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现状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刘娟,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在日北京市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大会上,2013年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情况结果公布。该调查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共得到有效问卷约50000份,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样本量50930例(≥18岁)&&起止时间2012年6月~2015年4月&&调查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治疗路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管理、身心健康&&调查结果如下。&结果一
  基本信息
  平均年龄63.9岁,其中≥50岁者占78.2%,具体年龄分布如下。
  50~59岁 36.3%
  60~69岁 28.3%
  40~49岁 19.4%
  70~79岁 12.3%
  30~39岁 2.4%
  >80岁 1.3%
  ?性别:男性20910例,女性30020例
  ?文化程度:中学以上占84.6%
  ?工资收入:元居多
  ?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97.5%
  ?病程:10~30年占42.6%、1~5年占38.8%、6~15年占18.6%
  解读:①新发和初期患者被诊断出较多,与人们重视健康体检有关;②病程较长患者由于出现并发症引起重视
  ?并发症: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二者之和占58.4%;视网膜病变占12.1%;周围神经病变11.2%
  ?医疗费用(年):
  简单医疗――元,22.6%
  常规医疗――元,20.7%
  中等医疗――元,56.7%
  结果二治疗路径&&&&
  ?就诊频率(年):≥6次者64.7%
  ?首诊与长期就诊医院级别:二级和三级以上居多,均占93.4%
  ?就诊行为:取药者64.2%,治疗35.5%,询问病情14.4%
  ?是否更换医院:64.5%未更换就诊医院,更换就诊医院中自行转诊者占76.4%,多数因血糖控制不良会自行转诊
  结果三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频率: 3个月1次者27.7%,6~12个月1次者47.4%,从不监测者24.9%
  监测结果:<6.5%者15.9%,6.5%~7.9%者26.3%,>8%者17.7%。
  解读:达标率远远不够
  ?基本知识知晓程度
  27%~29%的患者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的了解还存在一定盲区
  ?血压监测
  每周1次者45.5%,每月1次者33.4%,从不监测者3.9%
  结果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比例:78.4%
  ?治疗方式:胰岛素或口服药+胰岛素者占31.5%。9.6%仅靠饮食和运动控制,12%未用药物
  解读:部分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指南理解和贯彻不够,也可能是一些患者对用药存在心理抵抗
  ?药物选择:以二甲双胍、拜糖平、亚莫利为主者>25%,二甲双胍应用比例仅34.8%,胰岛素增敏剂和肠促胰素比例较低
  ?胰岛素种类:以预混胰岛素为主者43.1%,诺和灵占20.3%,中效、诺和锐、甘精约占11%
  ?胰岛素笔:诺和笔为主,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达97.6%
  ?胰岛素使用中的顾虑:感到不方便者42.5%,害怕低血糖者16.7%,担心成瘾者12.5%,疼痛者11.7%。主要通过医务人员解决问题
  ?是否能够自行调节胰岛素用量:41.8%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不会自行调节用量
  结果五生活管理&&&&
  ?吸烟:从不吸烟、或以前吸现在不吸者88.1%,仍吸烟者11.9%
  ?饮酒:从不饮酒、或以前饮现在不饮者71.4%,仍饮酒者28.6%
  ?体重:与1年前比,63.9%基本不变,196.%下降,13.6%增加
  ?食用油:控制食用油摄入量者81.9%,不控制者18.1%
  ?盐:控制盐摄入量者84.5%,不控制者15.5%
  ?营养保健品:补充者占29.4%
  ?糖尿病教育知识来源:依次是医务人员、电视网络、亲属病友、报刊书籍
  结果六身心健康&&&&
  ?饮食情况:
  高脂饮食:每周进食1次者>40%,每周进食5~6次者不多,每周1~2次者约50%。
  蔬菜水果:进食>1kg者,每周1~2 次者30%、3~4次者20%、5~6次者15%
  ?运动情况
  每周5次以上、锻炼时间>30分钟者55.7%
  每天清洗检查双脚者48.4%
  每天检查鞋子者74.7%
  ?心理状况
  糖尿病对多数人影响不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您当前位置: >
> 糖尿病的现状分析
News and information
糖尿病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
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具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才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幸福、快乐的前提。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失调或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血糖异常所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至少已经有1.8亿多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上升到3.6亿。2005年,将近有110万人死于糖尿病。
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非常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了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了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于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了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数据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糖尿病日益严峻的今天,他的治疗效果还是不是很理想,近年来,众多科学家与医生对此不断的进行着探索。各种糖尿病防治共识和指南的相继产生,都是基于各种临床试验结果及诸多临床医师的经验,并基于新发表的研究结果。然而,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式或何种特殊的药物,这些治疗方案都必须要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针对患者个体进行有效治疗。目前医院逐渐增多,出发点都是好的,只为给糖尿病患者一个健康的未来。但是,到底哪家医院才值得我们信赖呢?力推德国糖尿病治疗医院,因为它凭借最权威的技术获得了医疗界的一致认可。
来德国进行糖尿病治疗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德国糖尿病治疗医院会在问诊、检测、治疗、远程服务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力求在根本上治好这个疾病。而且由于所处环境的原因,患者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之下以愉快的方式接受治疗,摆脱这种不死疾病。不过患病的人也不会一直开心的,想要一直开心,朋友们最好仔细地看一看糖尿病数据,也许可以促使我们有一丝觉醒。
相关新闻:中国目前糖尿病的现状
中国目前糖尿病的现状
基本信息:男&&42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我最近因为比较困,没有精神。去村里医院测了一下血糖,结果空腹血糖12.5,饭后两小时19.9。第二天去市体验中心做了尿糖和血糖检验,空腹血糖14.02,尿糖+3,医生说可以确诊糖尿病了。又去省人民医院分别做了尿酶、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尿酶检验报告单:尿肌酐5965.4,尿微量白蛋白20.5mg/L 氨基葡苷酶/尿肌酐 32.7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30.4;糖耐量检验报告单:空腹血糖13.84, 30’血糖19.69, 60’血糖24.79, 120’血糖26.23, 180’血糖21.05; 胰岛素释放试验报告单:空腹胰岛素3.4 30’胰岛素6.57 60’胰岛素9.36 120’胰岛素10.6 180’胰岛素7.57;C肽释放试验报告单:空腹C肽0.96 30’C肽1.28 60’C肽1.82 120’C肽2.59 180’C肽2.30。请问专家我的糖尿病目前是什么状况?可以中药调理吗?我应该怎么做? 补充问题1:( 20:15:31) 我今年42岁,体重55kg, 身高165,没有比较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青岛市肿瘤医院&&&全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者数超过1.2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多万.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者数超过1.2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2007年有4000多万.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海南省中医院&&&全科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2007年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980万,仅次于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第二大国.有关调查推测显示预计2025年时更将达五千九百三十万人.你好,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3%-4%,约有4000万患者这是年的数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数据应该会更高中国现在有大约有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刺激,长期暴饮暴食,长期的缺乏运动)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而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血糖,血脂长期控制不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出现高血压,这样很容易出现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病,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要保持血脂正常,降低血液黏度,并保持血压和体重的正常.因此糖尿病病人还应该经常化验血脂,血液黏度,常测血压,体重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_神经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当前位置: >
数据预估我国糖尿病患者2030年将破1.5亿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xywy
  日前,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的&早餐7.8&新闻发布会上,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之都&。 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1.14亿。而五年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是9200万,四年间多出2200万人,平均以每年550万例的速度增长。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增加4000多万,达到1.54亿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将达到280亿美元。  中国糖尿病问题有多严重  30年前的中国人可能不会想到,糖尿病这种&富贵病&会在中国成为一大公共健康难题,困扰上亿中国人。  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估计,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而且7成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已经患病。此外,该问题不仅出现在中国城市,中国农村的糖尿病问题同样严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分别达到14.3%与10.3%。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增速令人吃惊,尤其是2000年后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数据表明,198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1994年及2000年至2001年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和5.5%。  但到了2007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大幅增加。当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达9.7%。  最新研究呈现的是2010年中国成人患糖尿病的情况,从成人患病率上看,中国(11.6%)与人们印象中肥胖问题非常严重的美国(11.3%)不相上下。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其评论文章中说,最新数字说明,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在中国的流行程度没有出现减弱迹象。  研究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说,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慢性病之一,这也说明中国糖尿病控制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糖尿病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糖尿病眼病等,糖尿病早期防治在中国已刻不容缓。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国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宁光认为原因很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营养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加上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等诸多因素,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巨大变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明显增加,体力活动水平显著下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异常普遍。这些都促使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在中国成为流行病&,他说。
  《美国医学会杂志》评论文章则警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预防性措施,中国可能面临大规模的慢性病流行。  这篇评论文章呼吁中国相关部门努力创造一个促进健康的环境、提高糖尿病早期预防意识、鼓励自我管理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文章还特别建议强化控烟行动,因为约一半中国成年男性吸烟,而戒烟可能有助减轻烟草对糖尿病问题的放大效应,并延长患者预期寿命。  宁光建议说,应加强对公众的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认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及早预防。从糖尿病患者个体角度而言,应有效控制血糖,做好自我监测,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与糖尿病相伴的疾病,预防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糖尿病现状仍然严峻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严峻,但防治状况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专科医生仅约1万多人,而在2001年的糖尿病确诊率仅为15%,治疗率为77%。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  为帮助中国改变目前的糖尿病防治状况,世界糖尿病治疗领域主导诺和诺德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设备引入中国,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开展针对糖尿病患者和医生的教育活动,曾多次开办针对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为医生提供长期、免费的教育,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城市开展了多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诺和关怀&项目,如诺和关怀教育大课堂、诺和关怀大巴车、诺和关怀儿童营、诺和关怀流动医院等,为中国近千万名糖尿病患者带去了福音。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流感][糖尿病]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不孕不育等我国糖尿病市场现状和前景
  据莱蒙国际了解到,近年来曾有数据表示,2012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00亿美元,达424亿美元,增长率8.2%,在全球的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再年复合增长率达了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那么,我国糖尿病现状和前景如何呢?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07年时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06年的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05年-201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2年受到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度的影响,我国的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3年略微有所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以说是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年上市,2007年欧盟批准上市,2009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07年上市,2011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09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1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0年、2012年上市。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很高但诊疗率很低,2012年有血糖问题的人占到40%,糖尿病患者占到10%。2013年糖尿病患者中,预计有60%的人未诊断,23%的未接受治疗,11%未达到疗效,只有6%达到预期疗效。
  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共3.82亿,中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共9800万。其次是印度6500万,美国2400万。然而我国单个病人的年度治疗费用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平均每个糖尿病人花费7000美元,德国在4000美元左右,中国却不到1000美元,甚至低于巴西和俄国。由此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达到理想的诊疗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诊疗环境有所滞后,但政策和公众意识水平有所改善。利好的糖尿病诊疗环境各省的慢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卫生部、财务部、发改委等机构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拟投入300亿进行全国性慢病防治工作,其中糖尿病为最重要的一项。规划目标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人以上成人血糖知晓率达到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60%。全国基药目录中糖尿病药品将逐步完善,很多糖尿病相关药物都纳入了基药目录,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各类胰岛素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不断的加强对于糖尿病的关注,再加上诸多媒体关注中国糖尿病现状,知识普及和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公众的诊疗意识将逐步提高,有利于我国糖尿病市场的发展和糖尿病治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糖尿病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