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原因怎么办?

房颤是怎么回事 吃什么中药
临床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越来越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得了房颤,很多患者对此非常关心,到底为什么会得房颤呢?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所有能对心房肌产生影响,导致心房扩张、心房肌增生、缺血、纤维化、炎症浸润、渗出等改变的疾病都是房颤的病因。房颤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后果,其中一些发病机制仍然不清。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绝大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器质性疾病,约有15%既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其他常见的促发原因,称为孤立性房颤。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是房颤的三大主要病因,约占房颤病因的75%以上。多数房颤患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导致心房压力增高,久而久之产生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其它常见的导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二尖瓣疾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另一些少见的原因包括限制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心脏肿瘤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肺部和肺血管疾病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也常合并房颤。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临床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初次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通常,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对于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
最常见于,其次为、,亦可见于、、等,、和手术后、及也可引起。
时率常在100-160次/分间,节律完全不规则,强弱、快慢不等,也强弱不等,同一分钟内脉搏数小于心跳数。当心室率不太快时,病人可无自觉;室率过快时,则可有心悸、、等。心房颤动使降低30%,常可发生。
检查方法: 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形状大小不同、间隔不均匀的f波。QRS波群间距离绝对不规则。
当房扑、合并或冲动沿旁道前传时应与室速及相鉴。
(一)房扑应与其他规则的进行鉴别 率150次/min左右的房扑需与和鉴别。仔细寻找活动的波形、及其与QRS波群的关系,辅以减慢房室传导以暴露扑动波的措施,不难作出鉴别。房扑与心房率在250次/min左右且伴有2∶1的房速有时难以鉴别。
(二)房颤应与其他不规则的鉴别 如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扑伴有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等。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房颤伴完全性或预激综合征时,心电图表现酷似心室性心动过速。仔细辨认房颤波、以及R-R间距的明显不规则性,有利于确诊房颤。
(三)房颤伴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与室性的鉴别 个别QRS波群有时难以作出鉴别。下列各点有利于室性异位搏动的诊断:畸形的QRS波群与前一次心搏有固定配对间距,其后且有较长间歇;V1单相或双相型QRS(非rSR′型)波群,V5S或rS型QRS波群。以下各点有利于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的诊断:心室率偏快,畸形的QRS波群与前一次心搏无固定间距,大多为一个较长的R-R间距后第一个提早的QRS波群,其后无长间歇;V1rSR′型QRS波群,V6中有小Q波;同一导联上可见不同程度的QRS波群增宽。
时心室率常在100-160次/分间,节律完全不规则,强弱、快慢不等,也强弱不等,同一分钟内脉搏数小于心跳数。当心室率不太快时,病人可无自觉;室率过快时,则可有心悸、、等。心房颤动使降低30%,常可发生。
检查方法: 心电图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形状大小不同、间隔不均匀的f波。QRS波群间距离绝对不规则。
对于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最初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率。、或,使安静时心率保持在60~80次/分,轻微运动后不超过100次/分。必要时,洋地黄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与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合并禁用洋地黄与钙通道阻滞剂。经以上处理后,房颤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转复,仍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可应用药物或复律。如患者发作开始时已呈现或明显等表现,宜紧急施行电复律。ⅠA(、)、ⅠC()或Ⅲ类()物均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60%左右。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增加,目前已很少应用。ⅠC类药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①对急性房扑或房颤:a.首选0.4mg加入10%液20ml缓慢,若室率控制仍不满意,1小时后可再给予西地兰0.2-0.4b.若相对较好,可联合使用或。②对合并有预激综合征者:宜用胺碘酮或,禁用洋地黄及异搏定。(2)恢复窦性心律:有复律指征者,首选直流电复律,次选药物复律,常用的复律药有: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等。(3)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胺碘酮或奎尼丁来维持窦性心律。(4)抗凝治疗:对患者,给予或(300mg/d)以减少的发生率。
出自A+医学百科 “急性房颤”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急性房颤”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颤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