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查空腹喝酸奶7.45服糖水后2小时7.8

孕妇空腹血糖4.9.喝一瓶糖水一小时以后
健康咨询描述:
孕妇空腹血糖4.9.喝一瓶糖水一小时以后10.15.两个小时7.75.是糖尿病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这属于糖尿病吗(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8:44:29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5548称赞:503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您好,孕妇这样的情况不是糖尿病的症状的。指导意见:是要定期的复查血糖的,孕妇的血糖有的时候会代偿性的增高的,但是生产后就可以恢复了。
帮助网友:12905称赞:296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通过你的描述,不属于糖尿病,不必担心。指导意见:建议放松心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定期检查,祝好。
帮助网友:3979称赞:39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目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都没有到达糖尿病的标准,不是糖尿病指导意见:但是仍然建议注意低糖饮食,不要过于肥胖,多次复查空腹血糖
帮助网友:12716称赞:162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检查结果考虑你并未患有糖尿病,放心吧。指导意见:建议饮食应多样化,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多吃坚果类食物,注意保暖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祝快乐。
高级营养师
帮助网友:14714称赞:17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据上面所描述的情形,孕妇有糖耐量异常的症状表现多些,还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指导意见:孕妇有上述情形,饮食方面尽量做到低脂肪低糖低盐饮食,对控制血糖也有好处
帮助网友:15027称赞:131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孕妇空腹血糖是4.9,服用糖水后一小时是10.15,两小时是7.75,均在正常范围,不能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指导意见:这种情况不是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建议您不用担心和治疗,按时产前检查即可。
帮助网友:36570称赞:3383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帮助网友:1295称赞:11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据这情况来看,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指导意见:建议你多次测血糖。平时注意低糖低脂,多绿色蔬菜饮食。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多食、、、、、视物不清
检查项目、、B超、、、尿糖、
并发疾病肾病、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968·
浏览:2570·
浏览:2405·
浏览:4634·
参考价:70
参考价:25
参考价:21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第2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动物学
埃及伊蚊驱避行为研究及四种植物驱蚊检验
北京市101中学高二年级&唐村&周G&&&指导老师&马丽霞&张峥
蚊虫属于吸血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Insecta,Diptera,Culicidae)。蚊虫吸血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更为严重的是它们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乙脑炎、登革热以及其它多种疾病,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在现阶段以至到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蚊虫的重要手段,直接药物毒杀成本高,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有长期的破坏作用,当前市面地上的一些驱蚊产品,或使用不方便,或有让人难受得到气味,效果也不理想。人们的居住地或聚集地是相对固定的地点,而绿化居住区是当前十分普遍做法,利用绿化植物预防吸血蚊虫非常有探索研究的价值。本项研究测定了所选四种植物(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对吸血蚊虫的驱避效果。从实验室动物(小鼠)毒性试验入手,并经过实验室人手臂涂药实验、学生宿舍驱避实验及野外空间人群实验,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黄花蒿四种植物对吸血蚊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用实验动物小鼠测定,四种植物的提取液基本无毒副作用,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的驱蚊有效时间达1―2小时,而香叶天竺葵的驱蚊有效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采用纸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所选植物中有驱避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与测定,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宿舍、住房和办公室里,摆放几盆香叶天竺葵,既可驱蚊保护人们的健康,又可美化环境,这一结果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1.1 研究课题的由来
&&&&我们的美丽校园――北京市101中学,校园宽畅、一片静谧,真是读书用功的好地方。可周边是圆明园,有大面积的静水水域和浓郁的草灌植被,十分有利于蚊虫的孳生繁衍,同学们学习生活深受干扰,深受其害,夏日里一不小心小腿和胳臂就会被叮得斑斑驳驳,我们不堪其扰,有时也难以安静地学习。当前市面上一些驱蚊产品,或使用不方便,或有让人难受的气味,效果也不理想。从很早的生物课就知道吸血昆虫是多种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媒介,特别是今年,蚊虫传播的登革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再度流行,这就激发我们研究蚊虫、预防叮咬的想法。我们最初的简单想法是能否通过常见的盆栽植物提取液达到驱蚊的效果?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首先请教了学校生物与科技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走访请教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农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制定了我们这项小小的研究计划,通过几个有不同侧重的实验,在不断的重复-修改-完善过程中,在探索式的学习中,完成了这项研究。
1.2关于吸血蚊虫
&&&&蚊虫属于吸血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Insecta, Diptera, Culicidae),主要由按蚊Anopheles、伊蚊Aedes和库蚊Culex等吸血种类组成,在我国有360余种(陆宝麟等,1997)。我们的实验使用的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it (Linnaeus, 1762),是一种中型蚊虫,也是一种典型的家蚊,多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像其它吸血蚊虫一样,成虫雌体吸血,雌雄交配繁殖,虫卵产在有水的环境中,幼虫为水生的孑孓,经过蛹期,再羽化为成虫。蚊虫吸血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更为严重的是它们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乙脑炎、登革热以及其它多种病毒病,在历史上曾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陆宝麟等,1997)。特别是今年,又有报道说登革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再度流行。这说明,即便在科技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完备的当今世界,吸血蚊虫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董桂蕃,1999)。
1.3吸血蚊虫的研究及防治
&&&&我国关于蚊虫的研究,分类学、形态学与物种分布方面主要以陆宝麟院士为主,由他主持完成的《动物志昆虫纲蚊科》(参见陆宝麟等1997),是蚊虫研究的巨著,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蚊虫生物学、生态学、生活习性、防治等研究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吸血蚊虫种类分布、形态、结构、繁殖、吸血叮咬习性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后来研究蚊虫必要前提与基础。这使我们能够在较高的知识水平与研究基础上探讨思考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解决蚊虫对人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各方面。在通常情况下,环境防治是首要的根本性措施,而在有些地区由于环境复杂,面积广大,难于实施环境治理和改造。在现阶段以至到未来相当长时期,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许荣满1997),对蚊虫的化学防治包括杀虫和防虫两方面,使用化学杀虫剂杀虫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消灭蚊虫。在有些地区、有些情况下难以实施化学杀蚊,或实施化学杀蚊在经济上不合算,这就要寻找简便、经济、实用、有效的驱避剂防虫方法,如有的驱蚊片、防蚊油等驱避产品(董桂蕃1999)。目前对付蚊虫的方法通常有:①直接药物毒杀法:此法成本高,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有长期的破坏作用,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②人-虫机械隔离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很不方便,室外无效尤其是天热时,使人感到不舒服;③驱避法,也即行为干扰法:这主要利用蚊虫对特定化学物质的负向反应,达到驱避蚊虫的效果,根据驱避剂(repellent)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法和天然制剂法,此类研究较多,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理想完善的方法(董桂蕃1999)。本项研究就是试图通过用四种植物作为驱避蚊虫的备选,筛选出有效驱蚊的经济实用、无毒高效的天然物质,达到驱蚊防虫的目的,以利于保护大众的健康,目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1.4 科学假设与技术思路
&&&&动物的趋性行为研究,是动物行为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研究动物取食、寻找配偶完成生育、栖息地选择等核心问题的关键(尚玉昌1996)。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吸血蚊虫形成有自身特点的趋性行为,能够利用环境中特定的化学因子(如特定的气味化合物、人体气味等)寻找寄主,取得食物(吸食血液),这是正趋性。当然,蚊虫也可以对环境中不利于自身的因素产生躲避反应,以避开对自己有害的环境条件或物质,这种行为称为负趋性。吸血蚊虫驱避剂的科学原理,就是干扰蚊虫的正趋性,使之产生负趋性行为反应,以达到隔离蚊虫、防止叮咬的最终目的。
&&&&人们的居住地或聚集地是相对固定的地点,而绿化居住区环境是当前十分普遍做法,政府提倡、人民踊跃。利用绿化植物预防吸血蚊虫非常有探索研究的价值。(1) 我们的研究就选定了四种植物,对其进行吸血蚊虫驱避效果测定。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所选定的植物是否对人有损害作用,既驱蚊效果好、又对人无毒副作用的植物,两者兼备才是我们找的理想植物,(2) 我们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测定这四种植物的毒副作用。吸血蚊虫的驱避反应,实质上是对一种或一组特定的化学物质产生的行为反应,那么在我们所选的植物中,是哪一类或哪几类化学物质在起作用?是真正的吸血蚊虫的驱避物质?(3)我们实验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用纸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所选植物中有驱避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与测定,这将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驱避反应测定实验所用的吸血蚊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赠送):埃及伊蚊Aedes aegypit。
  驱避实验测定所选用的四种植物(自己培育,在101中学温室中完成):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 艾蒿Artemisia argyi,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选定植物毒副作用测定实验中所用的模型动物(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赠送):小鼠Mus musculus: (BALB/cA)。
2.2实验方法
(1)测定四种植物毒性的小鼠实验
&&&&将我们自己培育的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四种植物,取鲜叶用蒸馏水洗净、研磨,制取鲜叶提取汁液,分别注入四支试管中,保存在常规冰箱(2℃―6℃)中备用。
&&&&将小鼠分为五组,每组6只,在室温25℃下饲养。在日-8月17日间,用上述四种植物的提取液,分别给一至四组的小鼠灌食(灌胃实验),每天下午一次,每只每次0.3ml (毫升)植物提取液,第五组小鼠是对照组,灌食0.3ml饮用水。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每组每只小鼠的进食数量、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
&&&&灌胃实验结束后,用抽血管从每只小鼠眼底抽取30μl (微升)的眼血,并用移血器打到装有30μl抗凝剂、贴有标签的试管中,进行血常规分析检验。抽血后,立即给小鼠涂上红霉素眼膏,能使小鼠尽快恢复。
(2) 四种植物提取汁对吸血蚊虫的驱避效果测定
&&&&小鼠的驱避试验:将同性别的小鼠(体重25~30克)腹部朝上固定四肢在固定板上,用玻璃棒沾取脱毛剂(由水、硫化钠、淀粉按10:1:0.5的比例组成,配制时首先用水将硫化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淀粉搅拌均匀),涂在小鼠腹部,并用玻璃棒在小鼠腹部毛上不断搅动脱毛剂,待把鼠毛完全溶解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用棉球擦干。在小鼠脱毛部位划出2cm x 2cm的面积,取用所选植物鲜叶榨汁配成的驱避制剂0.02ml,均匀涂上,用塑料布把未涂部位全部保护起来,在靠近小鼠头部的塑料布上用针扎几个通气孔,每间隔一小时放入蚊笼内观察是否有蚊虫叮咬并观察蚊虫的攻击能力;每次观察5分钟,计算有效保护时间。每组处理用三只小鼠,用未涂植物制剂的小鼠作对照,实验重复3次。
&&&&实验室人体试验:在上述试验筛选的基础上,选用驱蚊效果较好的驱避剂,即某种提取液(与水的配比为1:1),进行实验室人体试验,进一步评价其驱蚊效果。
&&&&驱蚊试验所用的埃及伊蚊日龄为羽化后5~10天,试验前12小时断糖水饥饿,笼内伊蚊雌雄各200只。涂药部位为前臂内侧,面积为5cm x 6cm,实验时将未涂药部位保护起来,每间隔1小时伸入蚊笼内3分钟,观察是否有蚊虫叮咬。
&&&&野外空间人群试验:利用5个班的同学日~9月13日上生态实验课的机会,将每班同学分为5个组,每组10人,完成本项实验。用上述4种植物的提取液,与水的配比为1:1,配成的驱避剂,分别对相应组的每个同学的衣领、袖口、裤口等处进行喷洒处理,第5组的同学为对照组,用清水喷洒处理,观察统计每组每人的颈、脸、手、脚踝裸露部位的被蚊攻击的情况。
(3) 纸层析实验
&&&&将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的榨汁,分别溶解在蒸馏水和95%酒精中,进行纸层析分离分带试验,并以观察埃及伊蚊对各分带的反应。
&&&&记录20分钟内,最大扩展距离的变化,计算蒸馏水与酒精液的不同。
&&&&将分离后的纸层析滤纸剪成上、中、下三个纸带,分别测定蚊虫对它们的行为反应,记录对蚊虫的驱避效果。
图1纸层析实验及层析后的分带结果
(4) 驱蚊成份的气相色谱检测
&&&&在此基础上,对四种植物的榨汁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纸层析在本中学实验室完成,气相色谱分析采用质谱仪在北京农科院实验室内完成。
三、实验结果
3.1毒性实验结果
&&&&由图2、表1和表2看出,经过九天的灌胃和饲养,小鼠的体重均有小幅下降,天竺葵组、艾蒿组和黄花蒿组的小鼠分别死亡1只和3只,小鼠的血小板也偏高,这说明这三种植物均有毒性,黄花蒿的毒性稍大,而香叶天竺葵的毒性最小。
图2 小鼠灌胃期间平均体重变化统计,纵轴代表个体体重变化(单位:克)
表1 各组小鼠灌胃期间平均体重变化统计(单位:克)
香叶天竺葵
体重下降比
表2小鼠血常规检测统计表
香叶天竺葵
10.1x109/L
8.12x1012/L
7.17x1012/L
9.22x1012/L
9.58x1012/L
10.1Hx1012/L
HGB血红蛋白
HCT血胞压积
659x109/L↑
835x109/L↑
547x109/L↑
RCT血小板压积
MCV平均血细胞体积
MCH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RDW红细胞分布宽度
17.2H%cv↑
24.5H% cv↑
19.1H% cv↑
18.1 H%cv↑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LY%淋巴细胞比率
MO%单核细胞比率
13.9 F3%↑
13.2 F3%↑
14.5 F3%↑
18.2 F3%↑
11.4 F3%↑
GR%中性细胞比率
LY淋巴细胞
3.2涂臂驱蚊观察实验
&&&&通过图3所示的手臂涂液驱避实验,将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提取液分别涂在带有保护布的手臂的方形窗口上(面积5cm×6cm,图3),四种植物的鲜叶提取值分别与水配比为1:1作为药液,涂药部位为前臂内侧,每间隔1小时伸入蚊笼内三分钟,当有蚊虫叮咬时,马上抽回手臂。换另一种药液前,用清水洗三遍后,再涂另一种药液。观察蚊虫在纱布笼中飞行行为和落臂次数。
图3手臂(纱笼内)涂液驱蚊实验
  图 4植物提取液的涂臂驱蚊观察实验,纵轴为驱避效果的相对百分比值,即13次重复实验中(每次组200只雌蚊),以蚊虫落臂最少(百分比值最小)为效果最好。
&&&&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对蚊虫的行为影响最大,有相对最好的驱避作用,其次为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用小鼠实验也证明同样的结果。
3.3 四种植物汁液的驱蚊有效时间测定
&&&&四种植物的提取液,在作用时间上有明显的不同,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的驱蚊有效时间达1―2小时,而香叶天竺葵的驱蚊有效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表3)。
表3四种植物汁液的驱蚊有效时间测定(实验对象:小鼠)
有效保护时间
香叶天竺葵组
3只均无叮包
2只分别有2个叮包,1只有3个叮包
2只分别有1个叮包,1只有2个叮包
2只分别有2个叮包,1只有3个叮包
3只分别有6~9个叮包
3.4 野外空间人群试验
  对在生态园上课的5个班同学的衣领、袖口、裤口等处进行喷洒处理,每人的颈、脸、手和脚踝暴露部位被蚊虫叮咬的情况见表4。
表4室外空间人群试验统计表
香叶天竺葵
5人(6处)被叮咬
2人(3处)被叮咬
6人(8处)被叮咬
45人(185处)被叮咬
  由图4、表3和表4可知,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均有驱虫作用,而香叶天竺葵对埃及伊蚊的驱避作用效果最佳。
3.5纸层析分离及驱蚊效果观察
(1)最大扩展度观察:图5是纸层析分离后的纸带照片。分别用蒸馏水和95%酒精作溶剂,用于纸层析展开剂,测20分钟时间内的最大扩展距离(图6),可以看出,蒸馏水是比较好的展开溶剂,而95%洒精相对较差,层析展开的最大距离不如蒸馏水大,两个相差显著(one way text, P ≤ 0.05)。
图5 纸层析分离后的纸带照片,室温下层析20分钟后烘干拍照,分别用蒸馏水和95%酒精作溶剂。
6 分别用蒸馏水和95%酒精作溶剂,用于纸层析展开剂,测20分钟时
间内的最大扩展距离 (显著性检验one way text, P ≤ 0.05)。
(2)纸层析分享均匀度测定:在一定的层析时间内(20分钟),不仅测定最大扩展距离是重要的,而且层析带移动力速度是否均匀,也至关重要,均匀扩展、以稳定的速率迁移,有利于分离所含有的各类化学物质。本实验分别用蒸馏水和95%酒精作扩展溶剂,测定了不同植物溶剂的层析扩展速度(前沿增长),结果如图7所示,以蒸馏水作为扩展溶剂,层析带移动力速度比较均匀。
图7 分别用蒸馏水和95%酒精作溶剂,用于纸层析展开剂,测20分钟时间内的层析扩展速度(前沿增长,N=3)。
  (3)纸层析分带驱避实验:用纸层析法,以蒸馏水作为扩展剂,对四所选植物提取液进行为时20分钟的层析分离,使之达到较大程度的分离分带;而后将层析用滤纸烘干,并按分带中,剪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放入装有6只蚊虫的广口瓶内,观察记录埃及伊蚊的飞行行为及停歇位置,由此推断驱虫物质的含量多寡。由表5可知,纸层析纸带的上、中、下各部分均含有一定量的驱蚊物质,便上部分即最前沿部分,对蚊虫的驱避效果相对较弱。
表5 层析纸带驱蚊统计表(水溶液)
香叶天竺葵组
黄花艾蒿组
瓶内蚊子正常飞,有的停在纸带上
蚊子不动,停在瓶子内壁上
蚊子不动,停在瓶子内壁上
蚊子不动,停在瓶子内壁上
蚊子不动,停在瓶子内壁上
3.6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纸层析分离分带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弄清楚驱蚊物质的成分,我们委托了北京农科院的老师,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对上述四种植物的榨汁液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主要结果在表6中给出,详细结果参见附录材料中的数据表。
&&&&根据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所选植物中的化学物质是非常丰富的,类别繁多,分析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我们筛选出含量1%的物质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图8),黄蒿中含量超过1%化学物质有11种,这11种物质的含量合计为89.16%,其余占10.84%。
&&&&艾蒿中含量超过1%的有21种,含量合计为87.30%,其余占12.70%。香叶天竺葵中含量超过1%的有19种,含量合计为82.85%,其余占17.15%。天竺葵中含量超过1%的有20种,含量合计为88.87%,其余占11.13%。驱蚊效果比较好的是香叶天竺葵,其中的物质比较适中,而驱蚊效果比较差的黄蒿物质组成比较简单。
&&&&从化学物质的类别看,香叶天竺葵含有大量的酰胺类、脂、羟基脂、芳醛、顺式-香叶醇、土青木香烯、7-二甲基、大根香叶烯D等化合物,这些是已经知道的、有驱蚊功效的化学成份。四种所选植物,对蚊虫行为都有一定的作用,从化学组成上,它们也含有多个同类物质,这两方面的结果是相互支持的。而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驱蚊效果上的差异。
图8 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含量超过1%化学物质及所占整个含量的百分比
表6 四种植物的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含量超过1%的化学物质
含量超过1%的化学物
桉叶-4(14),11-二烯
大根香叶烯D
1-异丙烯基
三环[2.2.1]庚酮-2,7,7-三甲基,(1R)
苯甲基异戊酸
大根香叶烯D
1-甲基-4-亚甲基-2-(2-甲基-1-丙烯基)-1-乙烯基
萘,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α,4a.α,8a.α)
1R-α-蒎烯
三环[3.1.0]2-己醇,2-甲基-5-(1-甲基乙基)-,(1.α,2.β,5.α)
苯,1-甲基-4-(1-甲基乙基)-
三环[2.2.1]2-庚酮,1,7,7-三甲基色氨酸-,(1R)-
(-)-β-蒎烯
[1,2:3,4]二环戊烯,十氢-3a-甲基-6-亚甲基-1-(1-甲基乙基)-,[1S-(1.α,3a.α,3b.β,6a.β)]
5-异丙基-2-甲基 三环[3.1.0]六碳
大根香叶烯B
1-辛烯-3-醇
环己胺,2,4-二异丙烯基
3-环己烯醇,4-甲基-1-(1-甲基乙基)-
表6(续) 四种植物的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含量超过1%的化学物质
含量超过1%的化学物
香叶天竺葵
土青木香烯
6-辛烯-1-醇,3,7-二甲基-,(R)-
顺式-香叶醇
大根香叶烯D
(E)-2,6-辛二烯-1-醇,3,7-二甲基-,
4,11,11-三甲基色氨酸-8-亚甲基-
环丁基[1,2:3,4]二环戊烯,十氢-3a-甲基-6-亚甲基-1-(1-亚甲基)-,[1S-(1.α,3a.α,3b.β,6a.β)]
三环[7.2.0]十一碳-4-,4,11,11三甲基色氨酸-
1(5),11-愈创木二烯
环己胺,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1S-(1.α,2.β,4.β)]-
2-萘甲醇,1,2,3,4,4a,5,6,7-八氢-α,α,4a,8-四甲基-,(2R-顺式)
萘,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α,4a.α,8a.α)
2,6-辛二烯醛,3,7-二甲基-
杜松-1(10),4-二烯
萘,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α,4a.α,8a.α)
丙酸香茅酯
2-苯乙基(2E)-2-甲基-2-
(-)-β-蒎烯
二环[3.1.1]七-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
1-甲基-4-亚甲基-2-(2-甲基-1-丙烯基)-1-乙烯基
大根叶香烯B
茴香醚,p-烯丙基-
2-己烯醛,(E)-
二环[3.1.1]七碳-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
1,2-二甲基-3-乙烯基-1,4-环己二烯
D-柠檬油精
大根叶香烯D
Heneicosane
(5E)-3,3-二甲基-1,5-七双烯
癸烷,8-己基-
&&&&采用特定的植物用作蚊虫驱避剂,已经有相当多的探索和研究,对于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这几类植物是否能够有效驱蚊,也有较多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结论还存在争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些植物中含有多种有驱蚊功效的化学物质,尽管含量和所占比例不同。限于我们的条件和实验手段,不可能分离纯化一个具体的驱蚊化学物质并鉴定其化学构成,所以我们选择观察蚊虫的行为反应,从蚊虫对植物提取液的行为反应入手开展驱避研究,主要是揭示蚊虫对哪一种所选植物有更为强烈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又足以干扰蚊虫的觅食过程,这样就可以达到驱避蚊虫的目的。
&&&&从现有的研究进展看,植物来源的驱蚊化学物质不仅是单一化学物质,或仅仅是少数几种物质,而是多种多样的,类别非常丰富,这就决定了它们分离手段会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从多种物质混合作用下的驱蚊效果入手,看哪种组合可能有更好的行为干扰效果。实验的结果说明,香叶天竺葵溶液的作用更强烈些。也正是由于植物来源的驱蚊化学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中同时有多种驱蚊物质,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我们的纸层析实验结果,以及我们用纸层析后上中下三部分测定蚊虫行为后得到的结果。
&&&&尽管我们在实验设计阶段,就已经知道,植物中如果含有驱蚊物质,就可能会同时具有多种驱蚊物质,但是,这些物质的组成会有差异,它们的相对比例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各种物质的含量会有所变化,所有这些会对蚊虫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会在哪一层次上干扰蚊虫的觅食行为?这种干扰程度在什么强度下就会达到驱蚊的效果?这都在前人的研究中没有很好涉及到,或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完成本项研究,这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蚊虫行为观察与驱避测定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所选植物中的各类化学物质。通过这一系列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的实验,以期回答或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上述这些问题。当然,本研究中的个别内容还属于定性观察的范畴,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特别是在蚊虫行为反应与驱避效果方面,能够提供可靠的测定结果。
&&&&这项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题目,所以研究内容比较丰富,观察与分析提到的实验数据也很丰富。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是,通过测定所选四种植物(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对吸血蚊虫的驱避效果,从实验室动物毒性实验入手,并经过实验室人手臂涂药实验、小鼠驱避实验及野外空间人群实验,(1)证明香叶天竺葵、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四种植物对吸血蚊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2)用实验动物小鼠测定,四种植物提取液基本无毒副作用;(3)天竺葵、艾蒿和黄花蒿的驱蚊有效时间达1―2小时,而香叶天竺葵的驱蚊有效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4)采用纸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所选植物中有驱避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与测定,证明植物中含有多种已知的、有驱蚊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结果,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就也是本项研究的基本结论。可以期待,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发现经济实用的驱蚊制剂,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应用上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论文从选题、试验、到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北京101中学的马老师给予了精心指导,她在指导中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生物学专业方面的水平和造诣,即使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使我们所学甚多、获益非浅,更主要的是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艰辛付出、对事业的倾心投入、在实验细节上的严格要求与言传身教,将使我们终身受益。北京101中学领导为这项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持和便利条件;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在资料查找阅读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咨询,并提供小鼠和蚊虫作为实验动物;我们的同学、老师和父母也为我们开展这个项目提供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在他们的关怀、理解和鼓励下,使我们在研究最困难和最艰苦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并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这一项目,完成了所需要的各项实验。在此,我们从心底深深地感谢他们。
主要参考文献
  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 年全国疟疾形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3): 129-131。
  许荣满 1997 化学杀虫剂在虫媒病防治中的作用. 卫生杀虫药械3(1): 19-20。
  尚玉昌1998. 行为生态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436页。
  高长兰徐建霞刘凤梅等1989 藿香蚊虫驱避剂的研究. 中国寄生病防治杂志2(1): 11-12。
  陆宝麟等1997 动物志昆虫纲蚊科,第八,九卷,科学出息出版社,北京,593+190页。
  董桂蕃1999. 吸血昆虫的化学防护.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183页。
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图片
四种植物的组培实验与盆栽
驱蚊效果的小鼠实验测定
纱笼蚊虫反应观察
纸层析实验
纸层析分离分带驱蚊效果测定
室外观察驱蚊效果
&&&&&&&&&&&&&&&&&&&&&&&&&&&&&&&&&&&&&&&&&&&&&&电话:010-& &E-mail:cx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腹喝酸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