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多久会死了我就只有一死解放吗?

当前位置: 〉
北京婚检率只有7.2% 婚检一年查出4例艾滋病感染者
婚检一年查出4例艾滋病感染者
本市婚检率只有7.2%
出生缺陷发生率已上升至19.5‰
从去年开始,本市在免费婚前检查中增加了艾滋病免费检测。记者今天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去年全市婚前检查共筛查了21195人,其中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人,全部为男性。
婚前医学检查率仅7.2%
本市自2004年起开始实行新人自愿婚检。2003年本市新人婚检率还处于100%的高位,2004年陡然下降到不足10%。此后,婚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2007年本市开始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但婚检率并没有明显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本市的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7.2%。与此同时,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6年的5‰上升到2013年的19.5‰左右,其中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68‰,与2012年基本持平;非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6.22‰,与2012年的数据也基本相当。
86%新人认为婚检没必要
记者了解到,2007年起,本市开始实行免费婚检,但是免费的体检大餐也吸引不来新人。此前,卫生部门在新人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认为婚前保健没有必要做的占86.66%;认为婚前保健医学检查耽误时间、不方便的占27%;仅有13.75%认为会增加经济负担。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的婚前检查项目多、质量高,但是由于新人们不了解婚前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至于“免费保健大餐”遭冷遇。
有些准备结婚的新人觉得彼此很了解,体检太麻烦,没有必要体检;还有的新人觉得,结了婚也不准备生孩子,等到怀孕前做个孕前检查就可以。
不做婚检或致传染病传播
专家表示,婚前医学检查不同于一般体检,也不同于孕前检查,相对来说更注重传染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遗传疾病的检查项目。婚检率下降可能导致传染病及性病的传播。像肝炎、结核病以及潜伏性梅毒、艾滋病等疾病,不仅威胁患病者本人及配偶的身体健康,还有母婴传播的危险。
2013年本市加大投入,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进行调整,将每对新婚夫妇减免的费用提高到480元。去年起,本市将婚前医学检查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扩大到乙肝五项检测,以明确乙肝的诊断;将胸透改为胸片,减少辐射;去年本市还首次在婚前体检中增加了艾滋病(HIV)的免费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对有性生活史女性增加阴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妇科疾病。 J146
扫一扫二维码 加“微观上海”微信号您的位置:
性解放做先锋 艾滋病毒在后面狞笑
http://www.39.net     时间:日
据说艾滋病最长可以潜伏十多年,当初西方社会惊呼世纪杀手,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杀手也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全面爆发,不过,大家不希望的爆发一旦发生,必定比非典更加骇人听闻,可惜的是,人们对这个杀手还停留在观摩的状态下,无知加不自爱再加社会风气恶化,这个杀手决非好莱坞的大片,大家仅仅是消遣一下说笑一下,就像让西方社会头痛的
毒品,现在也正毒害千万的,觉得西方的一切都很遥远的中国人,有兴趣可以去戒毒所实际体验一下,谁都知道艾滋病毒比海洛因更具有杀伤力传染力。
  性解放做先锋,艾滋病毒在后面狞笑。
  前不久出来了一个把自己性爱经历公开的女子,很多人觉得无非是一种噱头。应该警惕的是,这种“噱头”有他的时代背景,他为什么不在网络普及之前出现?或者网络普及之前也有过,却没有这次这般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信息革命,也带来了色情文化甚至变态情调。一个朋友对电脑比较在行,有很多人找他帮忙修理维护,比如浏览器怎么老弹出N个窗口等,朋友所面对的是n个黄色网站的窗口,就会奉劝少去这些色情网站,对方都不以为然地说:“现在上网的人谁不看一看色情网站?”据说某大学,一个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女生对获得二等奖学金的女生说:“以后不要用伟哥,伟哥太贵了,用肾宝比较好。”学校这个象牙塔里,性已经是没有遮掩,可以交流的东西,潜台词是――西方人文思想还没有来,性解放先来了!大学附近的房屋租得很火暴,那些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私下租房子同居已经成为时髦。学校就这样了,新的东西面对的早。学校之外的一夜情、性派队等“性解放运动”有越来越公开的嫌疑,加上一些媒体网站,没有勇气批评,给人以赏识的误解,变相推波助澜了。
  色情行业的繁荣与否是一个社会腐败的温度计。
  当初从北越逃亡到南越的越南人,是去北越的人的十多倍,人们觉得南越是自由社会,而这个“自由社会”,就算美国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以政府名誉扫地总统下台为代价,仍然是没有扶起来的“阿斗”。因为这个“自由社会”太腐败了,其娼妓的数目竟然百万之众。南越的垮掉主要垮在他的腐败上,并非北越的AK步枪有多大威力。一个腐败的社会,也是娼妓繁荣的社会,为官者不能自律,受贿敛财养小老婆,哪里有面目去要求别人自爱,哪里有勇气去扫黄?上行而下效,变本加厉,贫困的人没有父母官体恤,富贵的人为富不仁,所以娼妓泛滥色情行业繁荣。南越在灭亡之前仍然是灯红酒绿霓虹迷离,这个表面的繁华就像一个立在桌面上的花瓶,处于一种不稳定平衡亚健康状态,稍微有一点外力,就倒下了就粉碎了!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国度,如今娼妓有多少,是没有统计还是不敢统计还是没有办法统计?“珠海嫖娼案”算是一个曝光,不知道当政者有否警觉?
  艾滋病真的是富贵病毒?
  大家觉得这个世纪杀手只会出现在新闻里,自己不沾花惹草,更是和这种杀手绝缘了。很多人已经逐渐明白,艾滋病并非仅仅是性传播,虽然都知道,却仍然觉得很遥远。有钱的人才会去花天酒地才会去嫖,可惜这种病毒没有办法辨别谁有钱谁没有钱,否则,真有一点杀富济贫的味道。现在艾滋病最严重的非洲,其感染者绝大多数是穷人,而且大多数是儿童,任何成人的极端,往往被荼毒的首先是儿童,人类的悲哀啊!
  与其等到“杀手”肆虐,不如大家先警觉起来,抑制色情行业先从严厉腐败入手,反对性解放,国家花一些精力对国人做一次大体检,避免“杀手”安然潜伏。中国没有被西方列强的炮舰灭亡,没有被法西斯的屠杀灭亡,一定不能阴沟里翻了船,自己灭亡了自己!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用户注册登陆:::
:::友情链接:::
我国艾滋疫苗二期接种实验明年7月份开始
  跟贴:
&二期疫苗实验对象将来自高危人群
  陈杰告诉记者,目前,7组一共49人的一期艾滋病疫苗临床实验已经全部完成,最终结果将在明年7月份揭晓。
  实验从今年3月份开始,共分为7组,每组实验完成后,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观察期,虽然前两组的观察期已经完成,但还不能得到最终结果,“这7组实验为一个整体,都是整个实验的组成部分,因此,不到第7组的实验结果出来,还不能确定一期临床实验是否完成。”但陈杰也表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志愿者并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与一期临床实验不同,二期实验对象将从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中选择,“因为疫苗主要是预防作用,二期的实验对象从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中选择就更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陈杰向记者透露,二期的临床实验对象将来自在从事过滥性行为的人群,有吸毒史人群,但事先也要保证这些人并没有感染艾滋病。
  一期实验志愿者:身边多了钦佩的目光
  “我们有一个关于艾滋病的完善组织,近几年在艾滋病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上个星期还去临乡做了一个这方面的宣传。因为宣传板做得好,吸引了附近很多群众,他们还建议我们把宣传内容改成壮族民歌以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广西医科大学预防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中心指导老师陆焯平向记者介绍,由于都是学医的,对艾滋病情况会有更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疾控中心将第一期疫苗注射的志愿者对准了他们。
  注射回来后,一切生活照旧。只是身边多了许多钦佩的眼光,而原先对注射疫苗是否会影响身体存在疑问的同学看到没有任何的异常,也及时掉转方向。
  疫苗实验共需三期
  事实上,艾滋病疫苗需要进行三期的临床实验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期的志愿者共有49位分8组,第一组在3月份就完成了疫苗注射。等全部完成后疾控中心会吸收更多的志愿者注射疫苗,其中包括一些高危人群,到了第三期这个范围会继续扩大。
  “所以,第一期的志愿者承担着最大的风险。”陆焯平说:“当时疾控中心和每一位志愿者签订了知情书。第一组这八个人中有四个注射了艾滋病疫苗,而另外四个其实只注射了作为试验比对的安慰剂。他们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体内到底是否存在着艾滋病疫苗。”
  结束实验后志愿者恢复正常生活
  陆焯平说,疾控中心也只是在招收第一组志愿者的时候和她联系要求宣传,后来报名的同学逐渐增多了起来也就不怎么联系了。
  只是对于是否向媒体曝光产生激烈的争论。
  由于这是中国首次艾滋病临床实验,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各大媒体的热炒。
  据陆焯平回忆,一次上海某媒体未征得她同意就已飞赴广西要求采访志愿者,难以拒绝之下陆焯平打了一圈电话,终于有一位志愿者答应接受采访。“记者的攻势实在太猛烈了。其实多数同学都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宣扬的,所以很多同学都低调应对,即使采访也只是采取化名。”
  “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注射,除了在接种疫苗最初的72小时里接受监控以外就可能是定期去疾控中心抽一次血做一个跟踪。这些志愿者中绝大多数父母都是不知情,因为他们是学医的对情况会有一个了解,但是家长可能就不这样想了。”
  陆焯平接触学生中,有四五位同学接种了艾滋病疫苗,但是生活丝毫没有任何的影响,周围很多同学都知道他们接种了疫苗,但是大家都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件事,现在,这些同学有些去医疗单位实习了,有些继续留在广西医科大学学习。
  “他们跟我们周围的大学生没什么区别。在我看来,他们和我下面的200多位干事一样都是很优秀的孩子。”陆焯平说。记者 李宁源 实习生 瞿艳花
【】 【】 【】
Powered By
All rights reserved05:05-要闻?新闻视点
“请和艾滋病作战,而不是和我”
――一位患者的第24个艾滋病日
& 05:05-要闻?新闻视点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林环
在上海市临床卫生中心,一名护士正在为艾滋病病人换药。本报记者 张驰 摄
  本报记者&林环&&&&昨天,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是60岁的老史(化名)自从查出患有艾滋病后的第24个艾滋病日。&&&&用老史的话说,他一年有两次生日,一次是出生的日子,另一次就是这个特殊的节日。&&&&这句话,除了几分自嘲,更多透出是“我还活着”的生命力――&&&&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发现的最早一批艾滋病人之一,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4年成立之后住院的第一位艾滋病人。活着&&&&“你嫌脏吗?”老史问记者。&&&&“要是不嫌,就坐在病床边吧。”这两句话,老史说得很自然,是说习惯了的样子。他是全中心正在住院的50多位艾滋病人中唯一愿意接受采访的。&&&&老史,上海某区人,与妻子同属上世纪80年代上海发现的最早一批艾滋病人。高烧不退的妻子比他更早查出艾滋病,仅挣扎活了1年多,治疗费用却高达约30万元。&&&&――“1年多”、“30万”,这两个数字,老史张口就来,可问他妻子去世的确切日期,他却说记不清了。再问,还是想不起来。&&&&因为,妻子一离去,他就开始为自己的病奔波:困顿、窘迫,但活着。&&&&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发布艾滋病报告。从那一年到1987年,是艾滋病治疗发展史的“不治阶段”,临床尚无治疗药物;1987年至1996年是“难治阶段”,药物效果有限;从1996年至今进入“可治阶段”,药物品种增多,从不同环节阻断病毒复制,让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曙光。&&&&“每天眼睛一睁开就吃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肾脏问题等并发症,老史11月1日起住进了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是他今年第6次住院。&&&&早晨6点半,起床,注射胰岛素;8点,服用抗病毒药;8点半,高血压药,几分钟后吃肾脏相关药;9点,抗病毒的调理中药;9点半,丹参挂瓶;11点,午饭;午睡后继续吃药――住院的每一天几乎都是雷同的。如果在家,没工作的他睡眠时间长达15小时,吃饭则早晚各一顿或一天只吃一顿,“省心、省钱”。&&&&从2003年9月起,国家向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这为老史解决了大部分难题。但病了这么多年且并发症缠身的他,积蓄已经耗尽。两次采访,他穿的衣服,有病友和医护人员送的,还有他在地摊上买的,“从来不超过50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作为艾滋病定点专科医院,中心正在加强综合救治能力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患者的外科、神经科、心脏科等并发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据老史的医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卢洪洲介绍,老史是1998年国内最早接受“鸡尾酒”疗法的患者,但由于当时药品供应不足而中断治疗,2003年起接受正规免费治疗,可2005年就对国内生产的抗病毒药有了耐药性,因此中心为他改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药。“幸好,这个药还是免费的。”说了很多感激之词的老史,如今很瘦,难以想象曾是厨师的他体重达190斤。&&&&艾滋病,几乎改变了老史的一切。“生病前喝酒、抽烟、打牌、打打拳,现在只剩抽烟了。”他每天抽半包红双喜,7元一包的烟,是他生活中仅存的“奢侈品”。&&&&病床里有台小电视,是同屋病友买的,“出院也就带走了”;第二次采访时正是午饭时间,豆腐蒸鱼和炒豆芽,“这个荤菜也是一起住的病人送的”。&&&&老史说,无事可做时,除了抽烟,就是抬头看天花板上的灯,想想明天会怎样,想想下一次还能自己走进医院吗……&&&&那家人呢?“我就一个人!”追问之后,他说有个儿子,但几乎没有联络。爱情&&&&“你害怕吗?”护工问记者。&&&&这位冷不丁在病房走廊上现身的高大护工,劈头就是这句。猝不及防,倒确实让之前独自在病房与老史长聊却无惧意的记者惊出一身冷汗。&&&&“不用怕,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就3种,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你看我帮病人翻身不都没事吗?”中心A4病房,艾滋病诊疗中心,护工在这里显然属于“稀有种类”,而这位护工也是说习惯了的样子。&&&&艾滋病,这让无数人闻之恐慌的病,使得艾滋病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极难追求并拥有爱,尽管这是人类天性的美好情感。&&&&老史说,他的儿子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他与儿子、儿媳也曾和睦共处,但自从他的病情被邻里获知后,儿媳就迅速提出离婚。从此,儿子孑然一身,与他的关系也越发疏远。&&&&类似故事,中心医护人员不假思索就能说出许多:比如,一位大小便失禁的50多岁病人由居委会拨了120、由救护车送进中心,身边毫无亲友,最后由3名护士从头到脚帮他擦洗,病人醒了一两天后孤零零离世;又如,一位至今还在中心住院的病人,没钱、没日用品,而家人的态度是“让他去死算了”,因此连尿片都由医护人员自掏腰包购买。&&&&不过,无论是中心行政人员,还是医生、护士,不约而同告诉记者的却是一则喜悦温暖的故事:一位女艾滋病人与一位男病人相爱、结婚,近3年前在中心采取母婴病毒阻断,顺利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宝宝。&&&&护士向记者推荐了这位女病人的博客:“怡静如兰”。2008年1月,第一篇博文《我们好想有个家》,将艾滋病人喻为受伤的小鸟,在寒冷的夜空中寻找疗伤的安身之处,“死亡很近了,希望奇迹会出现”。而第二篇博文《歧视把她逼上了绝路》,写的是一位旧同事自杀,因为遭男友所弃,因为周围只有咒骂和歧视。&&&&这个博客讲述了艾滋病的爱情故事系列,以及她自己的爱情经历。她希望“社会环境能早日变得宽容”,她鼓励其他病人“我们不怕死,我们更不怕活着”。&&&&还记得9年前的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人结婚”成了公众热议的关键词,起因是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男友在贵阳领取结婚证。从此人们开始关注艾滋病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相关的伦理等问题。&&&&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在病房走廊窗台上发现了10来盆花草,小小的,有鲜艳的花,也有新结出的红辣椒。医护人员告知,这是一位住院四五年的病人种的。&&&&爱与温暖,也应该是这处在与死亡或是漫长病痛岁月抗争的病房,值得拥有的。专家访谈艾滋病,一种可“充分控制”的慢性疾病&&&&新闻视点:您如何看待当下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趋势以及防治状况?&&&&卢洪洲(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加上未发现、未报告的病例,估计全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可达78万例,但新发感染人数稳定在较低水平。自2005年至今,注射毒品传播和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性传播比例持续攀升,其中同性间性传播比例飙升,50岁以上群体、学生群体所占比例也上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高危人群”概念。&&&&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率先建起专门应对重大突发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大型医学中心,目前艾滋病患者住院人数长期保持满负荷状态。现在的医学发展,已经让艾滋病成为一种可以“充分控制”的慢性疾病,成人HIV感染者接受长期联合抗病毒治疗后的病死率与普通人群的病死率相当。因此,在人群中广泛推行HIV检测和及早治疗是控制流行的重要举措。我的观点是“综合防治”,从医疗卫生职能部门为主转向全社会共同防治,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在美国,6月27日是HIV检测日。在中国,检测手段也已经很方便,二级以上医院都具备条件。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高危人群建议常做检测,比如我,每年都查。&&&&新闻视点:近期有个传闻,食用艾滋病人滴血的食物导致多人感染。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已经回应称纯属谣言。那国内外是否曾有经食品传播艾滋病病例的报告?&&&&卢洪洲:从无一例。艾滋病传播有3种途径,即经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餐具、饮水、食品而传染。因此,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握手、用他们的杯子喝水、和他们一起在公共游泳池游泳都是安全的。此外,还有过传闻说蚊子叮咬会传染艾滋病,这也不对。虽然蚊子叮咬的确会传染多种疾病,但研究已经表明艾滋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繁殖,所以不可能通过生物性方式传播,而机械性传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能。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尚未发现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无知和歧视有时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我们是同艾滋病作斗争,而不是同艾滋病人作斗争。希望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关注艾滋病问题,关爱艾滋病人。记者手记“恐惧源于无知”&&&&一位艾滋病人说:“有了这个病,我们像犯罪了一样,因为我们就像坏人一样让人害怕。而我们很多人是善良的,我们吃药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把药瓶上的商标和说明统统撕下。”&&&&鲜见一种疾病,像艾滋病这样容易引起复杂的社会反应。有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道德病”,因此蔑视;还有人觉得艾滋病是“烈性传染病”,他们心里有个预设的假定,即艾滋病人是绝望疯狂的,会采取对社会报复性的行动,因此更为恐惧,并惧恨交织。这种社会心理,使艾滋病人难以被视为通常意义上的病人。&&&&而这种隔离的社会心理,还不仅仅限于对病人。&&&&有哪一家医院,医生不敢告诉小孩自己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一家医院,护士因为告知了男友自己的工作详情而被迫分手,最终辞职?&&&&难以想象,这些辛酸的故事,就发生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艾滋病诊疗中心。更匪夷所思的是,一位已谈妥到中心为病人做外科手术的医生,竟被妻子以离婚相胁,而最终拒绝了手术。&&&&“恐惧源于无知。”艾滋病诊疗中心的护士长告诉记者,她16年前第一次给艾滋病人打针时也很畏惧,但工作至今,她与同事从未遭遇过艾滋病人的恶性报复行动,“恰恰相反,他们是传染病人中较为配合治疗的”。&&&&日,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地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那时的艾滋病被视为绝症。&&&&23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界应有足够能力区别看待艾滋病及艾滋病人:艾滋病是可怕的,其流行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艾滋病人,并不可怕。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一个月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