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有哪些是谁发明的?

在20世纪里发明了什么,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
木小木﹌Iad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这是一本惊世核俗的书; 1901年,发现了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成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01年,诺贝尔奖成为国际最高荣誉奖; 1902年,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冲向碧蓝的天空,这是人类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纵飞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电子时代; 1905年6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包含了一个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美国芝加哥人费歇尔设计制造; 日,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客轮“毛里塔尼亚”号第一次成功横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发现,使人类认识并可以利用的化学元素的实际数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制成了一个磁垫列车模型,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日 本、加拿大、美国等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了反复试验; 1912年,第一块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1912年,法国人发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开始应用; 1915年,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17年,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细菌的天敌:噬菌体; 1921年,挪威气象学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气环流图案,从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气运动的规律; 1921年,对结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进行人体试种,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诞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问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类完成首次环球飞行; 1925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创立了著名的矩阵力学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力学第一定律; 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第一次推出电视系统; 1928年,青霉素问世,开创医学新纪元; 1928年,大陆漂移的内在动力被发现:地幔对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1931年,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线路在英国多佛和法国加莱之间建起; 1931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这是“人类的第三只眼”; 1932年,美国专家研制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博器,这一发明使很多心脏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出现; 1933年,“尼龙之父”卡罗瑟斯的发明,引起一场全球性的尼龙骚动; 1935年,第一个实用雷达装置发明成功; 1936年,年仅24岁的图灵发表了奠定整个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在英国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独立设计发明圆珠笔,使整个人类受益非浅;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无籽西瓜; 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制成了第一个人工肾脏,首次以机器代替人体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爆炸; 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电子数字电脑,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科学家发现,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象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弗兰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确测定了曾经有过生命的有机体的年代,碳14测年法的发明,对于考古学、海洋学和地球科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掀起了炊用炉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晶体管问世,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发表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由此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1950年,信用卡问世,“一卡走天下”的时代到来; 1951年,美国的克罗斯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 1952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4年,美国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进行处女航,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来; 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 1954年,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有效口服避孕药,并进行了首批临床试验;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58年,美国人发现激光,两年后的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 1959年,美国工程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 发明于16世纪的抽水马桶在本世纪开始盛行;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提出夸克模型,并预言这种非凡的粒子不仅存在,而且正是这种粒子构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师创造了断手再植的奇迹;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 1964年,中国一所农校的教师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国农业从此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1964年,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电视电话; 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1967年,南非开普敦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8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日,一艘名叫“格格玛·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船开始处女航,目的是深海钻探.经过15年的航行,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日,阿波罗飞船发射升空.21日1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的一大步; 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问世,被称为第一代微处理器,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国人威廉·米勒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电子游戏机; 1976年,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现代“顺风耳”; 1977年,美国宣布研制出了中子弹并开始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 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婴儿在英国哇哇坠地,成为第一个试管婴儿;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日,美国耗资100亿美元,第一次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上天,使之成为自由往返于天地间的航天器; 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出高纯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标志着人体“生命之书”掀开第一页; 1991年,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环球网(万维网)正式露脸,这张无形之网使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犹如在网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2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8位科学家,平安地走出这一人造小世界,标志着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首次试验结束; 1993年,美国将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设计划,一时间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1994年,与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香港新机场工程、中东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选世界超级工程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6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国际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日,多利羊问世,克隆技术给全世界带来了震撼; 1997年,美国探路者号火星探测飞船成功地在火星着陆,科学家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登上火星将不仅仅是梦想; 日,在历时9天的比赛中,IBM超级计算机“深蓝”以两胜、三平、一负的成绩,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次人机大战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日,北京时间清晨6时06分,探索宇宙本源的人类第一个高能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搭载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几千年来,人类第一次直接观测宇宙空间的带电粒子; 日,俄罗斯质子火箭载着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物舱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国际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张小宝:吃了避孕药,就这么成了人生赢家
IT、媒体观察者
关键字: 避孕药避孕药之父避孕药之父去世避孕药副作用避孕药发明避孕方法避孕避孕药变胖避孕药防癌两性爱情
几天前,短效口服避孕药发明者,91岁的卡尔·杰拉西在美国逝世。这种每天一片的药丸使用50多年来,已经成为结扎以外最为高效的避孕方式。这种避孕药的原理是模拟人体妊娠的状态,让体内始终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脑便以为机体处于怀孕状态,便不再排卵,也不可能受孕了。
然而“性”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科学。不仅仅避孕药本身经历了过女权运动的盛赞与咒骂的双重夹击,就连围绕避孕药展开的研究也跨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出于对“反自然”风险的好奇,科学家变换各种姿势研究了小药丸的“副作用”。
这种每天一片的药丸使用50多年来,已经成为结扎以外最为高效的避孕方式。
1.避孕药帮你找到Mr Right?
如果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那么女性在用和不用避孕药时,会不会对不同男性产生好感?英国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克雷格·罗伯茨(Craig Roberts)团队就此番异想天开做了研究。他们的实验对象是2500名女性,她们的共同点是都与配偶育有后代。区别在于其中1000人在与配偶相遇时服用过避孕药,另外1500位没有用药。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当年10月12日的《皇家学会学报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研究发现,在与配偶交往的时候,用药的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明显要低,但她们对恋爱关系的总体满意(如财政支持和伴侣忠诚度)水平却很高。
对此,有科学家是这样解(xia)释(bai)的:处在经期阶段的女性会寻找具有阳刚外表等特性的男性。这些特征尽管意味着良好的基因,但悲剧的是也可能和不忠基因挂钩。而服药的女性因为此类激素变化,她们就能避开激素的本能作用,更多关注那些能维持长久关系的品质上。
而牛津大学的艾尔沃·尼格(Alexandra Alvergne)2009年也曾对此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避孕药模拟的怀孕状态让女性倾向于接近基因和她相似的男性,理论上家人更有可能保护她和孩子。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潜意识会对女性的激素水平和身体进行衡量,动物本能让他们不想替别人抚养孩子,因此处于排卵期的女性比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更有吸引力。
2.避孕药提高了女性薪水?
这一研究是2012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玛莎·贝莉(Martha Bailey)等人完成的。他们将研究报告发布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网站上,名为“分析避孕药对女性工资的影响”(Parsing the Pill's Impact On Women's Wages)。
这项研究的统计样本是年出生的4300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18-20岁之间服用避孕药的情况,以及其之后的薪水收入。研究人员发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口服避孕药一度拉动女性工资增长了50%,约早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日后能获得越高的工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年,60-70年代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比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平均工资高出了8%。
对这一现象,自主生育权带来的稳定工作学习环境被推为主因。有1/3的原因是因为避孕药让女性能顺利完成学业,得以与男性竞争同等职位。另有2/3的作用源自于避孕药让女性在职业中稳定地积累经验,获得升职。然而除了药物原因,个人能力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提到,如果女性资深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就不强(原文中用的是lower IQ women),即服用避孕药无法呈现出显著效果。而对于“女强人”,服用避孕药则如虎添翼。20岁多岁是帮助她们提升受教育水平,30岁阶段稳步积累经验,升职加薪成为人生赢家。
避孕药帮找老公?信不信由你
3.服用避孕药会变胖吗?
避孕药的机理无非是用激素欺骗身体,而在常人印象中“激素”往往意味着发胖,这也成为许多女性拒绝服用避孕药的原因。但此“激素”非彼“激素”,并非所有激素都能增肥。
当然不捣鼓一下实验,科学家是不会罢休的。不过恰恰和人们的常识相反。一些研究似乎预示,口服短效避孕药会让人变瘦。1997年的一个研究中,服用避孕药的人的基础代谢率要比不吃药的人高差不多5%。2010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近500名15岁至19岁的女孩几年时间。发现成长虽然让女孩们都变重了,但服用避孕药的女孩却要轻上约0.45千克。
此外,还有3个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再次验证避孕药对身材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一些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另一些女性服用安慰剂。3个研究总共1200多人——不过这几个研究是为了研究避孕药的其他副作用,体重数据只是顺带收集。结果发现,吃服用安慰剂的妹子和服用避孕药的妹子体重变化没有太大差别。
4.避孕药降低了卵巢癌几率?
在传统的想象中“是药三分毒”,避孕药这种反自然的药物竟然能防癌?这个问题,要《柳叶刀》说才够分量。2008年,这本著名的科学杂志(The Lancet 3-314.))刊载了英国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Valerie Beral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研究团队综合了45项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卵巢癌发病率的研究,覆盖了21个国家,集合了23257个卵巢癌病例和87,303名对照者。的研究显示,在过去的50年里,口服避孕药已成功预防了10万起卵巢癌的死亡病例。
在科普作家袁越2007年曾在《月经过时了吗》中也提到,“口服避孕药连续服用一年,卵巢癌的发病率就会降低40%,连续服用10年,降低80%。与此相反,如果一名妇女连续排卵超过35年,得卵巢癌的机会就会从1%提高到3%。”
当然,想用避孕药防癌还要权衡一下利弊。尽管卵巢癌患病率低了,但患乳腺癌的风险却涨了。就在去年,《肿瘤研究》发表了福瑞德哈金森肿瘤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选取了1102例患有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年龄在20~49岁之间)。发现近期(一年内)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与从未使用或者只在较早前使用过(超过一年以前)的女性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了50%——也不必被它吓到,毕竟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并不高,增加50%的发病风险也不会造成患病人数大幅上升。何况,就连倒夜班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1.4-1.5倍。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避孕药太完美了?可以说经历了四代成分革新,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确能够较为安全使用。目前最具争议的血栓问题,也仅有个例报道(每10000名妇女每年约增加1.8例),医学上的证据并不充分。即便是避孕界的“救火队员”紧急避孕药,也并没有证据证明偶尔使用一次会使健康受到长远的伤害。不过,如果过分依赖紧急避孕药,每次都找它来摆平,月经周期紊乱之类的麻烦会找上门来——上述种种,让人怀疑来自坊间的不孕、致畸的传言到底从何而来?谁知道呢,或许是套套家的阴谋呢。
各类避孕方式,任君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钟晓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孕药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