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推销药品?适合于中老年保健药品人

热线帮助:
咨询编号:部门:延吉公安局
向老人电话推销药品算不算骚扰?
& & &也不知道我家里的信息怎么被透露出去的,哈尔滨有个自称药品代理的公司一直骚扰我父亲,上次已经买了5000元的药物,根本不起治疗作用,这次又来电话,软磨硬泡又让我父亲买药,让我父亲买1万的药品,说家里没钱,就让买3000元一疗程的药,哎,没办法,我父亲被他们花言巧语说服,又要买了,怎么劝也没用,不让买就说又不是花你的钱,不用你管之类的话。我真是头都大了,这几年买这些广告药已经快把家里积蓄花没了。
  不止这个电话隔三差五给我家打电话,什么广州,浙江等地也来电话推销药品,并且知道我家的具体信息。
  这种情况能不能报警?告他们骚扰?
回复编号:部门:延吉公安局
您好:推销电话不能列为骚扰电话立案调查。您可以将推销电话列为手机或者电话黑名单,拒绝接听。
主管领导:金武2537838
回复部门:局纪委2537838
延吉公安局
时间: 14:31:46 回复人:admin3o15晚会四号热点投诉——先洗脑后卖药 老人上套把钱掏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打着举办讲座的名义,不断给参与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推销一堆三无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这种骗局屡见不鲜。在3&15晚会的各种投诉平台上,有很多网友替家中老人发来邮件,投诉所谓的保健品和药品骗光了老人的钱财,或是咨询如何才能说服家中老人不再购买保健品。
  来自陕西西安的吕先生投诉,其父亲在世时经常接到自称是某某专业研究协会打来的推销电话,专门推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老人因为深信电话推销而耽误了病情,直到去世以后,推销电话还在不停打过来!父亲去世了,健在的母亲同样对电视、广播里的医疗保健广告深信不疑,继续高价购买各类保健品,已经花光了平生所有积蓄。
  网友&我心依旧&投诉称,家中老人曾参加某公司组织的癌症筛查活动,被告知患有癌症,需要买药治疗,价格是9800元1盒。该公司会根据每个老人的经济状况来判定癌症严重程度及需要购买的药量,实际上他们产品注册的只是保健品,而非药品。
  一位来自河北保定的网友投诉,某养生机构向其母亲兜售药品和保健品,短短4个月时间,母亲已经消费了近15万元。这家养生机构专门向老年人兜售药品、保健品,老人货到付款之后,会再接到&专家&的电话,继续推销,他们不开任何票据,也不留任何销售信息,快递打印单上也没有单位地址。
  来自江苏宜兴的范女士投诉,当地有公司在推销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床,一张床贵的要7万元,便宜的也要2万元左右,身边的老人都着迷似的去体验这种床还有该公司的其他产品,而且要听课,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家把自己的积蓄全都花在这样的产品上,而且就像抽了鸦片一样上瘾。
  其实,很多老人心里清楚这些所谓的保健品、理疗品并非如此&神奇&,可却依然愿意参加并选择相信。72岁的薛阿姨退休前是教师,觉得一个人在家比较孤单,子女又忙,有这样的活动去参加一下,和大家在一起十分热闹,多少还能获得些知识。参加活动之前薛阿姨就不断告诫自己不要掏钱,但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说得有鼻子有眼,最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掏了腰包。
  曾经花8万元买了一张&理疗椅&的赵阿姨称,当初销售员上门非常热情,甚至还帮她做家务、陪她聊天,难抵&亲情攻势&的赵阿姨买了所谓的&理疗椅&,甚至准备再花12万元买一张&电磁床&。 赵阿姨还因被子女阻止,跟子女闹过别扭。
  在3&15晚会的投诉平台,类似这些针对老年人兜售虚假药品、保健品的投诉还有很多,总结起来,此类推销有以下特点:
  一、多渠道撒网 对老人&洗脑&
  一些保健品商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铺天盖地长时段滚动播出,潜移默化地为老年消费者&洗脑&,强化对商品的认知。老年消费群体有一定经济基础,对身体健康、享受完美晚年生活又有很高的期待,很容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花样繁多的保健品概念、功效所迷惑,最终上当受骗。
  二、高科技概念当幌子
  一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宣传和兜售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经常用所谓的&高科技概念&做幌子,大肆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说这些保健品可替代药品,诱使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
  三、&话术&营销一环扣一环
  一些专门向老年人兜售虚假药品、保健品的机构,在进行推销和诈骗时通常都有一定的流程--先是在电视台、电台播放广告,等消费者拨打客服热线时,接线员便介绍所谓的&专家、教授&,&专家、教授&再以另一个号码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收到货后,&专家、教授&就会再次来电开药,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之后觉得贵了,&专家、教授&就会以&返还前款&为由继续诱惑消费者消费。
  四、大打&亲情牌&
  一些商家利用老人无子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子女关爱的心理,在推销药品的第一步就亲昵地喊爹喊妈,弥补了空巢老人的内心孤独,诱使老人轻信商家的谎言。有些老人在推销人员的亲情攻势下,就算产品并不可信,也不好拒绝对方的热情,最终还是购买了产品。
  五、小恩小惠当诱饵
  &赠药&、&免费抽奖试用&、 &名医会诊&、 &免费体检&、&免费旅游&、 &专家讲座&等都是经营者惯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在一旁现身说法,诱使老人上当受骗。一些商家定期在星级酒店开科普讲座,还向老人发放&小礼品&,宣传产品功效;或者在社区开设理疗床免费体验店,对前来体检的老人谎称其身体出了状况,进而推销自己的产品。
  2014年4月,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发布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提示,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购买过1种保健品的占51.2%,两种的占24.7%,3种的占3%,未购买过保健品的占14.5%。用过保健品后,感觉有效的占9.1%,一般的占47.4%,无效的占29.2%,感觉出现了副作用的占1.8%。
  超五成老年人购买过保健品,说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确实比较旺盛,一些商家正是看准了这个商机,将推销对象锁定为老年群体。
  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3&15晚会节目组建议您回家多陪陪父母,也叮嘱他们,有病要去正规医院,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不要被推销公司的&免费活动&所迷惑,遇到&话术&营销要多个心眼儿,多和家人商量,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遇到了此类骗局,也请联系我们,我们的联系方式是:3&15晚会官方微信号:cctv315;官方微博:CCTV315;邮箱:12315@ 或12315@qq.com;电话:010-5。
编辑:高二山
责任编辑:王玉飞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CBox央视影音精彩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老年保健药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