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苏俄再起txt只有一个航空公司?

俄航怎么样,为什么那么便宜?
为什么那么便宜?希望坐过或者有一定了解的人来回答,最好不要道听途说:)
按投票排序
我做过两次俄航的飞机去法国,说句公道话,还是很值的。1,性价比。我只是提前一周订的机票,含税7K之内。其他需要转机的航空公司起码贵1-2K,如果是直飞的话会更贵。至于为啥那么便宜,我估计是俄罗斯油价低,人工也 比其他航空公司低吧。这个不重要,肯定不会是因为你坐的那架飞机上缺零件啦:)2,飞机性能。其实飞机性能是不能以航空公司来定性的,而是要看具体的机型。总体说来,飞机越大越稳。当然,飞机越大通常机票越贵。只要不坐Tu系列的飞机,选择空客或者波音的飞机,就不太会有问题。国际航班通常不会有Tu系列。3,服务。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如果你考虑性价比的话就不要在意服务,在意服务的话就不要太关注价格啦。关于晚点:我经历过一次晚半小时的。关于丢包:还好吧。我周围的人没人丢过。4,时间。从俄罗斯转机还是比较远的。通常会比直飞多几个小时。这个要看个人取舍了。
刚下飞机还没倒过时差的飘过。坐过一次,从此不坐了。觉得服务很差,稍微多出一点就有其他航空公司的好服务了。莫斯科机场看上去像国内小城市的机场(08年时),机上和机场的服务人员都是大妈。我坐的那次,误点多少我忘了,机上设施各种不能用,乘客中一人空中发心脏病。现在洲际飞机必坐汉莎,性价比个人认为最高。如果从法国走,火车到德国然后汉莎回国,找代理的话加起来也不贵,还能顺便旅游。
据说俄航的飞行员,之前都是开战斗机的。很猛。
晚点误点 (最多的一次我被晚了两天),飞机旧,噪音大,莫斯科机场美女虽多,笑脸没有,典型共产主义官僚。一定要坐一次,因为是日后可以拿出来炫耀的酷,穿aeroflot 体恤的帅哥很左很吊,随便蔑视切格瓦拉T
俄航坐过一次。阿姆斯特丹到上海浦东,在莫斯科转机。(因为着急回家,当天有机位的而且价格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只有俄航)我的感受。1:机上服务不错,至少和KLM(荷兰皇家航空)比不差;2:餐饮和点心都可以,还有奥利奥提供;3:我坐的飞机是波音的,内部设施都不差;经济仓的位置和其他航空公司一样狭窄;地面服务1:莫斯科机场的地面服务,冷漠,很机械的笑容。(不过很漂亮~)2:机场很大,而且机场的免税商店真的很大。什么的都有卖。3:海关对中国旅客查的特别严(我飞的那次),护照都是用放大镜一个一个看的,很夸张。总的来说,相比其他转机的航班来说,飞机设施服务都还是不错的,但不会选择再坐了,时间太久了,太累。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坐过俄航的旅客有没有发现。当俄航的飞机安全降落后,机舱内都会鼓掌的。
我觉得服务挺好啊 还想怎么着 “先生您好先生您干树木去?”
坐过4趟俄航的飞机。整体感觉:1.飞机偏旧,没有娱乐设施。2.讲话听不懂(机上有中文的播音,但和没有是一样的),但是服务态度正常。3.吃的不错,但是没有其它福利,像维珍那样什么都发的就不用想了。4.落地后全体鼓掌确有其事,但这好像是欧洲人的习惯。我在飞欧洲境内航线时所有航班落地大家都是鼓掌的,一是庆祝自己安全落地,二是感谢飞行员,这种情况不只在俄航出现。5.丢行李,是有人丢过,不过我没遇上,反而是行李出来的非常快。6.以上说的都是飞欧洲的国际航线,据说俄罗斯国内航线是有小飞机和自产飞机的,飞行起来有些恐怖。国际航线都是空客,波音这样的大型机。整体评价中上,鉴于俄航价格确实便宜(比其它航空公司低2K啊亲们),穷游的同学们还是可以选择的。
俄航是相对便宜一点,不过飞机确实也比较旧,服务也一般。我前几年有一次从莫斯科飞圣彼得堡,坐的是图154机型的飞机,起飞很猛,一个颠簸,机舱内的天花板掉下来一块,感觉挺恐怖的。
便宜不便宜不知道,但是经济舱座位非常宽大,服务的确不怎么样
据说飞机比较旧,落地以后乘客集体起立鼓掌
看到这个, 我一定要答一下.坐过很多次, 没有一次愉快的经历. 空姐年龄, 素质参差不齐, 对本国人很客气, 嘘寒问暖, 对外国乘客, 尤其中国人态度很差, 板着脸爱理不理. 要水喝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全体供应才喝上, 睡着了误了饭点让她给我补份饭的时候还遭白眼. 地勤也一样, 态度冷漠, 男的长的帅, 是的, 看上去吊儿郎当. 女的, 美女大妈都喜欢三两聚一块聊天, 只是不磕瓜子. 有问题求助时很困难. 一次过安检时我的下一张登机牌混在一对东西里没发现, 找了好久直冒汗, 后来很客气地问安检员大姐如果丢了该怎么办, 她不理, 我只好提高分贝问她说不说英语, 结过是一句硬的掉地上能砸个坑的NO.飞机上面卫生也不是很好, 常有上一趟留下的食物碎屑什么的, 设备陈旧, 播音的英语感觉像在自说自话, 中文像女鬼唱歌, 一个字听不懂! 机场设施也一样, 比普通宾馆还差.总之, 除了价格, 没有任何理由选择俄航. 其他的还有乌克兰航空, 一个德行.
俄国内航班时不时掉飞机,国际还好。就是飞机型号老旧,俄罗斯人成功着落时都要鼓掌
。 心理承受力好你就坐俄航~ 话说妹子们还是挺养眼就是比较高冷、、 另外,从不晚点,只会早到
俄罗斯航空 传说机组人员以前都是开战斗机的 所以坐起来比较刺激 如果在莫斯科转机的话行李经常丢失 不过确实是便宜
俄航上海-莫斯科航线飞机和服务都还不错,只是会晚点。实际上他们的机票只是看起来便宜,加税之后也还是比较贵的
Amanda Li ←这哥们说的是事实,我坐俄航到莫斯科谢列别杰娃安全降落时乘客集体鼓掌,我当时小⊙﹏⊙b汗一下,飞机还行,是波音不是图型号的
我虽然没坐过俄航,但九几年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和父母坐过一次俄罗斯产的飞机,根据回忆应该是著名的图154型号,不记得哪个航空公司的了,但一个词形容就是nightmare。第一次坐飞机就坐上颠簸到爆的俄罗斯小飞机实在是差点留下阴影啊~现在想来什么菜航海航实在好太多了,那时候就打定主意再也不坐俄罗斯飞机和跟俄航搭边的了ooo
确定俄罗斯航空很赞的路过开飞机那个稳,我觉得和阿提哈德航空有的一比我学俄语,在莫斯科留学,我们的俄罗斯老师告诉我们俄罗斯的飞行员是连战斗机都会开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我也那么觉得,每次下降都特别稳,现在从莫斯科出发去玩,坐别的航空我都不习惯了
坐过,感觉还挺不错,很实惠。
很便宜吗?有时他比土耳其航空或者迪拜航空都要贵好吗?反正一般飞机有选择的时候我都会选俄航,要的就是那个feel(? o?_o?)?
坐过一次俄航,感觉不错~坐过一次俄航,感觉不错~1.价格低,提前两三个月买票,从中国香港到法国巴黎单程2700RMB内搞掂;其中,从HK到Moscow约10小时,在谢列蔑其娃机场转机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再飞到巴黎约4小时……时间长是价格低的一个原因吧,因为不能给乘客提供时间方面的效用,所以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低价战略。另外俄国石油资源丰富,飞机燃料成本应该会相对低一些,这也是票价低的一个原因。2.我坐的是波音777(大)和空客320(中),感觉飞机很稳,挺新,而且能够实时清晰看到飞机的飞行状况。我下飞机的时候并没有经历全部人鼓掌的场面……话说就算人家是战斗民族,机上有那么多俄国人难道他们就不会爱惜同胞的安全么……也有知友指出,飞机安全降落全体乘客鼓掌是一种礼节~3.空姐美女多,服务挺周到的。飞机餐不错(正餐主食有饭\面\土豆泥、菜有虾\三文鱼\鸡\鱼等、以及沙拉、面包\巧克力\奶昔\奥利奥等点心),饮料供应特别足。电影、音乐、游戏、电子书、有声书、儿童节目等应有尽有。4.机上播报通知的语言为:俄语,英语,中文(空姐的中文讲得很萌却很少有完全准确的音……)谢列蔑其娃机场不大,免税店有但是不多,有的店员还会说中文==以及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付款,这是中俄友谊的见证之一啊……  在国人(尤其是热血爱国青年)眼中,俄毛子产的各类型飞机,一直是“性能优越”、媲美甚至超越欧美先进飞机的“高大上”产品。诸如“美国永远造不出米26这样的大型直升机”啊,“安225至今未逢敌手”啊,“苏37对F22胜多负少”啊之类的论调,在神州大地泛滥得简直不要太广泛。  鄙人不才,对毛子飞机还是有一点点了解的,这点儿了解,可并不是环球上的那些吹嘘文章得来的。其实,鄙人发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能够挽救国关论坛中的谁谁谁的,正如俗话所说,你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无法让一个明知道自己在撒谎的人认错。更何况是一大群、一大堆这样的人呢?  只是,鄙人一直认为,包括米26和安225在内的不少“高大上”的老毛子飞机,其实都是一些搞笑的货色。它们的搞笑,源于前苏联的体制,源于我们也在盛行的外行领导内行。  首先说说米26。米26是现役的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为什么是现役的最大的直升机?因为苏联在此之前,苏联人曾经研制过一种更大的直升机:米12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
  大家看米12是不是很熟悉,感觉很像固定翼民航客机?呃,没错,米12 就是仓促中用民航客机改装的。当然,因为重心,以及结构强度的问题,米12连飞都没能飞过几次就坠毁了一架原型机。所以有人认为,米12连飞都不能飞,应该不算飞机,最大的直升机应该是米26。  苏联人为啥要吃饱了撑的去制造一个注定飞不起来的东西???  外行领导内行害死人啊!!!!  米12诞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当时美国的支奴干直升机于六十年代初首飞成功。    十多吨重的东西,飞行速度竟然达到了每小时三百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快的直升机。  于是,苏联的领导开始压力山大了,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压力山大,领导们就把压力转移到了科研人员身上去了。反正他们无钱无权,我想怎么揉捏他们,就怎么揉捏他们,不是吗???  于是,领导们要求,米里设计局要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一款比支奴干大,比支奴干快得直升机。  于是,研究员们发扬,领导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要求,领导的压力就是我们的压力的精神。用民航客机改装了这么个怪物。    结局就不用我说了,因为机身强度以及重心的原因,米12没能飞起来,如今只能在博物馆的草地上日晒雨淋供人参观。呃,可以想见解说员会怎么介绍这架飞机……这是我国研制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直升飞机,木有之一!!!自嚎吧!!!!  尽管米12 失败了,但是领导的任务还是要完成的,于是,研究员们和领导打了个商量,咱做不到最大最快,咱就做个最大的吧,也算是给美帝上眼药了  。  于是,米里设计局的研究员们在现役的成熟的米6直升机的基础上,简单放大,制造了米26直升机。  图为米6直升机  
  前排占座,花生瓜子饮料矿泉水的卖!~~
  这个是米26直升机    但是有些东西,不是简单放大,就可以用的。否则,的大飞机早就上天了。并且,前苏联的材料科学以及电子科技一直是制约前苏联航空工业的两个短板。  于是,放大版的米6,也就是米26,存在两个很严重的问题。  1、自动化程度相当差,总共需要5个人才能将米26开上天。而同级别的美军最大最重直升机CH-53(超级种马),只需两个驾驶员就可以了;  2、耗油率奇高——材料科技的短板,导致毛子航空发动机有以下几个特点:特别耗油,寿命特别短,体积特别大。同级别的发动机,美国货的寿命,大约是毛子货的十倍左右。耗油率,美国货耗油率大约只有毛子货的7成甚至更少。于是,维基百科上对米26的评价是这样的:  ……“米-26”的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非常大,达每小时2.5吨,约3000升。油料消耗大,……伴随巨大的燃油消耗,“米-26”的飞行成本自然奇高。……汶川特大地震中,吊运挖掘机飞行距离为5千米,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  米26的最大航程大概一千公里左右,按照10公里3万元人民币计算,米26飞行一千公里的费用将高达三百万元。这个价格,已经比米26能运载的大多数货物的本身价值都要高了。
  说完了米26,说一说另一个更搞笑的东西:安-225 ,安225是现役的最大的固定翼飞机。长84米,翼展88米。高18米。有六层楼房那么高。光看飞机,恐怕大多数人都感受不到这架飞机到底有多大。但是如果把这个大家伙和蚂蚁般的人类以及玩具般的汽车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苏联人果然善于玩儿傻大黑粗。    从内部看,更能感受到这个大家伙的“巨大”    安225如今全世界仅有一架,属于乌克兰所有。虽然整架飞机从设计到制造大都是俄毛子所为,但是拜安东诺夫设计局位于基辅所赐。这架飞机也顺带着在分家的时候归乌克兰所有。  如今安225的图纸资料,以及某些配件生产线都在乌克兰。如果有人订货,乌克兰立即可以重启安225的制造。但是,如今乌俄分家二十多年了,唯一的这架安225也快接近机体寿命极限了。安225仍然无人问津……  搞笑的故事,要从当初苏联唯一的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说起……  在80年代,美帝成功设计制造了可以重复回收的航天器——航天飞机。于是乎,苏联立马也跟风制造了一架一摸一样的——暴风雪号。  航天飞机从出厂到发射台,需要整体运输。美国人的解决办法是,用当时最大的固定翼飞机,波音747,背负着航天飞机到发射台。    而苏联当时没有这么大的飞机,可以背负他们的暴风雪号。于是,领导发话了:  造一架大飞机!  造一架可以背负暴风雪号的大飞机!  造一架可以背负暴风雪号的世界上最大的大飞机!  任务派下来,照样是时间紧,任务急……  但是,苏维埃领导下的,都是特殊材料做出来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研究人员再次祭出了比例放大这个法宝。  这次惨遭放大山寨的对象是安124  图为安124运输机    放大后就成了下图的安225  
  我先来打脸..........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有可比性吗?    
  我以为用数据说话呢,结果全是野史。楼主可以试想一下没有俄罗斯的飞机,世界飞机市场是怎么样的  
  @余东风 4楼
09:57:40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不忍打断楼主,不过知识贴好文,一定要前排留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
  @余东风   实验机型从来都是五花八门,美利贱的奇葩实验机不比毛子少。
  其实嘲笑毛子的所有立论点,都是在和美帝比。。。  跟美帝比,毛子的确是渣,但是别人跟毛子比,别人就要成渣了  毕竟曾经世界第二,现在也能排前三,过分看低对方最后打的是自己的脸
  LZ,米26是和种马一个级别的吗?  
  设计很糟糕。不过这么折腾也能积累一些经验。
  老毛子为了和美国佬对着干,确实有很多奇招。  
  呃,除了大小、垂尾以及多了一对发动机外,其他一切相同。  而俄毛子飞机自动控制程度低,耗油率高的毛病依然存在。  要想让安225飞起来,至少要六个人(请无视那个打酱油的人)    航电系统烂的一塌糊涂,基本还是模拟的仪表(早十年左右的的737、757,都采用了第一代的CRT彩色显示系统)。另外请注意那两个华丽丽的风扇    统计一下,有多少混国关的,见过CRT的绿色单显?    这还不是最搞笑的,因为航电系统太烂,导航系统已经跟不上时代,于是……于是……领航员带了一个民用笔记本装了一个导航软件上了飞机……  
  呃,除了大小、垂尾以及多了一对发动机外,其他一切相同。  而俄毛子飞机自动控制程度低,耗油率高的毛病依然存在。  要想让安225飞起来,至少要六个人(请无视那个打酱油的人)    航电系统烂的一塌糊涂,基本还是模拟的仪表(早十年左右的的737、757,都采用了第一代的CRT彩色显示系统)。另外请注意那两个华丽丽的风扇    统计一下,有多少混国关的,见过CRT的绿色单显?    这还不是最搞笑的,因为航电系统太烂,导航系统已经跟不上时代,于是……于是……领航员带了一个民用笔记本装了一个导航软件上了飞机……    导航软件是英文版的,笔记本是日本制造的松下  
  @随风潜入夜77 6楼
10:04:49  我以为用数据说话呢,结果全是野史。楼主可以试想一下没有俄罗斯的飞机,世界飞机市场是怎么样的  -----------------------------  谁告诉你是野史的?  没有俄罗斯的飞机,世界飞机市场就是中国这个样。
  以上仍然不是最搞笑的!!!真正让安225搞笑的并且杯具的,是它的耗油率。  因为毛子发动机惊人的耗油率,为了保证这个大家伙的航程,安225有世界上最大的油舱,请注意,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舱。安225的油舱的容量是美军现役空中加油机KC-135的三倍半。人家KC135,装了满肚子油,还不到安225载油量的三分之一。  注:安225油舱容积360吨,KC135最大载油量90吨。  这依然不是最最杯具和搞笑的!!!  因为受限于民用航空器加油接口的口径限制,安225的所有加油口全开,加满燃油仍然需要36个小时。一天半!!!  更加杯具的还在后面,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机场都没有停放安225这种大家伙的停机坪,于是,安225到了外地机场只能停在跑道上,不进停机坪。  纠结的地方就来了,假如不进停机坪,安225就必须占用跑道无法使用,如果这个时候安225燃油耗尽了,这个大家伙就必须占用一条跑道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用来加油。  惨烈的是,因为安全因素,机场的加油接口通常不在跑道边,而是在停机坪,跑道上的飞机就只能用加油车加油。加油车可没有安225这么大的个子,加油车一次只能运载不到50吨燃油。于是,这个大家伙,被乌克兰命名为“梦幻”的家伙,将成为大多数机场的噩梦。因为它一旦燃油耗尽停在你这里,它将占用一条跑道至少两到三天用来加油。  于是,梦幻运输机大多数时候,只能例行它的最大航程减半的运输任务,飞一半的航程,到达外地机场后,不加油,直接飞走。  安225的最大航程是14000公里,飞机的最大航程,一般是满载燃油,空载载重的时候的数字。载了货,这个14000公里还得砍掉不少,减半之后,只怕是只能飞5000公里了。  而个头比它小得多的波音747的最新型号,全载重航程15000公里。而波音747可以在大多数干线机场进入停机坪,有的是时间加油。  外行领导内行就是这样的,成果不多,笑话不少。
  楼主说了,除了美帝允许高达上,其它的只能是渣渣!
  轻工业差,重工业好造出来的东西就是这鸟样。
  @springfield1903 10楼
10:23:47  其实嘲笑毛子的所有立论点,都是在和美帝比。。。  跟美帝比,毛子的确是渣,但是别人跟毛子比,别人就要成渣了  毕竟曾经世界第二,现在也能排前三,过分看低对方最后打的是自己的脸  -----------------------------  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中国现在很多高端工业产品类的东西别说美国比,就是跟毛子比也是渣,其它国家就连比的资格都没有啊,但现在有钱了,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技术要升级,政府也有决心和信心,几十年高等教育积累的理工人材,应该有基本有了,只要坚持就有回报,中国近年来有些项目上实际已经反超毛子,正在呈现出全现超越的趋势,但比起美国来,一个是基础学科,二是创新创造还不够,还有很大距离,但就这样美国都已经很紧张了  说毛子的货比美国货渣,有部份道理但不全有道理,这得具体分析,以战斗机的发动机维护和寿命为例,很多人云也云,但很多人没有注意毛子的思路,毛子按二战的经验认为战斗机出动到被击落的时间只有几百个小时,所以飞机发动机寿命根本没有必要做到上千小时,并不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思路问题,但美国利用自己的思路来玩,毛子货当然就渣了,但当年米格25叛逃东京让美国的脸往那放  单就一点就全部了,不科学
  下面再来八卦一下高大上的图95轰炸机    图-95(ТУ-95)战略轰炸机家族是前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熊”(Bear)。设计上采用后掠机翼,翼上装4台涡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两个大直径反转四叶螺旋桨。机身细长,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的后掠角。  毛子的军事工业向来是被美帝牵着鼻子走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的:  美帝有了新玩具——苏联领导压力山大——苏联也要有更好的新玩具——苏联也有了新玩具——美帝又有了更新的玩具……  于是,财大气粗的美帝,就这样一直牵着毛子的鼻子走到了1991年的平安夜……  时间回到了1952年,米帝研制成功了载弹量27吨的"同温层堡垒" 划时代的B-52轰炸机。这玩意儿,飞得比当时的战斗机还快,装了一肚子炸弹,可以飞一万公里。如果从本土起飞,可以炸完莫斯科再返回西德备降。  面对美帝的天顶星科技,苏联领导人又开始压力山大了,于是,领导人又开始揉捏技术人员了。可是,材料科技的短板一直制约着毛子航空发动机的进步。当时的飞机设计局们面领着两个选择。  1、使用喷气发动机,但是毛子发动机,特别大,特别重,特别耗油的毛病,地球人都知道的。这样造出来的飞机,速度当然快,不过航程肯定短。这种飞机,到时候用来做战术轰炸机,肯定太大,太笨重,做战略轰炸机,航程又不够……纠结啊!!!  2、使用传统螺旋桨,航程和载弹量都可以赶上B52,但是速度嘛……尽量啦,你懂的……  出乎意料的是,领导两个方案都批准了。为啥批准两个方案???因为54年的五一节就快到了,领导需要前一种飞机用来震慑西方国家的资本家们。  而后一种方案才是真正干活儿的。  于是,前一种方案就是今天的的米亚-4轰炸机。    用五十年代的眼光看,米亚4的后掠翼,喷气发动机,以及低空掠过的巨大轰鸣,确实震慑住了红场的一帮西方记者们。  米亚4 的所有资料都是机密,但是既然在记者面前现了身,那么米亚4的速度和载弹量都是可以估测出来的。航程就没办法了,总不可能跟着米亚4 一直拍照到他燃油耗尽吧。  于是米亚4就作为北极熊明面上的战略轰炸部队,正式进入现役。 而实际上,以米亚4的航程,根本就不能作为战略轰炸机使用。再回到图95,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二个方案。  以当时的苏联的技术实力,用螺旋桨的话,不管是活塞螺旋桨还是涡轮螺旋桨,航程都可以轻松做到一万以上。不过速度就……  为了解决螺旋桨飞机的速度瓶颈问题,tu95使用了很多当时的新技术:  首先是后掠翼,后掠翼是二战后才有的新技术,主要用于高速飞机。一般情况下,现在的飞机,喷气的大都是后掠翼,螺旋桨的大都是平直翼。  图95是为数不多的,使用螺旋桨的后掠翼怪物。  
  其次,就是图95的共轴对转螺旋桨:    图95的每个螺旋桨,其实是两个螺旋桨,装在同一个轴上,直径相等,转向相反。一个正传,一个反转。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1、不需要太大直径的螺旋桨也可以获得足够推力;  2、共轴反转,可以互相抵消力矩。  缺点就是噪音太大,以至于图95成为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使用声呐探测的飞机。  从此以后,各国海军的声呐除了探测潜艇以外,还多了一个功能,探测并且识别图95。
  接下来八卦的高大上毛子飞机,不是军机,而是一种客机——图波列夫-114:  
  既然用它,就要学会尊重它
  @余东风
  图114虽然不是军机,但依然是领导压力山大的结果。(难怪俄国男人命短,他们太压力山大了。)  领导压力山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波音707  
  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越过大西洋飞抵莫斯科进行访问,成为继二战之后访苏的首位美国首脑,他乘坐的是波音707。  图为《时代》杂志上,以红场瓦西里大教堂为背景的尼克松。    尼克松这个家伙,很有政治智慧的。当然,政治智慧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很坏很狡猾的意思,跟很傻很天真正好相反。(我党在宣传美帝的时候常用不好听的说法,宣传自己人常用好听的说法。孔老二已经被打倒,所以我党没有中庸的称呼和说法)  尼克松在离开苏联的时候,面对全世界的记者,公开声明欢迎苏共领导人郝鲁晓夫,在“合适的时候”,“乘飞机”,回访米国。  大家看出尼克松有多坏了吧?因为,当时的苏联,根本没有可以跨洋飞行的民航客机!  总不可能做美帝英夷的飞机过去吧???  于是……于是……领导很自然的又把压力转移到飞机设计师的头上了。  米帝的尼克松实在是太狡猾了,59年7月访苏,厨房辩论让郝鲁晓夫灰头土脸不说,回去的时候还留了一个哽——“合适的时候”“乘飞机”回访美帝。  而这个“合适的时候”就在第二年——1960年的15届联大。开会的地方在米国纽约。 重新设计一种新飞机是肯定来不及了,只有从现有的飞机里改装。而现有的飞机里,能跨洋飞行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的——图95。  
  平心而论,图95除了噪音巨大,外观丑陋。还算是一种好飞机的。用图95改装的侦察机,装了满肚子油,可以在海参崴起飞。绕着日本列岛转一整圈不算,还有余油在最南端顺便侦查一下“中华民国”的最北端。  从六十年代到现在,毛子一直都在使用图95围着日本列岛绕圈圈,每次的滞空时间长达19个小时。 凡是图95经过的地方,日本雷达都必须部分关机,军方通讯必须暂停,以免被图95侦听。每次都能把小日本气得哇哇叫。由此可见图95强大的滞空能力和超长的航程。    回到郝鲁晓夫访美的事情上来。 轰炸机改装客机,可不仅仅是装几个窗户,皮椅的事情。
除了改装炸弹舱,机体结构,甚至机翼位置,都必须做出调整。最大的改动,就是机翼位置。  民航机,通常是下单翼,神马是下单翼,就是机翼的位置在机身的下方。  比如这样:波音747    而军用大飞机,通常是上单翼。  比如这样:C130  
  看看  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人有云水往高处流,一味的只看别人缺点,自己处于满足状态是难以进步的。更别说有些别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却被无脑忽视。  其实恶心人的不是五毛,而是五毛明知自己在撒谎、欺骗,却要对自己催眠的嘴脸,更有一群人来互捧的。真正爱国,绝不是五毛这种自我方式,这就跟徐才厚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清廉”一样可笑。  另外,感觉五毛很冷血。不管是哪国人,只要发生灾害我们都应该同情,因为被灾害所影响的仅仅是普通的人民(包括儿童),而这是最为人的基本人性。但是反观一些五毛,面对一些别国发生的天灾人祸,一律持庆祝态度,这真的值得反思。  五毛的本质:面对差距、不足、错误,无条件忽视;无条件撒谎,明知道是假的,还要继续“顶、赞一个”;若反驳不了别人的正确观点,一律问候爹娘,其实看素质就知道这些人到底是爱国还是误国。
  马克一下。
  不错,苏联人用比较低的技术硬是做出了整体上还不错的东西,比软骨头的狗Jy强一万倍。。。  
  @springfield1903
10:23:47  其实嘲笑毛子的所有立论点,都是在和美帝比。。。  跟美帝比,毛子的确是渣,但是别人跟毛子比,别人就要成渣了  毕竟曾经世界第二,现在也能排前三,过分看低对方最后打的是自己的脸  -----------------------------  @informix楼
10:58:47  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中国现在很多高端工业产品类的东西别说美国比,就是跟毛子比也是渣,其它国家就连比的资格都没有啊,但现在有钱了,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技术要升级,政府也有决心和信心,几十年高等教育积累的理工人材,应该有基本有了,只要坚持就有回报,中国近年来有些项目上实际已经反超毛子,正在呈现出全现超越的趋势,但比起美国来,一个是基础学科,二是创新创造还不够,还有很大距离,但就这样美国都已经很紧......  -----------------------------  和德国正面死磕的世界大战打出来的经验啊。
  民航机用下单翼,是因为发动机通常都装在机翼的下方,机翼可以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  并且在迫降的时候,机翼可以“垫”的机身下方,起到保护机身以及乘员的作用。  军用大飞机用上单翼,是因为上单翼的发动机离地面较高,不容易吸入地面的灰土石块。飞机可以在较差的前线机场起降。  毫无例外的,图95是使用的上单翼。    但是,图95 改装成下单翼,并不仅仅是把机翼的位置改一下就可以了,图95的螺旋桨直径实在是太大了。    都快赶上直升机的旋翼了。  为了赶时间,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设计师们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解决了问题——加高起落架。  
  乍一眼看上去,图114在地面滑跑的时候,感觉像是一架踩着高跷运行的飞机。非常的滑稽可笑。  连着起落架算上机身,最高处达15米多,相当于5层高楼还多。    在飞机踩着高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方便旅客上下飞机,毛子专门设计了一种超高的舷梯车。  
  @onepent 29楼
11:13:11  看看  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人有云水往高处流,一味的只看别人缺点,自己处于满足状态是难以进步的。更别说有些别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却被无脑忽视。  其实恶心人的不是五毛,而是五毛明知自己在撒谎、欺骗,却要对自己催眠的嘴脸,更有一群人来互捧的。真正爱国,绝不是五毛这种自我方式,这就跟徐才厚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清廉”一样可笑。  另外,感觉五毛很冷血。不管是哪国人,......  -----------------------------  唧唧歪歪真多,说得好像世界第二代经济体是你们这些最终梦想就是移民的嘴炮的功劳似得。
  飞机总算是改装好了,苏联总算是有了可以跨洋的大飞机。于是,郝鲁晓夫得意洋洋的坐着他的国产大飞机去米国了。  到了米国,傻眼了,图114实在是太高了,米国没有这么高的舷梯车。(其实米国早就知道图114的超高机身了,可我就是不造出来,给你上眼药。)  总不能从十米高跳下来吧,我是郝鲁晓夫,不是成龙李连杰,也不会铁腿水上漂。  于是,于是…… 乘务员给郝鲁晓夫打开了充气紧急滑梯,郝鲁晓夫脱掉鞋子,坐着“滑行舷梯”,滑了下来。  就像这样:    当然,过程没有留下照片,郝鲁晓夫也是知道这事儿丢人的。  设计图114的设计师是幸运的,郝鲁晓夫是著名的“修正主义分子”。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群左得离奇,凶残得发指的共产主义领导人中,赫鲁晓夫是相对比较开明,比较务实,比较温和的人。之前的斯大林不说了,这种事情让斯大林遇到了,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人估计统统都要枪毙。这边呢,连“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头号修正主义分子郝鲁晓夫对如此重大的政治错误,居然只是笑笑而已。果然良心大大地坏了!
  @余东风 17楼
10:50:45  以上仍然不是最搞笑的!!!真正让安225搞笑的并且杯具的,是它的耗油率。  因为毛子发动机惊人的耗油率,为了保证这个大家伙的航程,安225有世界上最大的油舱,请注意,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舱。安225的油舱的容量是美军现役空中加油机KC-135的三倍半。人家KC135,装了满肚子油,还不到安225载油量的三分之一。  注:安225油舱容积360吨,KC135最大载油量90吨。  这依然不是最最杯具和搞笑的!!!  ......  -----------------------------  380又如何?
  挺有意思  虽然LZ有冷嘲热讽的意思,但是说的很好玩  这些傻大黑粗以前有个帖子都看过
  @余东风 33楼
11:31:07  民航机用下单翼,是因为发动机通常都装在机翼的下方,机翼可以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  并且在迫降的时候,机翼可以“垫”的机身下方,起到保护机身以及乘员的作用。  军用大飞机用上单翼,是因为上单翼的发动机离地面较高,不容易吸入地面的灰土石块。飞机可以在较差的前线机场起降。  毫无例外的,图95是使用的上单翼。  但......  -----------------------------  机翼在两边,垫不到客舱,垫客舱的是货舱,下单翼属横侧静不稳定,干扰阻力也是最大  本来的优点是起落架能短些,而且不用在机身上多安排空间,不过一吊发动机,又短不了了。  轰炸机改客机美佬也干过,每老毛子成功。  图95改下单翼主要是把翼梁结构弄到下面去给客舱腾地方,垫机身啥的都是浮云。
  尤其是想迫降垫机身的,你愿意底下垫着个大油桶子迫降么?找死!
  @余东风 34楼
11:32:48  在飞机踩着高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方便旅客上下飞机,毛子专门设计了一种超高的舷梯车。    -----------------------------  哈哈,接下来该美国人傻眼了,总不能出动消防车吧~  谢谢楼主好文,写的精彩,看得津津有味~
  俄毛的航电确实不够“高级”,但飞机的航电首要的是稳定。F22的航电是牛B了,结果尼玛日界线都没搞进去、供氧系统7500米就完蛋了——这种所谓的高级有什么意义?另外,飞机航电系统是个烧钱的活儿,开发费用很高,而产量很低,土豪有土豪的玩法,屌丝有屌丝的套路。嘲笑俄毛的落后,应该同时考虑一下受不受得起人家一轮饱和攻击。  另外,俄毛的飞机外形丑是确实的,但人家的起落架设计是考虑到高寒地带能正常使用。美帝的飞机能去高寒地带和俄毛PK不?
  不错,很多干货  
  在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两架“米-26”直升机参与震后救援,它的核心任务是调运大型机器设备到抢险作业区。据执行设备吊运任务的“米-26”中国飞行员介绍,从北川擂鼓镇吊运挖掘机等设备到堰塞湖作业区,飞行距离为5千米,一次往返大约需要25分钟,按当时每吨燃油7000元人民币计算,吊运一台挖掘机为一次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  断章取义 是公知JY最常用的手段。看清楚了虽然飞行距离是5公里,但整个作业时间是25分钟,应该包括了飞机悬空吊装的过程! 拿整个作业时间25分钟(路程是10公里)的油耗,来推算出一般的飞行油耗,真贱。
  LZ的言论:  ……“米-26”的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非常大,达每小时2.5吨,约3000升。油料消耗大,……伴随巨大的燃油消耗,“米-26”的飞行成本自然奇高。……汶川特大地震中,吊运挖掘机飞行距离为5千米,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  米26的最大航程大概一千公里左右,按照10公里3万元人民币计算,米26飞行一千公里的费用将高达三百万元。这个价格,已经比米26能运载的大多数货物的本身价值都要高了。   在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两架“米-26”直升机参与震后救援,它的核心任务是调运大型机器设备到抢险作业区。据执行设备吊运任务的“米-26”中国飞行员介绍,从北川擂鼓镇吊运挖掘机等设备到堰塞湖作业区,飞行距离为5千米,一次往返大约需要25分钟,按当时每吨燃油7000元人民币计算,吊运一台挖掘机为一次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  断章取义 是公知JY最常用的手段。看清楚了虽然飞行距离是5公里,但整个作业时间是25分钟,应该包括了飞机悬空吊装的过程! 拿整个作业时间25分钟(路程是10公里)的油耗,来推算出一般的飞行油耗,真贱。
  好帖。专业人士好奇。赫鲁晓夫回去时咋上的飞机呀?  
  成本是对方过后
  @有个人是个猪5 8楼
10:11  搂住,你再说下去,就要砸干儿子们的饭碗了,回扣是人家发家致富的捷径,别说了  -----------------------------  真是,不知道买美债能拿多少回扣。  
  仿制放大也是需要本事的。毛子当然比美帝差。不然也不会被美帝忽悠瘸了。银牌得主也比咱们这种土鳖强不是?  
  黄俄不少
  毛子最厉害的是工程整合能力,一堆低科技东西堆出高科技武器,完全不按科技树走。  美国人除了毛子,还真没怕过谁。  楼主傻逼了。  
  恭喜楼主5美分到手。  
  好贴,科普贴
13:43:57  恭喜楼主5美分到手。  -----------------------------  你给楼主?
  @jcp001 55楼
14:05:36  好贴,科普贴  -----------------------------  这也叫科普?这也叫干货?楼主也就是一个军盲,机盲,科技盲也可以普?怎么普的?  米26和种马是一个级别的?米26几乎可以把种马放到机肚里,上面有人放图用米26吊CH47,这有点比头?CH47是唯一勉强可以说和米26比的资格,  用熊式和B52比载弹,怎么不比航程,怎么不比油耗?又用225比C130比油耗了,,这是哪杆子对哪杆子,,,225中国用他来运火车到土尔耳,C130是哪根葱,不说运火车了,能运坦克么?这也能比油耗,,,怎么不用225比楼主家的汽车呢,说油耗太大了,,还六个人才可以操作,,,六个人二个是管上下货的,二个是管配重的,二三百吨的东西上飞机,远距离运输,用四个人就可以管理了,这是效率,管飞行的只有一正一副二个飞行员,大型运输机都是二个飞行员,不是你家的自行车,这也叫科普?昏了,什么人都可以谈军事了,
  霉帝也有搞笑的飞机,够丑吧  
  逗比美粪,不知道MI-26之前有MI-6。  说载重运输直升机,你提支奴干?提鞋去吧!
  @jcp001
14:05:36  好贴,科普贴  -----------------------------  @布艺罗汉 58楼
16:16:00  这也叫科普?这也叫干货?楼主也就是一个军盲,机盲,科技盲也可以普?怎么普的?  米26和种马是一个级别的?米26几乎可以把种马放到机肚里,上面有人放图用米26吊CH47,这有点比头?CH47是唯一勉强可以说和米26比的资格,  用熊式和B52比载弹,怎么不比航程,怎么不比油耗?又用225比C130比油耗了,,这是哪杆子对哪杆子,,,225中国用他来运火车到土尔耳,C130是哪根葱,不说运火车了,能运坦克么?这也能比油耗,......  -----------------------------  别MI-26了,CH47给MI-26它爹MI-6提鞋都不配。
  你美国粑粑没有同级别的东西,你美国粑粑要用的时候都需要租用AN-124和MI-26。美粪还有资格贬低么?小心你美国粑粑抽你。
  @余东风 36楼
11:36:57  飞机总算是改装好了,苏联总算是有了可以跨洋的大飞机。于是,郝鲁晓夫得意洋洋的坐着他的国产大飞机去米国了。  到了米国,傻眼了,图114实在是太高了,米国没有这么高的舷梯车。(其实米国早就知道图114的超高机身了,可我就是不造出来,给你上眼药。)  总不能从十米高跳下来吧,我是郝鲁晓夫,不是成龙李连杰,也不会铁腿水上漂。  于是,于是…… 乘务员给郝鲁晓夫打开了充气紧急滑梯,郝......  -----------------------------  哪郝鲁晓夫回来时候又是怎样爬上飞机的?
  傻逼楼主,当时苏联战备的终极追求,是全世界毁灭,有了这个战略思维,才有了你所谓的傻大笨粗的武器。  
  毛子的精髓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大。
  楼主二逼鉴定完毕  
  美国航空失败的例子也很多  
  楼主不懂别瞎jb胡说,小心你拿的美刀变卢布  
  @量子阳光 59楼
16:36:23  霉帝也有搞笑的飞机,够丑吧    -----------------------------    敢和我 大苏25比丑~~
  @量子阳光
16:36:23  霉帝也有搞笑的飞机,够丑吧    -----------------------------  @HeartbreakOne 70楼
21:07:03    敢和我 大苏25比丑~~  -----------------------------    霉蒂的X-14,有一对猪鼻孔
  @量子阳光
16:36:23  霉帝也有搞笑的飞机,够丑吧  /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HeartbreakOne
21:07:03    敢和我 大苏25比丑~~  -----------------------------  @量子阳光 71楼
21:24:53    霉蒂的X-14,有一对猪鼻孔  -----------------------------    好巧啊 我是WA-14,我最受不了人家和我比丑...
  暴力美学,毛子不锈钢的米格25,一样蒙住美的,你没有资格嘲笑毛子。
  卡-22  
  雅克-24  
  卡-22是苏联卡莫夫(Kamov)设计局研制的并列双旋翼重型动输直升机。1955年开始设计,日试飞。是与雅克-24和米-6竞争的机型,没有批量生产。  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 22.5米,机身长 27米,机高 2.8米。   重量数据:  空重 165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 425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356千米/时,实用升限 5500米,航程 450千米。   运输能力:  5名驾驶员,可载80名乘客,最大载重量 16500千克。   动力装置:  两台 D-25VK涡轮轴发动机,功率 2×5500马力。
  雅克-24可载30名士兵,18副担架,或者3吨货物。  机长 21.34m  螺旋桨直径 (x2): 20.20m  净重:10607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14270公斤  两台ASH-82V发动机,单机最大输出功率1268千瓦。  最大航速:195公里/小时  航程:430公里  最大航行高度:5千米
  1955年雅克-24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并创了两项世界记录: 载重2吨飞行高度5082米,载重4吨飞行高度2902米。  1958年苏联生产了雅克-24U,升级包括全金属机身,两部螺旋桨直径增长至21米,可搭乘40名士兵, 两台GAZ-69型吉普车或反坦克炮。
  VM-T  
  在70年代中期,米亚局承担起在3M轰炸机基础上改装航天飞机运输机的任务。米亚西舍夫的运输机将航天飞机背负在机身上,尾翼改为双垂尾形式,以避开航天飞机尾部的乱流,提高舵效,机头加油管得以保留。第一架VM-T于1981年4月在无背负情况下成功首飞。在1981年,该机总共完成了19次无背负试飞。,VM-T背负一个44.46米长的航天飞机燃料箱模型完成了首次带货飞行。日,航天飞机动力部分的运输容器被VM-T带上了天空。12月28日,航天飞机前后整流罩运输容器运载试验在第二架VM-T上获得成功。1983年3月,VM-T又完成了整个航天飞机机体的运载试验。虽然说VM-T不可避免地继承了M-4/3M系列的不足,比如操纵比较迟钝,航程短(31.5吨背负时航程仅1700公里),但在当时形势下,它是唯一能担当航天飞机运输机重任的型号,事实也证明了它的设计是合理的、成功的。日,VM—T首次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飞往拜科努尔发射场。但在距目的地还有300公里时,VM-T发生燃油泄露。机组果断关闭2号发动机以避免火灾。随后机上的发电机全部失效,仅靠蓄电池维持基本用电,襟翼无法放下,好在起落架的应急装置正常工作。接近机场时,1号发动机开始起火,飞机如同火鸟行空。最终在飞行员的过人胆量和高超技艺下,VM-T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安全降落,避免了苏联航天飞机计划蒙受致命的损失。3架VM-T仅仅花费了6000万美元改装费,但其对“能源-暴风雪”计划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它们向拜科努尔运送了150架次的火箭和航天飞机物资。但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苏联/俄罗斯的航天飞机计划几乎终止,“失业”的VM-T也仅仅能在航展时向世人展示昔日苏联航空工业的辉煌。
  毛子的里面跟某些人的美的趴趴是不一样的  
  图波列夫局深知任务的复杂性,局内专家组估计,制造一架原型机要长达 20 年的时间!因为很多技术还不成熟或是存在研发难题,所以飞机真正成型有待时日。 他们认为第一架试验性质、以核动力作为辅助动力的飞机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或 80 年代初才能升空。设计局目前方案的目的在于探索有关技术的可行性。1955 年末开始, 设计人员开始第一阶段的设计和测试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在 1956 年 3 月,苏联部长级会议指派图波列夫局尽快生产飞行试验平台。图波列夫工程师的决定将现有的图-95M 轰炸机进行改装,改成一个“飞行的核实验室”。最终图-95LAL 横空出世。  到 1958 年,核反应堆安装完毕后,飞机准备进行地面阶段测试。在 1958 年夏季的一段时间,核动力装置开始测试。测试不久后,设计人员惊喜地发现反应堆功率达到先前设定的要求。专家组当即决定开始着手准备飞行试验阶段的工作。在 1961 年 5 月至 8 月间,图-95LAL 完成 34 次试飞任务。  所有的试飞中,图-95LAL 的核动力装置均处于关闭状态。试飞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改装后的飞机的各项飞行参数,以验证该机是否适合作为最终的核动力装置搭载机。 大量的液态钠,氧化铍,镉,石蜡和上等钢材被用于制作防辐射座舱的隔板——保护飞行员免遭致命辐射的核心部件。结果很令图波列夫设计局振奋。经仪器测算,座舱内的辐射水平较低,这为设计局设计一个更加能满足实战要求的新机体铺平了道路。下一阶段的方案是产生一架新的验证机。这次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将核能作为其主要的推进力量。这架新的验证机编号 119,是在图-95 的基础上设计的。  与普通图-95 的主要的区别是:它的四个发动机中有两个为安装了新式热交换器的 NK-14A 涡轮旋桨发动机。NK-14A 是一个非常类似直接循环式的引擎。其主要区别在于空气通过压缩机后,并没有通向反应堆,而是直接通向热交换系统。与此同时,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以流体的形式通到热交换系统。 这两股力量相结合后将使发动机生产所需的推力。其他两个舷外引擎为 NK-12M。
  在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研发发动机的同一时间,119 号飞机的原理图绘制完成。图纸上显示内部弹仓将放置反应堆。从反应堆到发动机的连接管道贯了穿主机身,然后向上岔开铺设到两翼,最终直接连通两个 NK-14A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图波列夫估计,到 1965 年年底,119 号将进行机场起降试验。试验结束后,119 号的混合发动机组被换成了四个清一色的 NK-14A 发动机。这次更换的 NK-14A 不同于早前试飞时使用的。新发动机改自图-114 商务班机使用的 NK-14A。  然而,原图纸并没有因 119 号换装发动机而作任何修改。也许这个小插曲似乎暗示了整个计划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 1966 年 8 月,因为预算限制和各大设计局接手了开发新的常规飞机的设计任务,费时费力,又不很安全的图-95LAL 项目走到了终点。取消该计划并不意味着苏联终止了它的核动力飞机研究项目。因为同时期,其他的核动力飞机项目并未下马。比如说稍后于 119 号实施的 120 号项目。120 号不同于 119 号,它是核动力超音速轰炸机项目的验证机。  围绕这一项目,苏联作了大量的研究。苏联将主要精力投到了新式涡喷发动机的研发和核反应堆系统的重新布局的研究。新设计的系统被要求能够给机组人员和机载的航电设备系统提供更多的保护。120 号预计安装库兹涅佐夫设计局新设计的两个涡喷发动机。这一次反应堆的安装不同于 119 号的做法,而是安装在了机尾。道理很简单,反应堆离座舱愈远愈好,是减小辐射对机组人员危害的最易行之法。 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副驾驶员和领航员,他们的席位均置于一个沉重而密闭的辐射屏蔽铅座舱内。120 号采用 45 度后掠翼,后掠尾翼和前三角起落架的设计。从外型来看,与先前采用传统动力的图波列夫系列轰炸机相比,120 号并不显得臃肿。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目标是在 1970 年代后期完成所有研发和测试工作,并随即投入使用。很遗憾,120 号没等到那一天。和 119 号同样的原因,120 号项目在 119 号下马后即被取消。这架连样机都没造出的 120 号的长空搏击之梦只能尘封于泛黄的设计图纸中。  图波列夫设计局又做了下一步的尝试。它就是 132 号。不过 132 一般被认作是攻击机,而不是计划要求的轰炸机。这次的动力装置的安置与 120 号相似,反应堆装在了机尾,位于两个涡喷发动机之前。并且整套动力系统全部放在了机尾,不像 119 号和 120 号仍有不少辅助部件安装在全机的各处。这次发动机的运转既可以采用常规的煤油又可以由核动力实现。不过,苏联设计师只打算将煤油用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所有的煤油灌注在反应堆前的一个特制柜型容器内。飞机机内其他部分几乎与 120 号一样,但右翼内部做了一些修改。  132 号预计采用三角翼,这很可能是被认作攻击机的重要原因。尾翼同样采用后掠设计,水平安定面位于翼顶。 技术上的难题很快让 132 号走入了死胡同。132 号项目于 60 年代中期被取消。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最后一次努力是一个连图纸设计尚未完成的飞机。该机计划设计为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旨在与美国康维尔公司的 B-58 中型轰炸机相抗衡。  然而受经费、技术、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之下,到 60 年代末苏联的核动力飞机热情终于消磨殆尽。苏联决定终止一切上马的项目,同时放弃已成果颇丰的可行性研究。总的说来,计划终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同时期苏联核潜艇上搭载的更精确和更便宜(相对核动力飞机的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打击能力已成形。对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来说,强化已具有的水下核打击能力比继续在核动力飞机这个项目烧钱更为划算。
  第一架图-95LAL,代号 119    
  同其他图-95 不同,注意这架图-95 的机身中段有一个隆起的鼓包,这就是安装核反应堆的位置  
  位于外侧的 NK-12M 发动机  
  NK-14 发动机原理  
  图-95LAL 的发动机和反应堆配置图,其中的管路是热传递系统    
  这是 4 台发动机全部为 NK-14 的后期设计  
  这两张图就是安装在机身中部的反应堆,此时处于拆卸状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俄再起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