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天,我晨起刚坐就感到觉得天旋地转转,持续数

头晕目眩&天旋地转
&&&&&&&&&&
&&&&&&&&&&&&
第四十四讲 眩晕症的预防与治疗
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的症状。要注意的一点是,眩晕症通常反映出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主要分为两种即: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造成病变的疾病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归纳出下面几个病因:
  前庭部位的病变在解剖上正好位于一个复杂的地带,这个小区域有来自大脑皮质束、小脑、桥脑、脑干、以及第八对脑神经的交通网路。因此,这个部位的病变,又可依据神经解剖上的关系,区分为周边神经与中枢神经。周边神经疾病的眩晕症发作起来,常伴随有耳鸣、听力丧失、眼球振颤呈现特有的周边形式。中枢神经疾病的眩晕症,其眼球振颤呈现特定的脑干形式。整理如下:
  一、周边神经疾病
  1.良性阵发性的眩晕:
  这种眩晕症在门诊十分常见,好发于老年人,常有特殊的诱发体位,发作数分钟后,若停止不动,眩晕症停止,但是若位置再度改变,则眩晕症又会发作。不予任何治疗,六个月症状也会自行缓解。关于这种疾病的成因,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内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退化脱落,形成游离状的小颗粒,当姿势改变时,就会影响内淋巴的流动,造成眩晕症。另外一种说法是,中耳长出一条小通路达到内耳,影响左右两边的压力差,造成眩晕症。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迷样般的疾病,由解剖学的证据已知梅尼尔氏症的主要病变在于,不明原因的内淋巴局部,听神经及半规管被破坏。病人会感到耳鸣、胀痛、听力丧失、眼球振颤。发作呈现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后逐渐缓解。尔后的数个月内不定时的发作,每发作一次,听力就丧失一些,最后可以完全耳聋。
  3.急性迷路炎:
  急性迷路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样的情形通常是先有的症状,再来就是缓慢出现的晕眩,大约再过三天后出现最严重的晕眩,之后大约三到六周的时间会慢慢复原。
  4.耳毒性物质或药物:
  某些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因病人体质关系,使用后就会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眩晕症也是其中一个症状,通常停药后可以恢复。
  这是第八对脑神经的良性,脑部的肿瘤不管组织学上是良性或恶性,只要会压迫到重要的神经造成神经学症状就是不好的肿瘤。刚才提过,前庭部位的神经网路相当复杂而重要,因此,压迫听神经,就会造成听力丧失,压迫前庭,就会造成眩晕症,压迫小脑,就会有平衡感失调的症状,如果侵犯小脑与桥脑交界,许多脑干的症状就会出现。一般来说,肿瘤性疾病所造成的症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开刀的困难度也越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造成的后遗症越小。可惜的是,通常病人等到有症状的时候,肿瘤多半已经很大了。
  二、中枢神经疾病
  1.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渐进性去髓鞘的可怕疾病,若影响到前庭神经,就会造成眩晕症,此外,也会影响许多脑干部位神经的病变及相关症状,视神经的病变相当常见。起初疾病发作后会缓解,但是往后每发作一次,病人的状况就越差,缓解也不会回到原来的状况,病程呈现阶梯式下降的。
  2.椎底动脉循环障碍
  这种类型的眩晕症是因为脑部循环障碍所造成,所以发作的时候,偶尔会伴随着类似中风的相关症状,例如语言障碍、视觉障碍、麻痹、肢体无力或麻痹等等。若症状在一天内缓解,称为阵发性。若症状轻微,数分钟缓解,只能下椎底动脉循环障碍的诊断。
  3.中枢神经药物
  许多中枢神经抑制的药物,过量服用就会导致眩晕症。适当的药物浓度监测是必要的。
  其他和眩晕症很类似的昏厥、头晕、头痛等等症状在医学上都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人常常在求诊的时候,混用这些症状。
眩晕的原因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血粘度高 高血脂:、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合理。
  3.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心脏病 :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美尼尔综合症是一种,眩晕是美尼尔综合症最主要的表现。
  8.血液疾病: 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检查可以确诊。
眩晕的分类
  1、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呈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感、堕落感,症状重,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因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2、中枢性、脑性:为外物或自身的摇晃不稳感,或左右或前后晃动,注视活动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加重。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脑血管性眩晕
  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聚集药物(如)、抗凝药物等。
脑肿瘤性眩晕
  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颈源性眩晕
  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如内分泌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神经官能性眩晕
  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眩晕的临床表现
过去称为美尼尔病,为最典型的内耳病引发的眩晕,其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发病以中年人多见,10岁以下小儿少见,老年以后发作逐渐减少。该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耳聋多为单侧,早期有听力波动,可恢复正常,约15-20%患者耳聋可波及对侧耳;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重,早期伴随眩晕缓解耳鸣可消失,反复眩晕发作后耳鸣会经久不息。前庭功能检查温度试验一般为患侧半规管功能低下或消失。听力测试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者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如做电图,典型者应记录到一个基底增宽的负相和电位,发作期患者-SP/AP≥40%。
前庭神经元炎
此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症状可突然发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植物神经系的症状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轻。无听力改变,即无耳鸣及耳聋的主诉。多数患者两三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仅少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现象。检查时可见有向健侧的自发眼震,患侧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规管麻痹。无其它受损症状。
突发性聋伴眩晕
  突发性聋伴眩晕
30~50岁多见,可能因内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变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发一侧耳鸣、耳聋,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晕呕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以后无反复发作。听力检查呈重度感觉神经性聋(多大于60dB),伴眩晕者前庭功能可有损害。
  迷路炎 患急性或者,感染扩散可波及,发生浆液性或,此时患者除耳漏外,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可出现向患侧的自发眼震,迷路有瘘孔时,外耳道加压可引起眩晕,眼震更加明显,即瘘管试验阳性。当病情进展为化脓性迷路炎时不仅眩晕严重,持续存在,听力可下降为全聋,自发眼震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反应消失。上述情况发生时,应拍耳乳突X线片,最好做颞骨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乳突炎、、迷路瘘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继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眩晕、步态不稳,明显的恶心呕吐,多伴有重度耳聋。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晕症状由于患者健侧前庭功能正常,经1~3个月左右眩晕症状可逐渐完全消失。
  迷路震荡多由于头外伤引起,常与脑震荡同时存在,因爆炸后产生强大的空气气浪冲击,同样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创伤后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受伤耳听力明显下降。耳科检查时部分可见伴有鼓膜外伤,鼓膜出现破裂或出血。听力检查中可见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单侧或双侧的听阈改变,重者可全聋,有的声导抗测听可提示有听骨链损伤,患侧前庭功能低下。在诊断脑震荡患者时,特别是伴有和眩晕主诉者,应注意到同时可有迷路震荡存在。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我在临床上辨证论治,脾虚应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肾虚应用《金匮要略》泽泻汤。
  白某,男,48岁,住址:闰候县白少镇
  初诊:日
  主诉:患者于10年前突感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出汗、闭目卧床,不敢翻身,经某医院诊断为内耳性眩晕症,服及镇静药物后,症状稍有减轻,但10年来发作频繁,每1-2日发作一次,工作受影响,此次因劳累,情志不舒而出现上述症状。
  检查:观其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沉滑
  诊断:内耳性()
  治疗情况:1疗程药后症状减轻,由原来的1-2日发作1次减为6日发作1次,又服1疗程,自诉本月眩晕未发作,耳鸣缓,听力如常,观舌正常,脉束缓和,又服2疗程以巩固疗效,6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评析:
  本病为内耳病变,系内耳淋巴积水,亦称美尼尔氏综合症,其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减退,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导致内耳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我们则认为本病属“眩晕”之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患者由于劳倦伤脾,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能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匕扰清空,则发眩晕,故我们采用平肝潜阳,燥湿祛痰之法,恰合机宜,其证咸安.
  田某,女,69岁,住址:湖北省五峰县农牧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初诊:04年10月6日
  主诉:头晕10余年,近2个月来反复发作,伴泛力,消瘦,曾在某医院门诊服六味地黄汤加味40余剂,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我院治疗
  诊断: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治疗情况:服药6天,眩晕发作减轻,精神好转,呕吐消失,能进食,仍有轻度恶心、乏力。连续服用3个疗程(3个月)后,眩晕一直未再发作,精神恢复,食欲增进。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公斤,诸症皆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评析:眩晕一证,原因至为复杂,必须审因论治,我们采用“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方案,故取效甚若。特色疗法:最后加一段眩晕一证,原因至为复杂,必须审因论治,我们采用“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疗法。故我们采用平肝潜阳,健脾益气,化痰降逆,益气养阴等方法治疗眩晕病,疗效显著,一般3天既可解除眩晕症状(1-3个)疗程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马某,女,54岁,住址:四川省龙泉驿区洪河乡三组
  初诊:03年8月10日
  主诉:眩晕伴有头痛、咽痛、口干、耳鸣、尿赤已4年,症状逐渐加剧。
  诊查:患者来诊之时,面红而光,腰酸而痛,舌绛苔少,脉象细数。
  辩证治法:此乃阴虚火旺之证,当以泻南补北治治之
  处方:六味地黄丸浓缩丸6瓶,汤剂6付
  二诊:9月10日,症前明显好转,纳食亦佳,血压降至160/80mmHg。仍照前方加减,再服一疗程(1个月)
  三诊:10月9日,前方药服2个疗程后,诸症消失,继续巩固一疗程,至今年余无恙。
  评析:本例子乃壬癸不足,丙丁炽,益肾亏则精血难生,故腰酸而痛,且其面赤,舌绛,脉细数等象,皆由阴虚火旺所致,治遵泻南补北之法,标本兼顾,庶几取效
  病例四:
  刘某,女,45岁,住址:青海省贵德县财政局家属院
  初诊:97年3月11日
  主诉:眩晕1月有余,过去也曾有过,但为时短暂,今作不愈,左耳鸣叫,能接收外来,有时突有沉重感,伴以泛恶
  检查:有轻度眼球震颤,无白腻苔,脉细而弦
  诊断:耳源性眩晕症
  治疗情况:服用本中心药物三疗程(3个月)
  治疗结果:眩晕症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评析:耳源性眩晕症,多与积水有关,为一种内耳的非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自觉身体四周物体旋转一侧耳鸣,听力下降,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不平衡感,发病突然。我们对本病的治疗,从“痰、肝、肾”三者的论治,痰有痰火与痰湿之分,方中半夏、天麻、钩藤、白术具有祛痰火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  
眩晕症的日常调养
  [1]1、要进行饮食调养。
  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厚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因此,患高血压病、的人应当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2、要进行精神调养。
  眩晕症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3、要注意休息起居。
  过度疲劳或为眩晕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如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站立时症状会加重,卧床时症状可减轻。卧床休息还能防止因晕倒而造成的身体伤害。眩晕症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甚为重要。在充足睡眠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再者,眩晕症病人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有内耳病变,可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声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要暗淡。
眩晕症的预防
 老年人怎样预防眩晕
  一、常欢乐,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思想乐观,保持心胸开阔,尽量避免焦躁、忧虑、紧张等心理。
  二、常运动,经常适当地开展一些体育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三、常吃素,饮食宜清淡,不吃油腻重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四、常检查,对于原有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纠正血压的具体数值要视原来血压而定,设法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防止血管硬化的加重。
白领该如何预防眩晕症
  一、双手无名指同时弯曲,接着伸展,然后用单手拇指与食指拉伸对侧无名指,并从指尖到根部轻轻地揉捏,睡前操练1分钟。平日也可随时操练。慢慢地挺胸站起身来,反复操练10次,逐渐增加到30次。
  二、坐在圆凳子上,接着双眼,站在镜子前面,保持一分钟,接着单手扶住旁边的椅子,然后轮流提起双脚,让单脚站立30秒钟。每天早晨操练1-3分钟。
菊花粥治疗眩晕
干菊花10克,陈梗米50克,冰糖少许。干菊花去蒂择净,磨成菊花末,先以陈梗米、冰糖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汤稠,调入菊花末,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盖紧焖5分钟,日2次,稍温服食。本方疏风清热止痛,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目眩晕
放风筝要小心颈性眩晕
春暖花开,大地生机盎然,许多人去广场或郊外放风筝,放风筝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很青睐,但经常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放风筝不当导致颈性眩晕而发生危险。家住沙河的何大爷,今年72岁,他近日和同伴一起去南湖游玩,何大爷玩起了放风筝,可没想到,他刚放了半小时后就突然觉得眩晕、站立不稳,倒在地上。中山专家提醒,老年朋友放风筝要悠着点,注意做足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和选择平坦场地。
  准备运动:颈部活动5~10分钟
  放风筝时,头颈需要较长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进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注意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动作要求:避免猛然转头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放风筝时应保持头颈部相对稳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动作。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防止椎动脉受压导致眩晕、站立不稳等。
  安全保障:选择平坦场地
  老年人本身腿脚不够灵活,放风筝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
  建议老人放风筝时最好还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以保证安全。
夏季谨防眩晕
眩晕与情绪、疲劳等有密切关系,经过一个夏季的高温,人体出汗多,加之休息不好,人体抵抗力下降,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流减慢,有颈椎病的椎管狭窄,此时容易造成供血不足而发病。专家提醒人们,颈椎不太好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做做颈椎操,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性情舒畅,避免劳累,天热多饮水,经常发作的病人可请专家进行辨证施治,以防患于未然。
眩晕症患者不能吃的食品
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有黏腻壅滞之弊。因此,体虚眩晕者食之颇宜,但痰浊中阻眩晕之人则忌食之。
性温、味甘,能补气益血,气血不足眩晕者相宜。但大枣滋腻助痰。《医学入门》中认为“多食动风”。对痰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加重痰湿,故当忌之。
《食物宜忌》说它“辛苦,大热”,故易耗阴助热上火。《药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动火故也。”这说明对肝阳上亢,肝火过旺,包括高血压病的眩晕者,应忌食之。
性温,味甘酸。《玉楸药解》认为:“荔枝,甘温滋润。”《本草纲目》中曾说:“火病人尤忌之。”古人还认为:食荔枝肉过多会醉人,有头昏、恶心、乏力感,这是由于吃得太多,在体内引起糖代谢紊乱。因此,对肝火眩晕和痰浊眩晕之人,法当忌食。
《本草便读》中记载:“黄精,为滋腻之品,若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本草正义》亦说:“有湿痰者弗服。”因此,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者,切勿食之。
虽有豁痰利气作用,但易生热助火。《本草衍义》中说:“多食动风。”《本草纲目》亦云:“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因此,肝火内炽,肝阳上亢眩晕者忌食。
为破气耗气食物。《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凡阴阳两虚,中气不足,……悉在所忌。”故凡气血不足,体弱之人的眩晕者,切勿服食。
即萝卜叶。能理气、消食,又易耗气伤正。所以,《饮片新参》中告诫:“气虚血弱者禁用。”因此,体弱多病,气血不足眩晕者,法当忌之。
性平,味苦涩,虽能“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的功效,但对气血不足眩晕者,又当忌之。正如《本草从新》所言:“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此外,体虚眩晕者还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茶叶、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痰湿型眩晕者还应忌食桂圆、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肝阳型眩晕者还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
眩晕的自我保健&
1、正确对待休息与锻炼眩晕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急性期过后有两种恢复形式,一种是旋转感瞬息即逝,或一觉醒后霍然而愈;另一种是剧烈眩晕消失后,仍持续有头昏,步态不稳,不敢走动。&
如长期卧床不能奏效,应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既有利于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又能通过锻炼提高前庭适应性。
2、树立信心,坚持锻炼
  适当锻炼对于一侧前庭功能严重损害性眩晕,是很必要的,甚至是消除眩晕,获得前庭功能重新平衡的唯一有效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效果甚至高于药物治疗。方法是选用若干激发眩晕的动作和姿势,反复锻炼,使中枢多次接受异常刺激,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一旦将异常冲动转化为寻常冲动之日,即眩晕症消失之时。以海员为例,许多海员刚上船不适应海上漂泊,内耳的前庭器官受到异常刺激,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但天长日久,中枢将这种异常刺激视为正常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则不再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这就是通过锻炼使眩晕症消失的实例。
护理者在照顾患者时的注意事项
1、护理者要照顾好患者在发病时的任何起术活动,诸如大小便、漱口等,要防止倾跌受伤。
2、患者尽量不做转体活动,以免诱引晕眩。
3、如眩晕症状持久不退,头痛加剧,应去医院治疗。
眩晕食疗法
组方:上好的天麻两块,老母鸡一只
制法:将老母鸡宰杀后去毛,从后部切孔将母鸡内脏除去,洗净。把上好的天麻填入老母鸡腹中,置砂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3~4小时,不放任何辅料,也不放盐,鸡肉熟烂即成。
用法:一只鸡可食用几次,吃肉喝汤,把天麻也吃掉。这样,最多3只鸡就可以使眩晕症明显好转。可常服。
功效: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附:耳石症眩晕
耳石并不是石头,而是附着在内耳半规管膨大部位“壶腹”的微小颗粒,成分是碳酸钙,当头部受到外力撞击,耳石会脱离原来位置,滚到半规管里,称为耳石脱位.
  当头部运动时,耳石会在半规管造成淋巴液不正常流动,产生眩晕,但来得短暂,常不会超过一分钟,特别是头转某一个方向才会,也称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
&耳石症简单治疗方法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计有一定的效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觉得天旋地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