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是不是贫血贫血吗

当前位置: >
我常头昏,西医说我有「贫血」,而中医说我「欠血」(即血虚),这两个说法是一样的吗?
「贫血」所衍生出来的症状,其实是因血液中红血球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所致,根据西方医学给贫血下的定义:假若一个成年人在海平面的高度,其血中红血球量男性小于450万/uL而女性小于400万/uL、血红素男性小于14克/dL而女性小于12克/dL的情形,就要怀疑是贫血了,因此要诊断「贫血」,比较正确的方法是抽血。
什幺是「血虚」呢?中医讲的「血虚」指的是一组症候群,我们的身体会表现出脸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身体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惊,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血虚证」。
中医讲到「血」,就一定要提到「气」,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气属阳,血属阴;气为动力,血为基础。简单的说,气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血是经脉中流行的红色液体,血在气的推动下,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肤肉筋骨,循行全身,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中国医学认为血的运行由心所主,血液的生成及统摄有赖于脾(非西医的脾脏)气的健旺,血的贮藏及调节则有赖于肝(非完全指的是西医的肝脏),而肾(非完全指的是西医的肾脏)主骨生髓,为造血之根本。所以血病的病机常和心、肝、脾、肾等脏有密切的关S,因此中医在治疗贫血的病人时,不是只有单纯的补血,有时还要补其他脏腑的气之不足。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血虚」证的症状颇为类似,究竟中医的「血虚证」是否指的就是西医的「贫血」呢?事实上西方医学所谓的「贫血」并不完全等于中医的「血虚」;但发现当贫血愈严重,即血红素降的愈低(当Hb小于9以下),则两者关S密切。当身体发生单纯而且严重的贫血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代偿反应及变化,比如心跳增强、心跳次数增加、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脏扩大、或是大的压缩期杂音、甚至舒张期杂音。因此我们的身体会表现出脸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身体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惊,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血虚证」。
「血虚证」是中医虚证分类中,一个很重要的诊断名词,治疗上有名的方子如:四物汤、圣愈汤、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临床上用药应根据脏腑辨证与病情的轻重做适度的调整。&&&&&& & 正文
血虚≠贫血 你知道了吗?
和这两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情况,自己身体明明好好的,去看中医却被诊断为血虚,那就是贫血呗,去大医院仔细的做个检查吧,抽个血化验一下,又说什么事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把血虚与贫血弄混,觉得血虚就是贫血,事实差了很多哦。那么到底是什么回事呢?血虚≠贫血“血虚”是中医学中的证名,中医中没有贫血一说。“贫血”是西医中的病名,西医中也没有血虚的说法。两个概念范畴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医学中所言的血虚,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来诊断,有着不同的含义,是对头晕、手足发麻、和萎黄、妇女月经量少、、等一系列症状的总概括,但未必有血象的异常。西医所说的贫血,是指人体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干正常值的病理状态。种类较多,如缺铁性负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而以较为常见。贫血一般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眼睑淡白等“贫血貌”,还可有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等症状。所以可以说血虚与贫血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尽相同,不能划为等号。中医的血虚证,绝对不等于西医的贫血症;但西医诊断的贫血症一般都属于中医“血虚”的范畴。也就是说,有血虚的病人不一定有贫血。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对血虚和贫血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它们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弄清二者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这样才能够在生病后诊断的更清晰,治疗也更加准确。
(责任编辑:林宗可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对于超声刀,你是否真的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高凯医师,为大家解密超声刀美容的真相...
[]节后为你的肠子“洗白白”盘点19种清肠食物
[]肩周炎也有分型 预防肩周炎的4个方法
[]酸味食品助你缓解春节油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虚是不是贫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