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验单,“尿蛋白2定性+-”中的“+-

体检表上蛋白尿+-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有些患者拿到化验单后问医生:为什么我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什么不一致?这也是很多医生的疑问。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专业重点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小矛盾。比如,有些临床医生经常会产生疑问,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什么不一致?下面仅就此给予解释,供参考。   浓度不同   尿蛋白定性用晨尿或随机尿,而定量则用24小时尿,在物质浓度方面会有明显不同。虽然尿中出现蛋白质表示有一定肾损伤,但肾的浓缩稀释功能仍然可以很强大。   检测原理不同   尿蛋白定性多采用尿分析仪配合干化学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尿中蛋白质与试带上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以粗略判断蛋白质浓度,属于定性实验,当尿中蛋白质>200mg/L时能检测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于定性法。   影响因素不同   尿蛋白定性试剂主要与白蛋白反应,对球蛋白反应很弱,如遇尿中含大量球蛋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当PH9或服用奎宁、嘧啶、季铵盐或头孢类药物等,易产生假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有一定线性范围,遇到高浓度时需要稀释,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使其产生假阳性。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不需要问 “以哪个为准”的问题。尿蛋白定性取样方便,检验快速,适合疾病的初步判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取样繁琐,结果准确,适合疾病的监测跟踪。医生首先要把握检验目的,再选择检验项目,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最终做出合理诊断。
欢迎转载:
推荐: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的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取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就可被检出尿蛋白阳性。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如要精确地测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便需采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
24小时蛋白尿定量检查有什么意义?24小时蛋白尿定量检查是每一个肾病患者都需要做的一项检查,有什么意义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时内的排出的所有尿液来做定性试验的一种尿液检测方法。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有什么意义?为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早上8时准应把膀胱内的尿量排清并弃去,开始计时,把24小时所排出的尿全部贮存在一容器内(包括第二天早上8时准解出的尿),全部送检查。如果在这24小时之内解大便,亦强调先解小便收集,然后大解。小量尿液亦不要遗漏。
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检测前要先用量杯量总尿量,然后搅匀,取出一小杯测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据实际尿量进行计算,可计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之,要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定量,必须准确收集整日尿量,检测部分是总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什么意义?因为本试验是计算尿蛋白的绝对值,与饮水量关系不大,所以,测定当天不必限制水分和进食量,如常进食便可以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尿液分析报告单中 尿蛋白质成1+ 说明什么?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化验单上尿蛋白的问题怎么看
16:34:27 来源:携手健康网
本文重点:众所周知,尿蛋白是一项判断肾病轻重的重要指标,那么,尿蛋白化验中,尿蛋白的问题该怎么看呢?是否尿蛋白加号越多就表示肾病越严重呢?一起来看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众所周知,尿蛋白是一项判断肾病轻重的重要指标,那么,尿蛋白化验中,尿蛋白的问题该怎么看呢?是否尿蛋白加号越多就表示肾病越严重呢?一起来看看。
  我们知道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而在尿蛋白化验中,医生会根据尿中含有的多少定为&+&(代表24小时的蛋白尿定量大于150毫克)、&++&、&+++&或&++++&。而尿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多,&+&号就越多,患有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尿蛋白减少,病情也可能恶化
  已经患慢性肾病的人,都会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几个&+&,其实医生也很在意这点。那么,尿蛋白&+&号越多,病情就越重吗?尿蛋白&+&号减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呢?
  其实,这也是不一定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标志和危险因素,但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例如,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有可能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肾功能、生化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蛋白尿不消失,也无需惊慌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慢性肾病病人,虽经长期、正规的治疗,可蛋白尿仍不能消失。此时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必要过于纠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肾病病人的蛋白尿,即使经正规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消失。病人要知道,此时治疗的目标是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一定要彻底消除蛋白尿。一般认为,如病人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1。0克以下,可明显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下降到这个指标时,病人就可高枕无忧。我们仍应观察尿液的情况,且应定期(至少应每1~3个月1次)检测血压、肾功能、尿沉渣、尿蛋白等的变化;病人若要,前后更应加强检测。
&&& 以上就是关于尿蛋白的一些问题与解答,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大家要理性看待检查报告,有问题要及时进一步检查,问题不清楚是也不要太过于惊慌。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蛋白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