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腿上起红疙瘩很痒痒 过后张成了水泡,我把水泡处理后果了几个月又出现了一样的情况这是什么腿上起了很多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拇指医生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小孩身上痒长了红疙瘩还起水泡
性别:女年龄:7岁
健康咨询描述:小孩身上痒长了红疙瘩还起水泡,怎么回事?之前也长过好了,现在又开始了
副主任护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你说的孩子的红疙瘩,考虑是过敏所引起的症状和饮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免疫力底下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
其他答案 (5)
咨询:3850人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以上情况,考虑可能是过敏或者是湿疹引起的不适症状。
指导意见:
建议您可以局部清洁消毒后,涂抹炉甘石洗剂治疗,尽量不要用手抓挠,忌食鱼腥辛辣食物。
咨询:2888人
病情分析:
你好!看了孩子的症状描述和照片,这种情况考虑是水痘病毒感染。
指导意见:
孩子这种情况可能是水痘病毒感染,建议口服抗病毒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病情分析:
你好亲,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提供的资料,你这个表皮已经被抓破了,不好判断是什么?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不要用手抓挠,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痒的话,可以用干净的温水毛巾轻轻擦拭一下。平时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咨询:3924人
病情分析:
你好,看您所发的图片,这属于丘疹性的湿疹。属于皮肤过敏而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你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配合曲安奈德氯霉素溶液。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进行治疗。在饮食上不要吃辛辣,鱼虾,刺激性的食物。
咨询:7586人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图片显示的情况来看,不能够排除湿热引起的湿疹,
指导意见:
出现上述的症状不能够排除湿热。过敏等原因导致,可以应用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
涉嫌广告毫无帮助违背伦理非法内容违反医学常识
确定要投诉本答案吗?艾灸的铁规
我的图书馆
艾灸的铁规
秋季天气越发干燥了,不少人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可以通过艾灸肺俞穴来温肺润燥、止咳平喘。燥为秋季之主气。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而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等症。而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易受燥邪所伤,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出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症。深秋时节的秋燥与初秋的秋燥又有不同。夏秋之交的燥为“温燥”,大都偏热;秋冬之交的燥为“凉燥”,大都偏寒。,艾灸肺俞穴可以起到温肺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有效预防和改善凉燥的各种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艾灸肺俞穴,还可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防治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瘙痒等病症。艾灸肺俞穴调理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肺俞穴是主治肺脏疾患的重要腧穴,《针灸甲乙经》说:“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针灸资生经》云:肺俞治疗“喘与哮”。近人指出,艾灸该穴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艾灸可以调理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取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见上图)。操作方法:1、悬灸法: 取穴时俯卧位或低头正坐。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注意事项:1、深秋季节,早晚应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症状。2、秋季干燥,平时多喝水,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艾灸虽然已经深入普通老百姓家中的养生方法,但是依然有很多小白灸友,对于艾灸的基本常识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的口诀,简单好记!适用于日常艾灸!让大家也能成为艾灸大神!艾灸口诀总章:【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足 三 里艾灸位 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 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 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委 中 穴艾灸位 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主 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列 缺 穴艾灸位 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 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合 谷 穴艾灸位 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 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内 关 穴艾灸位 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主 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三 阴 交艾灸位 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 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环 跳 穴艾灸位 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主 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第八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阳 陵 泉 穴艾灸位 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 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立秋撞三伏,这样的天气也是十分多变,有些人的身体就吃不消了,掉发、口腔溃疡、上火问题随之而来,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季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艾灸知识讲堂:guipu555立秋之后有4变化1、天气变干了—当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变得干燥起来。鼻燥、唇干口燥、咽喉肿痛等现象也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的身体所要提升的应变力是:提升自己的储水功能,在任何天气中都能保证正常循环,不会被空气湿度所左右。2、代谢变慢了秋季时分,身体的代谢能力开始变慢,许多头发代谢、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无法传递到发根,最终的命运就是脱落。不仅如此,继续生长的头发也会失去光泽,断发、分叉现象频频发生。此时,身体需要提升营养输送的“应变力”,即使代谢变得缓慢,也能将营养按时送达,还自己一头顺滑乌发。3、食物变腻了秋天一到,我们的饮食习惯悄然发生改变,蔬果减少,而油腻加重。当身体内缺乏蔬果中拥有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时,口腔粘膜的健康就会受损,溃疡面接连出现。提升身体对于频发溃疡的“应变力”,营养均衡非常重要。4、火气变大了秋季上火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儿,但其实,这是秋日里身体器官的活动能力没有春夏那样“活跃”,身体毒素无法排出才会出现的现象。要想提升身体对于火气的“应变力”,加速排毒最为重要。立秋艾灸培补元气现在的天气虽然有了些凉意,但还有些"暑气"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1、大椎穴《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2、太白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3、关元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顾客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桑拿、烤电、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在三伏天艾灸你需要全面了解艾灸的注意事项, 方法 ,穴位,以及三伏天饮食问题!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前注意事项!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空气对流不能太强。三伏天艾灸,更不可吹电扇不可开空调。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艾灸中注意事项!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三伏天更要注意,不可以喝冷开水.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艾灸后注意事项!1、艾灸完1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三伏天艾灸的方法:1、艾灸顺序问题传统规矩: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2、艾灸频率问题刚开始艾灸的时候要慢慢来,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个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间休息两天,之后再天天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感觉身体好很多,或者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选择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3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25分钟左右。如果身体寒症较重,或者其它需要治疗的病症,那么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每天必灸!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如果艾灸有上火的现象,可以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或者多喝温开水水!3、艾灸时间问题有很多灸友问,什么时间艾灸最好?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可以艾灸吗?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如果睡眠没问题,晚上是可以艾灸的,如果睡眠有问题,就尽量在晚上10点前结束艾灸,否则容易影响睡眠。人体保健养生一定要顺应天时!晚上主收敛,而艾灸主生发。三伏天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穴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常常用于调理: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灸友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以上这些穴位,在三伏天艾灸,会极大的提升你身体内的元阳!三伏天饮食问题:1、三伏天饮食不宜吃燥热食物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4、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6、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7月7日是小暑节气,“暑”即炎热,小暑意即小热,是在提醒我们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快要到了,这段时间我们养生需做到以下三点:1、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2、心火伤肺,小暑需养肺气!3、夏季肠胃多虚寒,怎能不调肠胃?1, 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除了热还有“湿”!这时外界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脾胃不和、头身困重等症状,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祛湿消肿、艾灸穴位:1、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疾病与健脾祛湿的要穴。2、中脘: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脾胃问题的调理效果是最好的,所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能够加强水湿的排出。3、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之运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复,使气机顺达,腑气通畅。同样,刺激阴陵泉亦可通过健脾益气,促进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4、丰隆穴:位处胃经下部,胃经及脾经湿浊之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5、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间。虽然承山穴不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它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之一,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加速湿气的运化排出。2,心火伤肺,小暑需养肺气!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伤肺,另外,夏天总吹空调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气入肺,而伤到肺。而阴阳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养肺气需增辛。养肺穴位:1、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故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2、膏盲: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多用于调理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3、鱼际:属手太阴肺经,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肺系热性病证,掌中热,小儿疳积。3,夏季肠胃虚寒,怎能不调?夏季人体外热内寒,最容易出现怕热多汗、胃部胀满、胃口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调理肠胃,艾灸取穴:①中脘②天枢③关元④足三里7月7日为小暑节气,夏季为心所主,所以艾灸时要顾护心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艾灸出现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量增多。早期症状轻微,多发于冬季,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常年存在,不发季节。疾病进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以及风、寒、热、燥等外邪的侵袭有关。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肺气闭竭不通,肺气上逆咳喘。病症以咳嗽为主,肺脾两虚者见自汗气短,遇风寒而咳喘加重。脾肾两虚者见咳喘久作,呼多吸少,畏寒肢冷。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疗法是最安全且有效的。中医艾灸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代医者的研究才确定了艾灸的防治疾病的作用。主穴:大椎、大椎肺俞、肺俞膻中、膻中天突天突配穴:急性:风门、身柱;慢性:膏盲、脾俞、肾俞、足三里;痰多:丰隆穴;喘:定喘穴;发热:曲池穴。用法:温和灸: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痰湿,一种病症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痰湿体质的特点艾灸1.体形面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2. 舌头: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3. 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年过60 岁者中耳聋者多见4. 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5. 脉象:脉濡而滑6. 喜好: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过,冬天难熬7. 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中医方面认为,人体之中由于正气不足,这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一些湿邪就会入侵我们的身体,导致生病。所以说,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需要去除体内的湿气。下面分享分享一下祛痰祛湿艾灸的方法。祛痰祛湿灸哪些穴位?中医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第一:关元穴关元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第二:中脘穴中脘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第三:丰隆穴丰隆穴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四:解溪穴解溪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第五:足三里穴足三里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第六:合谷穴合谷穴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第七:曲池穴曲池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第八:隐白穴隐白穴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通过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湿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另一种则是外湿。除了上面所说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体恢复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千万不能够过度的服用烟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这对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艾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家里经常准备一些艾灸的器具,对中老人的健康很有好处!经络研究的专家们针对年龄在50—77岁符合健康标准的36例男性中老年代,选用以下穴位进行艾灸治疗:①膻中、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双)②大椎、脾俞(双)、肾俞(双)研究结果表明,受试中老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I(IL—2)的活性有明显提高,而静息期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II受体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适当的艾灸对中老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这也是临床上用艾灸疗法治疗中老年性疾病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中老年人保健养生五大穴位】关元穴关元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每年的春秋之交,艾炷灸关元穴,每次3~5壮,则能够保持体内温煦而不畏严寒。人到30岁,坚持每3年艾炷灸脐下300壮,人到50坚持每2年灸脐下300壮,人到60每1年灸脐下300壮,可保人身体健康长寿。艾灸肾俞穴人到中老年,容易气息不畅、肾气不足,每天散步的时候,若能够双手握拳,边走边轻轻敲打肾俞穴30~50次,则能降低血压,强健体魄,改善肾功能。每天睡觉之前,舌头抵住上腭,眼睛看向头顶,两手摩擦双肾旁俞穴,每次10~15分钟,一样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家庭艾灸时,温和灸此穴20~30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佳。艾灸命门穴命门穴是中医保健要穴,命门穴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这里是保健强壮要穴,灸疗有补肾壮阳之功。经常按摩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在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艾灸足三里穴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足三里穴称为“长寿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艾灸时可采用回旋灸或者雀啄灸,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艾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穴,顾名思义,是指三条阴经运行的气血交汇于此。这三条阴经是指:脾经,提供湿热之气。肝经,提供水湿风气。肾经,提供寒冷之气。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养生保健之穴。除了每天温和灸此穴15分钟之外,还可以辅助按摩,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1分钟,之后以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底中央部位,以足心发热为佳,以达到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的功效。艾灸【中老年人艾灸注意问题】1、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2、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3、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4、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5、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6、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后可改为2-3天1次。艾灸“不老女神”赵雅芝60岁素颜照依然美艳仍在,风韵犹存。有人问起赵雅芝的保养之道,她笑着说:“保养的第一要务就是排除体内毒素。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不让自己体内毒素积累,这就是我保养的方式。”1、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浊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宿便,而肠毒则是浊物中的顽固派!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更容易导致有害物质在结肠中堆积,这些牢牢依附在肠壁上的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伤害。2、体内肠毒,沉重如山!比较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若感冒生病了,就会好几天没有排便。而若好几天不排便,肤色就会看起来暗淡无光,而且还长痘,当你排便后就会感觉特别轻松舒畅!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便秘使人老得快。3、大肠乃百病之源!长期便秘,会使大量便渣会滞留在肠道内腐烂、大量毒素和有害菌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部位,成为我们健康和美丽的罪魁祸首!二、肠毒---人生的“锈”!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干结、腐败、发酵。日积月累,这些食物残渣最终形成厚达5-7毫米,重达5-6公斤的黑色、恶臭、有毒的物质,并像“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其坚硬程度与轮胎相似,它们慢慢侵蚀着我们的身体,人们称之为肠毒!肠毒自我测试:1、口干,喉燥,喝水也不解渴2、皮肤较干燥、缺少光泽,常发痒3、大便干燥容易便秘4、脸色黯淡没有光泽,有时还易浮肿5、体态偏胖,且体重容易增加6、眼泡浮肿,容易出现眼袋7、身体常有憋闷不舒服的感觉,不过运动或活动后憋闷感减轻8、照镜子,常发现舌头有一层厚厚的苔覆盖着9、出汗多且黏、体味较重10、脸上和身上容易长斑点、斑块11、常嘴巴发苦,口臭,喜欢冷饮12、容易对某些药物、食物、花草植物及粉尘等物质过敏13、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上火,长痘痘,咽喉发炎等若有三种以上,就要开始清理肠毒了!三、艾灸排肠毒艾灸温热刺激可对肠内宿便和肠壁皱折内的秽物和毒素能起到直接的清理作用,不仅能帮你彻底清肠洁道,排出毒素,而且能恢复正常蠕动功能。由于毒素和油脂等毒素的排出,人体内分泌得到调整,肠道功能得以改善,进而能达到消除面部等处浅色表色斑、暗疮和美肤美容、局部减肥的功效。祛肠毒艾灸主穴:天枢,大横,大肠俞,支沟,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俞支沟足三里配穴:气机郁滞胀气加太冲、气海;津液不足、干涩加曲池、上巨虚、照海。脾肾双虚、寒气重加脾俞、肾俞、太溪。艾灸时间:肢体每穴15-20分钟,腰腹每穴30-4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分钟。按摩方法:点按、搓揉、顺时针揉腹。四、食疗消浊散气,重拾清爽年轻态从年轻时重视自己的肠道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及早重视,及早调理,肠毒越早祛除,就越早让自己美丽。而多摄取碱性食物,是改变肠毒淤积和酸性体质最直接的方法!下面有个食疗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它是清理宿便,调理肠道酸碱平衡的佳品!排肠毒四虎将——木耳、猪血、绿豆、蜂蜜。排肠毒君子——苦瓜、苦茶。排肠毒使者——海带,海藻。排肠毒众勇士——日常蔬菜(西红柿,冬瓜,丝瓜,竹笋,芹菜,胡萝卜,大蒜,蘑菇,红薯,芋头,土豆艾灸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古代汉族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农历五月伴随雨季与高热, 湿热之邪较盛,一旦“立夏”之后 ,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各种细菌、真菌、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也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等于是为炎热添了一把毒火。另外,人体在这个时候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容易湿热内积,心火重,于时就极易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从而提醒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农历五月,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农历五月也是一年之中排毒的最佳时间段。又属于在三伏节气前,九毒日给自己排毒养生,辟邪驱毒。提前为三伏天艾灸做好准备。九毒日,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其中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而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 5月30日)五月初六(阳历 5月31日)五月初七(阳历 6月1日)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 6月9日)五月十六(阳历 6月10日)五月十七(阳历 6月11日)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 6月19日)五月廿六(阳历 6月20日)五月廿七(阳历 6月21日)九毒日:艾灸养生九毒日开始时间正值端午时分,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也是中医气节病“暑病”的开始,早在《内经》中就有暑病的病名、发病气节、症状等描述,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在此时进行艾灸,通过夏令节气阳气开端旺盛,加上经络的穴位跟艾绒的激发体内阳气,使脾胃之阳振奋,风湿暑之邪不易侵犯体内之阳,阻断了发病途径,从而到达伏邪不能触发。常利用于各类风湿之邪等疾,如夏季体虚易病、骨质蓬松症、脊柱炎、寒性关节病、胃肠功能混乱等症。九毒日艾灸穴位九毒日用艾灸排毒可以排水毒、湿毒、寒毒、痰毒、血毒、瘀毒.通过艾灸督脉的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大椎命门至阳穴配合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可以排水毒,寒毒,痰毒。配合艾灸血海,委中穴可以排血毒,瘀毒。艾灸请输入标题 bcdef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请输入标题 abcdefg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据《内经·灵枢》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入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之前或者之后。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艾灸1、艾灸顺序问题: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2、艾灸频率问题: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2-3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0钟左右。(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15-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艾灸频率以及量不要过高过多,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艾灸后多喝温热水防止上火!3、艾灸时间问题上午(包括中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重点说一下晚上适不适合艾灸?《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需,气门乃闭。”意思是: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早上阳气生发;中午阳气最盛;晚上阳气潜藏,毛孔闭合。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这个变化来安排饮食起居。中医养生讲究的“顺天时!”这是完全正确的。晚上艾灸实际上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晚上艾灸会影响:睡眠、养阴,影响睡眠事小,伤阴事大!大家都知道“阴虚火旺”。会出现的症状:五心烦热、面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大便干结、鼻腔热、口腔溃疡、神疲消瘦等。特别是上班族早出晚归,下班后吃饭、洗刷完后已是9、10点了,还灸不灸呢?!灸,又怕伤阴!这里告诉大家:可以继续灸!我们只是说:晚上灸不好,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灸!只要你懂方法,晚上艾灸不仅补阳还不伤阴!《黄帝内经》中讲“寒热虚实,火自当之。”所以不管是寒症、热症、虚症、实症都可以进行艾灸。中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阴阳平衡!实际上我们在每次艾灸过后,只要灸灸滋阴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在我们中医艾灸里的每一个穴位图里的最后面,都有一个“注意事项”,其中就有泡泡脚后、搓脚、然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实际上:泡脚;搓脚;再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是最好的滋阴的方法!大家一定要重视,我们不管是晚上艾灸也好,还是那些长期长时间的艾友也好,一定要学会艾灸养阴!艾灸养阴步骤:1、泡脚:每周挤时间,泡脚3次,有时间多泡;每次20分钟左右;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2、搓脚:搓整个脚底板各50个以上,泡脚后搓脚很容易出汗,这时要忌大汗,自己灵活调整搓脚个数。3、艾灸:取穴“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如时间有限,可免去泡脚、搓脚的步骤。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艾灸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清明之际身体问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清明是养生的重要节气,一方面气温渐升,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环境之下,要注意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清明的灸疗宜阴阳平调,以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时艾灸,适合所有女性、男性、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即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清明艾灸时间:4月4日-6日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足三里,合谷,关元,神阙,鬼哭穴(见《针灸大成》捷要灸法“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者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柱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简单来说就是,绑定两个大拇指,灸内侧甲根和旁边的肉。)足三里合谷关元神阙鬼哭穴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因此,不难看出24节气灸的重要意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艾灸胃寒主要是由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谈到因寒而导致的疾病,无论是哪种寒导致的,都是非常适合艾灸的。因为艾灸驱寒不仅仅是表皮驱寒那么简单,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热疗所不具备的功能。另外艾灸的灸感也是做其他热疗所不能体会到的。胃寒最适合的调理方法就是艾灸,因为艾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是温补阳气、散除寒湿:胃寒就是冰,而艾灸就是火,火融化冰,艾灸克制胃寒!艾条燃烧的热力具有超强渗透力,可深入胃部祛除寒湿之气,这也是艾灸和烤火的区别的区别所在,像普通之火的热力只在皮肤表面,而艾灸的热力能走经络,可以把因寒造成的冻结及淤血都化掉,使气血运行通畅,化解疼痛。胃寒的危害(1)首先就是胃疼胃寒的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胃寒的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2)还有人会呕吐因为寒气入胃,胃动力不足,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所以导致呕吐,症状同样是畏寒喜热,再加上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3)气血不足,免疫力变弱!胃暖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导致吸收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随之滋生,若胃寒持续的时间较长,上部的心肺也会出现寒的症状,如容易感冒,面色苍白,血压偏低,气血不足等。(4)代谢不足:喝凉水也长胖!胃寒导致气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能量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些垃圾逐渐堆积,人就慢慢的胖起来。也就是说胃寒导致代谢水平过低,造成身体消耗的热量小于摄入的热量,代谢不了的热量堆积在体内,身体就会渐渐发胖。胃寒艾灸方法脾俞、胃俞:腹为阴,背为阳,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艾灸中脘: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艾灸神阙: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艾灸胃痛、呕吐时加:内关、梁丘,此二者可止胃痛。腹部:可以使用4~6孔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孔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孔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寒症无论是宫寒还是胃寒,都是遇寒则痛,遇热则舒,所以由于寒凝导致的胃病,应该说最适合艾灸了。在艾灸期间,切记不要再吃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要管住嘴,疾病才有可能好的更快一些。治胃寒的小偏方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个星期,一般都能见效;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耕时代,春分就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奇点艾灸】春天主生发,人体的肝气也会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机易升、易动。人们也更容易出现急躁或焦虑的症状,出现情绪波动,有些人则表现为失眠和头痛。阳损及阴,肝阴内耗,还会有头晕、眼睛酸涩、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这一时节,除了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外,还要注意调整心情,把心态放平和,以使肝气调达,脾气顺畅。春分时节的养生重点:1, 五更晨泻: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2,腹痛腹泻: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3; 易感冒、流涕: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因此养生上要注意:平衡阴阳,泄肝火,疏肝,理脾胃培土,防止肝气生发过度是这个节气的主要任务。为夏天阳气涨养,做好准备。春分时节的艾灸调养所有节气的艾灸调养,最好在节气当天和前后3天每天坚持一次进行艾灸。春分时节艾灸取穴仍主要着重于疏肝,养脾胃,为阳气生发和夏季做好准备。 如果身体寒湿比较严重,在春季容易长疙瘩或者荨麻疹,可以艾灸百虫窝,以去湿,去风。艾灸的取穴主要考虑疏肝理气,调理脾胃:1,泄肝火疏肝 可以着重灸:肝俞,期门,太冲2,养脾胃则着重调理:脾胃俞,中脘,足三里如果湿气重痒症还没有解决,可以继续就百虫窝,肾俞,八髎,太溪,以去风,去湿,滋补肾气。日常保健应注意:早起早睡以养肝防止旧病复发每天梳头百下少吃补品和盐奇点艾灸春天里百花开,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令我们意气风发,但我们往往在春季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季一定要坚持艾灸肝经穴位来养生保健。春天灸肝经,养肝血,除春困艾灸肝经穴位适合:所有女性朋友、亚健康人群、贫血患者、体内毒素过多者等《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季人最容易偏头疼、口苦、肩膀酸疼、乳房及两肋胀疼、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等,都是肝经造成的后果。奇点艾灸肝经在身体中没有从头到脚的完全通道,故其排散淤血和气都得借助身体的胆经通道,所以反应到身体的症状大都在胆经沿线。肝在身体里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医讲,肝乃将军之官。肝主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 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 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果!如下: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奇点艾灸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奇点艾灸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奇点艾灸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奇点艾灸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中封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奇点艾灸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奇点艾灸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在冬春交接的这个阶段,气温的变化较大,很多人容易患上感冒,下面奇点艾灸就来给大家讲讲春季感冒的艾灸疗法。春季感冒艾灸法: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注意事项: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中医里,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脏受伤,体内的水湿就会失调,无法及时运化,堆积在身体,就出现了“湿”的症状。有句古话就有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之所以让所有医生头疼,是因为它从不单独出现,而是会跟其他的邪气一起,对身体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如跟暑在一起则为暑湿,跟寒在一起则为寒湿。湿气【身体为什么会有湿气?】1. 内在原因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水湿运化就会受阻,自然就形成了湿。而日常生活中,影响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饮食。现代人饮食习惯大多不健康,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过油过碱等等这些都在伤害肠胃,长久下去就会使体内湿气堆积,影响健康。2. 外在原因之所以有湿,跟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经常淋雨、穿半干衣服、头发不吹干、着凉、居住环境过于潮湿,这些都会让你染上湿邪。【你是否“湿”了呢?】1. 脾胃问题湿邪会阻碍脾脏的功能,无法正常运化五谷,因此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佳、口淡口渴等症状。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腹泻、大便粘腻的症状,这是因为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所致。2. 关节问题体内有湿气的人,关节也会出现一些毛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无法正常伸展。3. 皮肤问题身体常有湿的人还会出现皮肤问题,如湿疹、痤疮。另外,水肿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湿气聚集,影响脾的运化,水液不能及时排出,就会滞留在细胞中,形成水肿。4. 其他问题体内有湿的人还会出现舌苔厚腻、身体乏力、四肢沉重、小便不畅等症状。艾灸【除湿,不妨试试艾灸】艾灸是中医推崇的养生方法,只需把艾条放在固定穴位,就能强健身体,养生祛病。对体内有湿的人而言,用这法子再好不过了。1. 艾灸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坚持灸此穴能起到调理气血的效果。关元穴2. 艾灸大椎穴:位于七颈椎棘突凹陷,体内的湿气容易使人患上肩周炎,甚至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艾灸此处即可缓解。大椎穴3. 艾灸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它是人体元气所在之处,坚持艾灸,能强身健体,强固元气。命门穴4. 艾灸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灸这个穴位能很好的去除下肢水肿。解溪穴5. 艾灸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灸此穴能缓解各种胃部不适。中脘穴【食疗去湿: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粥是很好的去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仁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而且做法也简单,直接把这两样放水里熬成粥即可,既可当甜品也可当早餐。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图春季是感情与感冒咳嗽的多发季节!立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增强,能在这个大自然“发陈”之时,釆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健身防病十分有利。但是,春季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人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稍不注意,极易受寒,寒邪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灸,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美女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点儿关于感冒,咳嗽的艾灸方法!一春季防感冒艾灸穴位!1、艾灸合谷穴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2、艾灸大椎穴大椎穴主治发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引起的四肢发、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每晚灸一次,或隔日灸一次,每次10~15分钟。3、艾灸风池穴凤池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灸之可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头颈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远些。每次10~15分钟。4、艾灸风府穴风府穴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远些。每次10~15分钟。感冒严重者可增加以下穴位:风门穴(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穴(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犊鼻下三寸),这些穴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穴位上,具有振奋阳气、活血通脉、激发人体正常抵抗力的功效。二春季咳嗽艾灸穴位!春季感冒反复出现的同时往往伴随的就是咳嗽,嗓子痒等症状!如果痰多,日久不愈,灸天突。咳嗽多,人体之气会减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强化脾胃功能。咳嗽的根在于肺,灸肺俞、膏肓可强化肺气。灸元气聚集的气海穴可补足下腹的阳气,咳嗽则不易发生。咳嗽多,偶尔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此时需要灸膻中和巨阙。咳嗽引发肩膀疼痛时可灸肩井。三春季防感冒食疗方法:研究人员发现 ,大蒜、生姜、干辣椒、柠檬、柑桔以及可以食用的花卉对医治感冒有很好的疗效。专家认为 ,柠檬和柑桔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姜、干辣椒既可作祛痰剂 ,又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 ;大蒜不仅可以杀死细菌 ,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祝大家都能远离感冒咳嗽”“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五脏是人体之根本,善养生者养五脏。五脏怎么养其实很简单,一种食物配合一个穴位,吃吃喝喝、揉揉按按,轻轻松松就能养好五脏。五谷养心:小麦+内关穴哪些人心脏不好:长时间睡眠不好,总是失眠,感觉胸部像是被大石头压着。夜里睡着后,容易做恶梦。具体表现: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或经常打嗝,干呕,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嘴唇颜色暗。养心五谷:小麦小麦在秋天播种,生长期主要在冬季,夏天收割。心气通于夏,小麦在这个时候成熟,不仅具备了四季的精华,还具有通心气的特点,所以可用来治疗因为心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推荐吃法: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另外,除烦助眠,可以取炙甘草粉10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酸枣仁30克、小米适量,煮稀饭喝,每日早晚喝200毫升。养心穴:内关穴内关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首选穴,对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按揉此穴不必大力,微有酸胀感即可。运动中一旦发生心率失常或者出现心慌时,患者可以立即用手指按压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腕横纹下近肘2寸处,两筋之间)几分钟,能起到抑制心率的作用。平时保健按摩时,可以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手上的内关穴,左手的食指同时按压在同一侧的外关穴(手臂外侧相对内关穴而言)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几次即可。养肝:高粱+肝俞穴肝脏受累群体表现:情绪多变,经常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养肝五谷:高粱高粱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对于经常喝酒及有慢性腹泻的人来说,经常吃点高粱非常合适。推荐吃法: 高粱有红、白之分,红高粱主要用于酿酒,我们吃的多是白高粱。高粱比较粗糙,不太容易消化,所以适合做“软”,可以把高粱磨成粉后加入泡打粉、白糖、鸡蛋及适量水,揉成面团,将面团按平蒸熟,下油锅稍炸,撒上芝麻即可食用。民间还有用高粱、甘蔗汁一起入锅熬粥的吃法,有益气生津、止咳祛痰的功效。养肝穴:肝俞穴肺部俞穴肝俞穴听名字就知道是管理肝脏的穴位,如果按压此穴位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觉,就应去医院查查肝脏。取穴时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用力不可过大,手法要轻柔缓和。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然后再按,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2次,如在起床或睡觉时按摩。如果你觉得麻烦,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那就是用背部撞墙,离墙根10-15厘米处站立,撞5到10分钟也可以。养脾:小米+天枢穴哪些人脾胃不好?&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常见原因,多发生在饮食后,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养脾五谷:小米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推荐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容易搭配,加蜂蜜调和,可加强润肠通便功效;放入红枣、桂圆,可补养心血;加入银耳、百合,可润燥除烦。养脾穴:天枢穴天枢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正好对应肠道(取穴位时以肚脐为参照),按揉此穴,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可用大拇指按揉,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养肺:大米+太渊穴哪些人肺脏不好?最典型的症状是易惊易醒。有些人一旦入眠却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睡醒之后还是感觉乏力,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内热引起的失眠。主要症状:有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此时需要养肺去热。养肺五谷:大米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推荐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煮粥时若加点梨,效果更好。养肺穴:太渊穴太渊穴气温急剧变化,呼吸系统不好的人会出现咳嗽,哮喘发作的患者也在增多。按摩太渊穴,可以起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养心通脉的效果。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二三十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分钟-10分钟,每日一两次。养肾:黑豆+肾俞穴哪些人肾脏不好?&最典型的表现是彻夜难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养肾五谷:大豆黑豆是补肾佳品。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推荐吃法:黑豆最好煮粥、煲汤、磨成豆浆等食用,比如做黑豆紫米粥,用紫米75克,黑豆50克,浸泡四小时。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加紫米、黑豆煮沸,转小火煮一小时至熟即可。养肾穴:肾俞穴按摩肾俞穴补益肝肾、填精益髓,能缓解遗精、腰膝酸软等。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背面为着力点,或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归朴艾灸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人的腿就好比树的根,根好树才能活着,腿好人才能健康!一、养腿就是养命!1、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2、腿是“交通要道”!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3、衰老从腿开始!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4、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二、冬季灸腿,好处多多!(1)引火下行: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因为冬季寒冷多夹杂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4)解决手脚冰冷:最近很多灸友反馈手脚冰冷,是因为此时外界寒气凝重,连带着身体寒气也加重,而寒则凝,气血凝滞就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三、10大腿部穴位,养身少不了!以下穴位不是我们常见常说的那些,而是拥有少见且拥有独特作用的穴位,一直讲足三里、三阴交之类大家都知道的穴位也是没意思,是吧。艾灸的话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次艾灸3-4个即可,除了艾灸还可以按摩,这里我们介绍的是按摩方法。1、风市穴:通经络,瘦大腿按摩风市穴可运化水湿、舒筋活络,除了能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苗条,还能缓解治疗下肢麻木、脚气、遍身瘙痒。按摩方法:对着风市穴位敲100下为宜(或用拇指关节按压圈状按摩),力道由轻到重为好,效果出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肥肉都被敲走了!风市穴2、阴陵泉:祛湿,瘦小腿阴陵泉属于脾经穴位,按摩阴陵泉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祛湿,修饰腿部的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等。按摩阴陵泉穴时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阴陵泉3、阳陵泉:调理腰腿常拨动阳陵泉穴,可调理腰腿问题、扭筋、月经不调、岔气、肝胆有郁气。按摩阳陵泉穴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常按可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阳陵泉4、丰隆穴:祛湿化痰丰隆穴是祛湿效果非常好的一个穴位,适当的按摩丰隆穴能够祛湿化痰,长时间按摩此穴还能够将脾胃上面的浊湿排出,找到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祛湿化痰,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丰隆穴5、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经常的按压此穴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每天坚持按压,按压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5-10分钟就行了,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照海穴6、内庭穴:祛胃火内庭穴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功效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口臭、便秘等不适都可以按摩内庭穴进行缓解,平时也可用指端按多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内庭穴7、大敦穴:清醒头脑大敦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可祛肝火,主治肋胀痛、腹泻、疝气、女性小腹痛等。经常的按压大敦穴,能够提神醒脑,缓解眼部疲劳,方法: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不想起床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大敦穴8、厉兑穴:通调肠胃历兑穴具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非常有效果的!厉兑穴做艾灸时,有时会在灸过的地方会出现水珠,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当在家庭中使用艾艾贴艾灸保养时 会出现不同程度颜色的水珠或者水泡,这样表现在皮肤上的现象说明身体内湿毒的严重程度!水珠和水泡的现象:出现水珠和水泡是根据体内湿毒的严重程度表现在皮肤上的现象,水珠一般比较轻微,用纸擦掉即可!水泡就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另艾灸的地方发痒,是该部位是有风邪的处理办法:水珠一般用纸擦去即可!水泡的话,如果是小的水泡,可以不用处理 现在其他穴位艾灸 小水泡一周内可自行消退,如果是大的水泡需要用无菌注射器抽干,涂上消炎药,或者艾灰涂上去!——切忌水泡部位碰水,以免感染!三候闭塞而成冬——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严寒、阴冷、昏暗、情绪低落、节气变化、阴阳交替,此时做什么对你最好?当然是艾灸!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小雪艾灸重点因为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艾灸疗法的关键。此外,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人体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状态是小雪节气的养生要点。小雪艾灸取穴1、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功效;艾灸至阳穴有助于缓解腰背疼痛、胸胁胀痛、心慌、胸闷等症状;艾灸肾俞穴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化气利水、聪耳明目、壮腰止痛等;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灸之可防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2、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灸之可治疗失眠;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3、胆经诸穴。胆经是沿身体侧面运行,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一条阳经,共有44个穴位,运行着少阳之气(如体内初升的日头),中医说“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艾灸胆经的穴位,打通胆经,可通调全身脏腑的生机。具体灸法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主灸之;若有时间,也可以坚持全身灸 。最好在小雪节气当天(22日)或前后三天内(21日、22日、23日)进行艾灸保健。体弱多病患者艾灸的天数要更长一些。使用艾灸器具、手持艾条熏灸、隔物灸均可,以局部皮肤发热、不烧伤皮肤为度,时间需要自己灵活掌握,不同灸法的施灸时间也不同,一般每次每穴10-15分钟左右。小雪起居饮食1、晚上热水泡泡脚,白天追着太阳走:有阳光的冬日,千万不要辜负了,多晒晒太阳是此时的养生重点哦!2、运动还是要做滴,户外活动不方便的话,可在室内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八段锦等,女士们可以跟着视频练练瑜伽、跳跳郑多燕的小红帽健身操,效果都很不错!3、多听音乐以舒缓情志。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所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最后,还有个建议:秋衣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是对这个冬天最基本的尊重……冬季时节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如果不注意保健养生,那么很多的疾病都会侵扰你的生活,威胁你的健康。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冬季时节我们需要谨防呼吸道疾病的出现!一般讲呼吸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一大块,主要是我们的肺功能,还有上呼吸道包括:鼻子、鼻腔。比如像咳嗽、咽干、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与肺部有关。冬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伤肺,应注意把握时机润肺除燥。哮喘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别,哮喘发作的症状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所以在冬季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祛寒,还要调理我们的呼吸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艾灸保健,对冬季出现的手脚冰凉,连续感冒,身体乏力、关节酸痛、等虚寒症状,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其操作方法方便、简单,适合家庭养生保健之用。呼吸系统疾病:1、找到迎香穴,就在鼻子两翼,窝这边,艾灸是可以直接用艾条悬于迎香穴上方,艾条应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2、艾灸完迎香穴后用手指点摁穴位,感觉发麻有胀即可。3、现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可能会在老年阶段,老年人年纪大心肺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咳嗽支气管炎等症状。所以我们可以灸我们的天突穴,此穴位位于我们的颈部、胸骨上窝中央,对于咳嗽哮喘有治疗作用。4、除此之外从天突穴往下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这么几个穴位。也是可以艾灸的!艾灸这些肺部穴位时会出现嗓子痒、咳嗽等症状是好转反应不用担心。同时艾灸过程中皮肤上也会出现汗状小水珠或者皮肤发痒这是是体内寒湿渗出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腰背酸软: 双手背在身后所接触的腰背部位置,就是重点灸疗位置。颈椎不适&: 艾灸风池穴(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及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可以迅速缓解颈椎不适带来的肩部紧张、手麻头昏等症状。连续感冒: 灸鼻翼两侧的鼻沟以及虎口处(迎香穴为主),可迅速减轻症状。腿软无力: 可以持续艾灸膝关节的凹陷处(血海穴为主),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归朴君建议:冬天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污浊,如使用空调、有地毯的房间,空气质量较差,因此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建议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归朴君 建议大家 趁着双十一,赶紧采购保暖工具把我们自己严严实实的武装起来!!!除了要武装好自己的,还要把我们自己的身体保暖起来!这个冬季使用艾灸驱寒保暖 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冬季缓缓而来,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冬季艾灸养生,能温经通络、补阳藏阳。这个冬季不太冷,就靠艾灸保养了,特别是女性 ,手脚冰凉的情况 最适合艾灸这五个穴位,过一个暖暖的冬季!足三里: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 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 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 、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大椎穴: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 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神阙: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看来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命门: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希望这个冬季,大家不再冷!!!艾灸过程中, 或者是艾灸之后,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都是常见现象,并且,它们也是用来判断艾灸是否有疗效的依据。下面归朴艾灸给大家分析一下,,各种灸后反应分别是表明了什么含义?1、红白相间斑点——需要继续艾灸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友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2、皮肤成片潮红、出现水气——灸量够了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气,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3、出现皮疹,发痒——湿气外排如灸友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大陵穴。4、穴位深处出现响动——经络疏通的表现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灸友体会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5、出现水泡: ① 施灸过量 ②排病反应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者,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施灸过量 。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②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关于水泡的处理: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从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也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涂以艾灰,预防感染。6、皮肤灼痛—— 分四种情况①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②艾灸火力太大 。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其次,艾灸时灸友感觉疼痛也可能是取穴不准确造成的,此时需要再对穴位准确定位。③此穴不需要多灸。另外,艾灸时灸友若感到有烧灼、疼痛,表明施灸部位不需要多灸,应重新选择穴位。④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如带状疱疹,疱疹本身症状皮肤灼痛,初灸时灼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灼痛减轻,当灼痛感减轻甚至不痛时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7、艾灸的返病现象——疾病治愈的现象部分灸友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我们称之为排病反应,也就我们开始讲到的。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最后要说的是: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留言的这位灸友,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八,立冬。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地始冻,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立冬后,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中医认为,此时除了可采用传统药膳食疗来调整身体外,还可适当借助艾灸顾护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腿上起红疙瘩很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