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血液胰岛素水平是多少?人的1型糖尿病打胰岛素和2型糖尿病打胰岛素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有没有必然的差异?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怎样辨别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
怎样辨别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
我的一个朋友从去年得了糖尿病以来,一直搞不清自己得的是1型的还是2型的,我也不是医生更不知道,1型2型有什么区别哇,烦死,想帮她都不知道怎么帮
共8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护士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21806
问题分析:你好,可以从年龄上来区分.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剧,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明显.因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否则容易危及生命.意见建议:2型糖尿病好发于肥胖,35岁以上的人,症状不明显.可以做做抗体试验,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抗体可能是阳性.标致胰岛功能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很低.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75
问题分析:你好!1型糖尿病大多数有:起病较急(LADA除外),病人体型一般较瘦,有自发酮症倾向,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症状明显,胰岛功能较差或无胰岛功能,部分病人可以查到胰岛自身抗体,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数有起病缓慢,病人一般较胖,一般无自发酮症倾向,胰岛功能一般尚可,部分病人胰岛功能较好,没有胰岛自身抗体,发病初应用口服药物可以控制良好,病人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多以并发症为首要表现。意见建议:建议定时定量糖尿病饮食,注意控制体重,及时去医院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祝健康!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3666
问题分析:好着呢,1型糖尿病也就是以前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病年龄小,病情重,症状典型,发展迅速,治疗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就是以前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病年龄较大,症状不典型,病情较轻,发展缓慢,治疗不一定需要胰岛素。意见建议:建议患者:如果是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症状较轻,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血糖,就属于2型糖尿病;如果是幼年期或青少年期发病,症状典型,必须使用胰岛素,就多属于1型糖尿病。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9350
问题分析:你好,1型糖尿病人有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病人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人大部分超重或肥胖,多见于成年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病人在疾病初期或甚至终生,生存不需要胰岛素,口服药物即可。意见建议:建议病人做一下胰岛功能测定,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偏低。1型糖尿病人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阳性。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962
问题分析:你好,临床上糖尿病可以分为4型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升高,一般分娩后血糖降至正常; 其他类型糖尿病,如临床上使用激素等药物导致的 血糖升高;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意见建议:目前你朋友可以检查一下胰岛素耐糖试验,或者胰岛素分泌试验等检查。一般到医院内分泌科是可以区分的,也可以通过发病的缓急综合来分析才行。一定要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严格控制体重等,最好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其他
&&已帮助用户:837
健康指导:一型糖尿病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起病较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遗传的因素。二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约占我国糖尿病人群的百分之九十,起病缓慢,隐匿,体态常肥胖,尤以腹型肥胖或者超重多见。
职称:二级营养师
专长:其他
&&已帮助用户:4324
健康指导: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损伤不能分泌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只能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患者一般在30岁以前发病,甚至更年轻。而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细胞正常,但是胰岛素发挥的作用减弱,一般发病在40岁以后,多发生在肥胖的人,2型糖尿病可以口服降糖药来治疗,一般只要能把体重降下来,病情是很好控制的。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其他
&&已帮助用户:8497
健康指导:你好,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型疾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1型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速度快,而2型糖尿病则多出现于老年人中,发病慢,糖尿病饮食要少吃油腻及高糖的食物。
问糖尿病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职称:医师
专长:颈部创伤,胰腺炎,疝气
&&已帮助用户:31806
病情分析: 你好,1型是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需要补充胰岛素治疗。意见建议:2型是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
问糖尿病Ⅰ、Ⅱ型有什么区别?
职称:医师
专长:全科医生临床
&&已帮助用户:65727
问题分析:你好,1型糖尿病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与2型糖尿病有些差别。意见建议: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问糖尿病一型和二型有什么区别?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
&&已帮助用户:93119
指导意见:1型是胰岛细胞全部损伤必须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可以采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胰岛功能的检查确定类型,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疗效,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
问糖尿病l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怎样区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尺桡骨干双骨折,腰腿痛,开放性手外伤,踝关节扭伤,髌骨骨折,髌骨软化症,跟骨骨折,肱骨干骨折
&&已帮助用户:2138
问题分析:您好1型糖尿病多是因为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是需要一开始就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意见建议:但是二型的糖尿病,基板上一开始就是健康的只不过随着年量增长,胰岛功能下降就引起了糖尿病,一开始是可以采取口服药物治疗的,不过等到一到衰竭后也是需要打胰岛素的。祝您生活愉快。
问糖尿病咨询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胃转流手术、糖尿病并发症。
&&已帮助用户:927
问题分析:登陆网站 :http://blog.39.net/dlgdlg/
或 与 手术后的糖尿病人群(QQ号:)交流了解手术治疗糖尿病相关信息。 我目前主要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登陆网站 :http://blog.39.net/dlgdlg/
问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糖尿病 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64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需要靠外源胰岛素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但两种分型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积分:780
内容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39: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
官方公共微信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文慧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全攻略
全网发布: 13:10
& & & & 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每年数以千计的患者,我们常常需要迫切解决两类问题:一是改善血糖控制;二是尽快缓解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和其它的合并症所带来的较为急迫的症状。虽然血糖高并不一定是患者并发症进展的唯一因素,但改善血糖控制对缓解急迫需要解决的症状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很多患者在急需改进血糖控制的同时,总会提出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我们在这里分别给大家说说。问题一: 到底该不该使用胰岛素?如何使用才是合理的?&& & & 这个问题是胰岛素治疗的适应征问题,也就是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胰岛素。对于1型,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维持血糖控制,防止酮症发生,甚至是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药物。但2型自身胰岛功能还没有达到完全缺乏的程度,常常只是比实际需要的量分泌相对少一些。如果从空腹和服糖后(或进餐后)2小时胰岛素的分泌数值来看,常常并不比正常人低,甚至只高不低。这是因为在2型的发病原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胰岛素抵抗造成的,也就是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不能以一当一,只能以几当一。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常常是体重超标或,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饮食中油脂含量较多以及遗传因素等。&& & & 2型患者使用胰岛素分为紧急使用和长期使用:&& & & 紧急使用见于血糖很高,需急迫控制血糖时,如患者术前术后或其他需紧急控制血糖的情况,如严重的感染、结核等,而这时使用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或估计达到良好控制需要较长的调药时间,或有使用口服药的禁忌征的情况。&& & & 长期使用往往是时间较长,已经过充分的口服药治疗仍不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情况,或肝功能或肾功能已衰竭到无法使用口服药的程度。而在这种使用口服药已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往往还需保留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有些还可以再保留胰岛素促泌剂,如果已经保留2种口服药的情况下,往往胰岛素的需要量会降到较低(如口服药仍保有较充分的剂量,胰岛素只需用到单纯使用需要量的30-50%),这无形中又节省了胰岛素的需要量。&& & & & 前面提到2型患者血糖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不足。注意这里提到的是相对不足。那么对2型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应以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为主,还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主呢?这要分别看看两条路,哪条路走得通,哪条路走起来更顺畅,抑或是两条路都走一走?根据得病时间的不同,一般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些人如果减轻了体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可以有所减轻,但曾经有过高体重的人一般即使体重减下来也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的)。而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每过3-5年,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 & & 如果我们保留二甲双胍--目前最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样做可以使人体的胰岛素需要量减少,从而使人体现有的胰岛素可能满足控糖的需要。有些患者单纯使用二甲双胍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或只在血糖较高的早期与二甲双胍一起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而随后撤掉胰岛素促泌剂,也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的良好血糖控制。而随着病程的进展,有些人最终会使用二甲双胍和促泌剂两种药。并非所有的2型患者最终都需要使用胰岛素,终其一生,约有20-30%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这里所谓的使用,其标准用法也多是要合用二甲双胍,很多情况还有胰岛素促泌剂的合用。问题二:& 对于2型患者,单独使用胰岛素为什么不是最佳方案?节省胰岛素的意义何在 ?& & & & 胰岛素在降糖方面堪称第一“靠谱”药,这是指它在其它药物都无法使血糖进一步下降时,通过加用胰岛素并调整剂量,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只靠胰岛素或长期单靠胰岛素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胰岛素单独使用时,它的双刃剑效应十分明显。所谓双刃剑效应是指一方面是降低血糖的“神药”;另外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如大剂量单纯使用)往往会加重水钠潴留,一定程度上使血压升高,甚至有时不得不考虑胰岛素的促增殖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或复发有无相关可能。&& & & 在血糖控制方面,单独使用胰岛素会产生所谓“水涨船高”效应。即开始使用一个剂量效果比较好,但血糖控制很难维持,有时1-2周以后就又需要加量了。这是因为:首先,2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产生好的血糖控制时即使不低血糖,也会产生明显的饥饿感,使进餐时食欲较好;其次打胰岛素后一般体重会有增加(多为腹部脂肪,包括腹内和腹外);第三,单纯使用胰岛素可能促进胰升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容易在降血糖同时“树敌”。食欲好,进食可能相对较多,再加上胰岛素是同化类激素(即使人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只需),用了体重增加,同时升糖激素的反应性增高,以上三点均会使胰岛素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最后就形成了“水涨船高”效应。另外当胰岛素剂量过大时,常常是单次注射超过16-20单位时,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会增大 。&& & & 我们阐明了单独大剂量使用胰岛素不利之处,就应该知道节省胰岛素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如果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前提下(使用二甲双胍)使用胰岛素,会减少胰岛素的需要,改善血糖的稳定性,由于胰岛素剂量的减少,往往低血糖也有所减少,而体重的问题也相应减轻。问题三:是否从一开始就应该或可以长期使用胰岛素[解答] 如果刚发现时血糖不太高,用1-2种口服药就能达到良好控制的,自然没有必要使用胰岛素。如果刚发现时,血糖比较高,一般来讲,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5mmol/L时,至少暂时说明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时有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同时用两种口服降糖药(如果没有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不能用的情况,比如合并酮症酸中毒或磺胺药过敏,肾功能不全或中度以上的肝功能不全等),即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一旦血糖经过1-2周的治疗已经下降到接近正常或已经产生过至少一次正常进餐情况下某时间的低血糖,就需要适当减少胰岛素促泌剂剂量,有时需要完全停用。但如果发现得较晚,实际病程较长,比如实际相当于5-8年以上,往往需要一直使用两种药物。另一种选择是开始时使用胰岛素(有时为了快速起效,又没有二甲双胍的使用禁忌)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这样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少,可以更快达到理想血糖,同时因为已经加了一种口服药,就可以在血糖控制好后更快地过度到非胰岛素注射方案。(这时不少人是在住院状态,往往希望速战速决,尽快回家)。当然第三种选择是始终保留胰岛素(多合用二甲双胍和/或胰岛素促泌剂),这时往往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已经较差。经过尝试停用胰岛素,发现血糖很难维持。&& & & 总之,即使对于刚发现的患者,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的胰岛功能,选择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胰岛功能较好时,可望直接用口服药调整用药,即便初始时血糖较高,也可考虑先用口服药,未必是无效的(很多没有用过降糖药的人对降糖药还是比较敏感的)。如果在使用口服药5-7天后血糖没有下降趋势,则要果断使用胰岛素(至少2-4周),再看看有无完全改回口服降糖药可能。一般在经过胰岛素治疗(开始有些建议强化治疗,往往指每日三次或三次以上注射胰岛素)2-4周后往往可以考虑过渡到口服药治疗,除非实际情况不允许或对口服药效果不好(注意是对充分的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这往往是指对较大剂量的二甲双胍加胰岛素促泌剂的组合效果不好,在临床上很多情况口服药的组合并不包含这两种药,只是一种药,有时也没加到最大剂量,甚至从未使用过二甲双胍)。 &&& & & & 在这里要申明一点,有人认为,“提前打胰岛素或一开始就打胰岛素,并且是长期打胰岛素比吃口服药安全,相对较好”,这一判断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也没有任何指南支持,不必当真。问题四:胰岛素是否用上以后就撤不掉?[解答]胰岛素用上以后能否撤掉,取决于患者的胰岛功能,如果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已经比较差了,对口服药完全没有反应或反应不理想,这时只能加用胰岛素,而需要长期使用的人往往也是胰岛功能下降使然,这时要考虑胰岛功能是主要原因,使用胰岛素与否,不是胰岛素撤不掉的原因。就好像天气冷是因为季节,并不是因为温度计。后者只是表现而非本质,即使不用温度计测温度也会是低的,不打胰岛素胰岛功能变差的事实也已注定,只是表现为依赖胰岛素而已。&问题五:已经打胰岛素了还有必要吃药吗?& [解答]在第一问中我们已经回答了2型患者的发病原因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相对不足。这两方面在同一个人身上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各自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即便需要打胰岛素的人只要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就应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这也是指南支持的),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面也提到,这样可以较快达到良好血糖控制,胰岛素需要量较少,血糖波动也会相对较少,低血糖也较少。而这样也是同时针对两种病因进行治疗,往往效果相对较好。临床上常说“一种药加量不如两种药联用”,就是药物联合使用,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更能达到理想作用的意思。有些人还会合用胰岛素促泌剂和/或糖苷酶抑制剂,最近4-5年新一代的DPPIV酶抑制剂也是与胰岛素合用的很好选择。医生们发现,虽然有些人单独使用若干口服药效果不好,但在原有口服药方案基础上,稍加8-16单位(约相当于0.15-0.25单位/公斤体重)的基础胰岛素却能达到显著改善血糖的目的,看来胰岛素也可以是第三个“烧饼”,这时不能不吃前两个“烧饼”,也就是不用其他药,只用胰岛素并不是一种理想选择。问题六:已经全部用成胰岛素的人如果想替换一部分胰岛素应该怎样做?[解答]根据前面讲到的,如果没有二甲双胍不能用的情况,可以加上二甲双胍,根据所加剂量的不同,考虑减少胰岛素用量的1/4~1/3。有些人认为一旦到打胰岛素的程度,再使用口服药估计已经没有效果了。但这仍然可以用“三个烧饼”理论来解释。而绝不能认为前两个烧饼对缓解饥饿是没有效果的。临床上如果结合2-3种口服降糖药(问题五中已提及具体品种),胰岛素一定要减到0.2-0.3单位/公斤体重开始(如不足可以加量,但多不超过0.4-0.5单位/公斤体重),否则一旦合用容易发生低血糖。问题七:到底血糖高到什么程度需要考虑打胰岛素?[解答]前面提到,当口服药已经在品种和数量上达到合理和充分使用的情况下,仍能看到空腹或餐前血糖(并非只是早餐前,因早餐前常常是三餐前中最高值)普遍高于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普遍高于15mmol/L(这里认为所谓普遍高是指50-70%情况下符合即多数情况下符合)。问题八: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控制标准采用最严格的标准还是相对宽松的标准?&[解答]胰岛使用时,有人认为既然打了胰岛素,就应该把血糖控制在与正常人更接近的标准,即餐前4-6mmol/L,餐后2小时6-8mmol/L--这样的标准有些过于苛刻,即便达到也会频繁发生低血糖。有人认为胰岛素就像一把裁缝剪,想怎么裁都行,剪成多细的条带都行,其实越细的条带越容易被剪断,就像达到越严格的血糖标准越容易出事一样。出的事以低血糖为代表。而低血糖在有些人有可能诱发血压急剧增高,心率显著加快,甚至可能继而促发一些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等严重事件。&&& & & 为了降低最后1mmol/L血糖(比如要求早餐前空腹血糖必须在7mmol/L 以下,而不是8mmol/L以下时,往往需要将胰岛素的剂量向上加0.2-0.3单位/公斤体重(人体在胰岛素完全缺乏,而胰岛素敏感度又足够的情况下,往往每天需要0.6-0.8单位/公斤体重的胰岛素)。而这样有时已挑战了一些病程较长(如10-15年以上,而用胰岛素的人往往都在这个年头)的老病人的耐受底线,这时没有发生低血糖也会看到血糖不降反升,其机制是升糖激素被刺激起来,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这些升糖激素主要包括胰升糖素和肾上腺素,可能还有皮质醇的作用)。&& & & 有些人看到血糖不降反升,以为胰岛素量还不够,继续加量,结果还是一样。不知不觉已将胰岛素剂量加到很大。这时人体已处于应激状态,,高心率,高紧张度,情绪容易激动等是常见表现。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患者,一方面要安慰他(她),更主要的是从他(她)的用药方面去考虑,是否血糖要求太高了,药物剂量过大了,还是进食过少了?当然这里有时也不一定见得到低血糖数值(&3.9mmol/L),多数老病人,看起来蛮正常的血糖也会使他们难受。& & & & 因此对打胰岛素的患者应该采用相对较宽松的血糖控制标准,比如餐前7-9mmol/L,餐后2小时9-13mmol/L,HbA1c 7.5-8.5%即可(有些病程长,有心脑血管病,血压又较高的患者可能要求还要松一些)。有些人看到这儿,肯定会提出异议:为什么我这里说的跟指南要求相差很大?这样宽松的标准会不会导致并发症的进展?我在临床中观察到,所谓达标往往适合病程5-10年以内的患者。如果是10-15年以上的患者,指南的同一化标准就不适用了。主要是用了效果不见得好或“好不起”(代价大),还会带来危险。就好像矫正罗锅,不能只为矫正,不顾死活,更不能“汽车轧罗锅”的道理是一样的。而这种感觉不是在医学院学得到的,估计当时就是听了,也理解不深刻或拿捏不好尺度。& & & & 总之,胰岛素是人们治疗的一柄“神器”,医者和患者在血糖控制不好时必然会想到胰岛素。但任何药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适时、适度、适量、联合用往往是胰岛素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同时应该采用合理的血糖控制标准,这也是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医疗的要求和具体表现。再好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都会损伤自己,走下神坛的胰岛素相信会给更多患者带来真正益处,而不是盲目使用时所表现的浮肿、血压增高、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增加,更不致于降了血糖,反而带来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和肿瘤发生增加的风险。&& & & 可爱的胰岛素,我们在爱你的同时,也确实需要知道如何爱你才是。估计你的两个发明者Banting和Best(1921年)当时肯定不知道在2型患者中使用胰岛素还这么有讲究。&(注:本文观点为李文慧大夫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要了解最新发表文章,可搜索并关注“北京协医惠康”微信公众号。)(全文完)本文系李文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48
李文慧大夫的信息
李文慧大夫电话咨询
李文慧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李文慧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文慧大夫提问
李文慧的咨询范围:
糖尿病降糖方案的优化,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甲亢,甲减等疾病的老患者咨询
李文慧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内分泌科好评科室
内分泌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胰岛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