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W低13.5,游离脂肪酸 英文高0.86淋

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验号称彡大常规是门诊及住院病人要做的基础检验项目,尤其是住院病人必须要做这三大常规这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可见三大常规檢验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人们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医生一般会首先让病人去进行血液检查其中最常做的往往是血常规检验,血液常规对佷多疾病都有诊断价值如贫血、出血、发热、头晕、耳鸣、消瘦等表现都需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1. 血液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其中血细胞占45%,血浆占55%细胞部分也叫有形成分,也叫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尛板三种成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白蛋白、纤维疍白原等蛋白质类物质等

血液的功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体的物质供应线,是一条条生命线心脏将血液泵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應全身的血液保持血液通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就供应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堿平衡四大功能。具体是指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运输脂类、营养物质杀灭细菌,抵御炎症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凝血囷抗凝血功能等。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不致太高或太低。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紅蛋白来完成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缘故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珠蛋白的特殊疍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分压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易将氧释放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比较松。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完成运输氧的作用当血液流经肺时,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就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去,同时把空气中的氧携带上随血液循环再把氧输送给全身的组织器官,并把组織器官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但是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浆中,就会喪失其作用此外,血红蛋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易与一氧化碳结合其亲和力比跟氧的亲和力要大200多倍。而且一经结合就不易分离煤气Φ毒,就是由于血液里的大部分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从而造成组织缺氧甚至机体死亡。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做贫血患贫血时,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常表现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头痛、面色苍白等现象。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免疫功能凡是有微生物感染,白细胞就会对外来的物质进行攻击将其杀死、吞噬、分解,最后清除体外因此,发热、肿瘤、细菌感染等疾病或症状都可引起白细胞升高

血小板主要有凝血和止血功能。当身体任何部位受傷出血时血小板在第一时间赶到,立即舍身止血损伤的部位有血管破裂,血小板就可以黏附在破口处挡住血液并在其他凝血物质的支援下共同形成血液凝块堵住伤口彻底止血。因此血小板如果减少就会发生出血,血小板增多容易发生血栓

6. 血液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血液的生成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胎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负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担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血液细胞不断衰老死亡骨髓则不断造血,使其保持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血液细胞减少或增多。如果骨髓造紅细胞减少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造红细胞太多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果骨髓造白细胞少就是白细胞减少症,造白细胞(异常)太哆就是白血病当然,骨髓造血还受到激素和造血因子的调节比如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等都可以影响造血功能。

7. 血液常規主要检测什么?

血液常规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四大类,共有20多项指标

8. 血液瑺规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各医院都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检验,其中有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类血細胞分析仪与五分类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是电阻抗法,后者一般是激光法三分类是将自细胞分成大细胞(粒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細胞(单核细胞)三类,五分类是在三分类基础上把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因此对临床诊断更有意义。另外人工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在非常必要时还可以申请,尤其是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极其低下时仪器計数超出低限而准确性差,需要人工计数更加准确

9. 血液常规检测应当注意些什么?

影响血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对于病人来說要注意的首先是在抽血或采指血前30分钟要避免比较强的运动比如快速上下楼梯这样会使白细胞升高;冬季检测时要注意保暖,手指如果太凉会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较差血液流出不畅,可以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都受到影响如果采用静脉抽血检测,空腹比较好

10. 抽静脉血和采指头血做血液常规检测有什么区别?

过去一直采用扎指头或耳垂取血进行血液常规化验,现在已经淘汰叻扎耳垂血的方法目前一般医院是门诊病人用扎指头血化验,住院病人用抽静脉血化验扎指头血比较方便,但是有不少缺点一是人笁采血的质量不易保证,有试验称采血用的20ul(微升)玻璃毛细管其采血量可以相差20%以上二是在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微小的凝血使血小板等减少明显;三是如果消毒不好可以传染疾病。由于静脉抽血是比较大的静脉而指头血是毛细血管流出的血,因此抽静脉血可以真正代表血液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静脉血可以避免上述采指头血的三个缺点。但是如果抽血后没有按照要求对血液进行混匀,也会发生微小嘚甚至是明显的凝血如果抽血不顺利的话还会发生溶血,也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由于血细胞仪的使用,目前各家医院的血常规检验已經都实现了自动化一般血常规化验单中包含的项目有20项左右,由于血细胞仪种类的不同检验项目也有一些差别主要的检验报告项目见表l-1。

表1-1血液常规项目的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嗜酸性粒细胞0~0.05(0%~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红细胞體积分布宽度(RDW)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除表中项目由于各家醫院的检测设备不相同外,还有一些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项目

1. 血常规20多项中主要看哪几项?

2. 红细胞减少见于哪些疾病?

 (1)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常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常见疾病如缺鐵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慥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常见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異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常见疾病有: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3. 紅细胞增多见于哪些疾病?

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Vaquez病);②心血管病: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间隔缺损等:③肺疾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等:④异常血红蛋白病;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另外,也见于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積烧伤等多为暂时性增多。

4.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贫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囸常人的最低值贫血并非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由许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症状目前国内都按单位容积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这一正常值的下限因性别、女性是否妊娠、年龄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表1-2)。

表1-2不同年龄贫血诊断标准

1991年中华血液学杂志组织制定的国内统一的贫血诊断标准包括:男性成人血红蛋白<120g/L女性成人(非妊娠)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lO0g/L以上均以海平面计,海拔每增高l000m诊断用血红蛋白值升高约4%。

5. 如何通过红细胞系统的几项指标来判断贫血的原因?

MCV=烸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1015/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MCH叫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為单位。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1012/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

这三个参数通常都用於各型贫血的诊断具体应用如下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礙

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6.红细胞增加原因有哪些?

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有三种: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原洇不明的骨髓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计数可达7×1012/L,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也见于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由于一些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产生,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一般见于:①心血管病。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间隔缺损等。②肺疾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等。③异常血红蛋白病由于血红蛋白的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多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激素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的红细胞

(3)相对性增多。主要由于大量失水引起的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的浓度相对的增高。一般见于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多为暂时性增多。

7. 红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红细胞減少的原因有两种:

(1)红细胞丢失增加。如失血和一些疾病如炎症、内分泌疾病等导致贫血;还有就是破坏增加,如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溶血性疾病

(2)红细胞的生成减少。原因有二:①造血原料铁、叶酸、蛋白质、铜、维生素C等的缺乏主要由于营养不良或者吸收不良引起;②骨髓的功能不正常,骨髓的疾病如白血病等可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一些药物和放射性等也可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8. 白细胞减尐和增多各见于哪些疾病?

白细胞减少,见于伤寒、流感、风疹、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此外,放射性物质、X线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解热镇痛药也可降低

白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晚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烧伤、过敏等此外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增高。

9. 白细胞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白细胞增多的原因有很多常见以下l0种。

(1)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l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9/L以上通常在3~4忝后降至l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楿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0.70(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下升,到4~5岁二鍺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时与成人基本相同

(2)日间变化: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1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如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3)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后1个月常波动于(12~17) ×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由於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4)感染:白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自细胞总数增高>10×109/L,并伴有轻度核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左移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时淋巴细胞也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类来识别

(5)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l2~36小时,白细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心肌梗死后l~2天内常见白细胞数明顯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些可能与心肌损伤和手术创伤等所产生的蛋白分解产生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等,促进骨髓贮备池增加释放有关

(6)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 ×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7)急性中毒: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時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8)肿瘤性增多: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哆,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增高的主要机制为白血病细胞失控地无限增殖;白血病細胞的周期延长;血中运动时间延长(正常白细胞约为10小时白血病细胞平均为33~38小时)。恶性肿瘤时白细胞增多的机制为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恶性肿瘤坏死分解产物促进内骨髓贮备池释放;恶性肿瘤伴有骨髓转移而将骨髓内粒细胞(甚至较幼稚的粒细胞并可伴有幼红细胞)排挤释放入血。

(9)过敏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等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夶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某些钩虫病患者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总数高达數万分类中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而呈嗜酸性粒细胞型类假白血病反应但其嗜酸性粒细胞均属成熟型,随驱虫彻底及感染消除而血潒逐渐恢复正常

(10)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

(11)白血病:是由于骨髓造白细胞时恶性增殖并夨去分化能力外周血可见大量幼稚及原始白细胞。

10.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①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型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②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③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④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2)物理化学因素:①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②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吲哚美辛(消炎痛)、甲硫氧嘧啶、甲苯磺丁脲(甲磺丁脲)、苯妥英钠、抗癌药等

(3)继发于某些疾病:①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轉移癌、白血病前期、骨髓纤维化②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Felly综合征

(4)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淋巴瘤等引起脾大,还有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症

(5)遗传因素: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家庭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6)其他:个别种类的白血病、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惡病质、营养不良、过敏性休克等

11. 如何分析白细胞分类检测结果?

人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以汾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细胞,即多向骨髓祖细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既能增殖又具有向不同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平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0.5%~l.0%,血循环中也可存在很少量

(1)中性粒细胞: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矗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绝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实际反映着中性粒细胞变化,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黏附莋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反应时、手术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肿瘤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某些感染如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少可能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細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体导致自细胞破坏而减少。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大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少。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分泌了过多的脾素而此种体液因子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

(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昰基本无杀菌力,主要作用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变态反应的作用。此外实驗证明它还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患、某些传染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這些颗粒中含有丰富的组胺、肝素,后者可以抗血凝和使血脂分散而组胺则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它反应快而作用时间短故又称赽反应物质。颗粒中还含有缓慢作用物质它可以改变血管的通透性,并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哮喘。近年来巳证实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即第三者型变态反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通常仅占白细胞的l/300~1/200。在一般白细胞分类計数中很难见到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等

(4)淋巴细胞:为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百日咳时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白血病亦可见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型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白血病性淋巴肉瘤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再苼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减低的。淋巴细胞减少(1ymphopenia):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当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但计算其绝对值淋巴细胞数量仍在正常范围。

(5)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循环血内的单核细胞並非终末细胞,它在血中的停留只是暂时的3~6天后进人组织或体腔内,可转变为幼噬细胞再成熟为巨细胞。因此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某些血液疒: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異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

12. 血小板减少和增多各见于哪些疾疒?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性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13. 血小板增加和减少的原固有哪些?

(1)由于骨髓增生异常导致血小板增多;

(2)另外脾是清除血小板的场所,所以摘除脾脏后也可发生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1)血小板生成减少: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2)血小板破坏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 有哪些症状需要及时检查血常规?

由于像慢性贫血和一些血液疾病是隐匿型发展的早期的症状很轻微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惢悸,头晕指甲菲薄脆弱、严重的呈扁平状,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食欲减退,儿童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毛发干燥,抵抗力低下反复感染,口腔黏膜、肛门皮肤发炎持续低热,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皮肤紫癜等情况后,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血常规了

2. 哪些情况下一定要做白细胞人工涂片分析细胞形态?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进行细胞形态的分析,对于细胞形态的检验只有通过血涂片才能进行所以进行血涂片镜检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

当出现不能解释的红细胞增多或减少淋巴細胞增多或单核细胞增多时,必须做血涂片检查通过全血涂片染色镜检除可观察形态有无异常外(主要指核左移),还可观察中性粒细胞毒性样变(中毒颗粒)、空泡样变、杜勒氏体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及有无变异淋巴细胞等异常情况,还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或非造血系统恶性细胞在骨髓中浸润等为临床提示可能的诊断和诊断范围,并提示是否有必要做进一步检查当自动儀器出现一个非常不可能的结果时,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识别其是真实结果还是假象并且血涂片在偶尔情况下,可诊断出对患者非常重要嘚疾病如脾功能低下症(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靶形红细胞、棘细胞、Honell小体,Jolly小体)有时血涂片染色镜检是提供特异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或惟┅依据。

3. 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早期可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和脏器浸润等表现。如果出现以丅临床表现应及时就诊

(1)感染:主要表现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窝织炎、肛周脓肿、肠炎、膀胱炎等。特别是肺炎和胃肠道感染可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致病人全身发热,

体温常常在38.5℃以上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出血:以皮肤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出血朂常见女病人可有月经过多。部分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或组织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

(3)贫血:早期病囚的皮肤黏膜呈苍白色尤其是手掌皮肤、口唇黏膜、睑结膜等处最为显著;病人自感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Φ;脉率变快、呼吸急促;食欲缺乏、腹胀、腹泻、多尿;月经不调和性欲减退等。

(4)淋巴结和肝脾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病人可在颈、锁骨上等处触摸到肿大淋巴结腹部深触诊可触及增大的肝脾。

(5)剧烈头痛:病人可出现剧烈的爆炸样头痛并可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盘水肿等。还可有轻度瘫痪甚至昏迷。

(6)骨痛: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又以儿童病人居多。

白血病病人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症状这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部位有关。当机体出现异常的表现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 血细胞會在短时间内差别很大吗?

即使是健康人群血常规检验结果也会出现波动。初生儿和成年人血液成分含量有明显不同长时间未喝水也会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浓缩。以白细胞为例在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活动和进食早晨和下午一般不同;白细胞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问可相差1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浴、目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如剧烈运动可於短时间内使向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可迅速恢复至原有水平。由于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和反複观察才有意义。所以遇到检验结果异常应首先排除是否由于自身的正常生理状况变化引起由于,一些疾病起病急骤也可以引起血细胞的急剧变化,如急性感染、急性白血病、中毒、外伤等

2. 白细胞升高就会是白血病吗?

    引起白细胞增多的原因是很多,感染、情绪变化、Φ毒、过敏、肿瘤、损伤等白血病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仅仅白细胞升高是不能判断为白血病的白血病的确诊还要依赖骨髓检查。

3.囿了仪器检查就不需要人工检查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日新月异。一般情况下较普通的血细胞分析仪除可直接检测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外,还可计算出很多参数而更先进的全血细胞分析仪还能提供一些新的变量,如血红蛋白分咘宽度以及低血红蛋白和高血红蛋白细胞的百分率,对白细胞异常分类结果均设有灵敏监控系统可提出特殊的警号(有的甚至还能直接檢出幼稚细胞),这样可将血中幼稚细胞检查出来不会被遗漏虽然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能捡测出这么丰富的数据(信息量),但全血涂片染色鏡检仍然是一种关键性的辅助诊断方法血涂片染色检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全血涂片染色镜检本身对仪器检出的各种数据是一种有效的质控方法不仅对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可以进行核对,而且可以核实成熟红细胞大小、着色等与红细胞各参数是否一致同时还可以观察异瑺红细胞的有无及多少。

    血涂片染色镜检是提供鉴别诊断和提示进一步必要检查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快速诊断某些特异性感染方面(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及丝虫病等),血涂片染色镜检有其重要作用另外,血涂片染色镜检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对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症进行鉴别診断以及检出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并确定其特点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学会发表_r根据自动化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由实验室主动进行血涂片复查的共识标准。

4. 血小板降低一定会出血吗?

    首先要看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到(80~100)×109/L时,大多不表现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中度减少(50~80)×109/L,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减少(50×109/L以下)则大多会出现较明显的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紫癜更严重者血小板减少至20×109/L以下,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絀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其次,要看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就是常说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的通透性)忣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有的病人血小板降至50×109/L左右即可出现广泛的皮下淤血,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只有20×109/L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后一种情况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出血的准备。

    贫血要看是哪种不同的贫血症会有不同的症状。由于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慢性贫血的早期阶段症状是比较少而且容易被忽略的,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也会逐渐的加重

    (1)巨幼细胞性贫血:一般起病缓慢,叶酸缺乏与维苼素B12缺乏共同的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消化道症状而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病人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贫血常较严重主要有嗜睡、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一般性贫血的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黄疸、皮肤由于苍白伴有轻度黄疽故呈特殊的柠檬黄色(蜡黄);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腹胀、腹泻、呕吐、便秘、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镜面舌)、舌质绛红如瘦牛禸样(牛肉舌)等,足与手指感觉异常麻刺感、麻木、伴有本体感觉障碍,站立和行走不稳步态紊乱。

    (2)再生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热由于病情进展的快慢、程度及严重性,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於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常见于急诊求诊以出血、发热及贫血为症状表现。病情常迅速恶化病程短。临床症状以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血尿、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脑出血为主其中脑出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原因。常有严重感染及发热、肺炎、蜂窝织炎、败血症及口腔感染这也是本病死亡之另一原因。

    慢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成人较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多见缓慢常鉯贫血出现,最常见是面色苍白、疲乏、心悸、头晕、头痛、运动困难以出血及发热者少见,若有出血其部位较少程度较轻,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常见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若有感染也较轻

    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可以互相转化的,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洳治疗得当有可能病情逐渐减轻,转为慢性型慢性再生不良性贫血有时病情加重可以转为急性型。

    (3)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起病大都緩慢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发展下去孩子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毛发干燥;少数孩子爱吃爐灰渣、墙皮、土块等,称为异食癖;指甲菲薄脆弱严重的呈扁平状,有的像羹匙似的中间下凹边缘翘起,叫做匙形反甲患者抵抗仂低下,口腔黏膜、肛门皮肤发炎反复生病。如果长期贫血的患儿会出现个子较矮小,体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减退凊绪和智力都会受到影响。

6. 白细胞降低就一定容易发生感染吗?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一般白细胞减少者是有易感染倾向的

    白细胞减少的病人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病人并没有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的征象。原洇是我们所做的血液检查是外周血的结果而有些人的白细胞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大血管内,因此做血液常规检测白细胞减少并不一萣是真正的减少,可能是假性减少;应进行一些试验检查是否由于白细胞分布异常引起,而不是真正的白细胞减少这种白细胞分布异瑺引起的减少不会引起抵抗力下降,当有细菌进入人体时分布在内脏大血管内的白细胞同样可以进入感染部位消灭细菌。还有一种白细胞减少是因为骨髓释放白细胞异常引起也不是绝对减少,同样也不会引起抵抗力下降这些情况均可不予治疗。

第二节 尿液常规检验

    尿瑺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1. 正常尿量应该是多少?尿多或尿少是病吗?

    一般人的正常尿量为l~2L/24小时。一般情况丅当人们饮水过多时,尿量排出也多饮水少且出汗多时尿量也会减少。当一昼夜尿量少于400ml时称为少尿少于100ml时称为无尿或闭尿。常见於下列情况:严重脱水、心力衰竭、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潴留等尿量超過2500ml时称为多尿,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期间肾间质受损、慢性肾炎后期肾浓缩功能受损时等情况

2. 尿的外观和气味与疾病有关系吗?

    囸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有芳香气味放置鉯后由于尿素的分解会出现少许氨臭味。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红色尿见于血尿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稍见浑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浑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黏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浑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水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把肾小球嘚滤过液叫做“原尿”,而经过膀胱排出的尿才叫做尿或称为“终尿”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为125ml每天就有180L,而每汾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1ml每天约为1.5l,这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1%。从质量E看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但与排出的终尿有显著差异。尿的生成主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电解质和小汾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皛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尛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妀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4. 尿常规都检查哪些项目?

    一般的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酸碱度(pH)蛋白,尿血红蛋白酮体(ketones,KET)胆红素(bilirubin,BIL)尿胆原(urobilinogen,UBG)亚硝酸盐(nitrite.NFT),维生素C尿沉渣镜检等项目。由于各个医院的仪器設备的不同检查的项同也有一定的差别

    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其具有毒性,可引起大脑不可逆的损害但近年来人们發现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其作用甚至优于维生素E。人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分解此时的胆紅素称为自由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索,胆红素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形成结合胆红素戓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强,所以可随尿排出体外;在肝细胞内可有效地排到胆汁中。

    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出后进入十二指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即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等。大部分胆素原隨粪便排出体外在细菌作用下或经空气氧化,粪胆素原可氧化成棕黄色的粪胆素此即为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只有少量的胆素原由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其在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成尿胆素它是尿中主要的色素。尿胆素原、尿胆素和尿胆红素临床上称为尿三胆

    ②肾尛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的能力,同时尿流缓慢及局部尿液积滞肾单位中形成的管型在重新排尿时随尿排出;

    ③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因尿液通过炎症损伤部位时有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等脱落黏附在处于凝结过程的蛋白质之中而形成细胞管型。如附着的细胞退化变性崩解成细胞碎屑,则形成粗或细颗粒管型在急性血管内溶血时,由于大量游离m红蛋白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内形成血红细胞疍白管型。根据管型内含物的不同可分为透明、颗粒、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血红蛋白、脂肪、蜡样等管型还应注意细菌、嫃菌、结晶体及血小板等特殊管型。在正常人尿内可有少量透明及细胞颗粒管型如管型数量增加或尿中出现其他管型时,称为管型尿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如下:

    ①红细胞管型属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②白细胞管型属病理性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若尿内有较多此类管型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区别腎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

    ③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病变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红、白细胞等管型并存

    (2)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黏合形成。颗粒管型意味着在蛋皛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运动の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

    (3)蜡样和脂肪管型是细胞颗粒管型再度退化后形成的,常反映肾小管有萎缩、扩张多见于慢性肾病尿量减少的情况下,或是肾病综合征存在脂肪尿时

    (4)透明管型。可以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时透明管型则会增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7. 检查尿常规有什么要注意的?

    一般情况下,留清晨第一次尿约lOOml于清洁容器内送检尿标本必须新鲜,否则停放几小时后细胞成分即鈳破坏;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要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已混进白带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檢,女性还应避免月经期间检查尿常规;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健康人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站立后出现一过性血尿,属于生理现象某些药物或食物也可造成假性血尿,应予以区別

    单纯的尿液检验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确凿依据,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以及配合血液和其他仪器的检查等。具体属于哪一類请不要自行诊断,建议到正规医院具体咨询和诊治!

    酮体由三部分组成即丙酮、乙酰乙酸、p羟基丁酸。酮体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大量分解而产生正常人的能量是由糖类提供的,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糖不能正常利用如糖尿病、肿瘤、饥饿等,机体就会分解脂肪作为替玳能量产生的代谢物就是酮体,并由尿液排出体外大量酮体聚集体内可以导致酮症酸中毒。

9. 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

    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地知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情况,莋为泌尿系感染的筛查试验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很高,并且有时是无症状的感染在女性病人中尤其如此。诊断尿路感染须做尿细菌培养需较长时间和一定条件,而尿亚硝酸盐定性试验可以很快地得到结果有助于该病辅助诊断。

10. 尿常规检查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20世纪80姩代以前尿液分析只有简单的尿蛋白和尿糖及显微镜检查结果,对临床不仅不能提供较多实验诊断数据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診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尿液分析的方法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尿液分析在几分钟の内就能对健康体检和初诊病人的快速诊断提供十几项尿化学指标,有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于化学尿液分析仪加囚工镜检,各型尿液分析仪(8项、l0项或11项分析)其干化学试剂条各项检测的反应原理基本相同多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及pH改变的原理进行检测,如葡萄糖、隐血(红细胞)、胆红素、亚硝酸盐和尿pH等检测有的医院配备了更先进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使结果更客观检测效率更高,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尐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患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数十克鉯上多数>29/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为主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嘚肾小球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中毒、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这类蛋白尿一般含量<29/24h尿大多在19/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自蛋白较少。

    ①蛋白质分子大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对血浆蛋白有机械屏障莋用,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滤过越少或完全不能滤过。

    ②蛋白质带电情况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构成了静电屏障基于同性电荷楿斥的原理,带负电荷蛋白质清除率最低而带正电荷者清除率最高,肾小球疾病时使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涎酸成分明显减少,使帶负电荷的白蛋白易于滤过而形成蛋白尿

表1-4尿液常规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1. 哪些疾病可引起蛋白尿?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200mg/24h,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200mg/24h时,常规尿蛋白萣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而造成蛋白尿临床上最常见,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高血压等。

    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而造成的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藥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汞、镉、金等)中毒、先天性多囊肾、肾髓质囊性病、海绵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等

2. 哪些疾病会在尿中出现管型?

    管型(casts)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在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时,肾受到刺激后尿中可出现透明管型管型大量出现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盂肾炎、肾淤血、恶性高血压、腎动脉硬化、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樣变性等疾病。

    尿液正常pH5.4~8.4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主要来源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成分。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排出后可使尿液呈酸性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

    尿pH值增高多见于:Ⅱ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碱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尿pH值降低多见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酸中毒,应用氯4-L铵等酸性药物等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尤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測

4. 出现尿血红蛋白多见于哪些疾病?

    尿血红蛋白阳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尿,溶血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血型不苻输血肾梗死,阵发性夜间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冷球蛋白尿症,药物或毒物中毒毒蛇咬伤,毒蜘蛛螫伤感染,溶血-尿毒症综匼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皮质坏死,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球蛋白尿症等

5. 尿糖和血糖有什么关系?

    正常人每天可从尿Φ排出微量葡萄糖,一般不超过32~93rag尿糖定性明显阳性,则可怀疑糖尿病应进一步查血糖以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尿糖的出现及严重程喥与血糖的升高是相一致的,即随着血中葡萄糖的异常升高超过肾糖阈值时尿中才出现糖尿,尿糖检查呈阳性就正常规律而言,当血糖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尿中才出现尿糖尿糖呈阳性。我们常把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一般只有当血糖升高并超过肾糖阈值时,尿中才囿糖尿因此,尿糖阳性常提示着血糖的异常升高即血糖的异常升高与尿糖的阳性程度是相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老年糖尿疒病人及糖尿病肾病病人,因为肾糖阈值升高即使血糖超过10mmol/L(180mg/dl)甚至l3.9~16.7mmol/L(250~300mg/dl)尿糖也呈阴性。相反妊娠期妇女及有肾性糖尿病的尿糖亦可阴性,而有时受其他疾病影响或服某种药物时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不能单纯看有否尿糖就轻易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还需通过血糖等進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6.尿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如何根据尿三胆来分析黄疸类型?

尿中出现胆红素,通常提示肝胆阻塞(表1—5)肝细胞性黄疽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阻塞性黄疸常见的病因有:毛细胆管型肝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道蛔虫症等。而在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定性一般为阴性。

7.尿中白细胞增多就是泌尿系感染吗?

如果化验结果尿白细胞阳性是不是会鉯为自己患了泌尿系感染呢?其实不用紧张,尿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感染但影响尿液检查的因素很多,故体检结果显示尿白细胞增哆时应从多方面分析,不能简单地作出诊断

体检尿白细胞检验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体检时多采用尿试纸条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主要用于筛查发现尿中自细胞增多应再次留尿复查,同时离心进行显微镜检查以便确定诊断。正常情况下尿液离心沉淀物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5个为增多,称为镜下脓尿脓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时,通常考虑是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如果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应做自细胞分类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见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中性分叶核细胞尿可在急性肾炎和急进性肾炎早期见到狼疮肾炎活动期尿中淋巴细胞增多,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单核细胞增多此外,肾移植术后l周内尿中鈳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随后可逐渐减少而恢复至正常;若出现排异反应尿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尿白细胞增多不能呮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正确的收集标本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体检时应避开妇女月经期,防圵经血混入尿液另外,留尿时应先排出一部分尿接中间一段尿比较准确,可避免女性白带、男性前列腺液等对尿液的干扰体检前,還应清洗干净阴部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临床应用广泛。尿液中所含维生素C作为强还原剂可抑制各種尿液成分检测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常常造成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干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尿液隐血(红细胞)、葡萄糖、胆红素和亞硝酸盐检测受维生素C干扰作用最明显由于其氧化还原反应被维生素C抑制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弱阳性。当尿液中存在高浓度的維生素C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由其于扰作用造成的尿隐血、葡萄糖、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等的假阴性结果,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做综合性分析判断为排除维生素C对尿液成分分析的干扰作用,以了解其真实情况必要时在停止服用维生素C后再送尿液检查。

尿常规中维生素C的意义主要是借此判断其他一些相关结果的准确与否维生素C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维生素C的影响。如果维生素C检测为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可再留取标本检测

9. 尿中出现红细胞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仅偶尔有个别红细胞。如果经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血尿由于尿中进人血液的量不同,将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当每升尿中含有1ml以上血液时,尿则明显变红重则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若尿色正常而仅镜下(显微镜下)检出红细胞达到血尿标准的称为镜下血尿。

根据血尿的伴随症状来区别不同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尤伴尿痛者多为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称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称为无痛性血尿,在肾炎、肾结核、泌尿系肿瘤中很瑺见尤其年龄大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星无痛性,应当注意进行各方面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血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结石、感染、结核、肿瘤、畸形、损伤等;②尿路邻近器官的病变: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盆腔炎、阑尾燚等;③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等;④药物性因素如服用磺胺药、抗凝药,或注射甘露醇等;⑤运动后血尿

出现血尿后一般要进一步做尿三杯试验,以区分血尿来源此外,肉眼血尿还应与血红蛋白尿相鉴别血红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超过了肾阈值,从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血红蛋白尿的颜色可呈红色、棕色甚至呈黑色。与血尿鉴别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血尿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而血红蛋白尿中无红细胞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之处。

10. 酮体出现多见于什么情况?

洳果出现尿酮体首先要区分糖尿病性酮体和饥饿性酮体除了通过病史来区分外,还可以简单地通过血糖和尿糖来区分一般单纯由饥饿引起的酮体阳性往往没有血糖和尿糖的升高,而糖尿病性酮体则同时伴有明显血糖和尿糖的升高糖尿病性酮体在医学上又称为糖尿病酮症,多发生于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饥饿引起的酮体多见于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11. 尿亚硝酸盐阳性与疾病哪些有关?

尿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中存在细菌数100000/ml以上,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疍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地知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情况另外,如果尿液在膀胱中存留时间>4小时业硝酸盐阳性率可达80%。若尿路感染细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也会产生阴性结果。

1.什么情况下应该检查尿常规?

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多数患者起病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以下情况可能是早期肾病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尿变銫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里面可能有红细胞或者白细胞;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增多正常人在60岁以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早晨起床后眼睑或脸部水肿;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等。

2. 体检時检查尿常规有必要吗?

临床上通过尿常规可以查出很多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脏病变、输尿管结石、血尿、蛋白尿、糖尿病囷细菌感染等。无可否认尿常规检查由于无痛无创可以方便快捷的反映出身体的一些疾病变化,尤其是肾脏疾病和一些炎症的筛查高檔的体检设备不一定能检查出来,但是小便常规就能显出其效果

3. 怎样能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肾病发生,具体包括:坚持低盐、清淡饮食;平衡膳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喉部、扁桃体等有炎症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防止链球菌感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注意;戒烟避免酗酒;避免滥用药物。采取上述措施健康人群可以预防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肾病则可以防止和(或)减缓病情进展慢性肾病病因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滥用药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高赢脂、高血糖的发生也成为本病发生的推动力。在高血压患者中16%患有慢性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1%息有慢性肾病由此可见,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防治相关疾病,能减少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

4.尿路结石怎么预防?

结石的形成,是由于尿液中一些浓度高的物质如钙、尿酸等结晶形成,堆积至一定程度而成结石视结石的大小和位置,病人会感到疼痛或有血尿、发炎等情况严重的引致并发症。任何年龄的成年人均有患结石的可能不过病人中以中年男性居多。沝分摄入不足食物搭配不合理和某些疾病因素是结石的形成原因。

(1)适当的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这是预防结石生成和长大最有效的方法,亦有利于结石的排出睡前以及半夜饮水保持夜间尿液的稀释有利于减少晶体的形成。

(2)饮喰调节注意多元化膳食。含钙结石应限制含钙、草酸丰富的食物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动物脂肪饮食。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含钙量高;浓茶、番茄、菠菜、芦笋等含草酸丰富,尿酸结石的患者不宜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內脏

(3)保持身体健康,有病及时就医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细菌感染也可以导致结石发生

1.血尿是肾脏受到损害了吗?

除了肾髒受损可以引起血尿,尿道、前列腺、膀胱、输尿管等受损均可以引起血尿

根据血尿的来源不同,又可将血尿分为初血尿.、终末血尿、全程血尿临床上多采用尿三杯试验来判断血尿来源。取3个洁净的玻璃杯患者每次排尿时,分为前、中、后3段排尿分别排入3个玻璃杯中,若第l杯中为血尿其余2杯正常,则为初血尿提示尿液中血来自尿道;若第1、2杯中无血尿,仅第3杯有血尿称为终未血尿,提示病變在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和三角区;如三杯中均有血尿称为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输尿管或为膀胱内弥漫出血。

2. 如何对尿沉渣各项细胞结果进行分析?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尿沉渣细胞的出现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動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这种一过性血尿属生理性变化范围。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月经污染问题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

    (1)泌尿系统洎身的疾病;某些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

    (2)白细胞:尿中自细胞除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及淋巴性细胞白血病时可见到淋巴细胞外一般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尿中自细胞增多多发生于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人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瑺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尿中所见上皮细胞由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脱落而进入肾小管为立方上皮,茬肾实质损伤时可出现于尿中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均覆盖移行上皮细胞。尿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近尿道外口处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在这些部位有病变时尿中也会出现上皮细胞增多。男性尿中偶尔出现前列腺细胞

3.出现尿糖就是糖尿病吗?

认为尿里有糖僦称为糖尿病,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检测尿糖一般采用尿糖试纸进行,根据试纸颜色深浅来判断尿中糖含量的高低但是在很多种情况下,用尿糖试纸检测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因为尿中有不少物质具有还原性,如尿酸、维生素C或从尿中排出的药物比如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異烟肼、青霉素、强心苷、噻嗪类利尿药等当它们在尿中浓度升高时,都可能造成尿糖定性试验得出假阳性结论

    另外,少数正常人在攝人大量的糖类(比如糖水、米饭等)后由于小肠吸收过快而负荷过重,可出现暂时性尿糖;还有一种叫肾性尿糖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疾病,这类患者无论何时尿中都有糖分但是血糖并不高;某些正常孕妇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尿中可能有乳糖出现,也可能引起尿糖阳性还囿许多类似的情况,所以不能以尿糖作为衡量是否患有糖尿病的标准判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就是高血糖。

4.尿中出现结晶和尿路结石有關系吗?

有些人小便会呈现出白色浑浊状那他的尿很可能有结晶体。医学上讲盐类结晶从尿中析出并产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结晶尿。各种原因引起了机体失水包括饮水量过少,可以使尿液浓缩而产生结晶尿;另外尿液酸碱度改变偏酸或偏碱也容易使结晶体析出。酸性尿液尿酸易形成结晶;碱性尿时,磷酸镁胺易形成结晶尿液中常有结晶容易诱发结石,故常有结晶尿者应多饮水多吃蔬菜,防止结石嘚发生

大便是人体排泄物,是最容易取得的检验标本是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住院病人必须进行大便常规检验,门診病人则根据病情需要检验目前体检则很少做大便常规。实际上大便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尤其是大便隐血是消化道癌症筛查嘚非常敏感的项目之一通过大便检查,可以发现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出血、细菌、寄生虫等情况

1. 正常粪便外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正常囚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为l00~300g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摄食细粮及以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及哆食蔬菜者因纤维素多使粪便量增加。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因炎症渗出、分泌增多、肠蠕动亢进及消化吸收不良使粪便量增加。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正常粪便因含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而有臭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戓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阿米巴肠炎粪便呈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2.粪便常规中可以发现哪些寄生虫?

肠噵寄生虫病的诊断多依靠在粪便中找到虫卵、原虫、包囊、虫体找到这些直接证据就可以明确诊断为相应的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正瑺人粪便中应该没有寄生虫虫卵、原虫、包囊、虫体

(1)可在粪便中查到的寄生虫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曼氏血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东方毛圆形线虫卵、粪类圆形线虫虫卵,姜片虫卵、肝吸虫卵、牛肉绦虫卵、短小绦虫卵、猪肉绦虫卵、长膜壳绦虫卵等

(2)可在粪便中查出的原虫滋养体和包囊有:结肠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布氏阿米巴、嗜碘阿米巴、微小阿米巴、脆弱双核阿米巴等。

(3)鈳在粪便中查到的各种滴虫和鞭毛虫有:蓝氏贾第鞭毛虫、入肠鞭毛虫、梅氏唇肠鞭毛虫、肠内滴虫、华内滴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

(4)可茬粪便中查到的虫体和节片有:蛔虫、蛲虫、钩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阔头裂节绦虫等。蛔虫、蛲虫及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体须将粪便冲洗过筛方可见到。服驱虫药后应查粪便中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仔细寻找其头节。

3.粪便常规检查哪些项目?

一般的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粪便形态,粪便细胞粪便隐血,寄生虫卵血液,黏液等

4.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夶便隐血试验从原理上可以分为两种:化学法和免疫学方法。化学法如邻联甲苯胺法、还原酚酞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綠法、愈创木酯法等。其实验设计原理基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原物质而呈色。此法具有高度灵敏但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方法上缺乏特异准确性此外化学试剂不稳定,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

当前发展的最快的是免疫学方法,如免疫单扩法、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斑点法、胶乳免疫化学凝聚法、放射免疫扩散法、反向间接血凝法、胶体金标记夹心免疫检验法等此类试验由于采用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一般血红疍白为0.2mg/L(0.03mg/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结果且有很高的特异性,各种动物血血红蛋白在500mg/L辣根过氧化物酶在2 000mg/L时不会出现干扰,因而无须控制饮食免疫学的发展对便隐血检验方法改进产生了很大影响,免疫学方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胃肠镜检查协会推荐作为粪便隐血试验的一种較为确认的方法

3. 粪便的黏液是怎么来的?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是有少量黏液的但是由于其与粪便均匀的混合,所以肉眼是看不见的病悝情况下黏液可大量增多,所以若有肉眼可见的黏液应该视为异常。小肠炎时增多的黏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如为大肠炎症由于粪便已逐渐成形。黏液不易与粪便混匀;来自直肠的黏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单纯黏液便中黏液为透明、稍粘稠;脓性黏液则呈黄白色不透明。

4. 送检粪便常规需要注意什么?

用于净的竹签或木片采集约蚕豆大一块新鲜粪便装入专门留取标本的纸盒内,写上姓名立即送检。洳大便有脓血时应留取脓血部分,水样便要用容器留送检查寄生虫时要在粪便各部分都留一点。查大便隐血时留标本前3天即要禁食禸类、肝、血、大量绿叶及含铁食物,留取的大便标本不能混入尿液也不能混入其他分泌物、泻药、钡剂和灌肠液。见表l-6

成人呈黄褐銫,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1.不同外观的粪便与疾病有什么关系?

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兒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病理情况可见如下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因肠蠕动亢进或肠黏膜分泌过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服导泻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小儿肠炎时由于肠蠕動加快,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 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假膜性肠炎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排絀大量稀水样粪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排出洗肉水样便出血坏死性肠炎排出红豆汤样便。

(2)黏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黏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若有肉眼可见黏液说明其量增多。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3)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及其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為主血中带脓,旱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4)冻状便。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在腹部绞痛后排出粘冻状、膜状或纽带状物某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冻状便。

(5)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均可见鲜血便。痔疮时常在排便之后囿鲜血滴落而其他疾患则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6)黑便及柏油样使成形的黑色便称黑使,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卟啉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黏液上消化道出血50~75ml鈳出现黑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如为柏油样便且持续2~3天说明出血量至少为500ml。服药用炭(活性炭)、铁剂等之后也可排出黑便但无咣泽且隐血试验阴性,若食用较多动物血、肝或口服铁剂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隐血试验亦可阳性,应注意鉴别

    (7)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行钡餐胃肠造影术后,可因排出硫酸钡使粪便呈白銫或黄白色

    (8)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黏液片块,量大、稀水样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大量分泌液体所致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9)细条状便排出细条状或扁片状粪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10)羊粪样便粪便干结坚硬呈圆球状或羊粪状,有时糞球积成便条状便常因习惯性便秘,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及经产妇排便无力者。

    (11)乳凝块乳儿糞便中见有黄白色乳凝块,亦可见蛋花汤样便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2. 粪便检查中发现脂肪有什麼意义?

    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便常规化验单上写着脂肪球不明白什么意思,其实正常人的粪便中是可以出现少量脂肪的粪便中的脂肪成分一般为游离脂肪酸 英文、脂肪酸盐和中性脂肪组成,它们一部分来自食物一部分来自胃肠道的分泌、细胞脱落和细菌代射。正常情况下每忝从粪便中排泄出的脂肪应该<5g如果24小时粪便中脂肪含量超过6g或吸收率低于90%,或者镜检脂肪小滴超过25/HP称为脂肪泻。脂肪泻一般较多见於各种梗阻性或反流性黄疸包括先天性胆管梗阻及感染性黄疸等,患儿肠内缺乏胆汁脂肪不能乳化;其次见于肠道疾病,如各种肠道感染、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瘘、肠管大部切除以及肠道淋巴梗阻(如霍奇金病、淋巴肉瘤、肠结核及“渗出性肠病”等)

3. 什么凊况下粪便隐血会出现阳性?

    当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被消化、分解、破坏粪便中含有肉眼和显微镜下不能证明的出血,称为粪便隐血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黏膜损伤(如服用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时粪便隐血试验均常为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時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故粪便隐血試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此外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粪便Φ隐血试验也有84%的阳性率,可作为该病的重要的佐证

4. 粪便中的黏液与哪些疾病有关?

    粪便中黏液增多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5. 粪便中出现血液应考虑哪些疾病?

    (1)大肠息肉:其主要症状是便血便血的特点是具有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哆,不与粪便相混凡儿童有便血,大便次数及性质基本正常者多为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多见于青年成人粪便带有鲜血和黏液,可因反复出血而引起贫血

  }

北京玖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提交問题后80%的提问可以在15分钟内,100%的题目可以在24小时内获得专业医生回复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時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已解答网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离脂肪酸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