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垂体微腺瘤瘤

闽南健康网
> 北京治脑垂体微腺瘤好的医院
北京治脑垂体微腺瘤好的医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北京治脑垂体微腺瘤好的医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北京治脑垂体瘤微血管好的医院是哪家?脑垂体瘤,是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一般来说,临床将直径没有超过1cm的脑垂体瘤,成为脑垂体微腺瘤。  脑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
已帮助用户:8051609
我的建议:
北京治脑垂体瘤微血管好的医院是哪家?脑垂体瘤,是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一般来说,临床将直径没有超过1cm的脑垂体瘤,成为脑垂体微腺瘤。  脑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略  真性的垂体微腺瘤可能是垂体瘤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这种肿瘤从发生生长到一定的体积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或者生长极其缓慢。另一种垂体微腺瘤,从发生生长到一定的体积后可能受周围垂体组织影响或自身环境。
我的建议:
发生改变而不再继续生长。但由于垂体微腺瘤和大腺瘤生长的早期,在影像学和内分泌学及其他临床表现上并无明显的不同,因此任何早期发现的垂体微腺瘤都不能排除继续生长的可能性。  1、无功能腺瘤  多数无功能腺瘤长期不生长,对身体并不造成明显的影响,临床上无需处理。但由于有些微腺瘤是大腺瘤生长的早期,因此,给予密切的临床观察。  2、泌乳素微腺瘤  多是高泌乳素血症症状被发现。此泌乳素微腺瘤治疗以缓解和改善。
我的建议:
高泌乳素症状为目的,大部分泌乳素微腺瘤以药物治疗(溴隐停)为首选治疗方案,溴隐亭通常都能降低血清泌乳素的水平,即便不是泌乳素腺瘤,也会收到明显的疗效。如果药物的副作用大至无法忍受时,可选择改换药物,或者进行手术治疗。尽管微腺瘤是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之一,但对于希望生育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行伽马刀治疗。  另外,对于微腺瘤患者无论是否有妊娠的需要,都可以把嗅隐停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且妊娠期间可以。
我的建议:
酌情应用。对于妊娠期间泌乳素微腺瘤的随访,则要看主治医生如何看待了。》有任何疑问,点击在线咨询专家《  3、生长激素微腺瘤  但是微腺瘤只占肢端肥大症患者的20-25%,因为大多数病人(75&80%)是巨腺瘤,其治愈率仅为60%,大约  40%的巨腺瘤病人手术后需要其它综合治疗。  4、ACTH微腺瘤  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以及患者的期望值,医生可以实施半腺叶切除或是垂体全切,但必须知晓。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本网站为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4 Aili,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德润九州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闽ICP备号-2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牟永告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治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治
牟永告1,2 陈忠平1,2 陈明振3
1.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060
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510060
3.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垂体瘤诊治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510630
摘要: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常见,其诊治较为复杂。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综合分析,口服溴隐亭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以作为备选方法。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Micro-prolactinoma
Mu Yong-Gao1,2, Chen Zhong-Ping1,2,Chen Ming-Zhen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ern China
2.&&&&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ancer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P. R. China
3.&&&& Pituitary Center,The 3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P. R. China
Abstract:Micro-prolactinoma is the most frequent pituitary tumor. The diagnosis of Micro-prolactinoma is established mainly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rum endocrine workups and imaging data.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romocriptine is the mainstay treatment of prolactinomas. In some cases, neurosurgery and radiosurgery are required.
尸检及影像学的研究发现,约10%~20%的人群存在垂体微腺瘤(病变直径小于10mm)[1],作为垂体瘤的特殊类型,与大型垂体腺瘤相比,它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2,3]。微腺瘤多为功能性的,其中GH微腺瘤和ACTH 微腺瘤多因为早期即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确诊,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最常见的泌乳素微腺瘤(micro-prolactinoma,MIP)诊治则较为复杂,由于这些患者多在门诊就诊,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1. 诊断:
MIP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三方面。
1.1 临床表现[1,4]:
 & 泌乳素瘤(prolactinoma,PRL瘤)多见于20~40岁,女人显著比男性多,国外报道育龄妇女是男性的14.5倍。女性病人PRL微腺瘤占2/3,大腺瘤占1/3。女性PRL腺瘤主要以PRL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闭经、泌乳、不孕为临床特征。(1):月经失调和月经稀少是先于闭经的早期临床表现。青春期前发生PRL瘤可引起发育延迟和月经初潮延迟,随后月经稀少最终闭经;青春期后发生PRL瘤表现为逐渐出现的继发性闭经,即早期为正常排卵性月经,随后发展为虽有排卵而黄体期缩短,进而出现无排卵月经,最后月经稀少,闭经。因此,对于近期发生月经失调者,应常规测定血PRL,而且不应少于3 次;(2)泌乳:PRL瘤病人30%~80%有泌乳,当血PRL&200 ng/mL时多有泌乳。可为自发的乳汁溢出,更多的是挤压乳房时小量的触发泌乳;双侧或单侧持续或间断泌乳。因此,对女性病人应常规做挤压乳房检查;(3)不孕:PRL腺瘤目前已成为不孕症的最常见原因。已婚的育龄期女性PRL瘤病人中1/3表现不孕;(4)更年期症状:部分病人可因雌激素水平低,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红,性情急躁,性欲减退或丧失,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因此对女性提早出现更年期症状应怀疑PRL瘤。
男性MIP的临床表现不如女性典型,主要为性功能障碍[5],因该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被忽略,加之患者羞于就医,这应当是MIP男女比例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
但个别微腺瘤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双颞侧视野缺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视交叉下中部的供血微血管比外侧部稀疏,中前部比中后部更薄弱,呈高灌流状态的微腺瘤通过它与视交叉的共同供应血管“窃血”或干扰了视交叉的正常血供,影响视力、视野,往往出现视力减退,会以为眼病而延误诊断。因此,凡有视力减退者应详细了解有无内分泌功能障碍症状,做视野检查,可疑者及时拍蝶鞍像及CT、MRI 检查,并检查内分泌激素水平。
1.2 血清内分泌激素测定
血清PRL升高是MIP的诊断依据之一。病理性PRL升高的诊断应建立在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当PRL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时多半与垂体PRL腺瘤有关[6]。
许多学者[7,8]认为血清PRL &200ug/L可确诊为PRL 腺瘤, 但应除外妊娠、药物、肾衰等原因所至的高PRL血症。
程金华等[9]对1998 年1 月至2001 年12 月在内分泌不孕症门诊诊治高PRL血症68 例,其中诊断为垂体PRL瘤的21例患者中,20 例连续测定血清PRL& 100μg/ L,但未超过200μg/ L;1 例血清PRL 为20μg/ L。21例中1 例CT 扫描为垂体巨腺瘤,20 例行MRI 检查,均为垂体微腺瘤,直径为0.3~0.9cm。
不同时期的WHO 内分泌学分类标准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依据也是不同的,据Rand 等[10]报道,WHO 内分泌学分类引起闭经的原因中,WHO Ⅴ把高PRL性闭经定义为微腺瘤的依据,而WHO Ⅵ把高PRL 性闭经不作为诊断微腺瘤的依据。
&&& 由于影像学上和实际肿瘤大小与血浆PRL水平大致相关,此外如肿瘤侵犯海绵窦,则血PRL水平显著升高[1],因此,除非高分泌型腺瘤,不能单纯根据上述PRL腺瘤的诊断标准来判断MIP,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垂体MIP诊断的又一主要手段。目前,CT 及MRI扫描是MIP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对垂体MIP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3.1 CT 扫描[4,11-13]
&&& 常规轴位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漏诊率较高,CT 冠状位扫描垂体可显示密度不均匀,但骨性伪影较大,如果同时又合并有垂体的偏移,给诊断带来困难,同时扫描所需体位也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这是CT的缺点,但是它能够提供微腺瘤病人蝶底骨质细微变化的信息,如蝶底骨质吸收、皮质线变薄或模糊等,2mm冠状薄层扫描可以明显提高微腺瘤的检出率,采用高分辨率CT直接增强,薄层1.5 mm断面,做蝶鞍区冠状位扫描和矢状位重建及轴位检查,可提高微腺瘤的发现率。
垂体微腺瘤最为特征性的CT 表现是垂体内低密度区,这与造影剂充盈垂体组织与肿瘤组织的方式不同有关。造影剂无需经血脑屏障使垂体组织密度迅速增加,而随循环血中碘浓度的降低其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是肿瘤组织的增强不及垂体组织迅速,其密度是缓慢增加的。因而,在快速注入造影剂后一瞬间,肿瘤与垂体组织相比呈低密度,两者密度差别最大,随后两者密度逐渐相等。由此可以看出,微腺瘤表现垂体内低密度区是相对于正常增强的垂体组织而言,并且快速增强扫描才能较好地显示低密度区,这样便要求注入造影剂速度要快,并在增强前完成定位图的扫描,以保证在注入造影剂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才能使病灶与垂体组织对比最佳。而延迟注入造影剂后增强扫描的时间时,因肿瘤组织的强化程度与周围垂体组织一致,呈等密度小瘤结节样突起,则难以分辨其边界,会导致漏诊。
耿道颖等[14,15]建议,疑微腺瘤时应用CT冠状面薄层扫描(层厚3mm),最好动态增强扫描,直接征象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极少囊变和出血,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增加,垂体上缘凸出,垂体柄偏移,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及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等。增强后扫描,2/3者为门脉供血型,可见正常垂体组织先于肿瘤组织增强,而肿瘤组织增强的持续时间略长于正常垂体,因此肿瘤呈轻到中度强化,但与明显强化的正常垂体组织相比仍成相对低密度影;1/3为动脉供血型,表现为肿瘤组织早于正常垂体组织增强而成高密度影。但应注意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青春期女性的垂体可轻度上凸,垂体高度可达10-12mm。
李萍等 [4]具体描述了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 ①直接征象:多为鞍内低密度区& 3mm 或超过垂体体积1/3,少数呈高密度。表现为等密度的微腺瘤需结合间接占位征象进行诊断。②间接征象:垂体高度男& 7 mm,女&8mm,哺乳期妇女&9 mm;垂体腺上缘饱满或膨隆,不对称;垂体柄移位,偏离中线& 2 mm,意义更大;鞍底骨质改变倾斜,一侧骨质吸收变薄或消失;垂体后叶受压消失。上述征象不是完全特异的,根据单一征象诊断微腺瘤的准确度较低,只有两个以上征象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微腺瘤大多可以正确诊断并且可以定位。据报道垂体增高上缘膨隆又不对称的91 %存在肿瘤,但对&5mm的微腺瘤CT增强其发现率仅30%。
虽然要了解蝶鞍区骨质改变MRI不如CT,但在显示微腺瘤方面,MRI 比CT 更加清楚,MRI增强薄层断层扫描对& 5 mm微腺瘤发现率为50 %~60 %[4],耿道颖等[14]认为,冠状面薄层(3mm)T1WI、T2WI及增强后冠状面T1WI有助于发现微腺瘤,MIP境界多较清楚。
对于垂体微腺瘤MRI是目前公认的最敏感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10,16]。MRI 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和三维成像,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比延迟扫描更为有效。这主要是由于垂体微腺瘤几乎全为门脉供血[17],其造影剂峰值的到来要晚于动脉供血的正常垂体组织,但它的持续时间要长于正常垂体,因而扫描必须强调快速注射造影剂和早期、快速的扫描,即动态增强扫描能抓住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最佳对比期,因而是诊断垂体微腺瘤最佳扫描方法。有作者[10,18]认为动态MRI 应作为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MIP而MRI平扫阴性者的常规检查。 
董静等[12]结合文献提出微腺瘤的MRI诊断标准: ①正常高度( & 8 cm) 或上缘凸起的垂体,平扫及动态增强为信号,延迟序列中低信号区逐渐不明显,作者认为此为可靠的微腺瘤的直接征象。②垂体上缘凸起,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上凸,常提示有潜在性占位病变。③垂体柄偏移。垂体柄与垂体后叶相连,而垂体瘤发生于前叶,故瘤体小,可不造成垂体柄偏移;有研究表明,正常垂体40 %的垂体柄有不同程度偏移,作者认为,单纯垂体柄不偏移或垂体柄偏移均不足以证实微腺瘤存在与否,在决定其是否有病理意义时,需与垂体内低信号、垂体腺高度、上缘形态等多种征象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决定性诊断。④鞍底骨质变薄、侵蚀、下凹。⑤两侧海绵窦受累。PRL瘤及生长激素瘤因其解剖关系,多位于垂体侧翼,侵及海绵窦机会多于无功能性垂体瘤。
正常垂体10 %的垂体功能正常者可出现局限性低信号,其中有的为中间部的解剖变异,有的由于鞍旁颈内动脉流空效应,易使鞍内边缘部发生部分容积效应,而呈现微腺瘤的假象。因此,对没有内分泌症状的5mm 以下的垂体低信号作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应慎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年人,做影像学检查时腺垂体可以有类似肿瘤样的改变,应与垂体微腺瘤区别。对这一类人应该非常慎重,只有在长期的观察后才能下结论[19]。
综上所述,在诊断中应该强调的是:并非每个MIP患者均出现闭经、泌乳、不孕的典型症状;MIP也不是分别出现上述三种症状的主要原因;MIP只是PRL增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机器分辨率及扫描技术等的原因,影像上无确切证据不能否定MIP的存在;上述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垂体MIP的线索,但确诊还要全面了解病情,做多方面检查,与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鞍区动脉瘤、空泡蝶鞍综合征、Rathke 囊肿[20]、垂体增生[4]、异位激素综合征、颅内转移瘤和胶质瘤等相鉴别,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 大多数患有MIP的女性,肿瘤的大小和血浆PRL水平在数年中都不会发生变化[6],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其次为手术及放射外科。
对于一个要求恢复正常月经,特别是尚需生育的垂体MIP病人,不宜破坏垂体的正常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垂体MIP患者往往不需手术或放疗,单纯服用溴隐亭即可取得满意效果,溴隐亭的最大优点,在于不破坏垂体组织的情况下,对PRL 进行可逆性调节。
PRL是一个198肽激素,其作用被认为是刺激乳房组织发育以促使乳汁生成,其分泌可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雌激素、精神压抑及活动所刺激产生,而多巴胺已被确认是原始的PRL抑制因子(RIF)。溴隐亭是一种多巴胺能激动剂,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抑制PRL的产生和释放,降低血PRL水平,还可以缩小肿瘤,抑制其进一步生长,自1978年被FDA认可后,一直被用来治疗垂体腺瘤,并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1]。给予2.5mg的剂量即可抑制PRL长达14小时,在一些患者身上,他的生物学效应可达24小时以上[21],高利特为较少用的多巴胺激动剂。
临床上,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是溴隐亭的服用剂量及方式,妊娠与服药等问题。
&&& 常用的方法[1]:为避免副作用,初始剂量用1.25 mg,睡前服,每3~4天增加1.25 mg。绝大多数患者对2.5 mg,tid的剂量反应良好。
杨星星等[22]经过6年多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溴隐亭对恢复垂体PRL 腺瘤病人正常排卵的最高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因此最高有效剂量的个体化,在治疗中值得引起注意。同时作者所探索的将最高有效剂量维持至病人卵巢连续2 次排卵,然后每周减2.5mg,直至最小维持量的方法,治疗12 例病人,无1例因减药过快,而使PRL再度上升,说明此给药方案是合理的,而且表明用最小维持量的长期治疗,对垂体PRL细胞瘤,特别是微腺瘤,疗效确切而值得推荐。
王文娟等[23]推荐溴隐亭开始剂量每日2.5 mg ,以后每隔5~7d ,增加1.25~2.50 mg/d。多数患者每日总量5.0~7.5 mg。直到患者溢乳明显减轻或消失,月经来潮。药量逐递减至维持量每日1.25~2.50 mg,持续2~3 年,甚至4~6 年以上无不良反应。
大多数患者,停药会造成血PRL重新升高及肿瘤增大,仅有一小部分微腺瘤患者停止治疗后不会复发[1]。对于微腺瘤患者,溴隐亭可在使用一个疗程的基础上每1-2年停用一次来决定需要持续治疗的时间[24]。
服用溴隐亭不会增加先天畸形、自发流产及多胎的危险,怀孕期间服用溴隐亭治疗的妇女生产的婴儿运动和心理发育正常[1,25],但是,一旦确认怀孕,应立即停用溴隐亭[1,26]。孕妇很少出现由于肿瘤扩大引起的并发症,有报告出现并发症的约为0.5%~1%[21]。
溴隐亭的主要副作用为头晕、恶心、呕吐等,饭后服用或阴道给药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采用溴隐亭治疗时,最主要的考虑是患者能否承受这种治疗,并且该治疗需要终生用药[1]。
与大型腺瘤相比,垂体微腺瘤更加适宜经蝶显微手术,但手术操作应特别细致和精确,采用内窥镜及神经导航技术辅助可以为微腺瘤的手术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更安全的保障[27,28]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微腺瘤早期手术疗效可达60%~90%,其中MIP为57 %~90 %[29]。临床实践证明经蝶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的治愈率达到90 %左右[30]。Tyrrell 随访了219 例患者:第1 组 年手术121 例,术前患者血PRL ≤100μg/ L 者,症状缓解率为92 % ,其中91 %为微腺瘤或轻度向鞍上突出的大腺瘤[31]。刘金龙等[3]总结经CT 垂体薄层扫描加矢、冠状重建诊断的垂体微腺瘤(直径≤5 mm ) 28 例,22 例MIP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内分泌治愈率为90.4% 。
对于垂体MIP,如果术前PRL水平高于200ng/mL,单独手术治疗后50%以上复发,由于溴隐亭能使80% 的患者PRL水平恢复正常[21],单纯服用溴隐亭即可取得满意效果,因此现在很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不能承担长期治疗费用等[1]。
2.3 放射外科
对于MIP,药物(溴隐亭)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尽管比较安全,但毕竟有创伤,部分患者不能接受上述两种治疗措施,而普通放射治疗效果有限,不良反应严重,特别是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患者多为年轻人,普通放射治疗对正常脑组织的长期影响无法避免[32]
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X-刀、γ-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疗效良好的报告日益增多[33,34]。Ganz[34]提出γ刀治疗垂体腺瘤有3 个目的: (1) 控制内分泌功能紊乱,改善临床症状; (2) 消灭或控制肿瘤生长;(3) 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张纪等[29]认为上述三点也是γ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优点。Kurita等[35]将微型垂体腺瘤列为能为放射外科完全控制的 “一级适应证”。
&&& 对于垂体微腺瘤的γ刀治疗仍存在争议。有作者认为对于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应先作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γ刀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残留肿瘤及复发的肿瘤 [36]。
&&& Ganz[37]强调,任何报道的治疗“成功”,如果未考虑停药状态下内分泌治愈或病理性增高激素水平下降的百分数,都不能当作治疗成功。无论采用何种技术,统一标准下内分泌正常是衡量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标。对于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来说,显微神经外科的成功率有望达到70%~ 80%,γ刀应作为治疗残留及复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内分泌异常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要求治疗能够合理并迅速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状况。
&&& 任祖渊[30]认为,由于影像检查上许多垂体微腺瘤难与垂体组织区分,治疗较难避免影响垂体功能,且不可逆。特别是青少年和生育年龄者,不宜采用γ刀治疗。对于γ刀治疗的病例需要建立客观的观察指标如内分泌激素水平、视功能、影像学检查等以及长期严密的随诊观察,进行研究实属重要。
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并发症[38]主要有:(1)垂体功能低下,其发生率在10%~33%,一般认为与定位不精确和剂量过大有关;(2)视路损害;(3)肿瘤内出血;(4)肿瘤控制不良或激素高分泌控制不良。
& &&总之垂体MIP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医生对患者个体情况的了解判断和患者的意见,有时比较复杂。比如对一个PRL增高但是增高的程度又达不到MIP的诊断标准(PRL &200ug/L), 有一定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上病灶不明显的患者,虽然不能确定为MIP,笔者认为医生应该在排除了其它引起高PRL血症的病变后,在定期随访,动态观察的同时,给予嗅隐停治疗,因为高PRL状态会引起及不育[1]。
[参考文献]
[1]&&&& 王任直主译. 垂体腺瘤[M].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2]&&&& Onizuka M,Tokunaga Y,Shibayama A,et al.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al system for transsphenoidal surgery[J]. Neurol Med Chir,-569.
[3]&&&& 刘金龙,陈明振.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12.
[4]&&&& 李萍,刘国良.垂体瘤的分类及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57-260.
[5]&&&& 骆纯,卢亦成,孙克华,等.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09-111.
[6]&&&& Cunnah D,Besser M. Management of prolactinomas [J]. Clin Endocrinol(Oxf):231-235.
[7]&&&& Klibanski A,Zervas N 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omone 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N Engl J Med,2.
[8]&&&& 陈玫,张天锡.垂体催乳素腺瘤[M]. 见张天锡(主编). 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上海: 百家出版社, .
[9]&&&& 程金华,张玉荣,王秀春.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569-570.
[10]& Rand T, Lippitz P, Kink E,et al. Evalua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with dynamic MR imaging [J]. Eur J Radiol,.
[11]& Nichols DA, Laws ER, Houser OW,et al. Comparis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p 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s [J]. Neurosurgery,.
[12]& 董 静,王新荣.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诊断[J].中国综合临床,):1034.
[13]& 卢丽霞,郑国梁,曾其祥. 垂体微腺瘤CT立体定位法[J].癌症,):368-370.
[14]& 耿道颖,冯晓源. 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58.
[15]& 沈天真,陈星荣主编.鞍区肿瘤[M].神经影像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7.
[16]& 王秀河,黄耀熊,黄力,等.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05.
[17]& 李联忠,戴建平,赵斌. 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Smallridge RC, Czervionke LF, Fellows DW,et al . Corticotropinand thyrotropin-secreting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detection by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Mayo Clin,.
[19]& Abe T,Ludecke DK,Saeger W. Clinically no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 Neurosurgery, ):843-848.
[20]& Byun WM, Kim OL,Kim D,et al. MR imaging findings of& Rathke’s cleft cysts: significance of intracystic nodules[J].Am J Neuroradiol,):485-488.
[21]& Thorner MO. Prolactinoma.In:Bardin CW,ed. Current therapy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4th end. Philadelphia:BC Decker,.
[22]& 杨星星. 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J]. 新药与临床.): 298-300.
[23]& 王文娟,沈稚舟.垂体泌乳素分泌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67.
[24]& Klibanski A,Zervas 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ormone-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J].N Engl J Med :822-831.
[25]& 陈蔚琳,边旭明,盖铭英,等.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处理和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335-337.
[26]& Chiodini I, Liuzzi A. PRL-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in pregnancy. J Endocrinol Invest. ): 96-99.
[27]& 刘丕楠,王忠诚,张亚卓,等.内镜下经鼻腔- 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0-222.
[28]& 杜固宏,毛颖,周良辅,等.神经导航在垂体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68.
[29]& 张纪.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进展[J]. 中华外科杂志,):190-192.
[30]& 任祖渊. 努力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35.
[31]& Tyrrell JB, Lamborn KA, Hannagan LT,et al. Transsphenoidal microsurgical therapy of prolactinomas: initial outcomes and longterm results [J]. Neurosurg,4-263.
[32]& Laws ER,Vance ML.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pituitary tumors[J].Neurosurg Clin N Am,):617-625.
[33]& Kobayashi T,Kika Y,Mori Y.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ushing disease: long-term results [J]. J Neurosurg,
Suppl): 422-428.
[34]& Ganz JC. Gamma knif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J]. Stereotact Funct.Neurosurg,1993,64 Suppl 1:3-10.
[35]& Kurita H, Kawamoto S, Kirino T. Radiosurgically treated acromegaly[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36]& Tung GA,Noren G,Rogg J M,et al.MR imaging of pituitary adenomasafter gamma 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J]. AJR Am J Roentgenol,):919–924.
[37]& Ganz JC.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20-322.
[38]& Hoybye C,Grenback E,Rahn T.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producing pituitary tumors: 12-to22-year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J]. Neurosurgery,):284–291.
发表于: 15:41
我也是才发现患了垂体微腺瘤。目前口服嗅隐停,下个月再去医院测秘乳素,求医路一片茫然
z***(来自广东省东莞市联通的网友)
牟永告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牟永告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牟永告大夫提问
牟永告的咨询范围:
脑、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复发胶质瘤免疫治疗;脑转移瘤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诊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垂体微腺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