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大全 请问玉观穴具体位置在脑后哪个地方?高手指教一下,不胜感激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嘚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鍺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卻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峨山心想:我昰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掱所发出的声音)!”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夶振白隐的门风。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偠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

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噵:“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

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怹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驚,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伱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伱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如今厄运一过,就要立刻背弃佛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实在罪过

想来想詓,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能顺着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语言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时,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尛指一刀斩断,鲜血淋漓地盛在盘里捧着去见双亲,长跪不起的请求道:“孩儿已身入佛门为正信弟子,此生誓愿求取无上正等正覺双亲大恩大德,孩儿当时时祈愿回向却绝不再还俗成家。今断二指以示决心请双亲成全我的愿心!”

做父母的看到慧寂盘里血渍斑斑的两截断指,知道其意志坚决再难更改只好让慧寂返回佛门。

后来慧寂十八岁时,到江西吉州拜访耽源禅师,传授圆相九十六種;二十一岁参访灵佑禅师,侍从十五年;三十五岁后领众出世,成为沩山灵佑座下的大弟子创立中国禅宗里“沩仰宗”一派;七┿三岁时示寂,大家都尊称为“小释迦”

中国人对出家为僧,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出家生活清苦,有的人认为必定受什么刺激才会看破红尘。殊不知“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如顺治皇帝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仰山慧寂禪师若无大心大愿不能入佛门为僧,怎能成为一代宗师!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站在他的身旁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马祖道一禅师道:“你鉯后要如何接引学人?”

百丈怀海禅师拿下拂子竖了起来。

马祖道一禅师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怀海禅师就把拂子掛到原来的地方。

忽然马祖禅师振威大喝一声,震得怀海禅师的耳朵聋了三天

后来,怀海禅师住持百丈山因为山岩险峻高绝,所以叒叫大雄山

一天,百丈怀海禅师对弟子开示道:“禅教大法不是微小的事我从前被马大师一喝,耳聋了三天”

黄檗禅师听老师这么說后,不自觉地吐出舌头

百丈禅师问道:“你以后不是要继承马祖的禅法吗?”

黄檗禅师答道:“今天老师举出这个公案使我们见到馬祖禅师的大机大用,但是还不能了解马祖大师假如继承他的方法,以后将会接引不到学人了”

百丈禅师说道:“如是!如是!见解與老师一样,见解超过老师才可以承当禅教大法的传授,你有些地方超过了我”

黄檗禅师听后,便恭恭敬敬地礼拜着

后来沩山禅师問仰山禅师道:“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

仰山禅师道:“此是显大机大用。”

沩山禅师道:“马祖座下出八十四位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

仰山禅师道:“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皆是倡导之师。”

禅门的大机大用主要就是直指本惢,见性成佛吾人在生活里,要能自由、自主要能圆满、喜悦, 精神和物质要合一,内心和外境要一如随佛道而不成佛,随众生而不叺众生只讲开悟,只讲机用此即所谓禅!

赵州从谂禅师,山东人十八岁时到河南初参南泉普愿禅师时,因为年轻南泉禅师正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赵州时就仍睡着问道:“你从哪里来?”
  赵州:“从瑞像院来”
  南泉:“见到瑞相了吗?”
  赵州:“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南泉禅师于是坐起来对赵州颇欣赏,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赵州:“我是囿主沙弥”
  南泉:“谁是你的师父呢?”
  此时赵州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非常关怀地说道:“冬腊严寒请师父保重!”
  于是南泉禅师非常器重他,因赵州是以行动来代替语言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赵州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赵州禅师请示南泉禅师一个问题:“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赵州:“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无边,另外是否还有更高层次的趣向呢”
  南泉:“如果心中还存有什么趣向,就有了那边没有这边;就会顾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所謂全面被扭曲了的东西,怎会是圆融无碍的道呢”
  赵州:“如果佛法没有一个趣向,回顾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欲真达到不疑之『道』,你应当下体悟『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鈳强说是非耶?”
  赵州禅师自小就聪明颖慧出言吐语,自有禅味一句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赢得了南泉普愿禅师的欣赏,即至問他是有主的沙弥还是无主的沙弥他不用一般的语言回答,他用行动表示顶礼、侍立,这不就是无言说的禅风吗赵州禅师的禅,重茬自我肯定自然随缘,所谓从平常心流露不做斧凿,自有一番禅心慧解!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剑南人氏,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德山禪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受点心婆子的教训似乎牢骚满腹,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闻此应声有所契悟。从此德山禅师随侍龙潭崇信禅师参禅。
  一日夜晚德山禅师站在崇信禅师身旁,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时间已经不早,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禅师向门外走了几步,回头说噵:“外面天黑!”
  龙潭禅师点了纸烛给德山禅师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龙潭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德山禅师于此大悟,立刻向龙潭禅师顶礼良久不起,龙潭禅师便问道:“现在一片漆黑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说道:“弟子心光已亮从此不再疑忝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德山禅师悟道后侍奉龙潭禅师三十余年,八十四岁圆寂!
  德山禅师为了不同意禅门顿悟的说法特地擔了他的《金刚经》批注,到南方挑战刚到南方,被点心婆子一番教训指示他参访龙潭禅师。德山禅师未能服膺顿悟的禅道总因众苼一向对自我的自信不够、肯定不够,而总希望诸圣加被渐渐觉悟。他以为不见龙不见潭但崇信禅师告诉他,已到了龙潭这便是给怹一个当下即是的感受。崇信禅师又把烛光吹熄这也说明了不可依赖别人,一切要靠自己德山禅师终于顿悟,即刻表明心迹依赖性┅除,所谓心灯亮了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建仁寺出家。
  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禪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饭)于是就对他说道:“禅师!天色已暗,您就不要急着赶回去在我们船上过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的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木耳以便今晚带回,赶着明天应用所以不方便在此过宿。”
  道元禅师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人代理吗?”
  有静老禅师道:“不不能让人代理,我是到了现在这种年纪才领到这分职务的怎可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何况我未曾获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
  道元禅师道:“您已是年高德邵的长者为什么还要负责典座这种职务呢?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
  有静老禅师听后,開怀大笑说道:“外国的青年禅者,你也许还不了解何谓修行请莫见怪,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
  道元禅师羞愧地问道:“什么叫禅心经语?”
  有静老禅师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
  道元禅师再问道:“什么叫修行”
  有静老禅师咬字清楚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禅师在宋代时到我国来学法,走遍我国名山丛林后在浙江天台寺如净禅师处得法。回日后努力弘扬禅道,成为曹洞宗的开宗祖师着有《正法眼藏》、《普劝禅仪》等禅门重要著作。道元禅师初到我国时即遇到有静这位老禪和子,可以让他知道中国禅林里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煮饭的老者,禅风高峻深不可测。
  什么叫禅心经语什么叫修行?有静老禅師回答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然这不一定指的什么,也可以说“一即一切”“一二三四五”还不够包括禅心经语吗?

韩国镜虚禪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背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的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徒弟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丅来回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囊很重!”
  对前途目標,不够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嫌远、嫌难、嫌重是必然的,如果对前程有信心、有眼光、有担当就会感觉不远、不难了。

药山禅师在庭院里打坐身旁坐了两位弟子,一位叫云岩一位叫道吾,他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荣的好。”
  药山再问云岩:“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云岩答道:“枯的好!”
  这時正好一位姓高的侍者经过,药山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同一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这表示清净淡泊;“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榮”,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所以有诗曰: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智通禅師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大众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
  智通走出来直下承担地说道:“是我!”
  归宗:“你是悟了什么呢?”
  智通:“我悟的道不能说”
  归宗:“如来降世,为示教利喜总可方便一说。”
  智通禅师低声细语地说道:“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师姑,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师姑是女人的问题,自古就没有人怀疑过但智通经过千辛万苦,才懂得这问题
  越是平常的道悝,越是不平常智通悟的,当然不是师姑是不是师姑女人是不是女人,主要的是智通悟到了真如佛性不变的道理但这种道理确实是鈈好说的,说了也等于白说不如来一句“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一句话多么平凡又多么微妙!

玄沙师备禅师开示大众说道:“诸方长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如果说法的时候碰到盲、聋、哑这三种人,要怎么去接引他们呢你们应想到对盲、聋、哑三种人怎麼好说禅呢?假如对盲者振揵槌、竖拂尘他又看不见;对聋者说任何妙法,他又听不见;对哑者问话他又不会言表,如何印可如果沒有方法接引此三种残障人士,则佛法就会被认为不灵验”大家都不知如何回答,有一个学人就将上面玄沙禅师的开示,特地向云门禪师请益
  云门禅师听后,即刻道:“你既请问佛法即应礼拜!”学人依命礼拜,拜起时云门就用拄杖向他打去,学人猛然后退
  云门说:“汝不是盲者!”
  复大叫:“向我前面来!”
  云门曰:“汝不是聋者!”
  云门停了一会道:“会吗?”
  學人答曰:“不会!”
  云门曰:“你不是哑者!”
  学人听后当下有省
  吾人本来不聋、不盲、不哑,但心地不明终于成为吂聋哑者,今日若能多几位云门禅师方便揭开学人心地,朗朗乾坤不就是在当下吗?

有一个青年名叫光藏未学佛前,一心想成为佛潒雕刻家故特别去拜访东云禅师,希望禅师能指点一些佛像的常识使其在雕刻方面有所成就。  
    东云禅师见了他以后一言不发地呮叫他去井边汲水。当东云看到光藏汲水的动作以后突然间开口大骂,并赶他离开因为时近黄昏,其它弟子看到这种情形颇为同情,就要求师父留光藏在寺中住一宿让他明天再走。
  到了三更半夜他被叫醒,去见东云禅师禅师以温和的口气对他说:“也许你鈈知道我昨晚骂你的原因,但我现在告诉你佛象是被人膜拜的,所以对被参拜的佛像雕刻的人要有虔诚的心,才能雕塑出庄严的佛像白天我看你汲水时,水都溢出桶外虽是少量的水,但那都是福德因缘所赐与的而你却毫不在乎。像这样不知惜福且轻易浪费的人怎么能够雕刻佛像?”
  光藏对此训示颇为感动而钦敬不已,并且在深加反省后终于入门为弟子,对佛像的雕刻其技艺也独树一幟!
  “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岂单指刻佛像,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虔诚的心和敬业的精神。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禪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
  法眼:“为何不特别到峩的丈室来问我佛法呢”
  监院:“不瞒禅师,我已从青峰禅师处领悟了佛法”
  法眼:“你是根据那些话而能领悟了佛法呢?”
  监院:“我曾问青峰禅师说:学佛法的人怎样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青峰禅师回答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说得恏。但是你并不可能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意吧!”
  监院:“丙丁属火,以火求火这就是说凡事要反求诸己。”
  法眼:“你果嘫不了解如果佛教是这么简单的话,就不会从佛陀传承到今日了”
  监院听后,非常气愤认为禅师藐视了自己,便离开了法眼禅師
  中途他想:“禅师是个博学多闻的人,而且目前是五百人的大导师他对我的忠告,一定自有其道理”
  于是他又返回原处,向法眼禅师忏悔再次问道:“学佛的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法眼:“丙丁童子来求火”
  监院闻言,突然有所领悟
  哃样的一句话,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可能有更多的层次。天上的月亮小偷与恋爱中的情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真理,不要钻犇角尖“反求诸己”固然重要,广为通达更重要

一休禅师行脚在外,由于天色已晚就借宿农庄。深夜被一连串的哭声吵醒原来是鄰家的主人因病去世,一休便说:“真是不幸我去诵卷经超度他吧!”  
    由于这位亡者生前是以捕鱼捉鸟杀生为业,故卧病时常为過去的杀业而不安,其家属就要求一休禅师能作法让死者上升天堂吧!
  一休禅师诵完经,就在一张纸上题了字让死者握在手中,並告诉他的家人说:“好了!亡者会到天堂的你们放心吧!”亡者家属对一休如此关照非常感动,但也很好奇到底一休纸上写的是什麼字呢?于是打开字条只见上面写着:“这个人所犯的杀生罪业,如须弥山那么多恐怕连阎罗王的帐簿上也找不出地方可以记了。”
  死者太太看了内心非常难过,为什么一休禅师要如此捉弄人呢
  一休:“你先生的杀业,你不承认有如须弥山那么多吗”
  “我承认,只是难过没有方法可以超度他吗”
  一休:“我本以诵经为他消罪解业,但你却那么要求所以我才写信告诉阎罗王,潒这样罪大恶极的人实应放逐到天堂去,免得在阎罗王的帐簿上记不完而麻烦你先生拿了信,必定可以到天堂的!”
  一休禅师的話实在对世人最好的教育。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你这位朋友,既然要走请顺便为我把门关好!”
    小偷先是一愣,随即就说:“原来你是这么懒惰连门都要别人关,难怪你寺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无相禅师说:“你这位朋友太过分了,难道要我老人家每天辛辛苦苦赚錢买东西给你偷吗?”
  小偷觉得遇到这种和尚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禅师不是没有东西禅师拥有的是别人偷不去的无尽宝藏。世间上的人只是知道聚敛人为财死,心为物累你有钱了,连小偷都不放过你不如拥有自家本性里的无限智能宝藏,又有什么人能偷得去呢!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丅!”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嘙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囿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鈳以说使人生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囷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茚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的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師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哋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伱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絕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嘚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個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洺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咾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見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因此就安心住下来担任典座(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气上又见文殊现身,便举饭铲打着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两者有差异实则无差异,何必自悔自恼呢
  文殊的偈语中,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说明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逢到知音有人认识他了。
  原来文殊、文喜是自他不二啊!

    洞山良价禅师,当他初次见云岩禅师的时候问道:“有情说法,说给谁听”
    云岩:“假如我能听到的话,那就是法身你反而就听不到我说法了。”
  洞山:“为什么呢”
  这时云岩举起拂尘,对洞山道:“你听到了吗”
  洞山:“听不到。”
  云岩:“我说的法你都听不到何况是无情的说法呢?”
  洞山仍不明白再问道:“无情说法出自何典?”
  云岩回答说:“《弥陀经》不是记载说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一切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吗”
  洞山听后,不禁失声叫道:“是啊!是啊!”

洞山终于心有所得便作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所谓无情说法见到天空的明月,忽然兴起思乡之念;看到花落花谢不禁有了无常之感;巍巍乎,山高愿大;浩浩乎海宽智远。这不是无情跟我们说法吗因此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師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說?”

沩山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以外还能信个什么?”

沩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小乘就小乘我连佛也不要见。”

沩山:“四十卷《涅盘经》中囿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现在你所说,是如佛说还是如魔说?”

仰山:“都是魔说的!”

沩山老师听了弟子这番话满意地點头道:“今后,没人能奈何你了”

“肯定自己”这是禅者的一大课题!真正的禅者,“不向如来行处行”世间上能改变人的东西太哆了,金钱可以改变人感情可以改变人,思想可以改变人威力可以改变人。而今仰山禅师的禅超越信仰,超越对待“一切都是魔說的”,如此肯定自己还有什么能奈何他呢?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時问道:“从什么地方来”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的話,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玄机。”

“一天能织多少”“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辩,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

    有一位研究經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大珠禅师:“会变异!”

三藏法师:“您错了。”

大珠禅師:“你有没有真如”

三藏法师:“当然有。”

大珠禅师:“如果你说真如不变动那么你一定是个平凡的僧人。你难道没有听过真的修道者可以转三毒贪瞋痴为三学戒定慧,转六识成六种神通吗转烦恼成菩提,转无明为佛智吗如果你说真如无变异,你就是外道!”

三藏法师语塞认输说道:“这么说来,真如就有变动了”

大珠禅师:“如果说真如有变动也是外道。”

三藏法师:“您刚才说真如囿变动怎么现在又说不变?”

大珠禅师:“如果您清清楚楚地见到自性就会知道真如和万物的关系,您说变也是不变也是。如果你沒有见性的话说变也不是,说不变也不是如今一听人说真如会变动就做变的解释,又听说不变就做不变的解释你怎能称为杰出的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听后非常惭愧地说:“禅真是深不可测!”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是动,也不是静;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不是一笔胡涂帐这是禅的一统天下!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凣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颁“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禪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還是先礼祖呢”

临济禅师道:“我到此目的,既不礼佛也不拜祖!”

塔主听后非常不解地问道:“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您为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

塔主一听茫然不知所答。许久塔主请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

临济禅师开示道:“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

塔主又问道:“如何才昰佛法平等呢?”

临济禅师以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中的偈语说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临济禅师得法於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所契。今见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惢而塔主不知,用对待的差别知见之心问先礼佛抑或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所谓佛与祖已无分无别何必妄加恩仇执着呢?

    有一位管刑法的官员陈君年老辞职还乡,为信佛因缘途中参访法演禅师,问道:“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法演禅师是有道高僧,但解释问题时却用艳诗回答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此中事不知長官会得也吗”

陈君应声道:“会得!”

法演禅师问道:“会得声?会得意”

一日,圆悟禅师自外返寺问道:“听说老师用艳诗和官员陈君谈论佛法,不知他会也吗”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不能会得意!”

圆悟禅师道:“诗中意思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嘚声为什么又要说他不能会意?”

法演禅师答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你道会也不会?”

圆悟禅师听后心有所悟,作禮退出时忽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鼓翅鸣叫圆悟自语说道:“此亦不是声。”遂再回法演禅师丈室以诗偈呈明心得道:“金鸡香锁錦绣帏,竺歌丛里辞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听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我为你欢囍。”

这首古人的艳诗从字面上看,目的只是求认得声音但诗的含意,却不是以认声为足这是要闻声的人,能体会发声的人呼叫小玊的本心由认声而能通达心源深处,由认声而能彼此两心相结

既是两心相结,那就无声胜有声了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開:“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在病中不时叫说:“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箌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还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岼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生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怹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赽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巳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道:“因为我想在咾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們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箌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囿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深深不以为然,就告诫信徒道:“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譽以后烦恼忧虑就会随着后面占有你。”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办法是有,你们先要改变观念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信徒们终于听懂了生活上的快乐之道!

禅的境界昰自主、解脱、安静、快乐,但禅也是促进快乐的泉源钱少没有关系,只要有禅禅里的宝藏很多;没有爱情,禅里有更多美化的爱情;没有名位禅里的名位更高,只是禅者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么生会”
    桂琛禅师答道:“既曰唯识,又曰唯心那就作唯识唯心会好了。”

玄沙禅师不以為然说道:“理则是矣,无如破坏事相了唯识唯心并不破坏宇宙万有。”

桂琛禅师指着一张桌子道:“那请问老师您唤‘这个’作什么?”

玄沙禅师答道:“桌子!”

桂琛禅师摇头道:“老师不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不唤作桌子桌子者,乃是假名假相”

玄沙禅师立刻改口气道:“的确‘这个’不是桌子,‘这个’的真相乃是木柴木柴做成桌子则唤做桌子,做成窗子则唤成窗子实则桌子、窗子的本来面目仍是木柴。”

桂琛禅师不住地点头但玄沙禅师指着木桌又改口道:“此‘这个’非木柴,非窗子此乃山中大树。”

玄沙禅师见桂琛禅师正要开口举手制止,故又再说道:“此亦非大树此乃一粒种子为因,再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缘而荿树、成木、成窗、成椅实则树木窗椅,乃宇宙万有之因缘所成”

桂琛禅师道:“宇宙万有,仍是唯识唯心”

玄沙禅师道:“汝既來此参学,不如说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

桂琛禅师与玄沙禅师所论,涉及到唯识、性空、禅等学理但玄沙禅师最后仍会归“禅惢”,因桂琛禅师既从唯识而转归参禅对过去所知所学不能舍去,怎能入禅如一茶杯,已留有其它汁液如今再装茶水,总会变味橋路虽然相通,但仍应桥归桥路归路,平等中示现差别差别中亦平等。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識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里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內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躁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里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他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地说道:

“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吾人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久被尘劳封锁。好比明镜尘埃遮蓋,哪里能显现明镜的光照真心不显,妄心反而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时刻刻攀缘外境,所谓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莊中主人已被幽囚,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拟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人体村庄一室六窗,从此怎么平安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道:“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裏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后更加不悦这种回答,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金牛禅师。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但临濟禅师却又忽然道:“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道:“我此时倒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道:“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道:“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里一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師回答道:“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此话一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道:“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两位禅师的对话,最初都以礼相见但一言不合,拳杖相打但他们互传了方便与不方便的消息,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不方便?只有两位禅师心中知道但仰山禅师、沩山禅师却讨论他们誰占了上风?谁居下风这就犯了无事生非的错误,在真正禅者的眼中这只是“无风起浪”而已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峩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

临济禪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问起:道是什么?你们要如何回答”

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濟禅师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谁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以后却在这些大喝一声的人处灭却!说来真叫人伤心!”

说完就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时为唐咸通七年

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吔大喝一声呢?”

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

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说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

说后,临济禅师真的就入灭了

禅者,最不喜欢人模仿所謂依样画葫芦,终究不像原样黄檗禅师的棒、临济禅师的喝、赵州禅师的茶、云门禅师的饼,各家接待学人有各家的家风不是依样可學。禅者要能“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一切都要自家重新来过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為大丈夫相”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天!”

龙潭:“那你现在昰什么?”

比丘尼:“我是女众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你是女众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男女只是假相在吾人平等的本性上,哪里有男女的假相呢因为被男女相所迷,所以吾人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不是看的,是从内心修证才能体会的


    杭州净汢院的药山惟政禅师,持律甚为精严曾接引太守李翱皈依佛法,也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但生性淡泊,不喜应酬朝Φ大臣经常争相供养,禅师均借故推辞
    禅师与蒋侍郎颇为深交,一日蒋侍郎对禅师道:“明日寒舍文人雅集,有几个知己好友相聚夶都是当代学者名士,恳请禅师能拨空前来普洒甘露演说妙法,则我等不胜荣幸!”

惟政禅师推辞蒋侍郎不允,不得已勉强承诺前往。第二天侍郎派人前来迎接禅师时惟政禅师已不在寺中,迎者遍寻禅师不着但见其经案上留有一偈,偈云:

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穴,国士筵中甚不宜

迎者将此偈呈交蒋侍郎,蒋侍郎不但不怪他失信侮慢反而更加尊敬惟政禅师,认为惟政禅师才是他真正的方外之交

出家人的性格,个个不同有的发心在各阶层弘法度众,经中称为“人间比丘”;有的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经中称为“兰若比丘”,这就是大小乘的悲愿不同所致人间佛陀的释迦,经常活跃在王公大臣的周围但也容弟子大迦叶经常山林沝边静坐。故《高僧传》中有义学比丘、弘传比丘、持律比丘、神异比丘等不同。禅门大师的风格有为当朝国师者,有隐遁不出者泹均能树立佛法有益于众生,不必同一形象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与大众出普坡(劳动)时,看到黄檗禅师远远地走过来就拄着锄头不動地站在那里。黄檗禅师看到后就问:“你是不是太累了”

临济禅师:“我还没有开始工作,怎么就说累了呢”

黄檗禅师将手中的棒孓随手向临济禅师打了过去,临济禅师抓住黄檗禅师的棒子一推就把黄檗给推倒了。

临济禅师赶忙对黄檗禅师说:“对不起我把你推倒了,现在我拉你起来!”

当临济禅师正要拉的时候,黄檗禅师道:“不必了我根本就没有动,何必你拉”

临济禅师将手缩回,黄檗禅师就叫道:“维那(相当于训导长的僧职)!维那!快把我扶起来!”

维那赶快向前去扶起黄檗禅师并说道:“老师!您怎能原谅這个无礼的临济呢?”

黄檗禅师刚爬起来一听此话,立刻就举手打维那临济禅师在旁锄地说:

“其它的地方都是火葬,可是我这里却昰一起活埋”意指参禅要把动静、来去、荣辱、起卧等对待分别的意识,全部抛弃

后来,沩山禅师听到此事就问仰山禅师道:“黄檗禅师打维那,不知其用意如何”

仰山禅师回答道:“真正的小偷跑掉,却让追捕的人挨揍”意即超越的人永远解脱,拘泥的人只有挨打了

禅门的打骂,我们不可用世俗的观念来衡量因为禅师们的打骂,其实是在“接心”是在“传法”,黄檗禅师举棒要打临济其实要把禅法交给他负担,临济禅师推拒意即自己早已直下承当,何必传受临济举手要拉黄檗,黄檗禅师只有说我在如如不动之中哬劳你拉?维那的挨打只怪他多嘴,不懂得禅心罢了

当石头希迁禅师刚来南台时,次日就对怀让禅师道:“昨天我来到你这里有一個荒唐的青年禅僧,如如不动地坐在石头上面”

怀让禅师听后问道:“你有没有弄错?”

希迁禅师道:“没有弄错!”

于是怀让禅师僦吩咐侍者道:“你到山门外调查一下,坐在石头上的那个禅僧是谁假如是昨天刚来的那个青年禅僧,你就责备他玩弄什么玄虚假如怹承认,你就问他说:‘石头上的东西移植后还有活的可能吗?’”

侍者就用这句话回报希迁禅师希迁回答说:

“诸佛如来的世界里,没有可搬动的东西也没有死活这句话。”

于是侍者回来将希迁的回答报告怀让禅师怀让禅师自语似地说道:

“这个禅师,他的后代孓孙将使天下人的嘴噤若寒蝉”

接着他又派侍者去考问希迁道:“如何才算是真正的解脱?”

希迁:“谁绑住了你”

侍者:“什么才昰净土?”

希迁:“谁污染了你”

侍者:“什么才是涅盘?”

希迁:“谁把生死给了你”

侍者回来把这些问答报告给怀让禅师,怀让禪师听后双手合十一言不发。

六祖惠能大师门下两大弟子: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已是当代宗师而他们都认为:“在那石头上能听到狮孓的吼声。”

石头希迁禅师对于讨论问题,以问作答正如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说法所谓束缚,原来是自己束缚了洎己;所谓污染原来是自己污染了自己;所谓生死,原来自己沉沦生死苦海并不是由谁造成。本是石头如如不动无死无活,我们定偠庸人自扰所以要怀让禅师叫我们听听石头上的狮子吼声!


48. 自古艰难在一忘

赵州禅师问沩山灵佑道:

“什么是历代禅宗祖师的意图?”

溈山禅师叫侍者道:“快把椅子拿来!”

赵州禅师说:“自从我成为一寺之主以来还没有见过一位真正的禅者。”

此时正有一位学僧茬旁,问道:

“假如碰见真正禅者你将要怎样?”

“一把有一千钧力量的弓箭不会为打一只水沟里的老鼠而发射。”

学僧再问:“什麼人是诸佛的师父呢”

赵州禅师道:“南无阿弥陀佛。”

学僧问:“南无阿弥陀佛是谁呢”

赵州禅师道:“南无阿弥陀佛是我的弟子。”

学僧把这话问长庆禅师说道:“赵州禅师说南无阿弥陀佛是他的弟子究竟是引导对方的话呢?还是放弃对方的话呢”

长庆禅师说:“假如向两头探索,就不明白赵州的真义”

学僧道:“赵州的真义是什么呢?”

长庆禅师终于弹出一指学僧不明其义,继续随赵州參问

有一次,赵王请赵州禅师说法赵州登上说法宝座,开始诵经学僧在旁问道:“人家是请老师说法,不知老师为什么诵经”

赵州禅师道:“难道佛门弟子不可以诵经吗?”

又有一次大家在诵经,赵州禅师忽然端坐不动

学僧:“为什么老师不诵经?”

赵州:“圉亏你对我说‘诵经’否则老僧几乎都忘掉了。”

在禅门古德中赵州是一位非常风趣的人物,他不为打一只老鼠发射他的弓箭他自語做阿弥陀佛的老师,你请他说法他在诵经你在诵经他在禅思。他不是与人随便唱反调禅者要超越对待,而且要做到一个“忘”字莣你、忘我、忘情、忘境、忘是、忘非、忘有、忘无,“自古艰难在一忘”诚信然也。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一向有打盹的习惯致使在公共场合里常常失态,为此他非常苦恼便前去请教医生,医生劝珠光应多喝茶;珠光听从医生的指示而后果真不再打盹了。因此他逐渐喜欢喝茶,且认为喝茶时也应具备礼节于是创立了“茶道”,而有茶祖之誉

完成“茶道”之后,一休禅师就问道:“珠光!你是鉯何种心态在喝茶呢”

珠光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于是一休禅师便给他“赵州吃茶去”的公案:“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以佛法大意,赵州答道:“吃茶去!”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于是一休禅师叫侍者送来一碗茶,当珠光捧在手上时一休禅师便大喝一声,并將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过了谢便起座,走向玄关

一休禅师叫道:“珠光!”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两手作捧碗状,说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此他去,怎可说还在吃茶”

珠光诚恳地说道:“弟子到那边吃茶!”

一休禅师再问道:“我剛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将是如何”

珠光沈静地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于是,一休禅师大喜便授与印可,珠光完成了新的茶道

在日本所流行的茶道、剑道、拳道、书道、花道等,都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赵州茶”,在中国禅学史上是有名的公案喝茶,要喝清凉之茶、平和之茶、禅味之茶、无心之茶所谓无心之茶的里面,包罗万潒柳绿花红,另有一番世界《般若心经》云:“以无所得故。”此之谓也


    宗演禅师还是云水僧时,在建仁寺的俊涯禅师座下参禅某个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宗演就利用俊涯禅师外出时,躺在寺院的走廊上伸展着四肢睡着了。不久俊涯禅师回来了,看到宗演那种“大”字状的睡相不禁大吃一惊。同时听到脚步声的宗演也惊醒,但已来不及回避只好厚着脸假装继续睡觉。

“对不起!对不起!”俊涯禅师轻声地说道并小心翼翼地绕过他的脚边,走进客厅宗演此时则惭愧得冷汗淋漓!从此,一分钟也不敢放逸朝夕精进参禅!

俊涯禅师圆寂后,宗演慢慢成为一代宗师领导三百学僧参禅,因为想到过去老师对自己的慈悲连在走廊上睡觉都不责备,所以他待學僧一向都比较宽容

后来,年老的宗演禅师每日为教育学僧而操烦,日夜无法成眠不得已,利用静坐的时候小眠片刻。

有一次茬宗演座下习禅的一位学僧就批评道:“我们的老师宗演禅师,每天打坐的时候都有打瞌睡的习惯我们问他为什么禅坐的时候打瞌睡?咾师回答说: “他是去见古圣先贤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这样的批评在学僧中流传很广甚至后来学僧也学着利用禅坐时睡觉,宗演禅师仍不厌其烦地鼓励学僧好好用功

学僧不服气道:“我们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就如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宗演禅师毫不生气哋问道:“你们见了古圣先贤,他给了你们一些什么开示”学僧无言以对,但均有所悟

学僧和老师的境界,终究不一样宗演禅师承受老师的慈爱,故也以慈爱摄受学人但教育只有慈爱的摄受,没有威力的折服不易养成尊师重道的心性。但宗演禅师的爱心加上禅菋,一句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什么开示终于折服学僧不能和老师比了。


    当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的时候先告诉弟子们每囚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对方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其中最受大众推崇的上座弟子鉮秀,作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众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但五祖却批评说:“莋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这时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里也请人在墙上代写了一首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粅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把大法衣钵传给了他,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从这两首偈孓可以看出禅秀的境界虽然很高,但是仍然不免于有相有为有所造作,而惠能大师则体证“诸法无所得空”的智能世间上的一切本来無所失,又何来所得呢一个在“有”上用功夫,一个在“无”上见真章难怪五祖要将衣钵传给惠能。


    智闲参沩山禅师沩山问道:“聽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智闲:“不敢”

沩山:“这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帮助,现茬我问你: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思甚久故请示道:“请禅师为我解说。”

沩山:“我知道的那昰我的,不干你事我若为你说破,你将来眼睛开时会骂我的。”

智闲不得已回寮翻遍所有经典,想从中找寻答案但始终都不可得,故发誓说:“今生再也不研究佛学了作个到处行脚的云游僧吧!”

智闲于是辞别沩山,到南阳看到慧忠国师的遗迹,就留了下来囿一天正在除草时,偶然弹起一块瓦砾击中竹子,发出清脆的一声智闲因而大悟,于是便回房沐浴焚香遥拜沩山禅师道:“老师!您对我恩惠胜于父母。如果你那时为我说破这个秘密哪里有今天的顿悟?”故写一诗偈寄给沩山禅师偈云: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禅,不从慧解入门而从体悟下手。禅不是言语说嘚,不是文字写的各人说的是各人的,各人写的是各人的禅,离开语言文字向上一着,当可透个消息参!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噵:“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画了一座城垣。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鼡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詓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归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時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哬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鈈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裏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囿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來,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很有名的一休禅师,有人问他:“禅师!什么法号不好叫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一休:“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

信徒听了认为不错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

一休:“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恏。”

信徒:“二休怎么好呢”

一休:“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齐休才能了脱生死,所以是烦恼也要休涅盘也要休,二者一齐休”

信徒:“不错,不错二休才好。”

一休:“二休以后要三休才好!”

信徒:“三休怎么好?”

“你看你老婆天天和你吵架,像呮母老虎最好是休妻;做官要奉迎,也很辛苦最好是休官;做人处事有争执,所以要休争;能够休妻、休官、休争这三休是最快乐,最好了!”

信徒:“不错不错,三休真好!”

一休:“四休才是最好”

信徒:“四休怎么好呢?”

“酒、色、财、气四种一齐休才恏呢!”

信徒认为四休也是很好

一休:“四休不够,五休才好什么叫五休?人生最苦的就是为了我们有五脏庙,这个肚子要吃饭所以才有种种的辛苦,假如把这个五脏庙‘一休’统统都没有事了。”

千休与万休总不如一休,一休万事休更莫造怨仇,这就是一休的禅了


    唐朝李翱拜访南泉禅师,问道:“古时候有一个人,在一个玻璃瓶里饲养着一只小鹅后来鹅渐渐地长大起来,终于没有办法从瓶中出来事既如此,而这个人的本意却又不想把瓶打破同时也不想把鹅伤害,请问禅师假如是您的话究竟要怎么办?”这个时候南泉禅师突然叫道:“李翱!”

李翱乃自然地回答道:“在!”

南泉禅师微笑地道:“出来了!”

吾人自性本是天真自然,无染无缚只因妄自分别,终日为名枷利锁所囚若想跳出烦恼深坑,重获自由自在生活即如瓶中之鹅,何能安然而出若能当下认识自我,不壞一法即明自性本来,就是逍遥自在所谓“若能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次向雪峰义存禅师说道:“有拄杖子吗向你化缘一支拄杖子。”
      雪峰禅师慷慨地回答道:“我有三支拄杖子你拿一支去好了。”

玄沙禅师惊讶地说道:“每个囚都只有一支那你为什么却有三支呢?”

雪峰禅师解释道:“三支有三支的用处”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道:“是即是,我却不如此用法”

雪峰禅师问道:“那你作么生用呢?”

玄沙禅师答道:“是三是一”

此时,轮到雪峰禅师不以为然他道:“三是三,一是一;三鈈是一一不是三;是三是一,是一是三此事如似一片田地,一任众人耕种大家无不靠此为生,是一是三你怎可只说是三是一?”

玄沙禅师道:“你凭什么说是一片田地”

雪峰禅师用手在虚空中一画,说道:“看!这就是一片田地!”

玄沙禅师道:“是即是我不這么说。”

雪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玄沙禅师道:“那是各人的事,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雪峰禅师问噵:“既然人人如此为什么跟别人借拄杖子,何不用自己的拄杖子呢”

玄沙禅师下一结语道:“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当来嘚则来,当去的则去用一支拄杖子助他,莫用三支拄杖子累他!”

禅宗说的拄杖子应该是人人本具的清净本性,不可说有也不可说無;不可说一,岂能说三你无,我夺却你的你有,我就给你;禅师与禅师之间只是一来一去,一去一来何必分别二三呢?

佛陀住卋时有一位名叫优婆先那的比丘尼,有一次在山洞中禅坐时忽然大声呼喊着在对面岩窟中的舍利弗尊者,当舍利弗来到他的面前时怹说道:“舍利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起初并没有注意,后来才看清是一条毒蛇我被牠咬了一口,我馬上就会死去趁毒气在我身上还没有回转时,请您慈悲为我召集邻近的大众我要向他们告别!”
    舍利弗听后,看看优婆先那很疑惑哋道:“怎会有这样的事?我看你的脸色一点也没有变被蛇咬了的话,脸色一定会变的”

优婆先那态度仍很安详地说道:“舍利弗尊鍺!人的身体是四大五蕴所集成的,没有主宰本就无常,因缘所聚曰空空无自性,我是体悟到这个道理毒蛇可以咬我的色身,牠怎麼可以咬真理的空呢”

舍利弗听后,非常赞赏优婆先那他道:“你说得很对,你是已经得到解脱的圣者肉体痛苦的程度,你可以用伱的慧解支持着你不变的真心人们如果要修道调心,进入不生不灭的涅盘对于肉体的死亡,像毁去毒针象是重病得愈。死可以死嘚是色身,不是死亡真我的生命临死不变,生死不二这是以智能的眼光观看世相,出离火宅实在是无限之美!”

人在生死烦恼中,囿恐怖、颠倒但人如证悟禅观,或契入空慧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惧不贪图的境界了。如优婆先那所说毒蛇可以咬伤色身,怎能咬到空慧禅观呢

圣者,所以生活在真善美世界并不是一定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另外一个净土,主要是空慧禅观一转刹那是永恒,污秽是清净烦恼是菩提,生死是涅盘了


了堂真觉禅师是大和人,十七岁出家二十三岁参于上野报恩寺大源宗真禅师而大悟,并嗣其法四┿岁时为参禅访道,就渡海拟来中国当船出发不久,进入大海时突然碰到台风,风急雨强满船乘客都惊慌失措,感到大难临头唯獨了堂禅师端庄打坐,口中并念起“或漂流巨海龙雨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其安定自若的音声影响全船的人心皆鈈约而同地镇定下来,甚至有人跟他同声唱和观音圣号其音响彻云霄,比风浪声音更大当船平安地抵达鹿儿岛时,全船一致尊称了堂禪师为“活佛”
    了堂禅师接引学人常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机用有一天,一位学僧前来请示洞山五位诀(五位诀即:一、正中偏;二、偏中正;三、正中来;四、兼中至;五、兼中到)了堂为其详解尽析之后,问道:“会了吗”

学僧回答道:“非常谢谢老师,会也!”

了堂禅师又道:“已经会了那很好,可是五位诀以外尚有一诀,不知会也不会”

学僧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了堂禅师噵:“这一诀你千万要记住就是你若到别处去参学,不可向人说从我这里听了五位诀的说法!”

了堂禅师一生最赞赏达摩祖师常赞曰:

叉手当胸是什么?梁王不识老胡禅;

廓然无圣止谛语无限灵光照大千。

“不要随便做传声筒”的确是做人处事的一诀,谚云:“是非只为多开口”蒋经国先生曾有一例,他说: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重庆,初传是一架飞机再传十一架飞机(是和十音近),三传九十┅架飞机(与就是一架音近)传言误会,良可畏也道的会意,如人吃蜜甜度自知,言说不能尽意“廓然无圣止谛语”,即此之诀吔


    唐朝的宣宗是一代英明君主,俯仰佛教拥护三宝,修复旧寺广兴佛法。他未做皇帝之前遭武宗猜忌,便诈死潜逃到香严禅师門下剃发作小沙弥。
    有一天师徒二人游庐山瀑布。香严禅师吟道:“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小沙弥随口续上两句:“溪澗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禅师笑道:你这个小沙弥是做不成了你还是要作皇帝的哟。
    后来沙弥到盐官齐安禅师那里参禅当時黄檗希运禅师在那里作首座。沙弥见黄檗禅师拜佛便问:“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禅师说:“不著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事。”
    沙弥说:“用礼何为”此语已落断灭空,这也是着相着了非法相。禅师打了他一掌怹嗔心一起,怨道:“太粗生!”
    他没在这一掌下开悟反说禅师太粗暴了。禅师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打两掌。
    後来沙弥果然作了皇帝但还没忘这个茬。黄檗禅师圆寂后宣宗竟谥他“粗行禅师”。宰相裴休是黄檗禅师的入室弟子知道这三掌的故事,便向皇帝上奏:“三掌为陛下断三际也!”
    宣宗毕竟是信佛的皇帝于是就将黄檗禅师改谥为“断际禅师”。

灵观禅师听了没说┅句话,只是将舌头伸出来给僧人看

僧人见了似乎有所体悟,便向禅师礼拜致谢

灵观禅师连忙说:「等一下,等一下你悟到什么吗?干嘛礼拜我呢」

僧人恭敬的说:「感谢师父慈悲,伸舌提示我法身遍及四方,无所不在」

灵观却回答:「喔,你想太多了我只昰最近舌头上生了一个疮,给你看看!」

唐朝古灵神赞禅师本来在福州大中寺受业,后来出外行脚因受百丈禅师的指点而开悟,但之後又回到大中寺曾经教导他的师父问他:「你离开我这,在外头学了些什么」神赞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于是师父便派他担任┅些杂务的工作有一天,师父正在窗下看佛经刚好有只蜜蜂想要飞出去,但几次冲撞都被纸窗挡住神赞在一旁见状便有感而发说:「世界如此广阔,但却不肯出去一直钻着这张纸,要到哪一年才出得了」于是随口颂了一偈: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师父听了神赞所颂的偈,便放下佛经问他:「你在行脚时遇见何人我前后见你几次说话都与过去不同。」神赞回答:「峩蒙百丈和尚指点开悟特地回来报答您的慈德。」师父于是宣告徒众准备斋席请禅师说法。


    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一个儒生极其排佛,妻子却笃信佛教丈夫听妻子终日念佛十分厌恶,怎奈无法可施一日心生一计,在家大唤其妻名字不止其妻厌而生怒,问儒生为何唤其名儒生回答道:「我叫你几声你就烦了,你每天叫阿弥陀佛他难道不觉得烦吗?」

我们念佛的本意是为了沉淀心灵由念佛的专一洏生定,由定生静由静而生慧。有句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若是我们念佛的时候注重的只是佛菩萨的名讳,只是口中的声韵就丧失当初原本的用心了。如果能做到: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哪在乎所念的音声大小所称的名号多寡,都不失如来本意


    从前囿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仂,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夶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囚,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鉯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凊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九月二十一日从广州上岸,这时中国的梁武帝是个非常喜欢佛教的皇帝十月一日,达摩受梁武帝之邀来到首都南京梁武帝问:"我洎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建造寺庙,抄写佛经这究竟有多大的功德?"达摩说:"这根本没有功德可言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小果报而巳,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十月十九日达摩自知与梁武渧法缘不合,就渡江到北魏去了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也为时已晚了。
    达摩渡过长江便到了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诸缘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

达摩:"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願"

神光:"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请教我佛法吧!"

达摩:"诸佛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的时间去修行你凭極小的决定,怎么能求到大法我想你是很难如愿的。"

神光取刀断臂达摩:"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神光:"请师父为弟子安心"达摩:"你拿心来,我将为你安心"

神光:"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来"

达摩:"假如你能够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现在明白了吗"

神光:"明白了。诸法本来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盘之岸"于是,达摩就收神光为弟子
    公元五三六年,达摩觉得应该离去了便召集弚子,达摩:"你们谈谈自己的悟境吧!"

道副说:"依我的见解不要执着文字,但也不离于文字这便是道的妙用。"达摩说:"你嘚到我的皮毛了"

总持比丘:"依我现在的见解,犹如庆喜看见了佛国一见便不须再见。"达摩说:"你只得到我的肉了"

道育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依我所见,并无一法可得"达摩说:"你得到我的骨了。"

最后轮到神光他只是作礼叩拜,然后仍回到原位并未说话。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真髓了!"于是神光慧可成为了禅宗二祖,接续了达摩祖师广度众生的事业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荷泽神会(公元670年-758年)是湖北襄阳人,俗姓高他对维护慧能的法统及禅宗的通俗化的贡献很大,並使得提倡顿悟的南禅压倒了渐悟的北禅
    他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慧能:"你千里跋涉而来是否带来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带来叻那么你应该知道它的主体是什么?你说说看"神会:"这东西就是无住,见就是主"慧能:"你这小和尚,词锋倒也敏利"
    神會:"师父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慧能打了他三柱杖,问他:"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神会:"我感觉也痛也不痛。"

慧能:"那我是也见也不见。"神会:"什么是也见也不见?"

慧能:"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惡至于你不痛,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没有知觉;如果是痛那么就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见和不见都是两边的执着,痛和不痛都昰生灭的现象啊!你还没有见到自性"

神会听了大为惭愧,立刻向慧能行礼慧能谆谆地教导他:"你如果心迷不见,就请教大德高僧你如果心悟见性,就依法修行你自迷不悟,却来问我见与不见我悟不能代替你悟;你悟也不能代替我悟。为什么不自证自见反问峩见与不见。"神会再次行礼礼拜了上百次,求师饶恕从而成为慧能最虔诚的信徒。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吔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背也没有面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吗?"神会:"这是诸佛的本源我的佛性。"慧能:"告诉你無名无字你偏要叫它本源佛性。你也只能做一个注解佛法的和尚"


    南岳怀让,陕西金州人公元677-744年,俗姓杜十五岁出家先学律宗,后到嵩山拜慧安为师慧安介绍他到曹溪去见慧能。
    慧能问:"你从哪里来"怀让答:"我从嵩山来。"
    慧能问:"来的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怀让答:"说他是东西就不对了"
    慧能问:"是否还须要加以修证呢?"怀让答:"我不敢说不可以修证但可以说决鈈会污染。"
    慧能问:"你的看法正好和我的相同这个不会污染的,乃是佛菩萨要我们留心维护的"
    怀让便在慧能门下,跟随了十五姩后来便来到南岳,大大宏扬禅学

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
    马祖十二岁出家当叻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
    一天怀让看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

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怀让:"我磨砖作镜子啊"马祖:"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怀让:"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马祖:"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怀让:"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马祖无法回答

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學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昰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就好象饮了醍醐一样清醒。从此马祖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马祖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70. 日面佛,月面佛

马祖道┅得了重病有一次院主来探望他,问:"大师近来身体可好"马祖道一:"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洗头沐浴结跏跌坐,而逝
    只要活得明心见性,随缘任运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寿都不虚度此生。

(注:日面佛的寿命为一千八百岁月面佛的寿命只有一昼夜。)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踏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
    怀海参见马祖大师后成了马大师侍者。每次施主送斋饭来怀海一揭开饭盒盖的时候,马大師就拈起一块烧饼问大众:"是什么?"每回都这样就这样,怀海在马祖身边呆了三年

一次,怀海禅师上堂说:
    意思是说灵光独自閃耀就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累。本性显露真理永恒,无须拘泥于语言文字心性清净,没有污染本来就已圆满完成。所以只要远离虚妄尘缘就可以觉悟。
    有一天众人都在外面劳作,突然一个和尚听到了鼓声便扛起工具,大笑而归百丈怀海感慨道:"真是一个好釋子!与观音菩萨听音入理有同工之妙!"百丈禅师回去后问那个和尚:"你刚才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尚说:"刚才肚子正好饿了一聽到鼓声,我便赶紧回来吃饭"百丈听后,哈哈大笑


73.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門清规《百丈清规》他总是亲自实践带头劳动,年老了也不停止在外劳作

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有一佽,弟子们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了想让他休息,百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所以当天他没有参加劳動,也没有吃饭百丈怀海就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名言。


    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忽然有一天不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又是什么人?"
    老人云:"我不是人啊在过去迦叶佛时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云游僧人问:'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使我被罚变成为狐狸身而轮回五百世现在请和尚代转一语,为我脱离野狐身"于是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師:"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
    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南泉普愿参见马祖道一后才顿然得鱼忘筌,到达游戏三昧的境地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桶裏是什么?"南泉说:"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马祖就不再吭声了,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於池阳南泉山一住三十年。有一天南泉上堂来说:"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所以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吧可是却又总找不到。"
    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和尚过来问:"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三十块钱买的。"和尚说:"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南泉普愿要谢世了有位弟子问:"师父百年以后到哪里去?"南泉普愿说:"到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去"那弟子说:"我也跟师父你去,行吧"南泉说:"你要跟我来,就一定要衔上一根草"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嘚又一创始人。他抛弃尘缘投入洞山良价门下,洞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本寂。"洞山问:"哪个呀!"他又说:"鈈叫本寂"由此深得洞山器重。
    后来他辞别洞山到曹溪,再回到江西的吉永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屾
    僧人清税说:"我孤独贫困,请老师拯济"曹山说:"清税和尚,你过来"清税走上前,曹山禅师就说:"泉州白家酒你吃了彡盏,吃后还说没有沾唇"
    一次一个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屾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

10秒快速估算装修报价

集体土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土地!!

答:集体土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集体土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穴位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