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吃什么药预防二级预防

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综述--《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24期
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综述
【摘要】:正冠心病二级预防是针对冠心病早期的患者,即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两方面,现概述如下: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41.4【正文快照】: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针对冠心病早期的患者,即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两方面,现概述如下: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金平;吴贞云;殷晓伟;;[J];重庆医学;2008年17期
李雪梅;;[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年10期
姜丙全;;[J];当代医学;2010年07期
沈冲;王永亮;邵雪莲;丁晓松;吴永全;;[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12期
刘爱琴;;[J];临床医学;2010年09期
许红;;[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13期
王小庆;孙艳;陈丽星;钟新波;;[J];广东医学;2009年11期
刘端绘;;[J];华夏医学;2009年05期
陈开红;李卫国;方勇;黄国勇;;[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刘荣;向定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东霞;毛秉豫;;[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08期
李元新;黄笑鸣;陈延丽;;[J];人民军医;2011年08期
陈在嘉;[J];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05期
赵学蕴;;[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6期
田蕾;;[J];福建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张海波;张丹;李静;李希;冯芳;刘佳敏;高岩;乌汉毕力格;葛蕾;庞鑫;LANDRAY MARMITAGE J蒋立新;;[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刘泉清;;[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10期
许连香;夏季平;陈立;;[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9期
张学文;;[J];中国保健;1996年12期
邹少华;孙海燕;林荣强;程海兴;;[J];中国药房;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学勤;陈庆云;;[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陆宗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周苏宁;张文高;;[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仝其广;胡大一;王锦文;史旭波;李建勇;;[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赵爱纯;;[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方案设计与病例基本资料分析协作组;;[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于健君;胡永善;吴毅;陈文华;崔晓;陆微波;;[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许兰平;唐菲菲;刘代红;刘开彦;陈欢;陈育红;黄晓军;;[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杨传华;陆峰;;[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魏文康;;[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胡春松;[N];健康报;2005年
;[N];人民政协报;2006年
吴卫红;[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吴卫红;[N];健康报;2006年
海建;[N];健康报;2007年
驻京记者  王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施力;[N];健康报;2001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源明;[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金修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程爱娟;[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刘宏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马晓昌;[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张颖;[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侯爱洁;[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王嵩;[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珺楠;[D];吉林大学;2007年
张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尼瓦尔;[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孙勇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王亮;[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刘洪;[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蔡宏文;[D];浙江大学;2005年
张晓明;[D];浙江大学;2005年
郭晓红;[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郭丽敏;[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李中原;[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姜奥;[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及二级预防.ppt10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95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转换酶抑制剂对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
许多临床试验显示,ACEI治疗MI后病人以及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左室功能减退的病人,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如再次MI、UA、CABG或PTCA术。几个大系列的临床试验资料包括11000病人,结果显示MI减少21%,UA减少15%。 急性心梗存活和心室增大研究(SAVE) 1994年,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研究 评价梗塞后3-16天开始,卡托普利在改善存活率和防止左心功能恶化的效果 平均随访42个月(24-60月) 2231例AMI,21-83岁,LVEF≤40%,但无明显心衰 卡托普利12.5mg Tid→50mg Tid 总死亡率相对危险减少19% 再梗塞减少25% 治疗组副作用常见 中国ACEI治疗AMI随机临床试验 国内最大的临床研究,600家医院 入选14962名AMI患者 试验药物:卡托普利和对照组 观察时间30天 结果:前壁MI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减少17% ACEI对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 A、心脏作用机制 心肌氧供与氧需维持平衡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减少左心指数 交感神经活性减低 有利于再灌注损伤 B、血管保护机制 对平滑肌细胞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具有抗增殖和迁移作用 改善和恢复内皮功能 防止斑块破裂 改善动脉顺应性和张力 C、抗高血压作用 D、抗凝血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原溶解
简言之,ACEI对心梗病人有利作用归因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和血管组织增长,延缓血管增厚,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减轻梗塞伸展和延展,即改善左室存构,从而提高心搏量,增强心脏功能。 ACEI的临床应用 应从小剂量开始,监测血压 应在MI24小时后开始应用 注意有无ACEI禁忌症及常见不良反应 前壁心梗、Q波心梗,若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时应早用 ACEI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摘要】:目的 判定在与西方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脂康调整血脂能否降低各种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并判定对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时间从 1996年 5月至 2003年 12月,在中国 19个省市自治区的 65家临床协作医疗中心,对 4870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 4 40 ~6 47mmol/L(170~250mg/dl)之间、年龄在 18~75岁,有明确心肌梗死史的中国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平均4年的随访观察,以比较血脂康胶囊 0 6g, 2次 /d与安慰剂的作用。主要终点为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41.4【正文快照】: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与冠心病的危险有密切的联系。国际上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在西方人群中通过降低TC和LDL C水平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冠心病事件 [1 3]。但在中国人群乃至东方人群中尚未进行过这类研究,与西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琦;常志文;;[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3期
迟家敏;;[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年03期
杜保民;陆宗良;武阳丰;叶平;陈祚;;[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陆宗良,杜保民,武阳丰,陈祚;[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陆宗良;杜保民;陈祚;武阳丰;于学海;赵宇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赵玉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红旭;刘平;;[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文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关德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孙云霞;[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宗良;[D];青岛大学;2006年
王大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孟晓;[D];山东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莹,王抒,陈文祥,徐晨,吕敏,李健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席蓓莉,任建英;[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邱宇安,黄绍烈,陈岳青,陈文学,黄秀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那慧玲,唐海燕,张桂霞;[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3期
张湘,刘连勇,朱庆云,罗俊,徐伟,徐飞,张澍;[J];临床荟萃;2002年04期
吴永健,俞虹,李建荣,秦学文,杨跃进,陈纪林,陆宗良,寇文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年05期
苏显明,崔长琮,黄若文,宋海凌,李晓霞;[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李静芝;[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宋执敬,王平,任绪功,余晓明,李勇,苏丛兰,荆媛,宋军,王世和;[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刘丽娟,马世尧,刘斯春;[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年05期
杜保民;陆宗良;陈祚;武阳丰;赵卫东;黄体刚;代表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晓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薇;赵冬;刘静;曾哲淳;孙佳艺;刘军;秦兰萍;吴兆苏;;[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李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刘飞;[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赵尖萍,史青平,任海蓉,杜丽萍,曲成毅;[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仇成轩,种衍军,刘蔚华,阎中瑞;[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8年01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
,向红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04期
王薇,赵冬,刘静,孙佳艺,吴桂贤,曾哲淳,刘军,秦兰萍,吴兆苏;[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10期
吴兆苏;;[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12期
王薇;赵冬;孙佳艺;王文化;成君;刘军;秦兰萍;刘飒;吴兆苏;;[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12期
张栓虎;[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王显刚;张丹;张静;刘龙涛;吴敏;徐敏;李宁;;[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韩学杰;沈绍功;;[A];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关绍晨;汤哲;李静;吴晓光;刁丽军;刘宏军;孙菲;方向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3期
杜保民;陆宗良;武阳丰;叶平;陈祚;;[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陆宗良;;[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玲;[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妮娜;[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文祥,董军,李培瑛,王抒,李健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4期
李健斋,李培瑛,冯仁丰,金大鸣,王孝行,帅真,刘颖梅,董军,张士煊;[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普林,沈志卫,迟家敏,杨超元,曲雅琴;[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年04期
陈红宾,江京俐,郭屹,孙立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1996年02期
李洪敏,张妍,王健康,郑忠国;[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8期
陆宗良,邱宗英,刘苏,杜国华,孙继良,贾云香,徐义枢,陈在嘉,陶寿淇;[J];中国循环杂志;1997年01期
于普林,沈志卫,孙美珍,宋晓光,谢培凤,何存芳,迟家敏;[J];中国循环杂志;1997年01期
寇文怠,陆宗良,郭静萱,李海燕,薛士文,林玉珍,吴学思,陈红;[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8期
石湘芸,田慧生,吴旭辉,朱智明,徐洪涛,费宇行;[J];中国新药杂志;1997年06期
金炜,杨红,张承,张存钧,徐英华;[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7期
石阶瑶,刘志华;[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振宇;;[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彭卫华;陈健;谢福安;余毅;王丽萍;林沁;于银春;;[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王雪英;王群元;卞进;聂红刚;张祥忠;张俊明;;[A];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杜保民;贾萱;陆宗良;寇文荣;秦学文;;[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方案设计与病例基本资料分析协作组;;[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立;胡伟;;[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丁素菊;毕晓莹;邓本强;张永巍;;[A];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王洪金;魏清;赵斯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张文高;郑广娟;王显刚;刘龙涛;吴敏;张亚同;马学盛;;[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张钦淞;陶丽;陈丽娟;张跃;杨利军;贾大林;齐国先;;[A];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立文;[N];光明日报;2001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陈红;[N];健康报;2001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室
陆宗良;[N];健康报;2001年
彭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乐康;[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于丽珊;[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王文;[N];经济日报;2003年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撰稿:肖谦
谭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杨国秀;[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桂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郑广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丁春华;[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金暎锡;[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程艳春;[D];中南大学;2002年
刘龙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武彩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建明;[D];苏州大学;2001年
蔡树霞;[D];青岛大学;2002年
邱宇安;[D];江西医学院;2004年
黄轶嵘;[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陈巧云;[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孔岩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马慧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聂志华;[D];江西医学院;2005年
徐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赵翠霞;[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佚名
来源:千龙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卫生教育,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再梗死或猝死高危险者尽量减少易患因素。
一、通过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冠心病有所认识,在防治该病时给予积极的配合。
二、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或促其消退。
1合理安排膳食。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如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可选用血脂调节剂。
2力劝吸烟者戒烟。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这些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易诱发再梗死。
3参加体力活动和锻炼。
4合并病或,应予以适当的控制。
三、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以及在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或猝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阿司匹林是廉价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剂,副反应低,便于长期应用,尤对男性预防再梗死的作用很明显。
四、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目前认为是后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它可以降低心率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肌缺血及预防猝死。
五、钙拮抗剂,对心绞痛治疗效果卓著,但应用于后二级预防效果较差。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断剂和胺碘酮预防猝死初见疗效,但目前预防猝死的注意点已从延缓传导转向抗交感神经兴奋、抗颤作用和延长心肌不应期的药物。
七、后心绞痛的治疗,应在梗死后近期采用上述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病情稳定后争取做冠脉造影,据病变情况选择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八、心肌梗死合并有心力衰竭者预后较差,应作进一步检查明确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以便考虑治疗对策。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不仅能延长患者寿命,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故应向每位患者积极宣传二级预防,从而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
(责任编辑:健康编辑)
欢迎行业评论、发现、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二级预防”心脏病
来源:本站
编辑:佚名
更新日期: 0:13:59
二级预防心脏病该怎么做
很多人问有关冠心病早防早治的疑问,有的说未得冠心病能够防止,现已得了冠心病怎么还叫防治。
其实,冠心病是一个不断发作开展的进程,高血压 高血糖、高血脂 吸烟 等冠心病风险要素的效果下,人体内血管的内皮功能会发作变化,致使血管内膜增生、血管中层滑润肌细胞变形增殖,然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变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必定程度就会使血管内血流减少致使心肌缺血。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头晕等表现;如不活跃防止医治,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加剧,当动脉狭隘到达必定程度时,如狭隘程度超越50%会致使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长时间心肌缺血会致使心肌肌力损失,心室产生重构,然后发作心力衰竭、逝世。
冠心病早防早治体现在冠心病的各个期间中,如果当前未患冠心病要防止冠心病的发作,医学上称为一级防止;现已得冠心病的更要防止冠心病的加剧及并发症的发作,这是二级防止,二级防止对许多中老年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更为重要。
有一些人以为胸闷、心绞痛不发作时不用再吃药,其实胸闷、心绞痛是心脏在向你求救,表明你动脉粥样硬化现已很严峻,致使严峻心肌缺血,如果在冠心病平缓期不活跃医治,服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其结果会无法想象。所以,最佳的对策是对一些高危人群早期先用药物防止,防止胸闷、心绞痛及其它严峻心脏事情的发作。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淄博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电话:010-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招商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热线: QQ
Tel: |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心病吃什么药预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