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78岁,得了胃癌晚期症状,身体很弱,已经卧床不起。饮食应该怎么调理

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按票数排序
这个问题是苗大夫提的,以她的阅历和曾为医生的身份,她一定知道大量的家里有失能老人后的状况。我想她提出这一问题,一定是深感此事绝对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看了此前不少答题,属于子欲养,亲不待,其他的大多属于有尽孝之心的。我正处于家中有失能老人的状况,有大量切身体会,我想说的是,凡有孝心者,对此事要有充分准备,至少心里要有这桩事。这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所谓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换一个说法,叫失能老人,据统计,全国有3600万人,而失能又可分为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又占一半。现在所有的年青人,都可能面临父母失能的那一天。最极端的情况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完全失能了,这是二对四,而下还有小,收入还不高,你将如何应对?还有一种情况是,家中有完全失能的老人,时间很长,我所知道的有一位老人,因摔倒致瘫变痴失能,长达18年才去世,能应对吗?我母亲现在是完全失能的老人,要想把老人照顾好,照顾得有尊严,这实在是太难了。说说我的情况和体会吧。一、月开支。请保姆费3000元。母亲食品用品开支,至少2000元,包括买点营养品,由于上不了厕所使用纸尿片等。这5000元的开支,是硬支出。二、昼夜有若干次翻身、换尿片、帮她掻痒、捶揉疼痛处、喂药喂饭。夜班由我、弟、妺加小保姆4人轮流值,每晚一般要起来七八次侍候。说不定,你刚睡下,就被喊起来了。母亲是既嗜睡,又常醒有事。必须轮流,没有哪一个人能有精力夜夜值下去。三、母亲当前思维失控,常常是习惯性的记忆思维起作用。她会反复说,要自己上厕所,还说昨天才上了,其实没上。不过我们也试过,好不容易,替她收拾好,上了厕所,又说不解了。这对她是折腾。她的脊柱早已变形,无法过大弯曲,而且解大便的时间很长,蹲马桶也根本受不了。用座椅式座便器,她说解不出来。还说要换到原来的房间去,哪有什么原来的房间,还说刚才谁来给她说了什么,其实也根本没人来。回应小了,听不见,大声了,说你们怎么这样?天天如此,你有足够的耐心吗?有时,刚弄好,才坐下,又被呼唤,我统计过,一个小时之内,会有10多次。四、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吸氧(家里备有吸氧机),都得记牢。发现情况不好,得赶紧请医生或送医院。送医院还得有关系能马上送得进去。一进医院,就要作各种检查。所以,得平时侍候好,减少上医院,否则每上一次医院,各种检查下来,就是一次折磨。需要做的事,当然还不止这些。假如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两个、三个,假如不在老人身边,子女身居异地,要料理的事就更多了。我也想过,比如就在医院,打听过,请护工,一个是不行的,得请两个轮班,而了解下来的情况, 护工很难做到细心耐心,甚至在亲人不在时,会欺负老人。即使我们再小心,母亲还是有点裖疮了。纸尿片得勤换,裤子尿湿了,得马上就换,如非亲人,很难做到。这件事,绝对不比带小孩轻松。带小孩,是一个精力负担逐渐减轻的过程,而这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带小孩,是一个充满希望看着孩子成长的过程,而这是一个眼睁睁看着逐渐衰弱而且绝无可能逆转的过程。现在已经有说法,说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而民间早有说法叫久病床前无孝子。撇开道德情感层面的意思不说,都反映了这件事的艰难度。能把这件事做好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你的孝心,还取决于你是否有关系,是否能干和收入状况。实际上,随着现在老人的寿命在增加,失能的老人也在增加。从前,往往是等不到失能,不少老人就去世了。好几次我用轮椅送老人去医院,医生就说,看啊,又来一个,长寿的多了,失能的也多了。现在,我也是统计意义上的老人了,好在有时间在家,侍候母亲,但要想出门,个把小时就得往回赶,怕有点什么事,家中如只有小保姆一人,会忙不过来。旅游什么的,根本就不敢想。成天呆在母亲身边,有时间,就上上知乎。我常在想这件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没有一些好点的办法?当父母已进入老年时,作子女的,要设法让父母注意锻炼和保养身体,尽量避免以及推迟失能或完全失能情况的发生,让老人既长寿,还活得有质量。当无可避免地发生完全失能的状况了,如果当地没有很好的养老场所,只能自己来,如果有养老场所,做不到悉心照料,还不如自己来。如果有很好的养老场所,收费很高,你得有那个支付能力。得有这个准备和心理准备。政府有关方面,各个社区,如果真正把这件事当一桩事来办,大批地培养一批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护理条件和 监管措施,是当前最应该办好的事之一,还能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岂不比那些花架子式的政绩工程,更有价值?这可以是一项专业,还可以是一项产业,有大量的相关设施需要设计生产。就算有了,做得比你自己还好,你也还得经常去看看。我发现,母亲一旦发现身边没亲人,就会着急。就像小孩看不见母亲一样,老人还随时需要亲人的安慰。有些老人临终前,还支撑着不断那口气,直至想见的亲人见到了,才去了,就是这个道理啊。-------------------------------------------------------------------------------------------------------------------------------------------这是知友在评论中热情贡献的治褥疮的偏方,希望能帮助到需要者。我在这里先向他表示谢意了。公布一个很有效的偏方对于治疗经常卧床生褥疮的有奇效哦,"用壁虎的尾巴烘干放到生褥疮的地方即可!不用伤害壁虎,就用壁虎自己掉的尾巴就可以!冬天一般很少见到壁虎,所以夏天的时候多做一下留起来备用吧" 我家老人用过多次,现在免费分享给大家~PS:希望周老师能把这个偏方加的你的答案里边让大家都能看到 !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吧 谢啦~
自己也深有体会,赞了 老师的答案。然后跑个题,还是请知乎上的年轻人尽早考虑一下如何降低父母长期失去自理能力的可能性。不要等到这一天来到了再后悔吧。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但老去前长期失去自理能力可能是自己一生最大的痛苦,也很可能是自己儿孙们的最大痛苦之一。从我身边长期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来看,两类人居多:一、因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长期卧床。其中以女性居多。二、因严重老年痴呆失去自理能力。其中以男性居多。所以,作为儿女,为了不让那一天来到,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1、及时提醒、帮助自己的母亲补钙、留钙,见问题我的回答。2、如果你的家族有老年痴呆的病例,或者父亲不爱说话,没什么兴趣爱好(像我的父亲),多陪他聊聊天;或者让(外)孙子孙女多跟他玩玩;引导他参与一些能够用脑的项目(麻将、手工、需要技巧的家务、时政分析,等等),亲情和用脑是有效的阻止手段。
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像我外婆90多岁,严重老年痴呆,睡眠日夜颠倒,早上4点就开始用拐杖砸门,脾气乖戾,经常大闹大哭大骂,往楼下扔东西(曾经半夜三点把一个房间除了家具以外的东西都从三楼扔到人行道上去了),大小便不能自理,拒绝穿纸尿裤。四个子女有两个都不管不问,只有我妈和我大舅一人半年。基本上是20个小时连轴转,冬天零下5-10度,白天每天都是在洗大小便弄脏的棉袄棉裤被子褥子中循环度过的。嘴上说“照顾”倒简单,真的责任落到自己肩膀上,不知道多少人受不了。
03年我还不到10岁,奶奶从床上摔下,摔断了腿。医生建议做手术,然而出了手术房,奶奶患上了脑血栓,从此完全不能自理。(那时我还不懂事,现在一直想问问父母这件事的始终,但是没有开口。这只是大概的信息。)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医疗事故意味着什么。十年过去了,奶奶依然躺在床上。爸爸兄弟四个,从那时起一周七天轮班照顾奶奶,十年如一日。奶奶躺在床上要经常翻身,接大小便……于是经常爸爸从奶奶家值班回来十分疲惫倒头就睡。保姆以前请过,可是都超不过一年,因为似乎照顾这种情况的老人太累了,没人干,随后也就没有保姆了。
现在终于明白爸爸是多么不容易。这件事情做下来,需要很大的孝心与毅力。听到很多人夸赞父亲兄弟四人孝顺,的确是这样,因为真的很难。
说说我的姥姥姥爷。从小我和他们长大,感情很深。然而如今姥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说话很大声也听不见。姥爷比姥姥大六岁,八十了,仍然十分健康。想来,是因为姥爷每天买菜、做饭、做家务,每天读书读报,每天雷打不动早中晚看新闻。多动脑,多活动,有信仰,这样真的十分有利于健康。
现在我父母都十分注意了。每天晚上父母都会出去走走。他们晚上十点睡早晨六点起。父亲以前喝酒喝得胃不好,如今就很少喝酒了;母亲为了预防糖尿病,现在也很少吃糖类了。
我知道他们注重身体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又一次妈妈无意说起:“我们好好锻炼身体,今后不给你添麻烦,你好自己去闯。”一句话说的我眼泪差点掉下来了。倘若有一天我一定尽心尽力。只是,独生女谈何容易。每每想到这里,心中一沉,深知唯有现在加倍努力才行。即使我自己不能有更好一点的生活,也至少要让父母生活的好一些。
对父亲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丫头,爸爸没有爸爸了···」,那天爷爷病逝。对父亲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把姑妈(长父亲多年,尤似其母)的遗体推进火葬炉的一瞬,我和他同时跪伏在地,他抱紧我,我第一次见了他哭。···父母无自理能力,其实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也能想象子女久侍床前积累下的烦怨与嫌弃,父母不也会有不堪稚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么?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在孩子身上我们总能看到希望,我们知道他们必有长大成人的一天;而对不能自理的父母,他们的情况只会一天比一天糟糕,终点则是死亡,这对子女的热情无疑是打击。直观的看确实是这样,然而我想说的是:子女赡养父母,受益的并不只是父母,就像父母抚育幼儿时他们也会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论是被抚育还是赡养,两个过程中永远都有孩子的成长。拿三四岁时父母抚育子女的恩情作为子女在父母年老体迈时需当赡养他们的理由是不合适的。不合适不是因为不应该,而是由于三四岁时发生的事情我们是没有记忆的,所以如果你和父母的感情不是特别好,长期的责任背负会使你陷入巨大的认知失调。不要把赡养当做是与父母抚育恩情的交换,你是无法在一场没有收益的交易中自我调解的。而且一个人的赡养行为如果只是迫于社会压力,结果是赡养人会把这当做道德压迫,而父母被赡养的质量也无保障。病床前无孝子,孝与不孝的道德宣判实在是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找可以信赖的人疏通下自己的怨屈也许更有效。或者想象一下父母不在以后的情境吧。父母也许不再年富力强,就像一座破败得无法修缮的老房子。但是只要他们还在,我们从何而来的证据就是确凿无疑的,我们从他们那里起步的成长轨迹就是清晰的。此时父母的价值不在于他们能为我们供给多少物质上的扶持,只因为他们是父母,一个我们唤作「爸爸」「妈妈」的人。当我还能唤出这两个名字,而且知道还有人会答应时我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没有照顾过这样老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这里边的艰苦,全家人基本上都需要放下生活全部投入到这个事情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家人精神上的压抑。老人一般分两种,一种长久瘫痪在床,没啥意识,全靠人来服侍,一种是行为言语上的怪异行为,包括骂人打人砸东西,幻听,这都是你不能控制的,随时都有可能出岔子。以前光是听别人说,礼义道德说的很容易,真正遇上自己身上才知道这对一家人的影响,不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是重大的考验。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按我个人的习惯,是不愿意把自己放在极限情况下去考虑的。应该怎么办?鬼知道到时候我会怎么办。我有一些朋友,有些家里有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他们当然不总是带着爱心和温和的笑容接纳这一切,有时候也会抱怨,半夜里偶尔也会到微博上去发泄一下,看得出来挺惨的——我甚至相信他们对自己的长辈也会偶尔发脾气,不总是像电视里演的那种孝子一样。但我相信他们仍然在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长辈,也许不是100%,也许只有40%?但我觉得这也足够了。所以坦率的说,我不知道到时候我会怎么办,我也不知道长辈“失去自理能力”到底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糟糕,而且我也不愿意没事儿就把自己放在这种极限情况下去自虐。但我相信我不会放弃他们,我无法想象自己会干出不管他们,不让他们安度晚年的事儿来,换句话说,我有底限,而且不会做个混蛋。一想到这个,我就因为确信自己是个还不错的人而感到安心。
请你们绝对绝对不要送父母去养老院!我曾经去过数次次养老院,一次是看望爷爷的弟弟,也许是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个下县的,我刚进去的时候就闻见了令人作呕的异味。路过一个老人房间的时候我泪都要下来了,里面非常简陋,盛夏屋里只有一个小风扇,一张普通的单人床上铺着脏地有些看不出原来颜色的凉席,一张桌子,一个凳子,电视机柜上放着一个电视机,这就是屋里的全部摆设了。二爷爷看到爷爷来了很开心,爷爷心疼地问他过得还好吗,他叹了口起说一般吧,又问他吃得如何,他拿出一个白色瓷碗,里面放着不知道什么,他说这就是午饭,他吃剩下的,我没忍心去看里面是什么,便跟爷爷说我出去走走。刚出门就在走廊上遇见一个推着着轮椅的老人,自己艰难地一点点挪着推着轮椅准备出门去晒晒太阳,我立刻跑过去扶住老人,跟他请求了好几遍他才同意我推着他出去晒太阳。老人很轻,我扶着他做到轮椅上后,缓缓地将他推到太阳底下,不是因为轮椅沉,而是老人瘦弱到让我觉得稍微推快点他就会跌下轮椅。将这个老人安置好之后,我心情沉重地回到走廊里溜达,偶然在一个布满阳光的大厅里看到了好多正在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两个人小声聊着天坐在椅子上,每个人都是一副安详地表情,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下一秒就会西去一般。后来路过他们的厕所,还好厕所算是科学一点,是马桶不是蹲坑,可是马桶里脏不可耐,旁边的洗手池里也没有水。旁边的房间里我终于看到了医护人员,神情冷漠地嗑着瓜子聊着天,有老人慢慢推着轮椅过去,她们眼也不斜地兀自聊自己的。当时我在想,如果这是你们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宿舍,看到他们自己艰难地推着轮椅的样子,你们还会这样漠然吗?可是很久之后我也想明白了,她们能漠然对待这样一群老人,自家老人说不定也会送到这样的地方来。这件事离我已经七八年远了,可是我却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提醒我,我要是这样对我的父母,下十八层地狱都不足惜。小学的时候曾经数次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一般都是春节过后不久,济南的养老院还算干净,老人的房间条件也稍微好一些,只是看他们看到孩子的表情皆是喜不自禁,就像是看自己的亲孙子孙女一般,现在想来,也许他们的孩子已经不去探望他们许久了。初中时父亲曾跟我开玩笑,他说他老了就找个好点的养老院和我妈去养老去,被我瞬间打断,我说你又不是不记得二爷爷当时的环境,他嘟囔着说,我都说了找个好点的。可能父母是为了让我省心,可我真的舍不得我的父母去那种地方受苦,再好的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也不是他们的亲女儿,不可能待他们如亲父母一般面面俱到,我宁愿他们一直打扰我的生活,我宁愿他们那时候需要我的照顾,我宁肯请一个保姆在家照顾他们,我也不愿他们去那种地方受苦。小时候是他们拉着我的手,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所有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他们赋予了我生命和智慧,他们老了我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一切因果循环,我倒是觉得很好。(还是希望父母安康,希望父母永远不要有那种需要依赖别人的一天,因为他们曾是那样骄傲的人。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副好身体,好人一生平安。)
姥姥瘫痪一年有余,从接近植物人的状态恢复到如今只有右臂能动。平时由保姆与姥爷照顾,保姆休息/请假时,我妈过去伺候。去年底她的保姆累病了,我恰逢寒假,去照顾她一月余,摘当时的随手记:“离死气太重,不胜惶恐。她躺在床上,接受按摩,活动手脚,然后突然说要尿尿。然后被扒下裤子,戴着的尿不湿已经一阵臊味。然后被抬到便椅上,结果一半的尿撒到地上。然后他去倒尿,我为她擦屁股,然后我抱起她,他为她提裤子,我们把她放到藤椅上坐着。一整天都在重复这些事。她坐在藤椅上望着门外,阳光打在她身上,根据太阳的移动我们把她抬来抬去。她不断提要求,下指令。剩下就是沉默,每次抱她她都会发出尖锐的笑声,笑到浑身颤抖,怎么都停不下来。他始终沉默,他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我和他都很瘦,她很胖,屁股宽阔,肚皮肥圆。不再有阳光的时候,我们不再让她朝向门外,而是抬到电视前,看一些综艺节目。她的视力不输于我,叫上名字的明星比我还多。她年轻时是个音乐教师,后来又做生意,养大了四个孩子。她一生好强,年轻时烟不离手,喜爱拳击节目,很难忍受自己如今的脆弱。于是她变得像个孩子,一昧索取,仿佛被所有人亏欠。她不再下达指令的时候,即大多数时间,我都是握着手机,捧着书或者kindle,亦或盯着无比无趣的电视。房间里生着煤炉取暖,炉上的水不停的开,我添了块煤又坐回椅子。为了保暖的门窗紧闭,我们重复着无聊但逃脱不掉的工作,而希望之井早已干涸。我慢慢就像老人一样习惯了晒太阳,讨厌市声的聒噪,守在煤炉边,呆呆地看电视。这一切发生的迅疾,仿佛昨天她还是我,而我却不记得自己昨天的模样了。”如今她的保姆只有白天过去,夜晚的一切交由我姥爷应付。她自己尽量不喝水,忍着大部分的需求直到天亮,因为他只能够帮她翻身,根本抱不动她。我们曾经幻想她有一天会好起来,重新下地走路,像十几年前她第一次脑血栓后一样。那次我妈妈给她按摩了整整半年,恢复的几于常人无异。妈妈说她只生养了自己一场,自己已经还了她两条命。她脾气始终古怪暴躁,要强的人对自我现状的嫌弃使她急于攻击辱骂目睹她一切的人,保姆被她骂走三个了。写了这么多,我想说,妈妈常说:“我以后绝对不会是她的样子,我才不给儿女添麻烦,我不要被人嫌弃/可怜,到时候你们谁也不许管我。”她举了自己姥姥的例子,九十多岁身体健康,突然有一天宣布绝食,别人送饭她只是笑,十几天之后安详的离开人世。而我始终觉得,父母将我迎来世界,我也会好好送他们一程,我们必将一起度过彼此最脆弱无助的时候,最大可能的保护对方。我们也曾讨论过生死,他们都认为自己能够决定在何时死去,但想到未来我依然忧心忡忡,我会担心十岁的弟弟是gay,担心自己根本不打算拥有自己的家庭,担心无法令他们满意,甚至根本无法为他们理解。如今能做的,不过是分享彼此的此时此刻,轻松简单,无需多虑。无论未来是何等戏剧、如何分开,都是以后的事了。毕竟种种无常,未来心不可得,真正拥有的是现在啊。
印象很深就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大概十七年前我奶奶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慢慢的就开始忘记很多事情,忘记烧水,忘记钥匙,直到后来的忘记回家的路,就因为这个走丢过好多次。有一次自己一个人出去买菜还是干嘛,那时候我很小,记不得了,就走丢了,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从我们县城走到了乡下,几十公里的路,一天几乎没吃没喝,家里找的都快要急疯了,后来当地乡政府的人从她口中探听到我们家单位的名称,才把她送回来。再后来连走路的能力都丧失了,就一直呆在家里。
那个时候还好,子女多,我叔叔阿姨加上我爸一共5个兄弟姐妹,为了照顾奶奶就从1号到5号,6号到10号这样的顺序排老大到老小的班来照顾奶奶。由于我们家和奶奶家住得近,基本上早饭和晚饭都是我妈和我爸去喂的。除此之外还要给她翻身,扶到坐便器上,换衣服,早上起床等等。每周末姑姑就过来带去浴室洗澡。那个时候我妈身体就不好,所以很辛苦。当时候我们家住的是职工宿舍,很阴暗很矮小的房子,由于就在我们家楼下,每天我都去看看我奶奶。一晃就是从我小学到高中。床头百日无孝子,我觉得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想想我父母付出的太多了。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个对于养育之恩不足为道,但是如果你在病床面前服侍一个人一个月,你还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子女教育,应酬,那个时候我还不听话,害的老爸的头发都白了一片,真的很艰辛。
当然在我看来,这些责任不可避免,但是我想强调的确不是轻松的事情。
再过几十年,80,90后步入照顾父母的年龄,不能够认真的照顾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事情我觉得是只会多不会少。也可能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加上现在的普通大众工资并不高,主要靠靠辛苦工作赚钱养家,照顾失能或者半失能父母的事情更加艰辛。如果父母双方是双职工或者退休公务员还好,毕竟还有养老金和保险,如果是一些个体户甚至是农民,除了少的可怜的养老金就没其他的了。
何况现在双独家庭众多,这个现象绝对不是个例。
我觉得,这个另一方面也是商机吧。1.政府投资建立公立养老院,收费相对低廉,进行补贴。(其实这种机制下,就不可避免腐败问题)对于双独,单独或者非独子女,进入公立疗养院国家给予的个人补贴不同(这个又会牵扯到子女会不会贪污父母的养老钱)。
至于照顾父母的的细节,很多子女不放心,现在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为了监督,我觉得可以建立全天候的视频监控,子女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随时连接疗养院的监控,看看父母相关的讯息。2.相对于政府投资,其实我更倾向于公开招标,个人承包,政府给予补贴,或者公益疗养院,或者参照国外的相关经验,当然国外没有计划生育政策。
监督方法同上。3.个人兴办高级的疗养院,收费可以高一些,用于中产或富人阶层失能老人的疗养。(富人可能不需要,自己家里就找保姆之类的)。4.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可以有一些有社会公信力的人,像罗永浩(其实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公信力吧)能够出资建立养老院,无论是盈利还是非盈利,都可以,或者只是保本。这样对于父母的赡养也比较放心。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觉得说的有点道理。我奶奶2000年因脑梗塞半身不遂,基本上长年卧床,前后有整整十年,一刻都不能离开人,每天吃喝拉撒得有人伺候,晚上我爷爷照顾,白天都是我妈照顾,我爷爷白天基本不管,我家农村的,我妈在我们村真是出了名的孝顺,要不是我妈照顾的好,我奶奶真不可能在床上躺十年。我们有些亲戚的老人得的跟我奶奶一样的病基本上都是最多二年,没超过三年的,照顾一年以上家里人都受不了,所以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病人是非常考验亲情的。
答案是唯一的,却又没有答案。但是发人深思。作为独生子女,更是深感压力。中医的思想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无论是广义上的思想还是狭义上的治病,对这个问题都应该是有指导意义的。上面有些人的答案显得很悲观,已经在想这个问题发生该怎么办或者认定这个问题即将发生,而我们真正该做的是不要让父母失去自理能力,不要让他们成为失能老人。
赞了知友 周晓农 的回答 忍不住还是想上来写两句外公11年九月份 一个人去医院体检的时候突然在医院楼梯间晕倒 脑溢血 非常大的血块压住了脑部神经 在此之前五六年外公已经患过中风 可能程度比较轻 但也对他的行走和听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只是外公天生比较乐观积极 一直锻炼才恢复了行走和自理生活的能力 这次脑溢血 他一度昏迷不醒 在ICU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到醒来的时候 基本上已经不能动了 只有右手可以轻微抬起 连食物都无法吞咽 要靠管道输送流质食物补充营养 以尿管排尿 大便的话 要用开塞露 排不出来的话 甚至要人手直接从身体里面掏出来 我11年离家读大学 国庆第一次回家 看见平时坚强独立的外公 躺在医院的床上 两眼直直地看着我 流着眼泪 晃着右手拍着床 像个小孩一样发出呜呜的声音 当时我实在太难受 没在病房里待多久就跑到厕所里大哭 后来家人知道外公再也没有康复的希望 12年过年的时候便将外公接回家里 腾出一间房间给外公 买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供氧的机器 外公没事之前 与外婆 舅父舅母 还有3岁的小表弟一起住
外婆本来就有冠心病 加上要照顾小表弟 妈妈请了保姆阿姨当看护 帮着家里人抱外公去洗澡 擦身 天气好的时候抱外公到轮椅上推出去晒太阳 定时换药 做各种各样的流质食物 最重要的是保姆几乎需要时刻盯着外公 有什么紧急情况马上打120 一年半里面 保姆换了两次 工资一次比一次高 服务质量却没有什么提升 家乡这种34567线小城市 非常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 愿意照顾重症病人的所谓的保姆也只是年老找不到工作的大妈大伯 如果妈妈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 一大家子人根本不知道如何照顾外公 后来外公因长期卧床 而且本身身体的新陈代谢比正常人慢 屁股和大腿的肌肉出现坏死 肌肉变黑流脓 保姆什么专业知识都没有 怕家人责怪她 只会给外公涂皮炎平之类的 外婆阿姨说过几次也不听 妈妈只好每天下班就在单位饭堂吃点东西 然后赶去外公家里给他换药 后来 再也没有后来了 今年春节前几天 外公离开了说了这么多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宣泄自己的情感 如果以后我的父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我肯定是会自己照顾的 我不赞成将父母送去老人院的 一来 就我的家乡来说 老人院的硬件设施实在令人担忧 而且一群年老体弱的老人聚集在一起 很容易会产生集体的忧郁情绪 整个老人院怨气冲天 楼上知友也已经提到了 另外终归是自己的父母 还是自己照顾比较放心 请保姆帮助自己也是可以的 但我更希望有机构 或者医院 能够培训出具有一定护理专业素养的护工 这些护工也能够到家里来照顾病人 也教会病人家属一些日常护理的急救的措施 至于预防方面的话 除了在父母身体还ok的时候抓他们去锻炼之外 如果老人是病后康复的 一定要做好康复工作 该戒掉的就要戒掉 健康生活~(ps 从非专业的角度看 我真心觉得有过中风病史的老人不要长时间打麻将!!我恨麻将!!)
我现在已经在照顾我爸爸了 他应该算是半自理吧 爸爸独居 我妈妈其实早就身体不好 十几年前被诊断出胃癌症晚期 05年又查出肝癌 真是。。。 但由于我爸前年底被车撞了我就基本也没太管过我妈了 她自己去医院检查吃药挂号什么的 除非住院 要不我就帮她去医院买下药什么的
不知道有几家是我这种情况 我爸他老人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什么的 骨折根本不好 现在还在拄双拐 要知道老人家是撞一下少十年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 由于我在另一个车程1小时的城市上班 自己又没有车 只能每周回来最多2次 他一个人待久了精神上出了问题 搞得我心力憔悴 加上现在上班有几个轻松的 两边奔波几乎把我搞奔溃 请保姆又麻烦 这不行那不行的 不是出钱就了事的 要知道你挑保姆 保姆还挑你呢 加上我们的收入大概算中下的样子吧 很吃力 请了一段时间的保姆 后面那个保姆病了就没请了 想再请又一直各种找不到 现在农村的人1000多块钱还看不在眼里 要我们出个2000多还要包食宿什么的真的负担不起 而且还有个情况
独居在家的老人和小孩样如果没有我们在看着 很容易被保姆挟制住的 我爸爸之前的那个保姆就有点这样 吃什么干什么都有点这样 自己做不了主 还是得我自己多回去看看 其实政府真的应该出面 组织社区里的闲散人员 我觉得找个附近的钟点工大家知根知底 我们也不用管住宿什么的 几个小时的费用也还好 这样多好 可惜政府可能觉得麻烦 钱少 不想管把 幸亏还有医保 不然早就死透了 现在爸爸精神状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医生开的思瑞康爸爸很抗拒吃 想各种办法 过年放假在家待了快一个礼拜 就掺在牛奶里给他喝 他说 崽崽 这个牛奶怎么是苦的啊 暴汗 电视剧演这种情节的时候怎么从来没交代过这个啊? 每次上完班很累还要搭至少一个小时黑的士拼车回家督促他吃药 他还不肯 真的是。。。 长期的这种很折磨人的 精神上的折磨更胜肉体 我羡慕我身边的同事可以悠闲的出去玩逛街发呆什么的 我稍微有空就得盘算卡好时间回家陪他 偶尔我很累了 待在自己家休息稍微看电影玩下什么的想到没有陪爸爸 就觉得很罪恶 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这样的啊 我问过居委会 基本不管 虽然居委会前坪贴了什么可以照顾老人的宣传 但是一问工作人员 就两个字 没有 哎 没有办法 我们小的时候 爸爸妈妈也是这么照顾过来的 我爱我的爸爸 每次知道我要回家他就开心的去菜市场买菜给我吃的样子 想到我就高兴 我要多回家陪我亲爱的爸爸啊
身边人的一些经历小时候的邻居,老人是位警察,临近退休的时候一次出警突然脑溢血,从此卧床不起。当时他女儿还未工作,家里全靠他的一点抚恤金和积蓄生活。经济状况在女儿工作结婚后有好转,但是女儿结婚后和女婿一起另住,他完全靠妻子服侍,维持个人清洁,请医买药,喂饭喂水……夜深人静就能听到每隔几十分钟他的妻子就要给他翻身并且拍打压迫部位的声音。这样过了差不多十年,老先生才去世,据说这么多年来身上都没有生过褥疮,是瘫痪病人里极罕见的……但这是他妻子十年的辛劳换来的,十年来大概连一个囫囵觉都没睡过。另有老家的一位太太,简称A吧……婆婆卧床快二十年,大儿子撒手不管,全靠A和丈夫(二儿子)服侍,为了照顾老人周全,A的丈夫不出去工作,只打零工挣钱,A在外面做全职工作有时还要兼职,再加上低保,过得捉襟见肘。A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下班就要拼命的洗老人尿湿的床单被褥,这么多年几乎没出门玩过,外食都很少,就因为家里有需要照顾的婆母。即使是这样,老人家也时时刻刻惦记着大儿子家的孙子,对服侍她的二儿子家的孙女不屑一顾。……写这么多其实完全跑题了……只是想说长时间的照顾失能老人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不仅是经济压力的问题,家中有这样的老人又没有足够的钱和关系,为了照料他们付出的时间和辛劳都是无法计算的……而且这和照看孩子不同。照顾孩子,每一天都能看到好的变化,可以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但是照顾老人,每一天都是重复前一日,永远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何况看着至亲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其中的心理压力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对失去自理能力的父母,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都应该尽可能的让他们过得舒适。但是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也请不要对家有失能老人的人指手画脚吧(当然前提是对方没有虐待老人的情况)……也请不要再轻飘飘的的说什么“只是付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了吧,因为他们付出的绝不是“一点点”
微观下,没有这个问题。宏观上,这是困扰后几十年的巨大隐患。非道德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一儿养四老,或一双带两双,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而不可想象的。无关于孝道,到了一代婴儿潮集体老去的时候,也许安乐死会通过,也许自裁的尺度会远超想象。在这个看似高科技的发达社会里,饥荒,易子相食,不曾远离。若不能生活自理,仅就儿女而言,仍只有顺从于巨大的社会压力与自身情感压力,但对于父母而言,胡不归,何待哀鸿?
看着许多亲身经历,感到压力很大啊……以后我也是2V4,不敢想啊。我工作的地方是个退休人士为主的社区医院,所以失能老人见的多了。诚实地说,如果完全失能,一家子照顾一个老人都有可能忙不过来,不要说4个,那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算再雇人,也很难,而且有的老人非常固执,不接受外人的服务。加拿大的福利算好的了吧,其实大部分老人还是很多依赖子女亲人的照顾,如果突然有一天大家都不管自己父母交给政府,医疗系统马上就会崩溃。政府其实是为无人照顾,或者家人实在照顾不来的老人兜底的。加拿大没有独生子女政策,饶是如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还是面临很大挑战。中国再过二十年,我都不敢想。当家人照顾不来的时候,就只能送老人上医院,好转一些再去养老院。养老院很贵,而且还有waiting list,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失能老人中老年痴呆占很多,而且有的因此变得很暴力,这种最难照看,需要有人一直在免得发生意外。还有失去行动能力的,需要定时翻身,伺候上厕所,洗澡。更糟的是两者都有的(老年痴呆严重了也是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有时候,真的只有送去养老院,让专业护工看护。家人就算自己是医生护士,也照看不来的。而且,如果孩子还要工作怎么办,在外地怎么办,要休息怎么办(这样的情况连度假喘口气都不可能,到最后确实有人受不了)。幸亏大部分老人失能时候岁数比较大,孙辈多半自立了。否则要带小孩,再照顾老人,老人如果不能自理那根本不可能,见过子女要带小孩子,不能接受老人出院跟她住一起的。当然也有老人一直身体非常好,最后安然去世,所以失能实在是最糟的情况了。大部分时候,夫妻一方失能,多半另一方照顾着,直到照顾不来,才轮到子女。很多夫妻也愿意保持独立生活,直到实在无法继续。如果父母都失能,能照顾就照顾,不能照顾送养老院。到最后这不是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当然如果明明能照顾就是不乐意,那不合适。但是很多时候,很多情况,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时,只能做选择了。
匿了吧,求折叠。只是有感而发。这个寒假回了老家,在东北,以前因为经济原因,不怎么回去的。今年回去是因为,爷爷身体不太好了。糖尿病,只能一直卧床,吃饭的时候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到饭桌前,一勺勺喝着汤,还总顺着嘴流到衣服上,牙口也不好,很多东西嚼不烂,人也有点糊涂了,有时候嚷嚷着去找枪,我爸和叔叔大爷们就只能哄他说马上就出去找,没找到。过年的时候还好,家里人多,轮流照顾,可是,平时呢。我爸和二叔都在很远的外地工作,能做到的只有给三叔打些钱,拜托大娘和三叔他们照顾好爷爷,爷爷大小便也失禁,据说拿着尿壶都不太能尿进去,床下一直垫着那种尿布。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一年两年,日复一日的把爷爷从床上扶到轮椅上,洗围嘴,从轮椅扶到床上,换洗衣服,更换尿布,等等,的确是很累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三叔早些年品行不好,是我爷爷最看不上的儿子。这次还听到爷爷说“找到枪我先毙了你”,一边忍受着老人犯糊涂骂自己一边照顾他,想必挺无奈吧。(临走的那天,爷爷问三叔要了1000块钱,轮椅上数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分成两叠,小心翼翼塞在秋裤松紧带那,被扶着上了床,把我叫过去,要给我和姐姐各500,看着他颤微微地拿出来给我,泪奔了,在回程的车上想到都忍不住哭,现在也是。)当初爷爷各种嫌弃三叔,可是在身边的就这一个,要是没有他,爷爷该怎么办呢。我和男朋友家在两地,而我们要在另一个地方发展,真不知道以后妈妈爸爸或者阿姨叔叔生病了该怎么办,两家在一个城市的话还能一起照顾惟愿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一直健康快乐。也希望爷爷病情能好转。--------------------------------------的分割线----------------------------------------------------今天得知爷爷昨天早上去世的消息,趴在桌上哭的不能自已。对我来说,还是太突然了,十几天前还问我小侄女我爷爷怎么样了,她说前几天又掉地上了,但和过年时候差不多,没想到。。姥姥姥爷在我出生前就不在了,奶奶也在我7岁时不在了,我和她只见过几面,幼儿时期的记忆也早已模糊,但那时7、8岁的我还是会在晚上偷偷哭一下小时候没有被爷爷奶奶照顾过,长大了也没能常常看他们,我连他们爱吃什么,这一生经历了什么都不知道,很遗憾。打着打着眼泪流出来了。我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不在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医生,其实看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形,往往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一个家庭有多无助和无奈。当事情已经发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亲人应该尽力予以安慰和自己动手给予帮助——是的,强调是“自己动手”,哪怕老人已经痴呆,但还是能感知到子女和花钱请的护工之间的区别。当然,在精力和时间的压力之下,寻求社会护理机构的帮助也是无可厚非的。近来正好看TED,其中有个演讲者面临的是另一个问题——家族性的老年痴呆。演讲者已经深感到看护老人的辛苦,面对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一定会到来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痴呆,她在做这么几件事:1.培养好的爱好:绘画、折纸、编织,这样训练出一双自觉的手,即使当大脑已经不能发出正确的指令的时候,仍然可以专注于某些活动从而更容易被照料,更不会惹人厌烦;2.好的身体:瑜伽、太极之类可以锻炼身体平衡性的活动,适当的负重锻炼,这样在年老的时候还可以移动自己的身体;3.培养好的个性:痴呆之后个性会裸露,而且很明显,和蔼而有爱心的老人会比暴躁易怒的人更受欢迎,也意味着受到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外人照顾的时候。这个视频可以看成是对本问题解答的未来式。ps,视频可以在podcast上找到,题为“我如何准备老年痴呆的到来”
看他們自己的意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我奶奶在高幹病房住了十年之久,雖然又聾又瞎講不出話,只能哼哼哪裡疼,但她不想死,全報銷沒經濟負擔,就得繼續耗著。我爺爺雖然也是全報銷,但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癌症晚期只求打鎮痛劑不要續命的治療,我想要是允許安樂死他早都去了。所以還是看他們自己的意願,順勢而為,不要過多操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晚期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