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包膜病毒灭活和无包膜病毒灭活哪个容易灭活呀

辛酸钠对人免疫球蛋白中病毒的灭活效果--《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5期
辛酸钠对人免疫球蛋白中病毒的灭活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辛酸钠对人免疫球蛋白中脂质包膜病毒和非脂质包膜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人免疫球蛋白样品中加入≥6 LgTCID50/0.1 ml的脂质包膜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辛德毕斯病毒、HIV-1111B株或非脂质包膜病毒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于(30±1)℃水浴条件下作用不同时间后,测定残余病毒滴度,并经传代培养验证辛酸钠灭活病毒的效果。检测灭活处理后人免疫球蛋白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并经SDS-PAGE和双向电泳法分析灭活处理后蛋白的结构。结果辛酸钠能有效灭活人免疫球蛋白中的脂质包膜病毒,目的蛋白的回收率达97%以上,而对无包膜病毒的灭活作用不明显;辛酸钠处理未影响人免疫球蛋白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蛋白的结构。结论辛酸钠对脂质包膜病毒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可确保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392-33【正文快照】:
随着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其安全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指导原则及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1]的要求,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应加入有效的病毒去除/灭活程序,以保障血液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剑锋;英志芳;李长贵;方捍华;;[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剑锋;英志芳;李长贵;;[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9期
王剑锋;英志芳;李长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铁群,邱平,王剑锋,李长贵;[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04期
王剑锋;英志芳;李长贵;方捍华;;[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阳福庚,马冉,吴家林,朱文峰,张蕾;[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孙永林!430060武汉市,杨海晨!518003,高凌!430060武汉市;[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杨淑彬,刘希英,李玉香;[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詹新恩,骆成玉,姜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丁雁,朱永华,朱江,樊惠芳,秦国钧;[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4期
莫樱,陈少科,陈述枚,蒋小云,何兆珏,魏仁桂,汤洁如;[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12期
张丽辉,何平,黄带发;[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5期
宋和平;[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5期
姚安延;邓丽玲;王黎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年06期
尧凯;王祥慧;;[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海健;;[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胡春梅;吴久鸿;;[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廖新成;赵军峰;;[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张云霞;张春凤;向梅梅;;[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耿晓萍;石晋丽;;[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矫建;姜素云;张婷婷;汤新强;;[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陈杰;李扬汉;;[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汪东风;齐宏涛;薛长湖;林洪;;[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徐石海;廖小健;郭书好;;[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徐新亚;谢海辉;;[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章迪思 宋鹏霞;[N];解放日报;2005年
刘燕玲;[N];健康报;2007年
证券时报记者
晓甜;[N];证券时报;2008年
苏静;[N];中国纺织报;2010年
蔡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龚华萍?宁成云;[N];科技日报;2008年
王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淑玲;[N];中国渔业报;2005年
新华;[N];中国化工报;2005年
吴宏林;[N];华兴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王洋;[D];复旦大学;2005年
武望婷;[D];西北大学;2007年
明建;[D];西南大学;2008年
李创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郭春燕;[D];西北大学;2009年
颜廷才;[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孙继政;[D];山东大学;2010年
李婷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国强;[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炜东;[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赵莉蔺;[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简亚军;[D];西北大学;2006年
樊安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郑必强;[D];浙江大学;2007年
邱艳;[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李尔春;[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郭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陈林;[D];河南大学;2010年
马玉玲;[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来源:《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第03期 作者:王剑锋;英志芳;李长贵;方捍华;
S/D法灭活血液制剂中脂包膜病毒效果验证的研究
临床上用于抢救及治疗的血液制剂属于“高危”制品,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传播许多病毒性疾病,常见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此三种疾病分别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造成的〔1〕。为了避免这类潜在危险发生,在血液制剂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除了加强对献血员的选择和血浆的筛选外,必需在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加入病毒灭活步骤,以确保制品的安全。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简称S/D)法是灭活脂包膜病毒的有效方法,并广泛应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2〕。实验中选用多个企业生产的6种血液制品中间品,采用两种不同核酸的脂包膜病毒作为血液制剂病毒灭活工艺中的指示病毒,对S/D法的病毒灭活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材料和方法1验证用样品及S/D试剂各血液制品厂家及生物制品公司送验的血液制剂中间品,包括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人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NG)、凝血酶(TB......(本文共计4页)
相关文章推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03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出版: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这是一个分类齐全的医学资料库:包括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与代谢、急诊科、神经内科、精神科、肿瘤科、感染科);外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其他临床学科(麻醉科、护理学、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中医科;基础医学(生理病理、遗传学、寄生虫、核素科等);及辅助科室(影像学、医学检验科)等等。当然本人的网站不但是医学资料,还有其他资料,欢迎大家下载。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亚甲蓝光化学法体外灭活RNA 包膜病毒的实验研究.pdf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亚甲蓝光化学法体外灭活RNA 包膜病毒的实验研究.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53: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亚甲蓝光化学法体外灭活RNA 包膜病毒的实验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的鉴别是根据 A.对乙醇敏感性B.对脂溶剂敏感性C.对紫外线敏感性D.对_答案_百度高考
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的鉴别是根据
A.对乙醇敏感性B.对脂溶剂敏感性C.对紫外线敏感性D.对甘油的敏感性E.对干扰素敏感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灭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