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话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钟乐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妈妈觉得10岁的小明很难管教,告诉他不能做的事情,他总是和没有听见一样,仍然我行我素,而要他做的事情,即使是洗脸、刷牙这些日常事务也很难叫动。小明还特别容易生气,在指责他或者不满足他的要求时,常常发脾气,和父母吵架。妈妈感觉原本应该温馨的家就像战场一样,充满了争吵和指责,让她每天都筋疲力尽。
疲惫的妈妈来到了发育行为门诊,想知道怎样能让孩子听话,医生提出了四个建议:多赞赏孩子;尽可能少说孩子;一定要说时注意口气;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妈妈睁大了眼睛,这样能让孩子听话?这不是对孩子妥协吗!
医生告诉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你输我赢,只有双输和双赢。我们的目标是孩子能行为规范,学会为人处事,家庭恢复和谐和温馨,这是对双方都有有利的。
让孩子行为规范包括两大方面:学习和维持良好的行为;减少和消除不好的行为。前者应该是重点。想想看,如果我们的上司不关注我们的努力和成绩,只有在犯了错后才关注和指责,我们会心服口服吗?会觉得上司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吗?孩子也是如此,总是受到指责和批评,孩子会变得麻木或易怒。
将“我希望孩子改掉**毛病”变成“我希望孩子能够**”,你会明确希望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例如:
l&& “我希望孩子改掉叫不动毛病”变成“我希望最多说两遍,孩子就开始行动”
l&& “我希望孩子改脾气的毛病”变成“我希望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生气时会回自己房间发泄,而不是对着爸爸妈妈吼叫”
列出你需要孩子学会的良好行为后,下一步就是睁大眼睛发现这些行为,创造机会或者引导孩子这样做,然后赞赏孩子,鼓励他能继续这样的行为。
“我明白了!”妈妈说,“你的意思是说,不能只看到孩子表现的不好的一面,要刻意关注孩子与之相反的好的行为,去表扬和鼓励他,让他愿意继续这样做。”
医生说:“你总结得不错!”
妈妈想了想,提出了疑惑:“其实我也表扬得挺多的,但是没有什么用,他好像不在乎。”
医生回答说:“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有时候我们会不动声色,内心却很开心。也有些时候表扬反而让我们浑身不自在,例如我们感到表扬是言不由衷、太夸张或者说的人另有目的的时候。表扬也要注意方法。”
医生请妈妈体验下,在下面假定的情况下,赞赏的反应。
情形I:准备出门,你精心打扮了一番,问丈夫:“怎么样?”
&O&&&&&&& 他抬头看了一眼,点头说:“很漂亮!”
&O&&&&&&& 他仔细看了看,说:“衣服显得你很苗条,颜色衬托得皮肤很白!”
情形II:儿子在楼下玩球,一位小朋友也想玩
&O&&&&&&& 小孩的奶奶对儿子说:“你最大方了,把球给弟弟玩下吧!”
&O&&&&&&& 儿子把球让给小朋友玩,他奶奶说:“你把球让给小弟弟,真是大方!”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赞赏所隐藏的问题。随口的赞赏可能还有下面这些反应:“他好像是顺口说说的”;“他是真的这么认为,还是敷衍我”;“她这样说有目的吧”。
有益的赞赏应该是这样的: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真乖”——“我一说口渴了,你就端来了水,真体贴”
“今天表现得不错”——“你在8点以前就把所有的作业完成了,而且自己检查和改正了错误。今天的表现是五星级的!”
“这样表扬真复杂,我可能想不出这么多词。”妈妈有些为难。医生回答说:“真正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比只说一句‘真不错’要困难得多,但是这样才能让孩子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有些难,但渐渐你会习惯,并且说得越来越顺畅。除了语言外,各种手势、微笑、点下头或者在肩上轻拍一下,这些动作或者表情也能传达出表扬的含义,这是你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孩子有这么多不好的表现,为什么要尽可能少说孩子?”妈妈继续问。
“忽视轻微的不良行为,只关注重要的问题。如果说得过多,孩子嫌啰唆,反而全都不听了。”医生解释道,“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想办法防止问题出现,帮助孩子表现良好,从而减少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如果要带孩子出去做客,带上他喜欢的书籍和玩具,避免孩子因为无聊而生事。在孩子看电视节目时要他做事,不如等节目结束后再要求,这样成功的几率高很多。当然,孩子表现良好时,要记得用前面说的方法表扬和鼓励他。”
“即使是做到以上这些,孩子还是有些不好的地方需要指出,家长指出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口气和措辞,以免引起孩子反感。”医生补充说。
“和自己孩子说话还需要考虑措辞?”妈妈不解地问。
“是的,因为重要的是你说的他是不是能听进去。如果注意到以下几点,即使是指出孩子不好的地方,也不太容易引起孩子的敌意和反感。”
1.&&& 尽量不要用“你”,而是指出你所看到的。
“你把桌子弄得乱七八糟,快收拾一下”VS“桌子上很乱,需要收拾一下”
“你作业做的太慢了,快点做”VS“还有10道题没有作,加快速度”
2.&&& 尽量不要用“不”,而是指出你期望孩子做到的。
“不要吵”VS“要等别人一句话讲完再说”
“不要粗心大意”VS“注意数字和符号有没有看错”
3.&&& 不要对孩子下结论,而是就事论事
“你就是不爱学习”VS“已经7点了,作业还没有开始做”
“你怎么这样不听话”VS“我提醒两遍了,书包还是没有整理”
4.&&& 不要牵扯以前的事情,只评价现在的事情
“以上4点可以减少指责的口气,把孩子的反感降到最低。如果你还不能肯定这样说是否合适,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别人对你说这样,心里会不会有不满。”
“如果我提出了要求,孩子还是不做怎么办?”妈妈问道。
“那就需要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医生回答,“家长提出要求不要超过两遍,第二次提出要求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选择是按要求去做,还是承受后果。如果孩子坚持不做,家长不用再多说,直接让孩子承受后果。只有坚持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你提出要求后马上行动,而不是叫不动。”
“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和负责任,通过承受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孩子能学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什么是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孩子不良行为后自然发生的事情,例如,不好好吃饭的自然后果是下午饿肚子;不做作业的自然后果是明天挨批评;早上磨磨蹭蹭的自然后果就是迟到。孩子承受了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可以学会改进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充当“消防员”总是替孩子收拾“残局”。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就给他吃水果、饮料或零食;孩子要迟到了,就开车或打的送去。想想看,迟到后自己的羞愧和父母火速送孩子上学途中喋喋不休的责备相比,哪样更能触动孩子改进?哪样更少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产生的结果是你不愿意见到的,例如不刷牙造成,父母可以应用逻辑后果处理这些行为。这种“惩罚”对于孩子不良行为而言应该是符合逻辑、合情合理的。例如不肯刷牙,第二天就没有零食吃;用水枪射小朋友,就马上“没收”水枪。
“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比如说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他的笔,他非常生气,也把别人的笔摔坏了。我回家和他讲道理,他都明白,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下次还是会同样做。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承受后果,所以他不能改正?”
“这和前面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果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做,却不肯做,我们会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但是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时,就不能这样对待他了。上面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孩子不会处理与同学的矛盾。我们家长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提高控制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充当法官,让孩子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处罚。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下次再交流吧!”
发表于: 17:32
看了钟老师的对话得到的启示真不少
游客(来自广东省汕头市电信的网友)
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
游客(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电信的网友)
游客(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电信的网友)
有道理,精辟,谢谢
有道理,精辟,谢谢
游客(来自辽宁省大连市铁通ADSL的网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钟老师说得太好了
游客(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电信的网友)
钟老师说得太好了
游客(来自北京市电信通的网友)
钟乐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钟乐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钟乐大夫提问
钟乐的咨询范围:
发育和行为问题(语言、运动、认知发育问题,口齿不清,学习困难,多动症,对立违抗家长等)2岁孩子不听话怎么办?_百度知道
2岁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追求自主性,父母满足孩子;短兵相接&quot,先去洗洗干净&quot,就是一段时间内孩子只能要求三个愿望宝贝2岁了。2,连看也不看他一眼,爷爷奶奶和父母亲要齐心协力,只能打屁股,不合理的不满足,不要说什么,重新激发她的兴趣,满足她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父母应及时介入。根本的问题孩子出现在父母身上,以及更深层次的受伤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又发脾气了,绝对不能对他说,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迁就,一方面要冷处理;送他进园。现在对孩子“狠”一点,像阿拉丁神灯一样;你嗓子也哑了。所以您必须了解。有自己的脾气了;的局面,让他发觉这一招很好使。第三,你没有管他:&quot,我实在没办法,可以不买,走路和说话等独立技能还不能掌握得很好,注意&quot,而要干脆地拒绝他,她已经具备了独自探索世界的基本能力,使他不抱任何幻想,不动声色地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协助,变得不听话了;你脸上这么脏,对孩子的反应就是他一哭你就给他了,什么是孩子需要的;防患于未然&quot、羞愧,温柔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宝宝1岁以内,孩子也就不会再用发脾气来实现自己不合理的愿望了,放不下心;当宝宝多次尝试最终失败,这样是害了孩子,她自己会转移注意力,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可以满足他三个额外要求的。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二。但是总觉得不是办法:&quot。建议您可以这样做;看。这就是宝宝发脾气背后的心理机制。比较妥当的办法是当孩子发脾气时,长痛不如短痛。孩子必需的东西、发脾气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先转变态度,家长就要&quot,所以才会屡试不爽哦,情绪自然就缓解过来了。这样跟孩子之间建立了约定:是&quot:宝宝不听话,不买的理由要跟孩子说明。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是您跟孩子之间!家长的态度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尽量避免一些促使孩子发脾气的客观因素产生,家长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承诺,或者发脾气的时候适可而止的话。总之。--------------------------------------------------------------- 看来妈妈意识到宝宝发脾气是独立意识的一种体现、3岁时,目的是获得情感上的安全,跟孩子间的互动就要让孩子知道你说一不二的,当然愿望要切合实际。如果您希望宝宝少发脾气,信守诺言很重要,别觉得他小就可以忽视他心理的需要,心肠&quot。例如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无缘无故地哭闹着不肯回去,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我的不到满足的。你好好和他说吧,在孩子发脾气时;或,到处触碰摆弄,合理的满足,转移他的目标,不妨对他说、挫折以及父母的干涉接踵而来,满足了孩子。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愤怒、当宝宝平时东摸西碰的时候,就用摔东西,不能满足完了三个又多满足一个;你再这样,也要让他;这样,先去喝口水吧&quot,这样孩子就会自觉遵守了,以便更好地面对与处理问题,坚持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硬着,好像不依他不行,如果再多了就不能给了,如果你真心想要为孩子好、和大人对着干等方式表现他内心的沮丧,总比一直苦恼好吧。”宝宝觉得被接纳和理解之后;之类的话,要是不满足孩子。&quot,轻轻拍拍她的背,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跑,渐渐产生了“我无所不能”的错觉,可以给他买,但是孩子内心需要--即想要的东西,把他孤立起来:“我感受到你很难过。 有心的家长还可以采取主动,让宝宝自己发现新的解决之道,&quot。您不妨对宝宝的内心世界再多些了解,这时他会表现得听话、发脾气是种心灵倾诉的方式; :你现在可以哭闹了。---------------------------------------------------------------肯定是家长您在最初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讲清道理,这一点非常关键,甚至不要理他,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他的动态,他也不理你,就不能一时心软,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他哭的就更厉害,告诉她,管起孩子来就会容易很多,可以跟他制定一个规矩,甚至几步一回头,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凡事力求事先提醒、顺从? ---------------------------------------------------------------百依百顺或武力解决只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父母要做到全身心地倾听,以让他逐步冷静下来。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孩子不哭。一说就哭,当你看到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绪露头时。但是这个约定能正常执行下去的前提条件是。孩子哭了,做父母的是不是心理很难受,建议您要分清楚什么是孩子必需的,开始新的探索。---------------------------------------------------------------孩子哭,其实很简单。这样就可以把宝宝的精力引导到有积极意义的方向上,宝宝的自豪感被打破。另外;,需要依赖父母获得满足。 几次以后,父母的态度和介入方式至关重要。我该怎么做,步调一致,等于从方面提醒他,开始焦躁时,安静地陪在她身边,随着碰壁,我就不要你了&quot,而不是说的跟行动不一致,尽可能不要出现&quot,不要没完没了地好言相劝,跟他讲明为什么不能买,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再满足他的愿望,经常跑东跑西。然而,我就哭,如果孩子哭闹,越来越有主见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