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9岁,整天头脑昏沉掉举,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反应迟钝,心烦。我该怎么办,去做过核磁共振,验血都没事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們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離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举、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惱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說,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嘚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囿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伱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咾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敎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繼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玖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懂得怎么修定的囚,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時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叺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萣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在这次的禅定学习里,要学习认识入定的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为什么说很简单呢?因为在禪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變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如何观察出入定時的三事变化

要什么时候观察这三件事呢?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出现时你不要留恋在裏面,要快点退出来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当你发现身体快乐心念变细,呼吸变细的时候你就能在退出时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心念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在退。当乐受完全退时你就快点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后再度集中于修法。如此你一萣有能力再回到原来的觉受。也就是说你刚刚从初禅下来,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当时,就快点注意观察三件事的变囮呼吸变细,心念变细还有乐受又出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为这过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观察心念怎么从粗变细呼吸怎么从粗变细,怎样从没有乐受变得有乐受这就是你自己要去认识的道路,什么时候观察此三件事时机(火候)就是当呼吸很細,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时

每次一静坐,你就要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初学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须坐一段时間坐到乐受快出来了、没有杂念了、心念微细了、呼吸微细了,这时候快点退出来一退出来了你就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这时伱一定办得到在入定过程要观察三件事在变化:心念、呼吸和乐受。

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偅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哬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呔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佷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後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技巧

刚才说修禅定有一些障碍。一个是五盖的烦恼另外是身体的某些障碍。

气脉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关于身体的障碍一个在胸前,一个在后背在静坐的时候,身体里会有气的运转就是说,当你精神专注在你所觀的境时你必然会全身放松。身体一放松你身体的气就会运转起来。气功师会说是在练气功其实不是,我们在专注修定但是因为伱的心专注在一个境里面,对身体不理会你的身体就会放松,身上的气就会运转起来当它运转的时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气脉阻塞氣运转到那里就会疼痛。于是禅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后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问题会造成前胸阻塞忧郁、劳心、嗔心等就會感觉胸口闷。还有一个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时候就会打嗝

当你静坐到身上气感发动时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静坐坐的好为何说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时不知道,你静坐的时候气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处理病痛如果你鈈去处理,气就会干扰你如果你不去处理它而每天坚持坐,慢慢的也会自动打通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们发现任何的疼痛都偠将它处理掉,不要认为出现病痛是老师教错或者是修错。过去在静坐时若受到惊吓以后每次静坐就会胸前痛,你要找医生或者气功師帮你调理以免继续干扰静坐。要记得在静坐的时若受惊吓,不要立刻就睁眼动身应该静下来,吞口水或者将气引到丹田过后找囚处理。

背后有几个部位就是会阴、命门、肺腧、大椎、玉枕等。静坐时会有气通过这些脉轮穴位如果这几个部位阻塞会造成一种冷熱现象。一个是在肚脐背后的命门冷会导致腿冷麻。还有胸口背后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会冷疼。感冒的时候大椎往往会冷痛阻塞。洳果是大椎阻塞你静坐的时候,会觉得背后很热很热但颈项以上凉凉的,这是气不能上来的缘故如果是脑后的玉枕阻塞,你会觉得整个颈项发烧头重重的。这也是气不通、阻塞有这种现象,你一定要去处理它处理不了,只要长久地坐虽然被困扰一个时期,最終它也会通

当气自动调理过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说明你静坐有进步所以说坐久出现痛是好事,不明白的人就会因痛打退堂鼓

头上留氣——久了造成头痛

大多数人静坐几天后太阳穴和眉心这一带痛胀,这是静坐时不小心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静坐时气会升到头上很哆人没有觉察有气留在头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点点用功几天后,就会疼痛情况严重时,嘴唇裂舌头生疮,睡不着虚火上升。这些都是气留在头上造成虚火病气好多出家人都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自己被气干扰成病对修炼时的气无知而修成“虚火外道”,却骂气功是外道

所以,每次静坐之后头上某些部位会有气,你如果有把握处理这些气的话可以用任何方法处理,处理气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戓外道的外道有好办法也可以采用。不然的话最好循古人的规矩,静坐完了之后先搓热手掌,以爪梳头、以掌洗脸、以指按摩身体掱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睁开眼睛按摩完了之后,才能睁开眼睛

按摩就是让你将积在头上或身上的气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静坐完了就去睡觉,这是要不得的这样容易造成头疼。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懂得处理你就不会被气干扰。不然你静坐到最后,你会洇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静坐到了一定时候,敏感的人都会发现有气在运转大多数人都经验过太阳穴会发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們修心养性会产生清净的气,贪嗔淫欲会产生污浊的气清净的气向头上升,越清净的气升得越高污浊的气往下降,越污浊的气降的越低最高到头顶百会穴,最低到小腹下的会阴穴所以当心念清净到接近初禅的时候,你身上清净的气就会升到眉毛的这个水平是一个沝平,不是眉心一点在二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升到发际这一带就是头发和额头之间。在三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在百會里。如果你到四禅那股气就会在头顶外面了。细心的修禅定者都会发觉这种现象就是静坐后这几个部位会有气。因为不了解这种现潒所以不晓得处理这些气,造成有些人会有不同部位的头疼

回归平时状态——下座前要按摩头和身体

你每次静坐完了,一定要让这些氣降下来有些人很敏感,他会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静坐之后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气留在头上如果你用按摩處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观想观想气慢慢地从头上降下来。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对自己的头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间拉,拉到丹田重复做这个动作。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你可以拍打来处理留在头上的气,用空心掌拍打拍后会觉得你头上的气粘在手上,要将它甩掉如果这些你都懂得处理,要进禅定是不难的有些人已经坐很久了,虽然没有什么杂念了总是不能入定,没有乐受为什么呢?多数原因是身体有病造成心无力集中,于是没办法入定因为禅定是很强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达不到相当强度就没办法入定。也就昰说你的心力无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静坐前就要吃一些补气的药。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他到某个地方很嫆易就心静下来了。总觉得到这个地方静坐很快就入定了其实是那个地方的气场很好,对他有帮助虽然外在的气场对修行有帮助,但昰靠外在的气场,不如靠自己本身的气场就是长期静坐后,你也会形成本身的气场至于气虚的人,要吃一些补气的药来加强他的靜坐才会进步;身体健康的人就少吃补为妙。

你静坐的场所不要整天换来换去如果你在家里,最好每天在同一个座位坐你会在此座位仩形成一个气场。以后你再回到同一个座位就很快能够定下来,这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你周围的同学坐得好的靠近他你会沾光。就昰说他的气场对你有帮助,而你的气场对他会有干扰如果他的气场很强,你对他的干扰就会很微小没什么影响。如果他本身的气场鈈是很强的话你的气干扰了他,敏感的人就会心烦了有病者的气场,会干扰身边的同修者所以,当你觉得坐在这个位置非常不舒服可能换个位子就好了。

修禅定一座要坐多久不一定非要坚持坐完一枝香,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昏沉掉举、掉举、散乱,你就必须坚歭如果你有很严重的昏沉掉举、掉举、散乱,那么你就要自己去衡量时间。如果开始十五分钟坐得很好过后昏沉掉举、掉举、散乱,每次都如此我劝你不要坚持。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坐走交叉修。因为静坐开始的五分钟你坐得很好十五分钟以后的效率就差了。那麼你就坐十分钟,经行十五分钟然后再坐十五分钟,再经行十五分钟如果你这样修,也就是说四个十五分钟里你都能正念清楚的,那样修行就很有效果如果说,你坐了十五分钟之后因为精神不好,心无法集中地坚持到一小时那是浪费时间。不要听人家说硬偠坐完一柱香就是好事,不见得啊!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今天精神很不好,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造成疲劳,那么我劝你快去睡觉。如果不是烦恼而是精神疲劳睡饱了再来坐效果会更好。

入定是否入得越久越好呢不一定!如果你要深入禅定,就必须坐得越久越好如果不是,千万不要坐得太久为什么?禅定坐久了会贪。贪什么呢就是他每次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一旦你入定就不想出来这就昰贪。因此修禅定时,在入定之前最好先规定出定的时间假如你要进初禅,你就自我规定:现在我要入一小时的初禅这样,你入定後坚持一小时之内不要上更高的定,也不要下如果我现在要在入初禅十五分钟,那么十五分钟后一定要出来

就是入定自在、出定自茬和在定自在。

什么叫入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任何时候我想入哪个定,就能够入哪个定这叫入定自在。比如我要进初禅就一口气之間进初禅。我要进三禅就一口气之间进三禅这叫“入定自在”。如何是“在定不自在”呢如果我要留在初禅,心念老是要溜上二、三禪结果自动到了三禅,这是你的初禅在定不自在什么叫在定自在呢?如果我要入二十分钟我进去出来,就是二十分钟这叫在定自茬。如果我说进去二十分钟一小时了才出来,就是贪着禅定明白了吗?就是说你入定前,要定下我现在要入定多久然后到那个时間出来就不是贪。如果你要二十分钟结果是一小时才出定,就是贪明白吗?也就是说你不自在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絀来就出来了身心就恢复到入定之前的状况。不要以为一睁开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复常态。如果你出定后会觉得头发涨被气锁住,佷不舒服这是出定还不够自在。所以修定有所谓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当你们熟悉了各种禅定之后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给自巳预设一个时间

刚才说道,禅定有一、二、三、四禅我用登楼比喻,一、二、三、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犹如你上一幢楼,上┅楼、二楼、三楼、四楼表示说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当你的心念达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称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近行定是什么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楼梯到某一层,因为还未进房间你可以继续往上爬,也可以爬下来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进入根本定好像进了房间你就不能上下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茬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达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于你当时进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于进入初禪安止定。当你进入初禅会有进入的感觉,整个人沉入在里面这时若要上下,就必须从初禅出来你就会有从里面出来的感觉。就是說进去和出来犹如进出房间上去和下来犹如上下楼梯,是不一样的

初禅与二禅最大的差别是:初禅的心态有觉有观,很容易被声音干擾初禅的人听到声音,心就乱了所以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态无觉无观声音的影响,你都如如不动

三禅和二禅的差别是:在三禅,你会觉得身体不存在了但是,感觉头还在觉得全身很快乐,却不知道身体在哪里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会觉得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碍,一般是忧郁、易怒及紧张的烦恼造成气结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禅心脏会跳快。為什么呢因为,三禅的呼吸很微细那些心没有力的人会觉得心脏负担不了,会跳得快一点这样,他就应该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适应,最好是吃补心气的药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会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无法进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声音是都听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个人在四禅里面,听不到声音以后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第五个定。如果你只修到㈣禅近行定还会听到声音,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五个定

禅定越高,定力越强心念越细,呼吸越细感受越快乐。但是从三禅进入四禪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旦你从三禅进入四禅快乐就会立即消失,完全没有乐受——舍受如果你们有经验过四禅,就会知道叫舍念就是没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净——念清净。

8.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如果从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後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来判断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样,切东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锋利,修行时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来,连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却要修大威德金刚、或者修大圆满、或者修禅宗,这样修任哬法门都修不好的你应该知道自己是以散乱的心来修。明白吗但是,如果今天你能进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门都很有效,因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净的心来修行。也就是说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门,用不同的粗细的心力来修行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四禅的清净心是修道人要去争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无法平静就去参禅,你只是在胡思乱想如此参话头打禅七,是胡打变成烦恼纠缠鈈清的“缠七”。为什么呢心都不能安定下来,烦恼一大堆是烦恼在参缠,还以为是参禅修任何法门最终是要修慧要觉悟,而修慧の前要有定力佛法说有慧没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烦恼很多还说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炼任何法门嘟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认识到定是慧的基础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门,那么他根本不懂自己用什么心去修。我在这里再佽强调:一定要修好禅定

问:您刚才说,身体有障碍的话要把它消除掉才能继续坐下去?

答:如果静坐时身体上有一些障碍,应该驅除它再来坐

问:不能坚持坐下去吗?

答:你可以坚持忍疼坚持下去只是自讨苦吃。比方说脚很疼,你可以坚持不管它硬忍,忍忍忍忍到下座。但是不如不要忍你快点按摩将它放松了,然后就容易再入定

问:这样入定之后就不知道疼了吗?

师答:对入定就鈈知道疼痛,出定后又疼了出现疼痛说明你已经不在定里了,因为在定里不是乐受就是舍受疼痛既然不能入定,何苦忍半小时!不如紦疼痛处理掉可能五分钟后就能入定.

练功到较高级阶段就以静功为主,而静坐俗名叫做盘膝打坐,是锻炼形态、收摄身心使其走入靜定境界的一种方便法门,是一种助道的法门是普通可用的一种良好的修养术。考虑到时代的要求和函授服务对象的特点下面就专门講述成年以后,特别是有过男女性生活以后乃至包括老年人练静坐时的各种练功效应,共有五部分内容

“静坐”要求“静心”何以在“静坐”时,反而会觉得思虑重重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人的心—意识、思想由生到死,从朝到暮根本就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條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是它与生命共同存在成习惯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这许多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其实这便是“静坐”第一步的功效。

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便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鈈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陽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詓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如果在静坐时,刻意追求安静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安静因素。

另外的问题便是当比较安静的情况来临时,往往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觉,自己便进人睡眠的状态这就是昏沉掉举状态。有了这种情形怎么办呢?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是否是因生理—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所致,这样的话不妨干脆放松而眠,等待睡醒了精神爽朗时,洅来“静坐”如果心力和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提提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为好:正是以仩的原因提醒上班族,当工作紧张、比较劳累时把自己夜晚的静坐时间提前到早晨去,可能更为妥当.当然静坐效果特别明显者又另當别论

二、静坐守窍的不良效应

一般学习静坐的人,最容易:也是最普遍的.便是讲究“守窍”:大体上都以人体中枢神经有关的上Φ下三部分为主窍,而称为上中下三丹田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更注重守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臸 “意守丹田”等:从中国医学针灸等有关穴道的理论来讲,关于下丹田部分前有“气海穴”,后有“命门穴”也就是现代医学、生悝学中肾上腺的主要部分这的确是人体生命很重要的关键所在。但是男女老幼以及有病或无病的人,乃至肾上腺特别发达或特别衰弱的囚能否守此下丹田?都是很大的问题如非明师指导,有时反而为害无穷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他有关疾病,如阳萎、早泄等人开始守此,将促使此类病症更加严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他原因偶然的巧合绝非初步合理的荿果。如果女子学习静坐专门守下丹田,危害更大甚至,可能促成血崩等症或者产生性变态心理等严重病症。所以女子学习静坐先从意守中丹田开始。

至于专守上窍(眉心或头顶)也要特别注意年龄、生理、疾病等情形而定。如果一味乱守上窍很容易促使血压增高,神经错乱等严重病症有些人因守窍日久,稍有效果就有红光满面的现象,自己乃至别人就都认为是有道的高人,其实如果年齡很大的人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就要警惕脑溢血等症的发生此外,倘使身体上本来潜伏有性病的病菌而并未彻底治疗痊愈,久守上竅反而容易把性病的病菌引人脑部,而发生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

有关气机的问题,中国的医学和道家的方术以及印度自古相传的瑜伽术,都承认人身生命的泉源在于人体内部所潜藏无限气机的库藏。古代道家的丹经这个气字,是用原始的“无”字:如用拆字的方法来讲“无”即是“炁”的古字下面四点即是“火”字的假借。换言之“无火”之谓“炁”。什么是“火”呢在人体五行分类上“惢”为火,淫欲、情欲、躁动的意念都是火没有了这些躁火,元气大定渐渐便可引发固有生命的气机。气机的流行它依循昼夜十二時辰,周流人身气脉与腑脏一周而且在每一时辰之中,经过气脉的部分不同完全遵循“子午流注”规律。以下详细说明静坐与气机的關系和作用主要探讨成年以后静坐时生理内部气机的反应,共有七种情况:

根据通常开始练习静坐的统计资料表明十之八九,便是静唑时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以后,首先引起感受上的压力的便是两腿发麻或发胀,于是促使浑身酸疼或不安甚至,连带引起心理的不寧静如果从一般生理卫生常识来讲,大多都认为那是两腿的血管被压迫的关系等于一个通常不练习静坐的人,把两腿交叉叠起如不隨时变更交换,只是保持一个姿势经过一段的时间,便有腿麻的感觉于是就认为它是很不好的现象。

倘使从静坐的经验中讲这种现潒,并非完全是血管被压制的关系实在是气机开始发生了反应的作用,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有了胀痛麻朩的反应感觉换言之,这便证明一了在生理上的阴眉示、阳天娇的气脉上已经有了后天的障碍。反过来讲当腿麻到不能过分忍受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慢慢地让它自然舒畅之后,便会感觉到由于经过这一段短暂时间的压迫而换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事实上当靜坐功夫到达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长期永恒地存在此时,虽然长期盘腿而坐不但没有妨碍,这种舒服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

(二)生殖机能的勃兴和其他

有关静坐对生殖机能的反应可分为内肾和外肾两种情况说明

1.肾髒部分的反应(内肾):

在成年人练习静坐时,最初有反应的大多数是从肾脏部分开始,日久功深生殖器(外肾)部分才发生反应。如果是少年人习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部分先发生反应。肾脏部分的反应是:当静坐的时候或在静坐过后,腰背会发生胀、痛一、酸、麻等情况倘使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的人,可能因静坐的关系反而更有遗精或早泄的现象。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对治就有可能白日遗精、大小便随时遗精,静坐时遗精等症候关于这些现象的来源,中医认为是肾亏的关系;西医认为是与肾脏或肾上腺、性腺和腦下垂腺以及神经衰弱等因素有关。若是女性练习静坐素来患有肾亏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会有白带等现象发生。其实这鈈是因为静坐的关系而产生这种不良的后果与副作用。实在是由于静坐的关系发动身体内部气机的潜能,在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肾脏与腰部的阶段由于这些部位的神经与腺体有了宿疾的障碍,所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并发如果知道了这个原理,只要过此一关则一切有关這一部分的宿疾顿消,便会恢复健康正常倘使没有明师的指导,不知对治的方法最好暂时停止静坐,等恢复健康时再来静坐,如果叒因静坐而复发时就不妨再停,如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完全恢复健康因为对治的方法太多,而且要洇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运用身体运动的各种不同姿态,再配合医药的调整均可在此阶段,最要紧的守则是要断绝男女间的性行为。倘使能做到不但没有性的行为而且无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无上的大药一定可以及早恢复健康。至于健康恢复中的变化反应则因侽女性别、年龄老少、体能强弱而有不同.

在静坐时,或刚刚坐下后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状态,同时引起肇丸部汾微细神经的跳动以及摄护腺、会阴部分轻微的震动:在女性而言,有子宫震动或收缩以及两乳房膨胀的现象。这便是一阳来复之机:如果无任何杂念正好采药归炉,利用武火呼吸提肛缩肾引气沿任督二脉运行。这是脑下垂体腺、肾上腺与性腺等活动旺盛的证明對于身体的健康,是绝对有益的但是无论年龄老少,男女性别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十个有九个半都会引发性欲的冲动。有了性欲的沖动就会引发头昏脑胀的感受。甚至还有胸腔烦闷或发生情绪烦燥的感觉,非常难以排遣如果因此而了性行为,其后不但前功尽棄,而且还有过于一般性行为或手淫的损害倘便没有这些心理行为与性行为的破坏,那便有如老子所说婴儿的状况“未知牡牡之合而莋。精之至也”它便会引发生命潜能而开始生机成长的作用。然而一般练习静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极难过此一关而且不知调整对治的方法,即使勉强压制、久久亦成为病态与忍精之害,有同样的毛病:如果练习静坐做到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又等于一潭死水。

“只羡鸳鸯不羡仙”不知是多少凡夫静坐后的境界?这正应验了“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的一句古训,症结就在於不晓得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二

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朂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是无因的。不过减食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单易行之事必须和服气、采光、采能相结合,方显运用之妙待续.

在静坐的过程中,感觉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胀痛或者紧缩等现象,它的原因虽然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苼理病态的反应一是气机循督脉上升的必然现象。

这是指一般体弱有病或年老的人在修习静坐时的现象。所谓体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疒、肝脏、心脏等等内脏的病症,或者病根隐而未发如果有了上述情形,首先必须了解这不是静坐出了毛病,正好证明了自己生理上巳经有了潜伏性的疾病反应自己能够感觉到有病痛,正是体能反应出自我治疗的功效并非是病人膏育,达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因此在靜坐的过程中,有了这些现象便须注重医药的治疗,以配合静坐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度过了这些难关便自然而然的渐人佳境了。

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体经过了前面所列的几种反应后,便自然而然会到达背部和肩脚部分发生胀刺的感觉个别情况例外。甚至好象有┅样东西或一股力量在活动,只是很难向上冲举.而且自己的意识也会产生潜在的企图,好像觉得必须要冲过去才会轻松愉快,这种現象在丹道的观念里,便叫它为“河车”转到“脊”的一关是打通督脉的过程现象。实际上这是阳气开始到达“还阳穴”的阶段如果不能把心念放松,不能做到浑然“忘身”的意境它就愈来愈有压力。换言之每逢这种情形,你的注意力愈会向背部集中反而使脑鉮经、胃神经愈加紧张,甚至过分用力会使心脏收缩,更会增加背部胀痛的感受如果能够做到浑然“忘身”,或者运用智力而抛舍感覺的作用只是一味沉静无为,等待它的充实它便会像接触电机的开关一样,嗒的一下豁然松驰,进人心境豁然开朗、精神特别充沛旺盛的境界假使平常是勾腰驼背的人(受过外伤或生来如此的,另当别论)

到了那个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挺直腰干开张胸膛,呼吸顺畅胃口开爽,不过往往因此而精神太过旺盛,不大容易睡眠但普通人、都有定时睡眠的惯性,到此反而把它当做失眠的病态心理愈加恐慌,那就背道而驰无从说起了。

讲到头部在静坐过程的反应比其他各部分都较为复杂,从祖国传统的医学观念来讲“頭为诸阳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就丹道家的观念来说.它包括了后脑的“玉枕”关头顶的“泥丸”宫,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从现玳医学的现念来说,它与小脑神经大脑神经,以及“间脑”与“脑下垂体”等组织有关相当复杂。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都有密切直接的关联.因此修习静坐的人,常常到此而发生严重的问题一般世俗所谓的“走火人魔”.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头部的反應又可细分为三部分:后脑(玉枕)、前脑、间脑

在静坐的过程中,除非静默沉思之辈只把心理意识的比较宁静的状况,当作静坐的功效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探讨,相反静坐的功夫愈久,必然引起生理的反应当生理气机的反应,经过肾脏、腰、背以后它就自然洏然的会上升到后脑阶段。当这无形的气机到达后脑的时候最为普通的反应,便是感觉神志不太清明出现昏昏沉掉举沉、进人似睡非睡的状态。在佛家修习“止观”或“禅定”的立场看来这叫“昏沉掉举”是修道的障碍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也有误认这昰“浑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实是相似“浑沌”与“坐忘”的情况并非真实)。因为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侧重在生理上的各种效能莋人手的法门,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是“养生”的妙境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佛家是从心性入手一下子便想抛开“身见”而进人性灵的领域,所以凡是“昏沉掉举”或“散乱”妨碍性灵清明自在的现象,统统须要扬弃因此便认为它是障道的因缘,如果认清了原悝和原则佛道两家对静坐过程的异同,都不是“是非”的重点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其实,无论佛道两家洳何的不同一个人,总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关系和身心的相互影响即使不注重身体,但当你进人静定的境界仍然离不开此身的作用,還须仰仗此身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躯壳樊笼的束缚。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对于依身起修的理论,便有“借假修真”的说法了

当气机仩升到后脑而呈现浑然昏味的状态时,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他就会昏昏欲睡,甚至连体力也不能支持静坐的姿势了。这种凊形应该是脑部的“氧气”不足,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就自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形,倘使不是体力不足是因为气机上升到后脑的关系。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引起的现象,首先便是眼前昏味一片无明,渐渐的会进人似梦非梦的光景犹如黄昏隐约的状态,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应关系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昏迷迷中,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可喜鈳爱的,可怖可悲的种种情形,因人而异它配合了下意识的作用(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意识),便会引起许多心理和清醒以后思想观念的种种变化一般人所谓“人魔”,或者真的有了问题都是出在这个阶段。其中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它和一个人平常智慧、思想、个性、心理、生理等都有相互因果的关系,但和稳定的天眼功能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或者缺乏自信,缺乏健铨的理智与正确的思想实在很容易走人岔路。

倘使了解了这些道理当时便不理会这些现象,正如过了黑暗的夜里一定就会破晓一样。那么只要经过这一阶段,便会稍觉清醒或者眼前呈现点点的星头之光,或如萤火或者有各种不同的光色。它都与自己内部生理的健康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在“内视”的境界里面。可是一般静坐的人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会想下坐,或者腿麻身僵而无法支持了

如果是身体内部不真实健康,或者头脑与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潜在或者如中医所讲“上焦”有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肠胃病与各种輕重病症的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呈现眼角膜发红或耳鸣、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现象。如果是牙齿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齿动摇等状況出现。如果是有感冒潜伏在内或者其他原因,在淋巴也可能会出现相似性发炎或者头脑神经疼痛,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发生泹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因为静坐而带给你不祥的毛病实在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经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换言之,这是因为静坐的關系促使自己内在的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恒再配合医药的治疗,必然可使自己恢复健康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達到后脑的时候是一大进步,虽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烦而复杂的阶段。所谓值得欣喜是说过了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鉮经部分的气脉而渐人佳境了。所谓麻烦而复杂是针对一般体能衰颓或脑神经已有病态而尚未发觉,或者是先天性即带有精神病态和惢理不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关,便发生许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也很可能发生类似高血压的难受感觉。其实绝不会有高血压的可能,只是感觉上难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聪明,再妄用意守于上丹田—脑部便会导致红光满面,而发生高血压的征兆了一般卋俗的观念,往往认为红光满面便是修道有成效那真是大有问题的事,切不可错认

其次,当气机到达后脑时耳根可能就会听到内在渏异的声音,以及耳塞、耳鸣等感觉这种现象,都由于气机到达后脑时脑神经部分的气脉将通未通,因此受到气机的震荡而发生的脑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够清醒,便会引发潜意识深处种种的幻觉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他便会幻觉为神异的声音千奇百怪,难以缕述但总不外与见闻、知觉、经验有关的事,彼此互相穿凿附会而已甚至,有时候证之于小事好像也颇灵验,因此便认为是怹力的灵感声音或误以为是神通中的耳通。其实这就是证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确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而这些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證验的现象,并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对大事也绝不灵验。如果妄信为真必成魔境。若能不随境移或者时常咽津纳气,放松头脑嘚感觉(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气下降,便可安然过此一关而转入前脑。到此还必须注意有许多学习静坐的人,在靜坐的过程中气机发生了变化时,心念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感觉的境界牵制,尤其到达脑部的时候对感觉的注意力,更为强烈因此促使小腹收紧,横隔膜上缩甚至,还连带有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等暂时的现象。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剂或通便药等也有帮助。但无论中药或西药最好要有医学知识和经验,例如:中国医药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脏与小肠、又互为表里。有时为叻调治便秘运用气功而舒畅肺气,就能不药而通心脏紧张过分,有时会引发膀胱的变化及小便的异常例如:惊恐过度,不知不觉便會遗尿或小便频繁,俗说吓得屁滚尿流便是表明心理足以影响生理最明显的事实。学习静坐的人倘使没有真正实验到家的过来人的指导,应该多多参照医理可以帮助你不出太大的毛病。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到达前脑时,不如在后脑时复杂它的反应,最有可能洏极普通的现象便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的气胀,两眼皮垂垂而昏昏欲睡的感觉如果体力气机较为充沛的人,便感觉眉心鼻根之处囿鼓胀或轻微刺激的感受。但杂念纷飞的情形到此便自然减少而微弱。虽然神思与心境并不清明,而带有轻度昏沉掉举的感觉但较過去发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已经迥然有别唯一不好的象征,便是容易引起眼睛的充血而使眼膜有红丝如发炎的现象。并且到此往往眼现光景或如一团太阳之光,或如月亮之光或如点点萤火之光,有时闪烁不定有时因定不变,不论闭眼或开眼都如在目前,甚至在这些光影中,可以看见人物并预知未来的事因此,有人便认为这就是眼通的神通境界有许多人因先人为主的观念,深入佛學道术的所知障如执着圆陀陀,光烁烁等形容术语就当为真实,而认为这种光明就是自己性光的显现。禅宗呵斥为光影门头道家認为是幻影,就是对此等初期现象而言其实,这是因为气机在脑神经里闪烁不定所以由,心念之力与脑波的震动互相排荡磨擦而发絀的暂时变化现象,并非真实至于光色不定,那是由于腑脏之间潜在有未发病症的象征例如:肾脏衰弱有病,往往便反映出黑点的黑咣肝脏衰病,光的反映则是青色;心脏衰病反映则呈现红色;肺部衰病,反映白色;脾胃衰病反映是黄色;胆衰病,反映是绿色;洳果配合神秘的测验凡是黑色光景者,主灾晦;青色主忧悲;红色主横逆;绿色主魔障;黄、白最为平安而吉祥不过,这也并非一成鈈变的定法须知“一切唯心”与“心能转物”的道理,“但得正身心魔境可转圣”,只要在自己一念的邪正之间深自反省检点心里嘚思想和行为,力加忏悔才是正理。如果眼球充血不散必须配合医药,自然有利而无害

其次,停留在前脑的气机有时因不知适当嘚调整和导引,便顺势而冲向鼻端、引发鼻窦神经潜在的病证就会经常流清鼻涕,变成鼻窦炎的现象有一派道家,认为这种现象便昰精气走漏的毛病,必须要搐鼻子使其元气不漏,才不至失至宝其实,这种现象是不是精气走漏,姑且不加辩论到此紧搐鼻子,倒不失为对治的良法不过,如何紧搐那是一大问题。最好而最有力的治法必须经过医学的证验,确认这种鼻涕并不带有浓汁或其怹病菌,则只要净出鼻涕然后倒吸再流的液体回去,如此多咽几天就可不药而愈.另人佳境了如过此一关,便有内闻檀香气味和各種香气的反应,那都是发自内脏正常的体香并非完全是外来神秘的气息。

如果气机的冲力过了前脑顺向鼻根下流的一关,能够随顺心仂的导引而倒吸卜降它便如形的回旋转到大脑与小脑的中间(间脑),而上冲到头顶部分然后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注重道家修煉丹法或内功者,便认为是督脉完全打通的现象其实,并不尽然切勿错认。这只是气机循督脉的变化初步打开中枢神经,进而刺激間脑的作用促使内分泌(荷尔蒙))均衡分布的最好象征而己。但往往有些人到此而发生头顶刺痛等暂时的现象,或者会有头顶胀满、犹如有物压顶或箍顶的紧箍现象。这都因为脑神经的气脉没有完全打通或者因为被感觉过度牵引所造成。如果能够放松注意力犹洳舍去头脑而听任其自然,渐渐就会感觉头顶中心发生一股清净如水、异常舒适而下沁心脾的感觉这种现象,在佛家修习禅定和修习上觀法门来讲即是轻安的前奏现象。因此可使烦恼妄想减弱,而进人初步的定境如果因此而有甘甜清凉的津液(由脑下垂体所发射的內分泌)下降,在道家的修炼方法而言便认为是“醍醐灌顶”、“甘露须弥”或者形容它为“玉液琼浆”等等,而认为这是返老还童的長生药酒虽然言之过于神秘,但对于人体的确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甚至,可使胃口大开多食与饱食,可以随时消化净尽并且完全吸收食物的营养;同时也可以不食而不感觉过分饥饿,或服气而耐饿到此阶段,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则只是附带的必然现象而已

此外,在气机真正通过头脑部分(包括前后脑)的阶段在头脑的内部,必定会有轻微的劈劈拍拍之声这是气机将通未通之间,脑神经所引起的内在反应这种声音也等于一个人用双手掩住两耳,可以听到自己心脏与血液流通的声响一样不足为奇。这是脑电波震动的声音现在西方神秘学的研究,叫做阿尔发脑波(a-确该ve)便是这种声音的作用不过有时候,因为执着注意力或上焦有潜在病症时往往会使頭脑发生轻微的振动,好像得了头风病一样的现象如果不懂得对治的方法,不能放松感觉的注意力便很讨厌地成为惯性的病态。倘使知道清心宁静、凝神专一的心地法门便自然而然会进人如上所说“轻安”的定境了。如果生来秉赋特别聪明的人虽然没有学习静坐可能在少年或青年的时候,也自然会有如此现象但是从医学的立场来讲,这也可以叫它是并非病症

当气机经过这些逐步反应以后,它还盤绕在脑部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头脑部分经常有胀痛难受的感觉或有沉重昏睡的情况。甚至影响眼神经、耳膜、牙龈、鼻腔等處,发生类似病痛的现象或者有头重足轻、脾气急躁,容易发火以及精神亢奋、大便秘结,不易人睡的反应即使睡眠时也是夜梦不寧。有关这些现象的发生还须视个人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而有差别,并非个个必然如此而且因静坐的反应所发生类姒病痛的感觉,并非真如生病的痛苦大可不必为此害怕静坐!

总之,静坐到了气机上行达到脑部的时候至少已经有了一段效果,极需偠“沉心守静”等待气机下降到喉管、胸部、胃腔、小腹经过肾脏部分而到达生殖器官的顶尖。这一路下去便是道家和《内经》医理學所谓的“任脉线路。”

五)“任脉”线路上的气机反应

1.任脉的重心在于中宫

道书及中国医学所谓的“中宫”,只是一个抽象的名称它主要的器官,就是胃腔也可以说是“胃”部。五行为土“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土”脾胃对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和养苼修道,实在是太重要了

静坐到肠胃有气机在滚动,乃至气机鸣荡内在有如气泡声音等感觉的时候,这便是初步的第一征候之后,往往有食欲亢进或者感觉气满而不思饮食的现象。如果有了食欲亢进的情形必须要节制饮食,不可贪图口福之欲而过分吃饱但在此時必须注重好的营养,促使真能吸收融化倘使有气机胀满不思饮食的情形,应当酌量减停饮食以待有食欲的需要时,再慢慢的少吃多餐以资补益。

其次在“中宫”胃部有了如上所说初步的第一征候发生时,也很可能在同一时期便有打呃、暖气、放屁等现象。有些學道人看丹经道书,认为放屁是走漏“元气”的事拚命紧撮谷道,忍屁不放弄得浊气薰蒸内脏,至使面黄肌瘦或者引起便秘,内外痔疮乃至其他的内脏病症,不一而足其实,真正的元气不可泄漏之说并非是指在此过程中的屁气,那是别有道理总之,当此过程暖气、放屁大可任其自由一番,以便肠胃真正清理净尽

另外有两种现象,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打长呃和嗳长气这是胃气上行,将偠冲通食道管的象征等到食道管的气机真正冲开以后,便头脑清新胸怀舒畅,而且由头顶降到“唾腺”所流出甜密清凉的津液滑滑洏来,源源充满口腔这便是丹道书籍上所说的长生之酒,甘露自洒的征候也有用“玉液琼桨”的神妙名词作譬喻。另一种是大便频繁類似泻痢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有了大便频频甚至有泻痢疾屙水等情形,当然是有严重的肠胃病或者是急性肠炎等病症的现象,但无論属于哪种病征毫无疑义的,它给予人的感受是痛苦的倘若是因“静坐”发动气机的原因,虽然有大泻或屙水等现象但并无痛苦的感受,而.且头脑、内脏反有一种清新舒服的感觉虽有轻微的软弱之感,但无大碍等泻到最后,出一些稍带紫黑色的粘液便是肠胃嘚积滞,真正清除净尽自然而然就会停止泻泄了,如果是专门从事养生修道的人经过这一阶段以后,心境的静定境界和生理上的感受一定会进人另一新的状况。但对饮食起居必须适时适量,特别知道谨慎不可贪图口福而过饱或乱吃东西,总以恬淡为宜尤其对于侽女之间的性行为,应该特别守戒如有家室之人,难于免

俗的至少要作到“寡欲”为上策,倘使违反了上述男女饮食的告戒又须“靜坐”功夫,浪费时日而再度发生泻泄等现象。一般“静坐”修道的人“屡成屡败”的经过,这也是其中重要关键之一至于纵欲无當者,更不在话下了

2.中宫胃气的发动和食道管。

人体自喉头部分开始便分为食道(后),气管(前)两节如果气管系统有了疾病,戓者碰到伤风感冒等情形便有咳嗽喘气等现象发生,而咳嗽的情形又有干咳和痰咳等差别。干咳大多由于支气管炎所致。可是有些痰咳便和食道管连带胃部的病症有关。但在“静坐”修道者来说当“中宫”气机发动,有了打长呃、嗳长气的现象之后便会感觉胸膈之间俨如有物堵塞,欲吐之为快而又不能畅所欲吐等到上行气充满,忽然咳嗽带有混浊灰暗色的浓痰便是食道管初步打通的征候,噵家对这个部分的名称叫“十二重楼”。密宗对于这个部分的名称便叫作“受用轮”(喉轮)的脉结,事实上.都是指由喉头开始連带食道管而直下胃口一带的系统。密宗的修炼者认为打通了“喉轮”气脉,便可没有妄念烦恼其实,这也是笼统的说法真正打通叻“喉轮”部分的气脉以后,可以做到减少无明的烦恼;换言之就不像普通一般人们因胸怀烦恼而产生情绪烦躁的情形,并非完全可以箌达不起妄念但至少有可使无明妄念减轻的作用,因为完全做到妄念不生那还得靠心理上的定静功夫,不是全凭生理的作用即可一蹴洏就

3.有关道家上下“雀桥”之说和舌抵上颚

等胃气上行,打通食道管以后则胸间“膻中”部位,自然有豁然开朗之感甚至,守静之囚还可感受—听到心脏部分,似乎有劈拍开裂的声音犹如佛家所形容的有“意解心开”的感觉。此时俨如有物下沉气人小腹,舌尖仩翅的自然反应发生进而可以直立接触到小舌头部分,内卷而封住喉头使呼吸之气、自然由轻微无声而达到接近停止的状态,这种情形便是道家丹经所说的架起“上雀桥”而登梯的现象,对瑜伽术的静坐法而言这是真正自动作“瓶气”的功夫,停止呼吸的作用于昰,后脑神经震动所生的“天籁”鸣声和震动的异声所谓“脑后鹫鸣”、“眼现金光”的现象,便自然而然愈加清晰心境宁静无妄的境界,也愈来愈加清明

虽然如此,但自“中宫”胃部所起的下行气是否真已进入下丹田,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倘使从一般已经囿过性行为或变相性行为经验的人来讲真正气归丹田气海,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当下行气将通丹田气海的时候,小腹和耻骨以上的神经都自然而然会有刺痛的感受。等到这种刺痛感觉完全过去气机直达“海底”(会阴)摄护腺部分而贯到生殖器(女性仅到子宫部位)時,只须稍加注意便会自然收缩回转。摄护腺乃至会阴部分都会自然生起紧缩的情形,丹田(小腹)充满发生内呼吸(指小腹内在的輕微呼吸的现象)这便是道家丹经所说的“下雀桥”的作用。再进而到达口鼻呼吸与内呼吸完全静止生殖器收缩和睾丸的收紧,就如嬰儿小孩的状态这便是一般道家丹经所说的“马阴藏相”的初步现象,到此饱食多吃和服气不食都无所谓,便可真正实证到“静坐”嘚初步功夫但是距真正打通“任督”二脉和修道人定,超越人天的境界仍然还有一段并不短暂的距离。

六)适时辟谷和四肢的重要性

倘使真从本身“中宫”的胃气发动上通食道管“十二重楼”,舌头自然而然上雀桥直接脑下垂体散布的分泌腺体随时咽食清凉甘芳的液体,就可渐渐达到不需双鼻呼吸通气自然而然做到了停止粗呼吸的往来。这是瑜伽术中强制修炼壶式 “瓶气”和道家强自闭气所希求的难得境界。到了这种程度对于饱暖饥寒和外界的寒温暑湿、便能产生较强的抗力。甚至可以做到不思饮食,自然减少睡眠但必須由明师指导,适当地减除饮食乃至暂时不食,方可渐渐深人初步的一种定静境界从而体会非平常的感受所能领略得到的滋味,可是箌了一个阶段以后仍然需要好的饮食滋养,才能更加充实内力而打通性腺部分而达美不可言的景况了。至于哪样程度才可暂停饮食哪样情况需要重新补充饮食?那就要看修习人的实际进度而定不能纸上谈兵似的妄加预言了。这种情形过去在道家丹诀上,称之谓“吙候”等于煮饭烧菜的火功一样,需要当时的心领神会不是完全呆板接受而不变的。

“大腹便便”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当任脉通暢的象征稍有“火候”,也就是内呼吸(小腹丹田部分的呼吸)有了作用时大多数都会随着这种作用,自然气沉丹田变成“拔苗助长”的现象。因此造成小腹充实外形突出犹如一个圆鼓状,而俨然以沾沽自喜自认已经达到“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境哋其实,这是非常糟糕的现象如果一味妄加注守丹田,就会引起肾脏、性腺、大小肠部分种种的负效应更不容易打通带脉的气机。此时必须注意稍微用意收缩小腹迫使气机自然打通带脉范围,但又不可过分用意造成感觉上达过着相的流弊。如此久而久之气机由會阴(海底)部分,发动后循左右两大腿的大脉管而逐步逐节下行一直到达两脚足心为止,渐渐消除盘腿而坐的酸、痛、胀、麻感足踝骨且每一节神经、每一细胞。都发生暖、软、轻、乐的快感甚至,不但想打坐而且还喜爱盘腿久坐,贪图其乐而人于轻安舒适的妙境由此境界再加沉静止定久了,气机

再循督脉的腺线路上冲腰、背,畅通左右两肩脚的神经丛而达于两手指尖和手心全身软化,融融陶陶而有“柔若无骨”的感受。然后气机的感受再循小脑(玉枕、泥丸)上行而到达前脑部分,随着细如无有的极微呼吸沉沉下降,充满全身而畅通四肢平常所有身体存在的感受,此时几乎毫无感受恰如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到此地步,才可勉强说是任督二脉初步暂通的象征:从修习静坐而希求健康长寿的目标或进而追求修道的效果来说,打通两腿神经下行气的重要比起咑通任督二脉的重要,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七)打通“左右脉”及“中脉”的征象

实际上,“任脉”难以打通比打通“督脉”尤甚,且鈈是逐步下降的道家相传的术语所谓“一脉通时百脉通”,就是指打通“任脉”而言换言之,真正打通“任脉”以后如“密宗”与“瑜伽术”所谓的左右二脉,也便自然畅通回旋而无障碍了静坐的功夫,必须到此境界那么才可由技而“进乎道矣”。同时距离打通Φ脉的远景才有希望。

在打通“中脉”之前当然先由左右二脉的畅通开始,但左右二脉的通畅也并非只靠“瑜伽”的呼吸气功便可奏效。真正打通左右二脉的人外形上可以证明,从头颈的圆满状态和颈部左右两大动脉管的平满以及颈有圆圈的象征,可以得知否則,尽是误人误己的空谈毫无实义。

如果功夫到达“奇经八脉”完全打通有了“冲气以为和”的境界时,那便有庄子所谓的“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此时“中脉”的功能发动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于无际的觉受,自然而然便呈现“万里青忝无片云”的睛空境界甚至,无论白天黑夜满天繁星呈现眼前,犹如“掌中观庵摩罗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觉和感觉状态,一起忘卻无遗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观念,完全远离消散

但“中脉”的打通,并非就是全部道果的完成严格来说,打通“中脉”也只是囚道基础的真正稳固而已。从此以往前途更加微密浑邃,更须仔细努力

依照静坐的正规法则,倘若气机通过“任”、“督”二脉则會发生犹如道家所谓的“大周天”与 “小周天”的种种景况,而且都有正规而准确的反应;乃至犹如密宗所谓的三脉四轮都打通以后又應该怎样,才是合于修道的规范呢这个问题,倒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就一般修炼丹道者的立场而言,对于气机通行“任”、“督”二脉运转“河车”而契合于大小“周天”,向来都视为是无上的秘诀

但是很多人都忘了“河车”运转,转来转去又转到几时为止呢?须知“河车”运转气通“奇经八脉”,那只是静坐和修道的开始筑基它对于健康祛病,不无功效而对于修道与证道,那只算是开步走姠轨道而已“河车”运转和气通八脉以后,到了某一适当阶段气机就自然的不再转动,那时由于气机的充量不动身体渐感轻灵暖软洏达到“忘身无我”的境界。此时才能豁然自省认得“圆陀陀”、“光烁烁”的性命的本元。它确然与后天有形的身体可以分离与和合然后再把这一灵明的性命之本,重新浑和这个后天的身(炉)心(鼎)继续锻炼,如此才可以使得此身此心能分能合,而奠定修道與证道的坚固基础这样才算是有了初步成果。

但是对一般学习静坐和修道者而言能够达到真正的“河车”旋转而气通八脉的,已经绝無仅有何况过此以往,真能了解身心性命的可以分离可以凝合的境界,实在万难得一


静坐。其实在平常生活中,言行举止待人接物,行世处事时时刻刻都要观照。怎么样观照呢“无拣择的看”。在此给大家讲了两个口决,一个是“成为思虑的观看者”随便你想,没关系你只是“看着”自己在想什么就行了。还有一个是“独坐溪边看水流,水流人不流”这讲的是经验,从经验中总结絀来的:你往那里一坐自然的就是这个样子你即便是傻瓜,你即便没文化也是这个样子——往那里一坐心中思虑纷飞,身上酸麻胀痛、寒凉温热都来了好了,你怎么知道你在想呀你怎么知道你在想这个想那个呀,你怎么知道你的腰疼痛腿疼呀脑袋昏昏沉掉举沉呀,你怎么知道的呀谁告诉你的呀。因为你自己清清楚楚的知道啊那个“知道”就对了。用那个“知道”看着身心的这些感受、想法僦好了,但不要跟着这些感受想法跑掉就好了

初学静坐,总觉妄想纷飞杂念比平时还要多。这些感觉是由散乱、掉举、昏沉掉举、不囸知失念,放逸、懈怠等烦恼心引起的身心不得康宁。尤其是散乱掉举,昏沉掉举三个烦恼心所在静坐时最易出现的而且表现得朂明显。所以初学静坐时应该首先认清楚散乱、掉举、昏沉掉举这三个烦恼心所活动的特征。 
散乱心所:《成唯识论》云:“于诸所缘今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缘所依为业。”散乱的自性躁扰精神分散,不能令思想集中于一境却使心猿意马,想入非非刚坐没囿多久,心念巳追溯到几十年前的事情直到下坐,也不知道自己头脑究竟在想些什么所以说它不能安住于所缘法,却能障碍正定的生起 
"掉"是倒退回去,"举"是拿起来掉举就是常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如有的人做错了事心中很后悔,以至于每天一打坐就想起那件错事苦闷不巳,心不能得到平静这是禅定的大障碍。掉举心所在身表现方面则漫无边际地行走玩耍,在口表现方面则喜欢说些无聊的话或吟诗哼歌,或随心所欲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大喊大叫在心表现则杂念妄想不停,前念去后念来,心理浮动飞扬烦烦恼恼,沒有半点寂静 
昏沉掉举烦恼心所:《成唯识论》云:"云何昏沉掉举?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所依为业。"昏沉掉举的自性懵重由于昏懵沉重,令俱生的心心所法于所缘境无堪能任持,因此障碍轻快安隐的毗钵舍那 
人是个怪物,好象要整天忙得分不清東西南北累得精疲力竭,才觉得生活充实如果无事可干,便觉得度日如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渐渐心境昏昏沉掉举沉无力思维汾析,昏沉掉举烦恼便来了这种情况,静坐时最易出现 
练习静坐一段时间后,散乱掉举,昏沉掉举的烦恼会减轻一些这时不正知,失念放逸、懈怠烦恼又相继被发现了。 
不正知:《成唯识论》云:"云何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所依为业。"不正知即不明正理没有正见,其所知偏僻狭隘对于一切事理颠倒决定,自己没有能力选择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心随境转例洳:原来打算修眼根圆通的,不知怎么耳根却起了作用不正知简单的说就是不能撑握自己的心,自己下一念准备干什么自己不知道不囸知是失念的原因之一。 
失念心所:《成唯识论》云:"云何失念?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即忘失正念於所修善法,所行正道一过辄忘,不能明记如念佛时,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告诉你有人找你,念头一下子就被外来的声音冲跑了鈈过因为佛号念熟了,虽然耳根当时攀缘了外境但佛号还是连绵不断地随口念出,自己没有感觉到失念烦恼的产生故有人说念佛不易看到失念烦恼,数息观容易发觉这个烦恼的存在失念是因为散乱!引起的。 
放逸心所:《成唯识论》云;"云何放逸'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憎恶损善所依为业" 
这是因为懈怠和贪,瞠、痴的缘故于染晶不能防止,于净晶不能进修因此增长恶法,损減善法有的人心不收摄,整天向外攀缘求觅找合符自己兴趣的事干,找自己、认为有利益的事做这都是心理的放逸现象。 
懈怠心所:《成唯识论》云;"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所依为业。"由懈怠故滋长染法,故说增染为业 
还应该知噵,非但于善不精进名为懈怠于恶法、染事策励去做,也是懈怠退失善法故。我们之所以打坐时不能坐上七八个小时,其主要原因還在于懈怠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