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穿刺选择哪些静脉穿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8|
上传日期: 03:24: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官方公共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
【新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来源:&&作者:&&()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33--2013日发布日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infusion&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4&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3.5&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3.7&药物渗出&infiltration&of&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8&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of&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药物外溢&spill&of&drug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ORT: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venous&catheter)5、基本要求5.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5.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5.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6、操作程序6.1基本原则6.1.1&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6.1.2&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6.1.3&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6.1.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6.1.5&操作前后应执行WS/T&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6.1.6&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6.1.7&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6.1.10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6.2&操作前评估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6.2.4&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6.2.5&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2.6&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2.7&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穿刺6.3.1&PVC穿刺6.3.1.1&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6.3.1.2&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c)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6.3.1.3&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125px,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200px,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3.2&PICC穿刺6.3.2.1&PICC穿刺按以下步骤进行:a)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b)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c)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d)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e)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f)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g)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h)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i)应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6.3.2.2&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b)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c)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6.4应用6.4.1静脉注射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6.4.2静脉输液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6.4.3&PN6.4.3.1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6.4.3.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6.4.3.3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6.4.3.4如需存放,应置于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6.4.3.5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6.4.3.6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6.4.3.8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6.4.3.9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6.4.4密闭式输血6.4.4.1&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6.4.4.2&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6.4.4.3&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6.4.4.4&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6.4.4.5&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6.4.4.6&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检测。6.4.4.7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小时。6.5&静脉导管的维护6.5.1冲管及封管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6.5.1.2&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6.5.1.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6.5.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6.5.1.5&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6.5.1.7&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6.5.2&敷料的更换6.5.2.1&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6.6&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6.6.1&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6.6.2&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6.6.3&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6.6.6&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6.6.7&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6.7.1&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6.7.2&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6.7.4&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6.8导管的拔除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6.8.3&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6.8.4&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1&静脉炎7.1.1&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7.2.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7.4导管堵塞7.4.1&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7.4.2&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7.6输液反应7.6.1&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7.7输血反应7.7.1&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7.7.2&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8、职业防护8.1针刺伤防&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213执行。8.2&抗肿瘤药物防护8.2.1&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8.2.3&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8.2.4&给药时,操作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8.2.5&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8.2.6&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a)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b)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c)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d)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
150?fdh:150)" >《PICC专科护士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与护理》原创
《PICC专科护士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与护理》一书纯属本人原创,部分内容为我以往所发表论文的内容。此书仅限于沟通交流,请勿用于其它。请各位护理同仁多多指教!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肘上置入静脉输液港(Port)技术都是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ercutaneou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PCVC)的一部分,是可以由护士独立进行的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尤其是PICC自1997年被美国BD公司引进中国,近十几年来已经在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治疗和需长期药物输注等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护理已经日趋完善。Port是一项较新的输液技术,在临床的使用较少,而经超声引导下自肘上置入Port在国内是全新的PCVC技术。PICC和经超声引导下自肘上置入Port均创伤小,无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虽然,这两种静脉通路都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但是导管的尖端都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护士需要掌握血管解剖和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尽量安全操作,使置管过程中组织和静脉的损伤最小,避免血管相关的并发症。护士在临床中还承担者PCVC各种导管的置入配合与导管维护,所以必须熟悉所有PCVC导管的原理才能够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 
第一节&&&&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的种类
一、PICC导管&&
PICC是由外周浅静脉穿刺置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插管。
1、成人及儿童常用的PICC导管型号有3种:3Fr导管外径0.8mm,4Fr导管外径1.2mm,5Fr导管外径1.6mm。3Fr导管管腔细,容易导致导管堵塞。5Fr导管的外径大,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故一般在输液量较多的患者才考虑使用。对于一般成年人,多选用4Fr导管。新生儿和婴儿一般选用1.9或2.0Fr导管。导管型号一般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
2、PICC导管类型:分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和非瓣膜式导管
&& &巴德三向瓣膜导管
BD末端开口式PICC
末端开口的宝力达-PowerPICC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带有延长管的增强型PICC
(1)非瓣膜式导管(末端开口、侧壁开口):导管的末端没有阀门,末端向血液方向敞开。特点是:必须每12h冲管和/或每次使用完毕后使用肝素盐水封管。导管置入前先行修剪以便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由于人体不同穿刺静脉的导管置入长度不同和左右两侧血管解剖的差异,所需置入的导管长度不同,预修剪的导管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
(2)三向瓣膜式导管:导管末端由具有压力敏感性的三向瓣膜组成,瓣膜位于圆形的,不透射线的导管末端。巴德的三向瓣膜式PICC由Groshong
医生设计,故又称Groshong
PICC。三向瓣膜靠近圆形、不透射线的、封闭的导管末端。当PICC导管内负压低于-7mmhg时,瓣膜向内开放,可以抽血。导管内压力恢复正常时,瓣膜关闭。由于静脉点滴、输液泵或使用注射器,导管内压力大于80mmHg,此时瓣膜向外开放,允许液体进入人体。当导管内压力恢复正常时,瓣膜关闭。当压力范围在-7至80mmHg之间时,即导管不被使用时,三向瓣膜关闭,防止血液返流和气体进入。此类导管可减少导管内回血的可能。导管需每周或每次使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可以通过更换连接器对导管进行修复。由于导丝距离导管末端还有一定的距离,圆形导管末端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3、不同材质制成的导管的优缺点
PICC导管的材质分为硅胶和聚脲胺脂2种。
(1)硅胶材质:优点是生物相容性高,表面光滑、摩擦阻力小,柔软,可抵抗潮湿和其他化学物品的侵蚀。缺点是输液压力不能超过40psi,三向瓣膜式导管的输液压力要求为不超过25psi。材质不如聚脲胺脂结实。乔爱珍苏讯主编.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聚脲胺脂材质: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好。抗磨损、抗打褶,可耐受多种化学药品,进入体内后导管变得柔软,可以将导管设计成薄壁。缺点是用酒精进行导管清洁时,易造成导管损坏。
中心静脉导管(CVC)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经皮肤对深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插管。深静脉因为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导管到达腔静脉的长度相对较短,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尤其在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置管中可能发生的气胸、血胸、出血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不可忽视。
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uffed&
1996年Dr.Broviac首先发明了隧道式导管,即部分导管埋于皮下6—7cm。1975年Dr.Hickman
在导管上设计一涤纶扣(dacron
cuff),可使皮下组织粘连,固定导管并阻止上行性感染。正规的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至少有一个涤纶纽扣,有的有两个,其中一个表面是抗菌的含银胶原。从理论上讲,抗菌纽扣有广谱抗菌和化学屏障的作用,它的体积能增长2—3倍以加固,胶原能促进组织生长,6周后能分解掉。TCVC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非隧道式CVC。谭冠先主编.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完全植入型静脉输液港(Port)
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全植入的静脉输液系统(Port),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放射显影的导管两部分组成。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有法国Districlass
公司生产的末端开口式导管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配有三向瓣膜式导管的巴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者导管的尖端带有三向瓣膜,可有效防止血液反流进入导管或注射座,也可防止外界气体进入血液循环。Port可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肘上静脉置入。需要输液时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的注射座建立连接,适用于长期或间断使用的患者,植入和取出时均需要通过手术方式。
第二节&&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范围及指征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范围
1、&&&&&&&&&
危重症患者:如休克、心力衰竭和严重创伤等患者常常需要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进而评估血容量及了解心脏功能,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输液及药物治疗。
2、&&&&&&&&&
急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急性出血或出血性休克时,需尽快补充血容量,但往往外周静脉塌陷,常穿刺困难。此时可应用细的穿刺针,采用赛定格技术可于自肘前置入PICC;由于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V)经纤维组织附着于锁骨而保持开放,故是最可靠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也可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3、&&&&&&&&&
重大特殊手术:如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腹主动脉瘤等,往往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血流动力学变化大,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可及时和动态的估计血容量的变化并可保证快速、大量输血输液和给予药物复苏。
4、&&&&&&&&&
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常需连续或间断给药数周或数月,中心静脉置管可避免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外漏或渗出至皮下,保护外周血管以备后续治疗使用。PICC和Port在带管期间均比较舒适,并发症少,适用于化疗患者。
5、&&&&&&&&&
血液病患者行骨髓移植治疗:经中心静脉导管输注骨髓细胞液是最佳途径。一般要求置入双腔静脉导管可同时输入干细胞和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
6、&&&&&&&&&
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治疗需经深静脉插入大口径的血液透析管,常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入。
7、&&&&&&&&&
全胃肠外营养:需经中心静脉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是维持患者生命和争取治疗时机的重要措施,PICC是不错的选择。
8、&&&&&&&&&
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可保障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急救药物使用,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已发生循环骤停的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几乎不可能,股静脉置管不需中断心肺复苏,为不错的选择。
9、&&&&&&&&&
心脏疾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等均须采用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植入器械进行治疗。谭冠先主编.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PH值和渗透压对静脉的影响
一、 药物PH值对静脉的影响
血液的PH为7.35-7.45,低于5.0或高于9.0会引起静脉内膜损伤,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就有可能导致静脉硬化、渗透性增强和血栓形成。
二、 药物渗透压对静脉的影响
血液的渗透压为280—295mosm/L,文献表明>450mosm/L会引起中度静脉炎,>600mosm/L则必定会引起静脉炎。乔爱珍苏讯主编.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
静脉输液常用血管的粗细与血液流速
血液循环是一个闭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血液作为一种流体,在心脏的推动下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血管直径越小,细胞越被压缩,流速下降,粘性提高,因此在较大的血管中使用较细的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流速ml/min
手掌部血管
前臂下部头静脉及贵要静脉
上肢头静脉
上肢贵要静脉
锁骨下静脉
&由于心脏泵血作用,大动脉的血压最大,然后逐步衰减直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血压降到0mmHg或者更低。血流速度与血管直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当血管直径加倍,血流速度则提高到16倍。如果一条血管的直径4倍于另一条血管,则血流速度提高256倍。在大的血管内使用小号的导管,这会对血流速度的影响小一些。
如果我们从外周细小血管输注PH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渗透压过高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由于血流速度较慢,血液不能及时稀释这些药物,致使药物停留在周围血管内的时间较长,就会造成外周静脉内膜损伤,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同时有可能导致静脉硬化、渗透性增强和血栓形成以及周围组织损害。乔爱珍苏讯主编.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五节&& 主动静脉治疗与血管通道器材的选择
主动静脉治疗与被动静脉治疗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常用途径,长期以来护士遵医嘱行事,很少考虑到患者的将来,是一种被动静脉治疗观念。
(一)被动静脉治疗
&&&被动静脉治疗不对静脉进行评估,不做合适的通道器材的评估,无论病因如何、诊断结果如何、静脉条件如何,均从使用外周通道器材,即传统的套管针(甚至钢针)开始静脉治疗,这样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患者的血管承受反复穿刺后,外周静脉不能耐受药物特性引发严重并发症,患者可能丧失外周静脉穿刺机会,给药有可能被延误,最终治疗可能被中断,此时,患者被迫使用中心静脉器材继续完成治疗,该时机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变得更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
被动静脉治疗恶果
1、外周静脉损伤、静脉炎、化疗液体外渗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坏死。
2、频繁更换血管通道器材。
3、给患者造成痛苦,又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主动静脉治疗
主动静脉治疗是根据治疗的相关因素、置入的材料类型、患者等因素而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器材,是一种主动的工作模式,它也是一种决策依赖型的解决方案,此“决策模式”是建立在专业的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了静脉治疗器材、治疗药物及患者诊断的基础上,在病人入院或接诊后24-48
h内主动完成相应的护理评估程序,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治疗不会因为输液通道的问题而受到中断,以致夭折治疗的一种工作方式,即一针完成整个治疗。
&二、血管通道器材的选择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工具,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享受安全医疗,而且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静脉穿刺工具根据导管置入血管的类型可分为: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导管的长度可分为:短导管、中等长度导管和长导管。根据导管尖端所到的位置可分为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
&&&&&&&&&&&&&&&&&&&&&&&&&&&
血管通道器材的应用及特点
血管通道器材
酸碱度及渗透压
导管末端位置
短期套管针PIV
1、药物酸碱度范围:5.0-9.0
2、渗透压范围:<500mosm/L
腋静脉下的任何外周静脉
1、由特富龙或聚脲氨脂制成
2、短期治疗
3、低成本通道器材
中期治疗:7天-1年
1、药物酸碱度范围:任意
2、渗透压范围:任意
1、硅胶或聚脲氨脂制成
2、单腔或双腔
3、末端封闭式(三向瓣膜式)或末端开口式
4、相对低成本通道器材
5、输注刺激性药物及多种不相容液体输注
6、家庭护理(院外治疗)
短期治疗7-14天
1、药物酸碱度范围:任意
2、渗透压范围:任意
1、硅胶或聚脲氨脂制成
2、单腔、双腔或三腔
3、末端开口式
4、相对低成本通道器材
5、多种不相容液体输注
中到长期治疗:超过六个星期
1、药物酸碱度范围:任意
2、渗透压范围:任意
1、硅胶制成
2、适于慢性病治疗
3、家庭护理(院外治疗)
4、多种不相容液体输注
5、拄拐杖患者
长期治疗:超过1年
1、药物酸碱度范围:任意
2、渗透压范围:任意
1、硅胶或聚脲氨脂制成
2、单腔或双腔
3、末端封闭式(三向瓣膜式)或末端开口式
4、家庭护理
5、活跃患者
6、拄拐杖患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