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调配记录表调配问题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浅谈中药调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高峰&&&&作者单位:265400 山东招远,招远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 中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的主要形式。中药处方组成既有严格的规律性,又有灵活性。&方从法出&,君、臣、佐、使的相伍,是遣药组方必须遵循的原则。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常以多味药物进行配伍应用。配方既要有临床医生的正确处方,又要求调配者的正确司药,合理用药对于充分发挥药效、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中药调配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谈一下肤浅的认识。
&&& 1& 计量
&&& 所谓计量即是用药量,其一是指处方中的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服用量;其二是处方中的药与药之间的相对用量。《汤液本草》曰:&病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传至目前,中医仍以分服、顿服、频服来表示计量的大小。计量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及所用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所确定的。计量的加减是指组成方剂的药物种类不变,通过用药量改变方剂的功能与主治。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仅改变了处方中的干姜用量使其疗效各异。
&&& 2& 调配
&&& 中药调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是关系到患者安全用药及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中药调配对临床疗效具有直接影响。中药调配中的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剂量调配、炮制处理、脚注执行、药物质量、调剂复核、发药交待等八个环节是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操作才能提高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才能充分发挥中药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调配是不得出现&方以药成&,药物是决定方剂功能的主要因素。所以方剂中的中药味数增加必须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导致功能与主治的改变。因此,调配中应仔细认真,调配完毕应进行逐一分复核,以防漏缺和错付。
&&& 3& 注意炮制品的质量
&&& 中药炮制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使用和病人服药疗效及安全。因此,对炮制品一定要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贮藏、保管中药炮制品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应根据它们的品种、性能、季节特点以及贮藏设备条件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用药疗效。中药材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炮制质量对中药药性与疗效者有密切的关系。明&陈嘉在《本草蒙荃》中说:&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凡失&。如生川草乌中乌头碱的毒性较大,经炮制后,可转化毒性较小的乌头碱。因此,调配中应按处方要求去做并注意炮制品的质量。
&&& 4& 关于用法
&&& 通常调配完毕后多以纸袋、塑料袋包好扎牢发送至患者,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的单煎、烊化、先煎、后下等注意事项,但其他有关事宜都忽略了。如补益药大多可较久煎煮,使有效成分溶出,药力完全;矿物类药更宜先下久煎煮,芳香类药应后下;同一类处方中的药的性质与质地有显著差异,则应分别先后,次第煎煮;服药时间也因病而异。如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泻下药空腹服;健胃药或对胃肠有较大刺激的药应该饭后服;安眠药应睡前服。再次是发散风寒药宜热服;呕吐者可少量频服。还有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亦不可忽视。以上均应调配完毕发送患者时作一说明。
&&& 综上所述,中药调配是中医临床开展中药治疗的重要环节,是一种科学技术工作,调剂配方人员不仅应具有高度责任心,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调剂知识和熟练的调配技术,不能认为只是按方付药,而应该本着对患者负责的精神合理配药,准确称量,该捣则捣,该单包则单包,不应生熟不分、草泥同抓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使患者早日康复。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摘要:为了使中药配方颗粒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和扩大使用范围,笔者从中药配方颗粒的规格、分煎与合煎、价格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影"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为了使中药配方颗粒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和扩大使用范围,笔者从中药配方颗粒的规格、分煎与合煎、价格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药免煎颗粒疗效和推广的原因,提出了尽量消除影响的建议。 中国论文网 /1/view-7188040.htm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问题;建议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   LI Q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Sichu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particles,The author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 from the specifications,price and separate or mixed decoction of the TCM formula granule,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Key words:TCM formula granule;Problems;Advices   中药配方颗粒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中药新型颗粒饮片”、“中药免煎颗粒”等,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选用适当的溶媒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实行单味药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患者直接服用。我院于2009年开始引进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从引进至今,因其计量准确便于调配、随身携带便于服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差错便于患者监督、增加消费透明度和改善工作环境。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发现其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1 规格单一   1.1每个品种只有一个包装规格 我院使用的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每个品种仅有一个包装规格,医师在随证加减用药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灵活应用感到困难。比如《伤寒论》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药物组成为: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石膏24g。临症应用时,若汗出而喘,为热雍于肺,石膏用量可五倍于麻黄;若无汗而喘,为热闭于肺,石膏用量可三倍于麻黄[1],而石膏只有一种规格即每袋相当于饮片30g。再有常用中药鱼腥草颗粒每袋相当于饮片15g,陈皮颗粒每袋相当于饮片6g,甘草颗粒每袋相当于饮片3g,处方用量只能是一包或者数包,如果单味药剂量为10g,医生开具处方时就会为了迁就配方颗粒的规格而被动调整用量。除此之外,儿童用药剂量也难以把握。由于儿童用药量偏小,医生常常让患儿将一剂药分成2~3d服用,此操作也可能会出现分剂量不均匀的情况。这一系列现象都可能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和应用产生影响。   1.2多基原植物入药没有明确标明 中药基原指的是科属,有的同科同属,有的同科不同属,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中药贝母,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两大类,川贝母主要功效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浙贝母主要功效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其它各类贝母均分别作为这两种贝母的代用品。据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川贝母可以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这5种贝母质量各不相同,据研究显示川贝母的川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较高,暗紫贝母偏低,在制备川贝母配方颗粒时,应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其饮片的品种基原[2]。   1.3炮制品种不全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入药会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比如半夏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半夏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又如五味子,有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昧子三种。生五味子敛肺止咳;酒五味子益肾固精;醋五味子酸涩收敛作用强;而我院所用的中药免煎颗粒只有五味子、法半夏这一个品种,不能满足中医临床所需,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的最大发挥[3]。   2 分煎与合煎   祖国医学的中医治疗体系,是以中医的辨证组方和群药合煎为基础的。传统的煎煮方法将各种中药饮片混合加水煎煮,各种药物共煎共溶,在水煎过程中各种成分间可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比如“增溶助溶”、“吸附”、“沉淀”、“产生新的成分”等的作用,体现的是综合和整体的作用。而中药配方颗粒剂是由不同的单味颗粒调配在一起组成的,是先将每味药分煎后混合在一起服用,没有经过群药合煎的过程。复方合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汤剂是水溶出的多种成分的复杂体系,是一种多种药效成分共同起作用的液体制剂。处方整体的作用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组成处方各药物单独作用的相加。有研究显示,元胡止痛方水煎与免煎剂止痛效果比较,免煎剂疗效不如传统的水煎剂。四逆汤中各药物单煎后混合使用有毒性作用,而合煎后毒性消失。从而提示:“四逆汤”毒性降低是因为附子生物碱与干姜、甘草在“共煎”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所致。在外用方面也有报道:传统中药饮片外洗治疗扁平疣效果优于中药免煎颗粒。我院的医生在外用熏洗治疗疾病时通常选用传统中药饮片水煎外洗而不是选用中药免煎颗粒[4]。针对这个问题,建议生产通过中医长期经验总结的“药对”混合配方颗粒。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味或3味药的配伍形式,是连接单味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其组成虽简单,却具备了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的配伍能起到协同、相互纠正偏性、缓和毒性或者有相反的作用。比如黄连和吴茱萸。还可以考虑将单味药的中药配方颗粒改进为以经方配方颗粒为主,单味药配方颗粒为辅(随证加减用),这样兼顾中医临床辩证论治需要和复方合煎的特点,这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值得我们认识思考和借鉴。   3 价格较贵   中药配方颗粒满足了人们对药物的“三小”、“三效”、“五方便”(即用量小、毒性小、不良反应小;高效、速效、长效;服用、携带、贮藏、生产、运输方便)的基本要求,更贴近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随之而来的价格因素也成了其推广过程中的绊脚石。从本院使用的免煎颗粒与从传统中药饮片对比,一般价格要高出近一倍,个别品种高出几倍。如常用方剂银翘散,免煎颗粒的价格是传统中药饮片价格的1.7倍,确实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重视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现代实验研究的结合,进一步解决好等量性和等效性问题,才能满足患者对多元化的、高效方便的中药剂型的迫切需求,共同为临床用药服务,为祖国医药走向世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7.   [2]马利琼.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2.   [3]常吉梅.影响中药免煎颗粒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47.   [4]俞路宁.传统煎法中药与免煎颗粒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786.   编辑/倪冰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药方剂调配时注意事项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药方剂调配时注意事项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药调配中常见问题,面试中常见问题,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销售中常见的问题,施工中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药调配中常见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调配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