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12型糖尿病的治疗治疗

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儿童型糖尿病6岁能活多大
儿童型糖尿病6岁能活多大
核心提示:儿童型糖尿病6岁能活多大 这种疾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到综合性医院就诊.选择降糖药物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治疗同样需强调饮食、运动,其次是选择药物治疗。1型糖……这种疾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到综合性医院就诊.选择降糖药物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同样需强调饮食、运动,其次是选择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终身选择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可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儿童和青少年2型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口服降糖药物却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做全面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因此,许多口服降糖药物说明书中都不推荐或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巩纯秀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另一个药物是文迪雅(国内销售的文迪雅使用说明书上仍标明不推荐儿童使用―本刊注)。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2型儿童青少年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型患者中疗效显著。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其他药物需谨慎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知新教授认为,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的发生。  新一代的磺脲类(如亚莫利)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较佳,可使血糖更容易控制,对饮食控制较差的青少年有着独特的优点。但这类药物要在儿童中广泛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性研究。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药物)能否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应用还正在研究中,这类药物在长期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确认。  α-糖苷酶抑制剂因其胃肠道反应明显而不容易被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并对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用药需告知  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指征和禁忌证的掌握自然要比成人复杂的多,虽然《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表示,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一样,但要注意个体化,这只给出了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用药方向,加之治疗儿童2型患者药物少之又少,大多临床医生在给儿童患者也用成人降糖药时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用药,这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医生也要承担相应的医疗风险。  虽然有观点表示“不强迫医生必须完全遵守官方批准的药品说明书用法”,但是万一引起了不良反应且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司法判决的依据是以说明书为准,至于教科书和一般药物手册的法律效力则远远低于药品说明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作为参考。在使用“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时,医生最好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此时最好让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知识  儿童2型患者可补充镁和维生素D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2型的发生与体内镁的水平偏低有关。镁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肥胖儿童较少进食镁含量高的食物,如大豆、鱼、绿叶蔬菜、坚果、花生酱及酸奶等。而儿童的血镁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偏低。血镁水平低意味着可能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几率。镁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显然让孩子服用镁补充制剂或富镁食物将可以大大降低儿童2型的发生。  英国一项研究指出,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比没有补充维生素D的要低80%。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维生素D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人体免疫反应,因此,维生素D的摄入量与的发病率成反比。目前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400国际单位(10微克),虽然研究证明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但母乳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的需要,因此,建议给婴儿补充适当维生素D制剂。  写给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37条建议  1.当你有任何问题时,一定去看医生,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医生  2.接受你患这个事实  3.尽可能让朋友知道你患有  4.随身携带治疗药物,随时治疗  5.告诉医生你喜欢做的事情,他们会帮助你找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  6.佩戴标有患者身份的卡片、手链或项链,它可能会挽救你的命  7.决不能等到出现才治疗  8.不能以你患有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或同情  9.不要忘记进餐或加餐  10.不要忘记睡前加餐  11.睡前加餐的食物必须含蛋白质(如鸡蛋、奶酪、瘦肉、花生酱等)  12.不要忘记注射胰岛素  13.如果你关注自己的体重对的影响,应告诉医生,他们会帮你  14.你并不需要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可以请求父母来帮你  15.不要悲观,有时候血糖难免控制不好,只要你努力去做就行  16.不要饮酒。如果你饮酒了,就一定要吃东西,但饮酒后千万不要开车  17.定期检查酮体,这样做有可能减少你去急诊室的机会  18.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19.学会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你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多乐趣  20.在进食了每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后,你要知道需要注射多少剂量的胰岛素才能控制相应的血糖  21.告诉医生你想学会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22.每周至少研究一次你所记录的血糖结果,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23.偶尔监测凌晨2点或3点的血糖,将有助于了解你的血糖情况,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4.偶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25.只有尽可能控制好血糖,你才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  26.要确信你的血糖越是接近正常,你的未来就越健康  27.如果你不相信第26条,你可以去询问医生有关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的结果  28.了解你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及它的含义(表示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本刊注)。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以下或接近正常,血糖最好控制在8.3~10.0mmol/l,每周发生的次数应少于4次。  29.多学习其他控制血糖的方法  30.锻炼、锻炼、锻炼  31.每次看医生之前都要把需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32.告诉医生你愿意与新诊断的儿童患者进行交流  33.积极参加的相关活动,你可以从那里得到某些帮助  34.了解胰岛素泵如何工作,即使你不打算使用,也有助于你了解  35.一生中,至少需参加一次夏令营活动  36.除非你刚刚吃完饭,否则体育活动前一定要吃点东西  37.请牢记任何有利于血糖控制的事都值得去做,不管这事是多么的细小  延伸阅读: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大体方案: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  介绍给你一个治糖尿病非常有效有省钱的方法,我在网上找的,效果不错,对了红茶菌一般的爱长毛,选 时一定要选复壮的红茶菌不长毛非常厚能用好几年,&&& 治疗情况:从日起实行红茶菌及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每日饮红茶菌二次,每次150毫升。连服六个月后检查,尿糖阴性,血糖102毫克%。1982年春节开始停药,只服用红茶菌,因……229/&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案例及病因探讨
先说明一下,1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严重的那种,约占糖尿病总数的不到10%。其余的称2型糖尿病。西医认为2型糖尿病是终身不可治愈的疾病,那1型糖尿病就更是不可治愈的了。
还是在常德讲课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一位河南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父亲,想咨询有关能否治疗1型糖尿病的事情。我了解到这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是发病不久的患者,我就告诉他可以试试,因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很复杂,如果不是特别麻烦的那种,如先天性的什么缺陷、变异等,治疗还是有希望的。我让他先去我的博客了解一下我的治疗方法,回头抽时间再详谈。他说已经看过我的博客了,就想问“九草唐安”怎么买。看来这是个有备而来的人,我告诉他按疗程购买,5盒一疗程一个月,600元,可直接在掏宝网上下单。第二天他又来电话问找不到在哪里下单,我告诉他搜“海南唐人”的店铺就找到了。很快他说已经下单了,我告诉他我马上回海口才能发货,让他耐心等待。我9月6日发货,估计他9日即能收到。我告诉他刚开始服药可减半试用,按一日三次,每次半包即可;并将服药后的情况及时发信息给我。最后我反复告诉他,孩子的血糖控制宁可偏高也不要偏低,尤其要千方百计地杜绝低血糖的发生等。
9月14日,王先生的手机信息来了,汇报孩子王小童的服用情况。小童什么时候服药没说清,估计刚开始几天吧。他简单说了一下现状,如空腹血糖13左右,胰岛素注射早5U、中3U、晚4U,不打时餐后18U等,并且说服药后的一点反应,如小童吃后稍有些头晕等(详见附文信息对话)。
9月21日,信息显示,治疗一周后、孩子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变化。血糖已控制到空腹8-10,胰岛素降至早4、中2、晚3。即胰岛素三餐各降了一个单位,血糖不但不升反而有所下降,显示恢复情况不错。他询问要不要增加药量,我告诉他不用调整药量,就按目前一日一包半的量继续观察,慢慢来。
9月25日,我给他发去小童的体质、五行查询情况,他顺便告诉我现在小童不再有头晕感了(我专门问他这个现象),胰岛素已减为早晚两次各3个单位,中午的不打了(说是因为出现了低血糖现象)。小童的变化有:脸色好些了、精神好些了、有力气了,抗饿能力有点提高了等。最后,王先生高兴地写到:“我感觉药效可以,孩子服药坚持得很好。谢谢任医生,谢谢九草唐安!”
我们注意到小童精神、体力上的变化,还有耐饥情况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这显示了糖尿病典型症状的缓解,这才是真正的好转,而血糖的变化只是个参考。如果一味地关注血糖变化,比如说血糖控制到比较理想的范围,而上述现象并无明显的转变,这就不能说是真正的好转。还有王先生告诉我的,小童酮体正常、脸上也有血色了,脾气也有了点了,一放学回来就疯个不停等,这都是重要的好转现象。孩子以前放学回来无精打采,你说什么他都懒得回答,那还有什么脾气,更不想去玩了。而现在这些现象都出现了,这难道不是实实在在好转的现象吗?患者年龄较小,正是身体变化较快的阶段,正确地治疗有可能加速病情的好转,反之,不正确的治疗也会同样加速病情的恶化。判断疗效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正常孩子所具有的自然现象。我想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继续做下去,孩子的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现在虽不能说就能治愈,但前景是乐观的!
小童的治疗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博文也会继续如实报道下去,以便给有兴趣的读者一个借鉴,给同类的患者一个希望,也给我们的治疗一个肯定。
下面我们要关注的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得糖尿病呢?
我们首先感兴趣的是小童患病前的一段时期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可以是自身的,也可以是客观的;据了解大致有这样几个疑点:1、这个孩子在患病的头一年冬季有过较长时间的感冒。注意,这很可能是儿童致病的一个因素。2、头一年孩子有过一段时间喝较多牛奶的经历,尤其是喝学校搞的那种“学生奶”。注意,牛奶也是导致少年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原因,这个问题下面要详细分析。3、头一年冬和初春,当地有较长时间异于平常的雾霾天气。注意,空气严重污染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德国前瞻性儿童研究可见:“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和直径
10um悬浮颗粒每增加17.0%和18.7%;临近最近的主干道,每靠近500米,胰岛素抵抗增加7.2%。”(见博文第221篇《谁制造了糖尿病》)。
对于病毒感冒导致1型糖尿病的问题早有定论。据疾控专家介绍,目前由感冒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新患者在逐年增加。据初步估计,有5%-10%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就包括感冒病毒。对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染者,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对于牛奶导致1型糖尿病的说法,国内提法不多;这里引用倪海厦老师的文章《牛奶导致少年1型糖尿病》的内容。其实里面这段文字是美国坎贝尔教授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論述的,兹摘錄如下:
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不长就开始喂以牛奶蛋白质,很有可能是婴儿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质。牛奶进入小肠后,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对于某些婴儿来讲,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于是这种原初蛋白质的氨基酸小链或片断就存留在小肠当中。这种没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质片段被吸收进了血液。免疫系统识别了这些片段,将它们作为外来的入侵者,并开始破坏它们。不幸的是,这些蛋白质片段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完全相同。免疫系统丧失了识别牛奶蛋白质片段和胰腺细胞的能力,并开始攻击两者,导致儿童的胰岛素生成功能的破坏。
在12个国家的14岁以下儿童中,牛奶摄入量与I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线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牛奶摄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兰,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的平均摄入量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值是非常低的。”
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问题,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在此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牛奶除了导致癌症和糖尿病外,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贝尔说:“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自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
以上的结论是国外科学界的研究结果,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在国内标准文献中也提到牛奶导致1型糖尿病的问题,如百度搜寻“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时,就能看到关于牛奶引发1型糖尿病的说法。其全文的说法较含蓄:“导致1型糖尿病的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不知国内青睐牛奶的大众知不知道科学界关于牛奶的这些质疑。
国外对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的前沿报道有“胰腺感觉神经和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提法。这是加拿大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文章说:1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但是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身体最初对胰腺的攻击。现在看来似乎是由于神经系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加拿大多伦多的研究人员通过剔除一套出错的感觉神经,从而治愈了有发生糖尿病倾向的小鼠模型的这种病。多伦多儿童医院的Michael
Dosch和同事在研究中证实,不但是胰岛细胞,而且围绕其周围的神经组织也被糖尿病所影响。因此,他们推测特定的胰腺感觉神经也和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神经释放一种神经肽(P物质),并且通常负责确保胰岛细胞产生正确量的胰岛素。这些发现让人类重新审视I型糖尿病的病因,从而最终促进人类能最有效地治愈这种疾病。
&倪海厦老师更是直接指出:“1型糖尿病是注射疫苗和抗生素所造成的后遗症”。并明确指出:“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2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1型糖尿病。”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免疫系统识别上的问题,还是感觉神经的出错问题,都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有关,都与所谓高科技的发展有关。抗生素的泛滥、病毒的变异、疫苗的植入(细菌)、营养的滥用(牛奶)、全方位的污染、雾霾的空气等等。科学这把双刃剑在这里体现的尤为直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少年儿童,因为他们的防御系统更不堪冲击。所以,保护儿童已经是当务之急的大事了。
拿牛奶来说,且不论人有没有必要一生喝奶,如此规模的需求你让牛怎么活?牛奶的质量如何保障?大自然会设计这样一个生物链吗?我们有时候自觉不自觉地被“科学”及“伪科学”所玩弄,自己在发展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这科学吗?
顺附一本法国人写的《牛奶——谎言与内幕》一书,看不看自己定吧!
附:1型糖尿病案例——河南王小童(12岁,化名)的治疗记录
其父王先生不会上网,只好用手机短信交流
任医生,您好!我是河南的王先生,王小童的父亲,这几天小童空腹血糖13点多,我按早中晚各半包服用是否合适?他吃后稍有些头晕。胰岛素早5、中3、晚4,不打时餐后18。
你好!这样按每次半包服用可以,待过段时间慢慢适应后再考虑增加。此阶段胰岛素一定要用。目前你用的是短效的吧,可考虑用中短效预混的,如30R或50R等,这样空腹血糖就会好些。头稍晕是正常反应,几天后就会消失;继续做好记录。
前一星期用用中效的,晚上出现低血糖现象,不如短效的。
那好,就这样使用观察吧。
任医生您好!小童早餐前已降到8-10,胰岛素降至早4、中2、晚3,情况不错。你问到小童的生日,他是日生,饮食和服药应注意哪些方面请告知,谢谢!
胰岛素三餐各降了一个单位,血糖不但不升反而有所下降,显示恢复情况不错。不用调整药量,慢慢来。小童体质问题因跨年度,我再细算。
好,我很有信心,谢谢!
最好将病史简要说一下,以便参考,我博客上的案例可多看。
我孩子小童今年4月发现明显消瘦,多饮多尿,医院检查餐前血糖16,餐后血糖24,酮体3+,因对胰岛素有误不愿用。吃过安利营养品及中药。5月17日复查,餐前血糖11,餐后23,酮体0、5+。5月底住院时检查血糖,餐前11,餐后17,酮体0、2。住院11天后服用中药,血糖基本上能控制在餐前6-9,餐后11-17。网上看大量聂文涛老师理论,后来发现孩子血糖餐后高达20以上。看了您的大量博客文章后,发现您的理论更科学,所以现在用您的方法。我已买了些鹰嘴豆,让孩子打豆浆喝。
你好!小童本应为“木太过”之年出生,但因月份小,转至上一年,为“水不及”之年出生。其弱脏依次为肾、脾、心。体质基本平衡、略偏寒。肾虚为其首要问题,补肾可在冬三月,用桂附地黄丸,下午5-6时减半服一次试试,脾脏可于每季后18天调理,多用山药煲汤喝。心脏调理可于明年夏季服些生脉饮即可。穴位可按揉相应的原穴。如肾为太溪,脾为太白,心为神门。
现在小童情况如何?还头晕吗?
现在小童不再头晕。我发现晚上睡觉前吃点东西第二天空腹血糖更低。胰岛素已减为早晚各3个,中午的不打了。小童精神很好、有劲,抗饿能力有点提高,我感觉药效可以,小童服药坚持得很好。谢谢任医生,谢谢九草唐安。
你所说的现象,即晚上临睡前吃点饭次日晨血糖反而偏低,说明了晚饭的热量不足,如果不加餐,则身体不得不动用肝糖分解线,分解糖入血,血糖反而可能偏高;如果加餐,则身体以肠胃分解糖入血,这样血糖较稳定。另外,孩子胰岛素减得不少,中午的不打了,要注意观察身体能否承受的住。孩子精神、体力、耐饥性都有所好转这很好,说明身体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坚持下去很有希望!
10月15日电话内容
王先生说:小童近期情况尚可,血糖总体有些上升,大约在8-12间,其余正常。我以为血糖略偏高这可能与胰岛素总体注射量减低有关(午间的不打了),也可能是身体的一种调整反应;总之要看孩子的生理感觉。据王先生讲,小童感觉很好,精神状态和体力都不错,不像以前,放学回来就懒得动。我告诉他,若是这样就不要太在意血糖的偏高,只要注意不太低就行。另外,孩子在长身体阶段,器官的恢复、平衡发育很重要,建议他可给小童加点“百吉血通”以加强调理。
&&& 未完,待续
11月6日电话
虽然这次动笔距上次有20天的时间,但期间我们通过一次话,小童的治疗情况基本正常,也就没有再记录。前几天看到网上王先生的购物,九草、百吉各一个疗程,我赶忙发了货。本想过两天再询问,谁知他的电话就来了。王先生给我讲了小童最近的情况,大致如下:小童近来脸色不错,有点红,脸上原有的黑点现在也消退了(黑点是住院时起的);小童精神很好,爱玩爱闹,食欲较强,总想吃东西,还出现有时腿部抽筋的现象;饮食、睡眠、大小便等都正常;胰岛素早晚各一次,3个单位,九草一日三次,一次半包,基本没有出现过低血糖现象。王先生总体感觉孩子的治疗不错,逐步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只是血糖有些偏高,空腹10左右,餐后20左右,有点担心。
我告诉他,根据小童的目前的情况,血糖偏高是生理性的,即是身体的一种自然调节所需要的。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能量的需求旺盛;由于胰腺有损伤,对糖代谢出现不力是难免的。我们宁可容忍高血糖,也不能出现低血糖。脸色红润色斑褪去,说明身体在恢复;食欲好伴随抽筋,说明对能量需求旺盛。这里面有些因素是不太好相互兼顾的,只能抓主要矛盾了。为了增强小童器官的恢复,让他在每次服“九草”时增加半包的百吉雪通,如果血糖偏低,就减九草,最后过渡到以百吉为主,兼用九草的状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强器官本身调整代谢的能力,当调节能力增强时,血糖也就慢慢恢复正常了。
如果小童后面的治疗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态势,则好转的希望是很大的!
11月30日通话
下面是王先生讲述的小童近20多天来的治疗情况:总体感觉正常,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孩子脸色白里透红,尤其是晚8、9点时比较明显。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力气也较大,前段时间每天打篮球2-3个小时;小童食欲不错,很能吃,大小便正常,睡眠很好,常常睡不醒等。服药还是按原来“九草唐安”“百吉雪通”一日三次,每次各半包;近来血糖检测得少了点,尿糖检测多一些,感觉好像尿糖高一些。
我答复他:看小童的情况还不错,用药量也基本适中;但尿糖检测不能替代血糖检测,因为这是不准的。当血糖偏高超过尿糖阀值时,会从尿中排出,但所反映的问题未必是坏事,还要看其它情况。所以还是要不断地检测血糖,以便分析问题。另外,孩子的运动量要适度控制,因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能量(血糖)的能力较弱,运动久了,有可能产生低血糖,这就很不好了。看小童的情况似乎还可以,运动2-3个小时不知累,这说明身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否则你让他玩他也没力气了。继续治疗观察。
12月1日晚通话
王先生晚上电话,主要是汇报了检测血糖的情况,他说血糖看上去较高,空腹12、13,餐后24、25的样子。由于近来看上去孩子一切都好,尤其晚上脸色红扑扑的,所以也就没有检测血糖。听我一说还是要检测,这两天就抽空检测了一下,没想到这么高。我告诉他从孩子的表象来看,即便是血糖偏高,也是生理性质的,不用过于担心。但持续的高血糖总是不太好,这里面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1、“九草唐安”早上的半袋增为1袋,其余两次仍为半袋;2、适时调整胰岛素的量,最好用混合胰岛素,他用的是50R的,这可以;目前一天2次,上午7个单位,晚饭时5个单位。胰岛素作为一个临时性措施相当于一个拐杖,必要时一定要用。一方面满足身体需求,一方面有利于胰岛B细胞的复活。3、检测血糖要按规范去做,严格地讲应空腹8-9个小时;放宽一点也就是10个小时,太长太短都不准确,且要统一。4、如果晚饭吃得早,临睡前要少加些餐,以满足身体需要,即不要空腹时间过长;孩子的空腹高血糖可能与肝糖原分解有关。5、餐后血糖高,说明即时胰岛素分泌较慢或不足,即胰岛B细胞供应胰岛素的能力还较差。这其实就是小童的真是情况,恢复趋势不错,但问题还较严重,要科学地认识,谨慎地恢复;这直接决定了恢复的程度。孩子的代谢能力较强,血糖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宽,不能大意,也不能不在意。要掌控血糖变化,适时给予药量及胰岛素的调整,逐步增大自我调节的范围,不能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1型糖尿病儿童吃啥好?
  为了保证1型糖尿病儿童的健康成长,饮食治疗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纤维素。适当的控制脂肪,不要变得肥胖。   下面,我们就1型糖尿病儿童如何吃饭来进行探讨?   一、一个1型糖尿病儿童,一天的总热量控制在2000千卡之内,根据年龄的不同,每日总热量=1000千+(年龄-1)X(80~100)。男孩子每增加一岁,就要增加100千卡,直到18岁为止。女孩子每增加一岁,就要增加80千卡,直到14岁为止,这是根据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年龄来制定的。   二、如果是3岁以内的1型糖尿病儿童,每长一岁就要增加100千卡的热量。   三、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就应该侧重于低热卡饮食,有些女孩子怕身材走形,这样的选择既能保持身材,又有利于控制血糖。不过,不能太瘦了,太瘦身体营养不够对控制病情更为不利,所以还是要坚持均衡饮食。   总的来说,1型糖尿病儿童饮食是营养均衡、分配合理、热量足够,根据年龄不同调整饮食结构。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生长的需要。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型糖尿病治疗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