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并发症

糖尿病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向您详细介绍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糖尿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一、并发病症
二、糖尿病中所特有者
三、并发症深读
常见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多见于1型病,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高渗非酮症(多见于2型糖尿病);2.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和糖尿病)和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一)糖尿病:&&&&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高血酮、、、、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二):&&&&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合并症之一,特点为血糖极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进行性,死亡率高。预后与病人年龄、病情轻重有关,更取决于及时诊断,得当处理。(三)糖尿病:&&&&系不同原因引起持续增高和PH减低(&7.35)的异常生化改变所致的临床综合症,后果严重死亡率高。(四)感染常见的有下列几组:1.:如、指甲癣、及等化脓性感染很常见,有时可酿成,也有的可引起下肢坏疽,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和,,肢端坏疽等。 :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灌注不足致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2.糖尿病并:特别是,一旦得病,扩展迅速,蔓延广泛,多系渗出性二酪样,易成空洞,发病率比常人高3~5倍。随结核等控制情况而波动。3.:其中以、为多见,有时伴真菌性,感染不易控制,须与严格控制糖尿病同时进行,方可获得较好疗效。国内性肾乳头炎少见。4.胆囊、、、周炎、及等。: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五)心血管病变:&&&&为本病患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基本病理为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远比常人为高,发生较早,进展较速而病情较重。糖尿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性、、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疾病。 :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常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并随年龄增长、及病程延长而上升,女性高于男性。(六)病变:&&&&广义的糖尿病中肾脏病变可包括:
二、糖尿病中所特有者⑴糖尿病性①性,②弥漫性,③渗出性。⑵糖尿病性肾小管。2、糖尿病中肾动脉(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3、肾脏感染(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⑴肾盂:①急性,②慢性。⑵坏死性乳头炎。糖尿病肾病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七)神经病变:&&&&任何部分均可累及,统称为变。分类可从病变部位、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分别以下: 1.周围神经病变⑴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⑵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单侧性神经病变,多发性单侧神经病变)。⑶神经根病变。2.颅神经病变3.植物神经病变(又称自主性内脏神经病变)。4.⑴糖尿病性病变(又称糖尿病性假脊髓痨)。⑵急性血管综合征,脊髓软化症。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并发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但、神经传导速度及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它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所致脊髓病在其并发症中发病率不高。糖尿病所致脊髓病也称为糖尿病脊髓综合征。(八)病变&&&&糖尿病者常诉模糊。: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伴发的:可以表现为特发型,也可表现为某些特定的类型,如Vogt-小柳原田病、等。在中,葡萄膜炎发病往往在糖尿病发生之后。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糖尿病并发症文章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解析_医途
当前位置: >
>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解析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解析 百科频道
早期症状助你早发现1型糖尿病。我们要想及早的发现1型糖尿病,那么我们首先要充分的了解他的早期症状。那么,哪些早期症状可以帮助我们,及早的发现1型糖尿病呢?
首先,1型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患者经常会感觉两脚无力,易疲乏,腰膝酸软。因为血糖高,粘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易愈合。
其次,早期症状助你早发现1型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病人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另外,患者的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1型糖尿病,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等。还有的糖尿病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再者,1型糖尿病,更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而昏迷。但是,病人在昏迷前一般都有先兆。如极度疲倦、尿量显著多于平时、恶心、呕吐、极度口渴等。1型糖尿病患者,还常出现头痛、表情淡漠、烦躁等症状。另外,还有一些糖尿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带有烂苹果味。这些症状都可以帮助我们,及早的发现1型糖尿病。
早期症状助你早发现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症状,往往会比其他的糖尿病来的更明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充分的了解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来及早的发现以及预防它。
女性糖尿病 小心乳腺癌 (编辑:赵腾飞)
· · · · ·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评论0条,查看全部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网友评论:
网友观注排行二型糖尿病并发症
二型糖尿病并发症
基本信息:女&&45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咨询下二型糖尿病并发症?二型糖尿病并发症要怎么办才好?是由什么导致的?这病的具体病因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有何明显的表现?具体是什么?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副主任技师
擅长:中医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江西西和人民医院,江西省九江市&&&全科
建议:对于二型糖尿病并发症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二型糖尿病并发症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擅长:治疗各种脑瘤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宁波西和医院,浙江省宁波市&&&全科
建议:对于二型糖尿病并发症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二型糖尿病并发症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病原因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消渴)(别名:消渴)  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不同人群的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小儿糖尿病、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老年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胰腺 全身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参见附件(3063kb)。&&&&
2.2 并发症情况及其相应处理
&&&&术后出血4例,1例采用保守治疗,冰盐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6mg稀释后胃腔灌洗,云南白药粉盐水溶解后胃腔灌洗,连用2d,治愈;3例患者行2次手术,术中发现均为胃肠吻合口出血,经腔外“8字”全层缝合加固,均治愈。20例脂肪液化患者,10例经2%甲硝唑、盐水反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定期换药,治愈;6例患者经双氧水、盐水反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定期换药见脂肪液化区肉芽鲜红,生长高度达到原液化区域深度的2/3以上,探查见没有窦道存在时,用蝶形胶布固定,6d后治愈;4例患者水反复冲洗切口,外用生长因子喷雾剂或疮疡灵粉,定期换药,治愈; 3例患者经换药,见脂肪液化区肉芽鲜红,生长高度达到原液化区域深度的2/3以上,探查见没有窦道存在时,用大皮针行Ⅱ期缝合,缝合深度深达肉芽组织基底以下,后治愈。
&&&&3 讨论
&&&&3.1 术后胃瘫综合征特点及防治
&&&&3.1.1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特点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肠手术后以胃肠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点(参考 Bar-Natan标准[3]):糖尿病患者术后多发;继发于胃肠手术之后,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查体大部分患者可见胃型或叩诊有振水音;辅助检查无机械型梗阻存在;生化检查无明显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24h胃管引流量大于600mL,持续时间超过1周。
&&&&3.1.2 防治
(1)术前严格控制血糖,充分了解患者是否已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积极治疗;治疗原有胃病;术前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型号吻合器,防止吻合口狭窄;术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胃壁的损伤或刺激,保护残胃迷走神经;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2)一般治疗。严格禁食水,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给予充足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每天给予温盐水或少量糖皮质激素胃内灌洗,减轻胃黏膜、闭合胃腔、吻合口水肿。(3)心理治疗。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告知病情,保持耐心,树立信心,消除顾虑。(4)药物治疗。首先,因为患者长期禁食水,故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其次,胃肠动力药应用,常用的有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胃复安,吗丁啉;5-HT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其作用原理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既可促进胃蠕动、排空,又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消化液或食物返流,但应用时要严格注意剂量、浓度和滴速。(5)中医中药治疗,如针灸、艾灸等,足三里穴针刺或封闭维生素B1取得较好疗效。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器疾病的穴位,有关针刺“足三里”对消化功能及胃肠道激素影响的报道较多,疗效较确切[4]。(6)胃镜治疗。全部21例胃瘫综合征患者有5例先经胃镜检查,未发现有吻合口瘘、重度狭窄,或胃、肠梗阻等情况,后结合以上治疗愈合。胃镜检查不仅是一种诊断手段,而且对胃肠道平滑肌同时是一种适度刺激,必要时亦可经胃镜植入营养管于远端空肠行肠内营养支持,但应注意检查不宜过频。(7)其他报道还有胃电起搏等,目前国外研究及相关报道较多,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将起搏装置置于胃浆膜下,通过电刺激使胃回复正常慢波(slow wave)蠕动[5]。
&&&&3.2 术后出血
&&&&3.2.1 原因
对吻合器、闭合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当,造成吻合口黏膜切割失败撕裂出血,或闭合不良出血;选用吻合器或闭合器型号不当,过大或过小;吻合或闭合时钛钉损伤小血管,没有及时止血;连续缝合的缝合线未收紧或间断缝合的缝合线针距过大,导致切缘血管出血;以上原因引起的出血多于手术后24h内;吻合或闭合组织重度水肿;缝合线脱落或吻合口的感染形成小脓肿侵蚀血管造成迟发性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后7~10d[6];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少见;遗漏并存的出血性病变,如肝功能异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尤其是黏膜溃疡,黏膜下小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病变中易遗漏致术后出血[7]。
&&&&3.2.2 防治
术后出血的定性诊断比较容易,可根据胃管内大量的鲜血流出,呕血、黑便,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的变化,实验室检查如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的持续下降等做出诊断,而术后出血的定位诊断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如为术后24h内出血,多为手术当中止血不确切,或吻合口或闭合口关系密切;术后7d左右出血,多为吻合口或闭合口黏膜坏死脱落所致;术后7d以上出血,吻合口的感染形成小脓肿侵蚀血管造成迟发性出血。
&&&&该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抑酸药,止血剂的量根据具体患者而定,宜少不宜多。对于出血量不大的患者易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冰盐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后胃腔灌洗,云南白药粉盐水溶解后胃腔灌洗等。或经内镜在出血点注射硬化剂或喷洒止血药[8]。
&&&&吻合口或闭合口损伤、出血多为机械原因,不能仅依靠全身应用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单纯吻合技术的改进不能有效地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掌握消化道吻合的相关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有学者指出,在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程度上,吻合方法并不比其他因素更重要[9]。术前应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充分肠道准备,术中防止肠内容物污染,充分游离肠管两断缘的系膜及脂肪组织,避免吻合口内夹入脂肪组织而造成对合不良,应确保吻合口血运良好,避免张力[10]。
&&&&术后出血再次探查时应直视下吻合口或闭合口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则需给予间断或8字全层缝扎;手工缝合时要注意保持针距,拉紧缝线不漏缝黏膜,缝线张力要适度,不过应注意防止吻合口狭窄。
&&&&3.3 脂肪液化
&&&&3.3.1 原因
体格肥胖;术前血糖控制不良,或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没有得到控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提供学术支持
网络学院专家顾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分析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CC)患病率,分析血脂谱与CC的关系,探讨预防和控制CC的有效措施。
方法 对184例T2DM者采用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眼底镜、神经肌电图检查,取空腹血、空腹尿标本进行检测。根据有无CC分为对照组与CC各分组,对组间统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组与糖尿病无并发症各组血脂异常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组血脂异常最显著,与既往研究不同的是并发症组HDL-C和APOA1比对照组高,原因可能是调查偏性或CC组启动保护因素引起。
结论 CC的预防与治疗不但应强化血糖治疗,应并重强化血脂治疗。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C)患病率、致死率、病残率高,了解其发病原因对减低患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与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血脂与CC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8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性79例、女性105例,年龄50~79(平均64.33±8.46)岁,平均病程为9.26±4.12年。选择同年龄段糖尿病无CC组为对照组36例,年龄52~76(平均61.48±7.32)岁,平均病程为8.23±3.92年。
1.2 方法 ①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调查问卷形式: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病年限(以诊断时间为准),空腹抽血由三级甲等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查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尿查微量白蛋白。糖尿病确诊参照1999年WHO修订诊断标准。②采用动态监护仪,监护小时,以J点后0.08s ST段水平或斜型下移≥1mm,并持续1min以上,作为心肌缺血的标准。诊断期前收缩的频率:少于1/1000心搏为偶发,大于10/1000心搏为频发。
CC诊断标准:冠心病经临床及心电图确诊;糖尿病肾病测空腹尿标本,尿微量白蛋白&30mg/L为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眼底镜检查;周围神经病变以神经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损害为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脂异常者CC情况 184例中132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1.9%。合并CC情况:其中有136例合并以下4种并发症(73.91%):114例合并冠心病,占糖尿病者61.80%;合并肾病者72例,占39.33%;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9例,占10.11%;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68例,占7.08%。血脂异常采用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其中高TC血症37例,占20.22%;高胆固醇血症76例,占41.05%。
2.2 CC多发情况 1合并3种、2种、1种并发症的分别有27例、59例、72例,占糖尿病者比例分别是14.67%、32.06%、39.13%。
2.3 心电图表现 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2153次,伴有心绞痛654次,占28.13﹪。急性心梗患者41例,占22.28%;其中无痛性心梗13例,占8.15%;冠状动脉供血不足81例,占44.02%,其中ST段下移&0.1~0.2mV 52例,占28.26%;有轻度ST-T改变48例,占26.10%;阵发性心房纤颤11例,占5.98%;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占14.13%。
2.4 彩超及频谱多普勒特征 动度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各瓣膜结构正常;心内房室水平及各瓣口血流正常。PW-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E峰,左室充盈异常。
长期以来脂代谢异常被认为是继发于糖代谢紊乱,对治疗主要关注于降低血糖,忽略了包括对脂代谢异常等其它指标的全面调整,对并发症的病因研究也注重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和美国表1 CC各组与无CC组血脂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各组与无并发症组血脂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的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 (DCCP )从循证医学角度证实了糖毒性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大影响。
事实上,T2DM者在确诊前就已经有并发症发生,约50%新诊断糖尿病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CC。值得注意的是:已经知道这些并发症产生以后,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其病理进程的继续。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异常,其与CC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近来,McGarry[1]和Taskinen[2]提出了脂代谢异常为T2DM的原发性病理生理事件,并根据脂代谢紊乱常先于糖尿病发病前数年存在这一事实,提议将糖尿病改为“糖脂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71.9%的糖尿病者存在血脂异常,73.91%存在常见的CC。并发症各组与糖尿病无并发症对照组比较血脂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多发组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国内赵林[3]等对住院糖尿病者研究,86.7%存在血脂异常,85.2%合并CC。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4]对全国24496例住院糖尿病者的调查资料显示,CC的患病率是73.2%,在CC相关危险因素中,除年龄、病程、体重指数、高血压外,血脂异常出现的频率较高,提示调节血脂的重要性。
脂代谢紊乱是T2DM的原发病理基础,也是CC的主要危险因素。在CC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主导作用的脂类可沉积在全身血管内皮的基底膜,刺激基底膜细胞增殖,改变其通透性,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全身血管内皮的代谢与功能。脂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5],血脂异常可引起肾小球硬化[6]。对OLETF大鼠的一项研究显示,脂代谢紊乱早于糖代谢紊乱,纠正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7]。资料显示[8]: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重于糖尿病无周围血管病变者,提示全身血管病变的一致性。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改变主要有: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较非糖尿病人狭窄程度为重;②心肌细小血管病变出现内膜增生毛细血管壁肥厚,细小血管瘤以及心肌纤维化和间质糖蛋白的积蓄;③心脏自律神经障碍,发生心率乃至血流动力学的调节障碍。老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9]。
本组一百八十四例有八十一例ST-T改变,占44.02%;表现为急性心梗四十一例,占22.08%,其中无痛性心梗十五例,占8.15%;无痛性心梗在老年糖尿病中较多,可能由于神经功能障碍痛觉阈值增高或被休克、心衰等症状所掩盖。此外,还有二十六例(占14.13%)表现为心律失常,这可能由于糖尿病后致微血管病变血粘稠度增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迷走神经功能减退所致[10]。
【参考文献】
1 McGarry JD. Banting lecture 2001: Dys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Diabetes,~18
2 Taskinen MR.Diabetic dyslipidaemia:from basic research to clinical practice.Diabetologia,3~743
3 赵琳,张霞,王颖,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9~7732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O年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32~237
5 Mühlfeld AS,Spencer MW,Hudkess KL,et al. Hiperlipidemia aggraates renal disease in B6.ROP Os/+ mice. Kindney Int,93~1402
6 刘志红.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病杂志,6~131
7 吴红花,郭晓蕙,高妍,等.调脂治疗对OLETF大鼠肾脏的肾脏保护作用. 中国糖尿病杂志,~63
8 卞茸文,顾刘宝,吕利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与颈动脉粥洋硬化的关系. 中国糖尿病杂志,8~480
9 陆黎萍,徐慧娟.糖尿病患者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观察比较.实用心电学杂志,):255
10 张秀婷,徐振萍,孙海燕.2型糖尿病118例心电图分析.实用心电学杂志,):97
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告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