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志怎么分类

黑龙江省2012年有关卫生高级职称医学期刊的参考分类方法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黑龙江省2012年有关卫生高级职称医学期刊的参考分类方法
医学期刊的参考分类方法
&&&& &&& 截止到目前,全国有各类期刊9000余份,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 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的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对医学期刊作如下基本划分:
&&&&&&& 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有CN统一刊号。
&&&&&&& 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CN统一刊号。
&&&&&&& 登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或中国记者网,进行媒体查询,可查询到申报者论文登载的期刊及合法刊号(CN号)。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牙髓病的分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关于牙髓病的分类
【摘要】:正 长期以来,我国口腔科临床和专业教材对牙髓病的分类,是根据组织病理学变化划分的,根据1980年出版的高校教材《口腔内科学》中,牙髓病被分为以下几种:牙髓充血牙髓炎:急性浆液性化脓性慢性闭锁性溃疡性增生性牙髓坏死牙髓坏疸牙内吸收牙髓变性纤维性变钙变其它教材或专业资料中对牙髓病的分类也与此大同小异。一种疾病的诊断,一方面要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又要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过去已经有很多人从临床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上,指出按照这种分类法所作的诊断,并不能真实反映客观情况。如近藤等人调查了180例患急性牙髓炎者,只有53%的病例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临床诊断符合。我国乌爱菊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口腔科临床和专业教材对牙髓病的分类,是根据组织病理学变化划分的,·根据1980年出版的高校教材《口腔内科学》中,牙髓病被分为以下几种: 牙益充血 牙肋炎:急性浆液性 化脓性 慢性闭锁性 溃疡性 增生性 牙助坏死 牙妞坏疽 牙内吸收 牙翻变性纤维性变 钙变 其它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景菊,张燕荔,翟瑞灵;[J];山东医药;1980年07期
王昆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2年02期
刘正;王晓仪;徐世贤;俞翠珍;;[J];口腔医学;1982年02期
王晓仪;胡纯贞;;[J];口腔医学;1982年03期
岳松龄;;[J];中国临床医生;1982年06期
高志荣;史俊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3年01期
陈正刚;;[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3年04期
王嘉德;[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4年02期
赵洪礼;杨敏;;[J];口腔医学;1984年03期
石四箴;高小凤;;[J];口腔医学;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桂玲;;[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林和平;高津福;;[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冯宗强;;[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刘长民;李淳;郑虹;孙隽;杨瑞娥;陈月华;;[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林先军;吴子忠;马家福;张苗;郑光峰;;[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袁渝萍;张翠贤;;[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李清湘;欧阳瑞琪;丁润曾;;[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宫月娥;张延琳;赵美英;阎文生;朱贤述;;[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周淑琴;;[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王鑫源;陆先韫;李伟英;;[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江;[N];华夏时报;2001年
董洁;[N];保健时报;2004年
北京口腔医院;[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李娜;[N];吉林日报;2006年
王玉琴;[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金红岩;[N];南京日报;2006年
王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武钢卫生防疫站
方磊平;[N];健康报;2007年
李芳;[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皮根莉;[D];四川大学;2003年
刘金波;[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浅谈“介入医学”在分类法中的归类--《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年01期
浅谈“介入医学”在分类法中的归类
【摘要】:在我国有关“介入医学”的专著、论文大量涌现 ,而《中图法》(第四版 )中只把该学科的介入疗法单独提出 ,并设置在放射疗法类目注释中。介入疗法不同于放射疗法 ,应增设介入医学类目 ,拟提出 4种方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54.12【正文快照】:
1 问题的提出“介入医学”这个概念在医学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中图法》第四版只提及介入疗法,把它放在了放射疗法的注释中,使这类文献无合适的类目。可见把“介入医学”中的介入疗法单独提出并归入放射疗法中欠妥,应增设“介入医学”类目。介入医学起源于介入放射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立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刘玥辉;[J];晋图学刊;2001年04期
金雪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奚廷斐;郑玉峰;;[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12期
邹志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年03期
金雪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年02期
张立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年04期
张玉辉;[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年02期
张柳馨,黄培标;[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四虎,吴盛如;[J];安徽医学;1996年03期
陆玉和,颜志平;[J];安徽医学;2000年06期
吴磊;张红雁;;[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陈喆,翟笑枫,凌昌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石卫民,陈龙华;[J];癌症;1999年05期
庄树武,袁庆海,熊文激,张立夏,刘宝祥,吴显峰;[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陈仁智;王艳红;;[J];包头医学;2010年03期
庞闽厦;[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常占平;[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蔡林波;山常国;罗燕琼;刘国君;张建;;[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成霞;郜月丽;曹坤利;史中州;张凤英;;[A];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大会(第二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第二届河南省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华;[D];四川大学;2001年
周晓冬;[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杜锡林;[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杜冰洋;[D];延边大学;2001年
缪洪波;[D];浙江大学;2003年
赵娟;[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黄辉;[D];苏州大学;2005年
韩媛媛;[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宋晓文;[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贡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梁桢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英华;;[J];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2007年01期
刘玉清;[J];家庭医学;1997年05期
赵成如,夏毅然,罗西友,刘作勤,刘文冰;[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张晶,尚越建;[J];图书馆论坛;2000年02期
裘雅贤;[J];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06期
刘道志;;[J];新材料产业;2007年11期
;[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8年02期
陈春林;汪建新;;[J];现代医院;2002年01期
修晓,孙晔;[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9年01期
崔瑞琴,孙巍,于佳;[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9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英芹;;[J];贵图学刊;2004年04期
张立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李津毅;;[J];图书馆建设;2007年05期
杨兴菊;;[J];图书馆论坛;2006年02期
李红军;阿古拉;刘建一;浩必斯嘎拉图;程鸿;;[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02期
金雪兰;;[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07期
张立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年04期
张玉辉;[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年02期
张立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年03期
池云芳,张艳芬;[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尤琳;郑春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年02期
;[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11期
陶芸;李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年01期
洪文松,蔡长青,王顺官;[J];中国肿瘤;2004年08期
赵于飞,张红雁,马军,吴韦炜,刘业政,程广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年02期
刘杰;;[J];中国医院院长;2008年22期
余新林;张小莉;郭丽;;[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2期
李龙根;徐志勇;傅小龙;宋量;陈效华;;[J];中国肿瘤;2008年01期
林辉;;[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04期
;[J];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厉仁军;鲁浩;丰兰秀;;[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王铭;张东惠;;[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杨瑞民;;[A];河南省第二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新乡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河南省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新乡市影像诊断新进展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李铁林;陈光忠;;[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陈书瑾;眭飞;邢菊芳;;[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奚廷斐;;[A];2007第一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曾芳;;[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黄晓颖;余昶;王良兴;周为中;胡文豪;;[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治进展暨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蕴麟;;[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特约记者 程守勤;[N];家庭医生报;2010年
;[N];医药经济报;2004年
;[N];四川日报;2006年
;[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奚廷斐 郑玉峰;[N];健康报;2010年
徐机玲;[N];医药经济报;2003年
曲锰;[N];健康报;2006年
徐机玲;[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湘雅三医院
梁晓春;[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振;[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倪瑾;[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郑青平;[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曲宝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忻莹;[D];浙江大学;2009年
徐尚华;[D];武汉大学;2004年
黄晓波;[D];复旦大学;2004年
朱广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赵路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张书旭;[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静;[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卢景;[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陆忠华;[D];苏州大学;2006年
杨筱;[D];四川大学;2004年
刘山;[D];青岛大学;2007年
薛金;[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房秋霞;[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法尧;[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琳;[D];中南大学;2008年
贺辰龙;[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没有找到,可能贴子已被删除![转载]如何准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转)
已有 736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新英格兰 发表论文 流行病学 论文发表 说服力
我也于今年在北医三院听了《柳叶刀》执行编辑关于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的演讲,听后感觉收获很大,但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成文。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实验设计一定要科学严谨,要有说服力。事实上,国内的许多论文之所以质量差,就在于实验设计有问题。中医的研究尤其如此。看了这篇文章,总结起来,就是一要重要,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要新颖,三要科学。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两方面。我想任何一个临床科研者都很有必要学好流行病学,统计学和科研设计,另外,也要熟悉常见论文发表的错误,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避免。在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之前,最好不要开始研究,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
如何准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辑Jeffrey M. Drazen博士2005年4月7日在京演讲报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都是重要的医学信息的来源。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中国医学论坛报》总编辑照日格图而言,我们的任务是发现最优秀的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对他们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我认为临床医师对医学期刊工作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我想举最近在我们刊物发表的4篇论文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论文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篇论文是2005年3月发表的,论文的题目是“在阿司匹林和纤维蛋白溶解(溶纤)疗法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3491例心电图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安慰剂,一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d,同时还接受纤溶药物和阿司匹林。病人接受治疗2~8天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这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治疗30天时对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30天时,安慰剂组大约13%的病人达到复合终点,而氯吡格雷组达到终点的病人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图1)。根据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溶纤药物的类型等对病人进行分层后,亚组分析也显示氯吡格雷治疗有益。&&&&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说明了在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氯吡格雷治疗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这些事件发生的危险减少。&&& 论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篇论文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的题目是“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相比,防止溃疡复发出血的效果”。研究的设计是非劣效性,即所研究的治疗方法不劣于原有的各种疗法。研究者对因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胃镜筛查,如果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接受相应的治疗,所有病人都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以促进溃疡愈合。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溃疡已经愈合,则可将病人纳入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病人接受75 mg氯吡格雷,一组接受80 mg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持续12个月,然后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12个月期间溃疡复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为8.6%,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组为0.7%,P=0.001(图2)。&&&&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说明,氯吡格雷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其效果可能不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急性溶纤治疗,短期使用氯吡格雷,可以使冠状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这些事件发生的危险减少。但如果把它用于长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则可能影响溃疡愈合。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权衡获益和风险。&&& 论文阐明了疾病的生物学原理&&&& 第三篇论文与前两篇论文有明显不同,前两篇论文为阐明各自的问题都纳入了数百、甚至数千例病人,而这篇论文只涉及一例病人。它的题目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 研究表明,EGFR对某些肿瘤的发生起一定作用。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EGFR发生delL747-S752位点缺失突变,使EGFR总是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吉非替尼可以使被激活的EGFR处于非激活的状态,因而对肿瘤有治疗作用。这是1例71岁的男性病人,他在2001年5月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对其经支气管镜肿瘤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delL747-S752位点缺失突变。病人接受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2002年3月发现治疗失败。化疗失败后立即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病情得到缓解。2004年8月吉非替尼治疗也失败了,研究者怀疑病人的EGFR在原有突变以外又发生了新的突变,所以进行了第2次活检。对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EGFR在原有突变以外确实发生了新的基因突变。对外显子20的扩增产物进行亚克隆分析发现,这种新的突变是一个碱基对发生从胞嘧啶核苷(C)到胸腺嘧啶核苷(T)的改变(图3)。这种突变使EGFR重新处于被激活状态。&&&& 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第二种突变导致病人对吉非替尼耐药,又进行了体外试验。C到T碱基对改变,在蛋白水平就是EGFR酪氨酸激酶功能域790位点的苏氨酸被蛋氨酸取代(T790M),研究者将构建的T790M突变片断转染到COS-7细胞内,用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从0到2.0μM)处理转染的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EGFR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见图4。图4A显示发生T790M突变的EGFR对吉非替尼耐药,图4B显示,另外一种EGFR抑制剂CL-387?785,无论是对单纯的delL747-S752突变,还是对delL747-S752加T790M突变均有效。&&&&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这篇论文阐明了肺癌耐药的生物学原理。虽然只有1例病人,但它为肺癌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解决了临床上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 第4篇论文的题目是“在一项预防结直肠腺瘤的临床试验中,与塞来昔布相关的心血管危险”。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2035例结直肠腺瘤高危病人,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一组接受用安慰剂,一组接受200 mg塞来昔布,一组接受400 mg塞来昔布。研究的目的是对200 mg塞来昔布、400mg塞来昔布和安慰剂预防高危病人发生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在万络预防腺瘤样息肉临床试验(APPROVe)中,接受罗非昔布的病人,因心血管原因、心肌梗死或卒中所致死亡的发生率升高,以及默克公司主动将该药从市场上撤出,促使这项有关塞来昔布类似临床试验的数据和安全性委员会,决定组成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对这项试验的心血管安全性数据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见图5。&&&& 纵坐标表示复合终点发生的概率,复合终点包括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每天接受400mg塞来昔布的病人3.4%达到复合终点;每天接受200mg塞来昔布的病人2.3%达到复合终点;安慰剂组只有1%的病人达到复合终点,P=0.01。作者的结论是:使用塞来昔布与下列终点组成的复合终点发生危险升高相关: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这种危险升高与塞来昔布的使用剂量相关。考虑到最近有人报道,COX-2抑制剂这类药物中的其他药物与心血管危害相关,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使用COX-2抑制剂可能使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升高。&&&&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就是因为目前使用塞来昔布这种药物的病人很多,很多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这个药物的安全性,因而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严格的审稿流程&&&& 下面我要介绍一下我们怎样从大量的来稿当中选中要刊登的论文。2004年我们共收到稿件12295篇,其中包括论著、读者来信、视点、医学影像、文献综述、述评等。&&&& 首先,由我本人对所有投来的稿件进行审核。如果我认为一篇稿件不适合在我们的杂志上刊登,就立即退给作者,建议改投其他杂志。这一过程大约要退掉10%的稿件。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被退掉的稿件往往是那些少见病例的病例报告,论文并没有揭示疾病的生物学原理,仅仅是病例比较特殊而已。如果我认为稿件值得进一步考虑的话,就把这些稿件按专业分配给特约副总编辑。我们编辑部有9位特约副总编辑,他们都是当地的医学专家,他们的专业领域分别是: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胃肠病、围产医学、内分泌、门诊实践、卫生政策和血管疾病。特约副总编辑阅读稿件之后,如果他认为论文有可能发表,就把稿件交给同行专家审稿;如果他认为不可能刊出,就把稿件交给执行副总编辑。执行副总编辑是编辑部的全日制工作人员,如果他也认同特约副总编辑的意见,那么就退掉稿件,如果他有不同意见,就把稿件交给同行专家审阅。&&&  我们要求审稿人在审稿期间对稿件的内容保密,如果没有得到编辑部的许可,审稿人不能复印稿件,不能把稿件给别人看。审稿人不能跟作者本人或别人讨论他们的审稿意见。如果审稿人和论文作者有个人的、专业上或经济上的利益冲突,一定要立即打电话告诉编辑部。2004年我们共向审稿人发出了4335份稿件。我们要求审稿人在2周内审完并将稿件发回编辑部。按时审回的占56%,逾期1周审回的占24%,逾期1周以上审回的稿件占15%。有3%的稿件送审后再也没有返回,我们将这样的审稿人从审稿人名单里除掉,以后不再找他审稿。&&&& 送审的稿件返回以后,论文最终是否发表,由我们的编辑决定,而不是由审稿人决定。我们很重视审稿人的意见,但我们把他们的意见作为重要的参考,而不是最终决定。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本人是内科医生,如果我管的病人出现了外科情况,我要请外科医生来会诊,但外科医生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他不能立即把病人拉到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最终病人是否转到外科接受手术,还要由主管医生,即我本人来做出决定。&&&& 稿件经过审稿人评审后最终能否刊登,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的内容必须是重要的。所谓重要是指,这项研究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影响我们的临床实践,也就是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能加深我们对疾病的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前面提到的第四篇论文,即关于COX-2抑制剂的论文,所述那项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药物的治疗具有相当的毒性,而我们以前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毒性。这种研究就属于可能对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 第二,研究要提供充足的有意义的信息。首先,论文的研究能补充我们现有的资料,能够增添新的有用的信息;其次,研究的结论能够提供明确的方向,例如,前面提到的第二篇论文,其结论就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氯吡格雷不应该用于长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最后,研究的结论应得自研究本身的数据,不含有商业性或学术上的偏见。&&&& 第三,研究一定要有新颖性。所谓新颖性是指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或是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或是解决了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第三篇论文,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出现第二种突变后,作者发现使用另外一种药物针对第二种突变进行治疗,结果仍然有效,这就是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 第四,研究要符合伦理学要求。首先研究要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其次是使病人尽可能少地暴露于经受临床试验的危险当中。&&&& 审稿人在评审稿件时,我们要求他们对论文做出等级评定。分为A、B、C、D、F和不清楚6个等级。其中A和B属于很好,C和D不算太好,F是很差,还有一部分是不清楚,在我们退稿的论文中,对大约一半的稿件审稿人的评定是很好,但我们并没有刊登。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大部分论文审稿人的评价都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论文审稿人的评价不算太好。我们从来不因为一些小的技术问题就决定退稿。有的审稿人对某篇论文兴趣不大,但如果我们从编辑的角度考虑,对这篇论文很感兴趣,我们也会刊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严谨的编辑流程&&&& 送审的稿件返回以后,论文最终是否发表,一般由特约副总编辑决定。如果特约副总编辑认为稿件可以刊登,他就把该稿件提交到特约副总编辑会议上讨论批准。这种会议每周开一次(见图6)。对于特约副总编辑基本不考虑刊登的稿件,把它放在日程上,但不对它进行更多的讨论。如果特约副总编辑建议刊登他手中的稿件,但别人有不同意见的话,可能进行相当激烈的讨论。&&&& 我们在告诉作者最终决定之前,必须对稿件进行统计学审查。统计学审查过程由专门的统计学专家进行,主要是审查论文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稿件被退掉。许多稿件被退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终点指标是“软指标”,或称为“软终点”。例如,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因心肌梗死而住院,或因肺炎而住院,无论是对于心肌梗死,还是对于肺炎,医生决定病人是否住院的标准不一定是统一的。对同一例病人,一位医生认为应该住院,另外一位医生可能认为不该住院,这样即使最终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但其结论仍不可靠。&&&& 稿件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在接受同行专家审稿之前,有35%的稿件被退掉,同行审稿后有61%的稿件被退掉,还剩下4%。其中0.5%的稿件需要做补充试验;3%左右是我们有兴趣的,就是说准备刊登,但还需要做大量的编辑修改工作;只有大约0.5%的稿件几乎不经过太多修改就能发表(见图7)。&&&& 我们退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论文的质量,论文的科学性有问题。因质量原因而退稿大约占所有退稿稿件的40%;第二是新颖性,研究的科学性很好,但是类似的研究结果过去已经有人发表过了;第三就是专业性太强的论文,质量很好,也很新颖,但是其内容属于很狭窄的专业范围,适合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不一定适合在综合性的医学杂志上发表,因这个原因而退稿也占30%。&&&& 稿件在刊登之前,要反复进行修改,稿件在编辑和作者之间要往返3次、4次甚至5次。我想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例如,2003年,我本人处理一篇稿件,这份稿件讲的是在早产儿当中用高频通气的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我给作者发e-mail,问她13个问题,作者当天下午就回答了12个,对于剩下的1个问题,作者说还要查一下数据库,尽快给我答复,第2天那个问题也得到了答复(我们对这样负责任的作者很满意)。另外一篇稿件描述由药厂主办的一项研究。我给作者(用电子邮件)发信,2个星期都没有回音,后来我就给他们打电话,接电话的人不是作者,他问:“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我想了一下告诉对方说:“现在我已经知道我想要知道的一切了”。我们退掉了那篇稿。&&&& 2004年我们刊登稿件的总体情况(见图8)是:刊登论著213篇,占投来的论著稿件的5%;读者来信982篇,占投来的读者来信的26%;文献综述发表了83篇,占综述投稿的33%,文献综述很多都是编辑部的约稿,但即便是约来的稿件也要经过我们严格的评审,如果不符合编辑部的要求最终也不予刊登。&&&& 我们的编辑们通过严谨的工作给我们的读者提供高质量和内容清晰明了的论文。论文高质量及其内容清晰明了使得论文的内容值得信赖,论文内容值得信赖加上来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最后形成读者对我们的信任,而信任就是读者对我们的最高评价。&&&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过去两年当中,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这两年内发表论文的总数。影响因子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图9当中,红色的曲线代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黄色的曲线是《柳叶刀》杂志,绿色的曲线是《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黑色的曲线是《美国医学会杂志》,蓝色的曲线是《英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比这些杂志高得多(见图9)。在刊登论著的医学杂志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最高,比《自然》杂志、《科学》杂志都高。&&& 临床试验论文发表须先登记注册&&&& 最后谈一下临床试验的登记注册问题。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做出决定,所有的临床试验,如果要向这些杂志投稿,发表研究结果的话,必须先进行临床试验注册登记。这个决定最初是由十几家杂志的主编讨论后提出的,现在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有三百多家杂志,其中包括不少专业杂志。他们联合发出要求,临床试验从一开始就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注册。登记的方法是在美国FDA的Clinical Trials.gov网站上免费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研究的题目、主办者、假设、设计、方法、关键性的日期、入选病人的标准,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 我希望中国的医师设计和实施一些重要的临床试验。如果你们做出的临床研究水平很高,可以把研究论文投给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可能发表这些论文,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研究结果。现场问答&&&& 听众:我们看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每期都有“病例讨论(case records)”栏目,我们医院如有好的病例,能不能向您那里投稿?&&&& Drazen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病例讨论”刊出频率为每周一次,这个栏目一般都由麻省总医院提供,不考虑接受投稿。但有一个“解决临床难题(clinical& problemsolving,刊出频率为每月一次)”栏目可以接受投稿,但需要遵从本刊特定的写作格式(注:具体格式可参见本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专版”相关内容),这类稿件的刊出率约为10%。&&&& 听众:如果发现或发明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在尚未来得及进行临床试验前将其写成稿件投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否可以考虑予以发表?&&&& Drazen教授:这需要根据该诊断方法的价值来决定,如果该诊断项目为某一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且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之,则可考虑予以发表。&&&& 听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的发表周期有多长?贵刊的文章录用率非常低,如果一篇文章在投稿后不予发表,那么作者大概多长时间可以获知退稿信息?&&&& Drazen教授:文章的发表周期从数周至数年(最长为3年)不等,在2003年SARS期间还曾有过24~48小时内刊出稿件(网上发表)的先例。一般来说,从决定发表到正式刊登出来的时间间隔为12周。至于退稿时间,则与我在演讲中讲到的稿件流程相关。如果在初审时就未通过,那么很快就能通过互联网获知退稿信息(因为我们目前都通过互联网接受稿件);如果到了送出去请同行专家审稿这一阶段,那么一般需要4周左右决定是否予以发表。&&&& 听众:您如何看待中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西方的临床试验大多应用单一品种的药物进行试验或作为对照,而中药由于含有多种成分,因此很难进行类似于西药的临床试验,您对此作何感想,有何建议?&&&& Drazen教授:我本人对中药的了解很有限,但是我觉得中药的应用价值是不容抹煞的,例如,我在查阅哮喘历史相关文献时发现,β2受体激动剂被引入到西方治疗哮喘是在1908年,而中国人应用麻黄治疗哮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因此,我认为中药临床试验是很有必要且很有价值的。中药研究的关键是解决方法学问题,即需要设计出能证明其疗效的并能被西方研究者所接受的比较严格的方法,尤其是该方法要具有可重复性。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关于中药的让人信服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 听众:同为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at Med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什么不同?&&&& Drazen教授:在Nat Med每年刊登的文章中,约50%为动物实验文章,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动物实验文章数量仅为每年一篇或者根本没有。我想这也许足以说明这两个期刊的差异。我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非常欢迎临床试验方面的高质量的文章。&&&&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许多动物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其所使用的思考方式往往是不能应用于人类的,例如研究者可以在猴子身上进行SARS冠状病毒(SARS-CoV)研究,但同样的试验却不能直接在人身上进行。&&&& 听众:如果有机会订阅一份期刊的话,那么您推荐订阅哪一份,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是Nat Med等其他期刊?&&&& Drazen教授:我本人此次中国之行,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发行,而是为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医学、科研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网站已经向中国读者免费开放了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只要在有互联网的地方,打开www.nejm.org网页,就能享受到跟全额订阅完全一样的待遇。当然,为中国读者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后可能会取消,但据我所知,NatMed就从未给中国读者提供过类似优惠政策。&&&& 正如我在演讲中所说的一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作为期刊,其办刊方针是识别出好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公之于众,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到作者以及作者的工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也许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事业和未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事业和未来的并不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本身,而是他自己的工作。如果您的工作确实很好,那么它必然会提高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您的事业和未来。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唐凌峰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