肢中度浮肿。
生化:血常规提示感染征象;血沉增快;尿潜血(3+);低蛋白血症;腹部B超:肝回声增粗、左肾囊肿。
诊断分析:
一. 症状诊断:
1. 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不明原因发热(FUO)(其包含3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分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 该患者支持;
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该患者有“分泌性中耳炎”史,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另咽痛、咽部充血肿胀也支持;
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 x 109/L。&&该患者支持,但须考虑激素后反应,不知激素具体应用剂量、时间?
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该患者如何?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二)非感染性发热:多有下列特点:
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该患者支持;
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该患者不详,似乎支持;
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该患者红细胞压积(HCT):34%↓,支持。
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详见表1)。
长期发热的疾病
细菌:结核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
寄生虫:阿米巴肝病、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恶性疟疾
真菌:内脏真菌病、真菌性败血症
病毒: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风湿性疾病
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琅疮、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痛风
深部器官癌与肿瘤
表2 慢性低热疾病分类
一、器质性慢性低热
2. 风湿性疾病
(一)感染性慢性低热疾病
4. 炎症性肠炎
2. 慢性非特异性局灶性感染
5. 失代偿性心瓣膜病
3. 慢性病毒性肝炎
4. 巨细胞病毒感染
7. 恶性肿瘤
8. 间脑综合征
9. 更年期症候群
(二)非感染性慢性低热疾病
二、功能性慢性低热
1. 甲状腺功能亢进
感染后低热、手术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等
800例低热的病因分析
百分率(%)
结核病:肺结核
& && &&&肺外结核
& && &&&隐性结核
& && &&&结核风湿症
泌尿系感染
& & 慢性咽炎
慢性扁桃体炎
& & 慢性鼻窦炎
慢性盆腔炎
非 感 染 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内分泌功能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
综上所述,该患者诊断不明原因发热(FUO)成立,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均有支持和不支持点;感染性发热中,结合其病史体征辅检,其病因可能:1. 慢性非特异性局灶性感染(中耳炎史;持续间歇低热;咽部充血肿胀;中性白细胞升高);2. 慢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庚是否均检查?低蛋白血症;腹部B超:肝回声增粗);3.
败血症尤其真菌性败血症(可能有长期不规则应用抗生素、激素史);4.结核病(包括肺外结核)?至于心瓣膜病、胆囊炎、肾盂炎、盆腔炎可能性不大;非感染性发热中,其病因可能:1. 风湿性疾病;2.
血液病;3.恶性肿瘤(但从现有检查均不支持);如排除激素长期应用的原因,则非感染性发热可能性较大。
2. 低白蛋白血症及前白蛋白(PA)降低
白蛋白在肝脏合成,人均 4.3g/kg,其半衰期T1/2为 20天,经肠道丢失 1%~2%。临床中见到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合成障碍及体内丢失等。
  ①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该患者基本可以排除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②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该患者肝功能未发展至失代偿阶段,血白蛋白低不能以此单一原因解释。
  ③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途径有肾脏和胃肠道。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
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
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 该患者查尿蛋白阴性,无肾脏丢失的证据。胃肠道方面,病人无消化道症状,能否作99mTc-ALB核素显像显示标记的白蛋白有无从小肠漏出。
  ④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另外,前白蛋白(PA)分子量54KD,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小时。临床意义:(1)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其评价标准是:PA200-400mg/L为正常,150mg/L轻度缺乏,50-100mg/L中度缺乏,〈50mg/L严重缺乏。(2)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3)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合成蛋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迅速下降,PA是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综上所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及前白蛋白(PA)降低,与蛋白合成、蛋白分解加速有关。也就是主要原因与肝功能异常(腹部B超:肝回声增粗)、长期发热、激素应用(是否长期)、肿瘤结核(?)等有关。
3. 至于双下肢浮肿、畏寒发热伴全身酸痛,对于发热的鉴别无特异定位定性价值。
1. 详细询问或提供病史,包括肝炎、结核、心血管病史。以及详细的用药史(7月份因中耳炎住院的用药:抗生素\激素等)。
2. 复查五大常规(其中大便能否作脂肪定性定量);血培养(包括真菌培养);甲状腺功能检查;肝炎全套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病毒TORCH检查;痰找抗酸杆菌或结核DNA检查;风湿抗体全套检查;CRP;血脂全套;凝血功能检查;肿瘤抗体全套检查(以消化道为主);骨穿细胞学检查;
3. 心脏彩超检查;腹部B超检查盆腔、附件;肝脏、肺部CT检查;颅底薄层CT扫描等
若以上检查已进行,请提供资料,进一步探讨。
鉴于资料不全,不敢妄下定论,有待完整资料。仍然倾向于:1. 慢性非特异性局灶性感染;2. 慢性肝病;3.
败血症或菌血症尤其真菌性;4. 风湿性疾病;5. 肿瘤等。
[ 本帖最后由 中医治大病 于
21:40 编辑 ]
初步诊断为肺阴不足,肺阳略不足;肾阴太过,肾阳不足;
中医讲肾主水,肾阴太过,肾阳不足导致膀胱中的水液偏阴不能排除体外,进一步下降到下肢,故腿部浮肿。
肾开窍于耳,肾阴太过,肾阳不足,则肾气不能上升到耳宣发出去,故耳朵有堵塞感。
肾主骨,肾阳不足,肾阴太过,骨头有寒邪,常有风湿。
肺主皮毛,主音,主一身之气,肺阴不足则体内阳气多而阴气少,体温身高,故低烧持久。
治疗方法:上补阴,下补阳泻阴;
给出一方:天冬12克;麦冬12克;百合9克;党参9克;鹿茸2克;巴戟天9克;骨碎补6克;淫羊藿6克;甘草3克;
上述为一日用量,煎好后分成两份,分别在11点,和17点服用。连服7日,期间任何反应发帖或发消息告之,我好根据证候的改变,辨证论治;
另请讲你母亲的全身其他不适症状详细告之,我好对其五脏综合辨证论治。
这个情况貌似很复杂,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很难提出建议的。特别是方子,还是谨慎一些。肾开窍于耳,但是治病一般从调肝入手,试试按摩肝经。还有肾经的复溜和太溪。
也许这三篇文章会给您启发,让您找到答案。
实战篇:手术后的调治(上)
前面的说明:
不可否认,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概念也差异巨大。比如《内经》提到“肝生于左”,意思是肝的作用是和东方(左为东),春天,树木等意义相配,象征着生发。这里的肝指的是一种作用,一种功能,一个系统,和西医解剖意义上的肝器官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勉强的类比,比如中医的脾,实际上包括了西医解剖意义上的胰腺,脾,和部分免疫系统,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说,还包括肌肉等组织(中医认为脾主肉)。肾则涉及涵盖了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骨髓,脑,体内激素等部分。
鉴于此,本文提到的病例,并未指明具体的病变器官(手术器官),因为在中医看来此病并非某一器官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中西医概念混淆和读者的困惑。正如中里所言:中西医就像两个不同的容器,一个是方的,一个是圆的,配合是可以的,最好不要用一个去套另一个。
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听说同学小L病了,在上海看的不理想,又转到南京去看,后来做了手术,切除了部分器官,四月份的时候已辞职在家调养。我觉得应该去看看,力所能及的帮帮忙。
赶到他家,眼前的小L(35岁)已和从前大为不同。脸色暗沉深重,无光,部分皮肤有萎缩现象,《内经》说“(脉象)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敝”,配合稍后摸到的脉象,小L的肝脉就是这个样子,像涌出的泉水,汩汩只出不反。这说明病情并未缓解,而是在发展。脸色黑而无光表明肾气虚衰。
腹部有两条长长的刀口,一番开膛破肚的手术,一定是血气大耗,身体还要耗费血气去修补伤口,血气必然虚衰。小L说术后连续发烧了半个月,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好在现已退烧――尽管元气大伤,毕竟他还年轻,身体与病邪以发热的形式大战半个月,终于退烧。
但从中医的角度看,抗生素有清热退烧的作用,应属于中医所言苦寒类药物,所以此次退烧究竟是正气战胜了病邪,趋于好转;还是病邪战胜了正气,正气暂时偃旗息鼓不做抵抗,还不好说。
1.心肺脉还好。
2.肝脉噪而浮,搏击于指下――肝藏血,为人体的最大血库,肝脉噪而浮说明肝火极旺,肝血严重透支,耗散于外;这也提示我他的太冲穴一定是淤塞的,因为肝火无法有效疏泄,必然助推肝火旺的结果。当下就摸了他的太冲穴,还没等我掐按太冲,只是把手指平放在上面,小L就大喊“好痛”――堵的真够厉害的!
3.脾脉沉而微细,不仔细都摸不到――说明脾虚严重。肝血透支,血气虚弱浑浊,使脾脏供血状况很差,所以机能严重下降。
4.肾脉及命门(肾阳所出之所)沉而微细,不仔细都摸不到――说明肾气虚衰。考虑到小L才35岁,不会是真正的肾气衰微,应该是寒气湿浊(三浊)困住了肾气,使其无法伸张;又因为血气虚弱浑浊,肾藏供血状况很差,所以会出现上肾及命门双虚的状况。
身体的其他状况。
1.& && && && && &舌苔白厚,完全覆盖了舌面。很白表示寒气重;厚而且面积大表示湿浊(三浊)盛,以至于从舌面满溢出来。说明体内寒湿很重,血气混浊,与前面的分析一致。
2.& && && && && &眼白有些浑浊。眼睛为人体精华血气注入之处,此处浑浊,说明体内湿浊(三浊)盛,血气浑浊,与前面的分析一致。
3.& && && && && &小腿有些浮肿。中医认为浮肿与脾肾密切相关,这个症状与脉象所现一致。
4.& && && && && &奢睡,很爱睡觉,但睡得浅,不解乏,感觉疲倦。血气虚衰,肝火旺,血液不能正常归肝,脾肾双虚,营养吸收能力和身体能量严重不足,这是必然的。
5.& && && && && &只能吃粥汤类的流食,否则感觉肚子胀,不消化――脾虚的典型症状。
6.& && && && && &大便稀,不成形,溏泄――脾虚,肾阳虚的典型症状;小便黄,短少――说明肝火过旺,肾气不足。
7.& & 按摩肾经复溜,太溪穴,很痛,说明肾经淤塞;按摩脾经阴陵泉很痛,说明脾经淤塞。
8.& & 全身肌肉松软,有的地方象棉絮。这说明血气非常虚弱,肌肉得不到营养,肌肉中的原有能量也损失殆尽。
9.& & 嘴唇颜色淡白。说明血气虚衰,且寒气重。
。。。。。。
只要仔细观察倾听,身体提供的信息还是很明确的,比起忽上忽下的机器指标更令人信服。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小L的问题主要出在
A.& && &肝火过旺
B.& && &脾虚严重
C.& && &肾虚严重
D.& &&&血气衰微,且由于寒湿很重,血气浑浊。
以上四方面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使身体进入恶性循环。在为小L分析致病原因时,我提到可能是长期熬夜,有心事喜欢憋在心里导致的,小L大为认同,说的确如此,以前还以为自己身体好,越晚越精神呢!
长期熬夜使肝火严重透支,再加上性格内向,心事无法宣发,憋闷胸中,导致肝气郁结――看来肝气郁结,肝火过于透支是致病的主因。肝旺使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脾虚导致化生血气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三浊寒湿困锁肾气,使肾气不张。。。。。。讲到这里,调治的思路已了然于心。
但我心里清楚,要想按步就班的实施调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平和稳定的情绪,会把精神因素对身体运行,气血升降的干扰降到最小,这正是对后续调养以及身体自我修复的最大支持。糟糕的心理状态就像一个搅局者,你刚刚摆好棋局,他一挥手,就又把棋盘搞乱了,完全可能使调治的努力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然而我深深的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心态不是想好就能好,想平和就能平和的。面对嗷嗷待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孩子;面对焦急忧心的家人;面对身体的虚弱和病痛的折磨;面对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面对辞职在家,收入减少,前途渺茫的困境。。。。。。很多苦一言难尽,如何放得下!
我想到了金鸡独立法,中里的这个宝贝既能疏泄肝火,还有补肾健脾的作用,而且能静心。但问题是小L太虚弱了,适当练练是可以的,练多了恐怕体力承受不了,练少了又达不到静心的效果。
感谢上苍,我还有古琴这张牌!既能安抚情绪,又不消耗体力,古琴音乐真是不二之选。于是我把我认为最沉静的几首古琴曲mp3《平沙落雁》,《普庵咒》,《忆故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刻在一张碟上,叮嘱小L一定要反复播放,除了睡觉以外,作为背景音乐不停的播。
清微淡远的古琴曲能营造出一种空明淡静的氛围,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人的情绪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变得平和。事后的事实证明,小L和家人都反映这些曲子很耐听,而且听不腻,让人不再烦噪。加上每天适度的练习金鸡独立,小L的情绪果然大为平缓。后来他告诉我,以前总是很焦虑,老是想孩子怎么办,以后怎么办,病情恶化怎么办之类的事,听古琴和练金鸡独立以后就觉得心里舒畅了很多,比较想得开了。与其整天想那些事,还不如按部就班的进行调养,身体调好了,一切不就都好了么。。。。。。随着情绪渐渐平稳,小L办起事来也更加耐心和专注,这便为后续的调养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结已开,病因已明,脏腑血气虚实已知,诸事已备,可以行动了。
留待下回,咱们细细道来。
(实战篇):手术后的调治(中)
有了古琴和金鸡独立的帮助,情绪会趋于平稳,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干扰已能有效控制,我的心里便有了底气。虽不能说胸有成竹,却也是心中有数,有路可寻了。
下面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给身体自我修整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身体想休息,就让它休息;
身体缺血气,就帮它补足;
经络不通,就帮它疏通;
三浊堆积,就帮它清除;
寒气重,就用温灸,热水泡脚温散寒气;
脾胃虚,消化困难,就做既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给他吃。。。。。。
顺天而行,则天助之。人为天地之子,疾病其实是我们逆天而行的结果,好在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境地,现在回归正途,刚刚好。
1.& && & 睡眠。
正如《人体使用手册》所言,晚上10:00~凌晨1:00 为人体造血修整的黄金时段,是最佳的睡眠时机。我便嘱咐小L尽量在9:30左右上床,争取10:00之前入睡。当然刚开始由于经络淤塞,三浊堆积,以前的生活习惯等原因,不会立刻就做到那么准时,但随着调养得进行,身体的改善,生物钟的调整,一个星期以后,小L已是到点就困,能相当准时的入眠了。
白天的时候,如果有困意,那就别违背身体的意愿,想睡就睡。所谓困倦的感觉,正是身体需要减少精神思维的能量消耗,调用血气进行自我修整的信号。
2.& && & 疏通经络。
如果经络淤塞严重,那么就算是脾胃很好,食物能够转化成血气营养,也会因为道路不通,不能送达该去的地方。所以疏通经络至关重要。
前面的分析显示,小LS的病邪已到达人体最深层次的部分――五脏(肝脾肾三藏),肝经,肾经,脾经都淤塞严重,当务之急自然是抓主要矛盾,重点疏通肝脾肾三经。
。肝经的按摩首推太冲穴。中里老师起名字总是那么贴切:太冲穴――-人体最值得敬畏的穴位。前面讲过,小L的太冲堵的非常厉害,我让他每天掐按太冲穴,把痛点转移到行间穴,刚开始太疼,不能掐,就先揉按,然后渐渐转为掐按。
。肾经沿线最痛的是复溜,太溪和照海,水泉穴附近,每日按摩的重点便是这几个穴位。
。脾经阴陵泉最痛,重点按摩这个穴位。
另外如果不累,就每天连习金鸡独立法,以舒适为度。此法一举多得,能同时锻炼肝脾肾三经,还能静心。而且脉象显示,小L是明显的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体质(肝火亢旺于上,脾肾虚衰于下),金鸡独立引血气下行作用强大,非常对症。
让小L每日睡前用热水桶泡脚,既能引血气下行,疏通肝脾肾三经,还能利用热力缓解身体下部的虚寒。
按摩的时间大致是每条经5分钟,三条经共15分钟,每天按摩三次,我觉得这个力度比较合适。
《内经》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也就是说,人在非常虚弱,血气双虚的状态下,应该用甘味药调治。脾之味为甘(内经),这说明血气虚衰的人,健脾是要优先考虑的。又因为小L体内寒气很重,显然温性食物是挑选的对象。
“食物是最好的药”,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L最需要的食物是味甘,性温类的食材。
A.主食以小米粥和面条为主。
小米粥.小米,古时称稷(粟)。《内经》说:脾脏对应的谷物是稷。也就是说,小米是脾喜欢的谷物。小米熬的粥则味甘,性温,平,无毒的(本草纲目)。中医认为有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本草纲目还记载了一个病例,有个非常虚弱的人,没有用药,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结果不久身体就都恢复了,小米粥之功可见一斑,也非常适合小L。
(小麦)面食,甘,温,补虚,长时间食用,使人肌肉结实,助肠胃,增强气力。
这两种主食,健脾胃,补虚,气味甘温,对于脾虚严重,寒湿堆积,血气双虚的小L可算是及时雨了。有趣的是,吃了一段后,小L偶尔喝了一次大米粥,就觉得肚子里凉------这正好反衬出上述两种主食的甘温气味了。
& &《内经》说:脾之畜为牛。也就是说,牛肉是对应脾的肉类。《本草纲目》认为(黄)牛肉,甘,温,安中益气,养脾胃。中医认为牛肉可补诸虚百损,治虚损羸瘦,脾弱不运。。。。。。于是我叮嘱小L家人隔一两天就炖一次牛肉,而且要炖烂(3小时以上),瓢掉浮油,小L喝汤(有营养又容易消化),家人吃肉(不浪费)。
鉴于小L的身体状况,总的原则是选用温性的食材,最好有健脾,补肾的作用。避免寒凉食品和饮料。比如选用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去核,黄豆(补脾),黑豆(补肾),黑芝麻(补肾)作原料,轮流相配,打成豆浆,适量饮用。不食用苦瓜,梨,莲藕,冷饮等凉性饮食等等。。。。。。
有人说全是温性食物,就不怕上火吗?况且夏天那么热,吃下去不燥热吗?
这是个问题。不过小L天天练习金鸡独立,热水泡脚,按摩腿上的肝脾肾三经,能很好的引气血下行,收上炎之虚火。再加上天天听古琴曲,静心安神,那些可能产生的虚火,反而转化成助推身体康复的正面能量了。事实证明,除了刚开始有两天嗓子干痛以外,后来再也没上过火呢!
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每次只吃六,七分饱,少吃多餐,不吃肉块,干饭,干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
4.& && &驱寒气,除三浊。
小L体内淤积了大量的寒湿浊物,这些讨厌的家伙阻塞经脉,扰乱心神,使肠胃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渗入血液,随之进入五脏六腑,危害极大。血气本已十分虚弱的身体又无力排出,驱寒除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小L腹部刚做过手术,显然不能选用推腹法。而病邪已深入小L身体最内层的肝脾肾三经,对于刮痧,拔罐这种擅长清理较浅层寒湿浊物的方法,又有些鞭长莫及。况且病人血气十分虚弱,频繁刮痧,拔罐会耗费血气,这又是额外的负担。。。。。。
& &于是祛寒除浊的重任就落在温灸和引气血下行的肩上了。
A.引血气下行
引血气下行既可缓解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又使淤积在人体上中部的寒湿浊物随血气而下,大大增加了经由肠道,小便排出体外的机会,实在是一举多得得妙招。有朋友反映,练金鸡独立有助于排气就是这个原因。
于是让小L每天坚持热水泡脚,金鸡独立和按摩腿上穴位,以舒适为度。另外每天精力不错时,就到清静的公园绿地散散步,和大自然在一起。水边林下,飞鸟游鱼,绿树落霞,朝阳清溪。。。。。。徜徉其间,自会心旷神怡,胸中舒爽。
我告诉小L,散步时尽量注意力在脚底,细心体会足底与大地接触的感觉,这样也有引气血下行的作用,其实就是轻松版的“坠足法”。把中里的宝贝活学活用,也可算一件乐事了。
B.& && &黄豆灸法
本来象小L这样,身体非常虚弱,血气双虚的情况应该用重灸法(持续时间长,剂量大,甚至需要服用催眠药物配合),但考虑到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排病反映,比如疼痛,吐痰,浑身发冷,腹痛,腹泻等,对于从未见过灸法的小L一家,实在难以接受。没准还会以为是什么并发症,产生恐慌。于是我选用了较稳妥的黄豆灸法。
& &因为热水泡脚等引血下行诸法和按摩经络已经能有效地在腿部祛寒除浊,温灸的重点就是腹部了。我重点选用了关元,和中脘两个穴位。
&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温灸此穴可以补虚损,暖肾振阳,壮一身之元气,正好对症。
& &灸中脘的主要功能是强健脾胃,化湿(浊)理中(气),驱脾胃之寒,也非常对症。
于是告知小L缝制了六七个黄豆口袋,在微波炉转热后放在两个穴位上,觉得舒服就可以多灸灸。两三天后小L高兴得告诉我,温灸以后,大便时带出不少黄稠的黏液(应该是肠胃间淤积的湿浊)。而且自那时开始,以前很稀,溏泄不成形的大便开始成型,一直到现在。
小L说经常是边听古琴边温灸,肚子里暖暖呼呼的,很舒服,灸着灸着就睡着了,醒来很是解乏,精力大增。
。。。。。。
四个多月过去了,调治进行的如何?小L现在身体怎样?其间出现了哪些变化和反复?咱们下回接着说。
(实战篇):手术后的调治(下)
在介绍近期情况之前,先来说说调治过程中的一些插曲。
1.& && & 排病反映
A.& && &嗓子干痛。
调养刚进行了一个星期左右,小L便感到嗓子干而痛,有些疑惑的问我是不是要发烧,需不需要吃点消炎药。我分析后告诉他,不必担心,这说明你原来血气太虚弱了,根本没能力“上火”,现在调养了几天,身体已有所恢复,有“火”可上啦!这是好事情,只要加强热水泡脚,金鸡独立和按摩穴位,将虚火引下来,转化成正面能量,过两天应该就会好。。。。。。
& &小L欣然照做。果然,嗓子痛逐渐减弱,三四天以后,已完全消失。
B.& && &掉头发。
调养进行到一个月时,小L突然发现头发掉得比以前厉害了,颇有些忧心的问我怎么办?中医讲“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是靠血液濡养的,是血液的延伸产物。调养前的小L肝火极旺,肝血耗散于外,作为身体外层,血液延伸的头发自然不缺血。随着调养的进行,特别是按摩太冲穴,金鸡独立和热水泡脚,使肝火得到及时的疏泄,肝血逐渐归肝,头皮的供血因此减少,因此会导致头发脱落。不过随着调养得进行,血气的增长,血液会渐渐由内而外充养身体,估计过一段时间,就不会再掉发了,反而可能越长越好。
接下来的时间里,小L的头发经历了 掉发――&掉发增加――&掉发减少――&不再掉发的几个阶段,前前后后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印证了我的论述。
C.& && &起疹子,红疙瘩。
调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排病反映要算全身各处不断的起红疙瘩,出疹子了。从刚开始调治起,小L就说一会这里痒,出了一批红疙瘩,一会那里痒,又出了一批,常常是半夜被痒醒,这些红疹子基本有三个特点:
开始较少――&疹子增多――&减少――&不再产生。
红疙瘩存在时间都不长,一般长出来后,1~3 小时就会消失,被吸收;而且一挠就会成一小片发出来(基本跟刮痧一个原理)。
随着调养的进行,红疙瘩产生的部位大致循着从下到上,从内层经络(五脏)到外层经络(六腑)的顺序:
小腿内侧――&大腿外侧――&臀腰腹部――&背部
肝经(解毒,藏血,生发功能),肾经(先天之本)――&脾经(后天之本)――&胆经(与肝经相表里)――&膀胱经(人体排毒大通道)
如果仔细观察,起疹子的原因其实就蕴含在这些现象里了。这些红疙瘩是体内三浊外现,外排的结果,其中也包括了大量服用化学药物后,那些沉积在体内的化学物质。动力正是人体血气增长以后,清洁自身,推排浊物的作用。
从起疹子的顺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身体的智慧。它总是先解决深层的问题,排出在五脏(肝脾肾)里的浊物毒素,或把它们驱赶到身体的外层经络(六腑),然后排出。随着体内环境不断改善,垃圾毒素越来越少,血气越来越清洁,红疙瘩终于不再产生。前前后后,总共起了大约四个月的红疙瘩!
正如吴清忠先生所言,人体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机器。只要不去干扰它,顺应它的需要,养足血气,它总能有条不紊,主次分明的完成自我修整的工作。
2.& && & 进一步静心
我深知,心定气血安,心乱气血翻;“心静则血清,血清则无疾”。要想使调养成果更上一层楼,听古琴和练习金鸡独立所达到的初步静心是不够的,最好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生活态度,达到一种气定神闲,淡然从容的精神境界。这不论是对于调养本身,还是日后重返社会,以及人生的境界都极为重要。诸葛亮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真言也!
于是我教小L练习“鼻端调息法”,任何时候,只要想练,随时可练。小L最喜欢的是热水泡脚时练习,说舒服极了,一个人静静的调息泡脚,3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每次泡脚都会出一身透汗,浑身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后来小L问我,刚开始泡脚是边看电视边泡,并没有出很多汗;后来一个人静静的调息泡脚,每次都会出一身舒爽的透汗,而且泡的过程中会有膝关节和肘关节发冷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他,看电视时泡脚,思维活跃,血气要供应给大脑和眼睛,处于耗散状态,不能专心干其他的。调息时泡脚,心很静,思维消耗能量很少,血气能够专注地循着身体的纹理运行,借助脚底的热力升腾而上,顺势排汗,将血气中的浊物推出体外,所以会感觉非常清爽。
“那为什么会有膝关节和肘关节发冷的现象呢?”小L问,“那是因为膝关节和肘关节这种地方最容易堆积寒凝浊物。调息泡脚时,身体的气血有了余力来温化这些东西,寒凝之物被温化的同时,要吸收周围血气里的热量,所以你就会觉得由内而外的冒冷气――就像你把一块冰放在一杯热水里,冰会融化掉,但冰周围的水,温度也会降低。”我说道。
。。。 。。。
好了,已调养了快五个月,我们说说小L现在的情况吧,为便于说明,我列了个表,以利前后对照:
肝脉噪而浮,搏击于指下
不浮不沉,和缓有力
说明肝火极旺的的现象已消失,血液归肝正常,肝脏工作有条不紊
脾脉沉而微细,不仔细都摸不到
不浮不沉,和缓,力度适中
脾虚已大幅改善,工作正常,还有提高空间。
肾脉及命门(肾阳所出之所)沉而微细,不仔细都摸不到
肾脉及命门均沉缓而有力
(调养其间禁房事)肾精充溢,肾气旺盛,且精气归元,不躁动,
脸色暗沉深重,无光,部分皮肤有萎缩现象
脸色明显转淡,皮肤萎缩现象完全消失,且有光泽
血气从虚衰到充溢,从浑浊到清洁的外在表现
舌苔白厚,完全覆盖了舌面。
舌苔薄而润
说明寒湿浊物已大规模消退
眼白有些浑浊。
眼白清了不少,且有光彩
小腿有些浮肿。
浮肿完全消退
脾肾状况好转
奢睡,很爱睡觉,但睡得浅,不解乏,感觉疲倦。
睡时香甜解乏,不睡时精力充沛
身体处于高效率运行,自然睡得香,精力好
只能吃粥汤类的流食,否则感觉肚子胀,不消化
正常饮食已没问题,稳妥起见,继续坚持吃易消化食物
脾胃状况大为改善
大便稀,不成形,溏泄;小便黄,短少
大便成型,正常而有规律,小便正常
综合性的改善
肝脾肾关键穴位都很痛
按摩穴位只是感觉微酸,微痛
经络已得到很好的疏通,运行流畅
全身肌肉松软,有的地方象棉絮
肌肉紧实丰满了很多,部分肌肉摸起来象运动员
血气大幅增长,肌肉得到润养,状况良好
嘴唇颜色淡白。
嘴唇颜色红润透亮
血气增长且清洁
。。。。。。
通过前后对比,我们明显看到了身体的改善。由弱到强,由干枯到润泽,脏腑功能大幅提高,寒湿浊物减退,血气增长且清洁。。。。。。无论是小L自己,还是家人,朋友,都对小L的变化很是满意。
有意思的是,眼见为实的作用是巨大的,看到了小L的转变,家里人也纷纷开始自我调理起来。
小L的哥哥经常陪小L散步,一起练金鸡独立,还坚持推腹法和热水泡脚。一段时间后告诉我,精力和睡眠都明显好转,大便也顺畅了,白天工作时思路清晰了不少,让他惊喜的是,微微发福的肚子还小了一圈;
小L的嫂子原来脸色白而少血色,一派寒象,血气不足。我叫她每天上午喝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以温经散寒补血,坚持热水泡脚和金鸡独立,以防温补上火。。。。。。最近见到她,已是面若桃花,眉眼婉约矣;
小L的爱人面色白而干(血气不足,有寒气),心脉急数而微(心火盛,血气不足,心血管可能有瘀阻),常感到疲倦(丈夫有病,心力憔悴是必然的)。我让她每天上午喝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以温经散寒补血,同吃小米粥,练习推腹法,金鸡独立,按摩昆仑穴和檀中穴(减少心包积液),坚持热水泡脚,早睡觉。。。。。。现在气色红润且有光泽,也不再总是感到疲倦了;
小L的岳母嗓子不舒服,有“梅核气”症状,舌象干裂,脉象寸强尺弱,弦紧而涩(明显的肝火旺,心火盛,肾气虚,寒湿重)。我让她按摩肾经俞府穴(中里说此穴专治梅核气),复溜,太溪穴以补肾,推腹以除三浊,按摩太冲疏泄肝火,跪膝法,热水泡脚以引血气下行。。。。。。两天后前面的症状便有了不小的好转。。。。。。
。。。。。。
更重要的是,一段时间的调养,让小L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于中医和传统文化时有所悟,心境也愈加通透开阔。《道德经》云: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好事和坏事常常是相互转化的,就看自己怎么把握了。我相信,一个身心冲和,淡静安然的人重返社会,不愁找不到自己的事业和位置。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真是精辟。
那天,小L送我到门口,神色有些庄重的对我说道:“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我还是要说声:谢谢你!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你!”。。。。。。我明白这话背后的份量和真诚,虽然嘴上说着推辞的话,心里已是充溢着感动和欣慰。
作为同学,我做了自己该做的,并且尽力而为了;作为一个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的人,看到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实实在在的见了效,并且超出了预期,带动一批人关注中医,实践“上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心底的那份高兴,甜蜜而真实。
然而我知道,我的那些招数都是从中里和《黄帝内经》学来的,只是其中的皮毛而已。即便如此,也已是受用无穷,如浴春风,如饮甘露了,我又该感谢谁呢?唐代的王冰在评价先贤留下的《黄帝内经》遗产时说:“(使)至道流行,徽音累属,(恩泽苍生),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善哉斯言!
[ 本帖最后由 hadhad1 于
21:55 编辑 ]
高手就是高手呀
*金鸡独立法,既能疏泄肝火,还有补肾健脾的作用,而且能静心。
*体内三浊外现,外排大致循着从下到上,从内层经络(五脏)到外层经络(六腑)的顺序。
*最沉静的古琴曲《平沙落雁》,《普庵咒》,《忆故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安抚情绪.
&头脑清晰,乐于助人!
楼上几位网友都给您提出了有价值的调理建议。
您母亲的长期低热,西医来看可能是由于中耳炎长期炎症感染造成的。从中医来看,肾开窍于耳、三焦经巡经绕耳,突发耳塞多由于肝胆浊气从三焦抒发不畅所致,需要从疏肝解郁入手开始调理。而长期低热,同时还有咽喉肿痛和下肢肿痛的因素,则可能是由于肾功能失调所致。肾司二便,肾功能失调,水液不能通过二便排除,加上肝脏解毒功能弱,血液中污浊较多,便出现下肢肿痛的症状。
同时西医检测有肝脾肿大,那么您的调理除了要巡经在肝、胆、三焦经、脾、肾、膀胱经等经络巡经找痛点按摩疏通外,还可以配合足底反射区疗法。
包括脑垂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颈淋巴结、淋巴系统、耳、肾、输尿管和膀胱反射区。而肝经的太冲到行间(含降压点、扁桃体腺和喉、气管反射区)、胆经的足临泣到足窍阴(含胆囊和内尔迷路反射区),以及肾经的太溪、复溜、筑宾、水泉、照海等穴位也都是可以经常按摩的。
足底反射区疗法的前提是,反射区足够敏感,按摩才会有效。如果不够敏感,可以根据反射区所处经络,巡经上行查找痛点。具体可参考中里老师在《求2》P44一文:《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神医的护佑--奇妙的足底反射疗法》。
对各经络及穴位的了解,可以阅读《求医不如求己》1,2,3,尤其是在第3中,有详细说明。
发表回应...
最新话题...
发表于: 07:12
发表于: 06:44
发表于: 22:51
发表于: 20:01
发表于: 13:20
发表于: 09:18
发表于: 09:15
发表于: 15:43
发表于: 10:17
发表于: 20:43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03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