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配方汤

龙胆泻肝汤新用(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2.001页¥0.502页免费2页¥2.001页¥2.00 2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2页1下载券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9页免费111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2页免费1页1下载券
龙胆泻肝汤新用(3)|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龙胆泻肝汤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片,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方歌,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胶囊,龙胆泻肝丸惨案,逍遥散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8:10: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龙胆泻肝汤.PPT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 >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
发布时间: 16:50
来源:未知
作者:浙杭
  龙胆泻肝汤(黄振梅方)
  【组成】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车前子10g,板蓝根5g,苍术10g,黄柏10g,泽泻10g,当归尾10g,生地黄15g,柴胡10g,川牛膝10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功效】清泻肝火,利湿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方解】本病是由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外受邪毒,湿热毒邪凝结伤及脉络所致。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苦寒泻火,苍术、黄柏清热燥湿,板蓝根清热解毒,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经,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泻肝火,利湿解毒之功,疱疹得愈。后期加用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止痛,效果明显。
  【加减】气滞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血瘀者加丹参、桃仁;血热者加牡丹皮、赤芍;腑实便秘者加生大黄;疼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
  【医案】曾某,女,54岁。左侧腰背部带状疤疹,经使用吗啉胍,复合维生素B等药治疗1周无好转,患处皮肤呈烧灼样疼痛,衣被触之时疼痛难忍,纳差,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肝胆火盛,湿热蕴结,外受邪毒引发,湿热毒邪凝结,伤及脉络。治宜清泻肝火,利湿解毒。
  处方: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苍术10g,黄柏10g,板蓝根15g,泽泻10g,车前子10g,生大黄9g(后下),当归尾10g,生地黄15g,柴胡10g,川牛膝10g,甘草5g。服药4剂后疱疹干燥脱痂,但尚有疼痛,上方去板蓝根、泽泻,加丹参10g,桃仁10g,全蝎5g,蜈蚣1条,继服6剂疼痛消失,随诊无复发。
  【方源】黄振梅,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疤疹.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龙胆泻肝汤
目录1 拼音lóng dǎn xiè gān tāng 2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泻肝汤2.1 处方
(酒炒)(炒)(酒炒)
(酒洗)生(酒炒) (生用)2.2 功能主治
火,清。治肝胆实火引起的,,,,以及肝经之,,,妇女。现用于、急性、急性、及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外器、、等属于肝胆者。2.3 备注
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并能清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2.4 摘录
引3 《卫生宝鉴》卷十二:龙胆泻肝汤3.1 别名
(《奇效良方》卷六十)。3.2 处方
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
,龙胆草 山栀子 各15克 10个3.3 功能主治
治上溢,致成,口中常苦;,,或寒热胁胀。3.4 用法用量
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3.5 注意
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3.6 摘录
卷十二4 《羊毛温证论》:龙胆泻肝汤4.1 处方
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1钱,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4.2 功能主治
病退,余毒留于肝肾,胁痛耳聋,口苦,阴汗,肿痛,,忽寒忽热。4.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如伏邪未尽,加7枚,2钱。4.4 摘录
《羊毛温证论》5 《温热经解》:龙胆泻肝汤5.1 处方
龙胆草1钱半,酒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5.2 功能主治
伤人,耳聋者。5.3 摘录
《温热经解》6 《麻症集成》卷四:龙胆泻肝汤6.1 处方
胆草、、归尾、、蒙花、黄芩、决明、蝉蜕、、甘草。6.2 功能主治
,目赤痛。6.3 摘录
卷四7 《治疹全书》卷下:龙胆泻肝汤7.1 处方
胆草、山栀(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甘草、柴胡、、、黄芩、、元参。7.2 功能主治
泻肝。主。7.3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8 《外科全生集》卷四:龙胆泻肝汤8.1 处方
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花1钱半,1钱半,1钱半,黄芩1钱半,丹皮1钱,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8.2 功能主治
泻肝火,。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8.3 用法用量
水煎服。8.4 摘录
《全生集》卷四9 《医统》卷六十:龙胆泻肝汤9.1 处方
龙胆草8分,3分,柴胡3分,根1钱,柏1钱,防风根2钱,2钱,5分,3分,泽泻3分,2分,2分,当归2分,黄芩5分,3分。9.2 功能主治
尿黄,臊臭,两丸如水,汗浸两胯,亦冷。9.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稍。9.4 注意
忌酒。面。9.5 摘录
《医统》卷六十10 《症因脉治》卷四:龙胆泻肝汤10.1 处方
黄连、山栀、黄芩、柴胡、青皮、龙胆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当归、药。10.2 功能主治
,口渴,肚热,时或,小便赤涩,泻下黄沫,重滞,时结时泻,脉左关数。10.3 摘录
卷四11 《症因脉治》卷一:龙胆泻肝汤11.1 处方
龙胆草、知母、川连、人参、麦冬、天门冬、山栀、黄芩、甘草、柴胡。11.2 功能主治
肝热舌音不清,口燥,面色多红,二便赤涩,神智昏沉,语言不便,脉左关弦数;肝火刑金,,,不得仰卧,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木火乘脾,酸软,四肢烦疼,时或重滞,手足心时冷时热,或发热,时或清爽,时或倦怠,时或,如负重物,,乍难乍易,脉多弦数;,便赤,痛连;,脉左关洪数。11.3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12 《医学传灯》卷下:龙胆泻肝汤12.1 处方
龙胆草、连翘、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归尾、甘草、泽泻、车前子、木通、。12.2 功能主治
。12.3 摘录
卷下13 《外科正宗》卷三:龙胆泻肝汤13.1 处方
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13.2 功能主治
肝经湿热,患疮,或便毒、,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13.3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前服。,加大黄2钱。13.4 摘录
卷三14 《伤寒大白》卷三:龙胆泻肝汤14.1 处方
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知母、甘草、真、山栀。14.2 功能主治
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14.3 摘录
卷三15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15.1 组成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1钱,泽泻1钱,车前仁5分,木通5分,黄芩5分,当归5分,栀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黄(生用)2钱。15.2 主治缠腰火丹,色红赤者。15.3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15.4 附注方中甘草以上用量原缺。16 《兰室秘藏》卷下16.1 别名七味龙胆泻肝汤、龙胆汤16.2 组成柴胡梢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生地黄3分,当归梢3分,胆3分。16.3 主治肝经湿热,,肿痛,小便赤涩,白浊。16.4 用法用量用水3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16.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16.6 各家论述此药柴胡入肝为引;用泽泻、车前子、木通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气,是病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酒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16.7 附注七味龙胆泻肝汤(卷五十七)、龙胆汤(卷四)。17 《医方集解》引《局方》17.1 别名17.2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17.3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17.4 主治肝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等。17.5 药理作用《研究》():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显著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激活因子,转化后调节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17.6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之疾,乃酒醉入房,之因,以致凝结,挟有肝经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内结必成便毒矣。2.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加、、川朴、,加法夏、陈皮、、,加、、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藿香、、、苡仁,有血瘀症者加、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3.: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每日9g,分2次吞服。加大黄、,或改用,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4.: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加银花、,痒剧加、,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17.7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少阳药也。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之热以佐之,泽泻泻之湿,木通、车前泻、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2.《重订通俗论》:肝为,内寄胆府,凡有余,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救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4.: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司令之时,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甘草缓,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气耳。5.: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17.8 附注泻肝汤(卷四)。本方改为,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成方选集》)。18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18.1 组成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18.2 主治暴而动火,产户不闭者。18.3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19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19.1 组成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皮1钱半(炒),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炒),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炒),鲜1片。19.2 主治肝胆火逆,连颐,脉数者。19.3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19.4 各家论述恼怒伤肝,肝胆火逆,而湿热不消,循经彻络,故面肿漫连两颐焉。生地以降胆火,胆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曲之火,车前子利湿热之气,当归活血养肝,郁退肿焉。水煎温服,使火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颐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剂,为肝胆火逆颐肿之专方。20 《症因脉治》卷三20.1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20.2 主治,目睛黄,,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脉左关弦数。21 《会约》卷四21.1 组成龙胆草(酒炒)1钱,天冬1钱,麦冬1钱,甘草1钱,黄连1钱,黄芩1钱半,柴胡1钱半,山栀1钱,知母1钱,3分。21.2 主治。21.3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22 《疡科选粹》卷四22.1 组成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22.2 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痒痛,或男子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津。22.3 用法用量水煎服。23 《东医宝鉴》卷四引《入门》23.1 组成龙胆草1钱,柴胡1钱,泽泻1钱,木通5分,车前子5分,5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酒拌山栀仁5分,黄芩5分,甘草5分。23.2 主治湿热,男子阴挺肿胀,妇人阴挺,或湿痒,出脓水,此因酒得之。23.3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23.4 制备方法上锉,作1帖。24 《验方新编》卷十一24.1 组成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24.2 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24.3 用法用量水煎服。25 《伤寒大白》卷二25.1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25.2 主治肝经血室伏火,而施泄。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龙胆泻肝汤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23:03:4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当前位置: >>>>
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肝火、除湿热的功效,本方除了主要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下焦湿热引起的一些内外科疾病外,对一些皮肤病也有疗效:
1.急性湿疹: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水湿停滞,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所致,可用龙胆泻肝汤加萆薛、茯苓、滑石等利水渗湿药水煎服,有一定效果。
2.带状疱疹:本病系水痘&&带状疱疹感染所致,中医认为多因肝火与湿热内积、复感时令毒邪、相搏于肌肤而发为皮肤的红斑、疱疹,可利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之功效治疗,局部皮肤神经痛剧烈者可酌加川芎、元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等活血理气药加减水煎服。
3.丹毒:本病好发于小腿及面部,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网状淋巴管所致,中医认为系血热之体、肌肤外伤、火毒之邪趁机侵入而致,在抗菌消炎治疗的同时,配合龙胆泻肝汤加赤芍、丹皮等清热泻火类中药煎服有良好的清肝火解热毒之功。
4.女性外阴瘙痒症:用龙胆泻肝汤加赤小百30克、土茯苓60克、黄柏9克、萆Z9克水煎服,有明显的消肿止痒效果。
5.急性阴囊湿疹:中医称本病为&绣球风&,系肝胆湿热下所致,可用龙胆泻肝汤的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治疗,有一定效果。
6.肛门尖锐湿疣:本病又叫性病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龙肝泻肝汤加夏枯草、苍术、紫草、苦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2-4周有明显效果。
7.扁平疣:用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30克水煎服,治疗本病61例,总有效率达95%,多数患者在用药后14天内出现效果,21-28天痊愈。
8.白塞氏病:本病又叫眼口生殖器综合症,是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系肝肾阴虚、湿热郁结、血瘀气滞所致。用龙胆泻肝汤加苍术、黄柏、竹叶、连翘、黄连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用10剂后口腔及外阴溃疡有明显好转。
9.头皮神经痛:用龙胆泻肝汤加菊花、天麻、防风各15克水煎眼,每日1剂,用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10.脂溢性皮炎:用龙胆泻肝汤加茵陈、茯苓、金银花、连翘水煎服有一定疗效。&&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胆泻肝汤配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