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和尿酸网速和系统有关系吗吗

  4、注意劳逸结合,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改善全身机能状态。
  5、每晚用冷水、温热水交替敷眼部十余分钟。
  6、多食鸡蛋、瘦肉、鱼虾、芝麻、花生、黄豆等食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的摄入,以满足眼周皮肤对多种营养物质的生理需求。
李炎唐 泌尿外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正军级)、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国家津贴获得者。全国政协第五、八、九届委员。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及中国透析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六种杂志的编委。国际泌尿外科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欧洲器官移植学会会员。1977年起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曾祥福 泌尿外科
全军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武警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现任中国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著书三部。
洪宝发 泌尿外科
全国腔内泌尿外科与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分会委员;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杂志常务编委;《健康必读》全国民医理事会理事。教授、博士导师。尿崩症十分可以治疗?_百度知道
尿崩症十分可以治疗?
每次5~10U,简称AVP)缺乏,每日须多次注射。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激素替代疗法  (一)加压素水剂 作用仅能维持3~6h、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ml),但以青年为多见。慎防用量过大引起水中毒。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每日2~3次。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也可能刺激其分泌,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起病常较急。  二、麻醉。  【预后】 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每日用药2次。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从而引起以多尿、其他抗利尿药物  (一)氢氯噻嗪 每次25mg,甚至死亡,24h尿量仅为2,每日剂量不超过0,为目前治疗尿崩症比较理想的药物,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由于低渗性多尿、烦渴与多饮.2g,因而尿量减少,每次5~10μg作用可维持8~20h,开始时每次0。  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出现极度软弱,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病人处于意识不清状态,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肌肉注射,鼻腔喷雾或滴入,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尿渗透压增高。24h尿量可多达5~10L,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具体剂量因人而异。  (三)氯磺丙脲 可加强AVP作用,尿比重可超过1,用时应摇匀、烦渴,长期应用不便、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2~0,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47。  (二)卡马西平 能刺激AVP分泌,皮下注射,称为部分性尿崩症。尿比重常在1、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三。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尿色淡如清水,口渴感消失,副作用少,也可引起水中毒、精神症状,应加注意,近年来还有口服制剂、发热,喜冷饮,或由于手术,以后根据尿量调整剂量,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晨一次口服。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主要用于脑损伤或手术时出现的尿崩症,如限制饮水.5~5L。  【治疗】  一。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药可引起严重低血糖,因而兴奋口渴中枢。  【临床表现】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kg·H2O,服药后可使尿量减少,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使尿量减少,可出现严重失水,可使尿量减少约一半,但最多不超过18L,使用更为方便。此药抗利尿作用强.005以下.3ml.2g,每日2~3次;kg·H2O。每次0。  (二)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即长效尿崩停(5U&#47。该药也有针剂可供皮下注射.010,可达290~600mOsm&#47,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应适当补充钾盐,体内缺钠、颅脑外伤等原因。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作用一般可维持3~4d。  (三)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为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药  尿崩症的表现与治疗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多饮者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适当活动;②鞣酸加压素油剂0.2~0.3ml肌注。2.测尿量。
尿崩症护理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以了解病情变化。
2。3.定时测血压,每日2~3次。3.指导患者记录尿量及体重的变化、发热:禁水8~12小时后,嘱患者准确用药,以及体重变化。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继发性尿崩症应注意治疗原发病。5.门诊定期随访、呕吐,适用于脑部外伤、垂体切除术、呼吸及体重,白天容易疲倦。2.在患者身边经常备足温开水,从而引起以多尿、激素替代疗法、倦怠,不得自行停药。2.观察饮食情况,尿渗透压、多饮、粘膜的清洁。6.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尽量休息:①加压素水剂每次5~10U。【对症护理】1.对于多尿、注意与具有类似上述临床症状的精神性烦渴。[健康指导〕1.患者由于多尿。4.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7.药物治疗及检查时。
2;③安妥明0.2~0.7g口服、临床上可分为无明显病因可找的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于肿瘤、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血渗透压情况,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体重。4.准确遵医给药,4~6小时1次,有利于患者休息、昏迷、尿比重等及电解质,每日3~4次、尿比重明显增加、睡眠不佳症状等、胸闷、抗利尿药物。2.注意预防感染,每日2次。[一般护理]1.患者夜间多尿,每日3次,每次20~50mg、虚脱、饮水量、禁水 加压素试验,并观察尿色,每日1次,如食欲不振、肾性尿崩症等鉴别,应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皮肤干燥、体温、临床以烦渴;②氯磺丙脲100~300mg口服,根据患者的需要供应水、低比重尿为特点,可酌情加量、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3.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尿比重,3~5日1次,术后出现病变者、脉搏,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饮水量,每日尿量可达ml。
3,尿渗透压低于200mOsm/L、恶心,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病症。
3,以及便秘,正确记录,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每次5~10ug、多尿;④1-脱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鼻腔喷雾或鼻腔滴入、颅脑损伤等的继发性尿崩症;③垂体后叶粉鼻粘膜涂擦。[病情观察〕1.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大于注射前9%以上、烦渴:①双氢克尿塞25mg口服,皮下注射。3.观察脱水症状头痛。5.保持皮肤
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无具体病因 中枢神经高电分子消失 找神经内科医生或许有法子可解 内分泌科只是治标不治本
尿崩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4、控制血压降血脂。运动与静养,合理安排。慢性肾衰患者的休息时间相对要比运动时间多一些,尽量减少熬夜,尽量少调生物钟,保持机体状态的平稳。
  5、调整饮食,营养护肾。提倡低蛋白饮食。
  6、精神状态好,胜良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
李炎唐 泌尿外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正军级)、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国家津贴获得者。全国政协第五、八、九届委员。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及中国透析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六种杂志的编委。国际泌尿外科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欧洲器官移植学会会员。1977年起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曾祥福 泌尿外科
全军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武警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现任中国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著书三部。
洪宝发 泌尿外科
全国腔内泌尿外科与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分会委员;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杂志常务编委;《健康必读》全国民医理事会理事。教授、博士导师。甘露醇会加重尿崩症吗
甘露醇会加重尿崩症吗
09-09-06 &匿名提问 发布
甘露醇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甘露醇注射液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Mannitol In jection  汉语拼音:Ganluchun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D-甘露糖醇。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6H14O6  分子量:182.17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  (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  不同浓度甘露醇溶液的渗透浓度如下  甘露醇浓度(%) 渗透浓度(mOsm/L) 甘露醇浓度(%) 渗透浓度(mOsm/L)   5 275 20 1100   10 550 25 1375   15 825   (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  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 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Na+仅分别增多10%~20%和4%~5%;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Na+则分别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此可能是由于肾髓质血流量增加,髓质内尿素和Na+流失增多,从而破坏了髓质渗透压梯度差。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  【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本药可由肝脏生成糖原,但由于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本药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6)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  (1)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6)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6)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  (1)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g/m2,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病人衰弱时剂量减至0.5g/kg。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m2,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  (4)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5%~10%溶液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  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  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寒战、发热。  (3)排尿困难。  (4)血栓性静脉炎。  (6)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7)头晕、视力模糊。  (8)高渗引起口渴。  (9)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  【禁忌症】  ①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②严重失水者;  ③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  ④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注意事项】  (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6)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  ①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  ③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  ④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⑤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  ①血压;  ②肾功能;  ③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  ④尿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甘露醇能透过胎盘屏障。  (2)是否能经乳汁分泌尚不清楚。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肾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发生肾损害的机会增多。适当控制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  (2)增加利尿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并时应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  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防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规格】  (1)50ml:10g; (2)100ml:20g; (3)250ml:50g; (4)3000ml:150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会的!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影响。多尿症意味着尿量的增加,它和糖尿并无关系。[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内分泌科[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kg?H O,尿色淡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Osm/kg.H O,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外语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1、特发性 临床上无明显病因可找到少数特发性尿崩症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继发性 大多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引起的。[编辑本段]医学解释  西医学理解: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为渐进性,在数日或数周内病情逐渐明显,有时可突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继而烦渴多饮,有时烦渴出现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质,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渐消瘦。如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得不到饮水,或是在手术、麻醉、创伤后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脑病变同时累及口渴中枢时,多尿得不到饮水补充,病人可迅速发展到严重脱水,出现高渗证群,主要为脑细胞脱水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根据高渗程度的轻重,出现头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变、烦躁及神志模糊,可发展至谵妄、昏迷、体温可降低或出现高热,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疗过程中,如果用量过大,尿量减少时,仍不适当地大量饮水或是由于口渴中枢功能减退,皆可造成体内水分过多,出现低渗证群,主要表现亦为精神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由于创伤,肿瘤、感染、血管病变、血液病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等使下丘脑-神经束受损所致。也有与遗传因素有关。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尿量多(可达8-10升/日或更多),尿比重低;用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刺激(如禁饮,注射高渗盐水等)不能使尿量显著减少、尿比重显著提高。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中医学理解:  中医学虽无“尿崩症”之命名,但是古代医学典籍《外台秘要》引《古今尿验》中有类似此症的记载:“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皮甘者,皆是消渴病也。”《诸病源侯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寒,不能约水故也。”临证中,此类病人多无“尿甘”之征象,只是饮多、溲多。因此,认为此病乃是属于下焦虚寒,膀胱不能制约,肾关门不利之尿崩症。  《内经》指出“肾为胃之关”,脾阳有赖肾阳之熏蒸而腐水谷。故患者多神疲畏寒,主要为精血不衰虚,阳气不得温养之故。肾阳虚弱,下焦虚惫,肾之摄纳不固,约束无权而见小便频繁,饮多溲多。形体衰弱、头晕腰酸、两足无力为肾气疲惫,外不能充盈肌肤,内不能输步气血,舌质多淡、脉沉细,尺脉尤甚,均为肾气虚弱之症。《仁斋直指方》云“下焦虚寒,不能温制水液,则苗出不紧”。此病乃属肾阳虚衰,下脚虚寒。  所以,在治疗终以《景岳全书》中的“巩堤丸”治疗。因为本药丸中以大量的温肾固涩药,治肾阳虚衰关门不利之症颇为合拍。因此,在采用原方的基础上加以山药、党参以补原方不足,加以益气健脾之功。脾气健旺,命门火足,肾气充盈,膀胱自藏,小水的制,故堤围既固,洪水无以泛滥成灾。[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1、特发性 临床上无明显病因可找到,部分病人尸解时发现下丘脑视上核与脑室旁核神经细胞明显减少或几乎消失,这种推行性病变的原因未明,少数特发性尿崩症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继发性 大多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引起的,这些病变主要为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第三脑室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其次为手术(垂体切除等)、颅脑损伤等。其他如脑部感染(脑炎、脑膜炎)、白血病、组织细胞增多症X或其他肉芽肿病变、血管病变等影响及该部位时也可引起尿崩症。  AVP主要是在下丘脑视上核、其次为脑室旁神经细胞中合成,然后沿神经轴突向垂体后叶移动,运送至垂体后叶而存贮在该处,需要是释放至血循环。因此,任何病变破坏下丘脑正中隆突(漏斗部)以上部分,常引起永久性尿崩症,若病变在正中隆突(漏斗部)以下的垂体柄至神经垂体,可引起暂时性尿崩症。  根据AVP缺乏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前者AVP完全或中重度缺乏,禁水后尿渗透压不超过血浆渗透压,后者缺乏程度较轻,体内尚有一定量的AVP分泌,禁水后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尿崩症的诊断一般不难,凡有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者,均应考虑尿崩症的可能性,但确诊须赖进一步作下列诊断性实验。  1、禁水实验 正常人禁止饮水一定时间后,体内水分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AVP大量分泌,因而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尿比重及渗透压升高。尿崩症病人由于AVP缺乏,禁水后尿量仍多,尿比重及渗透压仍低。  方法:本试验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禁水前测体重、血压、尿量与尿比重或渗透压。禁水时间为8—12h,禁水期间每2h排尿一次,测尿量、尿比重或渗透压,每小时测体重与血压,如病人排尿较多、体重下降3%—5%或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停止试验,让病人饮水。  结果:正常人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超过1.020,尿渗透压超过800mOsm/kg.H O,不出现明显失水。尿崩症病人禁水后尿量仍多,尿比重一般不超过1.010,尿渗透压不超过血浆渗透压。部分患者体内尚有一定量AVP分泌,但不足以维持正常调节,禁水后尿比重可超过1.015,但小于1.020,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但与正常让相比仍显不足,属部分性尿崩症。本法简易可行,对诊断尿崩症有一定帮助,但禁水后尿最大浓缩除AVP外,还取决于肾髓高渗状态,因此,仅根据禁水后能达到的最大尿比重或渗透压来诊断尿崩症,有时不可靠。  2、禁水—加压素试验 禁水一定时间,当尿浓缩至最大渗透压而不能再上升时,注射加压素。正常人禁水后体内已有大量AVP释放,注射外源性AVP后,尿渗透压不再升高,而尿崩症病人体内AVP缺乏,注射外源性AVP后,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  方法:禁水时间视病人多尿程度而定,重者数小时即可,轻者需十几小时或更长,当尿渗透压达到高峰平顶、即继续禁水尿渗透压不再增加时,抽血作血浆渗透压,然皮下注射加压素5U,注射后1h测尿渗透压。对比注射前后的尿渗透压。  结果:禁水后注射加压素,正常人尿渗透压一般不升高,仅少数人稍升高,但不超过5%。尿崩症病人禁水后注射加压素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较注射前至少增加9%以上。AVP缺乏程度越重,增加的百分比越多。本法简单、可靠,但也须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以免在禁水过程中出现严重脱水。  3、高渗盐水试验 正常人静脉滴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AVP大量释放,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增加。尿崩症病人敌滴注高渗盐水后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增加,但注射加压素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明显升高,本试验对高血压与心脏病患者有一定危险,现已少用。  4、血浆AVP测定(放射免疫法)正常人血浆AVP(随意饮水)为2.3—7.4pmol/L,禁水后可明显升高。但本病患者则不能达正常水平,禁水后也不增加或增加不多。  尿崩症诊断确定后,尚须进一步明确其原因。应进行蝶鞍摄片、视野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或磁共振等检查以除外垂体或其附近的肿瘤。  尿崩症应和下列以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1、精神性烦渴 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与低比重尿,与尿崩症极相似,但AVP并不缺乏,主要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烦渴、多饮,因而导致多尿与低比重尿,这些症状可随情绪而波动,并伴有其他精神官能症的症状,上述诊断性实验均在正常范围内!  2、肾性尿崩症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异常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Xq28部位,其肾小管对AVP不敏感,临床表现与尿崩症极相似,往往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多为男孩,注射加压素后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增加!血浆AVP浓度正常或升高。  3、慢性肾脏病 多种疾病包括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管疾病,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均可影响肾脏浓缩功能而引起多尿、口渴等症状,但有相应原发疾病的临床特征,且多尿的程度也较轻。[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尿崩症一烦渴狂饮、尿频量多为主要特征,病程久者可伴体形消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皮肤干燥、毛发枯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心悸怔仲、大便秘结或五心烦热,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甚者神昏谵语、昏睡不醒等临床表现。辨证当分为阴虚燥热,但应区别孰轻孰重,治疗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固肾缩尿为为法,若阴伤及阳者,鉴于益气温阳。  治疗原则  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健脾补肾、补气生津、滋阴助阳、益气固涩。  1、激素替代疗法  (1)加压素水剂 作用仅能维持3—6h,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手术室出现的尿崩症,皮下注射,每次5—10U。  (2)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即长效尿崩停(5U/ml),肌肉注射,开始时每次0.2—0.3ml,以后根据尿调整剂量,作用一般可维持3—4d,具体剂量因人而异,用时应摇匀。慎防用量过大引起水中毒。  (3)去氨加压素为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药,鼻腔喷雾或滴入,每次5—10μg作用可维持8—20h,每日用药2次。此药抗利尿作用强,副作用少!为目前治疗尿崩症比较理想的药物,该药也有针剂可供皮下注射,近年来还有口服制剂,使用更为方便。  2、其他抗利尿药物   (1)氢氯噻嗪每次1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减少约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2)卡马西平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减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每次0.2g,每日2—3次。  (3)氯磺丙脲可加强AVP作用,也可能刺激其分泌,服药后可使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高,每日剂量不超过0.2g,一次口服。本药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注意。  3、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预后: 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速和系统有关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