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邻居患上了可怕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腿整个都是青紫色的,看起来特别的吓人。同事让用仙脉通咋样?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的图书馆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置顶]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转)
这一周我们顺利地进行了月考。月考结束了,总的来说我们是进步了。尤其是与三班的各科平均分差距减小。这着实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英语上我们与三班的差距还较大。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将解决英语学科薄弱的问题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挑战。
这次我们进步了。我们可以说我们成功了吗?我们可以说我们挑战成功了?不,我觉得现在言说这些还为时太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小小的成功,只能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个小庆典。值此庆典到来之际,我们要反思的是这一段时间我们做对了什么?何以换来这样的庆典?
如果我分析不错的话,这次小小的庆典来自大家努力的挑战自我,控制“三闲”;来自大家上课专心的听讲,认真的作业;来自大家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的加班加点,提前进入教室;更来自大家的齐心协力,不离不弃。因为大家知道:四班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为四班的荣誉而战。
“为四班的荣誉而战”这句话看似合理。但它却只是说对了一半。我们不仅要注重外在的荣誉和奖励,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乎内在的成长和进步。这后一条标准比前一条标准在人生中更为重要,而且一旦以此做为标准也较之前者更为困难。
因为很多时候,外在的评价和荣誉是不客观的。且常常容易使人走上虚荣,甚至走上堕落和犯罪。如以考试为例,如果我们只是追求外在的荣誉,不重视内在的收获,就常常会为了一个好分数而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这时,即使你获得了一个好分数,表面看起来风风光光,其实你的内心是空虚和痛苦的。相反,如果我们以后者,以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为标准。我们就会走得从从容容,踏踏实实。这就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生境界。同样,仍以考试为例,表面上看起来你的名次这次没有进步,可能还有所退步,但是这一段时间你确实努力了,你也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你爱学习了。这些内在的真真正正的收获,是一个好名次,一个好分数所不能代替的。这样,即使老师在考试中为了判错了题,为了少加了分,你也不会在乎。因为你注重的是内在的幸福和成长,而不是外在的鲜花和掌声。何况,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一般说来,只要你内心感受到了进步和幸福,外在的掌声和鲜花也会属于你。
更为重要的是,在许多时候我们得不到诸如这次月考进步的小庆典,我们得不到外在的掌声和鲜花。我们得到的只是嘲笑和失败。这个时候,你能不能继续前进呢?你能不能坚持走下去呢?这才是真正的“信”,这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时,你才真正克服了自己的虚荣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转)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妳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妳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我要如何自处呢﹖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另:想起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我不希望你成才,我只希望你能够成人。”我一直记在心里。
国王亚瑟被俘,本应被处死,但对方国王见他年轻乐观,十分欣赏,他要求亚瑟回答一个十分难的问题,答出来就可以得到自由。这个问题就是: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亚瑟开始向身边的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智者……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有人告诉亚瑟,郊外的阴森城堡里住着一个老女巫,据说她无所不知,但收费高昂,且要求离奇。期限马上就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条件是,要和亚瑟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亚瑟惊骇极了,他看着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散发着臭水沟难闻的气味……而加温高大英俊、诚实善良,是最勇敢的武士。亚瑟说:“不,我不能为了自由强迫我的朋友娶你这样的女人!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愿意娶她,为了你和我们的国家。”&于是婚礼被公诸于世。&&& 女巫回答了这个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知道女巫说出了一条伟大的真理,于是亚瑟自由了。&&& 婚礼上女巫用手抓东西吃、打嗝,说脏话,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恶心,亚瑟也在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却一如既往的谦和。&&& 新婚之夜,加温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走进新房,准备面对一切,然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绝世美女却躺在他的床上,女巫说:“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女巫,一半是倾城的美女,加温,你想我白天或是夜晚是哪一面呢?……”&&& 这是个如此残酷的问题,如果你是加温,你会怎样选择呢?……&&& 当时人格心理学的教授话音一落,同学们先是静默,继而开始热烈的讨论,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白天是女巫,夜晚是美女,因为老婆是自己的,不必爱慕虚荣;另一种选白天是美女,因为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而晚上可以在外作乐,回到家一团漆黑,美丑都无所谓。&&&&& 听了大家的回答,教授没有发表意见,只说这故事其实有结局的,加温做出了选择。于是大家纷纷要求老师说出结果。&&&&& 老师说,加温回答道:“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女巫终于热泪盈眶??“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你!”&&&&& 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做出加温的选择。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宰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愿意。而当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我们教师的需求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还是以自己的主观好恶替他们做主拍板?
状元为什么常常成不了气候?(图)
&&&&&&&&&&&& &&&&&&&许锡良
中国人历来有状元情结,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状元意味着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与最大前途。一旦成为状元,什么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等等,统统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享受到什么“紫禁城骑马”特殊待遇。在文武百官都必须下马的紫禁城,唯独允许状元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进去。也难怪,中国历来的“才子佳人戏”的基本戏路,无不是穷才子遇到富贵美丽的员外家小姐,小姐家嫌贫爱富,然后穷才子进京赶考,一举中状元,骑高头大马,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并且娶得美人归,因此,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所谓状元无非就是这些喜剧角色。
如果认真起来看,其实中国古代的几乎所有的状元,在人类文明的贡献上,几乎都是空白的,状元除了作大官发大财,必要时当当汉奸外,至今没有发现一个状元有什么象样的文学或者思想类著作,也没有发现有一个有过什么创造发明,甚至连一篇象样的文章都没有留下来。这真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的悲哀。其实,只要稍稍想一想,也不难理解的。因为,中国科举制度,考的内容只是一些“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又不允许发挥,更不允许创造,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科举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驯服奴才的好办法。其目的本来就是要造就唯唯诺诺、伏伏贴贴的好奴才,因此,一切也就在顺理成章之中了。中国古代的教育,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貌似公平合理,其实是一种毁灭人性的绝招,是帝王坏心肠的一个铁证,其实也是一种阴谋。心直口快的唐太宗李世民,激动之下,说漏了嘴,他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凭良心讲,唐代时的科举,花样还比较多,那里不但考考“四书五经” ,除策问、帖经之外,而且还要加试诗词赋、文章之类。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相对明清时的“八股取士”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其实也是没有多少用的。即使如此,唐朝的大诗人仍然没有一个是状元出身的。可见,即使考诗,也不见得就能够真正培养诗才。
废除科举之后一百多年来,中国逐渐地用高考填补了科举的空缺。科举是废除了,但是,中国人的状元情结仍然是藕断丝连,其阴魂不散。照说,高考在许多功能上与科举是有天壤之别的,比如高考只继承了科举考试的一小部分功能。因为科举高中,就常常意味着升官发财,但是,高考高中,离升官发财的路途仍然十分遥远。中国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组织部考察提拔才略等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尽管如此,中国的高考仍然是必须经历的第一关。而且高考的成绩与录取的学校性质,常常决定了今后的前途与命运。因为,许多机会都让什么“211”及“985”类大学占了,甚至有的是垄断了。要不,中国人仍然是那样痴迷于重点率,特别是能否上北大清华,尽管这两间大学除了出了不少大官外,其实也没有出什么对世界有多少杰出贡献的人。出大官这并不稀奇的,因为,中国古代的太学也出了不少大官。因为,朝廷就是有意在这里挑选“接班人”,如此这般的规则就摆在那里,即使是一只小虫,如果进了太学,也是有希望可以成为一条好龙的。真正厉害的学校其实不是出官员,而是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出发明创造型的人才,那才真是叫“本领”。因为,这些方面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即使是你皇帝,有如乾隆那样,一生喜欢诗文,每天都吟风咏月,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狗屁不通的诗,却一首也没有能够流传于世。尽管他在世的时候,是被万人称颂的,多少无耻的文人称颂其诗是万世杰作,其实应该是狗屁的还是狗屁,不会因为他是皇帝就真的变得多么精彩。这是最不可糊弄于世的。这就是上帝的公正所在。
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至今已经是33年过去了。据前两年武汉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高考30年来,各省市一级的高考状元不下千余人,随机抽样调查三分之一强,即近400人,结果发现,竟然无人一人在社会各行业中做出了杰出成就,与社会期望值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应该在逻辑与理论层面上就可以说得清楚的。
首先是因为高考所考的内容,并不能够真正反映考生的素质。至今中国的高考,基本仍然是以考试记忆力为主,因此,中国的学校,每到高三的时候,就开始突击训练,开始题海战术了,常常是猛抓三个月,抓升学率,要抓出血来,也会成绩斐然,否则的话,就要大退步,无论你平时多么扎实的功夫,没有学校敢在高中三年级时开国际玩笑的。所以,每到高三,一切活动都让位于高考,服从于高考,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那些考试,据说也常常是有作弊的。所谓作弊其实就是让考生偷看一眼,成绩竟然就提高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有些考生高考场上没有想出来,出了考场就回想起来了。而这些分数常常是一分之差,天上地下,决定命运时是非常残酷无情的。但是,所谓分数其实就是这路货色。试想,这样的分数是否能够说明一个人的前途?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是这样检测一个人的能力吗?
(在“老先生”的引领下,4名高考“状元”进孔庙大成殿行“敬拜礼”。)
以科研为例,一个科研工作者,常常并不需要十分费心地去记忆那些研究材料,他最需要的能力是心中有没有存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他是否善于去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料,能否利用那些公开透明的资料信息去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再以作家为例,他也不必动辄去背诵那么多的诗歌、文章,只需要看过并且看懂,同时有所启发其实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他是不是从中吸收到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善于化成自己的思想智慧与灵感。这其实与记忆力好坏关系实在不大。如果记不住或者记得不牢,完全可以去查阅文献资料。现在就更是方便,上网就能够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关键是这些东西对你是否有用,是取决于你的问题意识与创造能力,而不是记忆力。
(图为广东和德庆的4名高考“状元”穿宋朝状元服、骑高头大骏马巡游德庆宋街,一展“威风”。)
&&&&&&&&&&&&&&&&&&&&&&
其实在社会不同职业领域莫不如此。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是不是有杰出成就,就个人素质来说,是取决于他是否有创造力。而创造力首先来源于他的问题意识。因此,胡适曾经劝告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说,“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且说:“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节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其实,这样的状态才是一个人成才成器的重要标志。这也是爱因斯坦所强调过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想像力比知识重要的根源。但是,一个高考状元需要这样的状态吗?这样的状态能让他成为状元吗?恐怕刚好是完全相反的。一个经常被值得研究的问题缠绕着的人,他恰恰不会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因为他总在质疑问难,总是在批判,总在探索新路子,因此,这样的人要应考,要他花十足的功夫去背诵他人早定下的答案恐怕远非易事。因此,我们的高考制度就率先把这些富有创造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淘汰出局了。而留下的所谓尖子生、状元之类,不少其实就是只会死背书的。这种学习方式与将来工作之后,在社会上要求的积极主动地做事,主动寻找发展机会,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大不相同。在社会上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只有自己才知道。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天赋、兴趣与能力特点究竟是怎么回事,个人的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契合,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事情。远非那些只会背书考高分的书呆子所能够洞悉的。
一个孩子如果自小就被分数驱赶着,变成了只会背诵书本,考取高分的分奴,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被迫忽略了大自然的复杂多样与美丽无限,也忽略了社会的纷繁与作为人的丰富内心世界,特别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忽略与冷漠,造就了人格缺失严重的一类人。因此,人类社会,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各种大千世界本是多么美妙离奇,令人惊讶,但是,高考的分数却把他们的眼睛蒙住了,他们的心智被肢解了,破碎了。变成了一个被爱因斯坦批评过的这种人:“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高考与传统的科举制度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制造着“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人。我的老家江西抚州是一个特别会考试的地区,去年的高考又是大丰收,竟然仅一间学校能够将全省北大、清华指标的近半数收入囊之物。我曾经从网上看到刚刚考上北大清华的那些学生的合影,仅仅从照片上看,那样木然的样子,感觉就是爱因斯坦所描述过的那种人:他们面部表情木讷,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事实上就是无异于行尸走肉。但是,表面看来这些孩子是成功者,是人上人,其实,他们将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前途都抵押在这里了,他们其实是被异化了的教育,严重摧残了的牺牲品,他们其实是这种被功利异化了的伪教育的扎扎实实的受害者。但是,中国社会多少家庭,多少学校,多少政府官员,多少媒体都在为这样的受害者欢庆。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多年搞高考状元庆典,让高考状元重新骑高头大马,配戴大红花,敲锣打鼓,招摇过市,好不热闹。其实,从现代社会来看,其蠢无比,这是在作践年轻人,残害年轻人。这种风气将使中国因为教育、知识与人才的培养误区而陷入万劫不复。
139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无数的状元,30多年来的高考,一千多个高考状元,已经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了这是教育的死胡同。在中国,政府、家庭、社会、学校已经形成了合谋着杀害孩子的生命活力的合力。中国人正在被严重扭曲与异化了的反教育路上,越走越远。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无意中看到许教授这篇文字,感觉非常适用,于是就拿来主义了,让老师们看看,希望有所启发!&&&&&&
&&&&&&&&& 教师的两种新分类
&&&&&&&&&&&&&&&&&&&&&& &许锡良
&&& 连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年度论文评选活动终于结束了。手头上近千份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论文,常常看得我头昏眼花。这些论文大多其实是不值得看的,读着常常感觉味同嚼蜡,仅仅因为这是工作的需要,才硬着头皮来阅读评审的。但是,也有一些不但写出了水平,而且还写得使我很有点启发。根据论文的主题与论述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将这些教师分成两类。一类是几乎从不上网或者极少上网的;一类是经常活跃在网络上的。
& 怎么分出这两类教师呢?
& 一是看他们的论文标题。论文标题显然具有浓厚的社论色彩。比如“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关心下一代,培养祖国的未来”、“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关爱学生,振兴中华”等等,一看标题,就感觉空洞乏味,接着看内容,也是大话连篇,不讲人话。这是几乎从来不上网的教师,甚至也没有自己的书籍阅读的教师。如果上网的教师或者经常阅读经典著作的教师,他们的论文标题会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数字土著”、“数字化一代”、“网络社会与学习内涵的变革”、“以人为本与教育方式的变化”、“什么是人性化教学”等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论题。另一个是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与主动意识与自觉意识。常常将自己的教学、生活作为一个人独立的人的生命感受与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教学活动中。比如“我是如何帮助后进生的”,“我对新课程的认识”,“我如何开启学生的思想智慧”,“唯有快乐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些人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有强烈的生命觉醒感。这只有经常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才容易有这种自主意识与自觉意识,才会有这种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的语言。
二是看他们使用的语言,如果干巴巴,一副革命腔与党八股模样,从标题到内容,都是一副不容置疑的社论模样,不用说,这类教师是基本上不上网的。他们所引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学校沿着行政管理渠道派发给他们的一些文件与御用书籍。或者是上级硬行摊派的报刊杂志。在这样的语言里,既没有生动的教学案例,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开篇就引用某领导人的讲话,而且这些讲话大多是多少年前的,领导人早已经退休,或者去世,但是职位称呼竟然没有一点改变。有明显的权威崇拜与名师崇拜情结。有时为了引用某名师的话,为引用而引用,一句淡而无味无味的话,只是因为某名师说过,就加以引用,既不考虑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伦不类,也不考虑是否有说服力。这类教师显然是不上网,或者极少上网的。他们所利用的写作资料基本上来自于手边的按照行政管理发给的一些书籍报刊杂志。缺乏深度,也缺乏新意,没有生命活力。从教师的论文常常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教育教学观念。
而经常上网的教师,他们使用的语言常常具有时代气息。所举出的案例也是比较近发生的,并且在网络上形成了热点话题的案例。
三是看论文的内容。不上网的教师,所论述的内容,常常过时陈旧,无论是引用的名言,还是所列举的案例,都明显过时。比如,对差生的观点,显然仍然用分数与纪律来划分。而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数与纪律缺乏更深一层的认识。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传统深信不疑,只是一味地规训好学生。缺乏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同时也缺乏论理的能力,罗列事实而不会分析研究案例。堆积名人名言,而不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叙述的事物中,缺乏真实性与个体的生命情怀。
而上网的教师则不同,他们所论述的内容不但是是当下的问题,而且也是活生生的个案,这些个案或者是自己真实地发生过的,或者是网络公开流行过的。上网的教师即使引用名人名言,也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在自己的文章结构里,而且浑然一体,不感觉别扭。是主题、内容与语言的自然融合。他们开始写自己的话,尽力避免大而空的那些套话,重复的话,而写出富有自己生命个性的话。
那么,从文章中又是怎样辨别出哪些是上网的教师,哪些是不上网或者很少上网的教师呢?有一个很显然的标志就是,他们在引用资料时会在后面注明网络资料地址,经常上网的人一看就容易查找到这些资料。有一种动态的生成感。其实网络时代的语言看似随意,其实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因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交流对话的平台。
当然,即使上网的教师又有不种的形态。比如有一些人上网仅仅是浏览网络新闻,缺乏深度的网络学习。极少人有上网深度学习的。网上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经常有意识地主动收集有价值的网络资料,同时经常在网上找有较深厚的知识视野与思想功底及文字功底的人交流探讨。还经常开设自己的博客,有空就会撰写一点学习心得,与阅读心得之类的文字。而且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与工作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曾经与一些较有思想的特级教师与较有思想的校长接触,感觉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包括学术资源、网络学习资料与相关的学习伙伴,交朋识友,引以为伴。因此,他们关注的问题也相对较为前沿,使自己的大脑始终处于研究状态。有一次,我应邀在南通二甲中学作演讲,会议期间遇到来自上海南汇区的著名特级教师黄建初先生,与之交流深感这是一位出色的特级教师。他一见我,就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编辑的《教师人文通俗读本》,翻开一看,居然从网络上收录了我好几篇文章,而且确实是我自己感觉写得比较满意的文章。他带领他的年轻教师们一起经常在网络上学习、交流,并且及时地把那些确实写得精彩的文章收集下来,装订成册,成为年轻教师分享的思想营养,黄建初先生也是将近60岁的年龄了。可见,网络学习并不完全看年龄,而主要是看心态,看其生命的活力与心胸的开放程度。这样的老先生相比那些看似年轻,其实在心理上早已经是老态龙钟的愤青教师实在是有天壤云泥之别。今年年届八旬的袁伟时老先生也是上网的好手,可见,只要上网,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是关键。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教育就存在于生命之中(完整)
&&&&&&&&&&&&&&&&&&&&&&&&&&&&&&&&&&&
&&&&&&&&&&&&&&&&&&&&&&&&&&&&&&&&&&&& 张文质
1一个温和的人在思考自己的温和时,也有一种隐约的不安:温和是一种谋利的伎俩吗?如果不是,温和显然是一种文化的弱势,远离力量、激情和锋芒,甚至有一种缺乏想象力的意味在里面。所有的对比,在这个时代,都使人容易向往自身拥有一种强大的能量。我们是经常坐卧不安的一群人,不是因为睡眠不佳,而是,我们总是要个不够,太多的匮乏和匮乏造成的可怕的经验,让我们永怀饥饿和对饥饿的恐惧。当我们试图把握自己时,我们既是含糊的,又时常有一种你意想不到的锋利。我们会说,这样的迷惑不解也不时困扰了心灵的安静。温和不单是一种文化品格、一种教养,像人们常说的礼节、风度,温和可能也是某些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谁知道呢,“他就是那样”,他身上总是有着最大的关于个人性的秘密。的确,人所以成为人,你可以找到无限多的依据,说得明了一点就是那些普遍的人的属性。说起来正是这样的对人的信心,使我们把探究人变成了一种科学,变成了日常工作,今天这也已成为常识。但是有时某种消极的思想,仍会强调,对人的某种个人性的无知是必要的,这样的无知或许也是一种尊重,也有助于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自己,由此他就可能同时发展了自己。过量的追问与好奇,也会引起很多的不安,也会使人对自己产生一种被动感:似乎我非要参与到“公共生活”不可,非得敞开与接纳不可。尼采说:一个被完全理解了并被归纳成一种知识的历史现象,对于知道它的那个人来说,是死的。我更看重的,则是某种心灵与生命的神秘性、不可知性,因为只有如此,它才是有欠缺的、不完备的。或许它时时能够从中变得鲜活,它是从自己的不完备中汲取了滋养,它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的空隙。总是只有少数人,既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又具备了普遍的辽阔的对他人对其他事物的关怀,这样的判断不是从统计数字中得到的,而是我们“想一想”大概就能知道了。不管怎么说,所有优良的品质都是让人心生敬意的,甚至心生感慨的。所谓的敬意来自于我们对高处和远处的仰望,我们总是多少知道一点优质人生对一个人构成的吸引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心生感慨呢?我常常要把某种奇迹首先归功于命运。正因为太多的不可解、不可思议、无能为力,造就了生命不同的样貌和差别,我们接受并试图在理解这样的各不相同时,就不单只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完全有这样的可能:我们也生活在命运之中,我们把命运作为了理解的前提和构造世界的依据。我们生命中便有了一种自见力,这种基于爱和怀着爱的幻想的自见力,或许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
教育就存在于生命之中,我们大凡可以从生命中听出、看到或者描摹出教育的某种形象、态度和形式,同时我们也是从自己的生命中印证、参照、校正这些所谓的教育的。比这更困难的是,生命从来就依存于具体的时代,生命又总是个体的、动态的,教育也因此而变得灵动不居,复杂异常,所以任何简单、呆滞的言说总是容易被引入歧途,任何“深信”也总会惹上麻烦。教育中的爱既是质朴的,发自人的本心;又是被激发出的,明察秋毫、深思熟虑的。教师在从事这样责任重大的工作时,既需要原初的端正,更需要用心的、持续刻意地使自己“变得”更有这样的爱的智慧。
同时,我们始终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自我提升并非在真空或比较纯净、“最适合教育”的状态中进行的。可以肯定的是,教师也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总是更困难。教师既是引领者,他所有的行为势必要特别谨慎、自觉才行;另一方面,无论我们怎么自觉,也都难以使我们变得更有自知,更善于自变,而不断添加的各种复杂的压力,只会使教育工作变得更为麻烦,更难见成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到教育,会马上想到教育是难的,教育是一种麻烦,无力,无用甚至教育本身就是反教育。
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已经饱含了对教育的信赖与祝福。但是,就是这样“消极的积极”,其实也难以在喧嚣的时代,引起更多人对教育审慎的思考。在持续的匮乏和独断论盛行的时代结束之后,人们会普遍丧失从容与耐心,这几乎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今天我们能够做的最为重要的,往往就是最为简单的工作:从头开始学习常识,传播常识,践行常识,一点一滴地使自己变得正常一点,让我们从饥饿、恐惧、贫乏、仇恨中渐渐挣脱出来,变得更有理解力、更有包容精神,也更从容一点、耐心一点,想来已经善莫大焉了。
在教师的职业本分中,思考力一定会放在至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生于“这个时代”,我们从事着帮助一个个生命变得更为美好的工作,思考却往往使我们无法快乐。这个神圣的职业,充满了无数难以通融、穿越的悖论。也可能,解脱与超越总是更了不起的。我们不妨就用意于使自己更丰富、更开阔一些吧,一望无际的光辉意味着什么呢:赞赏性的工作,专注的体验引起的忘怀,人生在忙碌和惊讶中过去了。
不过,很多时候我会从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状态的思考中,突然领悟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有趣的是,这样不安全在我身上并不是持续存在的。因此我并不长陷于惊慌与紧张之中。即使这样,我仍然知道自己的麻烦所在。我一定受过很多的刺激,有过令人沮丧的童年,我从阴影中走到光亮之下,我生命的底色是灰暗的。“改变”是一个消极的词,当不适应、不顺利、不自然时,这个词就出现了。如果说到教育,更恰当的词应该是“保持”和“复归”。我以一种天真的想象力,去想像人性中有一种最好的东西原先在人身上是存在的,只有这样说时,那两个词才显得格外有价值。由此持续推导下去,我紧接着要说的就是在教育中总是包含着无条件的爱,这是教育的依据和原动力。它不是注入和强加的,它是一种在自我发现基础上的用心培植。它植根于信仰,并成为其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不会急于找寻任何的辩护词,对自己的生活,任何的辩护又有什么意义?我更愿意用一种嘲讽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也愿意始终生活在自责之中。说起来,有些领悟也是早就出现了,自责不是一种情绪,而是,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大概是诗人聂鲁达晚年诗歌中写到的“总是自己”的自己,无论出发与回溯,最后一定是回到“自己”。我所有的力量都与这样的专注有关,所有的歧途与局限也始于这里。我无法摆脱的困扰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达的:我一直是“晚年中国”的病人。这个晚年中国越来越多地让我产生末日感,末日不是突然到来的。末日不是“人皆有死”,而是没有出生的人也死了。所有的记忆、眷恋、想象同样毫无例外地突然湮灭了。正像一位极端的思想家所说的那样,今天“不应该死的人是很少的”,“但他们却死了”,而“大多数人”仍活着。这既是事实,也是末日化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景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词典里从未出现过“应该这样”之类的说辞,我也真不知道自己所受的是什么样的言语训练,我最为热衷的工作始终就是“自我偏离”,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我更愿意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怀疑,我在自己的内心居无定所。当夜晚到来时,思想者的乐趣不过是窗户、灯光、练习写字的本子。看着自己的字迹,我常常会怀疑自己白天所承担或者以某种方式承诺的责任,我不大可能把自己想象成这个时代的“先到者”,当然我也并没有任何理由与可能“晚到”。有时,我明白一些事实,一些不可改变性,它就是“只能这样”,这不是一个陷阱,这里更像适合我们睡眠的地方。我即使说知识是无用之用,我都已经对知识做了夸大。这些矛盾根植于可怕的心灵。翻来覆去的态度使常识也变得不可靠。当你试图驳斥这样的言辞所造成的虚无感时,很容易被激怒,因为这里所呈现的只是幻象,而不是事实。价值当然隐藏在无数的事实之中,但是你已明白,所有的寻找都是徒劳的,这是一个只会引人陷于歧途的时代,这个时代未来比过去死得更早也更难堪。我必须是怯懦的——我常体验到生命这样丧失勇气的存在感。2这个国家最有天分、最具革命性的思想者为传播常识以身犯险,以至于完全被噤声。这又成为一种对生活的简单认知。他们的敌人却已蜕变为毫无面目的利益共同体。也只有在利益之中,谎言不断地自圆其说,并获得一种更有效地钳制思想的利器。今天我们所有的恐惧不是首先源于此吗?我们甚至在越来越甚的恐惧中,内心也变为腐败、晦暗,找不到生命因为对远方的瞭望而理应能够得到的光明。一个民族往往会因为现实无限堆积的窘迫而使历史上无数的先人都不得安宁,他们仿佛也成了负债人。于是我们生命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空洞,既被历史抛弃,又带着历史的原罪进入其实毫无希望的新生活。当我明确表达一种沮丧时,我心中是有过缅想的。不复存在,丧失,出现意外,不能如期而至,悖谬,类似的体验转化为散乱的思想的结晶体,时间久了,你又会说这又有何益呢,在何处曾经确证过碎片般生存的价值?你说到理解时,就是理解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视线从时代、从人类,逐渐收回到自己,这样的理解力既是可以“理解”的,又是一种失败的标志。那些最优异的思想者想必也是极度自恋的。他最终总是以自己来构造对世界的想象。可惜,在今天,几乎找不到有如此生命强度的人。也只有那些极罕有的人,能够耐心地为真理而活。剩下的问题就是,他是一个难以被发现与接纳的,一个异乎寻常的存在。一个不像是麻烦的麻烦,今天我们无须任何的说辞就足以把自己放置在为所欲为的状态,这又是一个好的时代,只有不断更好的时代。因为众所周知的理由就是匮乏、恐惧必然导致创造力的丧失,当创造力丧失成为普遍现实时,我们就无需为创造力承担任何的责任,放任自己,半睡眠状态被描绘成了某种相互模仿的时代性的精神特质。“很脏,很乱,很快活”,“唯一的罪恶就是不能过得比原来更好”。任何浅薄的谎语都能派上大的用场。我们的教育就开始于这样严酷又有效的训练。有时,离奇的矛盾几乎要压垮了一个人,那是一个倾听先哲声音又注视着自己脚下的人。他也是一个未完成的人,一个半成品。首先他对自己的“成人”,就抱着最大的怀疑。这种怀疑引发了对生命和文化的虚无感,这一点也无可指责,因为它就是一种普遍状态。“不寄希望于过去,更不寄希望于未来”,这样的“现实感”会使人蜕变为一个“活物”,最强大的力量都用来去感受和“生成”现实,依势而活,活得不三不四,因为生命中早就失去了真气。由此,你也可以明白,我们多么容易服从了现实的残暴统治,从个人的有限性和无力感中得出现实的不可改变性。所有极端的统治,都渴望着时间的胜利,时间摧毁了耐心和激情,时间宰制了所有的想象力。因此,在所谓的“渴望”中,有一种不为人知的荒谬,“渴望”免不了倒向虚无。时间太强大了,时常它总能用最快捷的方式扑向你,使渴望变成了无望,变成了凌散,变成了“原来如此”。而我信赖的思想者哈扎拉尔,由此而感慨说:“绝望之为绝望,是在于它的停止状态。在那里仿佛一切都到头了。”生活中需要有一种回转的艺术,“真正的绝望是对生活的绝望,你有时会滥用了对思想的信赖”,哈扎拉尔不关心谁能活得太久、谁最终能够得胜,“所谓的伟大,其实就是进入绝望又能够从绝望中逃脱的艺术。”“所有极端的思想家都不可能活在世俗的荣耀中,思想的纯度正好与生活的欢愉度成反比。”哈扎拉尔说自己不想成为教诲者,尽管这是巨大的诱惑,他对自己的描绘是愿意在于世无补中“自成一格”,“这一格”大概也包含了对肉体欢愉的某种敬意。哈扎拉尔还有另外一个见解是他愿意反复阐述的。“一个人最难的是如何穿过自己内心的黑暗,这样的黑暗之丰富、庞大、坚硬都是难以想象的。人所有的命运感、奇怪的挫折、离奇的体验以及生活中所有的丧失都会凝聚成生命中最奇妙同时也可能是难以化解的心灵的障碍。人的任何反常反应都可以在此找到因由。”我前文谈到的“自见力”,我一定说得太轻易了一些,其实人才是自己最大的蒙昧和歧途。人是自己的反面,人必须有引导者,大多数人会把这个引导者概括为:宗教和大自然。3这些都是多么灰暗的词汇:沮丧、懒散、冷漠——现在我探究的不是这些词如何成为这个时代的某种精神写照。如果我思考,就会有深深的纠结和疼痛感,我用一种还原的方式审视自己的状态,我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伪善者。这里说的已经是一种过去时,尽管一切远没有终结。伪善谋取的首先就是某种安全和平静的生活,其实更让人惧怕的状况是,这是根本无从选择的必然,看看我们的学校,看看从头开始的被宰制的生活,所有精心的算计都转化成了细密的控制与规训。我们甚至越来越丧失精神的被侵犯感,精神的沦落同时导致活力的消失,可控制、可操纵、可役使,目光逐渐转入所谓的个人私生活领域,一个人一旦脱离对社会的关怀,以及由自身命运而引发的对人的普遍命运的忧思,人就穿上了坚硬的与世隔绝的铠甲,人成了一件消费品,一种“无害”的草本植物,一个无个人性的活物——同时,与之相伴的是更严重的社会危机,一个精神麻木的社会,腐败、堕落定会日趋严重。那么,反过来,一切又成为每一个人的危机。我们普遍深切地经历与承受着这一切,同时更加顺从地理解自己生存的处境。伪善已经不是什么罪过,所有的屈辱都似乎能获得某些补偿。权力为巩固自己的利益而疲于奔命,所谓的主流与正统逐渐成为谎言的代名词。据说上海世博丹麦馆的墙上写着:我们不祈祷,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我们要写下的则应该是:我们不祈祷,因为我们谁都不相信。在社会秩序与人和人彼此关系中,不相信成为首要的考量。一方面,权力制造和利用了不信任,同时权力也从不信任中开始坍塌,它必须不断加大各种维持、防范、修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透入这些表象,我们则看到这一切实际上是一种恶的循环,一种崩溃的日渐加剧,谁也无法预见它的未来。恐惧和冷漠成为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关键词。我所体验到的不就是来自自身与这个时代的呆滞吗?我们一心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既是守夜人又只适于这样无尽之夜。我仍想在说出感谢的同时,继续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缅想。
曾有位朋友问我“当你写不出文字时,你会怎么办?”他关心的大概是像我这样沉思默想的人一定要找一些文字的事来做。其实沉思默想才是我最大的事,所有这样的工作都只是一种习惯。现在我已经做得不大好了,我说的太多的话已经漫延开了,我也时常受这样的生活支配,仿佛把自己交给一个我畏惧的对话者,我对他一无所知,同时又在空气里寻找他所给我的启示。我正受到他的一些恩惠。
我越是无法清晰地把握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越是要持续地思考这个可能的存在,去经历聚精会神后的疲倦,感受生命日渐衰老带来的茫然和失落。一个人的幸福完全来自于他自身,他对幸福的期待,他服从事物内在原则的能力,他能够使自己变得毫不犹豫,服服帖帖,他的坚定、明确与阔广。
我发现自己一直置身于失败与无所归依的循环之中,在微小的事物中我可以体验它的诗意,却无法使自己建立某种信任,我太在意与生俱来的沉重了。每个时代,人们想到自己所过的日子,表情都会有点虚张声势。
荣誉不能解读崇高
&&&&& &一次到外地讲座,结束,一位朋友说请教我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董校长,您是如何使您自己和学校拥有了这么多的荣誉?因为依据我的了解,您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学校的巨大变化就在您来校这几年。
对于这样的问题有许多人曾经问过我,这一次我还是要耐心地给这位朋友一个客观的答复。我微笑着告诉这位朋友:
您也是校长,不知道您是如何走上校长的岗位的?我是因为当时教育教学比较突出,而且在中层已经做了几年的教导处主任;如果说到荣誉,在那时我已经拥有很多。领导派我来的目的是让我激活小学的发展活力,我当时并不认为我有多大的潜能,几番谈话后我放弃了中学的优越条件通过参加聘任来到这所学校。来到这所学校也和先前预期的方向并不一致,先前的预期是到中心小学去。
来这里我的工资受到了严重影响,迎接我的又是办学和课改重重的困难。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不是女强人,我没有想到我能够把学校带到今天,也没有想到我还能够有那么大的能力去破解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后来我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是在学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的事情,我一直认为这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认可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我的一段工作的认可方式,但它并不代表以后。这份很多人羡慕的荣誉与我在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相比较微不足道,所以我一直客观高地来看待它,并且把它作为我努力的一个高度。
至于学校,这与我们大家的努力是直接的关联,我们围绕着让农村孩子也能够好教育的期待,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做事时候做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符合教育发展的一些事。我不忍心看着一群老师在畸形的教育发展之路上狂奔,教师没有正常的工作生活方式,没有对教育的正确解读,没有对这份职业的一个明确定位,孩子就会遭殃。带着大家一起走不容易,但是一点点的改变都会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充满了幸福,教师发展了,学生发展了,大家一起成就了这个学校。所有的学校的荣誉都是对这个集体的一种鼓励和认可,但每一次大家都把它作为迈步的起点。
您在今天看到了荣誉,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关联,如果这是一个果,它有更重要的因。看到了荣誉并不能代表完全看到我们的努力,作为一所优质化的学校努力一点可能非常容易,而我们底子薄的学校努力做成同样的一件事情却异常艰辛,资源不同决定了我们走的路经不同,所以同样做成一件事,我们努力的高度有别。
一个校长能够给学校带来多少改变,这与校长的胸怀与视野有关,与校长的境界与责任感有关。走上这个岗位我觉得自己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不论从我做为一名党员的角度还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角度讲都是如此认识。我们不会否认一个事实:孩子改变家庭改变,家庭改变社会改变。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我要竭尽全力做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够做好我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如果我没有能力做好我会放弃这个岗位。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接受着来自社会的如此严厉的监督,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产生的影响如此深远。所以不论取得什么或者遭遇什么,我们都坦然若定。正是这样的理解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但是教育永远没有止境,所以即使再大的成绩都不是终点。我非常喜欢艾米莉·迪金森的一首诗,与您分享: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 如果愿意,和您握手一起行走;如果您喜欢,欢迎您走入我们的学校生活!
掌声响起来了,这位朋友还有许多朋友,崇高的心灵深处久久地共鸣.......
&&&&&&&&&&&&&&&&&&&&&&&&&&&&&&&&&&&&&&&&&&& (2009年9月27日)
张鸣:韩寒的无欲则刚
&&&&&&&&&&&&&&&&&&东方早报
&&&&& 影响力是个眼下时髦的词儿,提到一个人,不说权势,不说财富,只说影响力。这样的提法,多半出自媒体。媒体是要争眼球的,而能否争来眼球,关键是有没有吸引力。同样,一个人,如果说他有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的吸引力。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吸引力可以通过金钱和权势换来,就像开两会的时候,记者往往也会围着部长和大富翁们转一样。娱界的明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演技和姿色,获得某种影响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权无势,也没什么姿色,不凭演技,仅仅是一介平民,一张嘴,就会有万众关注,写一篇博文,马上会传遍世界,有几百上千万的点击率,这样的人,实在是太有影响力了。  不消说,在中国,这个人就是韩寒。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士”,韩寒入围,委实名至实归。网上的消息告诉我,韩寒的票数一直在上升中。  当然,细说起来,中国像韩寒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人,似乎不止韩寒一个。李宇春和郭敬明,也有一大堆粉丝。新浪的博客排行榜上,也曾经有几位炒股人士的博客点击率比韩寒还高。但是,我们看到,李宇春和郭敬明,从来不就公共话题发言,而且他们的粉丝,也大体上是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不像韩寒的拥趸,老少皆有,而且在社会上,声音很大,目前仍居新浪博客总人气排行首位。至于那些炒股博客,基本上谈不上影响力,只能算是炒股这个特定领域圈内的事儿,出了这个圈,就什么都不是了。我曾经说过,就公共事务而言,就是整个知识界,其影响力加起来都不及一个韩寒。  韩寒说话,胆子很大,虽然在用词上也有所考究,但似乎只要他想到而且想说的,就没有不敢说的。不怕打压,也不怕拍砖。像我们这些经过“文革”的人,无论怎样,都会有些怕。怕什么呢?说不好,但就是怕。说话办事,瞻前顾后。偶尔火压不住了,话说得猛了点,就心里一阵悸动,后怕得要死。经过政治运动的人,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也难怪。但是,作为80后的韩寒,显然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往往是做了之后,再想那些后面的零碎,即使存在现实的威胁,他们的反应,也跟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不一样。  韩寒对于这个体制来说,是一个标准的异类。他天不管、地不收,连中学都没读完,自己凭一双手,杀将出来。眼下单单靠赛车,就活得好好的。如果凭他的影响力,文字也可以卖大价钱。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现体制的人,一个市场里游泳的健将,但又不像市场的经营者,需要对管理者折腰。他无需睬任何人,无论这个人是官员还是资本家。即使在市场中,也是资本家求他,不是他求资本家。他就像“化外之地”的山寨,齐天大圣的杏黄旗高高竖起,却也找不到这个山寨违法的痕迹。若要收编,各方人士想尽办法,无计可施。因为他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在乎。一般知识界人士所难以抗拒的金钱、名誉、官衔,甚至“大师”的头衔,他一概视如敝屣。若要打压吧,他也没犯到什么,影响又这么大。光凭吓唬,也吓唬不住。所以,只好由着他无法无天,自生自长。  自古以来,牢笼士人,无非刀和名利。不怎么怕刀,也不要名和利,那你就有了某种自由,别的人所没有的自由。这种自由,会使得一个人的才华,得到超常的发挥。  无疑,韩寒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其聪明和敏锐,超乎常人。但是,以中国之大,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应该有很多。  但是,我们的教育,我们这个社会不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却压制和毁掉了很多人。顺从学校教育的,变成了头脑僵化的乖孩子;不顺从的,变成了自暴自弃、没有受过教育的废人。而韩寒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通情达理的父亲,有一个有书的家庭环境。在他反抗学校教化的时候,并没有沦为没有受教育的街头混混。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教育,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看世界。在这个常识被遮蔽的时代,体悟到了常识的魅力。而改革后形成的市场经济社会,又给了他自我谋生的可能性。从这点上说,他又是幸运的,如果他这样的人生在改革前,如果不死,大概只能待在监狱里。  中国理所应当该有千千万万个韩寒,但是,我们却只有一个。我们这个国家缺乏创造力,甚至缺乏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官气弥漫的闷罐,官僚程式,窒息了整个社会,让年轻人呼吸几难。但愿,韩寒的影响力,能给我们在这个密闭的罐子上,挖开一个小孔。
&&&&&&&&&&&&&投韩寒一票,尝尝投票的鲜
&&&&&作者:王士盘
20:22:26 发表于:博客中国新闻背景:&&& 在近日公布的2010年的《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政坛人物纷纷上榜。但让中国网民意外的是,在这个候选人名单里还发现了青年作家韩寒的名字。虽然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在线投票的截止时间为5月1日,韩寒是否能当选还是未知数,但网友们的意见已经“满天飞”,韩寒粉丝们纷纷到《时代》的网站为他投票,反对者则质疑:“韩寒什么时候具有全球影响力了?”关于韩寒:&&& 1、 韩寒不是将军,没有马革裹尸的豪迈,没有宁愿牺牲西安以东地区和美国打一场核战争的豪气和资格。他演讲的时候一点也不咄咄逼人,一点也不慷慨激昂,他真的很腼腆,在这点上,像南方男人。如果时空倒错,他不幸在1927年参加革命,他要么是到后来心理上走出革命的瞿秋白,要么是被革命革了命的王实味。我坚决相信,他成不了周扬,那个在文坛翻云覆雨的文化大棒。因为韩寒的博文,没有罗伯斯贝尔的冲动、暴戾、杀戮之气,有的是机智、幽默、调侃、挖苦,即使势不两立也绝不鱼死网破,法国大革命式的疾风暴雨,张献忠式的顺手屠杀,文革中斗地主式的上下株连,都是野蛮时期的野蛮人禁不住要干的!&&& 2、 韩寒不是包青天,没有铡刀,而且他很看不起那种从道德出发,不要律师,地方官就是公安局长兼法官的原始“法律”。所以,有什么冤屈的朋友,就不要把他当成“信访局”了,虽然他不会截访,不会把投诉材料退到被投诉人手中。如果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达到韩寒的人性觉悟,这个部门也会处处截访,体制决定了的;没有人性觉悟的人才能进入信访部门,还是进入信访部门就消解了人性觉悟,这是一个问题。&&& 3、 韩寒不是官员,不是作协豢养的高级码字动物,所以可以在尽量绕开水雷的前提下口无遮拦,说点自己认为不是假话的真话。水雷密布,胆大的进局子了,拿捏得比较有分寸感的韩寒,还是常常触雷,被删自删,这比被阉自阉的痛苦要小多了,说明司马迁以降,祖国的进步很大。&&& 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比较文学教授的话大致意思是,“人们都以为韩寒对政府持批评态度,针砭时弊,属于民主斗士一类,其实不然,他依然是zf的同谋,和zf心照不宣,代表着80后的堕落,即,你只要让我快活,我就不动摇你的政权。青年的躁动不安的多余精力,都被消解到到消费主义的狂飙之中。”韩寒不是佐罗,不是刺客,不是秘密结社的革命党人,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粉丝在现实中也非常懦弱,只有军队和监狱以及拥有军队和监狱的人是唯一强大的,“国家是统治者的暴力工具”,这一条“前现代政治学常识”中国人上上下下都明白。和平消解,和平解构,春风化冰,比刺刀见红更富有人性。可见,美国的教授也有不懂装懂故作高深,很傻蛋和操蛋的,我怀疑是大陆出口过去的。&&& 5、 韩寒是大陆少有的没有被阉割也没自我阉割的男人。他精神上有独立的小鸡鸡。不要夸耀你的那个功夫,那是连公猪都有的。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常年躺在宪法里睡觉的时代,思想上还有小鸡鸡,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他不仅有,而且码字码得那么机智,句句透露着韩寒式的小聪明和大聪明,在这些机智之下,是他那颗鲜红的心:反虚伪,反欺瞒,反奴化,反“反人道”,反“强奸权利的权力”。这些“反”,恰恰是所谓的作家、教授、官僚知识分子严重缺乏的,十分讨厌的。陆天明(作家、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专职编剧。《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电视剧作品的编剧。)评价韩寒:“韩寒很会思考,他的脑袋是长在自己头上,这一点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必须说明,我并不完全赞同他对我们当代社会所有的观点。”陆天明其实是说“韩寒对我们当代社会所有的观点,我基本都不赞同。” &&& 6、 李敖、艾未未、贺卫方、韩寒。四个没有被阉割也没有自我阉割的男人。李敖是古典式年老了的韩寒,韩寒是时尚类年轻化的李敖,李敖是坐牢也干,韩寒是何必坐牢。艾未未,在绝望里挣扎,在泥坑里骂泥,以不被自己鄙视,却被成都警方鄙视;贺卫方眼看着屋梁上挂着一桶优质山茶油,大家却视而不见,见而不视,合伙吃潲水油,贺卫方老是念叨“屋梁上有桶好油,屋梁上有桶好油”,却被潲水油加工厂老板联合社会小混混,把他赶到西部边陲去了。而韩寒,边赛车,边泡妞,边写博嘲弄着魑魅魍魉,他是沙漠的一片绿洲,他是草原上的一株树,他是那颗没被虫蛀的果实。韩寒过时的时候(指他的见解,而非文笔),才是鲁迅过时的时候。韩寒博客点击量很快就过四亿了,这是这片土地的喜与悲?&&& 7、 李敖自誉五百年内,写白话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李的文章笔锋锐利,语调激高亢,熠熠生辉,不同凡响。但是,一千年内写白话文,文笔好的,前四名是韩寒、韩寒、韩寒、李敖。读韩寒,是平淡生活的一抹亮色,是郁闷之余的一种消遣。你读韩寒了吗?&&& 8、 如果你愿意,请去搜索“时代周刊 韩寒 投票”,找到给韩寒投票的方法,投他一票。尝尝投票的鲜。
&&&&&& 秋水推荐我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不在的时候》,乍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是他特意从《教师月刊》杂志给我复印下来让我学习体会的。感动之余不觉得过瘾,于是上网百度到关于张莉的资料,留在这个驿站里,咀嚼体会,作为教师该学习的地方很多,作为一个行走世间的成人了,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感谢秋水,也感谢张莉,与大家同享!&&&&&&&&&&&&&&&&&&&&&&&&&&&&&&&&&&&&&&&&&&&&&&&&&&&&&&& 我不在的时候&&&&&&&&&&&&&&&&&&&&&&&&&&&&&&&&&&&&&&&&&&&&&&&&&&&&&&&&& &&&&&&&&&&&&&&&&&&&&&&&&&&&&&&&&&&&&&&&&&&&&&&&&&&&&&&&&&& 张莉关于卫生: 1.整理好自己的床位和物品,除了每天早晚的洗漱外,切记每星期将自己大清洁一次(特别要刷洗耳朵后、脖子及后背)。 2.保持宿舍卫生,特别是门窗。如果有我的照片,请观想我正讶异你的进步:)。 3.你们吃饭前、如厕后,切记要洗手。 4.除了自己的个人卫生,宿舍和教室卫生,最重要的是保证厨房的卫生,要养成习惯,如果你想偷懒的时候,请想想我得知你们因不卫生导致生病后的心疼和难过。关心他人:5.饭前定要先想想没有到这学校前的你们,以及世界上所有饥饿的人们,这样你们就能把米饭变成慈悲和帮助他人的动力。6.照顾好学弟学妹让他们冬天的时候不冷,夏天的时候也不要感冒,四季感受着被关怀被爱,并且让他们也学会像你们一样也去爱别人。 7.切记要多抱抱比你小的小朋友,多亲亲他们,定期咬上几口。(我的经验是他们很喜欢被咬,咬的时候切记不要直接用牙齿,而要用嘴唇包着的牙齿)。 &8.过马路时大同学记住要看好小同学,大家手拉着手不分开,过完马路数一数,千万别拉下调皮的小同学。 &9.小朋友在夜里做恶梦,或生病的时候,踢被子的时候切忌要放弃自己的睡眠,照顾好他们。 10.如果在外面,天气忽然变冷,要让穿着单薄的同学穿上你的衣服。 11.学做更多可口的菜,让同学们吃得更有营养。 12.一星期要吃两次黄豆,每天早上一定记住服用综合维生素,因为它们会让你们身体强壮,貌美如花:),保持良好的状况去帮助他人。 13.照顾好老师,老师累或不累的时候,都要记得给老师泡好茶添上热开水,帮老师做宿舍卫生、洗衣服。(你们这点做得不够好,从老师宿舍的走道可以看出来) 14.在关心他人的同时记住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在情感上,请有电话联系的同学多打电话回家。15.当你们为他人服务而感受到累了,饿了的时候,记住把这种喜悦和功德回向给六道众生。 切记感恩&16.记住每一个新老同学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当你们都还是羊羔的时候,他们是你们的牧羊人。 17.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感恩的心,发自内心地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被你们帮助照顾的人,他们是你的福田。感谢一切人类,特别要感谢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都是你们的恩人及导师。18.早上醒来时,记住感谢自己还活着,有这么多同学在身边,让你能生活在关心和爱护里,要祈祷明天还能这样,时时刻刻要感恩。 &19.打电话的时候记得感谢铁通公司提供的免费电话,穿衣服的时候多想想给我们衣服和鞋子的好心人,吃饭的时候要感谢送我们粮食的人,包括曾经卖给我们便宜粮油的西藏军区,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以及给予我们知识的所有老师们。 注意事项:&20.让所有看见你的人,都看见你在微笑,每天都那么干净精神,还有你内心祥和散发出来的美丽表情(切记,一个人美丽与否不在于五官而在表情)。 21.每周都抽时间排练或运动,这样你的体积才不会因为心宽而越来越体胖。 22.同学间讨论问题要心平气和,即使生气了也警告自己不能超过五分钟,有一天连这五分钟都要摈弃,让它消失(这点我也一直在努力)。 23.洗头发的时候,不让洗发水刺到你的眼睛,洗澡的时候不要滑倒。 24.厨房值日生在点火、添柴的时候记得要跟火保持距离,切菜时手指要跟菜刀保持距离。 25.搬柴片、树木、劈柴的时侯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斧子和硬物伤害到你。 26.造像班和雕刻班的同学要切记注意安全,不要让氧气、煤气、煤炭及烧热的铜片等伤害到你们。我的希望(看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