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优恩左旋肉碱胶囊胶囊是毒胶囊吗?

胶囊有“毒” 能剥掉胶囊直接吃药吗?
胶囊有“毒”能剥掉胶囊直接吃药吗?连日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截至目前,只有两家药企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胶囊药物,其余药企均暂无动作。“毒胶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公众对于胶囊药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点。记者在本地药店调查发现,虽然被曝光的“毒胶囊”已经难觅踪迹,但是患者坚决对各类胶囊药说“不”。而在网络上,一些“安全服用胶囊”的帖子却在被网友高频率地转发。那么,胶囊药该如何放心吃?“毒胶囊”又该如何鉴别?昨日,针对这些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记者 邢进 见习记者 施杨进展 仅两家企业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物连日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到目前为止,被曝光的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药品胶囊中,仅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和铬含量超标最严重的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胶囊药物,其余药企均暂无动作。对央视关于铬超标胶囊的报道,修正药业方面回应称,其生产的胶囊完全合格,并将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于15日在其官网上发出一篇《关于我企业使用抗病毒胶囊壳重金属“铬”含量的说明》。“说明”中提到,“在2000版药典中,检验标准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只是规定重金属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5mg/kg。曝光的我企业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是2009年11月份生产的,执行2000版药典标准,所生产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为合格产品”。4月16日,蜀中制药办公室经理安国勇在回答记者有关企业涉嫌铬超标事件的提问时表示,该厂药品“自身检测是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企业自检胶囊铬不超标”。除上述企业外,其余涉事企业均未作出任何回应。调查 被曝光胶囊在郑州已难见踪影被曝光的“毒胶囊”在郑州是否还有销售呢?昨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药店,在工人路上一家小药店内买到了四川蜀中制药的诺氟沙星胶囊。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陇海路上的一家大药房内,在这里并未见到被曝光的药品,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羚羊感冒胶囊、诺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这种常见药我们这里都有,但一直都是进的别的厂家的。”而在伏牛路上一家大药房中,记者也未见到被曝光的药品,不过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前段时间还有,最近已经卖完了。在记者调查的几家药店中,除了在极个别小药店还能见到被曝光的药品外,其余大中型药房内已经很难见到被曝光的药品。事例 退掉胶囊换成片剂或者冲剂毒胶囊问题曝光后,引发了市民对胶囊药物的恐慌。记者调查发现,药店内胶囊类的药剂销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同样成分、同样药效的情况下,病人大多都选择片剂或者冲服的药品。正在药店内选药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被曝光的那些肯定是不会买的,但是这么多种胶囊不可能每种都经过检测,安全起见还是买片剂的放心。”市民李先生看完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取药,可是在发现开的药大多数是胶囊后,李先生把药全部退了,并拿着处方找到医生要求重新开药。对此,医生表示理解,并重新为李先生开了新的处方:“吃药就是要让病人能放心治好病,现在全民恐慌胶囊,害怕吃了之后反而会有副作用,因此拒绝服用胶囊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些药品只有胶囊状的,希望病人还是要以治病为先,不要盲目地拒绝,以免因此导致病情加重。”声音 网友支招“安全服用胶囊”在胶囊问题曝光后,网友们也都纷纷集思广益,找出了许多不吃胶囊的办法。网友“创业最前线”昨日在微博上发布了教程帖,旨在教广大网友如何服用胶囊,不少网友纷纷转发。1.买一馒头(包子或发糕也可以,要又热又软的)。2.捏成凹片。3.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成团(为保证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4.可以安全服用药物了,前提是买到安全的馒头。网友“驼背熊熊”发微博:推荐大家把药粉倒入糖水中喝下去,这样不会太苦,或者使用煮好的元宵皮包裹胶囊内的药粉吞食。而据媒体报道,杭州的黄老太因为担心问题胶囊,她选择将胶囊“生吞活剥”,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结果一阵猛咳后发觉嗓子火辣辣的,到医院检查发现食道被药粉灼伤了。专家 胶囊药不要打开服用,尤其是肠溶性和缓释胶囊网友介绍的方法是否可行?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郑州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葛春丽。“胶囊药是不可以打开吞服的,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葛春丽介绍,许多药物之所以制成胶囊,第一是为了掩盖药品的性状。第二有些药品制成胶囊是为了定位,并缓解药品对肠胃的刺激。有些药品的味道比较刺激或者特别苦涩,不好下咽,制成胶囊是为了不让患者产生厌恶感。有些定位型的胶囊目的是只在肠中溶解,如果它在胃中溶解则可能导致胃出血。所以,缓释胶囊及肠溶性胶囊是一定要整颗吞服的,以保证药物在肠道特定位置被吸收。缓释胶囊打开服用会降低疗效,肠溶性胶囊打开服用则会引起药物性胃炎。“网友介绍的馒头包着药粉吃的方法也不太可行,定位型的胶囊肯定不能这样服用。而对于普通的非定位型的药品,用馒头包着吃对胃的刺激肯定比胶囊要大,因为胶囊是缓慢释放的。”葛春丽特意强调,对于胶囊类药物,最好是按照说明书,用温水整体吞服。链接如何鉴别“毒”胶囊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会有三个地方差异。质脆: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所以胶囊一捏就碎、一碰就碎。色艳:工业明胶做的杂质多,厂家会多加香精、染色剂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口松易拧: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材料、工艺差,胶囊口是松的,容易拧开。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豫网官博
随手拍身边事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河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毒胶囊事件_百度百科
毒胶囊事件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事件曝光
毒胶囊事件东方时空
&报道部分明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药厂采购上述胶囊产品涉及9家药厂。
毒胶囊事件最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
4月16日发布研报点评此事,研报认为,打击制药造假,有利于树立医药行业正气,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国家急需加大医药卫生投入,实践已证明医药招标“唯低价论”在实际操作中不可取,是催生“假药”、“劣药”的因素之一,要引导医药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有赖于国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医患矛盾的实质问题在于日益增长得医疗卫生需求与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政府必须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保障和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让社会的建设者分享发展的成果。
针对媒体报道的华星、卓康两家胶囊厂涉嫌使用生产药用胶囊事件,上海证券发表研报点评,研报认为,工业明胶制药用胶囊危害大,药用辅料规范化势在必行,这将利好龙头企业。报告称,随着市场的规范,A股市场中以生产正规药用明胶为主营品种的与生物或将受益,而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尔康制药等也将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
毒胶囊事件事件反思
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4月16日《新京报》)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救人的药品变成了害人的“毒药”,不法企业的行为之恶劣让人震惊。据悉,不少知名药企,如修正药业、药业等均卷入其中。
关于药用胶囊的生产,不是没有政策和制度。《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标准。然而,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不法企业置公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顾,让皮革的下脚料通过药用胶囊的伪装,进入患者胃肠。
让人感到更可怕的是,使用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图近万元一吨的差价,也欣然同意。
从熏制生姜是行业“潜规则”,到炼制成油脂行业“潜规则”,再到这次有毒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成这该行业的“潜规则”,我们不禁想问,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在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在种种“潜规则”下,谁又能是幸存者?那些生产有毒药品胶囊的人,敢说自己不生病不吃药?那些用硫磺熏制生姜的人,能保证就不会遭遇到地沟油?在“潜规则”下,人人都是受害者。
面对“毒胶囊”事件,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业内公开“秘密”能为害如此之久?除了归咎于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和法律制度的漏洞外,公众自身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毒胶囊”事件中,如果生产“皮革明胶”和“有毒胶囊”的不法企业的员工们,能有人站出来揭发“潜规则”,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之下,“毒胶囊”还会存在如此之久吗?
在一个共生社会,每个人都应坚守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面对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的“潜规则”,如果每个知情者都事不关心、高高挂起,那么“潜规则”的受害者,下一个或许就轮到你。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潜规则”,每个人都有义务说“不”!
毒胶囊事件事件进展
毒胶囊事件央视报道发出后,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有企业已经宣布召回问题胶囊。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铬含量超标最严重的也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
据报道,对央视关于铬超标胶囊的报道,修正药业方面回应称,其生产的胶囊完全合格,并将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此前向记者表示,修正药业对“”的留样进行了自检,并未发现铬超标。他同时表示,随后要将留样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而则于15日在其官网上发出一篇《关于我企业使用抗病毒胶囊壳重金属“铬”含量的说明》。“说明”中提到,“在2000版药典中,检验标准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只是规定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5mg/kg。曝光的我企业(产品批号:091102),是2009年11月份生产的,正是执行2000版药典标准,所生产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为合格产品。
事件中,原料企业涉及河北阜城县学洋厂,该厂被指用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俗称“”),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而在当地警方进厂查处前,该厂莫名失火。
企业经理为隐匿伪造销毁证据实施放火,已于日中午被公安机关拘留。
近日,浙江台州天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毒胶囊案件,捣毁生产窝点1个、生产线4条和仓库5个,现场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涉案金额达135多万[2]
.东方财务网[引用日期]
.医线新闻网[引用日期]方舟子:“毒胶囊”究竟有多毒?
17:02:30&&&&&&&&来源:新浪博客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有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经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有&公知&称,这种工业明胶中的六价铬离子若被人体长期吸收,会引起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并有致癌作用。消息传出,一片恐慌,有人担心吃到&毒胶囊&,吓得不敢吃胶囊药物,甚至把胶囊中的药物倒出来吃导致食管灼伤。也有药监专家辟谣说,&一天吃六个胶囊没事&,其理由是:&现在查出来铬超标最多的是90倍,也就是说每公斤含有180毫克的铬。平均到每个胶囊上也就1微克,一天吃6个胶囊,就等于吃了6微克的铬。这个含量是很低的。大家都知道善存片吗?我已经吃了二三十年了。其实,每片善存里就有50微克的铬。&
  一方把铬超标说得很可怕,犹如毒药,一方却说铬超标没事,他每天都要吃点铬呢。我们应该听谁的?
  首先需要说一下,那位药监专家算错了每个胶囊上的铬含量。胶囊有大有小,大的胶囊一个大约重100毫克,铬超标最多的胶囊每千克含有180毫克的铬,平均到每个胶囊上应该有18微克的铬,而不是1微克。我们下面就把这种胶囊当成&问题胶囊&的代表(其实其他&问题胶囊&的铬含量要低得多)。
  那位药监专家说他吃的每片善存片(复合维生素片)里含50微克的铬,这并不是杂质,而是有意添加的,因为铬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有助于让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我们吃的食物中有很多就含有铬,例如每100克蛋黄的铬含量高达180微克。只不过食物中的铬是三价铬,很难被吸收,人体只能吸收2%,其余的都随着粪便排出去。三价铬毒性很低,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口服摄入量要达到每千克体重1.5~3.3毫克才能引起中毒。
  人们比较担心的是六价铬,它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皮肤接触到它,或通过呼吸吸入它,就有可能对身体组织造成伤害。&公知&列举的六价铬的危害,这个炎那个溃疡的,其实基本指的就是工人因为皮肤接触或吸入六价铬盐引起的疾病,与&毒胶囊&没有关系。
  口服六价铬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呢?也会。由于六价铬的强氧化性,它能损伤血液细胞、肝脏和肾脏,但是这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行。口服六价铬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50~150微克,也就是说,对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来说,要口服3~9毫克的六价铬才行。我们姑且把&问题胶囊&中的铬全算成六价铬(其实也有三价铬,检测时未做区分),这相当于一次吃下167~500个&问题胶囊&,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比较小的剂量,但是长期服用,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慢性损伤,例如导致癌症。长期吸入六价铬能够导致呼吸系统的癌症,这是已被证实的,所以六价铬被归为致癌物。但是我们关心的是,口服六价铬能不能致癌?动物试验证明口服六价铬能诱发口腔和小肠的肿瘤,但是六价铬浓度要非常高,高达每升180毫克。人又是如何呢?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辽宁省锦州附近的农村由于采矿,地下水受到六价铬的严重污染,水中六价铬含量高达每升20毫克。对那里的居民的调查表明,胃癌、肺癌以及总癌症的发病率都比较高。但是更新的调查表明,那里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附近未受污染地区高。所以对这个问题并无定论。
  即使六价铬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损伤,那也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行。这个剂量是多少,目前并不清楚。饮用水中也会含有铬(有六价也有三价的),世界卫生组织的限量是每升50微克,美国环保署的限量是每升100微克,每天饮用每升1毫克铬的水达10天也不会对儿童健康有影响,相当于一天吃56个&问题胶囊&。没有超过这个限量,是相当安全的,超过了,也未必就不安全,因为在制定限量时都是加了保险系数的(100倍甚至更高)。事实上,六价铬在胃酸环境下大部分都被还原成了三价铬,因此也有人认为完全不必担心环境中的六价铬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所以那位药监专家虽然算错了每个胶囊里铬的含量,但他说&一天吃六个胶囊没事&并没错。一天吃六个&问题胶囊&最多摄入108微克铬,也就相当于喝了1升符合美国标准的水。当然,这并不是在为那些药厂开脱,他们使用工业明胶做药用胶囊,是违法的,应该受到惩处。我只不过说,不必因为胶囊有可能铬超标就吓得不敢吃胶囊药物了。即使你很不幸地吃到问题最大的&问题胶囊&,它所含的铬也不足以对身体造成损伤。它是不是还含有别的有害物质,未见报道,无法讨论。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胶囊铬超标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药典要规定2mg/kg的限量值?因为中国药典的制定者意料到在中国工业明胶是有可能用于制造胶囊的,检测这个限量的目的是为了能发现这种违法做法,而不是一个安全限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食品报立场。位置提示:
&&&& 07:55&&中国宣城网&&字体: 【
“请紧急通知家人清理并转告,并转发其他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有毒胶囊药品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爱心接力。”最近,QQ、微信、微博上疯传这样一条信息,“黑名单”上的很多常用药让市民为之恐慌。
但经记者核实,国家食药监总局最近并没有下发过此通知,我市也并未出现“毒胶囊”,这只是一起以讹传讹的闹剧。
13种毒胶囊原是“旧闻”
被网友疯传的信息中,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灵胶囊、炎立消胶囊13种药被贴上了“有毒”的标签,其中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是人们的常用药。
因为信息末尾说信息源是《焦点访谈》,不少人都认为比较可信。记者身边一些朋友看见信息后,甚至在群里惊呼“前两天才吃了阿莫西林,这可怎么办?!”
消息到底是否属实?记者在网络上检索“《焦点访谈》,13种有毒胶囊”,但并没有查询到播出的视频。
在接下来的检索中,记者发现这则“毒胶囊”新闻,其实是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刊播的信息。
当时,《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流入了修正药业等九大药企,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随后,央视曝光了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第二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记者查阅当时国家食药监局下发的这则通知,通知列出了不合格产品的名单,不仅把药品品种点出,还注明了药品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批次,比如阿莫西林胶囊的生产厂家是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批次是111102。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阿莫西林胶囊均“涉毒”。
我市目前无13种涉毒胶囊
那么我市有没有13种涉毒胶囊?从市食药监局原稽查科,记者了解到,2012年,市食药监局在得到上级统一部署后,立即行动,对我市范围内涉及的13批次问题胶囊进行了处理。目前市食药监局并没有接到上级有关问题胶囊的任何文件和信息。在其动态检查中,也没有发现2012年涉事厂家和批次的毒胶囊。
记者还得知,国家食药监局一旦发现有违规药品需要叫停或下架的,都会详细标明违规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号、品名和规则等,即一个厂家的药品出了问题,并不能把这一种药品一棒打死,其他厂家的合格药品可以继续销售使用。
在此呼吁,市民不要被网络谣言所蒙蔽,更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下,以讹传讹,蒙蔽更多人。我市的这13种药品可以继续放心使用。(本网记者 张玉荣 实习生 袁争争)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宣城日报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国宣城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如中国宣城网—宣城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n优恩左旋肉碱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