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京地区宣布现在生病不能挂吊瓶哥?不能直接注射血管中?

→ 打吊针时打了点气泡进血管会不会有事?
打吊针时打了点气泡进血管会不会有事?
健康咨询描述:
打了点气泡进血管会怎么样???会不会有什么事??要是有事的话是不是当时就有症状发生。?还是潜伏的??怕怕。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4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105703称赞:587
&&&&&&病情分析:&&&&&&你好,的确如果进血管的气泡多的情况下那么一般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比如说空气栓塞的一个情况的、过了几个小时的情况下那么是不需要紧张的了。&&&&&&指导意见:&&&&&&这个情况而且一般静脉输液的情况下一般少量气泡进入都是会被打散然后被吸收或者是在费动脉入口的情况下被打散或者排除体外的。别紧张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5个回答
参考价格:160
参考价格:2
参考价格:11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
参考价格:¥110打吊针时少量空气打入血管会怎样?_百度知道
打吊针时少量空气打入血管会怎样?
提问者采纳
以前给我奶奶打针的护士说的,妨碍了静脉血液向心脏的回流和向肺动脉的输入,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造成了严重的循环阻塞,无名静脉,加之还有一部分气体进入了肺动脉,通过腋静脉,由于心脏的收缩。当大量的空气随血流进入右心后气体进入静脉后,一方面,形成了无数的小气泡,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而入右心房.小量的气排进去没关系的,空气受到了心脏收缩力的冲击,大概是点滴上面那个稍粗的管子3CM那么一截空气进去的话,最终造成人体突然死亡,造成肺动脉的空气栓塞,这些空气栓子顺着静脉血管的血流方向,但要是太多就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了,就有生命危险了,首先在静脉管道内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栓子、紫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不会怎么样如果量小的话什么事也没有如果量特别大的话会死所以杀人可以直接往动脉血管里打空气
打吊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
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液管中下降到距血管0.5m高时不再下降,则病人的血压为______.(ρ液=1.0×103kg/m3,取g=10N/kg).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药液在输液管中下降到距血管0.5m高时不再下降,此时病人的血压等于药液的压强,即P=ρgh=1.0×103kg/m3×10N/kg×0.5m=5000Pa,若要增大压强,则可增加高度;故答案:5000Pa;减小摩擦;提高吊瓶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主要考查你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体压强的计算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1.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2.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3.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如图所示,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30cm,乙图中B点的深度为 40cm.丙图中C点的深度为50cm。4.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ρ的单位用kg/m3,h 的单位用m,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Pa。  5.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  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都是普遍适用的;而是结合液体的具体情况通过推导出来的,所以适用于液体。
6.用公式求出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大小不易测量或是不能直接观测到它的大小,我们用“转换法”,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两,使问题简化了。&&&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两方面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归纳:(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滚动变为滑动。(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接触面稍稍分离。增大,减小摩擦:
摩擦力不都是阻力:&&&& 不能把摩擦力只看做是一种阻力,有时可以是动力。例如.放在卡车上的货物,随卡车一起加速运动时,货物受到的静摩擦力是阻碍它和卡车相对滑动,但却是使它能够随卡车一起运动的动力。传送带运送货物时,如图所示,当电动机刚启动时,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就是依靠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才能运动的,在刚开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一旦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就没有了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与传送带之间也就没有了摩擦力。这里,传送带也是靠与皮带轮的摩擦转动的。另外人走路、汽车启动都靠摩擦,这时摩擦是有益的。
发现相似题
与“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5969414503244324423817413075408563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douban转 纯粹觉得无聊大家看看)来源: 黄小驰的日志 - 内幕的日志,人人网,内幕的公共主页
当你取钱取到了连号的新钱,就说明物价要涨了;当爱瞎聊的同桌忽然正襟危坐,就说明班主任在窗外偷窥了;当小县城忽然出现了许多美女,就说明外面扫黄了;当吃完饭所有人都不说话,就说明该结账了;当中了500W彩票,说明梦快醒了;当你觉得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就说明你想多了。
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douban转 纯粹觉得无聊大家看看)来源: 黄小驰的日志
静脉输液造成的微粒污染会伴随你的一生
南方人物周刊 : 我生病了,被人带到医院以便打点滴。打点滴?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点滴;而在中国,得个感冒都要打点滴,还不止一瓶液体,而是5瓶以上。&&挪威人埃玛&格里森在中国日报撰文,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297期声音)&
看完这条微博,我当时就震惊了,立刻百度了输液的危害,结果又被震惊了!我看到了央视《新闻1+1》的节目的一段:&
&我们学医的人从开始就学到,能吃药不要打针,能打肌肉针不要打
〖主持人〗:有一个说法,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样的说法您同意吗?&
〖黄建始〗:这是对的。我们学医的人从开始就学到,能吃药不要打针,能打肌肉针不要打吊针。但是很遗憾,都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这完全是个误导。&&
嚓,这竟然是学医的常识!!!!!!!!!!!!!!!!!记得楼主小时候一般都是打针(打屁股),输液那时很少见!!!现在,我去,医院的输液室有时甚至爆满!!!医生无良就算了,更可悲的是患者的愚昧!!!!!!&
挪威女孩在中国日报撰文,讲到在中国打点滴的经历
▁▁▁▁▁▁▁▁▁▁▁▁▁▁▁▁▁▁▁▁▁▁▁▁▁▁▁▁▁▁▁▁▁▁▁▁▁▁&
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导读:&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
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
▊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恐怖!!!!)&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没有&退烧针&&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美国严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结语: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国家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
【能吃药不打针 能打针不输液】&
来源:新华网&
两年前,&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阴影刚刚散去,今年10月,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致死事件又接踵而来。&人们常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在现实中,顺序已经倒过来了。即使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很多人依然对&打吊针&情有独钟。在全市大小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的地方,上百人同时打点滴的壮观场面随处可见。&
&打吊针&成为首选&
在吃药、打针还是输液的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而多数患者并不清楚,这种选择其实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飞松告诉记者,门诊时经常能碰到特别迷信&吊瓶&的病人,坚持认为输液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有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患者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
&这种就叫输液病&,从医十多年的副主任医师张刚表示,患有&输液病&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不输液就治不好病。他们觉得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赚钱,追求尽快痊愈,不了解疾病痊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到医院直接要求医生开出输液的处方,拒绝服用口服药物。于是一些医生干脆顺水推舟,满足了病人的&选择权&。&
不过,张刚也坦诚,一些医生也愿意开出输液处方,&打吊针病人高兴,医院也来钱,医生何乐不为?&&
患者林先生前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爱开输液处方&的医生。10月初他感冒发烧,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求诊,&当时医生二话没说直接就让我输液,而且开了三天的量。&林先生表示能不能先输一天,如果明天烧没退下去就再来挂号,&那位大夫很不乐意,他说自己明天休息,没法再给我开药。&最后林先生说服医生,只开了当天的输液量,并为此支付了将近200元。&
▊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这样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也就是说,如果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输液风险最高&
许多人在为自己或孩子轻率地选择输液治疗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决定背后潜藏着多大的风险。&
输液不同于口服药物,它直接进入静脉,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张刚告诉记者,云南刺五加案例就是因为静脉输液的药物受到污染,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有关。而口服给药,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口服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抛开药品质量不说,输液器的安全也不容忽视。另外,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还潜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环境污染和人员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灰尘、细菌、唾液等微粒有机会进入药液。&
---------------------------------------------------------------------------------(注意!!!!)&▊ 陈飞松告诉记者,静脉输液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尹志超表示,开放人体静脉通道的任何形式都是有风险的,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如果输液器、药品等质量再不合格,输液配伍也存在问题的话,微粒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静脉注射大行其道,许多成年人孩提时印象深刻的打&屁股针&(肌肉注射)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各大医院里输液室人满为患,注射室却门可罗雀,有的医院甚至干脆取消了注射室。&屁股针&为什么退居二线了?专家表示,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内需重复注射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有的患者怕麻烦而不愿接受。再加上有时肌肉注射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疼痛,还有的小孩因肌肉注射形成&蛙腿&。&
▊吃药输液要对症&
不管是吃药、打针还是输液,都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不要片面认为哪种治疗方法好。如果口服药物就能治疗病症,就应该口服药物,而没必要打针、输液。&
张刚指出,静脉输液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用于需要急救的患者,如战伤、自然灾害、交通肇事等导致患者大出血或休克的患者,输液是为了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还有像中暑、鼠疫、严重烧伤的病人等严重丢失液体的患者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来快速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另外,重病患者如小儿肺炎、成人脓胸等,也需要静脉输液来输入有效的抗生素。不能进食的患者,或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需要靠输液来补充营养,维持能量。&
现在正值换季时节,感冒发烧的患者急剧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张刚表示,一些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其实是没必要输液的,口服点药,多饮水、多休息就会好。有些患者感冒后动不动就到医院输入大量的抗生素,病情刚好就停药了,这样久而久之,在人的体内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反而使得体质下降。其实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对于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单纯靠输入抗生素根本无效,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也不必输液治疗,口服抗菌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即可治愈。&
打针和输液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迅速、见效快,可避免药物破坏消化液等;缺点是: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用具,还要严格消毒,并且会使病人疼痛;要刺破皮肤、肌肉或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问题,如感染、刺伤神经、传播疾病等。另外,在输液时,大量患者在一个空间里长时间滞留,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这时不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还可能引发新病,甚至有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输液并不比吃药好。
口服药是最古老、最简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可随时采用。当然,吃药也有缺点,比如药物吸收较慢,受胃内食物及服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见效慢。但如果掌握得法,用药得当,也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感冒输液纯属浪费----------&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尹志超把普通感冒发烧也输液的做法称为&打一个蚊子却动用了大炮&,他说,这种动不动就输液绝对属于浪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张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普通感冒为例,治感冒的口服药有许多种,一般西药有感康、白加黑等,中药有羚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中西药混合的有维C银翘片等。这些感冒药中最贵的要数西药白加黑,售价也不过十多元,其它列举的药品均不超过10元,每盒都可以服6日左右。也就是说,口服药物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
而肌肉注射,常用的有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唑+洁霉素或阿米卡星等,有的干脆混合一针肌注,也有分别注射的,价格在10-15 元之间,一般不超过6天,费用在100元钱左右。&
最后来算算静脉输液的费用。静脉输液一般都是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如VC)+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抗菌素的档次,最便宜的也要60元-120元/天,如果输上6天,患者就要支出700多元。&
由此不难看出,静脉输液的费用是口服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难怪经常有人抱怨,治一个感冒竟要花上千元。&
张刚表示,这上千元的费用里,除了必要的检查外,都是花在静脉给药上。&不必要的输液对患者来说,就是花钱买痛苦、买风险,对医学来说也是倒退,对国家来讲,更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静脉输液八大注意&
1.输液前排空大小便,以免输液中途排便使针头脱落。&2.静脉穿刺前应尽力握拳,使静脉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3.如遇冬天寒冷或血管低沉者,可用热水袋?50℃ 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4.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如感觉穿刺部位有肿胀、疼痛等,可能是局部有药液渗出或针头滑脱,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5.输液中途不可擅自打开调速器,以免滴速太快,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6.若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冷、寒颤,可能是输液反应,应及时关闭调速器并报告护理人员。&7.输液结束后,请用干棉签中等力度压迫针眼10分钟。若同时用胶布固定则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针眼愈合。&8.按压时间到达后,1小时内不可急于甩动手臂,以防止血流压力的突变,再次冲开刚愈合的针眼而导致皮下淤血。&
▁▁▁▁▁▁▁▁▁▁▁▁▁▁▁▁▁▁▁▁▁▁▁▁▁▁▁▁▁▁▁▁▁▁▁▁▁▁&
探讨中国输液泛滥成灾 医院辩称"迫于生存压力"&
&感冒多饮水 输液危害多(图)&
&九成药品不良反应是输液惹的祸&
&▁▁▁▁▁▁▁▁▁▁▁▁▁▁▁▁▁▁▁▁▁▁▁▁▁▁▁▁▁▁▁▁▁▁▁▁▁▁&【我国输液数量远高于国际水平 打点滴存在误区】&
日05:33 中国青年报&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分诊台前,一张绿色的海报异常醒目。在这张一人高的海报上,印着&输液治疗不等于好得快&几个大字,让人走进感染科的大门一眼就看得到。&
  不过,这张吸引眼球的海报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宣传效果。2011年的第二天一早,挂着吊瓶的病人们已经塞满了病床。&
  &假期过去了又要赶着上班,没办法请假的。输液好得快一些。&一个女孩说。因为挂吊瓶的病人太多,她被&挤&到了病房外的走廊上。&
  看着科室里&吊瓶林立&的景象,值班医生杨霞充满了无奈。&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小科室,一天至少要输60瓶。&杨霞说,&我们也会建议病人不用输液,可很多时候实在是劝不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球发生的160亿次注射中,中国发生了50亿次,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在近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联组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也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杨霞常常发现,来自己这儿看病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开点药就走,&还真没碰见过要输液的&。可换上国内的病人,&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似的&。&
  1831年,当英国医生托马斯&拉塔第一次尝试着用输血的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盐水溶液的时候,这一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了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直到今天,静脉注射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但在西方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给药方式&。通常来说,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注射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只是在中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主任医师高燕面临这样的尴尬。&不管是上班的、上学的,还是上了年纪家人陪着来的,很多人一进门就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拍桌子。&这位主任医师努力模仿着这些病人愤怒的语气,&我都这么难受了,发烧的温度这么高,你们医生一点都不同情我!&&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做出这样的解释。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因为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方舟子说,&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
  杨霞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为了证明输液与口服药物的治疗速度&势均力敌&,她随手从文件夹里拿出了几种常见药物的说明。其中,常用于消炎的抗生素莫西沙星的说明书中介绍,莫西沙星口服后&迅速、几乎被完全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总计约91%;另一种抗菌消炎药头孢克洛的说明里也写明,药物代谢动力学证明,该药品口服后&吸收良好&。&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吃药不管用,来医院挂个吊瓶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杨霞说。她解释说,任何药品都有自己的代谢规律,口服药一定要按照包装说明按时、按量服用,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很多人在家常常会忘了吃药,在医院输液就会老老实实地按时按量,结果就产生了误解,觉得&输液才好得快&。&
  她还记得一位急性子的感冒病人,吃了一天药发现没好,就赶来医院,坚持要输液。最后在自己的劝说下,再等了一天就痊愈了。&
  &任何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痊愈周期。&杨霞说,&其实,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口服药品与注射治疗相比还有一条更加现实的优势,那就是低廉的价格。高燕举例说,一盒口服左氟沙星药片,价格是12元,可以吃3天;而同样的药品,静脉注射一天的花费超过100元,3天下来需要近400元,相当于口服药物的30倍。&
  ▊用输液来治疗感冒发烧,不仅浪费而且有风险&
  不仅如此,静脉注射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从我们医学上来讲,静脉注射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高燕介绍说,&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中,不同的药品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当人们使用口服的药片、胶囊的时候,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
  当人们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时,药物就能够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日,重庆的一名护士在输液的过程中私自将药品加替沙星换成甲磺酸帕珠沙星,从而造成47岁的重庆妇女罗友菊病情加重,甚至一度&全身发乌&;就在一个月之后,呼和浩特的一个一岁大的小男孩因为拉肚子被父母送往医院,结果在输液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哭闹、呕吐,随后呼吸越来越微弱,并最终死亡。&
  &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高燕说。&
  另一些风险潜藏在操作环节。如果输液器具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没有经过完全消毒,输液的过程还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能够轻松进入人体。最严重的时候,这可能会造成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发威胁生命的败血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曾经介绍说,在中国的某些省份,不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注射的比例达到30%。&
  即使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着其他风险: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者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在针管的药液中混入了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我们常常说,能口服药物就不要选择输液治疗。&高燕说,&这是医学界的一种大常识。&&
病人扎堆儿打点滴,其实是国内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
  尽管口服药物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疗效又与输液基本相同,在竞争中几乎&完胜&,可回到现实,这些优势似乎被人们完全忽略了。每到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医院里总是随处可见扎着针、挂着吊瓶的病人们,有人评论说,这样的场景简直就是一片&吊瓶森林&。&
  高燕记得,自己1986年刚做医生时,打吊针并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有患者开始向医生要求,希望用好一点的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吊瓶林立&的景象在医院里越来越普遍。&
  曾经旅居美国的方舟子表示,自己在美国从没看过像国内这样到处都在输液的场景。他在一篇文章中猜测说:&打点滴在国内的泛滥,应该有文化的因素。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
  不少人推测,经济利益也是如今中国医院里输液泛滥的重要原因。这种被称为&以药养医&的问题正推动着&吊瓶林立&的现状愈演愈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又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由此也加深了患者的错误认识。&
  &还有个别医生为了争业绩、拿回扣,只能拿患者&开刀&。&刘又宁说。&
  杨霞也听病人描述过自己的就医经历:还没做血液检查,只是量了量体温,医生就直接让病人去打&三素&。这种由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混合在一起的静脉注射药液,退烧是很快,但&潜在危害更大&:&抗生素用法不规范,容易产生耐药性;激素更是不能随意使用。&她甚至看过一位病人在这样挂了一次吊瓶之后,出了一身的疹子。&
  另一方面,杨霞常常为了说服病人放弃输液、选择吃药而大费口舌。&大部分病人会尊重医生的意见,不过实在太坚持的,我们也会妥协。&杨霞说,&你也知道,现在这种医疗环境,我们还是会听病人的。&&
  方舟子也认同,中国的医生可能无法向美国医生学...
阅读(4182)|
目前,很多口服剂型并没有被发明出来,而且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的生物利用度也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确存在滥用的情况,但是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激化医患关系,医生都畏惧现在的医疗环境而不做医生,那最终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吊瓶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