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

您好,分享的企鹅
人到中年不必焦虑 大叔们需要知道这7件事
年纪大了,似乎就要清心寡欲,一些中老年人甚至还会因此拒绝性爱。近日,美国著名男性网站“问他”指出,50岁后,仍应该有规律、优质的性爱。以下是性爱专家说给男人的悄悄话,这些提示可以帮助男性尽情享受性爱。1.不要焦虑不要总是把年龄挂在嘴边,这会让你在性爱时变得焦虑紧张。也不要总是担心会射得很快,你想得越多,结果可能越糟糕。让自己放松下来,多想想自己当年的“勇猛”,会增加你的自信。2.男人也需要前戏许多人认为前戏主要是满足女人的需求,其实增加前戏时间同样有助于唤起男性。温情缠绵的前戏,有助于全身彻底放松,有利于阴茎充分勃起,还能有效延长性爱时间。建议年龄每增长5岁,前戏时间延长2—5分钟。3.主动一些上了年纪照样需要性爱,告诉妻子你的需要,她可能会觉得惊喜。尤其在性爱方面,女人需要“真正的男人”,她们喜欢能在床上主动、控制力强的男人。尽可能的提出你的想法,让妻子与你一起探索实现,就像你们年轻时一样。4.性爱前喝咖啡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一杯200毫升的咖啡能让男性在短时间内将肾上腺素水平提升30%,既兴奋神经、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此外,喝咖啡还能帮助阴茎充血,使勃起更强。不过,喝得太多会适得其反,一般以300毫升内为宜。5.阴茎外表变了男性到了五十多岁时,龟头会逐渐失去紫红的颜色,这主要是因为血液运行的减少,此外,阴茎表皮也会变得松弛。不要为此过于担忧,顺其自然即可。6.女上男下性爱体位有很多种,不同人对不同的体位敏感度不一样。很多男性表示,女人在上面时,可以延长射精时间。而女人增加两腿分开的角度,则可以减少刺激。7.别担心“尺寸”一般来讲,男性的阴茎过了青春期基本就不再发育了。从50岁到70岁,阴茎的尺寸会缩水1—3厘米,但这不会让性生活变差。扫一扫,关注大浙健康,了解更多健康资讯免费领取更多健康福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sisi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人到中年警惕三大变化_新浪健康_新浪网
人到中年警惕三大变化
  “四十岁以前人找病,四十岁以后病找人”――
  关注“三大变化”化解中年健康危机
  俗话说“四十岁以前人找病,四十岁以后病找人。”这是中年健康的写照。因为中年是承受事业压力、家庭压力、角色压力最多的阶段。作为家庭精神支柱和经济支柱的中年人,一定要注意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三大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持健康。
  生理变化――45岁以后是疾病暴发期
  调查显示,在北京市居民总死亡率稳定的情况下,40~49岁组中年人的死亡率10年间出现明显增高趋势,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15%。而这些中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意外死亡、、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这一数据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按照模糊医学理论的观点,人的生命线可分为四个阶段:35岁前为健康期,35~45岁为疾病形成期,45~55岁为疾病暴发期,65岁后若无大的器质变,便进入相对安全期。因此,45~55岁是人生最艰难的阶段。
  对策:中年人保健5个“不”&
  医学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证实,英年早逝者有91%属于后天自身因素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自己。那么,中年人应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呢?医学界认为,首先应改变不符合健康规律的生活观念,做到以下5个“不”:工作不熬夜、三餐不挨饿、玩乐不伤神、运动不过量、病痛不拖延。
  同时,要定期体检,警惕身体出现的一些“小变化”,如小便增多,尿液淋漓不净,要小心是否得了、前列腺肥大或;上坡时气喘心慌,常有胸闷、胸痛或焦躁不安,时常发火,要小心是否得了、脑症;酒量变小,酒后难醒,要小心是否得了肝脏病、动脉硬化;关节发硬,伴有刺痛,要小心是否得了;面部和下肢浮肿、腰酸背痛,则可能是患了肾脏病。
  心理变化――孤独、抑郁、焦虑
  孤独中年人忙忙碌碌,负载着家庭和事业的压力,由于一头扎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因此他们经常会倍感孤独。
  抑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对中年男人来说,要建功立业,从而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又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强调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这就造成了许多中年男人的状,深化了情感危机。
  焦虑44岁的杜君被突然通知下岗后,心里一着急就失明了,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转换反应”,是由焦虑引起的。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渴望,中年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更大,很多人由此而焦虑成病。
  对策:中年人要调整好心态
  1.做到量力而行、劳逸结合。应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正确认识体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凡事应量力而行、劳逸结合,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2.加强自我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3.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4.学会倾诉。倾诉是一种感情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术,适当倾诉有利于心理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烦恼、苦闷、气愤等,是常有的事。若把这些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损害自己的心身健康。有些中年人,特别是一些中年男性,不善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觉得向他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是不光彩的事,有损自己的形象,这是应该纠正的。
  社会关系变化――转行、下岗、婚变&
  如果我们将中年以前的人生及中年以后的人生看成人生的两个阶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年以前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升学、知识积累、事业有成、结婚生子……而中年以后,人生却好像进入了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再遇上外界的变迁,如转行、失业、经济危机等,就会加重中年人的失落感与挫折感。
  对策:变危机为“生机”
  首先,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临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哪些心理反应,对人会产生哪些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其次,接受生理上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期望适度,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另外,还要重视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体谅与沟通。子女长大少了牵挂,多些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享受人生乐趣。
  最后,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学会对生活中的挫折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上永远保持年轻。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家庭保健报》官方微博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09:08:05&&来源:深圳特区报
有些老年人经常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甚至为一点小事就提心吊胆、紧张恐惧。心理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焦虑,严重的称为焦虑症。老年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其实较易治疗,但却很容易被误诊,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亲友们应对此加以重视。
中老年人莫名身体不适及焦虑 小心患心理疾病
一、&莫名其妙&的身体不适
老许年近七旬,多年前老伴去世后,他就一直独居,平时几乎没什么爱好,与亲友间很少走动,儿女们忙于工作也很少探访。5年前他被发现有高血压,就医服药后,血压一直控制在稳定的水平。
不过近3年来,老许莫名其妙地时不时感到心慌、心烦、胸闷,腹部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像腹胀、腹痛、腹中异物感等。由于总觉得身体不舒服,他整日唉声叹气。
一个月前,他的不适感加重了,感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手脚无力、冰凉、出汗。他怀疑心脏有问题,去了几次急诊,做了全面检查,除了心电图提示他有轻微的ST段改变以及头颅MRI提示有轻微脑萎缩外,其他检查项目均很正常。但老许对这样的检查结果仍然不能释怀。
在心理医生那里,他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深圳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梁健雄指出,这种疾病在老年精神科门诊经常遇到。
二、临床表现为不可控的担心与忧虑等
梁健雄说,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老年人的焦虑症显得症状多变。主要表现包括:
容易担心和焦虑。这种担忧和担心是期待性的,与健康人的忧虑和担心相比,它显得不可控制,而且持续的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比如,他们的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关大局的小病,却总是觉得自己病了、非常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会不断地问家人、问医生;问诊时还会担忧看病会花钱很多,其实自己的家境挺好的,儿女都劝他别心疼钱;还会过于不放心老伴、不放心儿孙等。这种&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的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
高警觉性。患者特别易激惹,显得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睡眠障碍。
躯体不适。如坐立不安、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口干、心动过速、恶心或腹部不适等。
三、躯体症状更为严重,易被误诊
其实老年焦虑症是较易治疗的心理疾病,但却很容易被误诊。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的焦虑是精神上的焦虑,也就是感到紧张,不明原因的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担心和害怕。但根据老许以及平时接诊的患者情况,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焦虑除了具有精神上的焦虑外,往往更多的表现为躯体性不适。这是造成老年焦虑易被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梁健雄告诉记者。
就像老许这样,老年焦虑很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梁健雄发现,由于多数病态的焦虑常常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其躯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则更为严重,这些不适与综合科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相近,因此,往往会&被&诊断为相关科的疾病,患者则接受相应的&治疗&。
于是,通常他们因为感到胃肠不好而到消化科就诊;感到心慌胸闷的,就到心内科就诊;头晕乏力的,去的就是神经科;如果是急性的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则最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发作而去看心血管科。
&有相当多的老年患者做完了所有全身检查而无法确诊,但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被介绍、或自发地到精神专科检查。我看过一个报道称,全球只有10%左右的焦虑患者得到治疗,而这里面,老年人占的比率非常小。&梁健雄介绍说,据统计,心内科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69%的人合并各种焦虑症状,曾有报道指普通人群的广泛性焦虑的患病率为1%-5.1%,而老年人则为0.7%-7.3%,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则达到10%。
四、敏感的老人容易患焦虑症
梁健雄指出,总体上,敏感的老年人较易患上焦虑症。如,他们会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但达到了过分的程度;他们会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情感脆弱、依赖性强。
因此经常可见:患者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患者的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一种解释是:由于焦虑症产生后,老年患者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以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
当然在老年焦虑患者中,确有人患有心脏病、肠胃病、肺部疾病等老年易见疾病。对于敏感的老人,躯体上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焦虑的产生,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反应。
五、丰富晚年生活,树立良好心态
&虽说焦虑症是老年人的常见心理疾病,但仍是可以防治的。&梁健雄表示方法如下:
1、发挥余热。要积极适应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一样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发挥正能量。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可以很好地克服老年人常有的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2、树立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年事已高,不可预知的死亡是一些老人焦虑的原因,他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应顺应自然、从容面对死亡,并乐观、积极地让活着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另外,有些老人喜欢追悔过去,但所谓&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不必埋怨当初不该这样应该那样,保持心理的稳定,凡事想开些,让自己适应客观现实,而不是总要企图让外界适合自己。
3、加强人际交往。这样可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尤其要与同龄人多交流、多沟通,有助于让自己适应老年人的群体生活,避免自我孤立。
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编织等,既不耗费过多体力,又能陶冶情操,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有益处。
5、学会放松。自我放松可以调节焦虑不安的心理,如做几个深呼吸,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在大自然中散步等。也可以闭目静坐,给自己下达指令,从头部一直放松到颈部、四肢、脚趾,慢慢减轻焦虑程度。锻炼也是很好的方法。众所周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适度的锻炼对人体均有益无害,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每天都能在早晨或者下午坚持1个小时左右的适度锻炼,像慢跑、太极拳、瑜伽等,烦闷和不满会不知不觉发泄、消失,心境也会变得开阔、开朗,病情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控制。
6、及时就医。察觉到身体或心理不舒服,可以让亲属或朋友陪同着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
【责任编辑:陈慧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年人群抑郁症焦虑症最多 老太一月做5次核磁
   来源:
东北网-大庆日报
    频道主编:
  患者的服药卡片。
  东北网10月11日讯 睡眠不好?情绪不佳?人际关系不好?总觉得自己有病?这样的表现您有没有?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自日起,一年的时间里接诊患者21356人次,其中,1573人次接受住院治疗。这些主动接受心理调适的人群中,最小的21个月,最大的104岁,有的全家都会定期调理。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市市民心理保健意识在逐年提高。&[1]&&&&&
 【我要收藏】【】【】【】
&&视觉焦点
孙俪竟是这样的人...
杨丽萍终身不育内幕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