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书的五项价值观指的是什么

大学生职业规划-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Web of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for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 大学生职业规划-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
来源:&&&&
时间&#-09-25&&&&
浏览次数: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转自:http://www./
一、与此相关的基本概念
&  工作:是指相似的职位所组成的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如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汽车修理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等。工作可以是有偿的也可是无偿的。其中职位是分配给个人的一系列具体任务相关的地位,一个人一个职位。
&  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便利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活动。
&  职业(Career),不同于工作(Job),它更多的是指一种事业。职业是工作的类的称呼,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工作,即存在于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工作,如教师职业、医生职业、职业规划师职业等。
&  职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作问题。就职业一词的本意而论,它至少包涵了两个方面的涵义:首先,职业体现了专业的分工,没有高度的专业分工,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观念,职业化意味着要专门从事某项事务;其次,它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职业要求个人对它忠诚。
&  生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并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舒伯)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通常指的是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在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是人们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轨迹,如艺术生涯等。
&  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主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这些计划。简而言之,生涯规划就是:知己(自我认知)、知彼(职业认知),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以最优策略、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
&  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从人力资本增值的角度达成企业价值最大化。
&  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角色,让我们可以发展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能力、兴趣、人格特征以及对工作世界的认识。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生理及机遇等因素影响个人的生涯发展。
&  事业有成的三要素:
&  二、生涯规划的特点
&  生涯规划不是追求社会赞许,不是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构建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方式。它有以下几大特点:
&&&&&  1.&是一生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
&&&&&  2.&指向未来
&&&&&  3.&要承担责任
&&&&&  4.&考虑多种角色
&&&&&  5.&是个人化的
&&&&&  6.&需要做出妥协
&&&&&  7.&发现和构建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  三、生涯规划的类型
&  按照规划的时间维度进行划分,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  1、短期规划:指2年以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目的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制订近期应完成的任务计划。
&  2、中期规划:指2―5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
&  3、长期规划:指5―10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目的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
4、人生规划:指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跨度可达40年左右。规划的目的是确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
&  四、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
&  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舒伯)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通过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1953年,他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
&&&&&  1、成长阶段(0-14岁)
&&&&&  2、探索阶段(15-24岁)
&&&&&  3、建立阶段(25-44岁)
&&&&&  4、维持阶段(45-65岁)
&&&&&  5、衰退阶段(65岁以后)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五步曲:
第一步: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观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人才素质测评是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在客观认识自我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
&&&&1、 喜欢干什么――职业兴趣;
&&&&2、 能够干什么――职业技能;
&&&&3、最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
&&&&4、适合干什么――个人特质;
正确自我认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要求必须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列举个人兴趣爱好,还要列出三项成就并作说明,从中可见一斑。
第二步:评估职业机会、知己知彼(职业认知)&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除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还必须更多地了解各种职业机会,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业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外部事业机会,才能选择可以终生从事的理想职业。
对职业机会的评估需要理性评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切忌想当然,对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位不切实际的向往,结果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入城中,一入围城马上受到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迫不急待又要出城,兜兜转转之间,年已蹉跎,空自消磨。
第三步: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确定目标和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前面两个步骤,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了清晰的判断,对外部环境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素质要求有了客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职业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目标的人当中,超过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目标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正确的职业选择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2&、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3、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4、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
&&&&5、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职业目标确定后,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此时要做出选择。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主管路线;在具体的岗位方面也需要作出选择,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服务支持?……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第四步:终生学习、高效行动 (计划、策略、行动)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职业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和更好,个人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第五步: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动态反馈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其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职业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几乎人人都会碰上,对职业人来说,有些是致命的,有些却能走通另一条路。发生这种情况时,最不可取的态度是急于求成,消极对待当前工作。正确的做法是――稳定中求发展。
&&&当然,事在人为,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最经济的模式
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出发前一定要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拟定旅游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旅程的安全和顺利,才能使自己既不错过那些梦想已久的景点,也不会历经辛苦却去到了那些并不喜欢的地方。
&&&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人生的“旅行计划”。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而在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传播与方法的运用却还处在启蒙阶段。在我们的高校,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更不用说科学地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许多职场人士只有在撞到南墙的时候,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疑问;许多人愿意花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计划一次休假、一次旅行,却不愿意花少许时间去进行事关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尼采说:“如果人生没有意义,我就给人生一个意义,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 广东科龙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彭玉冰博士对此问题也有精辟的论述: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发展最经济的模式。
&&& 彭玉冰博士认为,个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许能找到满意的职业,但在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绝不会是最经济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方向、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 他认为,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要经过几个阶段,主要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成长阶段大致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8岁,到18岁时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带有某种现实性的思考了;探索阶段大约处在19―25岁之间的这一年龄段上,通过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广泛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一种现实性的评价,因此,职业规划从这个阶段开始最为合适;在确立阶段、维持阶段,仍需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调试,来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
&&& 因此,彭玉冰博士说,选择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最重要的一步。他建议,个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要关注所在行业的宏观发展前景,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职业道路的拓展性”应成为职场新人考虑的首要条件,而不是“薪水高低”。
&&& 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后,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自身对职业的选择。如何降低职业上最大的风险也是个人职业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如甘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问题是要靠更新知识结构,转换思维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彭玉冰博士强调,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可以直接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无从回避。“你已经做出选择,你现在要做的,是理解你的选择”《黑客帝国》中孟菲斯对尼奥这样说。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刺猬理念
所谓的生涯的成功或成功的生涯就是指“你能够在生涯的过程中,真正去活出你个人很主观所认定的价值观,而同时又能对你所工作(投入)的领域有贡献”我们从生涯(careersuccess)的定义中不难发现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重点有三:
  一、 你的信念、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生涯比较难有好的发展。
  二、 如何去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活,但同时又能对他人(对所投入的工作领域)有所贡献?
  三、 你做事的动力什么?
  搞明白这些之后,就应当无怨无悔的投注你的一生于此,不要再心怀二意、心怀不平或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将一事无成。生涯规划完全是个人的事情,简单点说:就是你这一生想做什么(why)?能做什么(what)和怎样去做(howto)?生涯规划之所以越来越象是一门庞杂繁复的学问,主要是职业顾问们故弄玄虚的结果。因为如果一件事情让客户觉得过于简单,实在是无法向客户收取高昂的咨询费用。
  从《优秀到卓越》(GoodtoBest)是吉姆?柯林斯写的一本关于优秀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书。去年早些时候,我买了一本来读。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震撼,而是书中的几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生涯规划,走向个人的成功。其中刺猬理念是柯林斯颇为推崇的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在古希腊寓言中,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刺猬屡战屡胜。
  刺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事情简单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将事情简单话,才可能集中精力去拼搏。那么刺猬理念具体关注的内容是什么呢?刺猬理念来自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见下图)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你能做到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现在从事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这是个很企业化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它改为什么是你工作的动力,那就适用于个人了。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实现跨越的公司对它们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这里的问题不是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的热情洋溢。
  生涯规划的刺猬理念三环图
  假设你能创建一种工作方式,满足下列三个测试。第一,你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或上帝赐予的天赋,并且运用天赋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我觉得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第二,你从事的工作有丰厚的回报。第三,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完全乐意去干,享受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我希望一起床就立刻投入工作,并且笃信我做的一切。”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你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如何找到你的刺猬理念
  为了得到一个发展成熟的刺猬理念,你需要全部的三环。
  一、先找出你的兴趣何在?
  1.什么事是你永远有兴趣的,不论你心情再不好也都愿意去做的?
2.你不一定能找到完全合乎自己的兴趣的,但你的生涯规划至少不能与你的兴趣相矛盾。(好歹总要有些关连)
  二、再找出你的生活的最少需求是多少?
  1.我们不一定要求荣华富贵,但至少一定不能挨饿。(贫贱百事哀)
  2.所以我们要找出我们生活至少要有多少的收入才够用。
3.用你自己的标准去找出这个答案,不必管别人的看法如何,你的标准比别人高很多或低很多也没关系,但你一定要有自己所认定的一番道理就是了。(也就是说不能是胡乱说个数字)
  三、 想一想你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
  当你决定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在工作中保持效率并为此付出努力时,你可能用两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所谓的缺陷或不足动力,如你需要公司的某种奖励比如晋升或加薪来取得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肯定。另一种则更为积极,源于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叫做发展动力。如一个技术人员升为主管后,他就必须使自己掌握相应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胜任新的角色。
  万事万物停止成长也就意味着死亡,生长发展是拥有活力的标志。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人。如果一个人他在发展,他就具有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你生涯中的动力应当是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是那种外在的弥补不足的被动需要。只要你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发展提高,并能不断的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就足够了。只要选择以发展为动力,你最终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无能为力,也不会人云亦云。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部环境。
  四、 以上三点都应该完全用你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觉来寻找,千万不要顾虑到别人的想法或看法。
将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靠近中心的位置,就应该是你的刺猬理念之所在。
  如何实践自己的刺猬理念?
  1.要不断的积蓄你的实力(也就是要终生学习)。
  (一)在这三环模型中,我们比较期望的应该是靠近兴趣的地方,但最初我们能找到的,一定是比较靠近生活需要(收入)的地方,所以你必须逐渐去挪移你的三角形,但挪移需要本钱,所以你必须不断的蓄积实力。
  2.生涯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要有有计划、有盘算,按部就班的去规划、实践而且有始有终。不可偷懒、投机。
  3.要随时检讨、积极思考并具弹性。
  (一)生涯规划要有始有终,却也不能顽固。如果外在环境起了重大变化,或生活中出现突发状况,一定要随时检讨、随时调整因应。
  (二)这些调整有时是暂时的,有时却是根本的转向,其思考与决策的方式,都和你原先决定选择那个刺猬理念是一样的。
  (三)有时候并不是外在环境有变化,而是当你实践一段时日后发现自己原先的选择或对自己的认知有误,这当然也应当立刻检讨改进,因此,随时检讨改进是很重要的。
  (四)但是所有的检讨改进都要是积极而正面的,不是去怨天尤人,也不是去自怨自艾,而是很务实的、更深入去发现自己真正的性向、志趣,修正后继续并更加努力。
  我将我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应该会有所收获。
职业生涯规划,教你选对方向走对路
职业生涯12个最致命想法
全面解读“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一直被称为“天之骄子”,是时代的幸运儿。
自1999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01年115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目前,人才市场上被用人单位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90% 以上都是既有较高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则出现令人尴尬的就业“疲软”状态。可以预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 “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惹的祸?
&&& 但专家们的看法是,问题被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惹的祸,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目前,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20%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与中国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大学生数量绝对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 中央教科所战略室主任蒋国华先生认为:美国3亿人口,拥有大学4000所。按此比例和规模,中国13亿人口需要20000所大学;若按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10000所大学。而中国目前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到3000所,怎么能说多呢?蒋国华先生说,中国即使在未来10年、15年内,大学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也不为多。
&&&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400多万人。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群体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和竞争优势!
&&& 但问题是:既然大学生数量从总体上还是缺乏的,为什么又会出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 辩证法告诉我们,看待问题永远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出发。事实上,许多用人单位都是求贤若渴却总是感慨人才难求(准确地说,是合适的人才难求)。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一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和矛盾的局面。
&&&&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 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先生认为主要有原因三个。
&&&&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在美国,中小企业解决了75%的就业需求。
&&&&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教育本身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不适用企业的需求。
&&&&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都只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只愿意去大企业、政府机关就业。当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大中城市里没有这么多工作机会时,可能就要去探索别的机会了,因此要有新的就业观念。
&&&& 从我们的高校、从我们大学生本身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 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 目前,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大多数高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不能等到快毕业时才来临时突击。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高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高校学生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让大学生赢在职场起跑线,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二、职业能力欠缺
&&&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自我/社会的认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 目前,“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
&&& 那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哪里来呢?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方法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另外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的员工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的成长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
&&& 从目前的职前培训市场来看,许多机构更多的集中于英语、计算机等单一职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外语培训、IT培训等。通过这些技能培训,受训者能够短时见效,满足用人单位的特殊技能要求。
&&&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求职者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素质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多的把目光从对求职者单纯的专业技能考核转向更能够反映求职者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能力素质测评。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另外,用人单位也希望获得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能够尽快融入工作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创新
&&&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环境、需求、观念、职能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创新以适应新的要求。
&&&& 如何创新?――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 在借鉴国外成熟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规划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实用的职业能力培训为重点、以高水平的职业指导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就业实践活动为辅助、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延伸阅读: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9" Month="12" Year="年12月19日,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在出席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的周年庆典时,在讲话中强调指出:“高校就业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赵沁平副部长在谈到对卫星专网的希望时,明确提出就业指导服务要做到“一网情深、两网打尽和三个目标”。
&&& “一网情深”就是对就业工作要有热情、要有感情,特别是还要有激情。我们要像给自己的孩子找工作一样来从事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 “两网打尽”就是一网要把大学打尽,另一网也要把所有的社会需求就业岗位信息打尽,真正做到是连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一座桥梁。
“三个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是把各种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逐步完善,使课程向优质和个性化方面来努力;第二个目标是及时汇集用人信息,同时让大学生看到的是可靠的就业信息,这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第三个目标就是使专网远程面试和初选功能逐步完善以后,逐步部分取代现场的招聘会,特别是现场的大规模招聘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的服务质量和实效。做到这几点,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责任,同时是我们政府其它有关部门的责任,是我们各个大学的责任,也是我们自己和社会各界的责任。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是越来越大。但是,据调查,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企业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 以IT业为例,IT行业知识更新迅速、需求旺盛,即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中国的软件人才目前仍未摆脱“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其中最缺乏的是两个极端,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
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一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和矛盾的局面。
&&&&五、社会价值取向的偏见
&&&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国家资源过度向白领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整个社会以往的观念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大学生就是天然的候补白领。于是,从产品设计到广告诉求,所有的人都推祟白领文化,或者有意无意地假装白领。这种社会价值取?请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 14,4,3,-2,( )向的偏见,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普遍的职业观念上的偏差。人人都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政府机关去工作,都希望身居要职、做管理、拿高薪,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业难”自然日趋严重。
&&& 根据零点公司所做的调查分析,今天中国社会的职业构成是:金领阶层占5%(收入和社会地位最高)、白领阶层占15%、蓝领阶层占35%、剩下的45%是无领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最低,所从事工作不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与之相比,美国社会的多数人群是:包括白领和蓝领工人在内的中产阶层,其中蓝领工人与普通白领的收入相差并不大。所以,美国人基本上不存在职业歧视。在管道工、钢铁工、大卡车司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蓝领工作领域,有许多从业人员都是上过大学的,但他们不会以自已的工作为耻,他们爱业、敬业、乐业。
综上所述,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至少需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改变人才培训结构、改变社会价值取向的偏见。
大学阶段每个年级应如何规划?
下面以四年制本科大学为例,介绍一下各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实施策略,供参考。
&&& 1、大学一年级:探索期
&&& 【阶段目标】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
&&& 【实施策略】
&&& ――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如果说之前的努力是为了考上大学,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 ――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虚心请教师兄师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熟读学生手册,关注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的申请条件,保证一定的学习成绩。
――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职业测评等工具全面客观地探索自己,思考有哪些职业与自己所读的课程、专业相吻合,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和访谈等渠道进一步了解这些职业。
&&& 2、大学二年级:定向期
&&& 【阶段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素质
&&& 【实施策略】
&&& ――虚心请教师长和校友,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定专业或主攻方向,有必要、有条件的话同时辅修其它课程和专业。
&&&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证书的考试。
&&& ――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尝试兼职、实习等,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
&&& 3、大学三年级:提升期
&&& 【阶段目标】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 【实施策略】
&&&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 ――增强兼职、实习的职业针对性,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 ――扩大校内外交际圈,加强与校友、职场人士的交往,提前参加校园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沟通。
&&& ――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
&&& ――如果决定考研,要做好复习准备;如果希望出国,要注意留学资讯和动向,准备TOEFL、GRE考试。
――在大三后期要查漏补缺,检查当下与毕业后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为大四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 4、大学四年级:冲刺期
&&& 【阶段目标】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 【实施策略】
&&& ――留意学校就业中心通知和其它重要的招聘渠道,不要遗漏关键的招聘信息。
&&& ――登陆招聘单位网站或通过咨询、访谈等方式,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为面试做好准备。
&&& ――选择实用性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借机证明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
&&& ――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
&&& ――了解劳动法规和政策,学会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
[&#20869;&#23481;&#23457;&#26680;]&#65306;&#20826;&#22996;&#23459;&#20256;&#3709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