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的血凝酶现象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实验一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课件(PPT演示)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实验一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课件(PPT演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31|
上传日期: 10:21:0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验一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课件(PPT演示)
官方公共微信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病毒感染——血凝抑制试验
 来源:&&   |
  许多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所抑制,称血凝抑制试验。常用于含血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乙脑病毒)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检验士/师/主管检验师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550元/人 
800元/人 
1500元/人 
6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650元/人 
900元/人 
1700元/人 
42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血凝素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血凝素是指红血球凝聚素,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故而被称作血凝素。
血凝素简介
英文: hemoagglutinin,
血凝素是指红血球凝聚素。病毒的表面存在两种蛋白质,一种称为红血球凝聚素(hemagglutinin),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中的“H”指代前者,“N”指代后者。而就目前而言,红血球凝聚素有18(H1~H18)种形态,神经氨酸酶则有11(N1~N11)种形态。它们会引发免疫系统作出反应,特别是红血球凝聚素,当身体需要产生预防流感抗体时,身体会主动找寻这种蛋白质。
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
血凝素解释
血凝素工具书
血凝素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是Hirst在研究流感病毒时偶然发现的,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的一种刺突,是糖蛋白。由病毒核酸编码,可与
表面受体结合而出现血凝现象,也有中和病毒的作用。可发生变异,从而造成新亚型的流行。
血凝素学术文献
血凝素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一种像三角形的细长棒能凝集被称为血凝素。
2、47.0752.93外膜蛋白OMP28.85±2..41鞭毛蛋白Flagelin9.88±1..093讨论红细胞是用作研究细菌粘附的常用细胞作用于红细胞的粘附素特称为血凝素。
血凝素生物组成
病毒基因组片段4编码流感病毒的主要膜蛋白血凝素(HA),各型及亚型病毒的HA基因长度略有不同,从
核苷酸不等。HA蛋白的命名来源于病毒颗粒通过HA蛋白与特异性含唾液酸的受体结合,凝集血。其合成是首先在细胞内质网合成分子量为 76 kD、含有 562~566个氨基酸的 HA蛋白前体(HA0);随后 HA0分子水解成为HA1(分子量47 kD)和 HA2(分子量为 29 kD)两个多肽,前者含 319~328个氨基酸,后者含221~222个氨基酸。两者间靠二硫键相连形成具有典型的Ⅰ型膜蛋白结构的HA分子。当HA0裂解时,位于裂解位点处的1至数个氨基酸残基从HA分子上解离。HA0分子水解为HA1 和HA2,是病毒感染性的先决条件。HA蛋白的大部分位于膜外,近HA2羧基末端的疏水区穿过双层类脂膜,将HA分子嵌在膜上。HA2多肽的羧基末端位于膜内。HA蛋白在细胞内转移时经过高尔基体,并在此进一步加工修饰,如糖基化。甲3型HA蛋白至少有7个N型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1),其序列为N-X-T/S(N为天门冬氨酸,T为苏氨酸,S为丝氨酸,X为任一氨基酸)。HA蛋白含有氨基葡萄糖,甘露糖和岩藻糖等,这些糖分子的侧链可覆盖糖基化位点及其周围的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含糖量约占蛋白质的20%。糖基化位点的增加或减少对病毒的及其他生物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HA蛋白的三个功能是与细胞表面病毒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病毒外膜与细胞内小体膜融合释放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以及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
血凝素功能
血凝素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受体结合部位
利用X线晶体衍射技术证实,流感病毒的HA蛋白以三聚体(trimer)的形式存在于双层类脂膜上,即由 3个非共价结合的HA蛋白单体所组成,长约 13.5 nm(135A)(见下图)。HA蛋白三聚体可分为呈杆状的基底部及呈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长约7.6nm(76A),纤细杆状,有3个HA。肽链螺旋缠绕而成;头部较膨大,主要是由HA1肽链组成。病毒的受体结合部位呈浅口袋状,位于HA蛋白的头部。受体结合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在不同亚型病毒HA蛋白中高度保守,如第98位的酪氨酸残基,153位的色氨酸残基,183位的组氨酸残基,190位的谷氨酸残基和 194位的亮氨酸残基。此外HA蛋白中第224~228 位和第134~138位两个区域分别构成受体结合部位的左右两缘,HA蛋白头部有 5个抗原位点,分别为 A、B、C、D和E。
血凝素HA蛋白的融合肽
HA2多肽的氨基末端即为融合体,对热敏感。当PH为中性时,HA2多肽的第76~126位区域形成一个较大的α螺旋;第56~75位区域形成半环状结构;第33~55位2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另外一个较小的α螺旋。当PH 降至5.0~6.0时,HA2多肽的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性改变,第 40~105位区域形成一个大的α螺旋,并向前推进约 10 nm(100A)。这使原来藏在HA蛋白 三维结构内部的融合肽暴露,并靠近细胞膜,虽然目前对融合过程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推测融合肽移位后可插入细胞膜内,进而介导病毒包膜与胞内体膜融合。
血凝素HA0分子的水解与病毒的感染性
HA0分子水解为HA1和HA2两条多肽链是决定病毒有无感染性的先决条件。各亚型病毒HA 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如人H1、H2及H3型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只有一个单独的精氨酸残基(R)。而另外一些病毒的HA蛋白,特别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则有数个碱性氨基酸。根据对禽H5及H7 HA蛋白的研究发现,非致病性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含有1~2个碱性氨基酸,其序列呈R-X-X-R/K(X为其他非碱性氨基酸残基);而致病性HA蛋白的裂解位点至少由4个碱性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序列为 R-E-R-R-R-K-K-R。
人流感病毒用鸡胚分离培养时无需加入外源性胰酶,因为鸡胚组织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可水解病毒的HA0蛋白,使其具有感染性,但用哺乳类动物细胞(如MDCK)培养时需加入外源性胰酶以协助病毒HA0分子水解。
血凝素丙型流感病毒的HEF蛋白
HEF是丙型流感病毒唯一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它具有与受体结合、介导膜融合及受体破坏酶 等功能。HEF含有655个氨基酸,水解为HA1和HA2两个多肽链,两者间靠二硫键相连。HEF的
序列与甲、乙型病毒HA蛋白有较大差别,但其半光氨酸残基的数目与HA蛋白接近,故推测其三维结构与HA蛋白相似。
血凝素植物血凝素
因为种类很多,还有植物血凝素,能激活小转化为,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尚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使白细胞数上升;对病毒侵袭的细胞有杀伤作用,并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在体外能抑制人体食管癌及肝癌细胞株,对艾氏腹水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急淋、急粒)、晚期绒癌及恶性葡菌胎、、、、、迁延性肝炎等。
药物名称: 植物血凝素
药物别名: 植物血球凝集素,PHA
英文名称: Phytohemagglutinin
说 明: 注射用植物血凝素:每支含冻干粉剂10mg。
功用作用: 能激活小转化为,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尚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使白细胞数上升;对病毒侵袭的细胞有杀伤作用,并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在体外能抑制人体食管癌及肝癌细胞株,对艾氏腹水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急淋、急粒)、晚期绒癌及恶性葡菌胎、、肠癌、、、迁延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
(1)用于肿瘤:每天20~40mg,溶于5%葡萄糖盐水250~500ml中静滴,或溶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40ml中静脉缓慢推入:也可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供肌注。宜与其他疗法(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按病种不同,或在化疗之前使用本品5~10天。或在化疗后使用5~10天。按此,一般需用2~3个疗程。
(2)用于迁延性肝炎:1日量为10~20mg,每日1次静滴,20日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少数病例曾出现一过性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贮于2~8℃冰箱中,使用时新鲜配制注射
血凝素危害
血凝素通常指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在国内由于汉语简称为血凝素,经常与凝血因子相互混淆,而实际上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血凝素并不参与血液反应。凝血因子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conversion of prothrombin to thrombin)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conversion of fibrinogen to fibrin)[1]
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在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和病毒)表面等均能找到,可附著于不同动物的红血球,而使红血球凝集。严重时可致死。水解血球凝集素可得轻、重两链,轻链可与受体细胞膜融合,重链则和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形象的说 ,血凝素是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阶梯。[2]
与血凝素容易混淆的还有植物血凝素,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能激活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尚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使白细胞数上升;对病毒侵袭的细胞有杀伤作用,并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在体外能抑制人体食管癌及肝癌细胞株,对艾氏腹水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急淋、急粒)、晚期绒癌及恶性葡菌胎、乳癌、肠癌、鼻咽癌、再生障碍性贫血、迁延性肝炎等[3]
血凝素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由甲型(Avian Influenza Vrus,AIV)的毒株感染人引起的急性,目前常见的亚型有H5N1、H7N7和H9N2,其中以H5N1毒性最强。人禽流感H5Nl毒株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毒性主要与基因组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有关。一般认为,目前人禽流感病原体直接来源于禽鸟流感毒株;但人禽流感病原体基因也许存在自身分子特点。为了解人禽流感HA基因的特征,我们对广东地区首例人禽流感H5N1毒株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与目前世界各地人禽流感H5N1毒株的HA基因序列的变异、、进化进行比较,以期对人禽流感控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维基百科-凝血[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A+医学百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凝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