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呼吸困难肥胖怎么治

识别心梗早期先兆
预防心源性猝死(百病自疗)
主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十版 健&&&&康
识别心梗早期先兆&&预防心源性猝死(百病自疗)
&&&&■黄萍  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抢救极为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就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如果能够有效地识别先兆,就可能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使病人死而复生。本版今日特发表黄萍医生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对心源性猝死的关注,并了解如何早期识别先兆,以防止更多本不应发生的悲剧发生。&&&&                      ——编者&&&&&&&&一位64岁的退休工人在感觉恶心、上腹部不适,继而呕吐二次后心跳停止;一位62岁的干部劳累后说躺一会儿,不过20分钟就一睡不起,等急救医生赶到已经瞳孔散大、心跳消失;一位40岁的公司经理诉说胸闷难受,服用速效救心丸症状减轻,接着在吃了一碗面后突然昏迷,继而心跳停止……这就是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猝死。&&&&猝死按国际惯例是指从发病到死亡在6小时以内,也有把时间放宽到24小时。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即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这里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大幅度增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并且发病年龄大大提前,如心肌梗塞的发病率由原来以五六十岁人群为主发展到三四十岁至五十岁年龄段的发病率陡升。人口的老龄化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导致心理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过度疲劳和遇到意外事件的突然刺激;天气突然变冷,气温骤降等等,均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最重要的是积极治疗原发的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糠尿病,特别是已经有高血压、冠心病,并且有心绞痛的病人和已经得过心肌梗塞的病人,一定要坚持服药、定期随访,扩张冠状动脉的药品和阿司匹林不能随意停服;如果心绞痛发作比以前频繁,而且服用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有高血压突然觉得胸闷时,就应该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笔者曾遇到一位患高血压的病人,一天晚饭后觉得憋气胸闷,服一片硝酸甘油不见效,就去医院看急诊。当时由于病人很多,医生为他测量了血压,嘱咐先吃药观察,病人拿了处方一起身,就昏迷过去。但是因为是在医院,医生立即为他做检查,确诊为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经过两次紧急除颤和相应治疗,才使病人转危为安。可以说,这位病人对疾病的高警惕性使他赢得了抢救和治疗的机会。&&&&因为老龄人群的疼痛敏感度下降,又因为发生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在突发心肌梗死或猝死以前的症状常常有较大差异,比如,既可以有胸闷憋气,又可以没有,而是以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为主(当有下壁心肌梗塞的时候最常见);甚至可以根本没有胸闷憋气,而是感觉咽部不适、牙痛、左肩部疼痛或不适感;还有的冠心病病人哪儿都不疼,仅仅感觉到疲劳,此时身旁的家属或同事应该保持警惕,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向当地急救系统呼救,以防不测。笔者社区就有一位高血压病人,一天觉得咽部难受,请了社区医生到家中出诊。当时查心电图完全正常,出于警惕性,社区医生建议病人立即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这位病人10分钟后到医院,刚进急诊室的门就发生了大面积的心肌梗塞。医生说再晚来20分钟就难以抢救了。所以说,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而“警惕”更可以换来生命。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第十版)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健康咨询热线:01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
Copyrights &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腰臀比或与心源性猝死直接相关
作者:清热解毒2号
近日,一项对ARIC研究的分析发现,肥胖的常规测量指标与非吸烟中年居民的心源性猝死(SCD)风险增高明显相关,但只有反应皮下和内脏脂肪的腰臀比与心源性猝死直接相关,而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只与SCD间接相关&&显然是通过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起作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Selcuk Adabag表示:&有关肥胖和心源性猝死的研究很少,大部分均来自以社区为基础的尸体研究和小型队列研究。该分析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体重超标对心源性猝死风险的危害&。 ARIC研究部是一项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人群为美国4个社区中多民族的中年人群。该分析共纳入1岁的人群(男性45%,女性55%),主要非裔美国人(26%)和白人(74%),约25%为吸烟者。 经过平均12.6年的随访后,共有253例院外发生的心源性猝死,其中1/3为女性,42%为非裔美国人。 猝死的参与者的基线BMI(28.4 kg/m2 VS 27.6 kg/m2)、腰围(101cm VS 96.8 cm )和腰臀比(0.97 VS 0.92)均明显大于非猝死者。 在校正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等心源性猝死的潜在介导因素后,研究者发现,在非吸烟者中,腰臀比最高的参与者(女性&0.95,男性&1.01)的心源性猝死风险是正常腰臀比参与者的两倍(HR=2.03),而在吸烟者的校正模型中,未发现肥胖的测量指标与心源性猝死风险明显相关。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糖尿病相关文章
肥胖症相关文章
高血压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心源性肥胖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改善?_百度知道
心源性肥胖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改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源性呼吸困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