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三级医院的教学医院要求要求是什么?

三级整形医院是指由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有从事医疗卫生资格,以及施行外科手术资格的卫生部门级别。三级整形医院应该是整形界专业从事整形美容业务的最高级别专科整形美容医院。据说华东地区就只有安徽韩美整形美容医院具有三级资质。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是指由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有从事医疗卫生资格,以及施行外科手术资格的卫生部门级别。三级整形医院应该是整形界专业从事整形美容业务的最高级别专科整形美容医院。
 资质荣誉   整形机构按卫生部标准(《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103号)由高到低可分为:整形美容医院、门诊部、诊所(科室)。级别越高,标准越严格。   技术设备   专业的整形医院,要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自动血压监测仪、电动吸引器、体外除颤器”等基本设备,同时要“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设备齐全能给予整形美容手术及操作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证。   专家团队   确认相应医生的专业资质:《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和《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还必须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有专业的固定技术人才梯队是最好的利器,具备从博士生导师、主任医生,到主治医生等各个层面的人才梯队。   成功案例   正规、专业的整形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整形医生,都有自己比较典型、比较...
三级整形相关信息是指由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有从事医疗卫生资格,以及施行外科手术资格的卫生部门级别。三级整形医院应该是整形界专业从事整形美容业务的最高级别专科整形美容医院。
 资质荣誉   整形机构按卫生部标准(《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103号)由高到低可分为:整形美容医院、门诊部、诊所(科室)。级别越高,标准越严格。   技术设备   专业的整形医院,要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自动血压监测仪、电动吸引器、体外除颤器”等基本设备,同时要“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设备齐全能给予整形美容手术及操作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证。   专家团队   确认相应医生的专业资质:《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和《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还必须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有专业的固定技术人才梯队是最好的利器,具备从博士生导师、主任医生,到主治医生等各个层面的人才梯队。   成功案例   正规、专业的整形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整形医生,都有自己比较典型、比较成功的手术案例,并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合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对人心情影响很大,而心情则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所以,医院环境是好坏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是明显
安徽韩美整形美容医院就是一家三级整形美容医院
三级整形美容医院当然是能拥有国际整形的称号,也是有省级直属批准的那才叫三级整形美容医院,然而现在拥有三级整形美容医院的称号是非常的少的,而现在在安徽却拥有了一家...
一般情况下,如果双眼,都超过200度的话,那么就必须要佩戴眼镜了,要不然的话容易影响您的正常生活。比如看电视,看远处的公交站牌儿看远处的牌子的字体这些都会影响您...
需要带的工具: 1)1只塑料洗脸盆--用于验收下水管道 2)1只小榔头--用于验收房子墙体与地面是否空鼓 3)1只塞尺--用于测裂缝的宽度 4)1只5米卷尺--...
这些你要参照几个程序来验收,这里有详细的验收规范,你可以去看看!
标准编号:GB
标准名称: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标准状态:现...
答: 那肯定是先去医院拍个片子看一下,是不是因为出现这个发育异常的情况。
答: 不知道你是哪的人,不过从你看医生所做的描述的话,可能主要看的是中医,中医重调理,而且诊断面狭隘(靠诊脉,而现在哪有再世华佗,老祖宗的东西他们现在连皮毛都没学会,...
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预病毒防传染的? 0分
提问时间: 16:51
我很好奇,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是如...
吃辛辣食物过敏怎么预防去哪家医院看 吃辛辣食物过敏怎么预防去哪家医院看
答: 您好!有关治疗糖尿病好的医院有哪些,以下意见供参考: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倍欣(伏格列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②拜唐苹及...
大家还关注
三甲医院什么收费标准?西安中际脑病医院这...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_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免费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70785',
container: s,
size: '146,102',
display: 'inlay-fix'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pdf
简介:医疗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pdf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pdf
简介:医疗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
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用
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用
共分六章共 67 节 342 条 636 款标准,其中“核心条款”,共 48 项。
主要是三级评审的核心指标!根据卫生部所发进行整理的
医学法律法规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三级妇产医院
三级精神病医院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资料阅读排行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
赌博犯罪类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18:0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官方公共微信【重要通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通知
我的图书馆
【重要通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通知
在本周院周会上,我院领导明确指示,我院三级医院内审工作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学习了解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推动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微信将连续发表三级医院评审细则,之后将组织我院职工分批、分层次对细则进行考核,请大家务必认真解读。(完整版细则请登录我院官网新闻中心板块下面会议专区下载《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点击本微信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网页) 【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本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48项。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 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二)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三)可选项目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章节条款核心条款(★)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631334第二章 医院服务833385第三章 患者安全1025264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16337927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530532第六章 医院管理11601076合计6734263648【评审表述方式】(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述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D即do,C即check,A即action,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由于标准条款的性质不同,结果表达如表2。表2 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有持续改进,成效良好有监管有结果有机制且能有效执行仅有制度或规章或流程,未执行PDCAPDCPD仅P或全无【评审结果】表3 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项目类别第一章至第六章基本标准其中,48项核心条款C级B级A级C级B级A级甲等≥90%≥60%≥20%1O0%≥70%≥20%乙等≥80%≥50%≥10%1O0%≥60%≥l0%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C】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2.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3.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5.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B】符合“C”,并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3.平均住院日≤12天。4.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5.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A】符合“B”,并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置标准。1.1.2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1.1.2.1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C】1.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2.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B】符合“C”,并重症医学科统一管理全院重症医学床位,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80%。【A】符合“B”,并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90%。1.1.3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1.1.3.1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C】1.诊疗科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并获得执业许可登记。2.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至少保持在上周期三级医院评审时的层次。(提供前一年手术和住院的前十大病种)【B】符合“C”,并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A】符合“B”,并有卫生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1.1.4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1.1.4.1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C】医院医技科室、人员编制、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标准。【B】符合“C”,并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2.医技科室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3.有省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A】符合“B”,并有国家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2.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1.2.1.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C】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2)完成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援助项目。(3)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募捐等)。(4)其他项目。【B】符合“C”,并1.有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措施。2.评审前三年所参与或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受到政府、媒体、社会好评或获得嘉奖。【A】符合“B”,并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1.2.2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1.2.2.1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C】1.具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资质。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师资、经费、培训空间等支持细则。3.课程设计、培训内容、考核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4.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B】符合“C”,并定期征求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及输送单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A】符合“B”,并根据定期总结和征求意见,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2.3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1.2.3.1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C】1.根据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卫生部各病种临床路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4.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本院护理工作规范、标准。【B】符合“C”,并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A】符合“B”,并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1.2.4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1.2.4.1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C】1.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2.对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有系统调研。3.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B】符合“C”,并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A】符合“B”,并1.门诊等候时间缩短,无排长队现象。2.医技普通检查当天完成,检验当天出具报告,特殊检查缩短预约时间。3.近五年住院天数有降低趋势。1.2.5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1.2.5.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C】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B】符合“C”,并有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A】符合“B”,并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2.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1.2.6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1.2.6.1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C】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2.特需服务规模占全院服务规模≤10%。【B】符合“C”,并1.特需门诊量不超过专家门诊量10%。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7%。【A】符合“B”,并1.特需门诊总量占总门诊量≤5%。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5%。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3.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1.3.1.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C】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4.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B】符合“C”,并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果。【A】符合“B”,并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原来受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3.2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1.3.2.1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C】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3.有“医师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明确规定。4.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B】符合“C”,并1.主管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社区人才培养工作监督管理,对培养效果进行追踪评价。2.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3.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A】符合“B”,并1.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90%。2.有关人才培养的指令性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受训学员满意度高,获得各级政府肯定或表扬、奖励等。1.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1.3.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C】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B】符合“C”,并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A】符合“B”,并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1.3.4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1.3.4.1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C】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2.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者转接及工作记录。【B】符合“C”,并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术流程畅通,并有妥善处理如下患者的工作流程:(1)特殊人群:“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2)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血管意外等。(3)群体性(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A】符合“B”,并主管职能部门对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情况定期督导检查、持续改进急诊抢救工作。1.3.5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1.3.5.1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C】1.有针对本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咨询等公益性活动。2.有接受各级行政部门指令或医院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3.医院有开展禁止吸烟宣教和督查,全院各处设有醒目统一的禁烟标志。【B】符合“C”,并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公益性活动有定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A】符合“B”,并医院达到无烟医院标准。1.3.6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1.3.6.1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C】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有完整的相关资料。【B】符合“C”,并主管部门对双向转诊结果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转诊单位间有定期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1.3.7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1.3.7.1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C】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按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等相关信息报送工作。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B】符合“C”,并落实信息报送前的审核程序,实行信息报告问责制。【A】符合“B”,并1.当地卫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近三年内:(1)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2)未出现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4.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1.4.1.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C】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2.医院明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5.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B】符合“C”,并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流程。2.有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对参与的每一例医疗救援或防控工作均有总结分析,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1.4.2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1.4.2.1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C】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2.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2.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3.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的支持。【A】符合“B”,并1.有应急演练或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2.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1.4.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4.3.1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
【C】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B】符合“C”,并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A】符合“B”,并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1.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1.4.4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1.4.4.1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C】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2.各科室、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系统的防灾训练。3.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演练。【B】符合“C”,并1.培训考核的内容涵盖了本地区、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公共突发事件。2.相关人员掌握主要应急技能和防灾技能。3.有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医院内、外联合应急演练。4.有应对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演练。【A】符合“B”,并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100%。1.4.4.2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C】1.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2.明确应急供电的范围、实施应急供电的演练,确保手术室、ICU等主要场所应急用电。3.配备充分的应急设施,如各个病区都设置有应急用照明灯。4.员工都应知晓停电时的对策程序。【B】符合“C”,并1.对本院备置的应急发电装置与线路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带负荷试验,并有记录。2.对突发火灾、雷击、风灾、水灾造成的停电有应急措施。3.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对手术室、ICU、医技科室大型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重要部门的接地有常规维护记录。【A】符合“B”,并1.供电部门24小时值班制,有完整的交接班记录。2.有停电及应急处理的完整记录,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有处理人员的签名。3.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1.4.5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1.4.5.1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C】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3.有必备物资储备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B】符合“C”,并1.应急物资和设备有定期维护,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2.现库存的储备物资与目录相符,有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有水与食品的储备。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A】符合“B”,并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五、临床医学教育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5.1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的要求。1.5.1.1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要求,承担研究生学历教育,具备研究生学位授权点。【C】医院具有能够承担医学院校教学的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教育部对三级医院的教学要求。【B】符合“C”,并具备参与或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能力,并已出版,或被指定为省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基地。【A】符合“B”,并1.为国家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基地。2.能够独立承担研究生学历教育,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并已有毕业学员。1.5.2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1.5.2.1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C】1.完成本科及以上临床教学工作,通过历次教学评估。2.有支持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3.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工作。4.有相应专业教研组或办公室,有专(兼)职教师。5.有年度培养本科生及以上的专业、数量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1.对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有可追溯的记录。2.为大学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并承担连续5届本科医学教育工作。3.独立承担硕士研究生教育。【A】符合“B”,并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育。1.5.3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1.5.3.1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养任务。【C】1.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提供相应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B】符合“C”,并1.有主管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对培训工作定期督查、督教。2.为省级卫生行政部分批准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3.有年度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科、数量及档案管理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1.能够承担同级(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任务。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医院骨干医师培养情况的追踪随访、总结评价,持续改进培训工作。1.5.4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1.5.4.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C】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教医学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B】符合“C”,并1.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档案。2.有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4.每年承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A】符合“B”,并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5%。2.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1.5.5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1.5.5.1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C】1.有承担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指定部门和人员对培训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3.有年度下级医院进修医务人员数量、学科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1.选派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参与支援农村、支援西部及社区工作,指导下级医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2.有选派援助人员名单、学科及援助项目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1.有推广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及效果评价。2.对援助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6.1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1.6.1.1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C】1.有科研工作管理制度。2.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具体措施。3.有科研经费支持及相应的科研条件与设施。4.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进行管理。【B】符合“C”,并1.有省级的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实验室。2.医院设立科研支持基金和鼓励性科研的经费相关资料。3.对科研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有记录。【A】符合“B”,并1.有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医院年度科研经费与医院总体收入增长同步。1.6.2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1.6.2.1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研究经费,并取得研究成果。【C】1.有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资料。2.有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量)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如每百张开放床位)、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如每百名医师、或护士、或药师、或技师、或专职科研人员等)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3.有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的相关资料。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8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B】符合“C”,并1.有近5年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省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量)及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3.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A】符合“B”,并1.有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国家级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量)及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3.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情况。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5%(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1.6.3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1.6.3.1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C】1.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2.十年内医院有自主创新的适宜技术得到推广或院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或引进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案例。【B】符合“C”,并十年内医院至少有省部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A】符合“B”,并十年内医院至少有国家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1.6.4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1.6.4.1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C】1.有获取国家药物临床相关机构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并有相应的专用床位、设施与设备。2.能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3.对研究人员的资质与批准程序有明确规定,要求知晓并做到。(1)研究者必须详细阅读和了解试验方案的内容,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2)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得知情同意书。(3)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4)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4.临床试验药品管理规范。(1)临床试验用药品不得销售。(2)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3)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B】符合“C”,并1.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表。2.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3.研究者接受了申办者派遣的监察员或稽查员的监察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和视察,有改进意见与要求的记录。【A】符合“B”,并十年内医院至少有三项完整、规范的临床试验案例及相关资料。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级医院的教学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