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中暑了怎么办办。急

>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急救措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急救措施介绍
&  炎热的夏天,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在高温条件下劳动、运动都会容易中暑,那么,中暑了怎么办?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暑急救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有什么症状
  1、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急救措施介绍
  中暑了怎么办
  1、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2、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3、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
  4、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以上就是关于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急救措施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没有了急!!!!!!!!中暑了咋办?
好难受啊_栾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3,786贴子:
急!!!!!!!!中暑了咋办?
好难受啊收藏
栾城宁靖旅馆上携程,全网特价预订2折起,App/网站/电话全方位服务!携程订酒店,最高返现201元,折扣更低!优惠更多!
是不是喝藿香正气水起效最快啊?
成都这两天太闷热了,害得我整天出汗,这会儿刚好点,外边在打雷呢,恐怕今晚要下雨吧!
霍香正气胶囊
我已经买了
咱栾城出的藿香正气软胶囊
刚才我在红牌楼那块唉雨淋了
下了一会儿雨,屋里开了会儿空调,就可以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暑了怎么办?夏天中暑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当前位置: >>
中暑了怎么办?夏天中暑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更新时间: 17:03:14  来源:整理  阅读:loading次
核心提示:中暑急症是发生于夏季热浪期的一种热相关疾病,是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和汗腺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轻者表现为热疹,重者常可致命。中暑最常见于儿童(4岁以下)和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药物成瘾、精神疾病、职业性高温暴露及对高温气候不适应或适应不全的人群。夏季高温天气要预防中暑,并且要了解中暑的症状及中暑后如何及时做出一些简单的急救。
  中暑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热疹(或称痱子),为高出皮肤表面的斑丘疹,或瘙痒性红色疹,见于衣服覆盖的皮肤。常因汗腺导管堵塞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口服相关抗生素治疗,加用抗组胺药,皮肤涂擦洗必泰霜或1%水杨酸溶液(每日3次)以止痒。
  2、热水肿,是由于肢体皮下血管扩张和组织间液积聚引起的四肢皮肤或手足肿胀。热水肿常呈自限性,很少超过数周。治疗包括抬高患侧肢体,严重者应用加压袜。应避免使用利尿药,以防加重血容量不足。
  3、热痉挛,在气温高、出汗多时,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腓肠肌和腹部肌群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缓解,常见于运动或体力劳动期间。中心体温正常或升高。通常与炎热天气大量摄入低渗液体引起稀释性低钠血和通气过度有关。治疗包括休息和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口渴或出汗多的病人,应饮用含有电解质的平衡溶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不要大量饮用凉白开水,以防引起体钠缺失。
  4、热衰竭,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痛、无力、多汗、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中心体温升高或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表现。发病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有关。应将患者安置于有电扇或空调的房间,使室温维持在25℃~26℃,卧床休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这种病人在症状缓解前要进行密切观察。
  5、热晕厥,炎热天气里,常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管舒缩张力降低或血容量不足引起,表现为低血压、虚脱或晕厥,常见于老年人和热环境适应能力差者。就诊时有的病人可有直立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对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以除外心脏、神经或其他严重病变引起的晕厥。经卧床休息和口服或静脉补液后,大多数患者可较快恢复。
  6、热射病,在高温、高湿和无风天气或在室温高、不通风的环境中发病。遇到精神状态改变或昏迷、抽搐和高热患者(中心体温&41℃)时首先要考虑热射病。这是一种致命性中暑急症。临床上分为两型:①非劳力性中暑,多见于体衰、多病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婴幼儿,表现为高热、昏迷和无汗,或称典型中暑;②劳力性中暑,多见于年轻患者,常在高热环境或职业性热暴露(如军事训练、体育训练或重体力劳动等)后出现精神和神经病变,如共济失调、行为反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此病需与感染(脓毒症、脑膜炎、脑炎、破伤风、伤寒和脑脓肿)、中毒(抗胆碱能药、酚噻嗪、水杨酸、五氯酚、可卡因、安非他明,以及酒精戒断)、代谢和内分泌急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枢系统疾病(癫痫持续状态和颅内出血)、神经安定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和恶性高热等鉴别。热射病病死率很高,不迅速降低体温常可导致重要器官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死亡。
  确诊后应将病人迅速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进行气管内插管,予以高流量吸氧,如有呼吸或心力衰竭,需立即进行相应复苏措施。
  降温是主要治疗,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应立即脱掉病人衣服,置于25℃~26℃的室温中。急诊科医生应采取有效和实用的方法降温,如空气调节器和电风扇等。同时,应用室温水擦拭患者皮肤或用冰袋降温。出现寒战者,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毫克或肌注氯丙嗪25毫克。中心体温降至39℃以下时应停止降温措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每10分钟监测一次中心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9℃时为止。同时进行心脏、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在降温治疗的同时,积极静脉输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并要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热射病病人,解热药无效。
  掌握中暑后的6大急救措施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此时可作一些急救处理。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促:将病人置于4℃到18℃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的角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5、擦:4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至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6、服:取十滴水2~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也可起到作用。
与“中暑了怎么办?夏天中暑的症状与急救措施”相关的文章
7月到,酷暑来临,曾经有调查指出孕妇为容易中暑人群之一,因为孕妇体温高,容易流汗,那么在炎炎夏天,面对高温,孕妈妈就只得“手足无措”吗?其实只要平时多加注意,生活规律,巧妙避暑,就可轻松过夏天了。
流鼻血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孩子更容易出现此症状,所以家长们在平时应掌握一些有效的止鼻血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流血不止的现象产生,下面,专家就来给我们介绍5种既简单又有效的能够止鼻血的方法。
眼睛里一旦是进入异物,就会非常的难受。眼中的异物最常见的是灰尘、沙子、铁屑、煤屑等的很小的一些物质。眼睛进东西的急救措施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应该了解的知识。
夏天上火怎么办?夏季天气炎热,这时肝火旺盛,很容易上火。上火的症状表现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那么该如何来缓解这些上火症状呢?下面跟浮屠塔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大多是从父辈那得来的,总之,夏天吃姜赛过人参,那夏天吃姜有什么讲究呢?怎么吃姜才能真正地益于健康?以下是营养学家为我们介绍的“夏天吃姜有什么讲究”。-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中暑骨折怎么办 急诊科专家教您10招急救方法
来源: 东方网作者:
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
中暑骨折怎么办 急诊科专家教您10招急救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休克、中暑、触电、溺水、流鼻血……由于事发较急,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挽回一个人的生命。近期,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了一些列急救宣教活动,进铁路义务工段、进社区、进校园、进公交车等,手把手教市民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5月24日,急诊科李宏主任针对常见的10个突发状况,分别给出了对应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当一个人因某种因素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产生猝死现象时紧急抢救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李宏介绍说
,采取急救的人,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跳和呼吸,方法是实施抢救者拍打患者双肩,大声询问“同志,你怎么啦”,然后触摸颈动脉无搏动(5~10秒),确定丧失意识后,就要实施心肺复苏了。
  1.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于床上,在病人背下垫一硬板。(就地抢救在地上可不垫木板);2.立即解开病人衣扣、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松开腰带将裤退至脐下;3.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一手清除口腔分泌物,另一手清除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假牙,头部复位。污染纱布放置污物碗内;4.开放气道(压额提颌法),注意角度;5.按压定位: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心);6.一手掌根紧贴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上,双手指交叉;7.术者双肩在病人正上方,肘关节伸直内收,以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降≥5cm,注意观察病人面色;8.按压毕,迅速除去压力,使胸骨复原,但手掌不离开胸壁;9.按压时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10.在病人口腔部盖上单层纱布。按前额手的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另一手轻轻掰开口腔;11.术者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紧贴包严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向病人口内吹气,以见胸廓起伏为准;12.频率:①起初吹气:吹气2次,每次持续1s②随后吹气:成人10~12次/分(约5~6s吹气1次);13.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捏鼻孔的手,侧头换气
,视病人胸部下降后再重新吹气一口;14.五个循环后,初步判断复苏效果(心跳、呼吸);15.病人头复位,头偏向一侧,纱布清洁口周。
  流鼻血
  天气干燥,心火旺盛,不少人在洗脸或抠鼻子时,鼻血就流出来了。对付流鼻血,李宏表示,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立即用粉笔或纸团塞住鼻孔。他指出此做法不合理,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当鼻血量大的时候,纸团的堵塞易造成血液回流至咽喉部,不小心吞进食管或呛入气管,严重者可窒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躺下,一手捏住鼻翼两侧,一手用凉水洗前额,头部稍微前倾。关于举手止血的方法,李宏认为作用不大。
  异物卡喉
  李宏说,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引起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出现类似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派上了用场。
  1.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2.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3.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把孩子翻过来,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脑外伤
  在爬山或骑车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磕磕碰碰。如果伤到了头部,轻则蹭破皮,引发外伤,重则颅内出血。“如果只是蹭破点皮,少量出血的话不必紧张。”李宏建议,此时只要快速去医院包扎一下即可,最好再打一剂破伤风针。
  “如果伤者头上只是磕出了一个大包,并没有破皮出血的话,很多人就放松了警惕,想当然以为啥事没有便掉以轻心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李宏强调,伤者在头部受伤的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自己,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的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做CT,查看是否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的后果很严重,一旦确诊,及时治疗。
  1.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
  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
  3.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4.注意为溺水者保暖。
  夏天来了,不少人经不住高温中暑了。李宏指出,中暑后最主要的就是离开中暑环境,可进入空调屋,或通风处。若中暑的人只是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可喝点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吃些仁丹,在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同时在额头上用凉水或冰块冷敷。
  昏迷的人应及时给予掐人中处理。更严重的应立即送医。
  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创面,尽量不要把水泡弄破。”李宏说,如果是高温烫伤,应先去掉制热源,用凉水冲洗降温,还可以抹点酱油以减少水泡形成。具体的操作方式可按照“冲、脱、泡、盖、送”常用烧烫伤五字诀进行。
  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如果现场没有水,可用其他任何凉的无害的液体,如牛奶或罐装的饮料;2.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延误治疗时机。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就该停止浸泡赶快送医院;4.盖:如有无菌纱布可轻覆在伤口上。如没有,让小面积伤口暴露于空气中,大面积伤口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弄破水疱;5.送:最好到设置有整形外科的医院求诊。
  对严重烧烫伤患者,在进行上述步骤时,用凉水冲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10分钟以上。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脉搏,做好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
  小儿高热惊厥
  李宏称,在急诊科经常会接到家中的小宝宝因高热出现抽搐,也就是儿科病中常见的“高热惊厥”。发热“烫手”,“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全身抽动”,就是高热抽搐的常见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抽搐时间长,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留下后遗症。那么,当宝宝出现抽搐应该怎么办呢?
  1.要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不要大呼小唤,应让小儿平卧,口头偏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用拇指按压正在抽搐患儿的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上唇正中与鼻中连线的中点。有可能一时止住抽搐,但应配合物理降温
,才能防止再抽搐;3.为防止患儿抽搐时咬伤舌头,可用包裹后的筷子或手帕、毛巾在患儿手脚及全身抽动时塞入口中。如果是躺在床上的话,还应有人陪护,防止患儿跌落;4.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头枕冰袋,患儿清醒时也可用温水浴(水温
30~40摄氏度)等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降低体温,达到预防抽搐的目的。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口服退热药有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而物理降温较为安全可行。如控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则绝大多数患儿不会再抽搐。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检查触电者的口腔 ,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
  3.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4.如有心颤现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骨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李宏建议市民,如果遇到骨折的人,千万不要轻易搬动,以免创面发生畸形和错位。尤其是心脏病患者,一旦骨折了,务必保持好伤者体位,否则让心脏负担加重,此时可以服用适当的硝酸甘油片来缓冲。
  如果救护车未及时赶到,实施急救者可找来一些绷带和木板,做个夹板固定骨折处
。动作轻柔,力道适中。“若磕出了伤口,应先止血再固定。”李宏说。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暑骨折怎么办
急诊科专家教您10招急救方法
  日 09:44来源:城市信报
  原标题:中暑骨折怎么办 急诊科专家教您10招急救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休克、中暑、触电、溺水、流鼻血……由于事发较急,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挽回一个人的生命。近期,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了一些列急救宣教活动,进铁路义务工段、进社区、进校园、进公交车等,手把手教市民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5月24日,急诊科李宏主任针对常见的10个突发状况,分别给出了对应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当一个人因某种因素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产生猝死现象时紧急抢救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李宏介绍说
,采取急救的人,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跳和呼吸,方法是实施抢救者拍打患者双肩,大声询问“同志,你怎么啦”,然后触摸颈动脉无搏动(5~10秒),确定丧失意识后,就要实施心肺复苏了。
  1.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于床上,在病人背下垫一硬板。(就地抢救在地上可不垫木板);2.立即解开病人衣扣、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松开腰带将裤退至脐下;3.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一手清除口腔分泌物,另一手清除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假牙,头部复位。污染纱布放置污物碗内;4.开放气道(压额提颌法),注意角度;5.按压定位: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心);6.一手掌根紧贴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上,双手指交叉;7.术者双肩在病人正上方,肘关节伸直内收,以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降≥5cm,注意观察病人面色;8.按压毕,迅速除去压力,使胸骨复原,但手掌不离开胸壁;9.按压时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10.在病人口腔部盖上单层纱布。按前额手的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另一手轻轻掰开口腔;11.术者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紧贴包严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向病人口内吹气,以见胸廓起伏为准;12.频率:①起初吹气:吹气2次,每次持续1s②随后吹气:成人10~12次/分(约5~6s吹气1次);13.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捏鼻孔的手,侧头换气
,视病人胸部下降后再重新吹气一口;14.五个循环后,初步判断复苏效果(心跳、呼吸);15.病人头复位,头偏向一侧,纱布清洁口周。
  流鼻血
  天气干燥,心火旺盛,不少人在洗脸或抠鼻子时,鼻血就流出来了。对付流鼻血,李宏表示,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立即用粉笔或纸团塞住鼻孔。他指出此做法不合理,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当鼻血量大的时候,纸团的堵塞易造成血液回流至咽喉部,不小心吞进食管或呛入气管,严重者可窒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躺下,一手捏住鼻翼两侧,一手用凉水洗前额,头部稍微前倾。关于举手止血的方法,李宏认为作用不大。
  异物卡喉
  李宏说,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引起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出现类似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派上了用场。
  1.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2.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3.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把孩子翻过来,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脑外伤
  在爬山或骑车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磕磕碰碰。如果伤到了头部,轻则蹭破皮,引发外伤,重则颅内出血。“如果只是蹭破点皮,少量出血的话不必紧张。”李宏建议,此时只要快速去医院包扎一下即可,最好再打一剂破伤风针。
  “如果伤者头上只是磕出了一个大包,并没有破皮出血的话,很多人就放松了警惕,想当然以为啥事没有便掉以轻心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李宏强调,伤者在头部受伤的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自己,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的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做CT,查看是否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的后果很严重,一旦确诊,及时治疗。
  1.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
  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
  3.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4.注意为溺水者保暖。
  夏天来了,不少人经不住高温中暑了。李宏指出,中暑后最主要的就是离开中暑环境,可进入空调屋,或通风处。若中暑的人只是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可喝点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吃些仁丹,在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同时在额头上用凉水或冰块冷敷。
  昏迷的人应及时给予掐人中处理。更严重的应立即送医。
  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创面,尽量不要把水泡弄破。”李宏说,如果是高温烫伤,应先去掉制热源,用凉水冲洗降温,还可以抹点酱油以减少水泡形成。具体的操作方式可按照“冲、脱、泡、盖、送”常用烧烫伤五字诀进行。
  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如果现场没有水,可用其他任何凉的无害的液体,如牛奶或罐装的饮料;2.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延误治疗时机。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就该停止浸泡赶快送医院;4.盖:如有无菌纱布可轻覆在伤口上。如没有,让小面积伤口暴露于空气中,大面积伤口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弄破水疱;5.送:最好到设置有整形外科的医院求诊。
  对严重烧烫伤患者,在进行上述步骤时,用凉水冲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10分钟以上。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脉搏,做好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
  小儿高热惊厥
  李宏称,在急诊科经常会接到家中的小宝宝因高热出现抽搐,也就是儿科病中常见的“高热惊厥”。发热“烫手”,“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全身抽动”,就是高热抽搐的常见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抽搐时间长,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留下后遗症。那么,当宝宝出现抽搐应该怎么办呢?
  1.要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不要大呼小唤,应让小儿平卧,口头偏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用拇指按压正在抽搐患儿的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上唇正中与鼻中连线的中点。有可能一时止住抽搐,但应配合物理降温
,才能防止再抽搐;3.为防止患儿抽搐时咬伤舌头,可用包裹后的筷子或手帕、毛巾在患儿手脚及全身抽动时塞入口中。如果是躺在床上的话,还应有人陪护,防止患儿跌落;4.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头枕冰袋,患儿清醒时也可用温水浴(水温
30~40摄氏度)等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降低体温,达到预防抽搐的目的。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口服退热药有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而物理降温较为安全可行。如控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则绝大多数患儿不会再抽搐。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检查触电者的口腔 ,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
  3.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4.如有心颤现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骨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李宏建议市民,如果遇到骨折的人,千万不要轻易搬动,以免创面发生畸形和错位。尤其是心脏病患者,一旦骨折了,务必保持好伤者体位,否则让心脏负担加重,此时可以服用适当的硝酸甘油片来缓冲。
  如果救护车未及时赶到,实施急救者可找来一些绷带和木板,做个夹板固定骨折处
。动作轻柔,力道适中。“若磕出了伤口,应先止血再固定。”李宏说。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许志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