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纸甲亢是什么病中药?

大胡纸xue的贴吧常用中草药(一)
发布时间:&&&来源:&&&24人关注
白头翁 【别名】 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规则2~3浅裂;叶柄长5~7cm;基部呈鞘状。花茎1~2,总苞的管长3~10mm,裂片条形;花单生,萼片6,2轮,蓝紫色;雄蕊多数。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长3.5~6.5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主产河北、辽宁、内蒙、江苏、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 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用量9~15g 白术 【别名】 于术、冬术、于潜白术。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互生,茎下部叶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裂片最大,边缘有刺状齿,叶柄长;茎上部叶分裂或不分裂,叶柄渐短。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7~8层,基部有羽状深裂的叶状苞片;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瘦果被黄白色茸毛,冠毛羽状,长1cm以上。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均系栽培。主产浙江、安徽、江苏。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味】 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量6~12g。 蒲公英 【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性状】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性味】微甘、性平,无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百合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扁球形,茎直立;卷丹花为橙红色,有紫黑色斑点;百合花为白色而背带褐色;细叶百合花红色或紫红色,无斑点。 【性味】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如百花膏。治肺虚久咳,劳嗽咯血,如百合固金汤。 清心安神功效,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 药用时煎服,10~30g。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 板蓝根 植物形态:为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直径1-2.5cm。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分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有时不规则齿裂;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半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萼4,花瓣4。长角果长圆形,扁平,边缘翅状,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十字花科) 产地: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霜降后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本品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如板蓝根冲剂,亦可用治发斑疹,还可用治痄腮,如普济消毒饮,若为痈肿疮毒等热炽毒盛之证,亦可使用。 有与痄腮患者接触史的儿童,可取板蓝根15g煎水服,每日1次,连服3~5天,以防传染。 苍术 植物形态:茅苍术为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具结节状圆柱形根茎。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革质,上部叶一般不分裂,无柄,卵状披针表至椭圆形,边缘有刺状锯齿,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正面淡绿色,下部叶多为3-5深裂或半裂,顶端裂片较大,圆形、倒卵形、侧裂片1-2对,椭圆形。头状花序顶生,叶状苞片1列,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圆柱形,卵形或披针形;花多数,两性,或单性多异株,全为管状花,白色或淡紫色;两性有多数羽毛状长冠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瘦果有柔毛,冠毛长约8mm,羽状。花期8-10月,果期9-10月。(菊科) 产地:多生于山坡较干燥处。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挖取根茎,除去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撞去须根。 性味归经: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本品芳香燥烈,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故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凡湿邪为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应用,如湿阻脾胃,寒湿吐泻,可用平胃散。风寒湿痹,风湿表证,可用九味羌活汤。配伍后也可用于治疗热痹或湿热下注,如二妙散。本品又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可单用,或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 使用方法:内服:5-10g。本品辛温燥烈,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防风 【别名】 关防风、东防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干燥山坡。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性味】 性温,味甘、辛。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用量4.5~9g。 钩藤 【别名】 大钩丁、双钩藤。 【植物形态】 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O-11月。 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采制】 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性味】 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症。用量3&12g。 [附注] 钩藤、毛钩藤、白钩藤.、攀茎钩藤亦药用 甘草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用量1.5~9g。 [附注] 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根和根茎亦入药。 何首乌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叶互生,长4~9cm,宽达5cm,全缘,托叶鞘干膜质,抱茎;具叶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花被5深裂,外面3片背部有翅。瘦果椭圆形,包于宿存翅状花被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生于山坡石缝、篱边、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河南、广东、贵州、江苏、湖北、四川。【采制】 春、秋季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大的切块,干燥。生用或黑豆汁炙。【性状】 块根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及横长皮孔。质坚重,粉性,断面有淡红棕色云锦状花纹。味微苦、涩。【性味】 性温,味苦、甘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 生首乌解毒,消痈,通便;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艾叶 【别名】大艾叶、杜艾叶、萎蒿。【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2m。茎直立,被白色细软毛,上部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片广阔,3~5深裂或羽状深裂,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散生白色腺点,疏生毡毛,下面密生白色毡毛。头状花序钟形,长3~4mm,直径2~2.5mm,几无柄;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绵毛,边缘膜质,外层披针形;雌花长约1mm;两性花结实,长约2mm,紫褐色。瘦果椭圆形,无毛。花期7~10月。生于荒地、林缘,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各省区。【采制】夏季花未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性味】性温,味苦、辛;有小毒。 入脾、肝、肾经。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血肤瘙痒。 大黄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植物形态】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煎服:3-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使用注意: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玉竹 【别名】 萎蕤、铃铛菜、竹根七、玉竹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5cm。茎具纵棱。叶互生,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先端钝尖。花序腋生,有1~3花,栽培者可多达8朵;总花梗长1~1.5cm;花被筒状,长1.5~2cm,裂片6,白色或顶端黄绿色;雄蕊6,花丝近光滑至有乳头状突起。浆果熟时蓝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间,喜阴湿处。主产湖南、河南、江苏、浙江;有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性味】 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用量6~12g。 香薷 【别名】香茹、香草【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段。【性状】本品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疏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宽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 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 ,近圆球形,具网纹,网间隙下凹呈浅凹状。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鉴别】本品叶的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毛茸;气孔直轴式;叶肉细胞黄绿色,有的含黄色油滴,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2~8细胞,常有一个细胞缢缩,或下部细胞较大,顶端细胞骤细似针刺状,壁有疣状突起或细条状纹理;另一种为单细胞,较短。腺鳞头部6、8或10细胞,柄单细胞,极短;偶有头部1~2细胞、柄1(~2)细胞的小腺毛。【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薄荷 【功 效】:止痛止痒、散热,辟秽,解毒。【主 治】: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性味归经】:辛、凉。《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煎汁涂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用药忌宜】: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①《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②《千金&食治》:&动消渴病。&③《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④《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杜仲 【别 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处方名】:杜仲、川杜仲、汉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等【来 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功 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 治】: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性味归经】:甘微辛,温。《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常山 【别 名】:互草(《本经》)、恒山、七叶(《吴普本草》)、鸡骨常山(陶弘景)、翻胃木(侯宁极《药谱》)【处方名】:常山、生常山、鸡骨常山、黄常山、炒常山、炙常山、酒常山、醋常山、熟常山【功 效】:除痰,截疟。【主 治】:治疟疾,瘰疬。【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肝经。&《药品化义》: &入脾经。& 《要药分剂》: &入肺、心、肝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用药忌宜】: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老人、久病服之,切忌也。& ②《本草经集注》:&畏玉札。& ③《药性论》:&忌葱。& ④《本草蒙筌》:&忌鸡肉。& ⑤《本草经疏》:&疟非由于瘴气及老痰积饮所致者勿用。& 当归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香气。主根粗短,肥大肉质,下面分为多数粗长支根。茎直立,带紫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为干果的一种,成熟时不开裂,是伞形科特有的果实)【性味归经】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疗效。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川贝母 【植物形态】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 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5期-7月,果期8-10月。暗紫贝母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果棱上的翅很狭。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使用方法: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白芷 【别 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 、白虈、香白芷(《夷坚志》)。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④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本品色白气香,形似初生根杆,故名。【处方名】: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功 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 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胃经。《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用药忌宜】:阴虚血热者忌服。《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 川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主产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已引种成功。 【采制】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茎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须根。 【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性味】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量3~9g。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根、山烟、山白菜。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葶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性味】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用量鲜生地黄12~30g,生、熟的黄9~15g。 覆盆子 【别 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竻藨子 【处方名】:覆盆子、复盆子、酒蒸覆盆子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实。 【功 效】: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 【主 治】: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5~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党参 【别名】 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有白色乳汁,具浓臭。叶卵形,长1~6.5cm,宽0.5~5cm,先端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齿,两面被疏或密的伏毛。花单生于枝端;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上部5裂;花冠阔钟状,黄绿色,内面有紫斑,先端5浅裂;雄蕊5,花丝花药近等长。雌蕊柱状有白色刺毛。蒴果短圆锥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边及灌丛中。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内蒙古及东北;现大量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反复揉搓、晾晒至干。 【性味】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用量9~30g。 冬虫草 【别名】虫草 冬虫夏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怎么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阳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 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平喘作用。 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南瓜子 【别名】 番撤、北瓜、金瓜。【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短刚毛,卷须3~4裂。叶片稍柔软,宽卵形或卵圆形,5浅裂,两面密生粗糙毛,边缘有细齿。花雌雄同株,单生,黄色;雄花花萼裂片线形,花冠钟状,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显著叶状,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果实常有数条纵沟,开头因品种而不同。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我国各地广泛种植。【采制】 采收老熟的果实,切开取其种子,晒干。【性状】种子扁椭圆形,一端较长,外表面黄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0cm,宽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胚乳,内有两枚黄色肥厚子叶。气香,味微甘。【性味】 性平,味甘。胃、大肠经。【功能主治】 驱虫,消肿。用于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桔梗 【别名】 铃当花、白药、土人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茎上部稍分枝,微被白粉。茎中下部叶对生或轮生,上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2.5cm,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下面微被白粉。花大,花萼钟状,5裂;花冠阔钟状,先端5裂,紫蓝色或蓝白色;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有短柔毛。蒴果倒卵形,成熟后顶端5瓣裂,具宿萼。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沟旁。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刮去或不刮去栓皮,晒干。 【性味】 性平,味苦。 归肺;胃经【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用量3~9g。 金 银 花 【别名】银花、双花、二宝花。【植物形态】 缠绕半灌木,常绿。幼枝密被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呈条状剥离,中空。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5~4cm,初时两面有毛,后则上面无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及花均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外被柔行和腺毛,花冠筒细长;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采制】夏这妆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磺熏后干燥。【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温热及疮痈。a.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b.热入气分,壮热烦渴或血分实热,高热发斑。c.热毒疮疖及肺痈,肠痈,常配伍清热解毒药。2,凉血止痢:可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用量用法】 10-15g 凉血止痢宜炒炭用。附注 同属多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作金银花药用。忍冬的茎枝亦作药用,称&忍冬藤&,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黄柏 【别 名】:檗木(《本经》)、檗皮(《伤寒论》)、黄檗(《本草经集注》)。①黄柏,又名:黄波罗、黄伯栗。②黄皮树.,又名:灰皮柏、华黄柏。药材 :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处方名】:黄柏、川柏、柏皮、川黄柏、盐黄柏、盐水炒黄柏、酒黄柏、黄柏炭、盐柏、炒黄【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 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渍。【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干漆&②《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荆芥 【别 名】: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处方名】:荆芥、荆芥穗、芥穗、炒荆芥、炒芥穗、荆芥炭、黑荆芥、芥穗炭、黑芥穗、荆芥穗炭等【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功 效】:祛风解表,理血止血。【主 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用药忌宜】: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药物配伍】: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配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配大黄,清热通便。 厚朴 【别 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幻》)、原植物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处方名】:厚朴、川朴、姜朴、川厚朴、制厚朴、姜厚朴、姜苏朴、姜苏制厚朴等【功 效】:燥湿散满,消食散痞,降气平喘,霍乱及腹痛。【主 治】: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用药忌宜】:孕妇慎用。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②《药性论》: &忌豆,食之者动气。&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菊花 【别名】 滁菊、毫菊、杭菊、怀菊、贡菊。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花期9~11月。 我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 【采制】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 熏、蒸后晒干。 【性状】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用量4.5~9g。 连翘 【别名】 黄花条、落翘。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枝条下垂,有四棱,髓中空。叶对生,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lOcm,宽2&5cm,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一部分形成羽状三出复叶。花先叶开放,单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冠金黄色,4裂,内有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蒴果卵圆形,表面散生瘤点。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野荒坡或栽培。主产山西、河南、陕西。 【采制】 秋季果实初熟略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性味】 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 痛、痈肿疮疖、瘰疬。用量6-15g。 枸杞子 【别 名】:苟起子(《本草经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把子(《藏府药式补正》)、红青椒、拘蹄子(《河南中药手册》)、狗奶子(《江苏植药志》)、枸杞果(《河北药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药志》)、红耳坠、血枸子(《中药材手册》)、枸地芽子(《四川中药志》)、枸杞豆、血杞子(《药材学》)。原植物枸杞(《本经》)又名:杞(《诗经》)、枸檵(《毛诗传》)、枸忌(《本经》)、羊乳(《吴普本草》)、苦杞、苟乳、地筋(《广雅》)、象柴、纯卢、仙人杖、却老、天精(《抱朴子》)、却暑(《别录》)、地仙(《日华子本草》)、枸棘 (《本草衍义》)、狗地芽(《草木便方》)、红榴榴科、石寿树【处方名】:枸杞、枸杞子、甘杞子、枸杞果、杞果、杞子、西枸杞、北枸杞、甘枸杞、宁枸杞、宁夏枸杞、宁夏杞子【功 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主 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 &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用药忌宜】: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②《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③《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④《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茯苓 【植物形态】菌核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常生于松树等根上。新鲜时软,干后变硬。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体伞形。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性味归经】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如五苓散。健脾宁心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如参苓白术散。【药用时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合欢 【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灰褐色,小枝带棱角。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状长圆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宽1&4mm,先端急尖, 基部楔形。花序头状,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漏头状,5裂,淡红色;雄蕊多数而细长,花丝基部连合。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9&15cm。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旁、林边及山坡上。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 【采制】 夏季花开放时择睛天采收,及时晒干。 【性状】 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O.7-1cm,淡黄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 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性味】 性平,味甘。入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 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用量4.5&9g。 [附注] 树皮(合欢皮)含皂甙、鞣质,有解郁安神、活血消 肿的功能;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打伤痛。叶含鞣质、槲皮甙。 红豆蔻 【别名】 山姜子、红扣。 【来源】 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m,叶2列,狭长椭圆形, 长30-60cm,宽8一14cm,先端急尖,两面无毛或背面有长柔毛;叶柄细短;叶鞘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短毛;花 绿白色,花萼筒状,长4&8mm,3裂;花冠筒长6&10mm,裂片矩圆形,长12-l6mm,先端呈兜状;唇瓣倒卵状匙形,先端 深2裂,边缘具缺刻,白色,具浅粉红色条纹。蒴果椭圆形,肉质,熟时橘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谷草丛或林下、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 【采制】 秋季采收果实,晒干。用时去其果皮。 【性状】 果实长圆形,长O.7-1.2cm,直径4-8mm;表面 黄棕色或红棕色,顶端有淡黄色宿萼,基部有呈凹点状的果柄痕;果皮易碎。种子6粒,呈多面形,种皮暗棕色,微有光泽。有 香气,味辛辣。 【性味】 性温,味辛。入胃、大肠经。《纲目》:&入手、足太阴经。&【功能主治】 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用量3&6g。 广藿香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30&100c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形;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柔毛。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长2&10cm,宽2.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脉上尤多;叶柄长1&6cm,有毛。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花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丝中部有长须毛,花药1室。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采制】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 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用量3&9g。 雷丸 【别名】 刺蕊草、藿香。【别 名】: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处方名】:雷丸、雷丸粉、来丸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功 效】:消积,杀虫。【主 治】:治虫积腹痛,疳积,风痫。【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①《本草汇言》: &入手、足阳明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肺、脾、胃三经。&③《玉揪药解》: &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山药 【别名】 淮山药、怀山药、山菇。 【植物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茎通常带紫红色。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或戟状,变异大,基部深心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外面有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或溪边、路旁灌丛中或杂草中。主产河南。 【采制】 秋季或冬季挖取根茎,除去泥土、须根,切去芦头,洗净,用水浸后刮皮,反复用硫磺熏后,晒干。有的在硫磺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形,切段,晒干,打光。 【性味】 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用量15~30g。 丝瓜 【 别名】 丝瓜筋、丝瓜布。 【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实的维管束。 【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须通常3裂。叶片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雄花的总状花序有梗,长10~15cm,花瓣分离,黄色或淡黄色,倒卵形,长约4cm;雌花的花梗长2~10cm;果实长圆柱形,长20~50cm,直或稍弯,下垂,无棱角,表面绿色,成熟时黄绿色至褐色,果肉内有强韧的纤维如网状。种子椭圆形,扁平,黑色,边缘有膜质狭翅。花果期8~10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性状】 药材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性味】: (瓜)甘、平、无毒。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 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1、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2、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3、风热肋肿。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4、坐板疮。用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5、手足冻疮。用老丝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6、痔漏脱肛。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7、肠风下血。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8、血崩。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9、乳汁不通。用丝瓜连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10、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11、卵肿偏坠。用老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12、腰痛。用丝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13、喉闭肿痛。用丝瓜研汁灌下。14、化痰止咳。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15、风气了牙痛。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肋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16、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作成饼,阴干,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17、诸疮久溃。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升麻 【别名】 关升麻、龙眼根、窟窿牙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1.5cm。叶为二回三出复叶,茎部叶有长柄;小叶卵形至广卵形,中央1片小叶常再3浅裂,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均被柔毛。花序复总状,被灰色柔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早落;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光滑无毛,有短柄。蓇葖果3~5个。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灌木丛中。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 【性状】 根茎不规则圆柱形,多短分枝成结节状,长8~20cm,直径1.5~2.5cm。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上侧有多个茎痕,长1.5~3cm,直径0.5~2.5cm,髓朽成空洞,木部木射线成放射状裂隙。质坚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味微苦。 【性味】 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脱肛、子宫脱垂。用量3~9g。 墨旱莲 【别名】 旱莲草、黑墨草、野葵花、烂脚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数分钟后即呈蓝黑色。茎直立或倾伏,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0cm, 宽O.5-2.5cm,全缘或有细齿,基部渐狭,无柄或有短柄。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直径6-11mm;总苞片5&6,绿色,长椭圆形;舌状花白色,长2.5&3mm,全缘或2裂,管状花黄绿 色,两性。舌状花的瘦果扁四棱形,管状花的瘦果三棱形,均为黑褐色,有瘤状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路边草丛、沟边、湿地或田间。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 【采制】 开花时采割,晒干。 【性味】 性寒,味甘、酸。归肾、肝经。①《唐本草》:&味甘酸,平,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咸。& 入肝、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肾、肝。胃、大小肠。&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血分。&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用量6&12g。 天冬 【别名】 大当门根。 【植物形态】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茎细,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cm,宽1mm左右。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性状】 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 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味甘、微苦。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归肺、肾经。【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水渴、心烦失眠、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用量6~12g 瞿麦 【别名】 野麦、十样景花、竹节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丛生,直立,上部2歧分枝,节膨大。叶对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成短鞘状抱茎,全缘,两面粉绿色。花单生或数朵集成疏 聚伞花序,小苞片4&6,宽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长约为萼筒的1/4;萼圆筒状,细长,先端5裂;花瓣粉紫色,先端深细裂成丝状,喉部有须毛;雄蕊10;子房1室,花柱2。蒴果长筒形,4齿裂,有宿萼。种子扁平,黑色,边缘有宽于种子的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分布全国,主产河北、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 【采制】 夏、秋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 性寒,味苦。归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闭经。用量9-15g。 山楂 【别名】 红果、棠棣、绿梨、北山楂。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7m。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3-7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 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主产河北、山东、辽宁、河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或浅棕色;果核5粒,淡黄色,多脱落。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性味】 性酸,味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用量6-12g。 木瓜 【别名】 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2m,小枝无毛,有刺。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10cm,宽1.5-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托叶大,草质,常为肾形或半圆形,长0.5-1cm。花簇生,淡红色或白色;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球形或长圆形,长约8cm,干后果皮皱缩。花期3-4月,果期10月。 各地常有栽培。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 【采制】 夏、秋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性状】 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多纵剖为两瓣。长4-9cm,宽2-5cm,厚l-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脱落处平滑光亮。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性味】 性温,味酸。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平肝舒筋,祛湿和胃。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用量6-9g。 楮实子 【别名】 谷木子、纱纸树。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6m,有乳汁。树皮平滑,暗灰色,幼枝密生绒毛。叶互生,广卵形,长7&20cm,宽6&15cm,边缘有细锯齿,通常3&5深裂,上面粗糙,下面密被柔毛,三出脉;叶柄密生绒毛。花单性异株;雄花序柔荑状,腋生下垂,雄花花被片和雄蕊各4;雌花序头状,花被筒状,子房有柄。聚花果球形,肉质,橙红色,熟时小瘦果借肉质子房柄向外挺出。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或平地村舍旁,有栽培。主产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 【性状】 小瘦果扁圆形或扁卵形,长约2mm,宽1.5&2mm。表面橙红色或棕红色,有微细网状纹理或颗粒状突起,一侧边具凹沟,另侧边具棱线,基部有子房残痕。质硬,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质。味淡。 【性味】 性寒,味甘。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用量6-12g。 芫花 【功 效】:泻水逐饮,行气通脉,解毒消肿。【主 治】:治风水泛滥,水湿浸渍,痰湿咳喘,悬饮,饮聚胸膈,癖积,疟母,血瘕,食物中毒,痈疽肿痛。【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苦,微温,有小毒。&③《药性论》:&有大毒。&入肺、脾经。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用药忌宜】: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药物配伍】:1、配朱砂,用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瘕,腹胁坚痛。2、配枳壳,一偏于行气,一偏于逐水,常用于蛊胀之证。3、配车前子,可用治水饮痰凝,咳喘胸满,小便不利,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和血吸虫病后腹水。4、配牵牛子,寒温并用,相辅相成,一偏走下,一偏泄上,三焦通治,为治水饮之妙对。 泽兰 【别名】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3~1.2m。地下茎横走,先端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块茎。茎方形,常呈紫红色,沿棱及节上密生白色。叶对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2cm,宽0.4~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锯,有缘毛,上面密被刚毛状硬毛,下面脉上被刚毛状硬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每轮有6~10花;苞片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5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点;前对雄蕊能育,后对雄蕊退化为棒状。小坚果倒卵圆状三棱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生于沼泽地、水边;有栽培。产全国大部地区。【采制】 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人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1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叶柄长。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 【采制】 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功能主治】 大补气元,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津伤口水渴。用量3~9g 山茱萸 【别名】 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 【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间有黄褐色毛丛;有叶柄。花先叶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黄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阴湿沟畔、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中;有栽培。 主产浙江,河南、安微、陕西、山东、四川、山西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有时酒制用。 【性味】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用量6-12g 四叶参 【别名】 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异臭气。茎无毛,有多数短分枝。主茎上的叶互生,细小,短枝上的叶4片簇生,椭圆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刚毛,背面灰绿色;近无柄。花单生,偶成对生于侧枝端;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钟状,5浅裂,黄绿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有喙,有宿萼。种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地带或林缘、灌木林下。主产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陕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 【性状】 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个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 【性味】 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痈肿疮毒、乳腺炎。用量15~60g。 鸭跖草 【别名】 竹叶菜、竹节菜、三角草、鸭仔草。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微被毛,下部光滑,节稍膨大,其上生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1.5&2cm,基部下延成膜质 鞘,抱茎,有缘毛;无柄或几无柄。聚伞花序有花1&4朵;总苞心状卵形;长1.2&2cm,边缘对合折叠,基部不相连,有柄;萼片3,膜质;花瓣3,深蓝色,有长爪;雄蕊6,3枚能育;子房卵形,2室。蒴果椭圆形。花期5&9月,果期6&11月。 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主产我国东南地区。 【采制】 夏、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 性寒,味甘、淡。《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痛肿疗疮。用量30-60g。 野菊花 别名:野黄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采制: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性状: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肝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鱼腥草 【别名】狗贴耳。 【产地】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均产。【特性】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马勃 【处方名】:马勃、马卜、轻马勃、马勃绒【功 效】:清热。【主 治】: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吹药。【用药忌宜】:《 饮片新参》:&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灵芝 【别 名】:三秀(《楚辞》)、芮、芝(《尔雅》)。原植物紫芝(《本经》)又名:木芝(《本经》)【处方名】:灵芝、灵芝草、菌灵芝【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功 效】:益精、补肾、祛风。【主 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性味归经】:甘,平。入肾、肝、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浸酒服 桑白皮 【别 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处方名】: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功 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主 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性味归经】:甘,寒。《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脾、肺二经。"《药品化义》: "人肺、大肠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用药忌宜】: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①名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蒙用 五味子 【别名】 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 【采制】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 果实呈不规则球形,粘韧,直径5-8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油润,有网状皱纹。种子1-2粒,肾形,长4-5mm,宽3-4mm,表面棕黄色,有光泽。果肉味酸;种子味微咸而辛。 【性味】 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咳喘、遗精、久泻、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用量1.5-6g。 丹参 【别名】 血生根、赤根、血参、红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40~80cm。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7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2唇形;花冠蓝紫色,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3裂,中间裂片最大。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溪旁。主产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根茎短粗,顶端有的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表 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紫棕色,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 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用量9~15g。 败酱草 【别名】 败酱。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 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性味】 性凉,味辛、苦。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用量9&30g。 半夏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cm。块茎近球形,叶基生,一年生者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者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中间一片较大,长3-10cm,宽2-4cm,全缘;叶柄 长10-20cm,下部有1株芽。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花葶长约30cm;佛焰苞下部筒状,绿色不张开;肉穗花序下部为雌花,贴生于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为雄花,花序先端延伸呈鼠尾状附属物,伸出佛焰苞外。浆果卵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天南星科)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全国大部分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性味归经】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本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使用方法:内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酒或醋调敷。反乌头,不宜与乌头、草乌同用。其辛散温燥,阴虚燥咳,津伤口渴及血证忌用。热痰咳嗽慎用。生半夏毒大,内服宜慎。 细辛 【别名】 北细辛、烟袋锅花、细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横走,直径约3mm,顶端分枝,节间长2&3mm,节上生有多数细长的根,根粗约1mm,捻之辛香。叶通常2,心形或肾状心形,长4&9cm,宽5-13cm,脉上有短毛,下面被较密的毛;叶柄长约15cm。花单生于叶腋;花被筒壶状,紫色,顶端3裂,裂片向外反卷;雄蕊12,花丝与花药近等长;子房半下位,花柱6。蒴果肉质, 半球形。花期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林下、灌丛阴湿处。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采制】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温。入肺、肾经。【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用量1&3g。 同属植物华细辛A.sieboldii Miq.的全草同入药。 夏枯草 【别名】 棒柱头草、灯笼头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3-40cm。茎直立,常带淡紫色,有细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1-2.5cm,全缘或疏生锯齿。轮伞花序集成穗状,长2-6cm; 苞片肾形,顶端骤尖或尾状尖,外面和边缘有毛;花萼二唇形;花冠紫色,上唇顶端微凹,下唇中间裂片边缘有细条裂。小坚果棕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荒地、路边草丛中。分布几乎遍于全国。 【采制】 夏季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果穗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 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集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3朵花,花冠多已脱落,宿萼2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性味】 性寒,味苦、辛。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乳痈、甲状腺肿大、高血压。用量9-15g。 小蓟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 【来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 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生于荒地、路旁或田间。产于全国各地。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性凉,味甘、苦。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用量4.5&9g。 香附 【别名】 香附子、莎草根、三棱草。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单生,有三锐棱。叶基生,窄线形,先端尖;叶鞘闭合包于秆上。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有叶状总苞2-4片,与花序几等长或长于花序;小穗宽线形,鳞片2列,卵形,膜质,两侧紫红色,每鳞片有1花。小坚果长圆倒卵形,三棱状,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生于荒地、路边、沟边或田间向阳处。主产山东、浙江、福建、湖南。 【采制】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性状】 根茎纺锤形,长1.5-3.5cm,直径0.5-lcm。表面紫棕色或焦黑色,具纵皱纹,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处有棕色毛须及残留根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有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甘。入肝、三焦经。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用量6-9g。 三七 【别名】 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主产云南、广西、四川。 【采制】 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手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 打光。 【性状】 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用量3~9g。 桑寄生 【别名】 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 【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 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等树上。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制】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O.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带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 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无臭,味涩。 【性味】 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高血压症。用量9&15g。 蛇床子 【别名】 野胡萝卜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有分枝,表面有纵沟纹,疏生细柔毛。叶互生,2&3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锐;基生叶有长柄,柄基部扩大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8&10,线形;花白色,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细长,反折。双悬果宽椭圆形,果棱具翅。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于原野、田间、路旁、溪沟边等潮湿处。主产河北、浙江、江苏、四川。 【采制】 7&8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性状】 双悬果细小,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瓣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性味】 性温,味辛、苦。归肾经。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用量3&9g。 十大功劳 【别名】 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4m。根、茎断面黄色,味苦。羽状复叶互生,长30-40cm,叶柄基部扁宽抱茎;小叶7&15,厚革质,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4cm,宽2&8cm,先端渐尖成刺齿,边缘反卷,每侧有2&7枚大刺齿。总状花序粗壮,丛生于枝顶;苞片小,密生;萼片9,3轮,花瓣状;花瓣6,淡黄色,先端2浅裂,近基部内面有2蜜腺;雄蕊6;子房上位,1室。浆果卵圆形,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甘肃、河南、浙江、安徽。 【采制】 全年可采,晒干。 【性状】 羽状复叶,小叶片7&15,对生,无小叶柄,多略皱缩,革质,广卵形,边缘反卷,每侧有刺3&5个,叶脉明显向背面突起,上表面绿色至灰绿色,下表面黄绿色。总叶柄圆柱形,直径约至5mm,着生小叶处膨大并有环纹。气微,味苦。 【性味】 性凉,味苦。 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 补肺气,退潮热,益肝肾。用于肺结核潮热、咯血、腰膝无力、头晕、耳鸣、肠炎腹泻、黄疸型肝炎、目赤肿痛。用量9-15g。 [附注] 根、茎、果实亦入药。 石菖蒲 【别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m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cm;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沟、溪涧潮湿流水的岩石间,或泉水附近。主产四川、浙江、江苏。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 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性味】 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用量3~9g。 葛根 【别名】 葛条、粉葛、甘葛、葛藤。 【植物形态】 藤本,长约达10cm,全株被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盾状着生,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小叶斜椭圆形,两面被糙毛。背面较密;托叶盾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面均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5~10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疏林中较阴湿处。产主产湖南、浙江、河南、广东。 【采制】 秋、冬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性状】 呈纵切的长方形,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性味】 性凉,味甘,辛。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消渴、麻疹不透。用量9~15g。 [附注] 同属植物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的根同作葛根入药。 百部 【别名】 药虱药、一窝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不分枝。叶常3~4片轮生,卵形或椭圆开,长4~6cm,宽2~4cm,先端渐尖,主脉3~5;叶柄短或近无柄。花小,多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向上斜生;花被片4,淡绿色;雄蕊4,药隔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扁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竹林下。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块根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深纵沟及细皱纹,断面平坦,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质脆。气微,味甘、苦。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症、阴痒症。用量3~9g。 补骨脂 【别名】 破故纸、故子、黑胡纸。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白色毛及黑褐色腺点。茎直立。叶互生,多为单叶,仅枝端的叶有时侧生1枚小叶;叶片阔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9cm,宽3-6cm,先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多数,密集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色或白色。荚果近椭圆形,果皮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溪边、田边。主产四川、河南、陕西、安徽。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状】 果实扁肾形,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质硬。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 性温,味辛、苦。肾;心包;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用量6-9g。 沉香 【别 名】: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处方名】:沉香、海南沉香、海南沉、好沉香、上沉香、盔沉、沉香粉、上沉香粉等【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别录》: &微温。&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入肾、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用药忌宜】: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今日坐诊大夫
马长生主任医师
擅长:心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瓣膜病球囊扩...
外伤胎漏&是怎么引起的?
外伤胎漏&如何治疗?
外伤胎漏&吃什么好?
外伤胎漏&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