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药名不同的厂商可否混合痔疮吃什么药使用?

感冒药≠退烧药 不能混合使用
  近日,家住城市花园的小吴高烧不退,吃了好几种感冒药和退烧药,也不见好转,后来去医院就诊,才知道这两种药的效果和成分都不相同,更不能混合使用。记者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官网获悉,感冒药和退烧药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搭使用,使用时也要了解药物成分,随意叠加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退烧药感冒药同吃小心伤肾
  秋冬季很容易感冒。有些人一旦感冒发烧,往往会赶紧用退烧药加感冒药,殊不知,这样的混搭服用有危险。药师表示,感冒药和退烧药是两个概念,应用药物时应该了解药物成分,随意叠加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目前常规使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大类,而感冒类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常常是复方制剂。”清城区连江路一药店药师介绍说,在不了解药物组成的情况下,将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同时服用,容易发生药物叠加,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或可引起肾脏损伤,甚至造成肾衰竭。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疾病、感染、手术、介入治疗后的人群,以及原有肾脏病者,都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药师提醒说,此类人群在吃退烧药感冒药时,最好咨询一下医生,易感体质的人更要引起注意,就诊时要把从前的症状告诉医生,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替代;如果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小便量减少、小便颜色变深变红、腰痛、起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急性肝肾损伤是可逆的,拖久了变成慢性病,就麻烦了。
  周岁以内孩子不要随便吃感冒药
  用药安全,对于小孩子来说,更为重要。感冒是儿童常见病,冬春时节尤为多见。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搐等。有的家长在孩子感冒时不去看医生,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常会出现一些滥用药现象。
  药师提醒说,冬季发烧也可使用物理降温法,孩子发烧后,首选物理降温。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要时刻关注患儿意识、脉搏、呼吸有无异常。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送诊。
编辑:肖芬
关键词:感冒药;退烧药;混搭;药师;服用;药物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混合使用;物理降温;药物组成
冬春季易发感冒,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示,感冒药和退烧药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搭使用,使用时也要了解药物成分,随意叠加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目前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大类,而感冒类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常常是复方制剂。
有身份证就行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以患者身份走访本市多家药店,发现在一些小药店内,不需出示身份证给店家审查登记,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购买麻黄碱类感冒药。
有身份证就行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以患者身份走访本市多家药店,发现在一些小药店内,不需出示身份证给店家审查登记,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购买麻黄碱类感冒药。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的药有区别吗_百度知道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的药有区别吗
到药店看非络地平缓释片,有一种5mg的,一盒24片,25元/盒,还有一种另一厂家生产的2.5mg的,10片,要28元/盒,是怎么回事呢,疗效有区别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些是因为品牌不同而价格略有不同.一些是每单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所以价格不同.比如有的要一次吃一片,而有的一次要吃两片.另外,也有因为各厂商对成本及利润的控制不同而导致的价格差异.
采纳率:2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同种药物但生产批号不一样能否混合一起用
同种药物但生产批号不一样能否混合一起用
健康咨询描述:
那是一种治疗脑血管的注射液,叫做克林澳;&注射液药物是一样的但批号不一样能不能混合在一起注射,&有不良反应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在医院打过这药的,&但是没问医生批号要不要一样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这(克林澳)注射液批号不同能否一起用&,&会造成什么不良反应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孕期营养,产前检查,正常产知识咨洵,母乳喂养,新生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在一起使用的,不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只要是相同厂家的同一种药物即使不是同一批号,也是可以在一起使用的,并不会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也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擅长: 治疗小儿腹泻,小儿湿疹,幼儿急疹,小儿呼吸道感染以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在一起使用的,不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指导意见:&&&&&&只要是同一种药物即使不是同一批号,也是可以在一起使用的,并不会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也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不同的药物可以混合吃吗?_百度知道
不同的药物可以混合吃吗?
胃一直不舒服吃了胃药。后来不知道是上火还是什么。舌头起泡了,牙根肿了。就吃了些清火的药。这两天腰和小腹疼,又加上了些例如益母草之类的药。林林总总的一次要吃十多颗!感觉胃更不舒服了。但又没出多大毛病。多种不同的药可以一起吃吗?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可以。混合在一起。两种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样对人的身体不好。这样病不但不会好还会病上加病。所以不一样的药物在不懂的情况下不要混合。
不可以,不同的药物,所以成分不同,有的药物对身体不是有益而是有害。有的药物混合吃药效可能会失效,所以不可以混合吃。
最好不要,有的药药性相冲,吃下去不仅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可能还会产生其他副作用。这种情况还是咨询一下医生比较保险。
有一个原则,中药和西药最少间隔半小时以上才可以
有的要是不能一起吃的.要先了解自身症状.不要病急乱投药.有些药吃不对还会伤了其它的器官,那样就不好啦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药品查验登记审查准则 - 法规库 - 110网
您的位置: &&
&& 法规正文
药品查验登记审查准则
发布文号: 卫署药字第号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七日行政院卫生署卫署药字第号令订定发布全文110条;并自发布施行
第 1条 本准则依药事法 (以下简称本法) 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订定之。
第2条 药品之查验登记与许可证之变更、移转、展延登记及污损或遗失之换发或补发,依本准则之规定;本准则未规定者,依其它有关法令及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之规定。
第3条 申请前条各类登记,应缴纳费用,并填具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规定之申请书表格式及检附应备资料,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
前项所称之申请书表格式,包括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申请书、许可证有效期间展延申请书、切结书、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证照黏贴表及其它与申请程序有关之书表格式。
本准则所称中文,系指繁体中文。填写申请书表或检附之资料如系中文者,应使用繁体中文或附繁体中文译本。
第4条 本章用词定义如下:一、新药:指本法第七条所称之新药。
二、学名药:指与国内已核准之药品具同成分、同剂型、同剂量、同疗效之制剂。
三、生物药品:指依据微生物学、免疫学学理制造之血清、抗毒素、疫苗、类毒素及菌液等。
四、原料药(药品有效成分):指一种经物理、化学处理或生物技术过程制造所得具药理作用之活性物或成分,常用于药品、生物药品或生物技术产品之制造。
五、核医放射性药品:指符合本法第六条所称药品之定义,并系以具有放射活度之物质使用于人体内,经体内分布之后,可被用来诊断、监测、治疗、缓解疾病或具其它医疗效能之药品。
第5条 本章所称委托书,系指输入药品之国外制造厂或其总、或国外许可证持有者所出具之授权登记证明文件。
前项委托书限出具日起一年内有效,且内容应载明制造厂及代理商之名称、地址,与药品名称、剂型及含量,并其记载应与申请书相符。如委托书非中文或英文者,应附中文或英文译本。
如持有出产国药品制造许可证之制造厂于中华民国境内 (以下简称国内) 设有分者,其委托书得由该制造厂之总或设于亚洲之总部出具。
第6条 本章所称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系指出产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之许可制造及准在该国自由贩卖之证明文件正本,并符合下列规定者:一、应检附之证明文件如非中文或英文者,应另附中文或英文译本。
二、限出具日起二年内有效,并应经中华民国驻外使领馆、代表处、办事处或外交部授权之驻外机构 (以下简称我国驻外馆处) 签证。
三、记载之产品名称、制造厂名称、地址及处方内容、剂型、含量,应与申请书相符。如系胶囊剂者,除应载明其内容物之全处方外,软胶囊应载明软胶囊壳之全处方,硬胶囊应分别载明胶囊壳盖、体之色素名称及含量。
四、其内容应载明该药品之制造厂及准在该国自由贩售,并记载之制造及贩售情形应明确。
前项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得以下列文件替代之:一、出产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之核准制造证明及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核准贩售证明。
二、如申请之药品系列载于 USPDI 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以下简称美国 FDA) 出版之处方药品核准名册 Approved Prescription Drug P-roduct With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Evaluations (Orange Book)者,得影印刊载之页数并检附美国州政府卫生主管机关核发之许可制售证明,替代美国FDA出具之许可制售证明。
三、如药品出产国系德国者,其许可制售证明得由德国邦政府卫生主管机关出具,免其联邦政府签章。
四、如药品出产国系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以下简称欧盟) 会员国之一者,得以欧盟药品审核机关The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以下简称EMEA) 出具核准制售证明替代之。
五、如输入药品系委托制造且未于受托制造厂所在国家上市者,得以委托者所在国出具自由贩卖证明及受托制造厂所在国出具制造证明替代之。
前项替代文件内容及出产国核准变更证明,除别有规定外,准用第一项第一款至第四款之规定。
第7条 本章所称采用证明,除别有规定外,应由采用国之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且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并依下列规定之一办理:
一、检附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士、加拿大、澳洲、比利时、瑞典等十国 (以下简称十大医药先进国家) 中之三国采用证明。
二、检附美国、日本、加拿大、澳洲、英国,或德国、法国、瑞典、瑞士、比利时,前五国与后五国中之各一国采用证明。
三、如出产国属十大医药先进国家之一者,得检附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十大医药先进国家中另一国之采用证明。
四、检附欧盟药品审核机关 EMEA 出具之采用证明。
采用证明得以采用国收载该处方成分之下列医药品集 (以下简称公定书) 影本及采用国核准含该成分之处方药品仿单替代,免由该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并免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但引用之医药品集,应载明版次并以最近五年内之版本为限。
一、美国: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PDR) 。
二、英国: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B.N.F.) 、Data Sheet and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Compendium (published by Association of British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ABPI) 。
三、日本:日本医药品集 (Drugs in Japan) 、日本最近之新药。
四、瑞士:Arzneimittel-Kompendium der Schweiz。
五、加拿大:Compendium of Pharmaceuticals and Specialities。
六、法国:Dictionnarie ViDal。
七、澳洲:MIM'S。
八、德国:Rote Liste。
九、比利时:Repertoire Commente Des Medicaments。
十、瑞典:Farmacevtiska specialiteter i Sverige (FASS) 。
第8条 本章所称处方依据,除别有规定外,以十大医药先进国家出版之药典或公定书为准,并以出版日起五年内之版本为限。
检附处方依据,应符合下列规定,并记载所据书名、版次、年次及页数,检附完整依据之影本;如所附依据非中文或英文者,除专有名词得以英文列出外,应逐字翻译成中文。
一、如检附USP者,应同时附USPDI供审核。非属公定书之Extra Pharmacopoeia,仅供参考。
二、处方与所附依据未尽相符而有变更时,应附具理由书,并视实际变更情形检附有关必要资料。
三、锭剂、膜衣锭、糖衣锭,得使用相同处方依据。
但肠溶锭不得以锭剂、膜衣锭、糖衣锭为处方依据。
四、软膏与乳膏之处方依据或采用证明,如非列入监视药品者,得互用之。
五、如以锭剂为处方依据或采用证明者,申请双层锭或子母锭时,应说明制成双层锭或子母锭之理由,且不得藉剂型于仿单、卷标中夸大疗效。如藉由剂型以达相乘或加大效果者,厂商于检附临床资料并经审查核准后,得于仿单、卷标上增列之。
六、国内厂商申请查验登记所检附之处方依据,如非属十大医药先进国家出版之药典或公定书者,得以美国FDA之Orange book或USPDI替代之。
由国内自行研发之新药、新剂型、新使用剂量、新单位含量制剂,免附处方依据。但应另附处方设计研究及该药品之技术性资料。
第9条 本章所称原料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系指各有效成分原料之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如系输入药品者,系指其每一处方成分原料 (包括制程中加入辅助原料及色素) 之检验规格与方法及检验成绩书。
原料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规定如下:
一、申请查验登记药品所用之原料,如依据药典者,应依序注明药典名称、版次及页数。但依据之药典,以中华药典、十大医药先进国家出版之药典、或其它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采用之药典为限;其版本限出版日起五年内。
二、新成分新药得依厂规为主。
三、检验所需之标准品,应注明系 Primary Standard 或 Working Stan-dard。如系Primary Standard者,应注明来源;如系 Working St-andard者,应注明来源、批号及标示含量 (或力价) 、检验规格、检验成绩书、标定程序。
四、色素应有检验规格及方法;香料无需检附检验规格。
五、每一处方成分原料之检验成绩书,应为所附成品批次使用之原料检验成绩书。
六、原料应依规格逐项检验,如有减免者,应检附减免之书面作业程序及其它全项检验批号之检验成绩书。
七、检验结果如为数值者,应以数据表示;检验方法为比对标准品者,得以「合格」表示。
第10条 本章所称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系指药品制剂之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
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规定如下:
一、申请查验登记之药品如属药典药品者,应于申请书及所附检验规格中记明所依据药典之名称、年次或版次及页数;其于同一品名下有二种以上酯或盐类、或含结晶水及无水物之成分者,均应明确记载申请案件系采用何种。
二、申请查验登记药品之各有效成分,均应于检验规格中明确记载其各项合格范围及检验方法;其鉴别及含量测定,不得仅记载按某药典操作代之。
三、必要时,申请人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之要求,提出检验纪录,包括所有为确定是否符合既订规格及标准之检验所得数据与下列纪录:
(一)样品之取样地点、数量、批号或其它明确之代号、取样日期、样品化验完成日期。
(二)所有检验方法之依据。
(三)每一检验所用样品之重量或容量。
(四)检验所需之标准品,应注明系Primary Standard或Working○St- andard。如系Primary Standard者,应注明来源;如系Working Standard者,应注明来源、批号及标示含量(或力价)、检验规格、检验成绩书、标定程序。
(五)每一检验过程中所产生数据之完整纪录,包括仪器输出之图表及光谱等,均应明确标记,避免混淆。
(六)有关检验之所有运算纪录。
(七)检验结果须与既订规格相比较而作判定。
(八)每一检验操作者之姓名及日期。
(九)校核者签名认定已检视原始纪录之精确性、安全性与符合既订规格之记载。
四、成品检验成绩书,准用前条第二项第五款至第七款之规定。
分段委托制造药品成品检验试验之执行,应符合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并以能确认药品之品质为原则,不限由分段委托制造制程之受托制造厂执行。
第11条 本章所称批次制造纪录,系指与送验样品同一批之批次制造纪录。但不需送验之申请案件,系指申请药品之任一批批次制造纪录。
本章所称制造管制标准书,系指符合药物制造工厂设厂标准第三编规定(以下简称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制造管制标准书,并包括批次制造纪录之下料量。
第12条 本章所称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包括工厂登记证、药商许可执照及商业主管机关核发之登记证明文件。但如申请人非组织者,得以营利事业登记证替代商业主管机关核发之登记证明文件。
证照黏贴表应黏贴下列证照之影本或照片:
一、药商许可执照。
二、工厂登记证。但输入药品免附。
三、如系组织者,应黏贴商业主管机关核发之登记证明文件。
四、如非组织者,应黏贴营利事业登记证。
第13条 申请案件检附药品之化学、物理性质资料、药理与毒性试验资料、药物动力学资料、生体可用率、临床使用文献及其它研究报告,应提出原始资料,不得以一般叙述性资料、摘要性资料或个案报告替代。相关资料、文献或其它研究报告如非中文或英文者,应另附中文或英文翻译及翻译者姓名。
第14条 药品品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品名不得使用他人药物商标或厂商名称。但取得所用厂商名称之商标权者,不在此限。
二、以药典记载之名称、学名、通俗名称或固有成方名称为品名者,应加冠商标、厂商名称或其它可资辨别之名称。
三、品名不得与其它厂商药品品名相同,或涉及仿冒或影射情事。
四、品名不得涉有虚伪或夸大,或使人对品名与效能产生不当联想或混淆。
五、中文品名不得夹杂外文或数字。但具直接意义者,不在此限。
六、依本法撤销许可证之药品,其品名不得再使用;依本法注销或废止许可证之药品,二年内其品名不得再使用。
七、同一厂商对于不同处方之复方制剂而使用相同品名者,应于中文品名中,以适当字词明显区分其药品之不同效能。
八、不得有其它不适合为药品名称之情形。
认定药品品名是否相同或近似之标准,依商标、厂商名称或其它可资辨别名称之顺位认定之。但前项第三款之认定,厂商名称及剂型不列入比对。
已核准上市之药品许可证,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依前二项规定,重新审查核定其药品品名。
第15条 药品制剂包装及申请书包装栏之记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载明包装数量、包装材质及包装形态。
二、瓶装之内服液剂、糖浆剂,除营养口服液剂外,不得使用安瓿装,并应注明容量。
三、包装栏记载之单位,应与处方记载之剂型单位相同。
每种药品之包装限量,应依药品制剂包装限量表之规定办理;如有特殊目的者,应在包装上加注限用目的。一般制剂之最小包装,以成人二日最小用量为准;含可待因(磷酸盐)糖浆剂零售最大单位包装不得超过三日用量;感冒、解热镇痛、咳嗽液剂,其包装限量为成人一次量至四千公撮。
但晕动药、驱虫药不在此限。
前项所称药品制剂包装限量表,如附件一。
第16条 申请书之申请者商号、代号、住址、电话、药商执照字号,与负责人及管理或监制药师之姓名、住址及证书字号栏,应详实填明并加盖印章。
前项加盖之印章,应与其后所有申请案件所用之印章相同;如有遗失,应申请备案。
申请书之制造厂名称、代号及厂址栏,如系委托制造,应填明包括所有制程之制造厂名称、代号及厂址。
第17条 申请书之原料名称及分量栏,其记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处方应以最小单位之含量为标示。
二、分量限以公制填写,增率不得计入。
三、含生药成分之西药制剂,其处方中之有效成分排列方式,统一为化学成分在前、生药成分在后。
四、注射剂之处方所用溶剂、溶解辅助剂、安定剂或其它赋形剂,均应详细记载,并均应适于注射用;其处方以最小单位含量表示为原则。但如系干粉、冻晶注射剂,得以最小包装之含量标示。
五、香料应记载品名及分量;着色剂应详细记载英文品名及分量;防腐剂或其它赋形剂,均应详细记载其品名及分量。
六、人工甘味剂如经认定于医疗上有须使用者,得准使用。但不得使用于营养液剂。
七、如系胶囊剂者,除应载明其内容物之全处方外,软胶囊应载明软胶囊壳之全处方,硬胶囊应分别载明胶囊壳盖、体之色素名称及含量。
八、原料药应依药典收载原料成分、含量之标示法记载。
九、药品成分如同一品名下有二种以上酯或盐类、或含结晶水及无水物之成分者,均应明确记载申请案件系采用何种。
第18条 申请书之适应症栏,其记载应以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定之药品效能或适应症品目资料为准,包括药品再分类品项、药品再评估结果、指示药品审查基准。
药品效能或适应症除依前项规定填明外,申请人得另参考新药新适应症及十大医药先进国家之医药品集,简明填写。如疗效有所增减,并应检附有关资料以供审核。
第19条 申请书表所附之切结书(甲)及切结书(乙),填写时应载明具切结商号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及切结日期,并均加盖与申请书相同之印章。如系委托制造,委托者与受托厂均应具名切结。
第20条 药品之卷标、仿单、包装,应符合本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事项刊载。其拟制与刊载之方式及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且其字体应易于辨识:
一、仿单应载明使用类别、包装、储藏及其它依规定应刊载之必要事项。
二、输入药品外盒之标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于原厂刊载品名、有效成分及含量、制造厂或其之名称及地址。但外盒未刊载制造厂名及厂址者,应另以小签条标示之。
(二)药商名称及地址、许可证字号、中文品名、类别,得以小签条标示。
(三)如系委托制造,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者,其外盒之受托厂名称、地址,得以刊载其所在国别替代之。
三、监视药品之学名药仿单,应依已核准之首家仿单核定方式记载;非监视药品应依原厂仿单据实翻译。
四、贴卷标(签条)作业,视同制程之一部分,应依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作业程序执行;输入药品应于原厂贴妥,或依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于输入国内后委托国内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药厂(以下简称GMP药厂)或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医药物流中心执行药品包装及贴签条作业。但制造厂名及厂址之签条,仍应于原厂贴妥,不得于国内委托执行。
五、药品外包装及最小单位包装(直接包材之包装),应依本条规定,以中文及英文标示。但如受限于最小包装之面积者,至少应标示中文品名及含量。下列品项之标示,得视为符合本款规定:
(一)单次使用之单支单盒包装之注射剂,其外盒已载明中文者。
(二)以原包装给药或贩售之药品,于给药或贩售时不单独将外盒拆开,其外盒已载明中文者。
(三)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定之药品类别列属「限由医师使用」之制剂,其外盒已载明中文者。
六、下列品项,其外盒已载明中文者,最小单位包装(直接包材之包装)得仅标示中文品名或英文品名及含量,并视为符合前款规定:
(一)罕见疾病用药。
(二)架储条件特殊,须冷藏冷冻储存之药品。
(三)其它特殊状况,须申请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之药品。
七、仿单记载事项以不超出主治效能及主要成分之药理范围为原则,复方制剂以各有效成分混合使用之主要药理作用为范围,不得有夸大字样。
八、仿单应详实刊载禁忌、警语、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应使用红字或加印红框或使用粗黑异体字,以引起使用者特别注意。
九、中文仿单之字体大小规格不得小于计算机字体七号字。
十、市售药品得仅放置经审查核定之中文仿单。但如市售药品同时放置中、外文仿单者,外文仿单内容须与核定本之中文仿单内容相符,厂商得依核定之中文仿单自行修正其外文仿单内容。
十一、仿单、卷标、包装不得刊印涉及猥亵、有伤风化或夸大效能之图案或文字。
十二、如于仿单、卷标或包装上刊载经销商名称时,其上刊载经销商名称之字体不得大于药商(许可证持有者)名称之字体,并应检附经销商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供参。
十三、中文品名之字体不得小于外文字体,并应清晰可辨,且得以单一中文品名字体高度不小于单一外文字母之高度为比对标准。
十四、成药之卷标及包装上,应依其类别,在正面明显处加印大号空心「成药」或「乙类成药」,每字之大小不得小于卷标或包装正面面积十六分之一,字体并以正楷为原则。
十五、如同一张许可证药品之有效成分、剂型、剂量及用途均相同,其不具任何药理作用香料、色素、矫味剂之外观或形状变更,不影响药品品质及民众用药安全者,得以赋形剂变更方式增加组成。但其药品卷标、仿单及外盒包装应有适当文字叙述,以明显区别,至其图案、颜色得配合文字叙述有不同组成。
十六、铝箔盒装之每一片铝箔纸上,均应刊印药品名称且应以中文为主;并得刊印其厂名及许可证字号。下列品项得视为符合本款规定:
(一)铝箔塑料片之最小包装,其每片铝箔纸上均已刊印(含印妥或加贴)中文药品名称者。
(二)以原包装给药或贩售之药品,于给药或贩售时不单独将外盒拆开,其外盒已载明中文者。
十七、药品之卷标或包装,应依下列方式之一,刊载批号、制造日期、有效期间、保存期限:
(一)批号与制造日期及有效期间。
(二)批号与保存期限。
(三)批号与制造日期及保存期限。
十八、依前款规定刊载制造日期、保存期限时,应以年、月、日标明,且制造日期、有效期间、保存期限,并应以消费者易于辨识或判断之方式刊载。
十九、以塑料为包装容器之大型输注液,应于容器上标示其与药品接触之材质名称。
拟制药品仿单、卷标、外盒、铝箔及其它各种标示材料图样,应另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须加刊注意事项品目、药品再评估结果、指示药品审查基准、药品再分类品项、医疗药品仿单刊载事项标准化之规定。
管制药品之卷标及包装应加刊事项,除准用前二项之规定外,应另依管制药品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令规定办理。
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应黏贴或附仿单、卷标、外盒、铝箔及其它标示材料之已印妥实体或拟稿。须检送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之变更及查验登记案,于申请时,得检送包材之印刷实体或拟稿;铝箔实体得以彩色照片替代之。
第21条 药品制剂确效作业之实施,规定如下:
一、申请查验登记时,得先行检齐申请药品之分析方法确效作业报告书及关键性制程确效计画书。但核准后,应执行连续三批之制程确效,俟其结果符合规格后,始得上巿。
二、药品确效作业应达到确保药品之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药品优良制造确效作业基准。
三、药品确效作业之实施项目与时程规定如下:
(一)国产药品制造厂应于民国八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领有输入药品许可证之厂商应于民国九十一年六月十日前,检附其药品制造厂之支持系统、仪器、设备确效与该厂至少一种以上产品之关键性制程(含制程之清洁确效)及分析方法确效作业书面资料,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备。如未检附资料或经审核不通过者,除依法公布该制造厂及其在我国境内之所有药品许可证名单且令限期改善外,不准该厂药品新案查验登记。如未于期限改善者,不准展延药品许可证。
(二)国产药品制造厂应于民国九十一年六月三十日前,领有输入药品许可证之厂商应于民国九十二年十二月十日前,完成各药品关键性制程(含制程清洁确效)与分析方法确效作业之实施及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备之程序。如未检附资料或经审核不通过者,准用前目规定处理。
(三)国产药品制造厂应于民国九十三年六月三十日前,领有输入药品许可证之厂商应于民国九十四年十二月十日前,完成各药品全面确效作业之实施及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备之程序。如未检附资料或经审核不通过者,准用第一目规定处理。
(四)国产药品自民国九十一年七月一日起,输入药品自民国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起,持有许可证而不产制、不输入贩售者,得不执行确效作业。但输入药品应检附其药品许可证,切结待备齐确效作业书面资料,经审核通过始得输入该药品贩售,并于许可证正面加盖本证未依本署公告事项规定检齐资料不得输入贩售之章戳者,得不执行确效作业而准其许可证展延;其后如检齐资料,经审核通过后,得于其许可证再加盖本证业已依本署公告事项检齐资料准予输入贩售之章戳。
(五)如有未执行确效作业而产制或输入贩售药品者,依本定处罚。
第22条 申请药品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执行之国内临床试验及应检附资料,规定如下:
一、厂商执行国内临床试验,应符合药品优良临床试验准则之规定,并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临床试验申请须知及衔接性试验基准办理。
二、厂商进行临床试验前,应提出药品临床试验计画,详实填载临床试验内容摘要表及药品临床试验申请书,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
三、俟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并发给同意试验进行函后,厂商应依审查意见所载事项,进行临床试验,并于试验完成后,将试验报告结果送交备查。
四、前款试验报告结果未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并发给同意报告备查函之前,其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申请案不予核准。
申请案件检附之国外临床资料,应具备对照组比较或双盲设计,不得以一般叙述性资料、摘要性资料或个案报告替代。如系国内临床试验,应检附之技术性资料准用前项规定。
第23条 申请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之药品如系委托制造或委托检验者,除应符合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外,并应依第六十四条及第六十六条规定备齐相关资料。
第24条 本章规定之各类申请案件,除别有规定外,其审查以书面审核与药品送验作业并行。如书面审核通过者,申请人即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办理领证手续;如检验规格审核通过者,申请人即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办理送验手续。
列属成药(含乙类成药)、符合含维生素产品认定基准表之维生素制剂、非药物安全监视期间内申请之学名药制剂及符合指示药品审查基准之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申请案,均以书面审核方式为之,无须送验样品。药品确效作业经评鉴通过之GMP药厂申请外销制剂查验登记,与原料药厂于GMP厂区制造符合GMP之外销原料药查验登记者,亦同。
前项采书面审核之学名药,申请人须加送样品扫描文件或彩色图片供审查。
第25条 申请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核准:
一、申请人资格不合或制造设备不符,包括其软硬件设备及相关剂型设备不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或未依规定提出符合该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
二、未依规定缴纳费用或检附之资料不充足或与申请案件内容不符。
三、申请之药品,主治效能不明确或无显著疗效、或未通过药品再评估。
四、申请之药品有严重副作用或具安全疑虑。
五、申请之制剂所含毒剧或管制药品不符规定之剂量。
六、申请之药品含有未经核准使用之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七、申请含有禁止使用之成分。
八、申请之药品,处方、制法或剂型不适当。
九、口服液制剂成分非营养保健,或含有Caffeine类之成分。
十、激素(包括蛋白同化荷尔蒙、类固醇类)、胃肠药、驱虫剂、镇晕剂及具抗睡眠、解热、镇痛、镇咳、袪痰或其它具医疗效能之制剂,以口服液登记。
十一、胺基酸类及多种维生素类营养剂之含醇总量超过8%W/V。
十二、含可待因(磷酸盐)之糖浆剂,含蔗糖量未满百分五十五W/V者;或可待因糖浆制剂含量每一百毫升未满一公克而列属于指示用药,其可待因含量不符下列规定:
(一)一日最大配合量,感冒糖浆剂九毫克,镇咳、袪痰糖浆剂十八毫克。
(二)如与Ephedrine Hydrochloride、dl-Methylephedrine Hydroc- hloride配合时,应减量百分之二十。
(三)成人每次服用量应为五毫升以上,处方单位含量应配合调整。
十三、含有影响中枢神经及毒药、剧药之中西药混合制剂。
十四、检送之检验规格或资料文献不适当。
十五、未于规定期限内办理领证或送验手续,或送验之药品经检验与申请资料不符或其它原因不合格者。
十六、未依核定事项刊载、修正或变更药品之包装、卷标或仿单。
十七、其它不符本准则或有关法令规定,或不符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之情形。
第26条 申请案件如未依规定缴纳费用、未填具申请书表、未备齐资料或有其它不符本准则规定之情形而得补正时,申请人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之期限内补正。补正期限为二个月。
申请人如未能于期限内补正者,得于补正期满前,以书面叙明理由申请延期;其延期期限,自补正期满翌日起算一个月,且延期以一次为限。
申请人如未于期限内补正或延期一个月后仍逾期未补正者,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依现有资料径为审查核驳。
第27条 申请人如接获领证通知者,除依规定办理药品送验手续外,应于领证期限内缴纳费用,依下列程序办理领证手续:
一、检附依核定草本印妥之卷标、仿单、包装各二份。但新药应检附三份;输入药品除市售品包装正本外,中文仿单与小签条须依排版印刷方式印妥。
二、盖用申请人及其负责人印章。
三、检还原附之卷标、仿单、外包装核定草本。
四、检还原附之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影本。
五、检还原附之药品许可证影本。
六、检还药品许可证资料计算机存盘、编写表。
领证期限为三个月。如申请人于规定期限内办理领证手续,所检附之卷标、仿单、包装或其它相关物品资料有错误而须重新更正刊印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之期限内更正,并于更正后始得领证。
药品变更登记申请案如经审查核准者,除药品许可证系污损或遗失予以换发或补发外,其余变更事项,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于原许可证加注变更登记事项、日期及加盖章戳后发还之。但如换发新证者,应另缴纳费用。
如申请人领得药品许可证后,未依规定办理送验手续或送验样品经检验与申请资料不符或其它原因不合格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缴回药品许可证。
第28条 申请人如接获送验通知者,应于通知之送验期限内,缴纳费用并检附下列样品及资料,送交行政院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以下简称药检局)检验:
一、药物样品三份;本款所称一份,系指足够一次检验数量为一份。
二、视检验需要,提供对照标准品适量。
三、药物样品检验递送表。
四、药检局通知之检验项目收费标准表。
五、样品扫描文件或彩色图片。
监视期间之药品查验登记申请案件,应依下列程序办理:
一、如其申请查验登记所附之书面资料齐全者,由药检局通知申请人检送样品至该局办理检验。
二、送验样品经药检局检验合格,如其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或临床试验报告尚未准备查者,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除发函通知外,并将原检送留存查验登记资料,以弥封方式送还原申请厂商,申请人应负代行保管责任且不得任意自行拆封。但如经药检局检验认定不合格者,依本法有关规定处罚。
三、申请人接获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其药品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或临床试验报告准予备查后,应将原检还弥封资料及该通知函影本送回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以完成后续作业。
凡有重新检验案件,申请人应再缴纳费用。
第29条 申请人如未领证前,即办理送验手续者,其后不得以书面审核未获通过为由,要求退还检验费及送验样品。
申请人如尚未办理送验手续或送验样品之检验尚未完成前,即领得药品许可证者并将相关药品上市销售者,应确实逐批将制造日期、批号、销售对象及数量列表,每隔十日分别向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及其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卫生主管机关报备。
前项情形,如申请人未依规定办理送验手续或送验样品经检验与申请资料不符或其它原因不合格,应于收受通知后立即停止制售相关药品并缴回药品许可证,且依本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30条 申请输入药品查验登记所需检附样品、数量与通关作业规定如下:
一、凡持药检局核发之通知厂商送验书函通关,原则上以该送验书函上载明之药物样品及对照标准品之数量为准。但为顾及包装完整性,得商请海关视实际单一完整包装酌量放行。
二、输出、输入管制药品(含试制管制药品原料药输入)之相关同意文件,应依管制药品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之规定,向行政院卫生署管制药品管理局申请。非列属管制药品分级及品项,应出产国要求应申请我国输入许可文件者,亦同。
申请输入药品变更登记如须送验时,其样品、数量与通关作业,准用前项规定。
第31条 已领有许可证之药品,如未通过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或列为应再评估之处方者,依下列规定处理:
一、原列为评估未通过,如提出临床资料申复,经再评估结果仍维持原议定案者,其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时,不准展延。
二、原列为应再评估之处方,如持有许可证之厂商提出临床资料送审,经评估结果列为评估未通过者,其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时,不准展延。
三、原列为评估未通过、或应再评估之处方,如检附完整之临床资料,经再评估通过者,其药品许可证得准变更、展延。如提出之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未提出任何资料申复之厂商,其原领之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时,不准展延。
四、原列为评估未通过、或应再评估之处方,持有相关处方药品许可证之厂商,于申复期间内或送审再评估资料前,其许可证仍属有效。但如已逾申复期限,无任何厂商提出资料或申复者,该相关处方药品之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时,不准展延。
第32条 申请药品查验登记,其制造厂之软硬件设备及相关剂型设备,应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并提出符合该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如系分段委托制造者,其制造厂应包括分段委托制造中所有制程涉及之受托制造厂。
第33条 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曾核准相同有效成分、剂型、剂量之药品许可证,如其废止或注销之原因与药品疗效安全性有关者,日后首家申请案应依新成分新药规定办理查验登记;如其废止或注销之原因与药品疗效安全性无关者,日后首家申请案得依学名药规定办理查验登记。
第34条 申请人如在同一月份内申请药品查验登记四件以上者,应事先提出项目申请,说明理由并检附制造厂有关资料,包括药品制造、品质管制部门之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料,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或派员实地检视其品质管制、生产纪录、样品制造过程及药品监制者驻厂情形,以确认其符合实际并有制造能力。
药厂如分别依第二十一条第三款时程规定完成确效作业者,每月得申请药品查验登记三件或一年三十六件。
第35条 申请查验登记之药品如系制剂者,其剂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同一品名有二种以上剂型者,应分别申请查验登记;同一剂型,其制剂之浓度或单位含量不同者,亦应分别申请。
二、干粉注射剂不同内容量,得以一案申请。但其注射液浓度不同者,应分别申请。
三、干粉注射剂如其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所附之溶液不同者,应分别申请。
四、制药工厂之剂型未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评鉴通过者,不得申请该剂型制剂之查验登记。但其工厂剂型经评鉴通过软膏剂者,得申请乳膏剂、凝胶剂之查验登记;经评鉴通过糖衣锭、膜衣锭者,得申请锭剂、内服颗粒剂、内服散剂之查验登记;经评鉴通过锭剂者,得申请内服颗粒剂、内服散剂之查验登记。
第36条 申请查验登记须执行之药品安定性试验,规定如下:
一、执行安定性试验,应研究出药品退化曲线,据以推定有效期间,确保药品使用时之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药品安定性试验基准。
二、执行安定性试验,应提出安定性试验书面作业程序及其报告。
三、为确认安定性试验之充足与完整,申请人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之通知,补充其它相关或必要资料。但药品查验登记申请案件,有关安定性试验报告之原始数据纪录得免送审而留厂商备查。
四、分段委托制造之药品,其安定性试验之执行,以能确认药品品质为原则,不限由分段委托制造制程之受托制造厂执行。
第37条 申请查验登记须执行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之药品范围、品目、对照品、试验原则、施行期间、替代原则及其它有关试验之事项,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药品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基准办理。
执行生体可用率或生体相等性试验,应填具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制定之药品生体相等性试验计画书备查申请表、药品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备查申请表、药品生体可用率试验计画书备查申请表、药品生体可用率试验报告备查申请表、溶离率曲线比对报告备查申请表,并依书表所载事项备齐相关资料。
第38条 申请新成分新药查验登记时,应检附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采用证明。但未能于申请时检附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者,得先检附十大医药先进国家中任一国之采用证明,惟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应于领证前补齐;如未能于申请时检附采用证明者,得先检附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惟采用证明应于领证前补齐。
申请药品查验登记应检附之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采用证明,得于下列情形简化之:
一、新成分新药查验登记申请案,除国内自行研发者外,如检附已在十大医药先进国家申请药品查验登记中之证明,并提出下列证明之一者,得先行送件申请查验登记:
(一)已于国内进行临床上、统计学上有意义之临床试验证明。
(二)已于我国设立GMP药厂,推广内、外销者。
(三)国外药厂委托国内GMP药厂生产者。
(四)与我国建立相互认证国家之药厂生产者。
二、依前款规定送件申请查验登记,如符合下列情形并检附十大医药先进国家中之一国采用证明,且于国内执行证明对国人用药之安全性、有效性具临床上、统计学上有意义之临床试验而得替代衔接性试验(Bridging Study)者,得免除其它国家之采用证明:
(一)已于我国设立GMP药厂并推广内、外销者,或国外药厂委托国内GMP药厂生产该申请登记之新成分新药者。
(二)该药品之出产国与我国建立相互认证者。
三、其它对药品品质安全、疗效有显著改进,或对我国有贡献造福民众、或特殊情况,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者,得准用前二款之规定。
申请新成分新药查验登记应检附之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采用证明,如不符合前项第二款但符合第一款规定之情形者,仍得检附已在十大医药先进国家申请药品查验登记中之证明,先行送件申请。但领证前,应补齐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第七条规定之采用证明。
第39条 申请新药、新剂型、新使用剂量、新单位含量制剂查验登记应检附资料,规定如附件二及附件三。
新剂型、新使用剂量、新单位含量制剂,准用本章新药之规定。
第40条 申请学名药查验登记应检附资料,规定如附件四及附件五。
第41条 申请生物药品查验登记应检附资料,规定如附件六及附件七。
第42条 申请原料药查验登记应检附资料,规定如附件八及附件九。
第43条 申请核医放射性药品查验登记应检附资料,规定如附件十及附件十一。
前项申请应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核医放射性药临床试验基准及核医放射性药品审查基准。
新剂型、新剂量之核医放射性药品,准用本章新药之规定。
第44条 申请外销专用许可证查验登记,除应检附外销专用切结书并准用国产药品查验登记程序外,得免附处方依据、关键性制程确效计划书及分析方法确效作业报告书、药品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其安定性试验资料,除应于领证后三个月内补齐三个月之加速安定性试验数据外,其余数据应留厂备查。
第45条 申请药品登记事项变更,如依规定应执行安定性试验者,其安定性试验之执行及应检送资料如下:
一、药品直接包装材质变更,或输入药品之制造厂变论有未涉及制程或检验规格变更者,均应依药品安定性试验基准之规定,以变更后之药品一批,执行六个月之加速试验及达宣称效期之长期试验安定性试验。
申请变更登记时,应检送至少三个月之加速安定性数据,其余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结果与安定性试验之书面作业资料及实验数据等,应留厂商备查。
二、药品有效期间变更者,应以市售品三批执行包括达有效期间之长期试验,并经统计分析。但其原许可证系于民国九十年一月一日前提出药品查验登记申请者,得自行决定依药品安定性试验基准执行储存试验或长期试验,历年安定性试验之书面作业资料与实验数据及其它相关资料应留厂商备查,无需再申请变更登记。
三、其余药品各项变更,依规定须检附药品安定性试告资料者,应依药品安定性试验基准有关学名药之规定检送资料。必要时,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要求提出留厂商备查资料,如经查核发现有不实者,申请人应回收市售药品,并依本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46条 申请药品登记事项变更须执行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之规定如下:
一、主要改变及次要改变之定义,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规定认定之。
二、速放制剂如涉及制造变更者,应检附数据如下:
(一)属主要改变者,应检附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
(二)属次要改变者,应检附溶离率曲线比对报告。
三、速放制剂如涉及制造场所变更者,应检附数据如下:
(一)配方与制程比对,包括原料来源、规格及制造设备。
(二)溶离率曲线比对数据。
(三)如经判定属主要改变或资料不足者,应另检送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
四、控释制剂如涉及制造与其场所之变更者,应检送生体相等性试验报告。但其场所变更如未涉及包括原料来源、规格、制造设备或其它配方制程之改变者,得以溶离率曲线比对报告替代之。
五、申请变更之药品,如涉及配方与制程之多重改变者,依其各别之变更范围办理。
六、所有生体相等性试验,均得以生体可用率连同临床试验报告替代之。
七、执行之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应符合药品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基准之规定。
已核准上市之药品,厂商自行申请执行生体相等性试验并其报告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核通过,如其后涉及制造与其场所之变更者,准用前项规定。
供生体可用率或生体相等性试验之药品批量,以最低不得少于一万颗为原则,如有特殊情况,不在此限。但仍不得低于生产批量之十分之一。
第47条 申请输入药品变更登记须检附之原厂变更通知函,应由原登记制造厂或其总、或国外许可证持有者出具证明函正本,且其所载之厂名、厂址均应与原核定相符,不得以关系企业、代理商、经销商出具,或持电报、报价单或电传资料替代。
第48条 药品制剂之仿单、卷标、包装变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自行变更。
但其变更应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于书面作业程序详实修正并作纪录,且需留厂商备查,并其市售品应依有关法令规定办理。
一、原核准文字内容未变更者,包括如下:
(一)仅卷标、仿单、外盒图样或色泽之变更。但不得有涉及猥亵、有伤风化或误导效能之图样。
(二)因包装数量不同而依比例缩小或放大原核准之图文,或更改原核准图文位置之版面移动。
(三)原核准文字之字体更改。但其品名英文字体不得大于中文字体。
(四)企业识别CIS之加印或更改。
(五)由卷标黏贴改为外盒印刷或增加外盒者。但其文字、图样之设计应与原核准卷标相同。
(六)同一注射剂不同包装量之卷标外盒,得以相同图样、文字而不同色系之卷标外盒,以资区分。
二、文字内容虽有变更,但不涉及药品品质、用药安全者:
(一)增印或变更条形码、健保代码、识别代码、GMP药厂之GMP字样、主管机关核准登记之著作权登记字号或商标、注册商标字号或专利证书字号。
(二)增印或变更建议售价或消费者服务专线。但以指示药品及成药为限。
(三)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变更制造厂名称、药商名称或地址,与增印或变更电话、传真、连络处。
(四)增印或变更经销商名称、地址。但经销商名称之字体不得大于药商(许可证持有者)名称之字体,且经商应具有药商许可执照。
(五)增加封口标示(外盒)或更改其标示,包括价位标示。
(六)输出药品,依外销国之要求于卷标、仿单上增列项目。
(七)为药品市场区隔所需,于原核定包装上加注本药限由某医院使用、或限供医院用,不得转售及其它适当辞句。
(八)英文品名加注之厂名增删或变更。
(九)处方之单位标示方式更改,符合中华药典者。
(十)于不影响原订贮藏法情形下,对整合其贮藏法之用词改变。但其用词应依中华药典用词规定。
三、为维护药品品质及用药安全,而加注使用方法之文字内容变更者。
第49条 已领有许可证之药品,如原列属于指示药或其后列属于指示药品审查基准之类别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规定办理。逾期未办理者,依本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50条 申请药品中、英文品名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如系国产药品之中、英文品名或输入药品之中文品名变更,应另附切结书(甲);如持有部智能财产局商标注册证或核准审定书者,得附其影本。
四、如系输入药品之英文品名变更,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与出产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核准品名变更之制售证明或核准制造证明加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核准贩售证明,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第51条 申请药品类别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安全性试验、临床文献及十大医药先进国家药典或医药品集收载情形。
四、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评估应变更类别者,得免附前项第三款及第四款资料。
如涉及须换证者,应另附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
第52条 药品剂型之变更,以锭剂、糖衣锭、膜衣锭之间或乳膏剂、软膏剂之间互为变更,或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曾核准相同有效成分、剂型、剂量之外用凝胶剂与乳膏剂、软膏剂之间互为变更为限。
申请前项剂型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并依规定送验: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制造管制标准书,或与成品同批次之批次制造纪录。
四、安定性试验资料。
五、如系国产药品,应另附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切结书(甲)及工厂登记证影本。
六、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该批次使用之原料与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
第53条 申请药品处方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监视中药品并应依规定送验: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制造管制标准书,或与成品同批次之批次制造纪录。
四、安定性试验资料。
五、切结书(甲)。
六、如系国产药品,应另附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
七、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该批次使用之原料与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其证明应有全处方,包括有效成分、赋形剂与胶囊色素之成分名称及含量之记载,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药品之有效成分不得任意变更,如有变更,应重新申请查验登记。但如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以申请处方变更登记之方式办理:
一、原许可证未列盐类之维生素制剂,仅加注盐类者。
二、抗生素类制剂原为重量标示,改为以力价标示者。
三、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处方成分禁用或安全堪虞,应修正者。
四、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其原厂之制造方法、检验方法、规格、安定性或药品再评估,经由出产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证明应变更处方者。
药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重新申请查验登记,不得以申请处方变更登记之方式办理:
一、同一成分不同含量者。
二、原制造厂不再制造原核定药品,而以新产品替代原登记药品,且品名、处方均与原核定不同者。
第54条 申请药品适应症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所宣称适应症之详细临床文献报告二份。
四、如系国产药品,应另附含其新适应症之公定书依据。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核准该适应症之证明,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五、原核准并盖有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骑缝章之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
六、卷标、中文仿单、外盒、铝箔片实体或彩色照片或其拟稿各二份;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外文仿单二份。
七、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如首家申请增加新适应症之厂商于国内执行临床试验并所附资料能证实该新适应症之疗效及安全性,或首家厂商申请增加新适应症经核准后,其它厂商具有相同成分、剂型、剂量之许可证申请增加相同适应症,或新申请相同成分、剂型、剂量之查验登记宣称具相同适应症,得免附前项第四款资料。
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统一新适应症而自行修订标仿单者,得免附第一项第三款至第七款资料。
申请已核准药品增加新适应症之首家申请厂商,得自行决定是否执行国内临床试验。
第55条 申请药品用法用量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反面影本。
三、所宣称用法用量之详细临床文献报告二份。
四、原核准并盖有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骑缝章之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
五、卷标、中文仿单、外盒、铝箔片实体或彩色照片或其拟稿各二份;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外文仿单二份。
六、公定书影本或出产国卫生机关核准该用法用量之证明。
七、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第56条 申请药品赋形剂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如赋形剂变更足以影响药品特性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将药品送验并附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安全性之资料、生体相等性试验资料及安定性试验资料。
三、药品许可证影本。
四、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
已执行生体相等性试验之制剂申请前项变更登记时,应另依第四十六条规定办理。
如药品之有效成分、剂型、剂量、用途均相同,其不具任何药理作用香料、色素、矫味剂之外观或形状变更,不影响药品品质及民众用药安全者,得以赋形剂变更方式,检送资料增加上述组成。但其药品卷标、仿单及外盒包装应有适当文字叙述,以明显区别,至其图案、颜色得配合文字叙述有不同组成。
第57条 申请药品检验规格、方法、外观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反面影本。
三、变更后之药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并说明新旧二规格之差异。
四、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第58条 申请药品直接包装材质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安定性试验报告。
四、如系注射剂,应另附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如以注射针筒或塑料软袋为容器者,并应附该容器之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
五、如系国产注射剂,应另附处方依据影本。
六、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七、如系注射剂增加软袋包装,应另附制造管制标准书或与成品同批次之批次制造纪录。
第59条 申请注射液充填量之变更,以单位含量不变及容器材质不变为限,其变更登记应检附资料如下: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如系国产药品,应另附用法用量依据影本;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四、如系充填量变小者,应另附安定性试验资料。
第60条 药商名称变更如不涉及权利移转者,申请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药品许可证清册。
四、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各一份。但全厂委托制造者免附工厂登记证;如系输入药品之药商,得仅附变更后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
依前项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时,得将所有药品许可证一次报备。但如未能一次报备者,其于分次报备时,应注明第一次报备核准函之文号或检附其核准函影本,免附药商许可执照影本。
如国外药厂合并,致其原设立于国内之不同分或代理商重新改组合并且变更药商名称者,应依下列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如涉及权利移转者,并应由让与人及受让人共同提出申请:
一、变更登记申请书;其应由合并之药商共同具名提出,载明申请药商名称变更登记,系因国外药厂合并。但如药商经改组后,原药商名称消灭者,得仅由更名后之新药商提出申请。
二、国外药厂合并之变更通知函,并应由国外制造厂或其总、或国外许可证持有者出具或有关主管机关出具之官方证明文件。
三、合并后之国外制造厂或其总、或国外许可证持有者出具之委托书正本,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四、合并后药商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
五、合并后之药商负责人出具之切结书,载明对所有药品切结依法输入贩卖,并愿负全责。
六、如变更前之药商已持有药品许可证者,应另附药品许可证正本及原持有之输入药品许可证清册,并以一件申请案办妥全部许可证变更为原则。其变更登记申请案如经核准,申请人应自行变更所有药品卷标、仿单、外盒、铝箔片等之药商名称,必要时应提出备查。
七、如变更前之药商有查验登记申请案仍在审查中者,应另重新填具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副本,载明合并之药商名称。
第61条 药品制造厂名称变更,厂址不变者,应检附下列资料,申请变更登记: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药品许可证清册。
四、如系国内药品制造厂,应另附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各一份。
五、如系输入药品之制造厂,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最高卫生主管机关出具之制造厂名称变更证明文件。本款证明文件之内容应载明厂址与总地址及所生产药品之清册,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免附个案许可制售证明。
第62条 药品制造厂地址变更者,应依下列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一、地址变更如系因门牌整编者,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如系国产药品之制造厂,应另附药品许可证清册、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及户政机关出具之门牌整编证明文件各一份。
(四)如系输入药品之国外制造厂,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与出产国户政机关或有关机关出具之证明文件,其证明文件并应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二、如系迁厂或产地变更者,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如系国产药品制造厂,应另附药品许可证清册、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各一份及迁厂后取得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
(四)如系输入药品之国外制造厂,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正本及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并其所有许可证之药品,应准用查验登记规定,检附全套应备资料。
三、如系输入药品之国外制造厂厂址不变,制造厂地址变更者,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药品许可证清册。
(四)原厂变更通知函。
第63条 申请药品之仿单、卷标、外盒、铝箔变更或核定本遗失补发,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反面影本。
三、原核准并盖有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骑缝章之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
但申请核定本遗失补发者,免附。
四、卷标、仿单、外盒、铝箔片实体或其彩色照片或拟稿各二份,输入药品并应附外文仿单及中文仿单拟稿,其中文仿单拟稿应依新版外文仿单内容详实翻译。但如仅系仿单变更,其它包材未变更者,得仅送仿单,无须检送其它包材。
五、如系申请遗失补发者,应另附遗失切结书。
六、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但申请核定本遗失补发者,免附。
第64条 申请药品委托制造登记,应符合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并检附下列资料:
一、委托制造申请函。
二、委托制造契约书影本,其内容应说明委托制造管理之规定。
三、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四、药品许可证正本。
五、药品许可证清册,其内容应以剂型分类。但单张委托制造者,免附。
六、说明制程之分段委托制造情形之资料。但全程委托制造者,免附。
七、制程管制标准书。但国产药品如尚不制造者,得免附制造管制标准书,惟应于许可证加注「不得制造」之字样。如厂商其后拟实际生产该药品者,应检送制造管制标准书,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核后,始得制造。
八、委托者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
九、受托厂之工厂登记证及药商制造业许可执照影本各一份。但输入药品之委托制造,得检附受托制造厂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替代之。
十、受托厂出具之受托药品成品检验规格及方法各二份。
十一、与前受托制造厂解约书。但首次申请委托制造者,免附。
十二、输入药品委托制造,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
委托制造之药品如已执行生体相等性试验者,应另依有关规定检附资料。
申请第一项登记之许可证换证,以于原证加注而不换证方式为原则。但如申请变更之案件,经核定需由输入许可证改列制造许可证者,应予换证。
有前项但书情形者,除应填具委托制造检附资料查检表并依书表所载事项检附资料外,应另附查验登记申请书及切结书(甲)各一份。
申请人于其申请案获准后,应自行变更其药品卷标、仿单、外盒、铝箔片等,必要时应提出备查。
第65条 申请国产药品委托制造后收回自制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收回自制申请函。
二、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三、药品许可证正本。
四、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
五、切结书(甲)。
六、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各一份。
七、制造管制标准书或试制批次制造纪录。
八、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
九、如申请人原非GMP药厂者,应另附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
第66条 申请药品委托检验,应符合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并检附下列资料:
一、委托检验申请函。
二、委托检验申请书。
三、委托检验契约书影本,其内容应列明委托检验范围之相关事项。
四、委托者与受托者订定之委托检验作业计划书及标准作业程序(含采样方法、样本保存方法、运送移交条件等)。
五、委托项目之检验规格及方法。
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视实际需要,对受托者进行现场查核。
第67条 申请外销专用之国产药品变更或增加外销专用包装、卷标、仿单、外盒、药品名称、适应症、赋形剂、检验规格、方法、外观者,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如申请药品名称、适应症、包装之变更者,应检附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如申请标仿单外盒变更或增加者,应检附药品许可证影本。
四、外销专用切结书。
五、仿单、卷标、外盒、铝箔拟稿各二份。
六、如系检验规格、方法之变更者,应另附变更后之药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并说明新旧二规格之差异。
第68条 申请药品贮存条件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影本。
三、依药品安定性试验基准有关学名药规定办理之资料。
四、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
第69条 申请流行性感冒疫苗病毒株变更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变更后药品之成分、制程、原料与成品检验规格、方法及检验成绩书各二份。
四、药品安定性试验报告。但送件申请时,如变更病毒株后之药品安定性试验报告尚未完成者,得先检附变更前之药品安定性试验报告,俟新病毒株药品安定性试验报告完成后,送交审查核备。
五、新病毒株之相关临床文献资料。
六、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原核准之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
七、变更后药品之卷标、仿单及外盒拟稿二份。
八、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变更通知函及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但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得于送件申请时先检附影本,核准前,应附正本。
第70条 国产药品许可证移转及输入药品之代理权移转登记,应由让与人及受让人共同申请,并检附下列资料:
一、双方具名之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移转之药品许可证正本。
三、移转之药品许可证清册,其内容应包括许可证字号、处方、剂量、剂型。
四、受让人对移转药品负责之切结书;申请国产药品许可证移转,并应加具对移转药品无相同处方之切结书。
五、申请国产药品许可证移转登记,应另附下列资料:
(一)让与人及受让人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卫生主管机关核准移转文件影本。
(二)受让人现有药品许可证清册,其内容应包括许可证字号、处方、剂量、剂型。
(三)切结书(甲)。
(四)已完成变更之证照影本各一份。
(五)制造管制标准书。但如产品尚不制造者,得免附制造管制标准书,惟应于许可证加注「不得制造」之字样。如厂商其后拟实际生产该药品者,应检送制造管制标准书,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核后,始得制造。
六、申请输入药品之代理权移转登记,应另附下列数据:
(一)让与人与受让人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
(二)双方让渡书正本,并加盖让与人及受让人双方原印鉴。
(三)原厂委托书正本,详述终止让与人之代理权,改由受让人取得代理权,与双方地址及移转药品之品名;其委托书并应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申请国产药品许可证移转登记,如移转药品许可证之品名有加冠厂名且未经被加冠厂名之厂商授权者,应同时办理药品品名变更登记;已执行生体相等性试验之药品,并应依药品生体可用率及生体相等性试验基准办理。
第71条 药品许可证遗失或污损,申请补发或换发,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药品许可证正、反面影本。但申请许可证污损换发者,应附许可证正本。
三、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
四、药品许可证遗失切结书。但申请许可证污损换发者,免附。
五、如系国产药品,应另附原核准之标仿单核定本一份及外盒、仿单、标签黏贴表二份。但原许可证如系卫署药(成)制字者,免附。
六、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原厂委托书正本,并经我国驻外馆处签证。
第72条 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之展延,应于期满前三个月内申请。逾期者,应重新申请查验登记,不受理其展延申请。但于原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后六个月内重新申请查验登记者,得准用第七十三条规定并检附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简化其申请程序。
申请药品许可证展延登记,如需同时办理变更者,应与其它展延案分开申请。
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字段如已盖满展延章戳者,应另附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以凭换发新证。
第73条 申请药品许可证展延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许可证正本。
二、经申请人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卫生主管机关核章之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展延申请书。如药品系委托制造者,应由药品许可证所有人提出申请,并由其所在地之卫生主管机关核章。
三、如国产药品系委托制造者,应另附委托制造契约书。
四、如系输入药品,应另附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及原厂委托书。本款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除适用第六条规定外,其内容并应有全处方包括有效成分、赋形剂及其含量之记载。
输入药品许可证之展延登记,如其药品未曾检送安定性试验资料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准予备查者,申请展延时应另附安定性试验资料,包括安定性试验之书面作业资料及实验数据。
申请生物药品许可证展延,应另附成品检验规格、方法与检验成绩书及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各二份。
第74条 本章所称检验规格,以中华中药典或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之其它各国药典或公告事项为准,药典并以最新版本或前一版本为限。但中华中药典未收载或非属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者,制造及输入业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之其它各国药典或视需要自行制订之。
第75条 中药之处方依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以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基准方为处方依据,其剂型、处方内容,应与基准方所载者相同。但出典不同者,不在此限。
二、固有典籍所载之处方,得为处方依据。本章所称固有典籍,系指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本草纲目、本草拾遗、本草备要、中国医学大辞典及中国药学大辞典。
三、以内政部核发或其后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换发之非属固有典籍收载之药品许可证,不得为处方依据。
四、非属前款所列之其它典籍,与其它药商药品许可证之处方,得为参考依据。
五、申请外销专用许可证,得以输入国药典、基准方或其订单要求为参考依据。
六、处方依据之剂型,应与拟制造、输入者相符,如为汤剂或应为煎煮者(如煮散),不宜作为传统丸剂、散剂。
七、含有茶叶之感冒(咳嗽)制剂,除别有规定外,其一日茶叶之最大添加量为三点七五公克。
检附处方依据,应记载所据之参考许可证字号或书名、版次及页数,并应附依据影本。
第76条 中药品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单方制剂,以中药材名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为原则。但如需以商品名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者,应于品名末处以括号加注中药材名称。
二、复方制剂,以使用原典成方名称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为原则。如需以商品名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者,应于品名末处以括号加注原典成方名称。
三、药品品名应含厂名。但如已取得商标注册证,于申请查验登记时,检附商标注册证影本者,得免含厂名;如系商标授权使用者,并应检附商标使用授权书。
四、品名不得使用他人药物商标或厂名。但取得所用厂名之商标权者,不在此限。如系委托制造,其品名加冠厂名者,应检附受托厂出具之厂名同意使用书。
五、商品名(药品品名除厂名及剂型名称之部分)不得与其它药商药品之商品名相同或近似,且不得涉及仿冒或影射情事。
六、品名分中文、外文二项,每项应拟定一至三种,供审核取舍。外文品名,以中文音译为原则。
七、品名不得涉有虚伪或夸大药品效能及安全,或使人对品名与效能产生不当联想、混淆或助长药物滥用之虞。
八、品名如涉及疗效者,应与效能及适应症配合,必要时,并应提供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左证之。
九、中文品名不得夹杂外文、数字。但具直接意义者,不在此限。
十、如新申请案拟使用申请人原有药品许可证之品名加注其它字样者,所加注之字样,不得使人对原品名与加注字样之品名有不当联想或混淆。
十一、同一处方依据作成大小丸、大小锭或大小胶囊者,其所用品名应相同,惟应于品名末处以括号加注可资辨别之名称;含相同处方成分之不同剂型药品许可证,其品名得不相同。
十二、同药商之不同处方不得使用相同商品名。
十三、不得有其它不适合为药品品名之情形。
申请许可证移转登记或品名变更者,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依前项规定,重新审查核定其药品品名。
第77条 查验登记申请书之包装栏,应载明包装数量、包装材质及包装形态;其包装数量所载之包装最小单位,应与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之剂型单位相同。
每种药品之单位包装最大限量,锭剂、丸剂、胶囊剂为一千粒以下,粉剂、散剂、颗粒剂、胶剂、油膏剂、硬膏剂为一千公克以下,内服液剂、外用液剂、膏滋剂、酒剂、露剂为一千公撮以下,碎片剂为一千包以下,药胶布剂为一千片以下;最小包装均以一次用量为限。但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定有案者,不在此限。
药品包装如符合第二项规定者,厂商得配合市场需要,自行调整,免申请变更登记。但超过第二项限量规定之包装,仍应依规定检附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订购证明,申请变更。
药胶布之包装标示,以不含布重为原则。
第78条 填载查验登记申请书之原料名称及分量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原料名称应以中文标示,中药材应以本草纲目、中华中药典或其它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药典或医药品集所载者为准。并以公制单位填载原料含量。
二、原料名称及分量,应依君、臣、佐、使及赋形剂之顺序填明全处方,并均应详细记载其名称及分量。属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基准方者,应依基准方之顺序填载。如以黏贴方式,并应加盖负责人及监制者印章。
三、传统锭、丸、胶囊等制剂,应以最小单位标示各原料分量之含量;传统粉、散、颗粒、胶、油膏、硬膏、药胶布等制剂,应以每公克标示各原料分量之含量;液、膏滋、酒剂、露剂等制剂,应以每公撮标示各原料分量之含量;碎片剂,应以一包为单位标示之。
四、萃取浓缩制剂,属单方制剂应以一公克为单位标示,属复方制剂应以一日用量为单位标示。但浓缩锭、丸、胶囊等制剂,应以最小单位标示各原料分量之含量。
五、如系胶囊剂者,除应载明其内容物之全处方外,软胶囊应载明软胶囊壳之全处方,硬胶囊应分别载明胶囊壳盖、体之色素名称及含量。
第79条 填载查验登记申请书之效能或适应症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如系依据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基准方者,所载应与基准方相同。
二、如系依据固有典籍者,所载应与典籍相符。
三、如系依据其它药商之药品许可证者,所载应与其相符。
四、如系完成临床试验,应依核备之临床试验报告拟定效能或适应症。
第80条 填载查验登记申请书之用法用量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用法、用量之记载,应符合原处方分量比例使用为原则;浓缩剂型及内服液剂中药之每日服用量,应经换算后与一日饮片量相同,并以分二至三次服用为原则。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基准方之萃取浓缩制剂及内服液剂,每日服用量应与经换算后之基准方一日饮片量相同。
二、小儿用量,以八至十五岁服成人三分之二量、五至七岁服成人二分之一量、二至四岁服成人三分之一量为原则,或标示儿童依年龄递减之。但婴幼儿应由医师诊治服药,成药不得对二岁以下婴幼儿标示用法、用量。
第81条 中药之卷标、仿单、包装,应符合本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事项刊载。其拟制与刊载之方式及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且其字体应易于辨识:
一、仿单应载明储藏及其它依规定应刊载之必要事项。
二、仿单记载事项以不超出效能及适应症为原则,复方制剂以各有效成分混合使用之主要药理作用为范围,不得有夸大字样。
三、仿单应详实刊载禁忌、警语、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应使用红字或加印红框或使用粗黑异体字,以引起使用者特别注意。
四、以商品名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为品名之单方制剂,与以商品名加冠厂名、品牌或注册商标、与剂型名称为品名之复方制剂,应于仿单之品名后加注原典成方名称。如无仿单者,应标示于卷标或外盒。
五、中文仿单之字体大小规格,除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计算机字体七号字。
六、仿单、卷标、包装不得刊印涉及猥亵、有伤风化或夸大效能、适应症之图案或文字。
七、如于仿单、卷标、包装上刊载经销商名称时,其上刊载经销商名称之字体不得大于药商(许可证持有者)名称之字体,并应检附经销商之药商许可执照影本供参。
八、中文品名之字体不得小于外文字体,并应清晰可辨,且得以单一中文品名字体高度不小于单一外文字母之高度为比对标准。
九、药品名称字体大小,每个字不得小于另一个字一倍以上。但厂名(品牌、注册商标)、剂型名及商品名(药品品名除厂名及剂型名之部分)间不列入比对。
十、成药之卷标及包装上,应依其类别,加印明显大号「成药」或「乙类成药」,其字体并以正楷为原则。
十一、外用制剂之卷标及包装上,应加印「外用」,并使用红字或加印红框。
十二、铝箔盒装之每一片铝箔纸上,均应刊印药品品名、厂名及许可证字号。
十三、药品之卷标或包装,应依下列方式之一,刊载批号、制造日期、有效期间、保存期限:
(一)批号与制造日期及有效期间。
(二)批号与保存期限。
(三)批号与制造日期及保存期限。
十四、依前款规定刊载制造日期、保存期限时,应以年、月、日标明,且制造日期、有效期间、保存期限,并应以消费者易于辨识或判断之方式刊载。
十五、输入药品之药商名称及地址、许可证字号、中文品名、类别,得以小签条标示。
十六、贴卷标(签条)作业,视同制程之一部分,应依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作业程序执行;输入药品应于原厂贴妥,或依药物委托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之规定,于输入国内后委托国内GMP药厂或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之医药物流中心执行药品包装及贴签条作业。但制造厂名及厂址之签条,仍应于原厂贴妥,不得于国内委托执行。
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应黏贴或附仿单、卷标、外盒、铝箔及其它标示材料之已印妥实体或拟稿。
第82条 申请人如接获领证通知者,应于领证期限(三个月)内缴纳费用,依下列程序办理领证手续:
一、检附依核定草本印妥之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各二份。但新药应检附三份;输入药品除市售品包装正本外,中文仿单与小签条应依排版印刷方式印妥。
二、检还原附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之核定草本。
三、检还原附之药品许可证影本。
如申请人于规定期限内办理领证手续,所检附之卷标、仿单、包装或其它相关物品资料有错误而须重新更正刊印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之期限内更正,并于更正后始得领证。
如申请人收受领证通知后,再次申请变更者,须重新缴纳变更审查费办理变更。
如申请人领得药品许可证后,未依规定办理送验手续或送验样品经检验与申请资料不符或其它原因不合格者,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缴回药品许可证,并依本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83条 申请人如接获送验通知者,应于通知之送验期限内,缴纳费用并检附下列样品及资料,依规定送验。送验期限,国产中药为三十日,输入中药为三个月。
一、药物样品三份及原药材;本款所称一份,系指足够一次检验数量为一份。
二、视检验需要,提供对照标准品适量。
三、药物样品检验递送表。
凡有重新检验案件,申请人应再缴纳费用。
申请人送验须遵守之相关事项,准用第二十九条规定。
第84条 申请输入中药查验登记所需检附样品、数量与通关作业规定为:凡持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发之通知药商送验书函通关,原则上以该送验书函上载明之药物样品、原药材及对照标准品之数量为准。但为顾及包装完整性,得商请海关视实际单一完整包装酌量放行。
申请输入中药变更登记如须送验时,其样品、数量与通关作业,准用前项规定。
第85条 申请案件如未依规定缴纳费用、未填具申请书表、未备齐资料或有其它不符本准则规定之情形而得补正时,申请人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通知之期限内补正。补正期限为三个月。
申请人如未能于期限内补正者,得于补正期满前,以书面叙明理由申请延期;其延期期限,自补正期满翌日起算一个月,且延期以一次为限。
申请人如未于期限内补正或延期一个月后仍逾期未补正者,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依现有资料径为审查核驳。
第86条 萃取浓缩制剂之审查基准如下:
一、浓缩制剂以合并煎煮为原则。但原方为传统丸、散者,得分别煎煮;阿胶、芒硝、饴糖及其它不宜加入煎煮之中药,不得合并煎煮。
二、煎煮所抽出之浸膏,除得以乳糖、淀粉或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之适当制剂辅助剂、或不影响药效之赋形剂等为赋形剂予以调制外,如原方依据为传统丸、非煮散之传统散、或其它特殊情形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者,得以中药原末调制之。但其微生物限量,应准用赋形剂之规定。
三、浓缩制剂之干燥浸膏与赋形剂比例,以一比一为参考原则。如有特殊情况者,申请人应检附相关资料供审查。
四、申请书之生药与浸膏比例倍数,应参酌实际生产情形订定。但实际生产之生药与浸膏比例倍数不得超过申请值上下之百分之十五。
浓缩制剂之指针成分定量法、规格之制订及应检附资料,应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之规定办理。
第87条 使用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公约附录二所列之保育类物种作为中药材者,应附来源证明。
第88条 申请书表所附之切结书(甲)及切结书(乙),填写时应载明具切结商号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及切结日期,并均加盖与申请书相同之印章。如系委托制造,委托者与受托厂均应具名切结。
第89条 申请中药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执行之国内临床试验及应检附资料,规定如下:
一、药商执行国内临床试验,应符合药品优良临床试验准则之规定,并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规定办理。
二、药商进行临床试验前,应提出药品临床试验计画,详实填载临床试验内容摘要表、药品临床试验申请书及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之技术性资料,送交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
三、俟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并发给同意试验进行函后,药商应依审查意见所载事项,进行临床试验,并于试验完成后,将试验报告结果送交备查。
四、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发给同意试验进行函后,如有变更,应申请变更。
五、试验报告结果未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并发给同意报告备查函之前,其查验登记或变更登记申请案不予核准。
第90条 除本章别有规定外,委托书、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批次制造纪录与制造管制标准书、已完成变更之证照与证照黏贴表、检附之文献资料与研究报告、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之申请者栏、委托制造与委托检验,分别准用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一项及第三项、第二十三条之规定。
中药申请案件,如有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者,或重复申请同处方依据之同剂型且非作成大小丸、大小锭或大小胶囊者,不予核准。
第91条 申请中药查验登记,其制造厂之软硬件设备及相关剂型设备,应符合药品优良制造规范,并提出符合该规范之证明文件影本。如系分段委托制造者,其制造厂应包括分段委托制造中所有制程涉及之受托制造厂。
第92条 申请国产中药查验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
二、切结书(甲)、(乙)各一份。如同时申请外销专用品名或外销专用许可证查验登记者,并应附外销专用切结书。
三、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二份。
四、证照黏贴表。
五、处方依据影本。
六、批次制造纪录影本。
七、成品检验规格、成品检验方法、成品一般检查纪录表、成品检验成绩书及薄层层析检验结果彩色照片或图片黏贴本各二份;其检验项目及规格,应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之规定。
八、安定性试验书面作业程序及其报告。
九、未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之收载于固有典籍之处方者,单方制剂应检附一种、复方制剂应检附二种指针成分之高效液相层析检验方法及图谱。但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有窒碍难行者,不在此限。
十、申请以其它药商药品许可证为依据之案件,应另附与该药品经核准时所提出之相同试验或检验项目资料。
第93条 申请输入中药查验登记,应检附下列资料:
一、委托书正本。
二、出产国许可制售证明正本及中文译本各一份。
三、药品查验登记申请书正本。
四、切结书(甲)、(乙)各一份。
五、外盒、仿单、卷标黏贴表各二份。
六、证照黏贴表。
七、处方依据影本。
八、与送验样品同批之完整批次制造纪录。
九、中文或英文之检验规格及检验方法二份,包括原料及成品之资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载明每一处方成分原料(含制程中加入辅助原料)之检验规格及方法;如依药典处方者,应检附药典影本。
(二)赋形剂应有检验规格及方法。
(三)检验项目及规格,应符合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事项之规定。
十、检验成绩书,包括原料及成品之资料二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载明批号、检验日期、品名,并应有检验人员及负责人员之签名。
(二)每一处方成分原料(含制程中加入辅助原料)之检验成绩书,应为所附成品批次使用之原料检验成绩书,并原料及成品应依规格逐项检验。
十一、安定性试验书面作业程序及其报告。
十二、未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准之收载于固有典籍之处方者,单方制剂应检附一种、复方制剂应检附二种处方内药材之指针成分之高效液相层析检验方法及图谱。但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有窒碍难行者,不在此限。
十三、申请以其它药商药品许可证为依据之案件,应另附与该药品经核准时所提出之相同试验或检验项目资料。
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痔疮吃什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