菈拉秧是什麽小型药材粉碎机

您的位置:&&&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药材种植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斑病  1.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重量轻。山药红斑病发病之初是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单个病斑直径2~4mm。发病重时,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2~3mm,最深的达1cm以上,呈褐色干腐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2代,只侵染山药,6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40cm处都可以侵染,以20cm以上病斑较多。  3.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用0.1%~0.3%TMK浸带病栽子24h,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重茬种植的情况下,播前每667m2沟施TMK颗粒剂2kg,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  (3)选无病田繁殖栽子,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害肥料等综合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植株死亡。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季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将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采用高支架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柔嫩,而易感病。  (2)栽子消毒: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或把山药栽子蘸生石灰。  (3)药剂防治:出苗后,喷洒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d一次连喷2~3次。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分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倍液,77%可杀得500~600倍液,或用翠贝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7d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三)褐斑病(又称灰斑病或褐斑落叶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一般2~21mm,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温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薯蓣叶点霉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顺在病残体上越冬,翠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发病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1)秋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雨季到来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四)叶斑病  1.病状山药叶斑病常见有的煤斑病(赤斑病)、褐缘白斑病(斑点病)、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4种,其中以煤斑病发生较多。  煤斑病是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大小约1~2cm,有时汇合成大斑。  褐缘白斑病的病斑穿透叶的表面,斑点较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赤褐色,微凸,中部褐色,后转为灰褐色至灰白色。  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的病斑与褐缘白斑病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以上4种叶斑病的病斑背面均生有灰黑色的霉状物,其中以煤斑病产生的霉状物较多,其他的叶斑病产生的霉状物则较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四种叶斑病均是由鼠尾孢属的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块(霉层)附着在豇豆植株的病残体上在田间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即可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以后在田间可多次侵染,引起不断发病。当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易引起发病。保护地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露地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均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重茬地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当加大行距,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护地栽培要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适时通风降温排湿,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拉秧时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突出“早”字,发病初其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5~6d喷一次,连喷3次。  (五)枯萎病(俗称死藤)  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茎。发病初期是在茎蔓的基部出现棱条形湿腐状的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展,使基部的整个表皮腐烂,当表皮腐烂面积迅速扩大到能绕茎一周时,就会致使地上部的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茎蔓也就迅速枯死。若剖开茎的基部,可见感病部位变为褐色。若是块茎感病,则在皮孔的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须根和内部组织也变为褐色、干腐,严重感病的整个块茎变细、褐色。贮藏其间枯萎病仍可继续扩展,造成危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引起的。山药枯萎病的菌丝和原梗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可直接分侵染刚萌发的幼芽和山药栽子。山药嘴子和种块也可带菌继续侵染,若未带病的种块或萌发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就很难彻底防治。山药枯萎病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是13~35℃,以29~32℃最为适宜。湿度大时容易发病,所以高湿高温季节容易发病。连作、低洼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和土质黏重时都有利于发病,是高温季节的多发病害。另外,氮肥施用过多、土壤偏酸容易发病,如果发现此病,应立即换茬。  3.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作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山药嘴子10~20mm后下种。  (2)入窖前在山药嘴子的切口处涂1:50石灰浆预防腐烂。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药剂防治:6月中旬开始用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0d喷1次,共防治5~6次。  (六)根茎腐症  1.症状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根腐病的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  (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20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七)褐腐病(腐败病)  1.症状主要为害根状块茎,造成块茎腐烂。其症状早期并不明显,收获时才发现有病。块茎染病时表现为腐烂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稍凹陷,病块常畸形,稍有腐烂,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受害部分比外部病斑大而深,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腐皮镰孢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栽子上越冬,可借助雨水、流水、农具及田间操作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的栽子。该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一旦染病难以根除。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13~35℃,最适温度为29~32℃,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作田、低洼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时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物,集中烧毁,并深翻晒土和薄膜密封进行土壤高温消毒,或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  (2)选用无病栽子做种,必要时把栽子切面阴干20~25d。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八)黑斑病  1.症状初期危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后期主要为害块茎,在块茎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症斑,深达木质部,降低块茎的商品价值。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由一种线虫侵染致病。线虫在栽子、病残体及土中越冬,病栽子及病苗是传播的主要媒介,线虫从栽子芽苗的附着点侵入,沿皮下层及髓向上活动,寄生生活。进入块茎形成期,线虫由蔓进入块茎顶端,并向块茎纵深发展,线虫从块茎、根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生,多在块茎上形成黑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栽,建立远病繁殖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播种前,栽子在阳光下晾晒后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min消毒;结合整地或挖土回填,在离地表20~30cm处,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500g进行土壤消毒。  (九)斑枯病  1.症状山药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可使全株枯死,发病越早,减产越重。山药斑枯病发病初期是先在叶面上产生褐色小点,继而病斑扩大,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6~10mm。中央为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情继续发展,严重时全叶干枯,继而可使全株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斑枯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蓣针孢菌引起的。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在当温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该病苗期可以发生,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48小时内病菌就可侵入山药叶片组织内。所以,温暖潮湿和阴天、大雾有利于斑枯病发生。但若空气干燥,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所以,高温干旱天气发病较轻。当气温15℃以上,遇阴雨天气、土壤缺肥、植株生长衰弱时,此病害也容易流行。  3.防治方法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77%可杀得微粒剂500~600倍液,7d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十)斑纹病(柱盘褐斑病、白涩病)  1.症状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蔓,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叶片的发病初期是在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或多角形,大小2~5mm,变为褐色病斑,无轮纹。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一般叶片枯死不落叶,因此白涩病与炭疽病有明显的区别。茎蔓感病和叶柄感病原菌症状相仿,会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上下病斑融合在一起,引起茎蔓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斑纹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芋柱盘孢引起的。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子盘和菌丝体在播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病菌就会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形成初次侵染。当病原菌侵入茎叶后,菌丝在茎叶组织中细胞间生长,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会突破茎叶的表皮,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1~2d的潜伏,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山药斑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2℃,所以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以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最重,可以延续到收获前。斑纹病的发病与氮肥施用量有关,氮肥过多时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从6月初开始喷洒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或1:1:200~300倍的波尔多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十一)根结线虫病  近年来,随着山药栽培面积的扩大,山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70%以上,并且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严重制约奋斗目标山药生产进一步发展。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症状山药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分,地上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严重者,地上部表现叶色淡、生长弱、植株繁茂性差。山药地下块茎感染根结线虫病后,在块茎的表皮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形的瘤状物,瘤状物相互愈合、重叠形成更大的瘤状物(俗称大疙瘩),大瘤状物上产生少量粗短的白根。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显偏暗,即成黄褐色。其内部组织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在块茎的细根上有小米粒大小的根结存在。  受害部位轻者品质下降,受害严重的部位,除表皮变深褐色外,内部组织变成深褐色腐烂,似朽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山药线虫主要分布在0~30cm的土层内,30cm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小。高燥的沙土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  2.防治措施由于山药块茎根结线虫危害后,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瘤状物,以至于撑破地表土壤,形成较大的裂口,与山芋块根膨大后撑破地表土壤的情况相似。又因线虫形体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农户不了解、不注意,因此,往往忽视其防治。另外,根结线虫是一种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线虫的药剂,因此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措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在调运山药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农户间在借用或购买山药种时应引起重视,不从病区引种,不用带病的山药种,选择健壮无病的山药作为繁殖材料,杜绝人为传播。  (2)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3~4年后再种蔬菜。或与玉米、棉花进行轮作,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中线虫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3)诱杀防治,降低虫口密度:种植一些易感根结线虫的绿叶速生蔬菜,如小白菜、香菜、生菜、菠菜等,生长期1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此时根部布满根结,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收获时连根拔起,地上部可食用,将根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减少土壤内的线虫量,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方法。  (4)消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将病残体植株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并铲除田中的杂草如苋菜等,以减少下茬线虫数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保证山药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肥供应,使其生长健壮。  (5)种子处理:对作为留种用的山药栽子或山药段,伤口处(即截面)要立即用石灰粉沾一下,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接着将预留的山药种在太阳光下晾晒,每天翻动2~3次,以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愈伤组织,增强种子的抗病性和发芽势。  (6)化学防治:在山药下种之前,每667m2用3%的米乐尔颗粒剂3~5kg,或10%克线磷颗粒剂1.5kg掺细土30kg撒施于种植沟内,用抓钩搂一下,深度10cm左右,与土壤掺匀,然后进行开沟、下种。  (7)生物防治:用生物农药北农爱福丁乳油防治根结线虫病。其用法是:定植前每667m2用1.8%北农爱福丁乳油450~500ml拌20~25kg细沙土,均匀撒施地表,然后深耕10cm,防治可达90%以上,持效期60d左右,或用绿亨阿维防治。文章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 日期:
cN4三农致富网|农业致富网|农村致富网|农民致富网。
热线:400-886-0790
热线:023-
热线:010-
热线:020-
项目快速查询入口
14486人关注
12964人关注
6095人关注
4528人关注
4142人关注
2879人关注
2611人关注
2428人关注
2392人关注
1456人关注
5718人关注
4273人关注
3654人关注
2327人关注
2293人关注
5291人关注
3013人关注
2481人关注
2480人关注
1239人关注
3007人关注
1863人关注
1702人关注
1624人关注
1435人关注
7055人关注
4067人关注
2434人关注
1676人关注
1595人关注
50-100万[]| &&&&当前位置:
& 正文北海大棚黄瓜灰霉病的防治北海地区目前在秋冬种植的大棚黄瓜比较多,由于种植的时间长了,因而出现的大棚黄瓜灰霉病也多,下面就灰霉病的防治作下介绍:
1、栽培防病。前茬作物拉秧拔园后,要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株、蔓、叶、果烧掉或深埋。底肥可选用生物有机肥,每亩200-300公斤。深耕翻地30厘米,在翻地时结合每亩棚室施入20%多菌灵3公斤、50%敌克松1公斤以杀死土壤病原菌。在大棚黄瓜定植前10-15天,于棚内面喷洒86.2%氧化亚铜1200倍液后,选择连续5-7天的晴朗天气严闭大棚,高温闷棚,使棚内中午前后的气温高达60-70摄氏度,然后通风降温至25-30摄氏度时起垄定植。地膜覆盖高垄栽培,要将整个栽培地面全盖地膜。大棚内北墙面上张挂镀铝反光幕;勤擦拭棚膜除尘,保持棚膜采光性能良好;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上午定时释放二氧化碳,补充棚内二氧化碳的不足。
栽培管理上要加强增光、通风排湿,防止光照太弱、湿度过大,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选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喷药。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使棚温尽快升至32摄氏度后,缓慢放风散湿,待温度降至25摄氏度时再密闭棚室,升温后再放风,可反复进行2-3次。
2、生态防治。创造高温和相对低湿的生态环境,抑制灰霉菌的滋生和蔓延。具体方法是:晴日上午适时早揭草苫等不透明覆盖物,争取增加光照时间。当上午和中午棚内气温升至35-40摄氏度,并持续两个小时候再开天窗放风排湿,当棚内气温降至24摄氏度时,关闭通风口。下午棚内气温降至21-20摄氏度时覆盖草苫等保温物,如此使棚内空气湿度由上午的80%降至70%,下午有70%继续降至65%,夜间由70%升至85%,每天棚内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时间达2-3小时,可有效抑制病菌滋生。如果遇到连阴雨天也要趁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短时通风。
3、农药喷雾防治。抓住黄瓜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3个用药关键期。
始花期在沾花药液中加入0.1%用量的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后蘸雌花。
生物防治。用木霉素300-600倍液喷雾。
涂抹法。于茎蔓发病的植株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65%硫菌霉威加适量水对成稠糊状涂抹伤口。
喷雾法。发病初期选用乙烯菌核利、腐霉利、菌核净多霉威、氧化亚铜、异菌脲、克菌丹、应天2号多功能生物制剂、甲硫乙霉威、多抗霉素等喷雾。隔7-10天一次,交替使用,连续2-3次即可。&下一篇:上一篇:&[
&& (),贵州中药材,西南中药材,贵州中药材信息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知农网-频道-导航
||电台频道||
分类太多,且存在交叉,建议使用站内搜索查阅。&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邯郸枇杷种子什么价格
17:02:54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邯郸枇杷种子什么价格
发布时间: 17:02:54
信息编码:1726
金农网农业百科:温室西红柿叶面施肥注意啥&&&温室西红柿叶面施肥一般从坐果后开始,直到植株拉秧为止,在西红柿产量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面施肥要及时针对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西红柿的生长情况确定营养的种类,一般来讲,结果前期,植株生长比较旺盛,易徒长,应少用促进茎叶生长的叶面营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等。结果盛期,植株生长势开始衰弱,应多用促进茎叶生长的叶面营养来促秧保叶,可选用尿素、糖及大源一号、稼棵安等各类叶面专用营养液。
&&&&2、要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营养的种类:阴雪天气,温室内的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西红柿的糖供应不足,叶面喷糖效果比较好。
&&&&3、叶面及时喷施钙肥:西红柿果实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土壤供钙不足时,果实容易发生脐腐病。因此,在西红柿结果期主张喷施氯化钙、过磷酸钙、氨基酸钙、补钙灵等钙肥以满足西红柿对钙素的需要。
&&&&4、西红柿叶面施肥的间隔时间要适宜:西红柿叶面施肥的适宜间隔时间为5-7天。其中叶面喷施易产生肥害的无机化肥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短于7天,有机营养的喷施时间可适当短一些,一般5天左右为宜。
&&&&5、西红柿叶面施肥应注意与防病结合进行:温室内冬春季节叶面施肥往往会造成保护地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易引起西红柿发病。因此连阴天叶面喷施肥料次数要少,施肥时加入安泰生、杜邦易保等保护性杀菌剂,并在施肥后进行短时间通风以减少发病率。
&&&&6、叶面肥使用不当;发生伤叶时,要用清水冲洗叶面,冲洗掉多余肥料,并增加叶片的含水量,缓解叶片受害程度。土壤含水量不足时,还要进行浇水,增加植株体内的含水量,降低茎叶中的肥液浓度。
联系人;王先生
QQ;我们常年批发零售花卉种子 苗木种子、 四季青草坪种子、 林木种子、 草坪种子、 暖季草坪种子、 四季青草坪种子、 牧草种子、 草花种子、果树种子、药材种子、进口籽种等。 本公司花卉种子价格、苗木种子价格、草坪种子价格、林木籽种价格合理、透明。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有着良好的口碑!
我们的服务承诺:坚决保证一种一芽的服务标准,一分价格一份货!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王雷(男)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
邮政编码:223600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邯郸枇杷种子什么价格
· ( 17:02:54)· ( 17:01:44)· ( 17:00:30)· ( 16:59:20)· ( 16:58:10)· ( 16:57:00)· ( 16:55:47)· ( 16:54:36)· ( 16:53:22)· ( 16:52: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辣椒白粉病用什么药_百度知道
辣椒白粉病用什么药
提问者采纳
如何防治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比较难防治,这主要是由病菌为害特点所决定的。它属于鞑靼内丝白粉菌,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都藏在叶片里面,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所以往往难以在早期发现,而一旦发现,再用药防治就困难了。
因此,防治辣椒白粉病一定要早。最好在每年将要发病的时候,就隔几天用一次药,不等到它露头,就把它压回去。有人担心这样是不是浪费了药,其实不然,因为等发生了再用多少次好药,往往也控制不住。而且预防时沪穿高费薨渡胳杀供辑使用的杀菌剂多半是比较便宜的保护剂,而等到发生了就是使用很贵的内吸杀菌剂,也不容易将其控制住。因此,还是早防比较好。
如果在田间出现了病叶,这时候防治就必须使用有内吸性的药,而且还要使用多次。即使是这样,防治了一段时间后,还会觉得下面的黄叶并不见少,只是将新生的叶片保住了。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灰心,这就是“有效”。除非将所有的老叶及病枝及时清除,否则,那些已得病的叶片病原菌有时会一直保留到拉秧。
目前可用来防治白粉病的药剂不少。可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内吸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40%福星乳油倍液、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倍液、25%腈菌唑乳油500~600倍液。复配剂有: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农业抗菌素有: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此外还有一些保护地专用杀菌剂: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等。
在如此之多的杀菌剂面前,究竟使用哪一种为好?
发病前可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烟剂;发病后使用内吸杀菌剂,在使用内吸剂的时候要注意病菌的抗药性。在使用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效果不好的地方,可换用粉锈宁或福星,粉锈宁及福星效果不好的地方,可用世高和腈菌唑。邻近采收的地方可用武夷菌素。
近年在防治辣椒白粉病时使用的是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30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混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防治辣椒白粉病时您可试试。
其他类似问题
白粉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药材粉碎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