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方面的学者 专家 这草药叫什么名字

广告载入中......
只看作者回帖
只看我的回帖
[回删锁滤] &817字& 亮 2复印9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2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1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1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63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2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3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广告载入中......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那个治痛风名医叫什么名字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那个治痛风名医叫什么名字的?
据我所知刘友章 陈纪藩 林昌松 罗日永 张惠臣,这五个教授都会治痛风.
陈纪藩,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学(金匮要略专业)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中医风湿病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风湿病防治协作组副组长。曾历任广州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从事中医教学、医疗与科研实践41年,长期致力于中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全国倡导将经典医著教学回归临床,开创了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995年、1998年分别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2002年获“新南方”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有《中医学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汉英常用中医词汇》、《汉英中医词典》、《金匮临证举要》、《养生长寿》、《中医药学高级丛书o金匮要略》、《实用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疑难病例治验集》、《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探索》、《金匮要略讲义》等。
陈教授治学严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钻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等医著,在医圣张仲景和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学术思想影响下,善于挖掘古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红斑狼疮、硬皮病、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still’s病、儿童风湿病等风湿病、脾胃病。创制抗风湿中药“通痹灵”系列,由于疗效显著,国内外患者求治络绎不绝。
注重专科建设,确立风湿病为研究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研究,在日本建立中日合作的科研基地。从八十年代开始,紧紧围绕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以中药复方疗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两个环节为研究方向,在中药复方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现代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目前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识上师古不泥,致力推动中医现代化;医技上推陈出新,兼收百家之长,善于吸收现代科学研究之成果;科研上勇于创新,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日合作项目等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1991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广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大科研奖,2005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获广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生20名,博士生10名,其中两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NIH和日本神户药科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其他回答 (3)
还有 林昌松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医院领域专家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47 | 主题:257038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分享到哪里?
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111 edited on
回复:【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分享到哪里?
心有多宽,路有多宽。
回复:【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分享到哪里?
过来人认为,够努力的话,改行金融,同样的付出,收入比药学要很多。
回复:【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分享到哪里?
一入药门深似海,从此良知是路人!能改行就改吧!
回复:【求助】请问大家一下 我是中药学本科的 考研考什么方向发展广啊
分享到哪里?
xbzsj0719 wrote:一入药门深似海,从此良知是路人!能改行就改吧!
关于丁香园问一个中药方子,各位中医学者来瞅瞅看咋样?_百度知道
问一个中药方子,各位中医学者来瞅瞅看咋样?
夏枯草4.5浙贝母7.6僵蚕7.6川芎2.5红花10.3X.党参6.1神曲1.6炒鸡内金2.2X.白术7.2厚朴2.2威灵仙5.1柿蒂4.9枳壳3.5炒山楂2.9炒麦芽1.4清半夏13.5莪术2.7钩藤9.9蒺藜2.4数字是克不用说了吧哪位学着帮我看看这个方子
提问者采纳
此方像是治疗甲状腺疾患或上消化道疾患的,不知道你要做什么?软坚散结, 健脾行气,降逆止呃,活血祛风
提问者评价
谢谢~~~~~!问下方子具体咋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健脾消食,祛痰止痉,总体上用于肝风内动,是用于癫痫或怕金森等
方子看着不错。但究竟咋样关键是看对证否。
中药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汇编&——刘启廷
]& &&&阅读次数:4137
一、个人简介&
刘启廷,男,1933年10月出生。主任中医师。自幼酷爱中医。1950年10月考入治淮委员会医训班,师承名中医,中医临床,至今60多年。相继评为市、省级名中医,省、国家级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老中医专家。从1964年在中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后,相继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编著出版医学专著14部。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12项。1956年评为省级先进卫生工作者,1991年评为市级科技拔尖人才,1995年评为省先进助学个人。历任临沂地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临沂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委员会委员、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临沂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1999年退休,现在返聘在中医院上班。二、学术思想著名老中医刘启庭老师,学识渊博,广采博览,精研医理,囊括百家,融会贯通,医学生涯六十余载,经验极为丰富。我们随师左右,颇受教益,兹就其学术思想和医疗特点采摭发微,予以总结。(一)学术思想1、书非深不能精,非熟不能用,非博不能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的宝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来源于勤奋,祖国医学意博、理奥、趣深,欲达到很高的境地,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既不能畏难而退,也不能浅尝辄止。刘老曾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从薄到厚,是知识量的积累,再由博返约,是知识质的飞跃。非博不能致约,非约不能致精,非静不能致远。如何读书学习?怎样才能步入祖国医学圣堂,刘老常引用子贡之言教育我们: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意思是说,凡是一门科学,都是有一堵堵墙隔着,必须穿墙而入找到门径,才有可能看到科学内容的富和美。刘老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1)&学透经典,取其精要&&&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书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系统学习是必须的,若欲全面精通,非朝夕易事。刘老自幼酷爱医学,在50年代就系统的读完《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因为熟读经典、识明医理乃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读深学透,才能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读呢?刘老十分推崇苏东坡有关读书方法的一段话,认为是可取的。东坡曰: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职,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事、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云,他、它皆仿此。此虽迂钝,而它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这样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各个击破的读书方法,若不是真正善读书,读活书的人,是说不出&此中三味&的。刘老谈到读《素问》、《灵枢》等,亦采用&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的方法进行,宁肯&迂钝&一些,不求&速效&之术。他常说:《内经》一共162篇,14万余言。虽说浩瀚,但其中的最主要内容,无非是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症、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方药摄生12个方面,每读一次,都带着这12个方面,每读一次都带着这12各方面的某一个问题,边阅读,边探索,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下去,每阅读一遍,便把某一问题深入一次,解决一次,巩固一次。无论读哪一部经典著作,哪一部医书,每次都带着问题读,直到掌握了精神实质。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有关的参考书,就一定会做到多多益善,开卷有益。关键在读书的时候,态度务须认真,精神务须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须查问清楚,不应该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如《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对伤寒的认识,在中医界的过去和现在,一直有争论,相持不下,延续到今天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刘老对此深入研究,立足实践,从实际出发,认为现今之伤风属外感病的范畴,其机理为,太阳为诸阳之会,主一身之表,寒邪外袭,太阳受邪,肌表固密、阳气不得宣散,则郁而为热,结合《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及张景岳:&人伤于寒而为热者,寒盛则生热也,寒散则热退&的论述,提出感冒一病,均系外感风寒所致。一年四季,盛夏寒暑,世人皆曰受凉而感,无言受热者。但邪可郁而化热,或挟湿、挟燥。故治疗当以辛温散寒为主,辅以清凉透热,佐以扶正祛邪。创制了治疗感冒的系列方剂。其中感冒一号方苏柴益感通,由苏叶、羌胡、荆芥、柴胡、黄芩、太子参、甘草组成,具有散寒透热之功,主治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关节酸痛等;感冒二号方清解利咽灵,由苏叶、羌活、荆芥、柴胡、黄芩、牛蒡子、板蓝根、太子参、甘草组成,具有散寒透热、清解利咽之效,主治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感冒三号方苏杏宣肺饮,由苏叶、羌活、荆芥、柴胡、黄芩、太子参、炙麻黄、杏仁、甘草组成,功能散寒透热,宣肺止咳,主治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气喘、全身关节不适等;感冒四号方苏柴玉屏散由苏叶、羌活、荆芥、柴胡、太子参、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组成,能散寒透热、益气固表,主治身体虚弱易患感冒,发病时冷时热汗出、头痛、鼻塞、全身关节不适、咳嗽咽喉肿痛等。临症上辩证运用,疗效显著。其中二号方和四号方均生产院内制剂,广泛使用。(2)学以致用,勤于临床&&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医疗经验是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典著作,绝非空洞浮泛的理论,大多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学习经典,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必须深入到医学的实际工作中去,要理论联系实际。刘老常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并告诫我们:一要认真读书,二要勤于临证,学以致用。他虽年逾八旬,仍坚持门诊、会诊、查房,从不脱离临床,在临床中遇到问题再学习理论,反复循环体会,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刘老认为:读书学习,关键在于学以致用,不在空谈。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生活行为病,多是由于包括饮食、起居、劳逸以及为人处事、心理反应等日常生活习惯不良造成。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关键是防范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称此为&人类行为保健&。美国把行为保健作为第二次卫生革命。其实《内经》对此早有明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说明对合乎天地规律的人类养生之道,必须严格遵循。因为它是根据天时地理对人体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生活行为规范,能使人心理平衡,营养合理,工作学习精力充沛,是人体健康之本。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吃的精米白面,大鱼大肉,喝的烈酒饮料,生活过于安逸,致使这些文明病、富贵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故刘老编写《生活行为规范》一书,认为人们的饮食、起居、工作、学习、运动、休息、思想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律。只有食欲有节,则不伤胃肠;起居有常,则不殃其精神;不要做任何无意义的脑力、体力劳动,则气血调和,以安其心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形与神俱,以度天年。(3)广阅博览,勤思善记&&作为学者,必须博文卓识,勤读善记,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做到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刘老医学生涯60余载,他爱书、藏书,经典著作,一应俱全;珍稀善本,应有尽有。刘老更爱读书,常引用《医宗金鉴&凡例》所言教育我们:&医者书不读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和,难以奏效。&他虽年事已高,仍身体力行,精勤不倦,博览群书,广阅报刊杂志,并作摘抄、卡片、剪贴,写心得,不管诊务多么繁忙,从不间断。他常说:片言碎语,会有零金碎玉,一证一汤,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便可摸索出一些规律来。几十年来,刘老读书摘抄写百余本,报刊剪贴数十本,形成丰富的资料收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学习之际,不加思考,则仅能知其皮毛,永远也达不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刘老强调读书要善于思考,临证也要思考。亦即古人谓之的&揣摩&。如刘老叫我们看叶天士医案,案语是:&舌缩,语言不出,呼吸似喘,二便不通,神迷如寐,此少阴肾液先亏,温邪深陷阴中,瘈痉已见,厥阴内风上冒。&处方为阿胶、鲜生地、玄参、鲜石菖蒲、黄连、童便。我们看来看去,实在看不出其中的奥妙。刘老说:&此方实从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化出。彼则寒伤少阴,故用附子、干姜温经,葱白通阳,人尿、猪胆汁反佐为引。此则热伏少阴,故用阿胶、玄参育阴,鲜生地、黄连清温,鲜石菖蒲通窍达邪,童子小便为引。一寒一热,两两相对。仲景之秘,叶天士能通解之。&听刘老的分析,我们才恍然悟到读书既要从有字之处着眼,又要从无字之处领会,重要的是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正是刘老带教中这种&点石成金&的&指法&,使我们学养大进,受益颇多。2、学古不泥古,学中不弃西,实践创新知刘老勤求古训,精研岐黄,认为中医经典理论,经方、时方均是前人经验的结晶。皆要继承借鉴学习。经典理论是继承的基础,继承是发扬的途径,发扬是提高的手段。但经典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任何继承都是辨证的继承,而不是思想上的因循守旧和方法上的陈陈相因。要师古而不泥古,而不是食古不化。学习古代经典是手段,发展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刘老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我们学习古人,要同对待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应当有分析、有批判,决不能良莠不分的简单承袭,也不要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在继承工作中要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甄别良莠、抉择疑义,既要把前人的理论阐述清楚,又要使之逐步完善,要把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系统的梳理,在阐发科学内涵的同时,对已有的概念、法则、原理进行提炼,方能理解透彻,准确运用。刘老热爱祖国医学,致力于中医学术的研究,但从不存在门户之见。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现代医学是建筑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它注重解剖,讲求微观诊断明确,擅长诊断器质性疾病,而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较难;祖国医学是建立在辨证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强调整体观念和讲求宏观的辨证,对器质性疾病不易定位定性,而对功能性疾病诊治疗效好。因此在临证时要中西医结合。他临证诊疾,总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现代医学知识,以求明确诊断,再依据病症辨证论治,走辨证辨病结合之路。刘老根基深厚,思想新颖,善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撷采所长,临床效仿古人之法而不泥其方,理法严谨,用药精炼,对临床常见的40多种疾病都有自己的经验效方。如根据病毒性心肌炎,多由外感失治、误治,毒邪损阴伤气,心气受损,湿郁不得宣发,而致脉络闭阻的病因病机,创制了由黄芪、当归、川芎、茯苓、桂枝、板蓝根、菖蒲、丹参、地骨皮、薤白、防风、甘草等组成的益气解毒化瘀汤,功能益气活血,解毒去浊,化瘀通络,验之临床,屡建佳功。针对肝硬化、脂肪肝的发病,皆因饮食失调,情志郁结,形成脾虚肝郁,气血瘀阻,久而成积的病理特点,创制了由西洋参、黄芪健脾益气,三七参、赤芍、水蛭破血行瘀,大黄、鸡内金化瘀消积、行气通浊,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消食破积的复肝丸,临床使用数十年,常能力挽沉疴,在当地乃至外省有很高的声誉。由黄芪、何首乌、桑椹子、枸杞、山茱萸、鹿角胶、丹参、水蛭、炮山甲、全虫、菖蒲、天麻、炙甘草等组成的醒脑活络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快,症状消失很快,临床颇受欢饮。对现今越来越多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症见虚弱无力、精神倦怠、头痛、肌肉酸痛、睡眠不宁等一些忽来忽去的症状,刘老认为此系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饮食和营养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以及应激能力差而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壮骨、养肝理筋,创制了由黄芪、黄精、莲子、熟地、山茱萸、白芍、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炙甘草等组成的益气养肝补肾汤,临床使用,确有效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下降,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现代文明病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刘老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创制了由木灵芝、绞股蓝、桑叶、菊花、丹参、何首乌、枸杞子、绿茶等配方的降脂稳压茶,对降低血脂、稳定血压疗效显著,且为保健佳品。其它如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益精补脑汤治疗脑萎缩、益胃化瘀汤治疗胃脘痛、益气养阴化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健脾固肾化浊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宣肺止嗽汤治疗咳嗽、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带下病、益肾养血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效验方剂,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优选组合而成。3、识病循因,治病固本,用药精炼《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诊病必详审其因,辨明机理为要。识病循因,治病固本,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目标。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归纳起来,不外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质,不是热,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为虚,邪盛为实。总之,八纲是辨证的总纲,为各种辨证法的核心。知其要者,一言而中,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刘老强调,临床上识病首在寻找病因。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如何才能询其病因?除问清病情变化的过程外,对起病因素、治疗经过以及病人既往健康情况,生活嗜好、饮食起居、周围环境等都要详细地询问清楚。既要抓住重点,又要了解一般,没有重点,也就抓不住主要矛盾。特别是对发病原因的询问,要追根问底。因为掌握了发病原因,治疗时才能截断病源,以图根治。如治疗风湿痹症,其发病原因多与环境因素有关,即久居卑湿之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临床治疗中,除运用祛风、散寒、除湿的中药外,还应询问患者生活环境、工作场所,嘱咐患者脱离潮湿的环境,才能使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否则,即使用药,也难获得好的疗效。再如,刘老曾治一例心率缓慢且伴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用药方证甚合,但取效不大,后经反复追问,方知患者系农药、化肥仓库保管员,其慢心律并房室传导阻滞与慢性农药蓄积中毒有关。因此嘱患者脱离工作环境,再加以中西药物调治而愈。又如刘老曾会诊一女孩,16岁,高烧、关节痛已3个月而住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也服用一些中药,一直没有解决问题。经仔细询问得知:初春淋雨,衣服湿透,而后起病。结合关节疼痛、白、经闭、舌苔白腻,知其病因为寒湿郁闭潜伏,有化热外透之势,即从寒湿论治,通阳宣痹除湿而愈。以上事例均说明,只有针对病因,从根而治,才是消除疾病的根本措施。治病求本包涵了针对病因的治疗。刘老临证施治时,非常重视固本。他强调治病不能只认证,不认人。在立法用药前,必须对患者整个机体要有个全面地了解,如身体的胖瘦,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以及饮食、二便等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使用药品。中医特别强调固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是饮食精华之源,人离开了精气的供养,光凭药物又有何用。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都要先固护胃气。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本草论》就指出:&治病之法,必以胃气为先。&固护胃气之法,一是注意病人的食欲,胃气的盛衰,主要从食欲、消化、吸收等功能方面着眼,调理脾胃功能;二是注意病人大便,大便通否代表病人胃气的气化功能,特别是便秘的病人应及时通便,一则畅理气机,二则使邪有出路。在固护胃气的同时还应注意津液的多少。津液是人体生命之源,温病学家非常重视固护津液。如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存一分津液,则有一分生机。&说明固护津液的重要性。固护津液之法,一则注意药物的调配,二则要注意不要治之太过,特别是汗、吐、下、利之法应适度。总之,固本法的运用是医者之医德和医术的共同体现。只有全面为病人着想,才能有更多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只有治疗及时,观察细致,随时调整治疗方法,才不至于伤胃损脾、丢液亏津。就拿我们常说的&用药要中病即止,不可过之&这句话,若没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随地的观察病人,能办得到吗?所以说治病固本不仅应有高深的理论和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刘氏在临床上用药慎重而精炼,圆融活变,轻灵而平稳。他反复强调,用药如用兵,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错用滥用,无病用药,均为扰乱因素,对人体反为不利。主张必须掌握药物的性能、特长,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准确无误。观其遣方用药,精炼而恰当,喜以味少而胜多,最忌大方多药,以求幸中的做法。体现了大医少方的风格。刘老特别注意知药善任,如同是活血化瘀的川芎、当归、丹参,临证时不是有瘀血见证而盲目投用。认为川芎温燥,善走窜,上达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又能行气散风,为血中之气药,若血瘀气滞有寒兼风邪或风湿者,用之最宜;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行气止痛,故血瘀兼有血虚、气滞有寒或大便秘结者,用之最宜;丹参性偏凉,长于活血化瘀,又善凉血、清热安神,有血热瘀滞或兼心烦失眠者,用之最佳,而阳虚寒滞之血瘀则当慎用。任何药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治病时要取其长而避其短。刘老以补气药为例,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都有效,但用后易产生胀满。纠偏之法,服人参者,加槟榔以运之;服黄芪者,加陈皮以行之;服白术者,加枳实以消之;服炙甘草者,加砂仁以和之。监制得当,副作用就会少,疗效也会提高。他在临床处方时,既考虑到药与病合,也考虑到如何按照组成原则,将药物配伍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更好地治疗疾病,而不致诛伐太过。在组剂处方中,常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补剂必加疏药,使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使散中有收。常可收到好的临床效果。(二)医疗特点刘老在长达60年的医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诊病殚精竭虑,辨证入围,疗效卓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特点。现探析如下。1、心系患者,提高医术&&为医,不仅要具有精良的医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刘老常讲:只有正确解决好医患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有人说病人是上帝,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有病才有医,没有病要医生有什么用。有病治病,而治好才是提高医术关键之所在。他常用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悽怆,忽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凡此则是含灵巨贼&的要求告诫自己。他每天晚上都要回顾一天的工作,对所接诊病人的识病、立法、用药一一检讨,识病立法有无失误,用药是否恰当。常言道,药怕一味差,棋怕一步错。通过回顾,为下一次应诊时做好调整的准备。如一个慢性颈下淋巴结肿急性发作的病人,其整个下颌肿胀稍红质硬疼痛稍有冷痛,拟软坚散结解毒化瘀汤,药用夏枯草30g,连翘30g,赤芍15g,炮山甲10g,全虫10g,蜈蚣2条,浙贝母15g,陈皮10g,嘱3剂2天服完。看起来方药比较合理,但细分析其病属阴稍有阳化,乃为寒凝气滞血阻,若加点温经活血化瘀药可能更好。第三天改方时加乳香、没药各10g,既能温经散瘀,又能消肿定痈用后效果很好。凡有些不明之处立即查找资料。如曾接诊一个多动症的小儿,过去对此病见识较少,当时只可根据症状、脉象、舌诊来推理立方用药,是否恰当心中无数,他晚上回家除查找有关资料外,又打电话向儿科专家咨询,后来调整治疗方法而取得满意效果。所以说医术的提高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对象是病人,这种每天回顾往事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有效方法。刘老还认为:仅具有良好的医德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精良的医术,因为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钱(本领)。他要求我们在临证中要孜孜不倦追求一个&精&字。既精于求理,精于组方,精于选药,根本的一点就是精于辨证施治。要做到&精&字,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中西医学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他年近八旬,仍勤学不辍,热爱中医,不斥西学,求取新知。临床治病,常中西并举,而愈顽疾。如刘老曾治一顽固性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全身高度浮肿,伴有大量蛋白尿。刘老根据水为阴邪,得温始化的道理,拟制益气温阳利水的方剂,患者服药后浮肿大部分消失,然蛋白尿仍时高时低,难以祛除。刘老广阅医刊杂志,西医教材,给患者应用环磷酰胺和雷公藤片,中药则重用黄芪,加白花蛇舌草、续断,终始患者尿蛋白消失而病愈。他说:&只有时刻心系患者,想到病人的痛苦,才有学习的动力,医疗技术才能不断得以提高。&2、医病先安神,神安病自宁人的生命之柱,主要是神,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一个良医识症、立法、用药首先要注意对病人精神的调养。病人对医生的言语、表情、动作都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可给其带来不良影响。如遇一病人在某医院胸透时,医生看后眉头一皱,说一句明天拍片再说,结果病人认为自己的了不治之症,吓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即找刘老询问,刘老看过胸透单提示右肺上有一片阴影建议拍片排除结核。当时刘老根据病症认定是明显的肺内炎症,向病人讲明病情,说问题不大,只要积极治疗很快会好。病人如大石落地,心情舒畅,结果服中西药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5天痊愈。有的医生为炫耀自己,往往把病人的病情说的很严重以恐吓病人。也有的为图取点私立为病人做些不必要的理化检查,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给病人的精神增加了压力。有人说如果医生同病人谈话之后,病人没有变得轻松些,这样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早在公元400多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认识到,医生的语言在治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说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再如《灵枢&师传》里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告之以其败&是指出疾病的所在及其危害,使病人认真对待疾病;&语之以其善&是安慰病人,指出只要病人能与医生配合治疗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强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所便&是告诉病人如何调养,让病人遵照医生的治疗原则行事;&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的忧愁烦恼。即使对于那些脾气不好的人,也应以诚挚的态度进行规劝说服。可见古人是高度重视语言的致病作用的。刘老反复告诫我们,临床上接诊病人,首先要使患者精神安定,即所谓的&医病先安神,神安病自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特点。常言说:&善言胜灵药,&语言具有极大的力量,它能通过大脑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每当人们听到好的消息时,就会眉开眼笑,欢欣鼓舞,心情愉快。每当听到坏消息时就想起懊恼的事情时,就会双眉紧锁,心情沉重,精神萎靡,焦虑而苦恼。所以,对于病人来讲,医生的语言影响就更大了。许多轻症病人和情绪不畅引致的疾病,给以精神安慰的疗法,辅以中药调治,便可痊愈。即便是危重患者,施以精神心理疏导,亦可使病情减轻。如一女性患者,因境遇不遂,心情沉闷,久之则喜怒无常,头痛头昏,睡眠不宁,多方求治,反复检查,服用中西药物,花去上万元,不见任何效果。进而对生活缺乏信心,整日以泪掩面,厌世寻死之念,家人非常焦急,多方打听后求治于刘老,刘老仔细询问病史,本着&心疾还需心药医。是以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遂对患者和颜细语,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明利害,终使患者胸襟大开,解除了精神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压抑,再辅以理气解郁之剂,调治半月而恢复正常。临床上不管诊治何种病人,刘师总是给病人以安慰,许多患者说:&经过刘大夫一诊治,不但病看透了,而且精神上也不紧张了&。正是由于如此,刘师临床治病起效快,疗效好,这完全得益于其&医病先安神&的指导思想。3、药食互补,减少痛苦药食并重治疗疾病是刘师在临床上的另一个特点。他认为药食结合,&诚为至稳至善为方&。战国时代名医扁鹊说:&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可谓良之&。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药品,可以用来治病救人,但有时也可引起人的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和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诚如徐大椿所言:&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除疾,不得已而后用。&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但传统的食疗只是对食物药理作用的简单利用。如山楂、鸡内金用来消食开胃;用姜来温胃散寒止痛,因而治疗效果有其局限性。刘老博纳古今药食结合之长,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治疗疾病,常药食并举,补其短而用其长。第一,他主张治病不要忌口过严,只要不与药理作用相反者皆可食用。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病乃为正气不足。其正气之源一是来源于先天的精气,二是来源于后天的精气,而后天的精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若忌口过严或不注意饮食的调养,必使精气缺乏,而正气过虚,正不胜邪,药难奏效,所以在用药的同时一定要向病人讲清饮食的重要性。要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饮食,一定要保持饮食营养各种要素的供应,否则会引起营养不良,正气虚损;第二,要注意药物治疗中病即止。如明&黄承吴在《折肱漫录&医药篇》提出:&以药攻病者,去其大半,即宜养正气而佐以祛邪,正气充则邪气自尽,若必欲尽去邪而后补正,将正气与邪气俱尽而补之难为力矣&。张从正也提出:&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故刘师每遇病者除用药之外,还结合食谱指导。如冠心病、高血压,当前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摄入肉、蛋、奶等含脂高食物增加而谷、薯、蔬菜类食物减少,所以调节膳食结构是减少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饮食结构不调整,病根不除,再好的药又有何用。他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制定了五多五少原则,即多粗少细、多杂少单、多素少肉、多醋少盐、多果少糖的膳食结构,绝大部分病人都取得满意效果。他为病人制定的膳食标准有统用的,也有专用的。他提倡的复合面粉即适合所有人通用,即由大米或小麦4份,小米2份,黄豆2份,玉米2份组成。这种混合面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含人身不能合成的几种氨基酸,干稀都能吃。再者是专用食品,如针对糖尿病患者饮食难于调剂的老大难问题,刘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食疗,创制了以苦荞麦、小麦、大米、大豆、小米、玉米、山药、葛根等为主要成分,经科学加工,精工制作出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的平衡系列营养食品,包括面粉、面条、粥料。经大量临床验证,具有明显降血糖、降血脂功效,且口感好,深受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刘师经多年潜心研究,以绿茶为主要原料,配合木灵芝、菊花、绞股蓝等中药,制作成降脂稳压茶,经近5年千余例临床验证,疗效可靠,并具有简、便、廉的优点。正是由于刘师强调以药食结合来治疗疾病,故经其诊治的患者,效果好,易巩固,副作用极少,实为善体物性,济世活人之良方。三&&临床经验刘老的临床经验全部体现在《临症求真》一书中。从德、识、悟,到辨证、立法、组方、用药、治法及总结了人体能够发生的284种病。凡是人体能够感到的不适之处,都能找出相应的疾病,没有无病的症。根据证候的表现确定证型,病症结合,以证立法,以法选方,以方组药,药随证选,达到辨证精确,立法合理,组方用药严谨,计量搭配恰当,用药方法得当,使用最少的药味,得到最好的疗效,这是他60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总结,特别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摸索出50种常见病的一方通用的经验方,临床运用自如,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现已有近百名临床医生在基层使用,有的为了便于记忆,将50种常见病的通用方编成歌括。有些经验被同行收编在各类论著内。如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法被单书健教授收编在著出版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被黄贵心教授收编在《内分泌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法》一书内,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经验被张宝林教授收编在《中医儿科集成》一书内,均出版全国发行。刘老是全科名中医,在临床中善治各种疑难杂症,他主张世上没有不治之症,所以不能治,只是你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药,只要有以病人为己之心,就能千方百计的找出克制疾病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总结出温、清、补、托的治疗原则。因各种疑难病症多因湿郁、痰阻为患,加之久病皆虚,故缠绵不愈,因湿痰皆属阴,非温不能化,非化不能清,作为人体驱邪出路有两个,一是体强自清,即正能胜邪;二是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内清和排泄,皆需体壮气旺,所以补托是祛邪的出路,像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胃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炎及一些无名热病等,只要辨证准确,温补寒凉药物的搭配和用量合理无有不效。多年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在省内外小有名气。&&&&&四、医家手迹(一)处方手迹&&录自尹常健教授编著的《名医处方手迹》。&(二)两位老中医得到刘老《刘启庭。医学经验荟萃》后的回信。&
&&&&&&&& &&&&
版权所有:临沂市中医工作室
院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解放路211号
邮编:276002
网址: E_mail: 鲁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道学者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