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经典蓝耳和高致病性蓝耳蓝盘和黑盘的区别别?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熟悉权威文献资料的检索编辑,立足网络,服务大众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蓝耳病的异同
下载积分:591
内容提示: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蓝耳病的异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5:10: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蓝耳病的异同
官方公共微信您现在的位置: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高热性疾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控技术
日期: 12:53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在2007年期间,我国部分省份尤其是南方区域的生猪养殖场大范围爆发流行以“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皮肤可见红点、红斑;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的一种新的猪疫病,该病在当时被误诊为所谓“猪高热病”。后经农业部再次组织有关权威技术单位开展科研攻关已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至现在,仍然有基层单位的部分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当部分养猪户尚不能正确认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高热性疾病”的异同。鉴于现阶段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我市养猪生产潜在的严重危害性,笔者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高热性疾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控技术”供广大养猪户借鉴。
  1.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1.2猪高热性疾病病原 是指具有高热症状的一系列猪病的总称,不属于某一特定的猪病病种。
  2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夏秋季节是高发期。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猪高热性疾病的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死亡率差别很大,无明显季节差异,流行特点也各自不同。
  3临床症状
  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3.2猪高热性疾病因不同病种而表现出该病特有的症状临床症状。如猪流感的群体病情传播迅速,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猪肺疫多是散发病例,体温升高到41-42℃,停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有红斑和红点。鼻流脓样黏液。猪瘟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4病理变化
  4.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2猪高热性疾病 因不同病种而表现出该病特有的组织病理变化。如猪流感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黏液,有时杂有血液。肺病变部呈紫红色如鲜牛肉状。猪肺疫主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猪瘟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淡,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可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须采集样品进行试验室检测。
  5.1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他病种按照技术标准分别进行判断。
  5.2猪的体温升高又称为发热,目前人们所提到的“高热病”实际上是猪的体温受到诸多致病因素引起炎性反应导致猪的体温超过40&℃以上。动物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猪病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5.2.1按猪的体温高低判断 猪的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范围即称为高温或发烧(体温升高);猪的体温低于体温最低温度称为低温(体温降低)。一般低温发生于大出血、产后瘫痪、循环衰弱、某些中毒或临死期;高温多见于传染性疾病和某些炎症过程中,如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肺疫等病均引起体温升高。发热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是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同时肌肉收缩增强,肝、肌糖元分解加速,使产热增多。这时病猪有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心跳、呼吸加快,寒战,&喜钻草堆等表现。不同的疾病,体温升高的速度不一致,如猪丹毒、猪肺疫等病,体温上升很快,而猪瘟、副伤寒则较慢。(2)高热期。此时产热和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维持平衡,&散热过程开始加强,皮肤血管舒张,产热过程也不减弱,所以体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病猪表现皮温增高,眼结膜充血、潮红、粪便干燥、尿少黄短。不同疾病高热期持续的时间不相同,如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持续时间较长,而伪狂犬病、口蹄疫则仅数小时或不超过1天。(3)退热期。由于机体的防御机能增强或获得外援(经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病猪的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大量排汗、排尿、产热减少。如果体温迅速下降或突然下降,则为骤退,可引起虚脱甚至死亡,而逐渐下降,则预后良好。
  5.2.2按猪体温升高程度判断(1)微热:超过正常体温1&℃左右(即在40-41℃之间)。常见于乳房炎、胃肠炎等局部炎症或某些慢性传染病,如慢性猪瘟、副伤寒等。(2)中热:超过正常体温1-2℃(即在41-42℃之间)。见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如急性猪瘟、流感等,也见于肺炎等局部器官感染。(3)高热:超过正常体温2℃以上,即42℃以上。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和广泛的炎症,如猪瘟、肺炎、流感、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急性弥散性胸膜炎、腹膜炎等。(4)最高热:超过正常体温3℃以上,常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丹毒、炭疽、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等。
  5.2.3按猪的热型曲线判断(1)稽留热:病猪的体温日差在1℃以内,且高热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如猪瘟体温升高到40-42℃,稽留不退。(2)间隙热:病猪的发烧期与不发烧期交替出现。(3)张弛热:病猪的体温日差超过1℃,且下降到正常体温范围。
  6防控技术
  6.1免疫 使用蓝耳病疫苗免疫是我国现阶段防制蓝耳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蓝耳病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2种,弱毒疫苗对同型强毒的保护率较好;而对于不同型的毒株只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而灭活苗效果相对差些。当前防治病毒性疾病仍然没有摆脱疫苗防治手段,蓝耳病也一样,但其难点相当突出。应用了蓝耳病弱毒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只要免疫到位,发生高致病型蓝耳病后的损失比没有应用疫苗的或应用灭活苗的要轻得多。当使用一种蓝耳病弱毒疫苗后,蓝耳病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证明猪群内有与疫苗毒株同源性相差较大的蓝耳病病毒株存在。疫苗使用后产生保护所需要的时间长,三周才开始有免疫。抗体依赖作用,低水平或中等水平的抗体不但不会消灭蓝耳病病毒,反而会助长蓝耳病病毒的繁殖,只有在高水平抗体下才能抑制蓝耳病病毒。这些都是蓝耳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参考程序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
每头0.5-1头份
一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每头1头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1株)
一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每头2ml&。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
配种前1-2个月加强免疫1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1株)
每次配种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1株)
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1株)
建议种公猪不适用活疫苗而使用灭活疫苗,因活疫苗存在散毒的危险。
  6.2治疗
  6.2.1首先要把高致病型蓝耳病诊断为高热病是当前兽医临床上最大的误诊。认同高热病这个病名者有两种观点:一是不承认高热病就是高致病性蓝耳病,认为高热病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而成的;还有人认为高热病还存在某些至今未发现的病原。
  6.2.2对于民间认为的均会引起猪发热的猪病,诸如普通型(经典型)蓝耳病、温和的高致病型蓝耳病、温和型猪瘟和温和型圆环病毒相关疾病(包括消瘦型、呼吸型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发生后,参考以下原则饮水或拌料投药,帮助病猪耐过,减少死亡。
  治疗方案1&(维持治疗法):补充电解质、多维、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治疗方案2&(抗病毒治疗法):应用中药、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等,不可滥用人的抗病毒药。
  治疗方案3&(防止继发感染治疗法):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应用各种对路的抗菌药物。
  治疗方案4&(缓解症状治疗法):如退热、平喘、止咳、止泻等。
  6.2.3引起猪体温升高的疫病很多,针对猪高热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高热病息息相关的感染性疾病,从临床症状上看,主要以发烧为主的病例占80%,病毒性高热疾病占主导地位,危害严重;而细菌性高热疾病广泛流行,多数继发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对瘟热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不要急于注射退烧药物,引起猪只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猪的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猪体康复,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经典蓝耳和高致病性蓝耳疫苗是否区分免疫? - 猪病防治 - 中国养殖网
经典蓝耳和高致病性蓝耳疫苗是否区分免疫?
  是!在确保没有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的地区应该选用经典蓝耳苗进行免疫,当然如果没有免疫效果较好的变异毒株疫苗出现前,经典蓝耳活疫苗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确切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以用于应急免疫。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蔡雪辉博士
  经典毒株生产的疫苗和变异毒株生产的疫苗在免疫程序肯定有区别,根据综合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议两种疫苗都要免疫。
  北京信得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张秀文
  虽然有研究表明蓝耳疫苗交叉免疫的效果并不好,但相关研究又表明目前对于一个猪场同时发生经典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机率非常低,有专家认为是两种毒株的靶器官一致――存在一个优先占位的问题。所以,免疫的侧重要根据当地疫情监测的情况和本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定,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建议目前应该首要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工作。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制品商务部经理苏小齐
  同一个猪群是否需要分别免疫两种疫苗,是根据本场需要而定,需要回答的是,合法生产的两种疫苗在同一个猪群使用时不安全性事件没有发生或被报道。同一猪体、同一时间是否可以免疫两种疫苗,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应制定相应免疫程序,避免增加免疫应激或造成免疫失败。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所所长张小飞 技术服务部经理周勇歧
  在我国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率是很高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并且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看,猪场猪群中既可以检出经典蓝耳病病毒,也可以检出变异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这就说明两种病毒都是猪群的危害者。现在国内市场上两种毒株的疫苗都存在,齐鲁的SD1株是经典毒株,对经典蓝耳病呈高效,对变异毒株在实验室也曾经有过成功协防的案例;其他分离株对变异毒株的协防试验还在进行中,听说也有成功的案例,但还在复核中,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对经典蓝耳病的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还没有正式的报导。鉴于此,我认为现阶段经典蓝耳苗和高致病型性蓝耳苗尽量区分免疫,并且要加强经典蓝耳病疫苗的免疫。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技术部经理李富金
  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就不用再接种经典蓝耳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用的毒株分离于目前养殖场中,是国内主要流行的变异毒株,动物试验证明,该疫苗对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都有保护作用,但用经典毒株做的疫苗对新变异的毒株只有部分保护作用。如果某养殖场及其周围在最近1年内曾发生过经典蓝耳病,建议以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为主,经典蓝耳病为辅进行合理免疫。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丁介民 技术服务部经理朱小甫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控制蓝耳病是使用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蓝耳病病毒本身存在中和抗体产生缓慢、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和持续性感染等特性,说明抗体在蓝耳病免疫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活疫苗可以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应答,因此,控制蓝耳病必须使用活疫苗。
  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唐利
  有关蓝耳病的免疫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现在猪场主要在发什么病,是什么毒株引起的疾病?然后再针对该病株选择合适的疫苗。但在临床生产实际中如果不送检病料很难作出诊断,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抗体检测工作。根据田克恭主任对10多个省200万感染猪的调查报道(PLoS ONE.6
(P,S,E,B,D) )显示,我国在2006年夏季以来流行的猪高热病主要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美洲变异株(NVDC-JXA1)所致,所以防疫应该以该毒株为主;而蓝耳病免疫的疫苗可分为经典毒株和美洲变异株两种,故所以临床免疫应该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美洲变异株(NVDC-JXA1)为主,其他疫苗免疫为辅的策略。
  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白朝勇
  一般来说,一个场子只做一种类型的蓝耳苗,我们不推荐把经典毒株蓝耳苗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苗同时在一个场子应用,因为担心蓝耳病毒可以重组产生变异,资料表明,即便有小于1%的遗传差异,两个亚型之间的抗体也可能没有交叉保护。
  牡丹江市金源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李国友
  不需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蓝耳病免疫要想实现非常好的免疫保护,疫苗毒株和猪场野毒要为同种毒株。而在猪场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异源毒株,不论经典或是高致病蓝耳,也就意味着疫苗免疫保护率低于100%。
  第二、通过活疫苗免疫对组织内病毒的持续时间和病毒载量有一定效果,通过减少病毒血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轻临床症状和降低病毒载量,有70-90%的猪能够被保护。
  第三、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在蓝耳病的免疫上几乎无效果,实践中也证明高致病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
  石家庄双鸽集团原种猪场 化世鹏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ChinaBreed
【】【】【】【】【】【】【】 【】
上一篇:下一篇: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猪蓝耳病_蓝耳病症状_蓝耳病治疗_蓝耳病图片_蓝耳病疫苗_蓝耳病病毒_蓝耳病怎么治疗_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蓝耳病养猪QQ群:  
首页 | 上一页 | 1
全国养猪分站
蓝耳病治疗
蓝耳病图片
蓝耳病症状猪蓝耳疫苗的种类与应用
我的图书馆
猪蓝耳疫苗的种类与应用
灭活苗:NVDC-JXA1株,CH-1 a株灭活疫苗具有安全、不存在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危险,也不能返强,便于贮存和运输,且对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不敏感,具有较长的免疫保护等优点,缺点是免疫剂量大、免疫次数多、免疫空白期长(5周左右),因而不适合仔猪免疫,对异源毒株免疫效果不理想,难以控制和根除PRRSV在猪场存在和流行,对清除PRRSV感染的巨噬细胞无能为力。经典弱毒活疫苗:Ch-1R,R98株,VR2332Ch-1R株保护率较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Ch-1R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而成,已于2007年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该活疫苗是在 Marc-145细胞上反复低温传代驯化而成,每头份疫苗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量应≥105.0TCID50,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皆很好。试验证明,该疫苗免疫保护率为96.1%,高于国外同类疫苗(80~87%),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保护率高于78%。通过对高致病性 PRRSV变异株与疫苗株的序列分析发现,高致病性 PRRSV变异处均位于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与 CH-1a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疫苗株 VR2332亲缘关系较远。经多次实验表明,CH-1R株疫苗对变异株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就目前而言,它是保护率相对较高的疫苗。R98株:天然弱毒,安全可靠南京农业大学和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利用自行分离的PRRSV弱毒株R98研制而成,通过累计80代细胞连续传代和猪体连续回归,毒力不返强,基因序列未见变异,免疫猪只后无不良临床反应,仔猪的发病率降到18.3%以下,成活率达到90%以上,能够较好的预防控制PRRSV提高猪群生产性能。R98株是自然弱毒株,分离自蓝耳抗体阳性而临床健康的猪群,为美洲型自然弱毒株,高度安全稳定。另外,R98株与美洲型经典毒株VR2332株同源性高达99.5%以上,对普通蓝耳临床保护95.4%以上,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保护率为80%以上。这个毒株的问题就在于和VR2332的同源性太高,存在的意义有争议。经典毒株VR2332非常经典2005年4月,作为全球第一个蓝耳病疫苗产品,勃林格蓝耳病弱毒疫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当时国内市场上第一个具有正式批文的蓝耳病疫苗。该疫苗是以Collins等1992年在美国分离美洲型经典毒株ATCC VR-2332为疫苗种毒株。国外学者对该疫苗的免疫效果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结果发现该疫苗接种妊娠母猪后,流产率和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下降,活仔数上升,且未检测到其向环境排毒;该疫苗免疫公猪后,发现其能明显地减少同源或异源强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血症,且在精液中检测不到排毒。国内学者也对该疫苗的免疫效果作了评价,发现免疫该疫苗后猪只能够较早的产生抗体,且通过攻毒保护实验发现其保护率达到63.6%,表明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目前经典株蓝耳疫苗在国内规模化猪场的使用较多,种猪群以使用经典毒株为主,主要是进口疫苗(VR2332)和R98株疫苗,肉猪群使用Ch-1R株或R98株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活疫苗:JXA1-R株,HuN4-F112株,TJM-F92株,GDr180株4种目前国内政府采购苗以JXA1-R株为主。2008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田克恭研究员等成功研制了高致病性PRRSV的JXA1-R株活疫苗彻底打破了中国高致病性PRRS的防控局面。这种活疫苗对不同类型的PRRS综合征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期可达4个月。目前国内政府采购苗也以此毒株为主。HuN4-F112弱毒苗是由田志军等研究人员将本研究室分离获得的高致病性PRRSV毒株HuN4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连续性传代致弱研制而成,通过动物攻毒保护试验证明该疫苗免疫仔猪后能够迅速产生抗体保护仔猪抵御高致病性PRRSV的感染,并且能有效缓解PRRSV所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TJM-F92弱毒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武华研究室在高致病性 PRRSV的传代时分离出一株自然基因缺失株。相对于其他两种,TJM-F92 株疫苗有以下优势:TJM-F92疫苗株缺失了Nsp2基因上360核苷酸,缺失的这段基因是免疫抑制相关基因,使病毒致病力下降,同时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力提升;由于免疫抑制相关基因缺失,TJM-F92株疫苗没有免疫干扰性,可以和猪瘟等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克服了传统蓝耳弱毒苗在使用时对猪瘟等疫苗的干扰;GDr180株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广东永顺生物共同研发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采用Marc-145细胞传180代致弱,经蚀斑克隆纯化,对各代次病毒进行基因组序列比较、猪体内的抗原动态分布、毒力返强、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等研究,获得一株高度致弱、免疫原性良好的疫苗株(GDr180株),成功制备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GDr180毒株高度致弱,安全性更高,接种后不产生猪体温升高等免疫副反应,降低活疫苗排毒风险;该疫苗免疫原性良好,接种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和较长的免疫保护期;与猪瘟疫苗同时免疫,不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如不搞好预防,会给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  一、疫苗方面  1.疫苗本身的免疫缺陷  灭活苗、弱毒苗这两种疫苗,对蓝耳病的免疫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弱毒疫苗抗体产生较快,但存在弱毒苗毒株毒力反强的风险;灭活疫苗针对性强,但抗体产生速度慢,注射后应激反应较重,机体往往还没有来得急产生保护力(一般28d后才能产生有效保护抗体)就已经发病。对策:在目前防疫大背景情况下,实际操作中应用产生抗体较快的弱毒疫苗进行免疫,而暂停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质量问题  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反复冻融、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阳光照射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对策:选用国家定点单位生产的专用优质疫苗;确保冷链运输;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是否在有效期内;疫苗稀释后应尽快注射。  二、动物方面  1.机体状况  猪群的健康状况差,会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其免疫的应答。只有健康的猪只免疫后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力,猪只越健康,免疫效果就越好。对策:猪群健康状况不是很好的时候,尽量减少疫苗注射时的应激,接种疫苗前应对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免疫时间,对老、弱、病猪应剔除、隔离,确保免疫的对象是健康猪。  2.疾病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影响。猪只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免疫抑制性疫病(如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后,猪体的免疫系统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免疫应答能力减弱,尽管进行免疫注射,但产生的抗体难以达到免疫保护滴度。对策:做好这类疾病的防疫,逐步净化,严防引入病原,这样才能保证其对猪蓝耳病、猪瘟等重要疫病的免疫应答。  3.营养因素  猪群营养不良引起猪体抵抗力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严重不足或比例失调,可影响猪体免疫抗体、淋巴因子的合成而影响免疫效果。对策:加强营养,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和优质饲料,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青绿饲料,提高猪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三、管理方面  1.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  猪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粪便清除不及时,有害气体过多,未及时进行消毒和杀灭蚊、蝇,可能导致猪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免疫接种时,猪只可能易受病毒、细菌感染,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对策:结合实际,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合的通风及环境卫生等工作,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消灭蚊、蝇等昆虫。采用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模式。   2.药物使用不当  有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类、磺胺类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引起免疫失败。对策:在免疫前后,禁止使用引起免疫抑制的药物。  3.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超标  饲料中的无机盐含量过高,重金属(如铅、砷、汞、镉等)含量超标,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添加量过大,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过多等都能损害猪只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失败。对策:使用正规厂家饲料;尽量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饲料贮存时保证干燥,严格控制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添加量。  4.管理不善产生应激  猪群免疫前后,如长途运输、突然换料、饲喂劣质饲料、挂耳标、阉割、高温、寒冷、潮湿、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可使猪体内产生较高的皮质激素,而皮质激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猪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对策:加强饲养管理,保障饲料品质,避免转群、减少噪音,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饲养密度,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制度,并严格实施。  四、免疫人员方面  1.疫苗乱用  目前猪的疫病种类较多,一些饲养户为避免风险,往往会给猪免疫多种疫苗,而且免疫间隔时间很短,有些甚至一次打几种疫苗,这样不仅使免疫应激加重,而且使免疫压力过重,动物机体没有能力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对策:应根据实际,有重点地选择必要疫苗进行免疫。  2.器械使用不当  使用的注射器械如针头、注射器、耳标钳等没有选用合适规格的。免疫接种时消毒不严,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引发猪蓝耳病发生、流行。对策:动物免疫前应对免疫器械、注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  3.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实际工作中,由于保定猪困难和飞针注射疫苗,使进针部位难以准确把握,进针深度较浅,疫苗通常没有注射到肌肉而是存留在脂肪层内,注射疫苗难以吸收而失去免疫效果。对策:免疫注射时注意保定好猪只,严格按疫苗剂量注射,保证免疫质量。  五、小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失败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查找原因时,要树立多原因论的观点。对疫苗本身、动物机体、饲养管理与个人等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免疫对策,使免疫取得较好的效果。疫苗类型毒株型生产厂家猪蓝耳病灭活疫苗CH-1a株哈尔滨维科活疫苗(经典株)ATCCVR-2332株勃林格R98株 瑞普生物江苏南农高科湖南中岸CH-1R株 浙江诺倍威哈尔滨维科福州大北农洛阳普莱柯青岛易邦上海海利成都天邦四川华派活疫苗(变异株)GDr180株广东永顺HuN4-F112株 吉林正业上海海利哈尔滨维科哈药集团TJM-F92株 青岛易邦吉林特研新疆天康山西隆克尔硕腾生物JXA1-R株 中牧股份武汉中博山西海森吉林鲸象扬州威克齐鲁动保广东永顺洛阳普莱柯广东大华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盘和黑盘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