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膝盖摔伤怎么办肘部磕破了,手臂可以自由弯曲

北京阳光热线:2月6日大雪之后扫雪铲冰()_北京_新浪网
北京阳光热线:2月6日大雪之后扫雪铲冰()
http://www.sina.net 日 16:59 北京城市管理广播
  “发表你的观点,规划我们的明天”。本周三(2月8日)早上7:30――8:30,城市管理广播FM107.3,AM1026,将在《城市零距离》节目中请来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的处长吴奇伟、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的副处长崔宣,以及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苏京、宣武广内街道办事处的主任白杰,他们将和广大听众一同来说说“2月6日大雪之后扫雪铲冰”。
  [直播实录]
  明可: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我是主持人明可。这两天我建议大家可以登高远眺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如果您要是从上面腑瞰咱北京城的话,可以说是灰白分明,这个白的就是白雪覆盖的绿地和屋顶,而这灰的就是被清扫一新的街道和马路,2月6号的一场大雪之后,不该被白雪覆盖的地方是不是都被清除了呢。您对这次的扫雪铲冰是否满意呢,相关部门又用了哪些新办法来保证道路的畅通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呢?欢迎您都通过我们今天的节目提出您的问题,找到答案。我们的联系方式您可以发送手机短信,移动用户可以发送到,联通用户8821073,小灵通用户是。此外您还可以拨打我们直播间的热线电话,150833,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为您请到的嘉宾一共有四位,分别是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的处长吴奇伟,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的副处长崔宣,以及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苏京。宣武广内街道办事处的主任白杰。听众朋友可以通过我们刚才为大家介绍的两种参与方式来收听和参与我们的节目。
  明可:这里是《城市零距离》,在节目的一开始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我们今天节目当中的嘉宾人数是非常多的,四位。分别来自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还有东城区和宣武区,首先要介绍两位嘉宾就是市政管为的两位同志,吴奇伟处长,还有崔宣副处长,两位应该说从2月6号的下大雪之后,一直是连轴转,本来今天早上起来能上一个正常班,但是又上我们这儿加班来了,首先说两位确实辛苦了,也想问问两位连轴转一直在扫雪铲冰的一线,这个一线都是一直在忙些什么,吴处长您先说。
  吴奇伟:各位听众早上好,从2月5号开始北京市气象台就预报夜间将有一场降雪过程,收到这个天气预报以后,我们市政管理委员会来讲,我们马上启动了我们的工作预案。24小时有人专人值守、值班、备行。作为我们市政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讲,我们主要从事的是准备,准备工作,同时到路上去观察雪情的降雪天气变化,因为北京市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有的时候东边下西边不下,那边下北边不下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要求很多的人到路上去巡视、巡查。及时发现降雪,及时来处理这边的积雪,作为基层的作业队伍来讲,他们就要从现在把各种溶雪剂准备好,把车辆准备好。把车都点着,同时把固体的溶雪剂和液体的溶雪剂装好,随时等候调度的命令,只要调度令一发出以后,他们就会按照预案的要求到达各自的地段开始除雪工作。
  明可:应该说雪还没有来的时候,负责扫雪铲冰的同志就开始忙活,这雪停了忙活还没玩,所以我们整个扫雪铲冰的工作周期和战线拉的应该比比整个下雪的周期要长很多,是这么一个概念。
  吴奇伟:是这样,因为我们想扫雪铲冰工作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一个就是实行的准备阶段。刚才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准备工作,第二个阶段就是扫雪铲冰工作的实施阶段,这个时候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清除立交桥、还有路面的积雪,这个是第二部分工作。
  第三个阶段就是雪后的环境卫生的恢复工作,虽然雪停了在主要道路上的雪已经被清理掉了,但是环境卫生恢复工作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明可:我们在2月6号下雪当天,我们在节目当中城市管理广播的新闻当中曾经做过一个连线,当时我记得崔宣是你给我做的这个节目,那个时候你正是在扫雪铲冰的一线呢,其实刚才吴处长也说了,在准备和实施以及后续的过程当中扫雪铲冰工作是这样一个程序,你觉得从2月5号开始你们投入工作到现在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尾声了?到第三阶段的尾声了?
  崔宣:是的,确实是这样,我们雪停了之后就开始转入雪后环境卫生恢复工作,到目前主要道路的雪清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
  明可:本来今天可以稍微早上起来歇歇的,今天又到我们这儿来,确实辛苦了,我记得我们2月6号和你做联线的时候您就给我们报了一个数,中午的时候,2月6号中午的时候其实我们出动扫雪铲冰的人数当时已经是我印象当中已经是八千多人次了,到了晚上12点钟我们再看这个数字已经变了13900多人次了,将近14000人了?这些参与到扫雪铲冰的队伍当中的这些人员,是不是仅仅是我们刚才所讲到的市政管为的这支队伍?
  崔宣:主要是这一部分,当然还包括高速路系统的一些公司。
  明可:所以达到了这样一个数字,2月6号这一次比较明显的降雪,应该是满足了很多人对儿时下雪的回忆,很多人捉这场雪在假期下是给孩子们下的,营造一种童话的世界,老人也觉得下下雪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对于经常出行的成年人来说可能就带来一些麻烦,我想可能这次降雪虽然是很明显,大家都出动了,我也相信这个冬天,这次下雪出动扫雪铲冰的队伍不是第一次了,在这之前应该有过几次小型的活动?
  崔宣:在这之前是有,比如说初四那天晚上十点局部区域有点降雪。我们也是对局部区域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这次当然是入冬以来,这次是比较大的一次降雪、动员投入力量比较大一点。
  明可:对,而且大家记得当时2月6号这场雪半个小时,北京市好多地方地就给盖白了,就被雪覆盖上了,这雪是越积越厚。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北京城市管理广播的《城市零距离》,参与我们节目的方式,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50833。如果发送手机短信的话,移动用户请您发送到,联通用户8821073,小灵通的用户也请您发送到,今天跟大家说的是我们面对刚刚降下来的这场雪,扫雪铲冰工作是怎样推进的,也想听听大家对这次扫雪铲冰的工作是不是满意。请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北京市市政管理市容环境处的吴奇伟处长,还有崔宣副处长。以及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张苏京,宣武广内街道办事处的主任白杰,为什么我们今天节目当中请到四位嘉宾,不光光是市政管委的负责同志,同时还有各个区县和街道的,恐怕这也是我们这次扫雪铲冰的一个特点,我们把扫雪铲冰的责任明确到了社区和街道了,这个是不是也是我们这一次扫雪铲冰的一个,也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吧?吴处长。
  吴奇伟:按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规定,扫雪铲冰工作应该实行区域负责制,2005年以后我们总结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管理经验,我们提出了四级管理、四级控制的方针。所谓四级管委,就是市控道路,主要包括主要的立交桥和主要道路,比如说二环路和西直门立交桥像这样的情况,第二个层面就应该是区控道路,区控道路是由各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各区人民政府来负责清理的道路。第三部分就是街道、街控道路,街道主要是包括一些胡同。第四部分就是这四个层面社区控,社区控制的道路主要是社区居委会组织群众参加义务的扫雪铲冰工作,当然执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应该由物业管理公司来承担这个工作。
  明可:我们今天在节目当中在座的还有东城区和宣武区的两位,我们先请东城区的张苏京副主任给我们讲讲,降了这场比较明显的雪之后,中雪当天是怎么落实区县和街道的,社区的扫雪的任务。
  张苏京: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区接到了澄色预警之后及时启动了预案,过了一个多小时市政管委就又发了一个预警,从小雪变为中雪,我们立即按照预案全区和全部上岗、全员上岗,动员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员们及时发现下雪,专业队伍环卫中心及时上街抛洒溶雪剂,街道也对各区、各街所属的胡同内也进行了抛洒溶雪剂的。因此在东城区范围之内较好地完成了这次除雪的任务,等于受到了我们区,等于到东城那儿受到了群众的表扬吧应该是。
  明可:而且我们都知道东城区在两年前就曾经推的网格管理,在05年可以说家喻户晓了,在这次扫雪铲冰过程当中,网格管理是不是也发挥了它的作用了?
  张苏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扫雪铲冰以后昨天我们也是对有些扫雪不力的及时发现,当时一个小时以后就反馈回来39个单位没有落实,立刻由城管队员上街责成门前三包单位,因为这场雪正好是在咱们的年内,因为还没有过十五嘛,所以有些店铺还没有开张,就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我们出动了两万多人次,部队的官兵、驻区的官兵也都进行上机关干部都也都进行扫雪。所以是很快地把这场雪清理干净了吧,应该说大家看到东城街的路面还是比较干净的。
  明可:组织起来大家很配合吗?大家还是很配合吗?还是有的人不愿意出来扫雪,愿意在家猫冬多猫一会儿。
  张苏京: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是非常配合的,只有个别的,但是个别的都是城管队员进行了督促,也很快就进行了清理。
  明可:既然我们说到了东城区利用它这个网格督促了这次的扫雪,我们也觉得在这次的天气变化过程当中,可能很多科技的介入确实能帮很大的忙。我们也了解到广内街道这次也是利用了自己的指挥系统,有了自己的平台,让大家做到了特别快速的反应,是不是这次下雪也考验了我们这个系统和平台应急的效果?我们请广内的白杰白主任。
  白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非常高兴到城市管理广播的直播现场,我想我是第一次到直播现场,由于我们今天的话题跟2月6号的降雪有关,我想首先通过电波向战斗在街道和一线的同行们问一声好,作为一个市民我们非常希望下雪,但是城市接到工作之后每次下雪的时候有点烦恼。
  明可:这个感情有点变化了。
  白杰:这次降雪我是抱着一种期盼的心态在等待这场降雪,因为我们研制了从街道层面的雪天扫雪的预案,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如果说到这个话题,我想应该从我们宣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开始,2002年我们这个街道作为区委区政府的试点,在街道层面构建电子政务平台,通过几年的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新的时期这个平台怎么建设,我们认为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政务上、放在管理上,用于我们社会治安的控制、城市管理的控制,包括为民、便民服务,所以去年以来我们进入第四期建设的时候,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搁在了应急预案的设置上,通过半年的研究,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三星公司研究了我们的雪天应急预案处置系统,这个处置系统分为预警和预案两个部分,预警主要根据天气预报的播报,我们会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向有关工作人员发送信息短信,提醒大家天气预报降雪大家做好准备。比如说今年入冬以来我们一共启动了四次预案,但是2月6号这天我们不仅启动了预警、而且还启动了预案,我们的预案在电子政务平台上分为四个等级,就是蓝黄澄红,分别是小雪、中雪、大雪和连续降雪。
  明可:2月6号那天你们启动的也应该是黄色?
  白杰:我们最初起动的是蓝色,8点半起动蓝色预警,到9点半起动了黄色预警。
  明可:一看雪下大了?
  白杰:下大了,根据市政管为的通报,所以我们起动了黄色预警。那天我和我的同事头一天都接到了预警的信息,到进入预案的状态的时候,我到我们街道的指挥系统中心通过大屏幕观看我们地区的整个扫雪铲冰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我们的电子政务平台上会随时地显示。因为我们要求我们的所有工作部门和社区,每一小时到整点登陆我们的报送系统,把你地区的工作情况信息报送过来,同时我还可以在电脑上看我们地区的责任地段分布图,在降雪的过程中,我们地区的责任地段分布图基本都在闪灯,到下午下雪停止之后,我们有些社区逐渐开始灭灯,这说明他的扫雪铲冰工作基本完成,并且得到了我们城建科的认可。首先是长春街的灯灭了。
  明可:第一名这是?
  白杰:第一名,到了下午5点半我和我们的组长霍程宣副主任听取我们城建科,当时还有六个社区灯在闪。
  明可:还有六个等在闪?
  白杰:因为我们街道一共19个社区,这六个灯在闪,因为什么呢?按照城建科给我们报送的情况,六点钟我到我们机关的值班室问当天的值班记录,跟每次降雪不一样的是这次值班记录是零,因为每次下雪群众的热线电话很多,各种情况。但是这一次是零,到当天晚上8点,我从我的电脑上看到我们街道所有的根据预案的处置灯全灭了,我感觉很满意,所以8点钟我开始了办公室。
  明可:所以一开始白杰也讲为什么要期盼着下雪检验这套系统,看来没白盼。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我们在这儿也想到了我们的记者在下雪当天也曾经做过一个小的考察,当时我们发现香河园地区的街道雪好像下了以后,有条街道没有人扫,当时我们记者拨通了城管热线之后,十分重经过核实具体地点,20分钟以后再看这个雪已经开始有人清扫了,所以应该说这次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讲市控、区控、街道控和社区控,这四级的监控,怎么从市政管委这儿发送一个命令和总体的方案,最后怎么落实到街道、落实到社区,我们其实了解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手机平台上已经有朋友提出问题了,既然我们刚才提到了四级的控制,手机尾号2865的朋友说家住幸福二村6号下班的时候才有人开始扫雪。白天老人不敢出门,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应该由谁来扫?尤其是老旧小区的问题,吴处长。
  吴奇伟:我觉得扫雪铲冰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工作,不光是政府一个部门就能做好,应该是政府还有社会,还有每个人、每个公民的义务,刚才像这位朋友提到的问题,我想在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应该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当地住的市民来自扫门前雪。来把这项工作搞好,我想这个责任还是应该大家共同来承担这个城市的除雪工作才能做好。
  明可:其实我觉得刚才吴处长的解答回答了一部分6784的朋友的问题,6784朋友的问题是小区内的雪物业没有及时清扫,是否可以向市政管为投诉,我觉得一方面您可以反映,另一方面节像吴处长说的,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当然如果真是身体不便,或者老人在扫雪过程中会有危险的话。您可以不参加到扫雪队伍当中,凡是有能力的人我们鼓励,一方面在打电话反映的同时我们自己拿出自己家的笤帚和簸箕参于扫雪过程,这是吴处长刚才也表达了这个意思。我们热线上还有一位李女士打来电话,她留下了个问题,她的问题是便道上雪应当由谁来清扫?我们四级扫雪铲冰系统能不能涉及到便道上的雪?
  吴奇伟:是涉及到,包括这一部分的,便道的除雪要从整个我们现在作业保证城市运行的程序来讲,我们现在先是立交、后是道路,先高桥、后低桥,先主路、后辅路,步道的除雪我们按照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要求,责任区的要求。一个应该由划定的扫雪铲冰责任单位,刚才像张主任介绍的那样,应该由单位来义务进行除扫,这是一部分。但是没有单位的地方,没有商店的地方应该由环卫专业队伍进行清扫,也是在控制范围内的。
  明可:如果像李女士说的,比如她发现便道上的雪真的没有人扫了,可能离自己家比较远,不属于这个社区范围内的,他企事业可以把他了解到信息及时反映给我们市政管委,我们也了解到这次扫雪其实我们用了一个秘密武器,叫做北京市城八区扫雪铲冰责任区政务公开信息查询系统,名字很长,但是他的功能是不是能用一两句请无处长给大家介绍一下?
  吴奇伟:这是2005年我们工作的一个突破了,实行政务公开就是让群众、让市民来监督这个部门的工作,在这个地图上,在这个信息系统上我们把责任单位按照四级管理已经标出来了,大家可以到网站,可以到北京市政管委的网站上查继续查询一下,有能够知道这个应该是由谁负责的,就可以找到这个责任单位。
  明可:是不是从北京市整个的地域范围来讲,也有一个像刚才白杰讲的一个图,能亮的几个灯,能看到哪些区域已经扫完了,哪些灯没有扫完雪,它还在闪,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地图?
  吴奇伟:现在全北京市还没有做到像白主任说的这个样子,但是这肯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今年从扫雪铲冰工作来讲,应该说我们想有了几个突破,就是在一年的时间内有几个,一个我们想全市的扫雪铲冰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2004年扫雪铲冰的全市平均能力只有25%。
  明可:这个25%是个什么概念?
  吴奇伟:就是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按照两小时打通,四小时打透的工作要求,我们来设计我们的除雪能力,2004年的时候这个能力只有25%,但是到了2005年的雪季,我们这个能力已经达到40%,也就是增长了15%,这是从建国以后发展比较快的一个阶段。
  明可:这是我们05年实现的第一个突破?
  吴奇伟:第一个突破,第二个就是您刚才所谈到的政务公开,我们要叫群众、要叫市民来监督我们的工作,这也是我们作为政府环卫部门来讲应该怎么做的,也是我们的义务,所以这项工作做了一点工作。
  明可:而且这个公开其实还有一个好处,我觉得他把界限划分得很明确,有的时候原来可能会有一些他觉得应该他管的,他觉得应该他管的,现在我们这个地图线划得很清楚,在谁的区域内一定有谁来责任。
  吴奇伟:对,第三个是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我们去年设计了一个雪天小贴饰,这个雪天小贴饰从多个方面对市民提出了提示,比如说天气情况早知道,安全出行不用慌。这个就是要大家早一点出门,收到天气预报以后,有降雪天早一点出门,避免耽误事。第二个就是要关照老人,你应该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市民:嘱咐一下家里的老人。
  吴奇伟:叫老人出门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出门,避免把身体摔伤。第三个我们提醒司机新手出行的时候要谨慎。
  明可:尤其我看那个图的时候是注意坡起。
  吴奇伟:注意坡起,雪天的道路交通跟平常的情况不太一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包括自行车你出门的时候不要打很足的气,打了很足的气你应该放一放,不要在路上打雪仗,见了除雪车应该避让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人文提示这种关怀,我们今年印了一部分小册子发到市民手里以后呢,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明可:这个小册子给我的感觉大小就像我们的口袋书,很方便放在衣兜书,另外色彩很鲜艳,他是用漫画的形式,其实文字并不多,我估计可能跟刚才我们吴处长说的文字的整个数量差不多,您刚才已经把文字表达了,惟一大家看不到的就是我们这个小册子里面画的非常生活化的漫画,所以他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大家,为什么叫服务型的政府,很温馨的一种提示,第三个突破。
  吴奇伟:这是第三个突破。第四个突破就是今年我们在一部分除雪车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用高科技的手段来指挥、调度、管理扫雪铲冰工作,这应该说在北京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北京第一家这么去做。这个就使我们对宏观的了解,对全北京市除雪车辆的调度、布控应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和调度效率,应该说今年在2005年也是第一次使用。
  明可:再给大家解释一下GPS,是不是我理解的指哪儿打哪儿?我知道哪儿需要除雪了,我也知道离它最近的车辆在哪儿?完全通过GPS能够找到这辆车,我们能够看到每辆车的定位,这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离现场最近的车掉到现场?
  吴奇伟:这是一部分。
  明可:这是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
  吴奇伟:仅仅是一部分,比如说我们这些车出去以后,在交通比较拥堵的情况下到达没到达他的预定地点,我们和车上怎么去和司机调度过程中怎么联系,比如说他的车辆的运行速度是什么样的,他车上的溶雪剂还有多少,这些数据都能通过这个系统去了解它,所以对他的布控和掌握非常有利。
  明可:这不光是咱们北京市扫雪铲冰的一个突破可能在全国也是一个突破,刚才您讲了这是咱们在全国首家用的这个,打断一下吴处长的介绍,我们来听热线上赵女士的问题,赵女士,您久等,您稍微大点声音提问题好吗?稍微大点声音。
  赵女士:我就想反映反映这次大雪下得雪好,对气候净化、对空气都有好处,而这次还体现出什么,这次雪的清除工作我感觉非常满意,我住在朝阳北路这一带,这条马路挺大、挺宽是前几年4新修的,这次溶雪剂撒得特别好,头一天还是满地的大雪,到昨天下午以后、溶化以后,到今天早上我出来一看整个马路都比较干净了,不像以前似的,还好像特别浓浓淡淡的,自行车特别不好走,现在整个路面都露出来了,而且这一次溶雪剂没有损害树木,没有把它都堆到树坑那儿,有些便道的地方个别堆在树坑,我感觉那个没有影响,影响不太大,还有我还想提什么建议呢?咱们提倡是各扫门前雪,我感觉应当再扩大一点,应当叫各扫院前学,比如有的单位占的面积比较大,临街林面不只是一个大门在那儿摆着,而是挺长的一个面积。我北边有一个北京市朝阳区糖尿病医院吧,那个就弄得不太好,为什么?就把大门口十来米的面积给扫了,实际里边并不见得没有,工作人员没有扫,它那个院子前边朝东边的大马路,整个一百多米长的就没人扫,所以我感觉这样就不好了,如果再把这个扩大一点,每个单位都把自己的院前也扫一扫的话,这样咱们的清除积雪的工作也更快捷一些,让一些出门上班赶早的,或者老年人遛早的人比较方便一些,所以我在此再提出这些建议来,反正这次我挺满意的。
  明可:挺满意的,好,也谢谢赵女士,听了我们赵女士她自己的看法,提到了糖尿病医院这个应该是在朝阳区吧?
  吴奇伟:应该是。
  明可:我们看来今天东城和宣武的两位嘉宾都答不了了。吴处长和崔宣吧,你们两位看看我们赵女士反映的这个问题,门前雪清扫的范围,我们现在有没有规定?
  吴奇伟:这是有规定的,这个规定是按照由区政府负责组织,由各个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的划定工作。像刚才这位同志所讲的这个问题,我们想带回去,带回去以后我们和城管部门联系,加强对这个单位的扫雪铲冰工作督促,给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出行环境。
  明可:而且刚才这个赵女士其实她主要表达的心情就是这次雪扫得确实不错,而且她觉得很彻底,你看到今天路面没有我们原来所说的冰溜溜,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东西,能够做到这样彻底的原因是什么,咱们稍后再跟大家谈,我们《城市零距离》现在为大家开通两种联系方式,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50833,发送手机短信的话,用户移用户您可以发送到,联通用户8821073,小灵通用户您可以发送到。
  明可:欢迎大家继续回到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我是主持人明可。今天我们请到节目当中的嘉宾是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的吴奇伟处长,以及崔宣副处长,还有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苏京,宣武广内街道办事处主任白杰,跟大家说的是2月6号这场雪,我们是怎么扫雪铲冰的,听众朋友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我们刚才其实说到了刚才赵女士电话提到了觉得这次扫雪铲冰她觉得比较满意,扫得比较彻底,而且她提到了溶雪剂用的是比较好,是不是扫的彻底,一个我们可能动手比较早,因为我们知道雪下时间长了,一压反倒不好扫了,第一扫得早。第二就像赵女士说的溶雪剂用得比较得当,是不是主要这两个原因?吴处长。
  吴奇伟:首先感谢这位赵女士对我们工作的评价,我们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刚才说这个步道、比如说辅路,自行车道还有一些问题,我想除雪工作能做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说溶雪机械的能力,现在为什么主路上做得比较好、辅路上比较差?其中有一条辅路的溶雪机械在北京是很少很少的,虽然这两年除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便道的除雪能力和辅路的除雪能力,应该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差的,由于这种设备的不足,所以造成了整个工作的迟缓,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变,当然像您所说的溶雪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种溶雪材料它的质量如何,不光对溶雪的速度,同时对雪后对环境的影响应该都是说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是在我在我们除雪整个工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来控制的。
  明可:我们手机平台上8674的朋友也在问,他说今年扫雪是不是主要还是靠的溶雪剂。是不是您可以把今年用了多少溶雪剂的数也可以跟大家说说。
  吴奇伟:溶雪剂我们想可能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应该说有几年的时间了。
  明可:对。
  吴奇伟:今年使用的溶雪剂使了8千吨,这一场雪使了8千吨,我说的全市,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都包括在内。除学的方式不止是使用溶雪剂去除雪,还有物理除雪、机械除雪的方式,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和72年开始北京有了专业的除雪,那个主要是溶,从近几年来北京市开始发展机械除雪。我们现在所购置的多功能的除雪车它是要用扫、用推去把雪推到路边。后面为了防止下边您刚才所介绍的这种情况,就是说你汽车再下雪,因为它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碾压以后又会和地面很结实了,这就很麻烦了,有冻冰的这些情况,所以这时候要在路上撒一层溶雪剂,这层溶雪剂就可以解决刚才说的问题,同时在大雪的过程中,在反复施撒的过程中,也会把路的雪溶掉一部分,我们现在的除雪是两者的结合,作为今后我们工作目标来讲,我们想应该以机械除雪为主,溶雪为辅,今后是这么一个方向,但是现在我们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溶雪剂作为溶雪的材料来讲,它有正面的作用,它也有反面的作用,它既可以把雪溶掉,叫路不滑、叫人们出行方便,但是也对环境、对旁边的道路、桥梁、树木会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也广泛参考了国内外的情况,在国外一些城市里头,包括发达国家,像美国、苏联、俄罗斯、日本,北欧这些国家、加拿大我们有一些了解,他们现在无非就使用的一个是溶雪剂,跟咱们一样,这是一部分。第二个他使用的是盐。第三个部分使用的是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当然它随之而来的沙子它要把它洗掉,要洗干净,还有一个搜集的过程,我们觉得沙子这个东西也有人提出来在北京也有人给我们提出来,能不能用这种东西,结合北京的这种情况还是会产生一些问题。
  明可:扬尘又起来了。
  吴奇伟:扬尘又起来了。包括烟台和威海的大雪,我们也派人到现场去观摩、去看,北京遇到这种大雪怎么办?像烟台有的地方在用沙子,用完沙子以后雪过了以后整个道路交通扬尘是比较厉害的。
  明可:尤其这次印象很深的6号下完雪昨天就开始刮大风,要咱真是用沙子的话,今天可能我们看到的蓝天百云有可能就不会出现?
  吴奇伟:对!是很有可能的
  明可:我们热线上还有一位宪女士,导播示意我们再稍等。其实刚才这个我们吴处长讲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回答了手机尾号6519朋友提的问题,他是在节目一开始就给我们发来这个短信了,他说我比较反对,我特别反对溶雪剂,看到国外城市下大雪都是用很多铲车在铲雪,咱们为什么不用?其实不是不用,可能就像刚才吴处长讲的,这个比例还是少一些。
  吴奇伟:是这样。
  明可:而且以后我们目标都是都用机械化铲雪。
  吴奇伟:这是一个方向。
  明可:我们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在用溶雪剂解决道路的积雪问题,也提到了,我们03年的时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曾经对溶雪剂进行过一次质量抽查,当时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合格率也是10%几嘛,我们这次用的溶雪剂它的质量有没有做过抽查,是不是比03年的数字会让我们心里更踏实一点?
  吴奇伟:是这样,99年开始北京市开始使用溶雪剂以后,应该说刚开始我们对这个问题,对溶雪材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到了2002年北京市就出台了第一个在全国也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第一次出台了北京市溶雪剂标准,它是一个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规定。这个规定北京因为它不是多产溶雪剂的城市,一个区域。我们要求所有到北京来销售溶雪剂的厂家,你销售的溶雪剂必须符合北京市的地方标准,这是第一个。
  2003年的时候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进来了溶雪剂以后我们进行了抽查以后,就像刚才您说的他的合格率非常低,这里有几个问题,想当初来的时候送样的时候是一种溶雪剂,真正供货的时候偷梁换柱了,有这种情况发生。按这种情况我们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又制定了北京市溶雪剂管理使用的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你到北京来抽样的,我们要封样,要销售的我们要采样。要去你的现场采样,要从你的产品库里头随意地进行抽。按照国家抽样的标准去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通过抽查以后合格的,我们可以上推荐的名录。
  第三个,我们要求所有到北京销售的溶雪剂厂家,每向北京销售一批都应该向我们提供一个批号的数据。同时我们去到你的销售地点去抽你这个批号的溶雪剂再进行检测,如果要是合格的话,可以投入使用,如果不合格的话,坚决给你退回去。从这一头不能把住,那么还从另外一个点,就是使用单位,您进一批溶雪剂就要给我们报一次,报一次以后我们去抽查,虽然是大量的工作,也是很繁杂的工作,但是对保证溶雪剂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大的作用,我们从去年到今年溶雪剂的合格率一直是在100%,这一点其实请大家放心。
  明可:其实也是严格把控,我们东城的张主任您也提到了,东城在自己撒溶雪剂,你们自己抛洒溶雪剂是不是也是像吴处长说的一样,也能做到质量和批号的提供?
  张苏京:没有问题,我们所有买的溶雪剂都是经过市里边招投标进行的,我们也定期组织抽样,由我们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坚决抽检,应该说这次抽检的结果都是合格的。
  明可:张主任说的时候白主任也在点头,看来宣武广内也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
  白杰:我们街道一共撒了溶雪剂2.5吨,都是通过区里的人认真检验,调到我们街道来使用的。
  明可:热线上来听郭先生的电话,郭先生。郭先生可能久等了,没关系我们再来回答短信平台上朋友提的问题,一会儿再接进郭先生的电话。短信平台上9557的朋友,他提的是崇文区把雪扫到停车位上了,这可能觉得自己停车的时候又有不方便了,还有手机尾号8327的朋友,他说希望下次下雪的时候能关注到过街天桥上的雪,每次下雪之后过街天桥都无法行走,其实我也在平时过过街的时候注意过,有些其实大家还是想办法了,比如说把一些纸盒子,纸箱子的板铺在天桥上为了防滑,但是如果说纸板上再结一层薄冰的话,它还是很滑,天桥上的扫雪问题及我们是不是关注过这样的问题?吴处长。
  吴奇伟:是这样,每个过街天桥的除雪责任都是明确的,这个工作特别面对一次大雪,像这次比较大的一场雪,从我们市政管理部门来讲,从市、街、区这三个层面上来讲,应该说总体感觉到能力都是非常不足的。
  明可:觉得人手不够?
  吴奇伟:环卫工人应该说没有工作八个小时的,工作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饿了吃一口饼干、面包,渴了喝口水,累了稍微休息一会儿再起来接着干,这种情况是非常非常普遍的。所以像刚才这位市民所讲的过街天桥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没做好的地方,这个应该说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也现在正在要求各个责任部门尽快地能够恢复过街天桥。
  明可:或者说扫过街天桥可能不是专业的队伍,落实到社会单位就可以做的问题,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应该讲。再来听郭先生的电话,试试接进来没有?郭先生?
  郭先生:您好。
  明可:抱歉,让您久等,您讲您的问题吧。
  郭先生:刚刚他们讲到除雪溶雪剂的问题,好像有一个人是说国外不怎么使溶雪剂,他那种说法不对了,我也去过加拿大,加拿大下雪比咱们这儿要严重得多,加拿大还是溶雪剂、盐都在使的,并且我们看到加拿大的路面状况非常不好,就是溶雪剂目前这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不使用的,我觉得要承认这一点。这是第一个。
  第二一个国外扫雪也不是说今天晚上下雪,我们第二天马上就能够扫干净,他也是分层次的,比如说高速路我们多少小时,辅路扫时间要缓一点,因为人力各方面都有限制,咱们这边,你人员各方面都有限,还有一个方面,第三一个方面社会单位要扫雪,但是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次下雪就是节后很多单位没有上班,谁去扫雪?城管去督促也不可能,没有人他督促谁呀?
  明可:不能上家找人去。
  郭先生:没有怎么办?很多外地人没有在北京嘛。很多单位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这种应急措施还是要有一支专业队伍,还是突出这一块,或者是说你要明确一个时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你扫不完,那也没办法,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客观一些,保证主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辅路就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现在是24小时以后,还是30个小时可以扫了就可以。
  明可:咱们提的是2小时到4小时。
  郭先生:我觉得这不太现实吧?
  明可:无形中给自己加了很大的难度。
  郭先生:对,限制一点,那么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么快呀。
  明可:谢谢郭先生,郭先生在电话中谈了三大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说到了他看到的加拿大的一些情况,但是他也提到了我们是不是自己在给自己出难题,人国外都是24小时,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可是我们给自己定的是两小时和四小时这样一个标准,吴处长?
  吴奇伟:我非常感谢郭先生,我们确实在很多地方在给自己出难题,我们觉得我们难了,政府难了,群众可能就方便了。我想这应该可能是一个方便,第二个就是对两小时打通,四小时打透的理解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在底下工作的时候和平常聊天的时候大家也会问到这个问题,我们所谓的两小时打通是什么,就是说你的主要道路在两个小时的时候,下大雪得时候能够清出一条车行道,让路能够通,不能封闭、不能死,你比如说这次除雪我们城市的道路没有做到一条道路叫它封闭的,都是通行的。都是差不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保证一条车行道。那么四小时打透,四小时就是把整个道路的主路车行道弄出来,但是我们跟加拿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还有自行车道,还有辅路。加拿大地广人稀,我们这个城市人口是很多的,各部分、各个出行方式不一样的市民,我们都要想办法去为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就是自己给自己来所谓的说找麻烦。
  明可:出点难题。
  吴奇伟:出难题,我们觉得也应该。
  明可:吴主任这段谈话可能郭先生听了以后也会有共鸣吧,其实像我们刚才接的郭先生和赵女士,他们对这次扫雪铲冰给予了非常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也相信其实有很多的北京市民都是本着这样一个态度去看我们这次面对大雪之后采取的措施,刚才其实吴处长也提到了一些我们现在用的手段,我们在最后能不能再解答一下手机尾号9467朋友提出的问题,他说我天天从西直门由南东走,由南向东沿着二环的内环,我怎么就没看见过除雪系统,据说这里还有一个自动的系统,我们能看到吗?9467的朋友比较好奇,能看到吗?
  吴奇伟:很难看到。
  明可:不是在路面上非常明显的设施是吗?
  吴奇伟:对是在立交桥的桥栏杆上安装了一个喷头,一般的人从那儿走不太注意的话,不会发现它,我们认为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地方,你安这个东西不能够影响桥面。
  明可:所以像9467的朋友一样好奇的朋友不要在这儿找了,还是安全行车,确实很难发现。我们刚才宪女士打电话还留了一个问题,她说其实也是辅路上的问题,结了冰,很危险,尤其马路伢子上还有一些积雪,是不是也可以用刚才吴处长给我们说的工作程序,先主路后辅路有一个次序的问题?
  吴奇伟:是,一个是次序的问题,我觉得次序的问题同时反映的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我们觉得不是说我们为什么先立交,就是交通的枢纽,先是节点,把它打开了以后,能够把它通了以后,整个城市运行就能够保障了。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工作,从目前这个水平来讲做的是多了一些。你比如说北京的立交桥很多,200多座立交桥,这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没有的,号这场雪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
  明可:好像还在昨天。
  吴奇伟:很多市民到晚上才回来,当然其中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有的问题就是道路的封闭,比如说立交桥爬不上去了,造成全面堵塞,所以我们保证交通枢纽节点的通行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按照目前现有的能正在做,下一步为了防止结冰的问题,我们在二环路去年开始启动,今年在所有的定向大道上都安上自动喷淋系统,交通堵塞的时候,不用去车、不用去人,用无线电遥控就可以让它自动喷洒解决问题,我想随着我们能力的增强,我们辅路的问题会逐渐好转。
  明可:好,在这儿我们也特别感谢四位嘉宾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同时我们更要感谢赵女士、郭先生这样对我们这次扫雪铲冰给予极大的理解和支持的普通市民,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手机尾号7452朋友的善意提醒,他说上八大处照雪景请大家一定要走正路,山上的野路很滑,而且没有工作人员。确实是这样,我们今天的嘉宾确实是可以比如说我们监督或者要求要求八大处一些地方增加巡山人员,清扫主要的路径。但是如果说我们把西山所有的雪都扫了,不仅不现实,也会扫了大家看雪景的兴致。节目最后我们也要提醒大家路滑,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万一走路摔倒的话,咱们宁愿手部和肘部先着地,上肢受伤,也不要让下肢或者是锥体和脑部受伤,因为这样可能造成一些卧床的休息,或者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的机会。节目最后也要感谢四位嘉宾来到节目当中,也要感谢听众朋友收听和参与我们这次的节目,主持人明可代表责任编辑刘兵,提醒您我们《城市零距离》每天的播出时间是7点30分和12点30分,欢迎您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关注《城市零距离》。
 相关链接
招商联盟加盟成员:
热线电话:
010-(季小姐)
  (李小姐)
线上申请:
新闻热线:010-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摔伤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