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微量元素铅超标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可信度有多高?
北京大医院已取消微量元素检测,专家认为盯着微量元素结果不如注重膳食平衡
    □记者&刘坤  阅读提示:孩子不爱吃饭了、睡觉不踏实了、爱出汗了……家长就会带孩子去测微量元素,可就在各医院红红火火地开展这项检查的时候,北京一些大医院却取消了这个项目。这个消息带给家长们一个思考: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微量元素检查。  带孩子看病  医生都建议查微量元素  “哎!孩子老是夜里闹人,是不是缺某种微量元素啊?”“孩子的头摸着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棱,两条腿也有点弯,也不知道是不是缺钙闹的。”“儿子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流追着喂,我看广告上说补了锌才会‘吃饭香香,胃口棒’,我怀疑儿子缺锌。”几个没有给孩子做过检测的家长忧心忡忡。  孩子的生长发育牵动父母的心,记者调查了身边的年轻父母,大多数都认同微量元素检测,特别是没有测过的都询问在哪儿能测到,父母们的理由是“查了才知道孩子缺啥给补啥,做到心里有数”。&&  而有的家长则心存疑虑。商丘市的崔女士近日给记者打来电话,询问微量元素是否有必要经常查。“我儿子是早产儿,体质不太好,两岁之前经常发烧、拉肚子,每次去看病,医生都开出微量元素的检查单,我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就查了五六次,有必要查这么频繁吗?有几次我说刚刚查过,不想再查了,医生的脸色就很不好看。”  记者陪一位亲戚给孩子看过敏性紫癜,医生简单询问病情后,就开出几张化验单,家长刚摘掉宝宝头上的帽子,医生就说:“哎哟,头发这么少,肯定缺钙!”医生又顺手开出微量元素检测单,接着说:“孩子补过钙了吗?要不要开点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钙冲剂……”在该医院取化验结果的地方,微量元素检测单厚厚一摞,有32张之多。  “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测几十元,钱是不多,但一看病就让查,真让人郁闷。”有的家长如此质疑:微量元素检测到底可信度多高?是否有必要频繁检测?    北京大医院  已取消微量元素检测&  据了解,用头发分析微量元素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盛行的,但由于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在八十年代后期,美国已有一半进行此类检测的实验室关闭,目前开展此类检测的实验室很少。而国内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这种检测,如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我省一名不愿具名的儿科专家指出,目前国际上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没有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一个参考。“现在微量元素查得太多太滥了,很多都是没必要查的。你还是别写我的名字了,得罪同行多不好。”&  专家说,不管是采用头发还是用采指血、静脉血的方法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目前这种检测都“鱼龙混杂”。&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一些权威大医院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经取消了微量元素检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检验科医生指出,影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的因素太多了!首先是仪器,国产的仪器性能比进口的就差一些,检测的准确度就不一样。再者是环境因素,微量元素测定要在全密闭的空间进行,但同时又要求具有良好的排气功能;对工作人员的服装也有严格要求,进实验室要换鞋。还有就是对实验器具和检测所用水的规格等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对实验室采用的试管就有多达8种规定,甚至连试管上所用的塞子的材质都做了限制,以免试管本身所含的元素给检测结果带来干扰。&  “据我所知,国内很多检测结果都不稳定,受干扰很大,无法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专家说,“目前各个医院都有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检测手段,还没有统一化、标准化,呼吁权威的检验部门制定出相关政策。”&  多名家长也向记者反映,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变化太大,“前一个月还正常呢,后一个月就离标准值相去甚远,人体的微量元素虽然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总不至于差距这么大吧?这样的检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盯着微量元素结果  不如注重平衡膳食  “我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孩子没必要做这类检测,就算要做的话最好也要到正规医院做,而且最终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专家告诉记者,“婴幼儿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做出判断,还要结合临床症状等,比如孩子哭闹不安,是否因为缺钙,医生会根据其他检测手段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只是一个参考。”&  其实,即使检测出来孩子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何补充也是大有学问,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时膳食的均衡,而不是盲目给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盲目给孩子服用补充含微量元素的保健品,不但可能无法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抵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微量元素不能缺乏,但也绝不能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需要慎重,婴幼儿要更加严谨。婴儿本来身体器官和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完全,微量元素一旦过量就会呈现毒性,如氟、碘、硒等微量元素过量摄入都会对健康带来损害。同时,婴儿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生理感受,一旦补充过量产生了中毒症状,也比较容易被大人忽略或被医生误诊。&  其实,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时膳食的均衡,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进行补充。比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而且,补充微量元素并不是说补完马上就能升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还是食补最好。  “家长没必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否正常上面,而应该多关注这样的问题:了解各种食物中都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含有哪些营养素,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专家说,这才是最好的和最安全的补充微量元素的办法。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学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学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登陆福建本土热门论坛
&&|&&&&|&&&&|&&
卫计委:无症状不得为儿童查微量元素 榕不少家长自愿带孩子检查
微量元素检测存误差,切勿盲信
-- ·本地 --
&&&&丽雅/漫画
&&&&本报记者黄淑平&&&&10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就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有关工作发出通知,并于11月起开始实施。通知提出,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非诊疗需要,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且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该《通知》目前仍没下发到福州各个医院,关于如何规范医院中微量元素检测,违规后如何处理仍没有明确的说法。&&&&近日记者走访福州部分医院调查发现,医院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依旧“热情高涨”。有家长自愿要求做,也有医院为诊疗需要建议患儿做。不过,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准确率有多高?检查结果低于标准是否就说明身体有问题?要做微量元素检测需要有身体上的哪些症状为依据?多数家长不知晓。&&&&记者调查&&&&家长&&&&不少家长自愿要求孩子接受检测认为微量元素是健康的“方向标”&&&&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福州市民,大部分家长热衷于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来衡量孩子的健康,自愿要求孩子接受微量元素检测。其中8位市民都表示自己的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有做微量元素检测,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时,发现孩子头发不够黑或者胃口不好,也带孩子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并根据这个检查结果来判断孩子是否足够健康。&&&&在福州一党政机关工作的市民杨女士,女儿今年3岁。杨女士说,女儿在8个月的时候,就有到医院做过微量元素检测,她和家人都觉得微量元素挺靠谱的。前两个月她还特意带女儿到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因为觉得女儿胃口不好,也顺便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看看女儿是否有缺微量元素。&&&&而本报亲子群网名为“岑岑妈”的网友,儿子今年10岁了,“岑岑妈”告诉记者,儿子快一周岁的时候,家里大人发现他头发没那么黑,就带他到医院做了微量元素检测。儿子大一些的时候家里人觉得他胃口不太好,也带他到医院做了微量元素检测。&&&&不过,也有家长对微量元素极为排斥。在福州一媒体工作的夏女士和许女士,都认为微量元素检测不准确,没有多大作用。&&&&夏女士说,儿子8个月时到社区诊所做常规体检,其中一项是要抽血查铁元素,夏女士和丈夫当场就拒绝了,她认为单一的检查结果又代表不了什么。而许女士也极力反对做微量元素检查,她说,女儿至今3岁,一些与看病无关的检查,都没太大必要,也从来没让女儿做过。&&&&医院&&&&榕部分医院微量元素检测很热门医生称其不能全面反映营养状况&&&&记者了解到,福州各医院均有开展微量元素检测项目,部分医院微量元素检测项目还很热门,每天都有上百名儿童“被做”微量元素检测。不过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儿科医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记者了解到,作为我省儿童专科医院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每天都有上百名儿童前来做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黄林娟介绍,医院平均每天有100-150个儿童做健康体检,其中有2/3的儿童做了微量元素检测。其中有一部分是家长认为孩子身体不健康,自愿要求医生做检查;而另一部分是医生根据患儿身体上某些异常的症状,建议患儿检查是否有某种微量元素缺乏,为疾病诊断提供帮助。&&&&黄林娟说,国家卫生部门此前有相关的要求,出于对6岁以下的儿童营养问题比较多的考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常规的筛查项目中经常包括铅与微量元素的检查。且在临床中也发现,6岁以下的儿童容易出现营养问题,而一部分问题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林甦告诉记者,儿科门诊每天都有10多个家长来医院,自愿要求为孩子查微量元素,他们多数认为孩子吃得不好、营养差、生长比较慢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很大关系。林甦说,一些儿童的营养疾病确实与微量元素缺乏有一定关系,不过微量元素只是营养素里少量的一部分元素,不能全面反映营养缺乏的程度,此外还包含维生素、宏量营养素等。&&&&专家解读&&&&1.微量元素不是孩子健康的“黄金标准”&&&&“微量元素并不是孩子健康的‘黄金标准’。”黄林娟表示,微量元素检测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儿童身上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让家长可以适时了解其潜在的健康隐患,及时关注并在孩子有问题时能理性地就医,但不能用来衡量孩子的健康状况。&&&&“不能盲目相信微量元素检测。”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吴小南也表示,微量元素是人体中所需营养素中的一大类,缺乏多确实会影响儿童身体健康,但是仅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不能绝对说明孩子身体健康有问题。&&&&吴小南说,要评估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必须综合他的体征、三餐饮食、行为、临床症状等各方面,而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只是作为身体某些临床症状相对准确的佐证。此外,检测结果是否有科学性,还要看数值的偏差幅度。结果与参考值相差不大,如相差一两个单位,检测意义不大;如果结果与参考值相差明显,如相差5个单位以上,就要引起重视。&&&&2.准确率会受检测时间、仪器设备等影响&&&&黄林娟介绍,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最常见的是采用神经末梢抽血(指尖抽血)进行检验,设备、操作方法、人员都比较容易做到,且检查结果是一条动态曲线,有一个数值区间,只要在数值区间内的,都是准确的,因此从理论上说检验结果准确率可达到100%,但是由于抽血以及检验过程中,可能受到抽血时间不同、仪器开机等待时间长短、从抽血到开始检验血液的变化、指尖挤血时力度大小不同血液浓度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会不同,甚至有比较大的偏差。例如曾经有一个患儿,早上和下午抽血测出来的钙元素相差20个单位。&&&&黄林娟和吴小南均提醒,鉴于各种检查,不同一条件下,结果会不同,因此家长要理性对待。而如果有必要做检测,要避免非正规医疗单位以及非医师资格人员的操作,以免陷入误区。&&&&3.临床有明显异常症状建议配合检测&&&&黄林娟说,目前医疗机构中可检测的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镁、铜、铬等六种及铅,但由于在临床中缺镁元素、铜元素、铬元素的患儿很少见,医院一般检测的微量元素为钙、铁、锌三种及铅。而临床上为了诊治需要,如果儿童身体上有一些明显的异常症状,医生就建议患儿做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参考,才能结合这些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4.3次以上同一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才相对准确&&&&吴小南介绍,一次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只能反映身体某一个时间点微量元素的值,即便结果低于标准参考值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检测结果要相对精准,至少要有3次以上的同一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来说明,如果三次都属于低于参考值,大体可以说明某种元素确实缺乏,就需要进行干预。&&&&小贴士&&&&常见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和指标&&&&缺钙:睡眠中常流汗、身体一直翻动、易醒易烦躁、多抽筋。指标,血清中钙含量低于2.18-2.63mmol/L(9-11mg/cm)。&&&&缺铁:皮肤苍白,贫血;检查指标,血清铁低于10.74umol/L,血红蛋白量又低于110g/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缺锌:胃口不好,毛发枯黄,视力不佳,白天没精神,部分儿童有异食症。检查指标,以血清锌含量11.5umol/L或750ug/L为最低限。&&&&铅超标:胃口不好、容易烦躁、有攻击行为、睡眠不好等;具体指标为,连续两次静脉血中,铅水平为100-199ug/dl为高血铅症;200-249ug/dl为轻度铅中毒;250-449ug/dl为中度铅中毒;大于450ug/dl为重度铅中毒。
来源:东南快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东快网()
第A5版:·本地&&
-- 本版目录 --
联系我们 | 关于东快网 | 广告服务 | 团队日志 | 网站地图
闽ICP备: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号
 Copyright by .cn
东快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当前位置:&&>&&
微量元素检查多久查一次?
登录育儿网
记住登录 |
合作登录:
智慧妈妈答人团
智慧妈妈答人团是由育儿问答中各位富有经验的妈妈们组成的智囊团,将会帮助您解决孕产育儿方面的种种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微量元素检查多久查一次?
悬赏:10分
微量元素检查应该多久查一次?如果检查说不缺钙,那还需要补钙吗且怎么补什么牌子的好?现在儿子都快十一个月了,才长出两个牙,正常吗?
微量元素两到三个月查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不缺钙就不用另外补了,是药三分毒,补多了也没什么好处,如果担心以后缺就在平时吃饭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和虾皮等.
宝宝只要是在一岁以前出牙就是正常的,出牙早晚是有个体差异的,一般男宝宝比女宝宝迟一些.我家儿子也是十一个月了才出两颗牙,医生说是正常的,不用急.
共有3条回答
矿物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特别是锌、钙、铁的缺乏对儿童尤其对快速成长的婴幼儿影响非常大。
锌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时期,锌对保障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增强体质非常重要。锌缺乏可引起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减低,严重缺锌可导致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导致成熟延迟;铁摄人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导致学习障碍;儿童血钙降低会引发手足抽搐.惊厥,长期摄钙过低会导致佝偻病。
由于儿童经常出现多种元素同时缺乏和同时补充的问题,在孩子既缺钙又缺锌,或者还缺铁的情况下如何补充才科学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 均衡营养,平衡膳食是基础(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这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的最佳途径和最安全的补充方法。
2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锌、铁、钙等营养素缺乏症,要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测诊断和治疗咨询。
3 对于已经确诊的儿童建议多选择营养素含量较高的食品。富含锌的食品如海产品、畜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类、大豆制品等;含铁丰富的有动物肝脏、肾脏、瘦肉、菠菜、红枣、核桃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坚果等。
4 对需要额外补充矿物质的孩子,应缺什幺,补什幺;如果确实缺乏多种元素,最好是分开服用,以免互争受体,影响吸收。例如同时补充锌和钙,最好间隔三小时以上,饭后补钙,饭前补锌。如果同时要补铁,我们主张先补锌,因为铁易引起消化道反应,孩子吃了,反而没了胃口。而补锌可提高孩子的食欲,吃的多了,铁自然就不缺了。如果一个月后孩子的贫血状况没有好转,那么可以再给孩子补铁。
宝宝从满月开始就要补钙,建议一直补到2、3岁。
补钙还有一个吸收的问题,补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时补充AD(鱼肝油)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多晒太阳也会帮助钙的吸收,一定要到户外,不能隔着玻璃,因紫外线是不能穿透玻璃的。另外,婴儿胃肠道系统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吸收。
建议补钙的同时补充一些肠道有益菌,如妈咪爱、合生元等(放心,有益菌不是药,是多多益善的),胃肠道系统的不完善也是诱发小儿湿疹的根源,所以说小儿的大多数病,改善胃肠道是关键。
钙吃的最普遍的是“金箍棒L-乳酸钙冲剂”和“爱儿钙冲剂”。 鱼肝油吃“贝特令”或“伊可辛”都可以。我推荐“伊可辛”,有一种花生油的香味,宝宝比较爱吃,而“贝特令”则比较腥。鱼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会中毒。
另外还有一种选择,“健胜海洋钙”分0~1岁与1岁以上的,要注意的是此种钙粉里已经含有了鱼肝油的成分,故不必再另外添加鱼肝油了,鱼肝油不可以多吃,要中毒的。它非常易溶于水,极易被吸收,二来也省去了鱼肝油的费用,比较经济。
补充VD的误区——不要滥服鱼肝油!
有的妈妈觉得鱼肝油是维生素D,多吃几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殊不知维生素A或D过量会造成中毒。
孩子维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误认为是患了脑膜炎。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好、发烧、腹泻、口角糜烂、头发脱落、皮肤瘙痒、贫血、多尿等。
如发现以上症状,要停服鱼肝油,少晒太阳,立即到医院急诊。
这位家长,如果你确认宝宝每天都能晒足够的太阳,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脚,同时又担心多补了鱼肝油会中毒的话,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其实主要看宝宝肠胃吸收好不好(若宝宝爱长湿疹也表示肠胃功能不好),我的宝宝就是吸收不好,我每天都给他吃钙加鱼肝油,并且好天都带他出去晒很久太阳的。
吃鱼肝油可以预防、治疗佝偻病,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鱼肝油是强壮骨骼的营养物品,在一般人心目中,婴儿时期经常服用鱼肝油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鱼肝油也像其他营养品一样,有利也有弊。不要认为鱼肝油是营养品,吃得越多越好。有些年轻的父母给孩子服了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无限度地加大剂量,结果造成物极必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孩子出现皮肤油光奇痒,头发脱落、胃肠消化功能低下;可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却认为吃不吃鱼肝油无所谓,孩子照样成长,尤其在冬季期间,终日不见阳光的屋子里,从来也不适当地补充些鱼肝油和钙片,结果使孩子头颅变方形,胸廓畸形,四肢弯曲,孩子得了佝偻病。
那么,孩子究竟应不应该服鱼肝油,服多少为好呢?鱼肝油确是一种营养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D。维生素A对维持夜间的视觉和上皮细胞的完整有重要作用,可以防止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夜盲症。维生素D有帮助钙的吸收和促进骨骼钙化的功能。小儿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每天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D。除食物外,正常人皮肤中含有一种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转化为维生素D3,所以多晒太阳也可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对于小儿来说,每天服适量鱼肝油(每天服浓缩鱼肝油3—4滴)还是有益的,尤其是对于生长在北方地区的冬天更为必要。服多长时间要以孩子的体格发育情况而定。
当心鱼肝油中毒
鱼肝油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A的含量是维生素D的10倍。
鱼肝油常用来防治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干眼病及夜盲症等;维生素D缺乏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人体需要维生素A的量极微,从食物中摄取,已足够生理需要。目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不断丰富,维生素A缺乏症已较少见。只有在人体患某些疾病,如肝炎、胰腺炎、腹泻等;或在长期发热、怀孕、授乳时,由于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才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
为防治小儿佝偻病,首选的药物,应是维生素D,鱼肝油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小于维生素A10倍,巳如上述,如用鱼肝油来防治佝楼病,在维生素D达到治疗量时,维生素A已远远超过了需要量,这样就往往产生维生素A蓄积中毒。维生素A中毒,发病缓慢,常见症状为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奇痒、食欲不振、脂溢性皮炎、容易激动、口角皱裂、肝脾肿大及颅压增高等症状。维生素D也能引起中毒,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钙过高、肾功能减退等。发生鱼肝油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由此可见,小儿长期大量吃鱼肝油,既非营养的必需,又存在一定危害性。这是年轻的父母万万不可忽视的。
怎样给婴儿服鱼肝油??
预防佝偻病,给婴儿服浓缩鱼肝油,已为家长所接受。但如何选择制剂,有些家长还不清楚。浓缩鱼肝油制剂有两种,一种制剂为已用多年的旧制剂,维生素A、D含量比为10∶1,即每毫升浓缩鱼肝油含维生素A50000单位,含维生素D5000单位。而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A单位,维生素D400单位,两者之比为3~4∶1,如服用这种旧制剂浓缩鱼肝油预防佝偻病,每日给婴儿服用3滴鱼肝油,即吃进维生素D400~500单位,却吃进维生素A5000单位,为维生素A需要量的4~5倍,久而久之可发生维生素A中毒。为克服这种制剂的弊病,可在每瓶鱼肝油内加进半支注射用维生素D?3(15万单位),调整维素A、D 比例为3∶1,这种混合制剂,每日吃1滴,即吃进维生素A16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既可预防佝偻病,又不会发生维生素A中毒。
另一种浓缩鱼肝油为近年新生产的新制剂,维生素A、D含量比为3∶1。预防佝偻病,每日给孩子喂4滴,相当于吃进维生素A1200单位、维生素 D400单位,既能满足婴儿每日维生素D需要量,又不会造成维生素A中毒。所以家长应该买维生素A、D 含量比为3∶1的新制剂给孩子吃。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微量元素铅超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