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生儿入户破伤风的死亡率是多少

深圳市医保定点医院
loading...
耳鼻喉项目
鸿翔花园大型义诊活动报道
&&&&&&&&&&&&&&&&&&&&&&&&&&&&&&&&&&&&& &为了家庭幸福,关注母婴安康&
&&&&&&&&&&&&&&&&&&&&&&&&&&& &&桂园街道携手深圳博爱医院开展&降消&专项行动
&&&& &我的孕期保健知识很贫乏,今天难得有这么多专家来我们小区提供义诊服务,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太好了,非常有意义。&28日下午,已经怀孕5周的罗女士一边接受深圳博爱医院妇产科专家的义诊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 10月28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为了家庭幸福,关注母婴安康&的大型健康宣教、义诊活动在罗湖区鸿翔花园小区隆重举行。据悉,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办、深圳博爱医院、松园社康联合举办,目的在于普及市民孕期保健常识,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更多群众了解罗湖区孕产妇贫困救助机制及实施程序,同时宣传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文明的健康观念、生育观念和保健观念。进一步促使孕产妇自觉地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 此次活动主办单位之一的深圳博爱医院,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医务院长亲自带队,3名资深妇产科专家和5名博爱医院志愿者在现场为居民进行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数百名居民领取了宣传资料并向专家进行了健康咨询。
&(责任编辑:imsuper)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或需要我们的帮助。您可以随时拨打深圳博爱医院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6,或与在线客服医生取得联系。
3月举行的2012全球女性防癌工程深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很多在3月没有参加的女性引……
·····
《无牙致面部严重变形 她羞于见世人》6月20日经各大网……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2056号深圳市岁以下儿童死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0.50
&&¥2.00
&&¥1.00
&&¥2.00
&&¥2.00
&&¥3.0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深圳市岁以下儿童死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2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部门:
  《深圳市罗湖区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六届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深圳市罗湖区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罗湖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行动计划》重要时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键时期。现按照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和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一、卫生资源状况
  (一)医疗卫生情况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罗湖区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9年末,辖区总人口数87.88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08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7%;暂住人口46.801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3%。医院23间,其中:市属医院6间;区属医院4间;社会医院13间。门诊部、诊所、卫生室和社康等240个。辖区医院拥有床位4106张,其中国有医院床位2713张,民营医院825张,区属医院568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04年的3.43张增加到2009年的4.64张(全市2.4张)。从地理覆盖来看,2009年末,每平方公里拥有4.59家医疗机构(全市1.33家),其中每平方公里拥有0.28家医院,平方公里拥有0.7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市0.32家),平方公里拥有0.66家门诊部,平方公里拥有1.24家诊所。从人口覆盖来看,2009年末,每千人口医疗机构数为0.41家,每千人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增加到0.0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全覆盖。
  (二)公共卫生情况
  疾病控制中心2家(市、区);卫生监督所2家(市、区);健康教育所2家(市、区);妇保院1家(区);慢性病防治院2家(市、区);职业病防治院1家(市);康宁医院1家(市);计免接种点45个。
  (三)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辖区卫生技术人员9883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3932人,注册护士3915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生数4.496名,拥有注册护士4.48人(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4人,拥有注册护士2.35人)。医护比1∶0.99,高于2004年的1:0.79。区卫生系统共有员工2175人,其中在编1024人,临聘1115人,在职与临聘比为1:1.09;职称结构:初级987人,中级475人,高级244人。社会医疗机构1484人。
  (四)基本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卫生基本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共投入卫生经费10.0425亿元。其中,卫生事业费 6.9亿元,基本建设费3.1425亿元。投资15593万元的区人民医院医技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704万元的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延长楼、投资307万元的连廊工程、投资439万元的医院外环境改造于2010年底完工。投资801万元的区中医院黄贝康复分院重新装修后,已投入使用。投资7652万元的区妇保院新大楼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492万元的区慢病院新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114万元的区疾控中心大楼改造于2010年底完工。投资323万元的区卫生监督所办公场所修复工程于2010年底完工。
  二、卫生服务状况
  (一)医疗卫生
  “十一五”期间,罗湖区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到2009年,全区共有医疗固定资产总值55381万元(含莲塘医院967万元),其中专项设备26867万元。年全辖区共完成诊疗量达4491万人次,其中市属医疗机构完成1536万人次,区属医疗机构完成994万人次(其中:平均年门诊165.2万人次,急诊12.8万人次,门诊与急诊比为13:1;平均年住院人次为17944人次),其他医疗机构完成1961万人次。收治住院人数为53.34万人次,其中:市属医院收治人数为31.02万人次,区属医疗机构完成8.97万人次,民营医院收治住院人数为13.35万人次,市、区国有医疗机构承担较大一部分的医疗任务,而且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
  (二)疾病控制
  公共卫生实现掌握得了、控制得住。区疾控中心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辖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处于低位,2009年,疫情报告质量居全市首位。社区艾滋病防控工作受到国家相关部委办局的肯定,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被国家、广东省评为优秀门诊。全区疫情始终保持在可防、可控状态。
  (三)卫生监督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公共卫生执法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卫生行政许可已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执法监督与有偿服务实现了完全分离。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体系。餐饮行业、工地食堂、学校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商场等食品卫生安全状况正逐步得到改善,食物中毒、职业病等得到较好的控制,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与人民健康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已在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区卫生监督所被广东省评为先进单位。
  (四)慢病防治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实现辖区全覆盖,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由2005年的42家发展到2009年的53家,建立完善了社区慢性病三级防治网络,加强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结核病控制工作效果显著,辖区全人口疑似肺结核病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80%以上,初治涂阳治愈率达到95%以上,户籍人口涂阳患病率年递减为8%以上,疫情下降幅度远比全国和全省平均下降幅度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不断扩展,开展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的管理工作、医院恶性肿瘤和脑卒中监测以及学校口腔防治工作;完成2009年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开展了性病疫情监测及网络直报、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深圳市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及监测等项目工作;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开设了深圳首家精神病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学校活动,开展了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
  (五)妇幼保健
  我区妇幼保健各项管理指标维持在较好水平:常住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1.5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98%,孕产妇死亡率为15.7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65‰,新生儿死亡率为1.1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1.8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79‰。
  (六)突发公共卫生
  2008年,我区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卫生应急统筹、协调、指挥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处置了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七)社区健康服务
  初步建成了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已建成社康中心58家,实现人口、社区、服务三覆盖。2009年出台《罗湖区购置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工作方案》,我区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走在全市前列。2009年在市卫人委组织的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调查中,罗湖社康中心病人满意度调查获83.59分,为全市最高分。区中医院两个社康中心被评为市中医示范社康中心。
  (八)健康教育服务
  健全机构,完善了辖区网络建设,区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办事处、居委会、中小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实现了全区健康教育网络化,使我区健康教育工作指挥顺畅,工作协调,管理到位。经深圳市健康促进学校评审专家组评审通过,罗湖区60所学校被授予“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奖牌”,其中金奖7所、银奖13所、铜奖40所、68所学校参加“无烟学校”的评审,均获得市“无烟学校”。2008年10月底,由区领导率队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上,我区“星级健康幼儿园实施项目”荣获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颁发的“健康城市巨大潜力奖”,这是我区荣获的第一个健康城市国际奖项。
  (九)科研教育
  2005年以来,区卫生系统完成各级各类科研立项212项,其中:省15项、市83项、区114项。发表论文750篇,学术会议交流论文70篇。专利23项。选派各科医师进修368人次。带教学生300多人。2009年,由我区人民医院举办的“2009深港消化病论坛”顺利召开,来自美国、丹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日本、印度等国以及香港和内地的消化专业著名专家和专业人士近700人出席了论坛,为国内外以及香港地区消化疾病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
  三、面临主要问题
  一是在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下,全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对卫生资源宏观调控乏力。由于条块交叉、部门所有,市、区、民社办医疗机构设置重叠,造成医疗机构资金力量、服务特色定位、发展方向等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无序竞争,宏观管理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二是全区卫生资源基本饱和,医疗资源利用明显不足,资源结构不合理,卫生资源调整势在必行。三是公共卫生安全丝毫不可懈怠。我区是口岸城区,年进出口岸人数在一亿以上,公共卫生安全压力日益增加。四是公立医院改革任重道远。公立医院改革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使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需要不断努力。五是理顺社康中心管理体制,加强社康中心管理任务艰巨。我区目前仍有16家社康中心是由社会力量承办,需要在“十二五”期间收归院办院管。六是医疗卫生服务结构和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过于向疾病诊治方面集中,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相对薄弱,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服务结构和模式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完善体系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医药公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全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保护和增进居民身体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深化卫生改革、强化卫生管理,建设机构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设施先进、技术优良、管理科学、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卫生事业。到2015年,建立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化,基本医疗人性化,药品供应配送化。
  (一)人群健康状况良好,主要健康指标国内领先
  人群健康状况良好,至2015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30/10万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3.5‰及4.5‰以下,上述主要健康状况指标国内领先。
  (二)卫生投入适度增长,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至2015年,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不低于6.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0元(常住人口)。
  (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职业卫生、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主要工作服务水平提升,至2015年,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88%和95%,三年为一周期的妇女病普查率达到50%,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肺结核病患者的系统管理率达到8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管理治疗的比例达到8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率达到75%,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可及性不断增强
  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至2015年,全区基层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区总诊疗量的比重不低于75%,住院医疗费用相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不高于1.0,即住院医疗费用的增幅不高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保持在1分钟之内,医疗服务可及性增强。
  (五)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必须配齐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它医疗机构按规定配齐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至2015年,全区基本药物使用(采购)金额占总量的百分比不低于20%,引导病人理性就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具体任务指标
  (一)医疗工作
  未来五年,我区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突出公益性特点。以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服务为配置重点,改革医疗服务体系;理顺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医保障”职能,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强化政府责任,确定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辖区医院床位与人员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医疗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任务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的需求,逐步合理配置区属医疗机构规模。至2015年,辖区医疗机构的床位、人员编制的基本目标。
  ――辖区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
  罗湖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为4906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10483人,执业医师为4112人,执业护士为4095人,其它卫生技术人数为929人。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9张、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保持4.7名(在市东湖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迁背景下),医护比提高到1∶1,每万人口拥有救护车数按管理人口计达到0.25辆。
  区属医院床位数为1350张(区人民医院800张,区中医院400张,区妇保院150张),执业医生数1060人(区人民医院460人,区中医院430人,区妇保院170人) 。
  (二)疾病控制
  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慢病防治运行机制,健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湛、思想作风优良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全面提高疾病监测、报告、预警、治疗、控制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突出预防为主,有效降低发病率、控制患病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主要健康指标和业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辖区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均达到100%。
  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流行病学个案流调率(首次随访)、网络直报及时率、各类报表上报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均超过95%。
  艾滋病哨点监测完成率、及时率在99%以上。
  对于常规筛查的人群包括孕产妇、监管场所内有关人员HIV 抗体筛查率达到96%以上。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率95%以上。
  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干预率达85%。
  新报告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CD4检测率超过75%。
  自愿咨询检测完成率95%以上,阳性者咨询比例超过85%。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年保持率超过65%。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达70%。
  儿童基础免疫(包括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
  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监测覆盖率达100%。
  消毒监测合格率在95%以上。
  公共场所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95%。
  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合格率≥95%。
  公共场所及二次供水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三)慢病防治
  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100%。
  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8%。
  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督导治疗覆盖率户籍达到98%。
  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
  辖区三级督导网络医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培训率达到100%以上。
  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5%以上。
  慢性病高危人群登记率10%,登记管理率20%。
  恶性肿瘤、脑卒中卡片漏报率<5%,上报及时率>98%,填写准确率100%。
  学生口腔体检率>95%,乳牙填充率>25%,恒牙填充率>32%。
  综合医疗机构性病报告率≥98%。
  孕产妇人群梅毒筛查率≥95%。
  先天梅毒发生率控制在15/10万新生儿以下。
  全民预防性病知晓率达80%以上。
  中学及高等院校学生预防性病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100%。
  性病报告发病率年增长幅度控制在20%以内。
  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以上。
  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5%以上。
  麻风病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
  麻风病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
  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80%。
  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户籍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新发精神病人建档率达到100%。
  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5%。
  精神病患者显好率达到65%。
  精神病患者社会参与率达到55%。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在0.2%以下。
  (四)卫生监督
  理顺和完善现行卫生监督体制,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改善监督条件,提高技术手段,强化执法力度,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适应罗湖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监督体系,使我区卫生监督水平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监督覆盖率达100%。
  行政处罚案件合格率达100%。
  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达95%以上。
  违法行为查处率100%。
  群众投诉处理率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时率100%。
  (五)妇幼保健
  通过合理配置妇幼保健资源,强化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改善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拓展妇幼保健空间,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在满足和保证辖区妇幼保健基本服务指标达到市内、省内先进水平外,提供高质量、细分专业的妇幼保健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7%。
  住院分娩率>98%。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0.5‰。
  严重多发致残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3。
  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70%。
  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0%。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
  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45%。
  婚前医学检查率≥50%。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0%。
  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率。
  (六)健康教育
  用3―5年的时间,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意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活方式,使危害健康的因素得到一定的控制,健康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健康教育示范城区。
  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85%。
  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80%。
  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78%。
  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85%。
  职业病健康知识知晓率80%。
  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85%。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起新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抓住深圳市作为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机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根据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公立医院的服务宗旨、业务范围、运营目标。坚持实施控制“两费”(门诊平均费用、住院平均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各项综合管制措施,确保公立医院“两费”不高于全市公立医院平均水平。全面推行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督促公立医院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及我市制定的基本医疗服务指南等行业标准。完善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控制标准;全面实施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实行后勤服务外包制度。推进公立医院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统一开发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病人健康档案、诊疗服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实施“市民健康卡”工程,市民到公立医院挂号、结算实现“一卡通”。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责权,逐步将公立医院移交公立医院运营组织自主经营管理。医院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为决策部门,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医院运营组织为独立法人,院长为法人代表,执行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的决策,行使医院经营管理权,接受医院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监督。卫生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权,依法监督公立医院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的职权与公立医院运营的事权相分离。
  (二)构建合理的医疗机构布局和网络
  根据《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年)》精神,辖区不再增加综合性医院,重点加强结构调整和现有资源优化利用。迁出东湖和孙逸仙血管医院,将市眼科医院旧址改建成中医特色门诊部,将市东湖医院旧址改建成市职业病防治院,将市职业病防治院旧址改建成市口腔医院。在莲塘片区新建区中医院,将区中医院旧址改建成中医特色的门诊部。重新规划调整社康中心,社康中心布局更加合理。
  (三)完善辖区医疗急救功能
  应对辖区的突发事件,规划期间,逐步建立健全急救网络,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区人民医院的急救能力,将合理配置完备器材,完善急救配套建设。对于未建立急诊科的区属医院均应建立急诊科,并对救护车进行配置、更新,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急救医疗,加大对急救医疗的投入,力争纳入市120急救网管理。
  (四)积极发展医学重点专科
  专科建设是提高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各临床学科均按“三甲”标准进行建设,区人民医院全方位发展进程中,坚持整体推进、坚持对重点部门优先扶持的方针。用3―5年的时间,在现有一个市级重点学科基础上,再创一个市级重点学科。区中医院做大做强三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中医老年内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区妇保院将产后康复中心、儿童智力康复中心办成精品。区慢病院将精神病日间照料中心(蒲公英会所)办成全市一流,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中心。
  (五)坚持“科教兴医”发展战略
  加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的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促进各医疗单位与省内各医学院的科研合作。加强全区医疗科研管理,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临床中,达到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区人民医院在十二五期间,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争取成为深圳大学医学院非隶属附属医院,并致力于扩大完善附属医院的功能,进一步为临床服务,不断提升全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区慢病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公共管理学院教学基地。开展高等教育、全科医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完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
  (六)大力发展中医事业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推动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到2015年完成区中医院莲塘新院的建设和搬迁,把区中医院建成立足莲塘,面向全区,辐射盐田乃至全市,惠及港澳的中医药和中西结合医疗保健服务中心。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形成建设目标:形成以莲塘新院为总部,下属莲塘肛肠分院、黄贝康复分院、乐园皮肤病分院、田贝体检分部、14家社康中心为网络的医院架构。形成一级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9个。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七)不断推进妇幼卫生事业
  加强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建设,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依法加强妇幼保健监督管理,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执法日常监督范围,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区妇幼保健机构为业务指导中心、各级医疗单位妇幼保健部门为网点、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覆盖全人口的妇幼保健二级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以防治新生儿重症地中海贫血、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为重点,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全面推进妇幼安康工程,深入开展“降消”、女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五项实施项目;政府主导,扎实有序推进孕产妇保健、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适龄妇女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八)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建立传输畅通、监测预警准确、指挥协调统一的,以辖区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管理和决策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疾病、公共卫生、相关因素(环境、生物媒介、医疗机构内感染、感染控制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等)等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的建设,为卫生监督执法和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技术储备,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造就一支能够追踪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公共卫生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现场流行病学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九)完善卫生监督执法
  “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卫生监督应急队伍。争取在2―3年的时间内,落实各项建设项目和自身队伍的努力,使我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形成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保障有效,适应罗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新局面。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执法监督,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大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体系。
  (十)不断完善慢病防治体系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网络,造就一支能力强、稳定性好的防治人员队伍。到2015年,全区以街道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人口覆盖率达100%以上。区慢病院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不断丰富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基地内涵。
  (十一)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
  落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开展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对康复期病人进行社区追踪随访。探索适合罗湖区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康复模式,计划在5年内得到国际会所的认证标准。
  (十二)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推进辖区职业病防治的规划,建立信息通畅、密切联系、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多部门协调机制,把职业病的防治落到实处。深入调研,把握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贯彻分类管理,遵循先工艺、后制度、再个人防护,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十三)继续开展社区健康服务
  进一步理顺社康中心管理体制,健全“政府主导、院办院管”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推进公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本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置规划,利用旧城旧村改造规划配套、社会购置等多种途径逐步解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增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员编制,贯彻落实全科医生制度,加强社区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前下社区服务半年的工作制度,完善医院对口技术支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完善社区首诊制度,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依法行医、依法用药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十四)完善健康教育工作
  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健康社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幼儿园、健康促进公共场所、健康促进单位等健康场所的创建工作,逐步扩大健康场所的覆盖面。重点抓好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幼儿园工作,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年龄位点前移,逐步实现健康素养从小抓起的目标。做好健康场所创建总结评价工作,探索不同健康场所创建工作机制,积累工作经验,为全市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投入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医疗卫生改革领导小组,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实现卫生改革多项任务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辖区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非基本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根据行业管理特点,采取“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卫生经费分类保障制度,重点向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倾斜。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降低居民基本医疗卫生费用个人支出比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和经济管理制度,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禁止公立医院贷款行为。
  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拨款的财政供养方式,政府足额保障其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
  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投入机制。政府按定额或定项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担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或房屋租赁费、固定用房购买经费以及修缮经费)、设备购置、人员支出、业务培训、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经费。探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医疗保障经费总额预付管理办法。鼓励在社区卫生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
  完善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政府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业务培训、新建或改扩建公立医院开办经费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对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其所提供的服务工作量、服务质量核定补助;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性亏损、非医方责任的医疗欠费等给予专项补助;对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特色专科专病发展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二、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大卫生格局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中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将双向转诊执行情况纳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管理和质量评估标准中,促进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高病人服务连续性。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协作机制。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卫生的新格局,争取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卫生专干,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社区工作站的沟通协作关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协作。两个体系之间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控制,重点在疾病监测、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协调和配合。完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功能,促进临床和预防融合,促进临床医学模式转换。促进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康中心之间紧密分工协作。
  三、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合理规划社会医疗机构。合理调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布局和门诊部的设置。新增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及其与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以不短于15分钟步程为宜,引导门诊部优先发展特色专科,使各类医疗机构网点更加合理。鼓励引导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到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的东晓、莲塘、东湖、清水河片区投资办医。
  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办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包括境外资源来罗湖合资、独资办医,优先考虑包括台港澳地区在内的海内外著名大学、知名医学专家、医疗服务连锁经营机构等一流服务品牌的办医主体来区独资兴办国际医院和高级专科医院,发展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项目。
  确立行业内部地位平等。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等按同类公立医疗机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社会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等级评定、人才引进、技术准入、科目设置、设备许可、转诊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社会医疗机构在岗人员在科研课题招标、继续医学教育、参加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行业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设置目录和新设及变更选址指引,将新增医疗机构定期受理调整为常年受理;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严格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制度,对达到退出条件的坚决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保障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以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重视高层次卫生人才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引进,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高级专科医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制度,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到2015年,区人民医院成为深圳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区中医院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深圳市名中医”工程,努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稳定卫生人才队伍,解决临聘人员问题。对符合入编条件的优秀临聘人员,通过选调或公开招考的方式,解决其入编问题。
  重点项目
  一、基础建设
  项目名称
  床位规模
  新增建筑面积
  投资估算
  立项时间
  预计完成时间
  罗湖区中医院莲塘新院
  2009年
  2014年
  罗湖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
  2010年2月
  2011年5月
  二、便民就医工程
  一是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依托市卫生数据中心为每个居民建立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二是启用居民健康卡。依托市卫生信息共享骨干网络、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社会医疗保障支付系统等信息平台,通过与社保机构合作,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卡”集成系统。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居民可通过集成系统预约挂号、支付医疗费用、查询个人就医信息等;三是完善门诊预约挂号。重组医院工作流程,完善门诊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制度,促进大型医院分离普通门诊,逐步向专科服务转型,减少大医院排长队现象,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启动并部署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人群和疾病划分,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①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②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二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③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④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⑤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三是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⑥包括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⑧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⑨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四、区人民医院创“三甲”
  (一)设备投入:按照实际需要,所需设备届时向区政府提出申请。
  (二)人力资源方面:
  1.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
  2.加快引进与三甲医院匹配的高端人才(包括学科带头人、紧缺人才和高学历人才)。
信息索取号:
公开类型:
生成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伤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